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创新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课程英文名称: Water and Waster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总学时: 152学时;授课学时: 132学时,实验:20学时学分: 8.0分开课单位: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适用专业:给水排水专业及其他有关专业主要先修课程:水分析化学、水微生物学、水力学、泵与泵站等开课学期:第6学期选用教材:《水质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水质工程学》是水工艺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

它是围绕着水的性质、给水和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及危害、改善水质的工程学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各种水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各种给水和污水处理系统而展开的。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水的性质、给水和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及危害与自净等基本概念与理论;2.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水的各种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3.使学生基本掌握各种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4.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水质工程中的各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步能力以及初步掌握水质工程经济设计的概念。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水的性质、饮用水水质与水质标准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2.了解水的污染指标、污水特性、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等、污水处理的目标和我国现行法规对污水处理技术提出的要求;3.掌握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污染的规律和危害、及其自净过程,水体质量评价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等;4.加深对水处理工艺中反应器概念的理解,全面系统地掌握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法以及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5.基本掌握城市水处理工程和工业企业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法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条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水质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A16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质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A16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质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 technology of Water & Wastewater Treatment课程编码:010*******开课学期:5学时—学分:32-2 课程性质:实践教学环节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先修课程:水质工程学所在实验室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一、实验课程简介水质工程学实验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与主要的主干专业课相配合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

水质工程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水质工程学实验是水质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水质处理方法、处理设备的设计参数和操作运行方式的确定,都需要通过实验解决,才能较合理地进行工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实验也是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解决水和污水处理中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解决下述问题:1.掌握水中杂质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规律,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2.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去除的基本规律,以改进和提高现有的处理技术及设备;3.掌握给水处理中主要工艺的设计理论和原理,以为处理工艺寻找并提供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4.实现水质控制设备的优化设计和优化控制;5.了解并解决水处理技术开发中的从实验室规模到工程规模的放大问题。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教学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预期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中所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2.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水质控制实验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3.通过实验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包括如何收集实验数据;如何正确地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运用实验成果验证已有的概念和理论等。

由于受课程学时、实验室设备等条件限制,学生只能在已有的实验装置和规定的实验条件范围内进行实验,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得到初步的培养和训练,为今后从事实验研究和进行科学实验打好基础。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目录1、《水质工程学Ⅰ》课程教学大纲2、《水质工程学Ⅱ》课程教学大纲3、《水质工程学Ⅲ》课程教学大纲4、《水质工程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水质工程学Ⅰ》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水质工程学Ⅰ》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以给水处理为主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给水净化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给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过程与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备进行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设计与设计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分析各种水体的原水杂质成分,选择合理的水处理工艺方案,掌握各种水质处理的基本方法;2.掌握城市自来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与城市水厂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了解自来水厂运营的基本知识;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的课程设计,掌握设计基本方法、方案确定、工艺流程的选择、单体处理构筑物的设计与计算,水厂总平面的布置、水厂高程的设计等。

3.掌握各种处理构筑物的特点与水处理机理;4.了解水处理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及发展趋势。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水质工程学Ⅰ》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计划时数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课程进行的全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教学部分结束以后进行1.5周的课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利用工具书及如何使用专业设计规范等的基本方法。

采用理论与工程实际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拟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是本门课程的基础,《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与本课程联系更加紧密,《水质工程学实验技术》是本课程的主要实验教学部分。

水质工程学 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以讲授水处理单元操作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对水、废水与污染物的性质、来源、水质标准及控制水污染的基本途径和治理方法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初步掌握水污染治理技术。

●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水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配合实验、学习、课程设计、毕业专题等教学环节,最终使学生掌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为进行水处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运行管理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的结构一、理论教学第一篇水质与水处理概论第 1 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1 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1.2 水体的污染和自净1.3 饮用水水质与健康1.4 用水水质标准1.5 污水的排放标准第 2 章水的处理方法概论2.1 主要单元处理方法2.2 反应器的概念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3 水处理工艺流程第二篇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第 3 章凝聚和絮凝3.1 胶体的稳定性3.2 混凝原理3.3 混凝剂3.4 混凝动力学3.5 混凝过程3.6 混凝设施3.7 混凝试验第 4 章沉淀4.1 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4.2 平流式沉淀池4.3 斜板、斜管沉淀池4.4 澄清池4.5 水中造粒4.6 浓缩4.7 气浮第 5 章过滤5.1 慢滤池与快滤池5.2 颗粒滤料5.3 快滤池的运行5.4 过滤理论5.5 滤层的反冲洗5.6 几种常见的滤池第 6 章吸附6.1 吸附概述6.2 活性炭吸附6.3 活性炭吸附的应用6.4 活性炭的再生6.5 水处理中的其它吸附剂第 7 章氧化还原与消毒7.1 概述7.2 氯氧化与消毒7.3 臭氧氧化与消毒7.4 其他氧化与消毒方法7.5 高级氧化概述第 8 章离子交换8.1 离子交换概述8.2 离子交换反应8.3 离子交换装置及运行操作8.4 离子交换的应用第 9 章膜滤技术9.1 概述9.2 微滤和超滤9.3 反渗透和纳滤9.4 电渗析9.5 膜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 10 章水的冷却 (自学部分)10.1 水的冷却原理10.2 冷却的热力学问题10.3 冷却水的水质与水处理第 11 章腐蚀与结垢 (自学部分)11.1 腐蚀类型与过程11.2 影响腐蚀的因素与腐蚀形式11.3 水质稳定指数11.4 水质稳定处理第 12 章其它处理方法 (自学部分)12.1 中和12.2 化学沉淀12.3 电解12.4 吹脱、汽提法12.5 萃取法第三篇生物处理理论与应用第 13 章活性污泥法13.1 活性污泥法的理论基础13.2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及其有关参数 13.3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13.4 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演变及应用13.5 曝气及曝气系统13.6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过程控制与运行管理 13.7 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及应用13.8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与新工艺第 14 章生物膜法14.1 生物膜法的基本概念14.2 生物膜的增长及动力学14.3 生物滤池14.4 生物转盘14.5 生物接触氧化法14.6 生物流化床14.7 其他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和联合处理工艺14.8 生物膜法的运行管理第 15 章厌氧生物处理15.1 概述15.2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15.3 厌氧微生物生态学15.4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工艺15.5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15.6 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15.7 固着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第 16 章自然生物处理系统16.1 稳定塘的基本原理16.2 好氧塘16.3 兼性塘16.4 厌氧塘16.5 曝气塘与深度处理塘16.6 常规稳定塘的设计原则第 17 章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17.1 概述17.2 污泥的分类、性质及计算17.3 污泥浓缩17.4 污泥的厌氧消化17.5 污泥的其它稳定措施17.6 污泥的调理17.7 污泥的干化与脱水17.8 污泥的干燥与焚化17.9 污泥的有效利用与最终处理第四篇水处理工艺系统第 18 章常用给水处理工艺系统(实践部分)18.1 给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原则18.2 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18.3 受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系统18.4 水的除藻18.5 水的除臭除味18.6 给水厂污水的回收利用18.7 给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第 19 章特种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实践部分)19.1 高浊度水处理工艺系统19.2 地下水除铁除锰处理工艺系统19.3 水的除氟除砷处理工艺系统19.4 软化、除盐与锅炉水处理工艺系统19.5 游泳池水的处理工艺系统第 20 章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实践部分)20.1 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原则20.2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20.3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实例20.4 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有效利用20.5 污泥处理与利用工艺系统第 21 章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实践部分)21.1 概述21.2 常用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系统二、实验教学1.颗粒自由沉淀实验Particle Free Sediment Experiment2.混凝实验Coagulation Experiment3.过滤及反冲洗实验Filtration and Wash Experiment4.树脂类型的鉴别Identifying Species of Resin5.强酸性阳树脂总交换容量的测定Measurement of Strong Acid Cation Resin Exchange Total Volume6.强酸性阳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的测定Measurement of Strong Acid Cation Resin Working Exchange Volume 7.曝气充氧实验Aeration Experiment8.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观测和运行Completely Mixed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9.污泥沉降比 (SV%)和污泥指数(SVI)的测定Measurement of Strong Acid Cation Resin Exchange Total Volume 10.曝气池中环境因素的监测和菌胶团中生物相的观察Environmental Factor Monitor and Observation of Miroorganism in Zoogloea in Aeration Tank11.生物转盘实验Rotating Bio Disc Experiment12.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Computer Auto Control System of SBR13.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实验Experiment System of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水质工程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之一。

水质工程学实验方案

水质工程学实验方案

水质工程学实验方案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水质工程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水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水质工程学知识的理解。

2. 实验原理水质工程学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水质检测方法实验中将采用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如pH值检测、溶解氧测定、浊度测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水样的基本水质指标。

2.2 水质监测设备实验中将使用常见的水质监测设备,如pH计、溶解氧检测仪、浊度计等。

这些设备能够准确测量水样的各项指标。

2.3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将分为几个操作步骤,包括水样采集、样品处理、设备操作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模拟真实的水质检测过程。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pH计•溶解氧检测仪•浊度计•余氯试剂•氯化物试剂3.2 水样采集从实验室中提供的水样桶中取得一定量的水样,保证水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3 水样处理•将取得的水样分成几个等分,分别用于不同指标的检测。

•分别将水样置于不同的容器中,以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3.4 pH值检测•将pH计放入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使得pH计的示值稳定。

•记录下示值,并计算出水样的pH值。

3.5 溶解氧测定•将溶解氧检测仪的电极插入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使得仪器示值稳定。

•记录下示值,并计算出水样的溶解氧浓度。

3.6 浊度测定•将浊度计置于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使得浊度计的示值稳定。

•记录下示值,并计算出水样的浊度。

3.7 其他水质指标检测以上只是实验中的一部分指标检测,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水质指标进行检测。

4.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相应的结果分析。

对于检测值与常规标准的对比,可以进一步评估水样的水质状况。

5. 总结与讨论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讨论。

可以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实验方案的建议。

6.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并佩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3105英文名称: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周数):84授课学时:84实践学时(周数):学分:5.0授课对象:给水排水工程开课单位:环境工程学院1、课程目的《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和废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与自净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掌握主要水处理工艺,了解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2、基本要求(1) 了解水的性质、饮用水水质与水质标准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2) 了解水的污染指标、污水特性、污水排放标准与法规、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等;(3) 掌握水体(河流、湖泊。

海洋、地下水等)污染的规律和危害、水体自净过程,水体质量评价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等;(4) 了解反应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以及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5) 基本掌握城市水质工程和工业企业水质处理工艺技术、方法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条件,具有水质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6) 熟悉城市和工业企业水质工程设计中的方案选择、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水质工程设计特点、原则和设计标准;(7) 熟悉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8) 熟悉典型的特种水处理工艺及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9) 了解主要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选型。

3、相关课程在学习本课程前,要求学生已学完以下的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A1》、《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水力学》、《水文学》、《水泵及水泵站》、《水处理生物学》。

4、内容简介绪论水资源简介,水的循环与利用。

重点:水资源的分布与水的循环。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分章节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分章节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分章节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分章节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体的污染与净化的学科,它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水质工程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的分章节。

第一章:水质工程学导论在水质工程学的教学大纲中,第一章应该是水质工程学导论。

这一章主要介绍水质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水质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第二章:水体污染与水质评价水体污染是水质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一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水体污染的来源、类型和特点。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指标和评价方法,以及水质监测和评估的技术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体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第三章:水质净化技术水质净化是水质工程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章可以介绍不同的水质净化技术,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净化设备和工艺,以及水质净化过程中的操作和控制技术。

第四章:水质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水质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是水质工程学的实践应用。

这一章可以介绍水质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水质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要求。

同时,还可以介绍水质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以及常见的故障处理和事故应急措施。

第五章:水质工程学的新进展与挑战水质工程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这一章可以介绍水质工程学的新进展和研究热点。

同时,还可以探讨水质工程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以便学生深入了解水质工程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结语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的分章节应该根据水质工程学的内容和特点来确定,并且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适应。

通过合理的分章节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水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江西理工大学给水排水教研室

水质工程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时间 时间(分) 水深(cm) 取样口 悬浮物 浓度 (吸光 度表 征) 5 1 2 3 4 0
水样 5
水温 10 20
沉淀筒直径 40 60 90 120
2、实验结果整理 (1)自由沉淀实验组。作出 P~u 曲线,η ~u 曲线和η ~t 曲线。 絮凝沉淀实验组。作出 h~t 曲线,η ~t 曲线。 (2)推荐的等去除率曲线作图法: ①计算不同时间不同深度处的去除率,在同一图上作出每一深度 的η ~t 曲线; ②给定一组去除率(一般间隔为 10%) ,从η ~t 曲线上找出各深 度对应的沉淀时间 t; ③在 h~t 图上作出等去除率曲线。 六、实验结果讨论 1、实际沉淀池由于水流、污泥、温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沉淀 效果与实验值有一定差距,因此用实验值进行设计时,必须进行修正。 试分析实验沉淀装置于实际沉淀池的异同。 2、由于停止搅拌后,沉淀筒内各断面浓度不均匀,越往下浓度越 大,所以可以在水面和取样口的中点取样作为其平均值。试将两种沉 淀曲线作一比较。 3、自由沉淀实验也可用六根沉淀筒来完成。开始将六根沉淀筒注 入等量的悬浮液,以后每隔一定时间安每次从一根沉淀筒内取样,保 证每次取样的沉淀水深相同。
C (W2 W1 ) 1000 1000 V
为使本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同学预习分析天平的操作方法,称重 时要小心、快速,以免烘干的样品及滤纸再吸收水,影响称重的准确 性。 一般来说,无色的悬浮液的浓度与浑浊度或吸光度成比例,因此 可用测定悬浊液浊度来间接确定悬浮物浓度。这种方法快速简便,适 用于学生实验及大量试样的场合。本实验即采用这种方法。 7、实验完毕。 五、实验记录及结果整理 1、实验记录 静置沉淀实验记录表

《水质工程学》课程教案-(2)精选全文完整版

《水质工程学》课程教案-(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学单元1 水质工程学概论课时:8学时基本教学内容1.1 水源水质1.2 城市污水的性质及污染指标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城市污水指标:物理性质与指标、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1.3 水质标准给水污水1.4 水处理方法概述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化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 水质标准2. 污水的性质及污染指标3. 水处理方法概述难点:1. 污染指标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课后自学、复习相结合思考题:1. 何为生物化学需氧量,何为化学需氧量,在水处理领域中如何应用,并请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2、污水中含氮物质的分类及相互转换?3、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4. 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各种杂质的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5. 生活饮用水各项指标的意义。

教学单元2 水体污染与自净课时:4学时基本教学内容2.1 水体污染2.1.1 水体污染2.1.2 污染源分类2.2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2.2.1 水体自净2.2.2 自净机理2.3 水体自净的数学模式2.3.1 物理净化作用:稀释与扩散、混合、沉淀2.3.2 好氧生物净化:研究河流中DO变化的意义,河流中DO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1. 水体污染及其危害2.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及计算方法难点:1.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及计算方法,含耗氧、复氧、溶解氧平衡规律及氧垂曲线。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课后自学、复习相结合思考题:1. 简述水体自净的含义及机理。

2. 绘出氧垂曲线,并加以简要描述。

氧垂曲线在水污染控制中有什么实际意义?作业:某城市人口 万人,排水量标准 ,每人每日排放于污水中的 为 ,换算成 为 。

河水流量为 ,河水夏季平均水温为 ℃,在污水排放口前河水溶解氧含量为 , 为 。

根据溶解氧含量,求该河流的自净容量和城市污水应处理的程度。

排放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很低,可忽略不计。

《水质工程学2》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2》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2》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4024015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2/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2学分:4学时:64(课内实验(践):0 上机:0 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建议修读学期:6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先修课程:水力学A,水泵与泵站B,水处理生物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出勤+作业+提问或发言)的20~30%与期终闭卷考试成绩80~70%综合考核。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水质工程》,范瑾初金兆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

其它参考书目:《排水工程》下册(第五版),张自杰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四版),高廷耀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水处理工程》,顾夏声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水质工程学》,李孟桑稳姣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贺延龄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沈耀良等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内容概述:本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全面讲授废水处理中主要的物化和生物处理技术单元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工艺的基本设计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介绍主要处理构筑物的构成和运行特点,典型的废水处理工艺与应用实例,以及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污水处理的各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步能力,为将来从事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科学研究和运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With property of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2”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course learning, basic design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basic calcul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mainly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unit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ill be studied by students. The course aims to introduce structures and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buildings of various wastewater treatmentprocesses with typical examples of application,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nd related technology to students. Through studying of the course, students may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waster water treatment, obtain primary ability of design, calcula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various structures, process system, as will be a solid foundation in project design, construc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水质工程学2》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24015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2/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2学分:4学时:64 (实验:0 上机:0 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议修读学期:6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先修课程:水力学A,水泵与泵站B,水处理生物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

《水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水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水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HN0028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名称:水质分析实验学时/学分:30/1.0 英文名称:Water and Wastewater Microbiology Experiment考核方式:考核选用教材: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先修课程:水处理生物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水质工程学、工业水处理开课单位: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大纲执笔人:凌琪大纲审核人: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水质分析实验》是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时受到专业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学生进行专业科学实验的重要基础,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将来参加工程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本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水分析化学在后续课程已及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明确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学会总结、归纳和推理,真正提高他们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水质分析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系统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爱护国家财产和守纪律讲协作的优良品德。

(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理论联系工程的能力。

(三)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观察现象与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能够基于实验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水处理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3-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共30学时)1、教学内容:(1) 水中色度、浊度、电导率的测定(2) 水中氨氮的测定(3) 水中六价铬的测定(4)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法)(5) 水中总磷的测定(6) 水中石油类的测定(7) 水中铜、锌的测定(原子吸收法)(8) 水中硝基苯的测定(液相色谱法)(9) 水中马拉硫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0) 水中悬浮物的测定2、学时分配《水质分析实验》课程总学时:30 其中实验学时:30 建议学时分配表如下:五、教学方法1、采用理论讲授、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操作相结合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工程学创新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地位与作用
《水质工程学创新实验》是一门与《水质工程学》课程中水处理理论和技术相联系的专业实验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给水工程、排水工程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水处理实验方法、基本测试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处理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水处理试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水处理实验的一般技能和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试验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进一步灵活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会自己设计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此巩固理论知识。

四、实验项目
五、实验考核和成绩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