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成本控制之作业成本模式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本钱会计4-作业本钱法一、作业本钱法概述作业本钱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本钱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或任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产环境。
该方法基于对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的跟踪,并将这些本钱分配给相应的作业或任务。
作业本钱法的核心理念是将消耗的资源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并为决策提供有关本钱效益的信息。
二、作业本钱法的步骤使用作业本钱法来计算产品本钱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本钱驱动因素: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因素会驱动本钱的产生,例如直接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劳动的投入时间等。
2.追踪直接本钱:根据本钱驱动因素确实定,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与每个作业或任务相关联。
3.分配间接本钱:除了直接本钱外,还存在一些间接本钱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需要将这些间接本钱按照一定的分配规那么分配给各个作业。
4.计算作业本钱:将追踪的直接本钱和分配的间接本钱加总,得出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总本钱。
5.分析本钱效益:根据计算出的作业本钱,进行本钱效益分析,评估每个作业的利润决策性能。
三、作业本钱法的优点作业本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准确计算本钱:作业本钱法跟踪和分配了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因此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
2.提供决策信息:作业本钱法的本钱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了关于作业本钱效益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指导资源配置: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本钱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本钱。
四、作业本钱法的应用场景作业本钱法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生产环境:1.定制生产:在定制生产过程中,每个订单或作业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业本钱法可以确保计算出每个订单的本钱,并为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批量生产:在批量生产环境中,每个批次可以看作一个作业,作业本钱法可以追踪和计算每个批次的本钱,帮助管理者进行本钱控制和分析。
3.效劳行业:作业本钱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效劳行业,如餐饮、酒店等。
现代成本管理的五大理论
现代成本管理的五大理论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制造方式,如:敏捷制造、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逐步涌现出来,使得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够适应现代的生产制造模式。
在这种形势下,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一、作业成本管理上世纪70年代初Staubus教授首次提出了作业和作业会计的概念,但是当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实际。
Cooper和Kaplan等人在分析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后,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通过成本动因更为精确地分摊到产品成本中,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计算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
作业成本管理使用作业成本的信息,其目的不仅要使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合理化,更重要的是明确改变作业与过程以提高生产力。
它将成本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供应链作业层次,尽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从成本优化的角度改造作业和重组作业流程;并且对供应链中的各项作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关键作业点,对关键作业点进行重点控制。
应该说作业成本管理的出现使人们眼前一亮,它突破了传统的人们对于成本的种种认识,并为管理者拓展了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二、战略成本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学者Simmonds 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
Wilson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
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一、本文概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至关重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和传统成本法(Traditional Costing)是两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活动中,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
而传统成本法则通常采用简单的成本分配标准,如直接劳动小时或机器小时。
本文将分析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这两种成本法是如何被应用的。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该企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在成本分配、产品定价、利润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该企业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从而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通过识别企业的各种活动并计算这些活动消耗资源的成本,进而将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细致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在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这类企业通常具有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如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识别并分类,然后根据每种活动的实际资源消耗来计算成本。
成本管理之作业成本计算法
成本管理之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和核算企业生产成本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并在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原理和主要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根据生产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生产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产品或作业上,并根据作业量和成本的关系来计算作业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中间成品或多个生产阶段的企业。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主要原理是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作业或部门,然后按照作业量和成本的关系,将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作业上。
这样可以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并提供给管理层参考。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作业为基本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作业或产品的定义:首先要确定每个作业或产品的范围和内容,以便后续的成本核算和分析。
2.成本元素的确定:根据作业或产品的特点,确定与其相关的各项成本元素,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3.成本汇总:对于每个作业或产品,将其相关的成本元素进行汇总,并计算出总成本。
4.作业量的确定: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数据,确定每个作业或产品的作业量,例如产量、使用时间等。
5.成本分配:根据作业量和成本的关系,将总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或产品上。
6.作业成本的计算:根据分配的成本和作业量,计算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
7.成本分析:对于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以了解和掌握成本结构和成本变动的情况。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并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供管理层参考。
其缺点是计算和分析的过程相对复杂,且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来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计算法可以结合其他的成本管理方法一起使用,例如标准成本法和活动成本法等,以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
同时,企业在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时,也应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摘要: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作业中心2.确定成本动因3.计算作业成本4.计算产品成本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四、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五、提高作业成本法计算精度的方法正文: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现代成本核算方法,它是以作业为核心,将成本对象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各个作业环节,通过对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进行追踪、计算和控制,从而实现对产品成本的准确核算。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作业中心作业中心是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同成本动因的环节。
确定作业中心有助于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流动进行有效追踪和控制。
2.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如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人工等。
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可以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3.计算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指在作业中心中,单位成本动因所产生的成本。
计算作业成本时,需要对各个作业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指将各个作业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产品上的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可以更加精确地反映产品实际成本,有助于企业进行产品定价和盈利分析。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多样的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局限性1.优势- 提高成本核算精度:作业成本法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流动进行细化分析,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确。
- 促进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识别成本动因,从而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 优化资源配置:作业成本法可以揭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2.局限性- 计算复杂度较高: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作业成本管理法
局限性
实施难度大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能涉及大量的数 据收集和复杂的分析,这可能需要大 量的时间和资源。
对员工素质要求高
作业成本法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以便准确地进行成本核 算和分析。
可能过度关注短期成本
由于作业成本法强调精确的成本核算, 企业可能会过度关注短期成本,而忽 视长期战略价值。
作业成本管理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进行的各种 活动,是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
作业链
作业链是指企业从产品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 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是进行成本分配 的基础。
02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识别作业
总结词
应用范围扩大
随着作业成本法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其应 用范围将逐渐扩大,不仅局限于制造业,还将拓展至服务 业、金融业等领域。
智能化决策支持
作业成本法将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 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实 现精细化管理。
未来展望
随着实践的深入,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体系将进一步完 善,形成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法论,为企业的成本管
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输入 标题
国际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业成本法的国际化发 展将成为趋势,推动各国成本管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理论体系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善
绿色化发展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作业成本法 将进一步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加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
管理方案。
个性化应用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作业成本法将更加注重环境、 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因素,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的不断要求,企业必须寻找创新的方法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
1.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和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和分配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
其核心原理是将企业的成本与特定的作业或项目相关联,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和控制成本。
它基于以下两个基本观点:H1. 成本与活动相关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成本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引起的。
这些活动可以是生产上的、支持性的或管理性的,都会消耗资源并产生成本。
通过将成本与具体的活动相关联,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成本的来源和组成部分,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优化。
H1. 成本,由作业所驱动作业成本法强调,企业的成本是由作业驱动的。
作业可以是生产一件产品、提供一项服务或完成一项任务等具体的活动。
通过将成本与每个作业相关联,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了解其影响因素,从而在决策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作业成本法基于以上原理,通过将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的归集和分配,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成本数据,进而辅助决策和优化企业的经营效益。
2.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应用于多个不同的领域和行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H2. 生产成本的计算在制造业中,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计算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通过将成本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相关联,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在定价和产品发展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H2. 服务成本的分析在服务行业中,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服务过程中的成本。
例如,在酒店行业中,可以将成本与每个服务环节相关联,从而了解每个服务环节的成本构成,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质量。
H2. 项目成本的管理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应用于项目管理领域。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欢迎阅读。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般指ABC成本法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 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第一部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 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
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
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
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第二步第一步产品作业成本库间接计入费用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作业动因资源动因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浅析传统成本管理与现代作业成本管理的分析与比较
浅析传统成本管理与现代作业成本管理的分析与比较传统成本管理是一种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
它主要侧重于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通过将成本分配给产品、部门或作业,以帮助企业计算单位成本和决策。
然而,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传统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现代企业发展了一种更为先进和灵活的成本管理方法,即作业成本管理。
传统成本管理与现代作业成本管理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和差异。
首先,传统成本管理强调计算单位成本,通常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如直接成本法或间接成本法。
而作业成本管理更注重对成本的跟踪和分析,更为精细和细致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在作业层面上进行成本管理。
其次,传统成本管理更加关注成本的后果,而作业成本管理更加注重成本的原因和改进。
传统成本管理通过分析成本的变化和波动,来评估企业绩效和效益。
而作业成本管理则更加注重对作业的分析和改进,通过分析作业中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来提高作业的效率和效益。
再次,传统成本管理更加注重成本控制,而作业成本管理更注重成本驱动。
传统成本管理通过设定预算和控制成本,以保持整体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
而作业成本管理则更加注重通过成本驱动来改进和优化作业,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最后,传统成本管理通常以固定成本为基础,而作业成本管理更注重变动成本和可变成本。
传统成本管理假设成本是固定的,通过分析和控制固定成本来实现成本控制和利润最大化。
而作业成本管理则更加注重变动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分析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传统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在计算方法、管理重点、目标导向和成本性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作业成本管理作为现代成本管理的一种方法,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环境的需求和挑战,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成本管理需求。
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应该更加注重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发展,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业成本模式与成本企画的差异分析
墨 应和法并成管的践广 本制出战在j 想方,在本理实中泛 控提挑。自 一 用 成各特的本制式 计的础本 思, 了具色成控模, 算基成结 形 其
,
计算是作业成本核算的实质所在 。
( ) 二 成本企 画模式运 用传统成本核 算 方法 就 归集与分 配成 本 的方法 本身 而 言 ,
准备要 实施制造 的阶
开 的,拿成 本企画所针对 的典型产 品汽车
来说 , 大而 言之 有式样 、 调这 类 “ 念 ” 格 观 , 具体 的又 有行驶 性能 的 “ 观念 ” 乘座 感觉 、
5 作 的 通 - [B/ 1 t / -  ̄ E OL t / h p: h c a. n 0)— 1 2 . yps o ln2( 0 —4
深 市 A股公 司 20 06与 2 0 0 7年 报 全 文 fB OL ht E / ]t p:
2内部 条件。 日本
【 2 ]刘忠宽域 有事项在会 计 中的影响 与处理ll I l 理论界 ,0 4 ( ) 2 ( ,5 : )
[]王智.或有事项准则及其 国际比较的探讨 科技信息( 学教 3 科
研 ) 2) . 3 :6 4 . ,( 7 ( ) 4 — 8 0
『l 4 证监会 关于切 实做好上 市公 司 2 0 0 7年报执行新会计准 则监 管
如 果对其 内在属性 和方法机 制进行 分析 ,
一
失去 了成本计算的意义.
造费用 的增加和 多样化 就有 了必要 ,这就不可 用的分配 问题 。在柔 性 量生产 的条件下 , 重复 自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和控制
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和控制一、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理论基础成本管理与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成本概念、成本分类、成本构成、成本行为等多个方面。
其中,成本构成分析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点,成本行为分析是成本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
导师应该通过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理论基础学习和分析,以赋予毕业论文更为深刻的内涵。
二、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评估和分配制造和产生产品或服务成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可以分配和跟踪成本涉及的每个环节,这样可以对成本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和分析。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成本控制,在资源分配和决策方面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成本计划与预算管理成本计划和预算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业论文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和特点,结合实际案例,对成本计划和预算的制订、执行、分析和修正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
同时,还可以探讨如何制定更有效的成本计划和预算,并针对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四、成本效益分析在进行企业经营决策时,成本效益分析是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在毕业论文中,导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成本效益分析进行深入探究,如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企业经营模式分析、成本效益的风险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在沟通决策中的作用等。
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手段,是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五、成本控制中的制度建设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优秀的制度和管理规范的支持。
毕业论文要着重研究成本控制中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并对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特别是针对成本控制的人员管理、权责分明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出更有效的成本管控制度的建设方案。
六、成本信息化系统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成本信息化系统建设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重点。
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信息化赋能的主要领域,毕业论文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市场调查,研究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分析目前信息化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业成本模式与成本企划比较分析
业必须借助于价值链分析方法对其 自身及上 、下游企业价值链上
的各 个 环节 以及 各环 节 之 间 的联 系 进行 分 析 ,从 而 找 出 能为 顾 客
创造价值的机会 ,然后抓住这些有利的机会对企业价值链进行改
进以获取差别化的竞争优势。 成本企划模式下 的低成本战略具体表现在 :由市场价格决定 的 目标成本内含了开发的产品成本不得超过市场同业的含义, 目 标成本的设立意味着低成本战略的确定 ;从开发设计乃至企划阶 段就开始降低产品成本的活动 为低成本 战略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 的保 障; 应用价值工程方法 和“ 成本筑入” 理论 以获取产 品最优成 本结构的过程就是低成本战略 的具体落实过程。差别化战略具体
成本管理 I O TMA G ME T S NA E N C
作业成本模式与成本企划 比较分析
青海大学 姚 维玲
一
、
作 业成 本 模 式 与成 本 企 划的 共 性
满意” 而言的。 成本企划正是先基于最可能赢得顾客认可的售价减 去期望利润来计算 目标成本 ,再运用价值工程的手段来确保生产
表现在 :成本企划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创新是差别化战略
的最好例证 。只有设计出既能胜过竞争对手并能为顾客所接受 的 功能的产品, 又能在开发效率和效果上高于同业 , 才能维持竞争优 势, 这是成本企划中始终贯 穿的思想 ; 成本保 留方法 中 , 在产品样
呈现出将抽象的“ 现金流动” 与其实体依托——业务过程相结合的 价值控制与实体控制并重的一体化控制趋势 ,将传统的产品成本
随 着 市场 格 局逐 渐 由卖 方 市场 向买 方市 场 转 换 ,产 品 的 价值 实 现
作业成本法
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点有:
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 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量耗用作业,作业耗 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而 不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
2、认为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 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 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 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 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作 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 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 (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 以下简称ABM)。
(二)、确定资源动因,以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归集 费用
由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可知,资源动因揭示了资源耗 费分配给不同作业的基础,是建立作业成本库或明细账 的依据。故可根据资源动因,将所有间接成本归集到所 确认的成本中心,从而建立作业成本库。其中需要注意 的是在建立作业成本库时,应保证库内所归集的成本的 同质性,即库内所归集成本的变动可有共同的成本动因 来解释。
(三)、确定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至成 本计算对象
同样由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可知,作业动因是将作 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的基础,是将资源 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故根据作业动因,可 将上一步骤作业成本库归集的费用分配至成本计算对 象,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劳务的价值。
(四)、作业成本核算总流程图
间接成本 单位间接成本
$75 000
成本控制与作业成本法
成本控制与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问题历来是企业十分重视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成本核算的真实性,更加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因此,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十分必要,特别是采用何种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本文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谈及成本控制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重点讨论制造费用分配中的作业成本法相关问题。
一、成本控制的概述(一)成本控制的定义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1]。
(二)成本控制的经济实质成本控制的经济实质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三)成本控制的意义成本控制一直是现代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对于成本控制,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着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成本控制没有很好的反应企业实际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成本控制方法有待优化,成本控制效率低下。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以较低的价格、较高的质量、良好的服务、创新的意识和技术向社会提供产品,以获取竞争的胜利,而这集中体现在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这就要求企业要全面加强管理,实现资金的有效运作,严格控制产品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
成本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手段,是加强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
企业要牢牢把握实现成本目标的主动权,必须使控制措施在影响成本发生的全过程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才能防止和克服成本形成过程的损失和浪费现象,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达到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产品成本所耗用的能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技巧
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技巧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技巧,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技巧,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成本核算方法1.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作业阶段的企业。
它将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通过明确作业成本,便于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并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2. 部门成本法部门成本法是一种以部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企业内部存在多个部门的情况。
它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部门,使企业能够对不同部门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适用于直接相关成本较多的情况,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等。
通过将这些成本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为定价和利润预测提供支持。
二、成本控制技巧1. 精细化预算精细化预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将预算按不同部门、作业或项目进行细分,制定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预算目标。
通过定期监控和与实际情况比较,及时调整预算,并找出偏差原因,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2. 追踪关键指标追踪关键指标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明确关键指标,如成本比率、生产效率等,将其与预算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监控关键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3. 优化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在成本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并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
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质量和成本要求。
4. 提升员工技能员工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成本管理学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消耗资源的具体活动或 任务,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桥梁。
资源
资源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有形和 无形资产,如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的因素,根据成本动 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02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明确作业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 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05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对作业成本法的影响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更精确地收集和分配间接成 本,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分析作业成本数据,发现潜 在的成本动因,优化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
总结词
明确作业是作业成本法的第一步,需 要识别和定义企业或组织内的各种作 业活动。
详细描述
明确作业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内的各项 作业进行识别和定义,确保所有的作 业都被清晰地列出和分类。这一步骤 有助于为后续的成本分配和核算提供 基础。
确定资源
总结词
确定资源是作业成本法的关键环节,需 要对企业或组织所消耗的资源进行准确 的计量和归类。
局限性
要点一
实施难度大
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需要 专业的实施团队进行指导和支持。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管 理基础和资源才能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
要点二
高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相对较高,包括软件和硬件的投入 、员工培训和咨询费用等。此外,作业成本法在实施过程 中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变化 的市场环境。
现代成本方法
现代成本方法我折腾了好久这现代成本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现代成本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最早接触的时候,以为就是像传统成本计算那样,把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简单加一加就行。
结果算出来的成本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产品定价错得一塌糊涂,在市场上一点竞争力都没有,这就是我失败的教训啊。
后来我知道现代成本方法里有个作业成本法挺重要的。
就是要把作业当成一种成本对象。
这个怎么理解呢?我这么跟你说吧,就好比一个学校要计算教育成本,不能只算老师工资、书本这些。
上课、改作业、组织活动这些作业都要考虑进去,不同的作业消耗资源不同。
比如说上数学课和上美术课用到的教具、设备不一样,花费的成本就有差异。
我试过按照作业去统计成本,这很难,你得先把企业里头各种各样的作业找出来。
我开始找的时候总是丢三落四的,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就像大扫除一样,从一个角落开始,一点一点把每个可能的作业都列出来。
还有间接成本分配这块。
以前我总是随便按照产量或者工时分配,那可不对。
现在我学会根据成本动因来分配了。
这就像是公交车按人头收费不科学,按路程收费才能更合理地体现成本。
有一次我在一个项目里,没找对成本动因,产品价格就偏高了,卖不动,不得不重新调整。
再就是目标成本法。
这首先得定一个目标,比如企业想赚多少钱,市场能接受的产品价格是多少,然后倒推成本。
我不确定我每次定的目标都很准,但是我觉得多做市场调研,看看竞争对手的价格,做做消费者需求调查很有帮助。
比如说要生产一款手机,你得知道其他类似配置的手机卖多少钱,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购买这种类型的手机。
然后再从设计、生产等环节去控制成本,要是发现成本超了,就得赶紧想办法改进生产工艺、优化原材料这些。
我觉得理解现代成本方法就得不断尝试不断犯错。
你要是开始弄这个,千万别怕错,多做几次成本计算多对比就慢慢明白其中的关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成本控制之作业成本模式作业成本模式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成本控制模式。
它在成本信息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作业成本系统(ABCS)开发的最初目的是试图克服传统成本计算体系对成本信息的扭曲,但随着ABC方法在越来越多企业的成功应用,发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系统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于是利用ABCS信息进行预算管理、生产管理、顾客的盈利性分析等的“作业基础成本管理(ABCM)”,这类极具成效并被视为现代管理会计“相关性的重获”的方法开始出现并受到普遍赞誉。
如今ABCM已成为现代成本管理系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控制手段。
本文不妨将作业成本系统中所包含的成本控制模式称之为“作业成本模式”。
一、作业成本模式的主要思想成本控制思想是关于成本管理控制实质的概括和总结,它决定着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展开的基本思路,任何一种成本控制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思想基础之上的,并以此为理论依据。
作业成本模式也不例外,它体现了“价值链”思想和“二维”成本观。
(一)“价值链”思想价值链(Value Chain)思想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中提出的。
波特认为企业价值链由一系列可以导致一个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作业而形成,是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销售、进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或作业的集合。
企业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而产生价值,他强调:“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
波特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两类: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
主要活动是由投入到制造产品、销售和发送至客户手中以及售后服务等活动直接构成。
包括内部后勤、生产活动、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
辅助活动是支持主要活动并与之相联系进而支持整个价值链的各项活动。
包括采购、产品开发和技术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
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评价企业内部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成本竞争力。
在作业成本控制模式中,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的业务过程被认为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企业的整个物流过程就是一条由此及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作业链。
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将最终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最终产品,作为企业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
也就是说“作业链”和“价值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是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作业链”从实物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价值链”从增值或不增值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
价值链分析涉及的范围从内部看,不只包括生产环节,而且还包括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环节,从而扩大了成本分析的范围;从外部看,把供应商和销售商及竞争对手的作业链联系起来分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
价值链分析作为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找出无效和低效的作业,为持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供途径;二是协调组织企业内部的各项作业链,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二维”成本观作业成本模式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改善企业成本管理的非财务信息,即作业成本法的“二维”成本观——成本分配观和成本分析观。
通过“二维成本图”清楚地描述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图1 “二维”成本图图中的垂直部分,反映了成本分配观。
它说明成本对象引起作业需求,而作业需求又引起资源的需求,这是成本分配观的“资源流动”。
成本分配观的“成本流动”却恰好相反,它从资源到作业,而后从作业到成本对象,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分配观体现为作业成本计算。
成本分配观从“成本流动”与“资源流动”两个侧面全面地提供有关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信息。
它满足了企业组织各种决策的信息需要。
图中的水平部分,反映了过程分析观。
它通过对产品、作业链、作业和资源的分析,为企业提供有关何种原因引起作业(成本动因),以及作业完成得如何(业绩计量)的信息,企业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改进作业链,提高从企业外部顾客获得的价值。
在作业成本法中,过程分析观体现为作业的分析过程。
作业成本法从纵横两个方面为企业改进作业链,减少作业耗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信息。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纽带,将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二维”模式,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共同构筑了作业成本控制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既可以使企业通过对产品、作业链——价值链、作业和资源的分析来发现重要成本控制机会,又使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核算信息来选择最佳的成本降低机会。
二、作业成本计算(一)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几个重要概念 1、资源资源(Resource)是支持作业的成本费用来源,即成本的源泉。
它是一定期间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花费的代价。
制造行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等。
但大多数资源成本并不直接反映完成作业的成本,因此需按照作业中心汇总资源成本,并按资源的性质进行分类反映。
2、作业作业(Activity)是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称,或指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
它代表组织实施的工作,是连接资源与成本对象的桥梁。
作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第二,作业贯穿于经营过程的全部;第三,作业可以量化。
按照计量作业发生数量的方法不同,可以将作业分为单位层作业、批量层作业、产品层作业和公司层作业四类。
另外,一系列相互联系,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作业集合构成作业中心。
把相关的一系列作业消耗的资源反映归集到作业中心,构成各该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库。
作业成本库是作业中心的货币表现形式。
3、成本动因成本动因(Cost Drivers)是导致成本发生的事项或活动,又称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动因是成本形成的起因,是确定成本的决定性因素。
成本发生的基础因子是资源,作业成本法认为仅有成本基础因子并非形成产出成本的充要条件,还必须实施作业以驱动资源,作业就是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动因重在揭示成本驱动因子,即作业的量化基准,例如设备调试次数,物品供应次数等。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是衡量资源消耗量与作业之间关系的某种计量标准,它反映了消耗资源的起因以及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是资源归集到作业的依据。
在分配过程中,资源被一项项分配到作业中去并按照同质成本动因将相关成本归集起来形成作业成本库。
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是指作业发生的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它反映了成本对象耗用某一作业的数量。
作业动因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沟通的中介。
实务中,对作业动因的选择常常有三种:业务动因、时间动因和直接动因。
4、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成本分配的终点,是作业产出的结果,它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
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反映了成本计算对象消耗的作业成本。
(二)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成本的消耗而导致资源耗费,从而将间接成本准确地分配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
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由作业完成,对作业的需求所消耗的资源导致了成本的发生,资源成本被分配给作业,作业成本又被分配给耗用它们的成本对象。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作业耗用资源,成本对象耗用作业。
首先,作业耗用资源的过程意味着成本的发生,即作业是导致资源耗用的直接原因;其次,成本对象耗用作业则意味着由于作业的实施形成了有价值的产出。
如果以作业为中心,也可以将作业成本计算过程看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作业成本归集阶段,由于作业耗用资源,需要将所耗用的资源以价值量的形式汇总,然后运用恰当的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上;第二阶段即作业成本分配阶段,通过为每一作业中心确定相应的作业成本动因,并计算作业成本动因比率,将所有作业成本追溯至产品或服务等成本计算对象。
(三)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具体来说,作业成本计算需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图2诠释了这一过程)第一、分析和确定资源;第二、分析和确定作业;第三、确定资源动因,建立作业成本库;第四、确定作业动因,分配成本至成本对象。
图2 作业成本计算原理图三、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模式是将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它尽可能地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过程分析观”蕴含了作业成本控制全过程,它是“成本分配观”的延伸和升华,该过程一般通过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业绩计量三步骤循环进行。
(一)进行作业分析以获取改善的机会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企业中所进行的一切,即资源和时间等是如何被消耗的。
企业的每项作业都包含两个方面的性质:是否增值,作业完成的效率如何。
作业增值与否是针对产品而言,作业效率高低是针对资源而言。
作业分析过程如下:1、分析哪些作业是增值的,哪些作业是不增值的。
增值作业指会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而非增值作业是指对增加顾客价值没有贡献,或是经过消除不会降低产品价值的作业。
企业应当尽可能消除那些非增值作业,减少资源的耗用,提高作业效益,增加企业的价值;2、分析重要作业。
企业的作业通常多达几十种,甚至多达上百、上千种,对这些作业一一进行分析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根据重要性原则,只对那些相对于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而言比较重要的作业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所选取的分析对象应力求使改善的机会增大;3、将企业的作业与同业最优的作业进行对比。
因为增值作业并不意味着有效和最佳,通过与其他企业先进水平的作业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某项作业或企业整个价值链是否有效,从而寻求改进的机会;4、分析作业之间的联系。
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的业务过程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而又相互联系的作业构成,企业的整个物流过程是一条由内到外联结起来的作业链—价值链。
理想的作业链—价值链应该使作业完成的时间最短和重复次数最少,而要使作业链—价值链趋于理想,必须对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分析。
(二)挖掘成本动因以寻找引起浪费的根源成本动因可以理解为引起作业成本产生的种种诱因,挖掘成本动因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产生非增值作业的根源,从而彻底地消除其相应的非增值作业以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