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
自然资源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现代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势:全球化、战略化、管理化、定量化、现代化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自然资源概念的基本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任何自然物之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
3、人的需要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4、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承载能力的进一步划分: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6、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可更新资源:当使用不超过其繁殖或再生能力时可无限更新的可更新资源。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1、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大、类型多
2、人均资源量少
3、空间分布不均
4、资源禀赋欠佳
5、资源潜力可观
2.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一)1、人均资源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
3、资源禀赋欠佳
(二)矿产资源:1、供给保障程度不足 2、需求压力持续增大
(三)耕地资源:1、中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2、人均耕地面积少
(四)水资源: 1、淡水资源少 2、严重短缺、严重浪费
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降低。
资源的冲突与争夺:
(一)持续需求增长与供给限制的冲突:人口激增、工业全球化、资源争夺的冲突
(二)资源争端:资源的逐渐枯场,引发冲突的危险随之增加。
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温室气体聚集与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环境与淡水生态系统退化、森林与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健康的挑战。
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发展
悲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太空船地球”说、“热寂”说、“世界模型3”
1、太空船地球: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太空船”地球中,人口和经济活动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1966年,鲍尔丁)
2、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
地球上的物质总量是固定的,既不可产生,也不会消亡。作为一个巨系统的宇宙,其嫡会不断增加,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能量不再能转化成有效能,一切运动都将逐渐停止,宇宙将走向“热寂”。(里夫金和霍华德,1987)
3、世界模型3:将世界系统用一个计算机模型(世界模型3)来模拟未来。这个模型包括耕地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单位面积产量是有极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环境消纳废弃物的能力是有极限的。通过模拟,得出结论是人类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并且行动越早成功的机会越大。(罗马俱乐部,1972)
“太空船地球“说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在物质数量不变的地球上,在自然环境中取得多少燃料、食物、原材料和其他元素,必然会向环境释放多少质量的废弃物;
3、经济活动中可以对废弃物加以处理,尽管其质量不会减少,但其形态可以改变,可以使之转变为形态更好的物质,或者改变其位置;
4、物质的再循环非常重要,如果通过再循环过程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这就意味着可以减少初始自然资源的获取量。
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主要包括历史外推论、市场响应论和耗散结构论,都认为增长没有极限。
对乐观派的挑战:
第一,市场体系显然是不完备的;
第二,市场运作的结果很可能与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目标不相符合;
第三,市场不能克服—实际上还在制造—某些形式的自然资源稀缺。
可持续性概念:
1: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即满足人类需求的、可永续存在的社会,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必须特别优先得到满足。
2: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即保持自身承载能力以支持人类和其他生命的生态系统。
3:公平性:不仅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也在各代人内部,平等地分配利益和平等地承担代价。
可持续发展限制因素:人口、环境、资源。
第四章: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
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绝对稀缺。
相对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