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复杂网络预测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建立信息传播网络。要研究突发群体性事件信息传 播演化机制,第一个工作是建立一个舆情信息传播网络,可 利用已有方法来建立网络,如某城市中一天电话通话记录建 立社会网络,网络中节点代表电话号码,边联结两个通话的 电话号码,也可选择 Internet 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上信 息传播规律。由于网络巨大,直接运行模拟信息的传播算法 非常耗时,需优化网络,使其既保留原网络的特性如无标度 特性、小世界效应和度分布特性,也保证网络的连通性,算 法才能高效运行。
网络结构与行为的关系研究,是复杂网络理论的一个重 要 研 究 方 向 , 如 渗 流 理 论 与 传 染 病 模 型 SIR(Susceptive Infected Recovered or Removed)和 SIS(Susceptive Infected Susceptive)模型[8]。无标度网络中对 SIR 和 SIS 模型中,感 染总人数比例与传染率的关系研究表明,疾病传播的强度临 界值 Bc→0,即在无标度网络中,无论传播强度(传染率) 多 么小,疾病都能持久存在。由于真实网络都是有限大的,M ay 和 Lloyd 研究了无标度网络上传播行为的有限尺度效应, 指出有限大的无标度网络存在正的传播强度临界值[9]。
进行定量研究,从自然学科的角度出发,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演化机理,对构建舆情信
息流动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突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复杂网络;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进入急剧变革的转型 期,大量社会经济矛盾交织在一起,全国突发群体性事件数 量已由年1万起增 至 6 万余起,参与人数也由 70万增至300 多万,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突发群体事件给国家带来多方面 的损失,如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2009年湖北“石首事 件”等。因此研究分析此类事件的发生背景,制定相应对策 显得十分迫切,而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 要因素,其中信息的网络传播常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 接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
(D 20091406); 湖北工 业大 学博 士科 研启 动基 金( BSQ D0830) 作者简介:童亚拉,女,湖南桃源人,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博士,副教授,主研领域:智能计算,复杂网络,数据挖掘,湖北武汉 430068
·28·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27, No.1, 2011
3 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分析
引入 复杂 网络 技术 对突 发群 体性 事件 的信 息网 络传 播, 进行 深入 研究 的目 的,是通过分析信息传播网络拓扑结构的 复杂 性,进一步分析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复杂 性,并根据复杂网络技术理论,寻找潜藏在信息传播网络“无 序”中的“有序”,从而为控制与引导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 生发展提出有效建议。因此,要弄清信息传播规则,需要研 究以下几个问题:
因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在充分了解网络拓扑结构 的基础上,分析微观节点传播的机制,从理论上解释突发群 体性事件舆情信息网络传播的形成过程和传播的机制,掌握 舆情信息网络传播规律,控制事件的发展, 结合危机处理的 一般方法,对认识、预测和引导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 —— —— —— —— 基 金项 目:湖 北教 育厅 人文 社会 科学 研究 重点 项目 (2010d025) ;武 汉市 社会科 学研 究基 金( whsk10087);湖 北省 教育 厅科 学研 究计 划重 点项 目
聚类系数和网络度分布,观察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 的变化情况,研究这些参数对舆情信息传播及事件发生的影 响,建立传播模型。
(3)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以结果证明其有效 性及合理 性。利用计算机仿真和随机分析等方法模拟舆情信息的网络 传播过程,运用相关统计技术和手段,画出不同参数对舆情 信息传播的影响图,分析观察结果,找出原因,验证模型与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一致性,并得到传播规律。
Biblioteka Baidu
研究与设计
微型电脑应用
2011 年第 27 卷第 1 期
2 复杂网络理论
复杂 网络 是指 由一 个点 集 V(G)和一个边集 E(G)组成的 一个图 G(V, E)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 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发现现实中的大部分网络,既不是规 则网络,也不是完全随机的网络,而是具有与前两者截然不 同统计特征的复杂网络 。如果将群体中的每个 个体(人或企 业)看作一个节点、个 体之间的关系看作一条边 ,那么整个 群体就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复杂网络形式在现实生活中随 处可见,例如因特网、社会人际网络、公司间商务关系网络、 食物网、论文之间相互引用而形成的网络等。大量的实证研 究发现,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网 络都具备“小世界” (S mall-World)特性——高集聚、短距离,即是小世界网络或 无标度网络[5],前者 引入了小世界网 络模型,以描 述从完 全规则网络到完全随机网络的转变。小世界网络既具有与规 则网络类 似的聚 类特性 , 又具有 与随机 网络类 似的较 小的 平均路径长度 [6]。后者 指出许多实际 的复杂网络的 连接度 分布具有幂律形式。由于幂律分布没有明显的特征长度, 该 类网络又被称为无标度(Sc ale-Free) 网络[7]。加入复杂网络 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图论、统计物理学、计算机网络研究、 生态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研究所涉及的网络主要 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各种网络(如细胞网络、蛋白质-蛋白 质作用网络 、蛋白质 折叠网络 、神经网络 、生态网 络)、 Internet/WWW 网络、社会网络,包括流行性疾病的传播网 络、科学家合作网络、人类性关系网络、语言学网络等等; 主要方法包括数学上的图论、物理学中的统计物理学方法和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1)突发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复杂网络特征。 舆 情信息的 传播构成 具有小世 界特征和无 标度性质 的复杂 网络,找出舆情传播媒介的真实特性,建立模拟传播网络, 比较复杂网络和舆情信息传播社会网络的异同,为构建传播 模型打下基础。
( 2)应用复杂网络理论构 建舆情信息网络生长模型。 通过改变网络的各 种统 计特 征如 社团 结构 分析 、平 均长 度、
Micr ocomputer Applica tions Vol. 27, No. 2, 2011
研究与设计
微型电脑应用
2011 年第 27 卷第 2期
文章编号:1007-757X(2011)02-0028-02
突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复杂网络预测模型分析
童亚拉
摘 要:传统的人文领域研究方法,只能对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 播的过程和个体交互的机制,给出定性的描述,无法
(2) 确定信息传播的原则。设定网络中的节点对某事件 的感知状态,如正面的认知状态、负面的认知状态、不能确 定的 认知状态 等。同样 一件事不同 的人会有 不同的认 知态 度, 对一个人 来说正面 的态度在另 一个人看 来可能并 非如 此,在信息网络中会存在不同的态度评价,因此必须要确定 3 种不同认知态度的传播概率。此外,认知信息在传播过程 的交互作用。现实生活中由于舆情信息传播的随机性,一个 人对某件事可能收到 3 种不同态度的信息,存在信息冲突的 情形;同时还存在时间的延续问题,随时间的延续,传播信 息的可能性降低,对已经了解的舆情信息也不易传播,因此 需要确定上述两种情形下舆情信息传播的概率。
由于突发群体性事件中,信息传播与网络疾病传播具有 某些类似,而学者们已就此类问题给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结 果,因此我们可以这些理论结果为出发点,结合突发群体性 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特点,通过建立舆情信息传播的演化模 型来研究舆情信息传播。由于建立的传播演化模型不是可以 解析的数学方程,而是一套转化规则,模型结果是对模拟演 化过程的结果将通过统计得到,这种过程模拟也是网络上疾 病传播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
目前已有 诸多学者 开始研究 探讨突发 群体事件 舆情信 息传播规律。王永福、肖峰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对基层突发性 群体事件的舆情信息传播规律,做出分析并对舆论引导提出
相应策略[1];杨久华研究分析了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模式、 趋 势并提出 采取建立 健全防范协 作机制、 加强网络 舆情引 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 策 略措施[2];罗成琳、 李向阳通过总 结我国现阶段 突发性 群体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突发性群体事件演化的主要影 响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构建了突发性 群 体事件的静态 结构和动态流 程[3];彭 知辉指出群 体性事 件发展过程中,舆情信息传播的特点是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 性、内容的庞杂性、影响的联动性、方式非正式性等等[4]。 这些基于传统人文领域的研究方法,只能对信息网络传播的 过程和个体交互的机制给出描述,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总结突 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网络传播的成因、流程、规律,无法进 行定量的研究,没有研究信息网络传播本身的特征对突发群 件性事件的影响,无法准确分析信息网络传播的时机、事件 因素的影响权重、传播方式与途径,也没有对信息网络传播 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目前已有学者开始从自然学科的 角度研究信息网络传播模型,如 2009 年张立在博士论文《网 络舆论传播中若干算法的研究》中,针对当前舆论传播模型 研究中所广泛采用的几种传播媒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 某网络社区的统计,得出了网络舆论传播媒介的真实特性, 提 出了适合 进行网络 舆论传播研 究的一般 传播媒介 模型即 网络生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性质进行了考察,从而给 出了一个网络舆论传播媒介模型,提高了网络舆论传播模型 中,传播媒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突发群件性事件舆情信息 网络传播的研究,是新兴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研究 领域,既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社会科学领域立足于网 络拓扑结构研究信息的传播,发掘的信息网络传播演化模型 并 得出有意 义的诊断 ,能为有关 管理层提 供定量解 释和对 策,这样的研究工作目前尚不多见。
(3) 舆情信息传播过程的仿真研究。写出认知信息在信 息网络传播时网络中节点的状态转移方程,分别讨论网络的 统计特征如社团结构分析、平均长度、聚类系数和网络度分 布对舆情信息传播的影响,画出认知态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以及最终传播范围,计算不同传播概率值,从而得到相应规 则等结论。
4 结论
由于基于传统人文领域的研究方法,只能从定性的角度 分析总结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网络传播的成因、流程、规 律,无法进行定量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信息传播网络拓扑 结构的复杂性,进一步分析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 的复杂性,从而研究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演化机 理,分析舆情信息传播的时段性特征,仿真舆情信息演进的 趋势,比较传播网络的统计特征的影响,构建舆情信息流动 的预测模型。
1 背景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由临时的、自发的同类个体组成的整 体,由于某种共同要求,造成对社会具有不平常影响的事情, 其从发酵到爆发都伴随相关信息传播活动。而网络信息传播 是指 民众以 网络 为平 台,借 助网 络论 坛(BBS)、 网络 聊天 (Chatting)、博客(Blog)、维客(Wiki)、电子邮件(E-mail)及网 络新闻组(Usernet News)等网络渠道,围绕即将发生或已发 生的群体性事件发布信息。当传播途径从传统渠道向互联网 等途径转移后,出现了流言广泛传播,难以实施有效控制或 澄清;舆情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信息交流呈 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的新特征。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 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常直接引发或间接推动群体性 事件的恶性发展。人民网舆情监测室7月份首次发布了《2009 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湖北石首市政府 被研判为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而湖北巴东县政府 则被判为表示政府应对存在明显问题,处倒数一、二位。由 此可见,如何迅速了解和把握网络的脉搏,及时回应公众疑 问?如何依法依规向民众提供最 新最快最全的真实信息、引 导舆论、掌握主动、消除谣言和误解,这是当前各级权力机 关面临的重大课题。
网络结构与行为的关系研究,是复杂网络理论的一个重 要 研 究 方 向 , 如 渗 流 理 论 与 传 染 病 模 型 SIR(Susceptive Infected Recovered or Removed)和 SIS(Susceptive Infected Susceptive)模型[8]。无标度网络中对 SIR 和 SIS 模型中,感 染总人数比例与传染率的关系研究表明,疾病传播的强度临 界值 Bc→0,即在无标度网络中,无论传播强度(传染率) 多 么小,疾病都能持久存在。由于真实网络都是有限大的,M ay 和 Lloyd 研究了无标度网络上传播行为的有限尺度效应, 指出有限大的无标度网络存在正的传播强度临界值[9]。
进行定量研究,从自然学科的角度出发,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演化机理,对构建舆情信
息流动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突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复杂网络;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进入急剧变革的转型 期,大量社会经济矛盾交织在一起,全国突发群体性事件数 量已由年1万起增 至 6 万余起,参与人数也由 70万增至300 多万,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突发群体事件给国家带来多方面 的损失,如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2009年湖北“石首事 件”等。因此研究分析此类事件的发生背景,制定相应对策 显得十分迫切,而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 要因素,其中信息的网络传播常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 接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
(D 20091406); 湖北工 业大 学博 士科 研启 动基 金( BSQ D0830) 作者简介:童亚拉,女,湖南桃源人,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博士,副教授,主研领域:智能计算,复杂网络,数据挖掘,湖北武汉 430068
·28·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27, No.1, 2011
3 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分析
引入 复杂 网络 技术 对突 发群 体性 事件 的信 息网 络传 播, 进行 深入 研究 的目 的,是通过分析信息传播网络拓扑结构的 复杂 性,进一步分析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复杂 性,并根据复杂网络技术理论,寻找潜藏在信息传播网络“无 序”中的“有序”,从而为控制与引导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 生发展提出有效建议。因此,要弄清信息传播规则,需要研 究以下几个问题:
因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在充分了解网络拓扑结构 的基础上,分析微观节点传播的机制,从理论上解释突发群 体性事件舆情信息网络传播的形成过程和传播的机制,掌握 舆情信息网络传播规律,控制事件的发展, 结合危机处理的 一般方法,对认识、预测和引导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 —— —— —— —— 基 金项 目:湖 北教 育厅 人文 社会 科学 研究 重点 项目 (2010d025) ;武 汉市 社会科 学研 究基 金( whsk10087);湖 北省 教育 厅科 学研 究计 划重 点项 目
聚类系数和网络度分布,观察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 的变化情况,研究这些参数对舆情信息传播及事件发生的影 响,建立传播模型。
(3)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以结果证明其有效 性及合理 性。利用计算机仿真和随机分析等方法模拟舆情信息的网络 传播过程,运用相关统计技术和手段,画出不同参数对舆情 信息传播的影响图,分析观察结果,找出原因,验证模型与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一致性,并得到传播规律。
Biblioteka Baidu
研究与设计
微型电脑应用
2011 年第 27 卷第 1 期
2 复杂网络理论
复杂 网络 是指 由一 个点 集 V(G)和一个边集 E(G)组成的 一个图 G(V, E)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 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发现现实中的大部分网络,既不是规 则网络,也不是完全随机的网络,而是具有与前两者截然不 同统计特征的复杂网络 。如果将群体中的每个 个体(人或企 业)看作一个节点、个 体之间的关系看作一条边 ,那么整个 群体就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复杂网络形式在现实生活中随 处可见,例如因特网、社会人际网络、公司间商务关系网络、 食物网、论文之间相互引用而形成的网络等。大量的实证研 究发现,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网 络都具备“小世界” (S mall-World)特性——高集聚、短距离,即是小世界网络或 无标度网络[5],前者 引入了小世界网 络模型,以描 述从完 全规则网络到完全随机网络的转变。小世界网络既具有与规 则网络类 似的聚 类特性 , 又具有 与随机 网络类 似的较 小的 平均路径长度 [6]。后者 指出许多实际 的复杂网络的 连接度 分布具有幂律形式。由于幂律分布没有明显的特征长度, 该 类网络又被称为无标度(Sc ale-Free) 网络[7]。加入复杂网络 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图论、统计物理学、计算机网络研究、 生态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研究所涉及的网络主要 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各种网络(如细胞网络、蛋白质-蛋白 质作用网络 、蛋白质 折叠网络 、神经网络 、生态网 络)、 Internet/WWW 网络、社会网络,包括流行性疾病的传播网 络、科学家合作网络、人类性关系网络、语言学网络等等; 主要方法包括数学上的图论、物理学中的统计物理学方法和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1)突发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复杂网络特征。 舆 情信息的 传播构成 具有小世 界特征和无 标度性质 的复杂 网络,找出舆情传播媒介的真实特性,建立模拟传播网络, 比较复杂网络和舆情信息传播社会网络的异同,为构建传播 模型打下基础。
( 2)应用复杂网络理论构 建舆情信息网络生长模型。 通过改变网络的各 种统 计特 征如 社团 结构 分析 、平 均长 度、
Micr ocomputer Applica tions Vol. 27, No. 2, 2011
研究与设计
微型电脑应用
2011 年第 27 卷第 2期
文章编号:1007-757X(2011)02-0028-02
突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复杂网络预测模型分析
童亚拉
摘 要:传统的人文领域研究方法,只能对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 播的过程和个体交互的机制,给出定性的描述,无法
(2) 确定信息传播的原则。设定网络中的节点对某事件 的感知状态,如正面的认知状态、负面的认知状态、不能确 定的 认知状态 等。同样 一件事不同 的人会有 不同的认 知态 度, 对一个人 来说正面 的态度在另 一个人看 来可能并 非如 此,在信息网络中会存在不同的态度评价,因此必须要确定 3 种不同认知态度的传播概率。此外,认知信息在传播过程 的交互作用。现实生活中由于舆情信息传播的随机性,一个 人对某件事可能收到 3 种不同态度的信息,存在信息冲突的 情形;同时还存在时间的延续问题,随时间的延续,传播信 息的可能性降低,对已经了解的舆情信息也不易传播,因此 需要确定上述两种情形下舆情信息传播的概率。
由于突发群体性事件中,信息传播与网络疾病传播具有 某些类似,而学者们已就此类问题给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结 果,因此我们可以这些理论结果为出发点,结合突发群体性 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特点,通过建立舆情信息传播的演化模 型来研究舆情信息传播。由于建立的传播演化模型不是可以 解析的数学方程,而是一套转化规则,模型结果是对模拟演 化过程的结果将通过统计得到,这种过程模拟也是网络上疾 病传播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
目前已有 诸多学者 开始研究 探讨突发 群体事件 舆情信 息传播规律。王永福、肖峰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对基层突发性 群体事件的舆情信息传播规律,做出分析并对舆论引导提出
相应策略[1];杨久华研究分析了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模式、 趋 势并提出 采取建立 健全防范协 作机制、 加强网络 舆情引 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 策 略措施[2];罗成琳、 李向阳通过总 结我国现阶段 突发性 群体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突发性群体事件演化的主要影 响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构建了突发性 群 体事件的静态 结构和动态流 程[3];彭 知辉指出群 体性事 件发展过程中,舆情信息传播的特点是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 性、内容的庞杂性、影响的联动性、方式非正式性等等[4]。 这些基于传统人文领域的研究方法,只能对信息网络传播的 过程和个体交互的机制给出描述,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总结突 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网络传播的成因、流程、规律,无法进 行定量的研究,没有研究信息网络传播本身的特征对突发群 件性事件的影响,无法准确分析信息网络传播的时机、事件 因素的影响权重、传播方式与途径,也没有对信息网络传播 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目前已有学者开始从自然学科的 角度研究信息网络传播模型,如 2009 年张立在博士论文《网 络舆论传播中若干算法的研究》中,针对当前舆论传播模型 研究中所广泛采用的几种传播媒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 某网络社区的统计,得出了网络舆论传播媒介的真实特性, 提 出了适合 进行网络 舆论传播研 究的一般 传播媒介 模型即 网络生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性质进行了考察,从而给 出了一个网络舆论传播媒介模型,提高了网络舆论传播模型 中,传播媒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突发群件性事件舆情信息 网络传播的研究,是新兴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研究 领域,既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社会科学领域立足于网 络拓扑结构研究信息的传播,发掘的信息网络传播演化模型 并 得出有意 义的诊断 ,能为有关 管理层提 供定量解 释和对 策,这样的研究工作目前尚不多见。
(3) 舆情信息传播过程的仿真研究。写出认知信息在信 息网络传播时网络中节点的状态转移方程,分别讨论网络的 统计特征如社团结构分析、平均长度、聚类系数和网络度分 布对舆情信息传播的影响,画出认知态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以及最终传播范围,计算不同传播概率值,从而得到相应规 则等结论。
4 结论
由于基于传统人文领域的研究方法,只能从定性的角度 分析总结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网络传播的成因、流程、规 律,无法进行定量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信息传播网络拓扑 结构的复杂性,进一步分析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 的复杂性,从而研究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演化机 理,分析舆情信息传播的时段性特征,仿真舆情信息演进的 趋势,比较传播网络的统计特征的影响,构建舆情信息流动 的预测模型。
1 背景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由临时的、自发的同类个体组成的整 体,由于某种共同要求,造成对社会具有不平常影响的事情, 其从发酵到爆发都伴随相关信息传播活动。而网络信息传播 是指 民众以 网络 为平 台,借 助网 络论 坛(BBS)、 网络 聊天 (Chatting)、博客(Blog)、维客(Wiki)、电子邮件(E-mail)及网 络新闻组(Usernet News)等网络渠道,围绕即将发生或已发 生的群体性事件发布信息。当传播途径从传统渠道向互联网 等途径转移后,出现了流言广泛传播,难以实施有效控制或 澄清;舆情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信息交流呈 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的新特征。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 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常直接引发或间接推动群体性 事件的恶性发展。人民网舆情监测室7月份首次发布了《2009 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湖北石首市政府 被研判为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而湖北巴东县政府 则被判为表示政府应对存在明显问题,处倒数一、二位。由 此可见,如何迅速了解和把握网络的脉搏,及时回应公众疑 问?如何依法依规向民众提供最 新最快最全的真实信息、引 导舆论、掌握主动、消除谣言和误解,这是当前各级权力机 关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