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分析金融危机的起因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成上世界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这样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其造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文对由美国次贷爆发而引起的金融危机做出了分析和总结,以及各方面的深入研讨.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世界货币体系预防攻击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他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
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7%。
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
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
放缓甚至衰退。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二)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1.美国的消费习惯:原因:收入轨道模式。
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
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
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
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
要消费,只能靠借钱。
2.经济管理思想: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3.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在繁荣之后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时滞期,所以,这些行业投资机会较少。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发生严重失序,导致金融系统运行失灵,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一系列事件。
以下将分析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危机。
1.1929年经济大萧条:这次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股市经历了一段繁荣期。
然而,股市的繁荣是建立在高度杠杆化的基础上,许多投资者借钱进行投资。
最终,当股市开始下跌时,大量的投资者因负债累累而破产。
这导致了银行的资金流失和关门,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2.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股市的过度繁荣和市场的投机行为。
20世纪80年代,一些金融创新(如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投资者难以理解和控制风险,这导致了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当股市遇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后,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盘。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东亚国家的经济结构问题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东亚国家如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高度借贷和外贸依赖的基础上的。
当国际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条件表示怀疑时,投资资金开始撤离,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利率飙升和企业倒闭。
4.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科技股的繁荣和科技公司的过度估值。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科技股的热潮,许多投资者涌入科技股市场,使得科技公司的估值飞涨。
然而,大部分科技公司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盈利,这导致了投资者对科技股的失望和抛售,最终引发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5.2024年次贷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次贷市场的暴露。
20世纪初,美国推动一项房屋拥有政策,使许多低收入家庭可以贷款购房。
然而,银行对贷款者的信用记录和偿债能力没有进行充分审查,导致了很多次贷无法偿还。
当次贷市场出现问题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恐慌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
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其对策
对2008年金融危机相关货币政策的研究小组成员:摘要: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出其实施应该是有效的,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下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但是,在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解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等。
正文:一、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1、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
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2、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
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
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
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
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
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3、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
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
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
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
5775 美国长期财政赤字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美国长期财政赤字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 财政赤字的定义和背景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税收收入的差额,即国家财政收支存在逆差。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状态,从1970年开始就一直出现了财政逆差。
2019年,美国财政赤字超过了1万亿美元。
2.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2.1 债务危机长期的财政赤字会导致国家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过大的债务规模会引发债务危机,影响国家的信誉和经济发展。
2011年美国曾因政府债务问题被降级。
2.2 财政压力财政赤字会加大政府的财政压力,限制政府运作的空间。
政府也需要通过发债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增加了财政风险。
2.3 经济增长受限财政赤字也会限制经济的增长。
政府需要通过减少开支来控制财政逆差,导致对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入不足,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3. 解决财政赤字的方法和挑战3.1 方法政府需要通过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来控制财政赤字。
增加收入的方法包括增加税收收入、加强税收征收和改革税收体制等。
减少支出的方法包括减少国防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缩减政府机构等。
3.2 挑战政府需要平衡减少支出的同时确保基本民生和经济增长。
减少国防开支可能会引起安全问题,缩减政府机构可能会影响政府运作,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可能会引起民间不满。
4. 我的看法和建议美国长期财政赤字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确保财政支出的透明和合理。
企业和个人也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缴纳税收。
同时,政府应该更加重视教育、科技和创新,以增加经济增长点,缓解财政压力。
财政赤字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和民间的长期合作和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为我们的国家和经济发展尽一份力量。
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机理及演变过程
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机理及演变过程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机理及演变过程全球金融危机是指2008年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并引发一系列金融危机的事件。
这场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经济衰退以及大规模的失业。
本文将从起因、机理以及演变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00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价格飙升,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然而,随着房价的上涨,许多人买不起房子,于是银行推出了次贷产品,降低贷款门槛,扩大了放贷范围。
而这些次贷产品通常利率较高,风险较大。
然而,由于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创新手段的引导,投资机构开始将这些次贷包装成高度复杂的金融工具,再次转售给全球投资者。
这种行为会将风险分散到全球范围内,形成所谓的"全球化风险传播"。
其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机理在于信贷和流动性的崩溃。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些次贷产品中,但由于这些次贷产品的风险较高,贷款违约率迅速攀升。
当投资者开始质疑这些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时,他们纷纷撤出投资,导致了信贷市场的崩溃。
此外,由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复杂的衍生品套利关系,一旦某个机构陷入困境,将会对整个系统造成连锁反应。
这种机制被称为"金融杠杆效应",它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恐慌情绪,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最后,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次贷危机爆发时,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例如雷曼兄弟。
其次,由于金融机构的失去信心,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导致许多银行无法获得足够的借款。
三是全球经济衰退,由于金融危机大规模的失业,消费和投资下降,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滑坡。
最后,全球各国纷纷采取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以应对经济衰退。
总结起来,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再加上金融机构的杠杆效应和全球化风险传播的机制。
美债危机的形成原因分析
美债危机的形成原因分析
美债危机(也称为“财政崩溃”)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子集,它是由美国政府长期的财政赤字、债务累积和经济下滑所引起的。
随着美国政府发行债券的数量超过了它的税收收入,并且国内外的借贷者不再愿意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美国债务问题开始暴露。
美债危机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
1. 财政赤字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财政赤字的状态下运转。
政府采取不断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措施,使得国债占GDP的比例不断攀升。
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向市场发行了大量的国债,这也是美国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经济下行
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一直处于下行的趋势。
2008年初,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资产贬值,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这也导致许多外国投资者将资金撤出美国,这使得美国政府必须发行更多的债券以平衡支出和收入。
3. 外债问题
由于美国经济和贸易关系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量的外国投资者发现美国是一个安全、稳定和公平的市场来投资。
因此,外国投资者在美国市场上大量购买了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
然而,在2008年危机期间,这些投资者开始撤回他们的资金,这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也揭示了美国长期依赖外国借款的问题。
4. 金融监管问题
金融危机显示出美国监管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
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美国政府的监管能力。
在美国危机之前,金融和市场监管部门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风险等指标监管不力,这为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美元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际货币, 美元继续保持着其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 它既是 易顺差、 积累了外汇储备 、 实现了出口导 向的经济增长 ,
计价和结算货币, 实际上仍然是“ 美元本位” 的国际货币 时,东亚国家和中东国家 的大部分外汇储备又以投资于 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 , 区别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或金本位制 美 国金融资 产 的形 式 回流美 国 ,压 低 了美 国金 融市场利 下, 用黄金支付贸易伙伴 ; 美国把美元负债输送给贸易伙 率 , 使得美国消费者能够 以较低价格消费实体商品与资
第21年第3
S NG I G I HA YEJN J
No3, 01 . 2 0 r tl .4 0a No3 5
【 编号】 1 9 64( 1)303—2 文章 0 — 03 000—00 0 0 2
美元 本位 下 的国际货币体 系 是金融危机 的根本原 因
吴桂 林 ,刘 艳艳
( 中央 民族大 学 , 北京
【 摘
10 8 ) 00 1
要】 金 融危机将是 以美元 为本位的国际货 币体 系走向崩溃的起 点, 也是构想重建 国际货 币体 系的关键。现行国际
货 币体 系下 , 美元本位制导致的美元借 款软 约束 , 加剧 了国际收支失衡, 造成美国现今如此低水平的储 蓄率和利率, 而成为 从 次贷危机的爆发根本原 因。当前 需要约束美元霸权行为 , 国际货 币体 系进行改革和重构 , 对 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 , 推动实现国
性; 废除黄金条款,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储备货币多元化 ,
增强特别 提款权 的作 用 ;推进全 球 多边 自由支 付 。实 际 上,牙买加协议》 《 签订后 , 国际货币体系并未完全按照其 规 定的方 向发 展 ,特别 提款权 并未 取代 美元 成为新 的 国 全球 范围最主要 的储备货 币 ,也 是 国际 贸易 中最 主要 的
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机理和演变过程
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机理和演变过程一.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美国次贷危机1)美国次贷危机释义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次贷即“次级(subprime)按揭贷款”,“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涵义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它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当不断上升的基准利率一方面终于将房地产市场由繁荣引向衰退,房价开始下跌;另一方面,借款人尤其是申请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由于不堪重负的高额贷款利息而开始违约,提供这类贷款的金融机构开始受损;随后以这些次级贷款为标的的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即所谓的次级债券的价格开始下跌,受损者开始扩大到各类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以及美国国外的投资者,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流动性危机开始显现。
2)美国次贷危机形成背景次贷危机也好,金融危机也好,它们真正所表现的仍然是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
美国经济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一直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经济增长无非就是刺激投资,出口或消费。
美国工业化与现代化程度之高已经找不到足够规模的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至于出口,由于美国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到信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中,传统制造业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冲击下失去了以往的优先地位,出口贸易长期赤字,难以成为美国经济的刺激点。
刺激国内消费成为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唯一选择。
而房地产消费,投资两方面兼备的独特性质,加之房产市场对于建筑业,建材,家具,电器市场的刺激作用使得其成为美国刺激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
美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居民的住房问题,美国政府一方面立法鼓励银行想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社区提供住房贷款,一方面在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中设立房利美与房地美承担为政府住房政策服务,政府规定两房每年购买的抵押贷款中,中低收入水平和少数居民聚集地区的贷款应占一定比率。
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2008 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 世纪30 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 年8 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直接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
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
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
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
战后至今,美国GDP 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
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总结
金融危机原因总结一、美国的过度消费。
长期以来,美国人不储蓄,光消费,而且借钱消费。
美国长期保持外贸逆差和经常帐户逆差。
美国经济是靠美国人的超前消费,靠借全世界的钱来超前消费拉动的。
而世界经济也造成这种分工,美国人消费,全世界人为期生产。
大约在01年的时候,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政策,存贷利率都比较低,而当时美国的房市看好,人人贷款买房。
二、亚洲和石油出口国的过度储蓄。
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 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
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
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日本和中国持有2万亿的美国国债和其他债券,是美国最大的债权人。
三、美国制造业转移,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
中国金融产业滞后,大量投资美国。
1、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华尔街的从业人员可以获得天文数字的薪酬和奖金。
但是,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
如果将华尔街的金融产业视作一台巨大的昼夜不停运作的“机器”,它一方面吸纳全球金融资源,同时通过其“生产”变成全球各地一个个投融资项目,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用资本在生产中获得的收益回报给全球投资者。
如此循环,华尔街的金融产业是没有问题的。
或者,这些金融产品的创造立足美国本土的实体经济,能促使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危机出现的概率也可以大大下降。
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四川农业大学2010XXXX 财会10-1班苟XX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纵观人类历史,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开始至今,已经发生了五次重大金融危机。
它们分别是: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拉美金融危机和2008的全球金融危机。
一、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即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趋势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使得其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也就是说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导致这场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
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同时,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第一,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之一、1990年代
末至2000年代初,美联储降低了利率,使得商业银行更容易向借款人提
供房屋贷款。
此后,银行开始涌入次贷市场,给信用较低或无稳定收入的
借款人提供高风险贷款,这些贷款被打包成债券后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形
成次贷市场。
然而,当利率上升、房价下跌时,这些次贷债券成为了高风
险的资产,引发了金融危机。
第二,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金融衍生品包括了衍生证券、衍生合约等
的金融产品。
由于它们的杠杆效应和高风险特性,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市场
上迅速流行起来。
然而,金融机构对于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评估不足,对于
它们的市场价值、流动性和相关风险没有充分的了解。
当次贷市场崩溃时,金融衍生品被暴露出来的风险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贬值和流动性问题,
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第三,金融监管不力。
金融危机期间,许多金融机构的监管机构没有
有效地监督和控制风险,监管措施相对滞后。
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
产品和特殊目的公司来规避监管,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此外,监
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的负债和杠杆比率、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不够严格,导致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进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639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资产规模最大的破产案。
随后,总资产值达8000亿美元的美林公司以半价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陷入困境而转制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以通过开展传统银行业务获取更多的市场资金和美联储的支持。
至此,风光近百年的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资银行都已成为明日黄花。
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股票市场连续暴跌,美联储和各国央行纷纷出台力度空前的救市措施,试图挽救市场信心,遏制下滑的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
总体上看,次贷危机已经发展为美国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一次总爆发。
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等虚拟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暴露了美国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一面,美国经济透支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情况雷曼兄弟的破产、美林公司的转让和高盛、摩根的转制,导致市场信心严重丧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虽经美联储和各国央行大规模救市和刺激市场信心,但成效并不明显,很难挽回世界经济和金融下滑的颓势。
(一)投资者信心受到沉重打击,国际金融市场大起大落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当日,道琼斯指数下跌504.48点至10917.51点,创2006年7月以来的收盘新低;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达到4.6%,为“9·11”以来主要股指出现的最大单日跌幅。
欧洲和亚太股市也出现大幅下挫,德国、法国、英国主要股指分别下跌2.7%、3.8%和3.9%;日本、韩国股市跌幅分别达到5%和6.1%,特别是韩国股市盘中曾暂停交易。
在美联储宣布救市措施后,股票市场曾出现大幅反弹。
但在高盛和摩根转制的消息披露后,市场再次大幅下挫。
(二)金融机构人人自危,市场流动性出现紧缺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起欧美各家金融机构人人自危,纷纷采取提高现金持有量、严控交易对手风险等自我保护措施,市场流动性严重萎缩。
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摘要:分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
关键词:经融危机;原因一、危机回顾1.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泰国泰铢的暴跌,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荡,危机向纵深发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发达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2.美国金融危机2007年7月随着标准普尔降低次级债的信用评级,市值数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市值大幅下降,紧接着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次级债。
至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升级为影响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异同点3.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解释,余永定(2007)以泰国为例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
他认为,泰国本国货币相对于日元的大幅升值,工资增长迅速和资本流入对非贸易价格的抬高等原因使泰国的对外出口大幅下滑。
面对着泰国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赤字,国际投资者对泰国失去信心,外资大规模撤离,而泰国则采取了灵活性的汇率政策,大量动用外汇储备,与国际资本相搏,死保泰铢,导致外汇储备耗尽,造成了泰国的金融危机。
刘遵义认为,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的不足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他将一段时间内(例如六个月)进口所需的外汇、到期的外债数量和外商的的证券投资三项之和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称为LL比例,如果LL比例较高,则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如在1996年和1997年的时候,泰国短期外债还没加上进口的需求就已经超过外汇储备;而在1997年,韩国的LL比例超过500%,也就是说韩国能撤离的外资是外汇储备的5倍以上。
Frederic S.Miskin(1999)认为,东亚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取向使得金融机构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产生了大量非理性放贷,非理性放贷行为导致金融机构承担了过多风险。
美国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美国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启示一、造成危机的原因(一)全球宏观背景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遭遇自然资源逐步枯竭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瓶颈两大因素的制约,发达国家经济长期行走在充分自愿就业的边缘,极易触发工资—物价的盘旋上升,加上日益老龄化社会负担的拖累,降低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在经济全球化和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当经济体系中有大量过剩和正在贬值的货币,而流动速度又突然加快时,很快就会形成经济泡沫。
一旦信心崩溃,信用收缩,货币流通速度很慢时,流动性也会严重不足,形成危机和衰退。
(二)美国微观原因1、美国的消费习惯。
美国人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几乎使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
2、经济管理思想。
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美国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
20世纪70至90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投资机会较少,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房产行业。
此外,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去关心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
但投机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
4、具体政策工具。
(1)在美国,个人贷款者不是直接向银行而是向抵押贷款公司申请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卖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将抵押贷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购买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以转移风险。
这样,信用链条被拉长,潜在的风险也被加大。
(2)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美国设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次贷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3)美国货币政策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在2007年到2008年之间,美国经历了一场震撼世界的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如同一场席卷整个金融市场的狂风暴雨,许多家庭、企业甚至整个国家都因此陷入了困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场危机,我们得从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说起。
次贷危机的形成可追溯到几年前。
随着经济的繁荣,银行开始疯狂放贷。
听上去不错,对吧?但问题是,很多贷款都是给信用不佳的人。
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银行也给他们开了贷款。
这种“高风险贷款”在金融市场上被称为次级贷款。
银行和贷款机构把这些贷款打包成证券,转手卖给投资者。
每个人都想着赚钱,似乎没有人看到潜在的风险。
先说说原因。
首先,低利率助长了这种现象。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将利率压得很低,贷款变得便宜,人人都想借钱买房。
很多人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于是,借贷者们纷纷涌入市场,买房、炒房。
房子成为了赚钱的工具,而不是安居的地方。
再来,金融机构的贪婪也是个大问题。
他们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风险。
一些华尔街的公司把这些高风险的贷款包装成复杂的金融产品,声称风险小、回报高。
普通投资者听了当然心动,纷纷投资。
可当真相大白,风险暴露,许多人瞬间血本无归。
此外,监管缺失也是原因之一。
许多金融机构在监管机构的视线之外操作。
监管部门没能及时发现这些危险信号。
就像是一场无头苍蝇的舞会,大家都在兴奋中,却没人看到即将来临的危机。
再说说这场危机的影响。
影响可真是广泛而深远。
首先,房价暴跌,许多人负债累累,房子被银行收回。
家庭破裂,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家。
曾经的梦想瞬间变成了噩梦。
其次,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许多知名的金融机构相继破产,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反应不断蔓延。
信贷紧缩,企业融资变得困难。
许多小企业因此关门大吉,失业率飙升,经济增长几乎停滞。
再有,相关部门不得不出手救市。
美国相关部门投入巨资拯救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
这些救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但民众对相关部门的信任大打折扣。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在2007年末,美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畸形,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走向不稳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一、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美国经济危机中,金融机构的不道德行为具有极大的贡献。
根据美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大部分房贷给予借款人的贷款是不合规的,无法还款的贷款大量涌入市场。
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金融机构无视风险控制,将不良贷款批量投放市场,导致整个金融市场风险快速积累。
2008年9月,在美国经济坍塌的势头愈发严重的前提下,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它在过去几年里,果断放贷并激增了自己的海外资产。
然而,许多这样的贷款是变相地对银行承担风险。
二、金融市场的泡沫化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纸币发行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大量投资资本的汇集,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这也是美国经济危机成因之一。
许多金融机构贪图利润,大规模开展投机行为,炒作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带动了投资人的追逐和信用机构的不断发信。
这样的炒作形成了大量虚假的价值和假贷,加强了经济的虚假繁荣,最终整个经济体系出现严重崩溃。
三、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在美国经济危机中,政府的失职和不负责任的政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缺乏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了疏漏。
在2005年的时候,政府政策鼓励房价上升,这也使得许多投资商将自己的投资推向了房地产市场。
另一方面,政府允许使用高负债率的借款方式,通过有保证的再融资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扩大规模,炒作资产价格,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虚假膨胀。
四、美国整体经济环境变化近年来,不同部门的收入分配在许多美国家庭中出现了乱象,许多高含金量管理人员发现自己难以参与财富的高度集中,而许多工人群体的工资水平极低。
这种贫富差距加强了经济的发展倒退,难以保持繁荣的形式,最终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总而言之,美国经济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和整体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强。
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1.低利率政策:美国在2000年代初期实施了一系列的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
这导致了高额的贷款和债务,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
2.不稳定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过度自信也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工具、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和不透明的交易使市场变得复杂而不可预测。
3. 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起因之一、2000年代初期,美国房地产市场迎来较长时间的上涨。
金融机构为了满足需求,开始向信用状况较差的借款人发放次贷(Subprime)贷款。
这些次贷贷款具有较高风险,很多借款人无法偿还。
4.投机性炒房: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极大的投机性炒房行为。
许多投资者购买了房产,期望其价值继续上涨,以获得高额利润。
这导致了房屋价格的人为上升,形成了一个房地产泡沫。
5.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不善:金融机构对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的风险没有正确评估和管理。
他们大量持有次贷贷款和与次贷贷款有关的资产,但没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来应对违约和信用风险。
6.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在金融市场危机期间,许多金融机构出现了严重的资本不足。
投资者对这些机构的信心下降,资本外流和信用挤兑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恶化。
7.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有些信用评级机构在评定金融产品和债务违约风险时没有恰当地履行职责。
他们将高风险的次贷贷款打上高等信用评级,误导了投资者。
8. 法规监管不力:一些金融机构利用了监管 loopholes 和法规漏洞,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了长期风险。
监管机构没有有效地监控和约束金融业务。
9.全球贸易失衡: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也是引发危机的外部原因之一、美国对中国等国的大量进口,导致了经济衰退和收入流失。
总体来说,美国金融危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原因包括低利率政策、不稳定的金融市场、次贷危机、投机性炒房、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不善、资本市场的不稳定、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法规监管不力以及全球贸易失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分析金融危机的起因——造成美元流动性过剩的机制分析2009-09-22姓名:王少萱学号:06300400067院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学【摘要】本文作者认为美元的流动性过剩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而流动性过剩则是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这种机制来实现的。
这种机制包括引起赤字的原因(如国内消费过旺、政府政策不当以及国内供给和有效投资不足)以及赤字造成结果如国际收支账户需要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资金流动来弥补,过多的资金则形成了过多的金融投机和投资。
长期和大规模的经常账户赤字必然导致全球经济的失衡,而这种失衡没有及时地被调整(包括政府政策、实体经济和汇率机制),最终因次级贷款违约的导火索而引发全球的金融风暴。
用美国的经常账户来分析危机的起因,是合适和全面的。
【关键字】经常账户赤字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正文】美元的流动性过剩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政府借助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为满足本国福利的增长,增加政府支出,股利进口消费,不加控制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并且发行国债或增加货币供给以弥补赤字,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美元过剩,而发达的美国金融市场又大规模地将这些美元吸收进来,最终由于次级贷款因为美国经济政策调整无法偿还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金融恐慌。
在对金融海啸形成原因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元的过量发行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这种说法是存在片面性的。
我们从下面的分析当中可以知道,在美国国内,由于巨大的消费和政府需求,货币的供给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实际上是比较低的。
由于美国贸易赤字,造成他国外汇储备过多,而这些“多余”美元的才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它们通过大量变身美国债券而为危机埋下隐患。
不能说是政府过量发行美元,而是发达的金融市场用证券吸回外面的美元。
所以更确切地说,流动性过剩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自从20世纪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不再受到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例以及经常账户必须保持顺差的限制,然而这当中潜藏着危机。
不受约束的美元的过剩将带来全球性的经济问题。
美国政府可以扩大货币供给调节本国经济但却会使贸易顺差国受到不利影响,通过他国美元储备间接地吸收其他国家的财富。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美国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对外汇市场以及美元发行的监管,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疏于监管或对美元流动性过剩不加管制,长久以往,将产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失衡甚至金融海啸。
美元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形式——大规模美元债务和证券基础货币的绝对量大:由上图可见,整体上来讲,1998年前后美元基础货币的增量存在明显的差别,尽管2001年以后基础货币的发行呈递减趋势,但是其增发的绝对值非常大,达到年平均300亿美元。
货币增长速度快:而从流通中的货币增长速度来看,1982年到1992年,美国流通中的货币年均增加8%。
但从1992年到2002年,美国货币增发进入“快车道”,达到了12%。
从2002年开始,由于反恐战争和刺激濒临衰退的经济的需要,美国货币增发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5%。
尽管这些货币可能满足近期的经济需求,并且很多都流出国外,然而从长远来看,货币世界范围内的不断积累将达到质变的作用。
世界范围内的存量大:从其他的统计口径来看,美元的存量是非常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截至2007年底,美联储发行的流通中的美元现钞有7743亿美元,加上活期储蓄以及旅行支票后的M1为1.4万亿美元;同期公布的M2数据为7.5万亿美元,最广义货币统计口径M3估计在2007年底同口径可以达到12万亿美元。
另外在欧洲货币市场上派生出的欧洲美元存款,按照前述方法预估,其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
因此,全球市场上的广义美元货币总量约在16万亿美元以上。
国债发行总量大:1913年到2001年,美国一共积累6万亿美元国债,而从2001到2006年的5年时间里,美国增加了近3万亿美元的国债。
美国政府外债如今高达11.3万亿美元(2008年11月数据)。
外债表明的是通过贸易赤字美元回流被重新使用,相当于增发的货币。
(根据2007年底的数据,总共有15.2万亿的美元通过对美国的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存入美国银行等投资或储备活动变成各种美元资产,包括15%的直接投资)由此可见,不仅美元的发行速度快,总量大,而且16万亿美元当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国债形式持有,而其中的大部分来自他国的美元外汇储备。
如果从货币增速与经济增长的比较来看美元的增长似乎并没有过量之嫌(如下图),那么以大规模国债的发行导致大规模美元的回流将对美国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贸易赤字和国际资金回流我们先来看一下引起经常账户赤字的原因:储蓄和投资:众所周知,美国是消费大国,进口大国,原材料、纺织品等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的消费和生产需求。
而美国居民冠以贷款消费和低储蓄率为著,不仅仅提前支取自己每月的工资,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住房进行抵押进行借款消费。
美国人往往喜欢追求时尚,享受当下。
而这种消费储蓄的方式和习惯,导致了美国消费需求的飞速增长。
retail & food(Million dollars)199 7 2736374200329002620033614120200643136951992860333 2003386036 2003832862 20044931388 1 4 7199 9 30915122002346715020054078592Personal saving, with consumer durables (FOF)(Billion dollars)199 7 19981999 20002001 2002 2003200420052006434.8 464.8 265.3 13.6349.4 249.5511.3516.1-89.7 39.2上面两个图表示了社会消费总额的不断增加,而储蓄额则不容乐观,在2005年甚至出现了负储蓄率。
消费需求的增长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低储蓄却导致了国内投资的不足。
另一方面美国本土实体经济的投资机会少。
一方面近几年来全球技术和制度创新不断放慢,另一方面美国的制造业在高端领域面临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的冲击,尤其是汽车产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面临东南亚国家的冲击,包括中国。
制造业的衰退导致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大量热钱无法在实体经济中赚取足够利润,造成投资进一步减少。
那么一方面国内投资不能满足国内消费,消费必然需要从国外进口;而为了进一步带动国内投资,必须吸引外国资本到国内来投资。
而这两方面的原因加大了美国的贸易进口的需求。
经常账户也可以表示成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如下:CA=S-I美国的这种储蓄和投资的现状可以如下图来表示:很明显看出,得不到满足的国内消费需要从国外进口来满足,而消费缺口越大,贸易逆差也就越大。
出口量小:美国的出口由于多方面因素,如对外出口限制(如对华高科技、军事产品的限制)、美国汽车业、重工业与欧洲日本等出口竞争力下降以及进口国为保护国内产业设置进口壁垒等原因造成本来就有限的出口量受到更大的限制,造成经常账户逆差加剧。
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政府主观的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虽然能增加本国经济福利,但是利率下调将促进国民收入上升而增加了进口的需求,贸易赤字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和福利政策也使的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不足,这方面最鲜明的例子就是美国三大汽车业和日本丰田汽车在生产成本(主要是员工福利上的巨大差别)的差距使丰田汽车业迅速赶超美国。
双赤字:最近几年,美国在战争、社会保障计划、健康和公共事业部门计划上的财政支出非常巨大,其间还伴随着政府减税以刺激经济的政策,这就带来了国家巨额的财政赤字。
尤其是2001年以来反恐,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得国防军费迅速扩张。
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在2004财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4130亿美元,之后虽有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赤字程度。
财政赤字也将通过“双赤字”来影响经常账户赤字。
双赤字的影响过程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表示:CA=(Sp-I)+(T-G)以上我们主要通过美国国内的角度来分析,通过以上几个引起经常账户赤字的原因,我们发现美国的经常账户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巨大的赤字。
就2006年美国对外经常账户赤字结构表来看,美国基本上对主要国家都存在贸易赤字。
世界经济贸易存在的严重的失衡。
并不是说贸易赤字的存在必然引发金融危机,然而伴随着经常账户赤字的存在的同时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就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必然。
而恰恰由于政府没有能够重视和控制经常账户赤字,适当调整政策,导致其成为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其他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经常账户赤字所引起的国际投机投资资金的流动。
我们从贸易顺差国的角度继续考察国际收支账户:贸易顺差国主要是新兴经济体以及石油输出国。
不仅资本的不断投入会带来产能递减,同时这些国家由于金融市场、产权界定、行政壁垒的存在使各国国内储蓄无法有效转化为投资(主要指在实体经济当中的具有一定收益的投资),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利用而导致的美元在实体经济中的“多余”,产生全球美元“流动性过剩”。
而往往这些美元通过购买金融资产重新回到美国国内,进行流通。
美国的高额贸易赤字导致的后果就是他国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在2002至2006年4年间,世界外汇储备增加了2倍。
而外汇储备的增加使世界范围内的美元流动性过剩成为可能。
根据国际收支账户理论:BP=CA+KA流动性过剩的直接结果即是他国外汇储备直接回流到美国。
与此同时,世界金融的发展速度迅猛,不仅一国国内(尤其是美国)拥有高度发达和自由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机制(这也得利于政府宽松的监管),使得各种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工具)能够满足人们希望获得高收益的需求。
另外,金融在发展中越来越体现为国际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我们看到了解到了如本文开头所讲到的,16万亿美元当中的大部分(粗略算15.2*85%)投向了美国的金融市场,包括相当部分投入由两房发行的次级债券。
而当经济政策调整之后(为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贷款人违约,最终造成世界范围内的巨额的资金链断裂,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
我们进一步以经常账户逆差为主线来梳理一下引起金融危机的整条思路:这里我们仍要强调的是经常账户是引起资金不正常流动的一个中间环节,并不是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因为经常账户只是一种记录进出口的方式,但是透过经常账户,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整个资金流动的过程,进而了解资金流动的前因后果。
造成资金流动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常账户的存在让我们能够全面的了解危机产生的种种原因,而正是这种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而这也是本文将经常账户作为分析美元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危机的机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