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4b31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b.png)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案标题: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目标:1. 启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激发对昆虫多样性的好奇心。
2. 学习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并理解放大镜的原理。
3. 通过观察和记录昆虫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他们对昆虫有什么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
探究(15分钟):2. 教师向学生解释放大镜的原理,并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3.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放大镜和一个昆虫标本。
4.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并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如颜色、形状、腿的数量等。
讨论(15分钟):5. 学生展示他们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并讨论不同昆虫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6.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观察昆虫的特征对科学研究和分类很重要。
应用(15分钟):7. 学生再次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昆虫并利用放大镜观察。
8.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记录并绘制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昆虫。
9.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昆虫,以及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
总结(10分钟):10.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昆虫的过程,并对自己的观察等提问。
11. 学生反思他们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观察昆虫的意义。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周边寻找更多昆虫标本进行观察,并记录他们的特征和观察心得。
- 学生可以创建一个昆虫展览,展示他们观察到的昆虫标本,并向其他班级或学校师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
评估:-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观察昆虫时的参与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 学生可以通过书面反思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评估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科学之旅:放大镜探索昆虫教案
![科学之旅:放大镜探索昆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ae2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5.png)
科学之旅:放大镜探索昆虫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昆虫的特征、构造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知,并启发学生的对科学的热爱、探究和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昆虫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了解昆虫的分类和习性。
3.掌握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昆虫的特征,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知。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图像分析法教学资源:1.昆虫标本2.放大镜3.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营造科学氛围,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大家知道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吗?有没有想过观察昆虫构造的奥秘?二、学习环节1.学习昆虫的基本结构和特征(1)通过观察昆虫标本介绍昆虫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包括头部、胸部和腹部等。
(2)学生通过PPT展示,了解昆虫的体型、呼吸、味觉和视觉等特征。
2.了解昆虫的分类和习性。
(1)讲解昆虫的分类结构,介绍昆虫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层次结构。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昆虫标本,通过胸部和腹部的特征来判断昆虫的科属。
3.掌握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
(1)老师指导学生在昆虫标本中找出一只昆虫。
(2)学生在配备放大镜后,在班内观察昆虫的头部和口器。
(3)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昆虫标本,检查昆虫体上的小细节,并进行分析,了解昆虫的习性,如食物来源、行动方式、栖息地等。
三、实验环节1.老师运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选择有各种不同习性的昆虫进行观察。
2.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和身上的特殊器官,了解昆虫的习性。
3.师生讨论昆虫科属规律,让学生根据昆虫的分类特征,在表格中进行记录。
四、总结环节1.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简述获得的收获。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习昆虫的构造、特征和习性,也可以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
通过观察昆虫的特点和构造,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探究和认知能力。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放大镜优秀幼儿园教案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放大镜优秀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9bd52126fff705cd170aac.png)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放大镜优秀幼儿园教案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
,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
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2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活动目标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3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活动准备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4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活动过程一、情景引入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
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1、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三套)
![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三套)](https://img.taocdn.com/s3/m/f9a2eb6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7.png)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一、教材简析: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
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
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二、教学背景: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教师复习谈话:我们曾经细致地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等小动物,它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回忆并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刚才提到的昆虫清晰的图片)教师: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活动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师:昆虫是地球生物中一个庞大的家族,占了已知动物种类的2/3以上,也是已知植物种类的3倍左右。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现在就利用我们桌上的昆虫标本来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纸上。
(在观察时,记录纸上写明要求观察的是某些昆虫的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
)分组观察各种昆虫的标本:重点观察肢体,例如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
![《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113dd524de518964b7d6f.png)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主题学习网站----虫虫游戏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用电子放大镜来观察图片
放大镜是探究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常用工具。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用放大镜来观察蚂蚁、蚜虫和草蛉,再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来观察更多的观察对象,希望使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发现—运用”的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谐的提高和发展。
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使用工具来观察物体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真切的体会到使用工具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模拟技术实际上已经比较完美地突破了教学中观察对象不足的瓶颈。
本课使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计算机房和实验室在我的学校并没有进行有机的整合。
因此,这也是摆在教学实践中的又一个课题,怎样利用好,保护好计算机房进行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在后面的教学研究中我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参考教案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7dbcd976c66137ef061961.png)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昆虫或昆虫标本、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2.有关昆虫世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对话: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2.讲解: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3.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谁能来画一画?像昆虫的触角、眼睛、耳朵这些细小的器官我们平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它们的特殊构造,也许会发现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
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1.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
要求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的翅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蝴蝶的翅,并呈现文字“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上的鳞片窝里。
鳞片上有几十条到上千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
脊纹上还有很多并列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
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昆虫的复眼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蜻蜓的复眼,并呈现文字“蝴蝶有 1.2 ~ 1.7 万个小眼,蜻蜓则有 1 ~ 28 万个小眼,家蝇有 4 千个小眼。
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 1 ~ 2 米远,苍蝇只能看到 40 ~ 70 毫米。
认识昆虫:放大镜科普教案设计
![认识昆虫:放大镜科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d410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8.png)
一、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点2.学习如何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并进行科学研究3.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并进行科学研究2.难点:深入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准备1.放大镜2.三角架3.昆虫标本4.显微镜四、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昆虫的基本特点和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对昆虫产生兴趣。
2.学习(1)讲解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首先将昆虫标本放在三角架上,然后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
(2)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科学问题,并带领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微小的结构,如观察昆虫的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昆虫的生长和生殖过程等。
(3)深入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解释昆虫在传粉、分解有机物、食物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昆虫的研究和保护。
3.实践组织学实地观察昆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昆虫,进行放大镜观察和记录,包括昆虫的外形和各种器官的结构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4.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重点强调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从小开始成为一个生态公民。
五、板书设计昆虫调查:1.观察昆虫的外形2.观察昆虫的各种器官的结构3.了解昆虫的分类法昆虫的生态重要作用:1.在传粉中的重要作用2.在分解有机物中的重要作用3.在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科普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特点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从而使学生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兴趣。
同时,通过课后的实地调查和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态重要性,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25644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3.png)
小学科学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作用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3. 让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认识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放大镜、昆虫标本、昆虫图片、纸张、铅笔、设计好的观察表格。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放大镜,问学生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放大镜是一种能够放大看不清的东西的工具。
第二步:激发兴趣(10分钟)向学生展示几张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让学生猜测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会有什么发现。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放大镜、纸张和铅笔。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只昆虫标本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貌特征、颜色、纹理等,并记录在纸上。
3. 让学生互相交换观察结果,比较不同昆虫的特征和相似之处。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邀请学生依次展示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并进行总结归纳。
指导学生发现昆虫具有六只腿、翅膀等特点,并结合观察结果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教室或校园周围的昆虫,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种类、特征等。
2. 让学生尝试画出观察到的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第六步:巩固练习(10分钟)给学生出示几张昆虫图片,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写出观察到的特征。
检查学生对昆虫特征的掌握程度。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昆虫,并培养保护昆虫的意识。
教学延伸:1. 建议学生做一个小昆虫收藏盒,将自己观察到的昆虫标本放入,每个学期都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标本。
2. 鼓励学生观察昆虫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观察昆虫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引导学生发现昆虫的特征,并通过观察记录、总结归纳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昆虫的认识。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02d08821f90f76c661371ad2.png)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能力目标:1、知道蚕蛾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足及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结构.2、了解蚜虫和草蛉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放大镜,知道了放大镜的构造、作用及其用途,还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板书:放大镜)问: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将蚂蚁的腿放的和大象的腿那么大,放那么大有什么作用呢?师小结:能给于我们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细节观察。
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观察像蚂蚁一样的动物。
(板书完整课题: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要求学生一起把完整的课题读一下。
二:研究蚕蛾的生活习性1、打开ppt第一页显示蚕蛾的图片。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假如给你一个这样的标本,你能观察它的什么?(预测:学生会回答观察它的:头、胸、足、触角、翅等。
)这些都属于它的什么呢?(板书:身体构造)2、那么,用放大镜观察蚕蛾的这些身体构造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演示观察标本时一定要注意:放大镜离标本远一点,由远及近的观察,不能用力的触碰标本,以防标本损坏。
)3、观察蚕蛾的触角和翅,按照实验记录单,选择蚕蛾的触角或者翅其中之一,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单子上。
4、请研究蚕蛾触角的同学汇报一下你的观察结果。
(从一对触角,羽毛状,基部大,末端渐细,黑色,在头前部的中间位置等方面回答)5、其中关于蚕蛾的触角的形状引出蝗虫、蝴蝶、天牛等昆虫的触角形状。
幼儿园自然观察教案-探索小昆虫的世界
![幼儿园自然观察教案-探索小昆虫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6168505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b.png)
幼儿园自然观察教案-探索小昆虫的世界教案主题:探索小昆虫的世界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了解小昆虫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2.培养幼儿对小昆虫的兴趣和观察能力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向幼儿展示一张满是小虫子的图片。
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些小虫子了吗?它们是谁?我们平时在哪里经常看到它们呢?幼儿有回答的可以回答,教师再谈论一些。
2.了解小昆虫2.1.在幼儿园附近采集昆虫,用放大镜观察虫身上的细节图案,描绘、说明一下。
教师示范采集昆虫,在采集小昆虫时,注意不要伤害到小生物。
在采集完毕后,教师将小虫子放在放大镜下,让幼儿观察小虫子的各个部位。
2.2.讲解小昆虫的生长过程,并使用图片辅助说明。
教师用图片向幼儿介绍虫子的生长过程,例如,蛹变成蝴蝶,幼虫变成蝇子等。
教师同时指引幼儿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并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3.制作昆虫模型3.1.教师向幼儿介绍材料,并示范如何制作。
教师提前准备好制作材料。
教师示范如何用纸片、杆子、毛球等材料制作昆虫模型,并指导幼儿制作。
3.2.幼儿动手制作昆虫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让幼儿依照自身想象力和才能动手制作昆虫模型,鼓励幼儿多尝试创新。
教师逐一检查幼儿的模型完成情况,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同时赞扬幼儿的成果。
4.游戏:昆虫宝贝寻找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在教室或课堂的范围内寻找小昆虫。
教师将小蜗牛、蚂蚁等小虫子放在不同的角落或暗处,两个小组需要同时寻找小虫子,谁寻找到指定小虫子,谁就可以得到小红旗一面。
游戏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开动想象,培养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5.收尾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幼儿制作的昆虫模型和游戏活动进行回顾。
教师鼓励幼儿继续学习探索小昆虫的世界,同时提醒幼儿要在采集小昆虫时注意保护它们。
6.作业幼儿回家后,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电线虫模型,要求模型形态逼真、材料简单,有些许区分。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昆虫的世界》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昆虫的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e2c0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2.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昆虫的世界》教案教案名称:《昆虫的世界》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了解,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常见的昆虫,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各种昆虫图片或模型、放大镜、昆虫观察箱等。
2. 环境创设:布置一个模拟的昆虫世界,包括草地、花朵、树木等。
三、活动过程:1. 引导导入:教师以故事的方式引入主题,如“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昆虫的世界,那里有很多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小生物”。
2. 观察发现:教师展示昆虫图片或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描述昆虫的特征。
然后,分发放大镜,让孩子们在模拟的昆虫世界中寻找和观察昆虫。
3. 探索讨论: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他们一起讨论和解答。
例如:“为什么蝴蝶的翅膀有这么多颜色?”、“蚂蚁为什么总是排着队走?”等。
4.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用彩泥或者纸板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的理解和记忆。
5. 总结分享: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我们要爱护昆虫、保护环境。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继续观察家里的昆虫,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接触和观察昆虫。
五、教学反思: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昆虫的世界》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6.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案.doc
![6.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fadd7f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0.png)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时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一、学情分析昆虫世界种类繁多,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因此有许多丰富的可供观察的内容。
但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有过观察昆虫的经历,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他们的好奇心。
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使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2.认识到工具对观察活动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放大镜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的昆虫。
【教学难点】懂得借助工具展开观察活动,并及时通过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小小的蚂蚁在地上爬来爬去,辛勤工作,我们该怎样更好地观察它们?生: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
2.师:昆虫有许多奇特的本领,科学家们通过观察昆虫,发明出各种具有高强本领的设备。
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用放大镜来观察昆虫。
设计意图:本堂课以问答互动的形式展开,引出本节课观察昆虫的主要工具——放大镜,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观察昆虫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新知扬帆活动一: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1.师:苍蝇为什么能在竖直的玻璃上爬行而不掉落?昆虫的复眼有什么作用?蟋蟀的耳朵在哪里?昆虫的“嗅觉”和它们的触角有什么关系?美丽的蝴蝶翅膀又有哪些秘密?在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的活动中,我们将会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2.教师展示苍蝇在玻璃上爬行的动图:师:苍蝇为什么能在竖直的玻璃上爬行而不掉落?请大家用放大镜观察苍蝇的脚。
学生进行观察。
师:苍蝇的6只脚上各有一个“爪”,在爪的基部还有一个被一排茸毛遮住的爪垫盘。
当苍蝇在玻璃片上走动,脚部茸毛尖处便分泌出一种液体,具有一定的粘附力。
“放大镜下昆虫世界”教学活动
![“放大镜下昆虫世界”教学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8f6778e1e009581b6bd9eb2e.png)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活动探究摘要: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之多为人类的探究活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昆虫的兴趣、了解部分昆虫的身体结构体征和生活习性,从而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撰写观察报告,培养合作精神。
关键词:放大镜;昆虫;教学在庞大的昆虫家族中,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生活习性,有些个头太小,常常被人们忽略。
人类怎样才能揭开这些小家伙的秘密,就是靠长期不懈的观察这一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对放大镜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节及其活动。
因此,笔者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对其进行了重新调整。
一、充分利用新授课契机,巩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环境广泛,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有许多丰富的、有趣的观察内容和值得学生探究的空间。
由于昆虫的个体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有很多个体小和身体结构的一些部位是人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要观察它们的细节和生活习性就必须使用放大镜。
这就为学生巩固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提供了继续实践的机会,达到正确使用放大镜、进一步熟练使用放大镜的目的。
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探究昆虫活动,对学生来说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有机会在上课时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探究,更给学生增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
为此,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打破了教学常规,采取由难到易、由动到静的方式开展本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在上课开始,告诉学生本次活动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的:能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节和它的生活习性,包括昆虫的细小的变化、行踪等,并能把所观察到的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学会整理观察记录,学会撰写观察记录和报告,达到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的目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6年级:《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6年级:《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69955802020740be1e9ba0.png)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材分析】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一单元——微小世界的教学內容,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师:今天那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同学们紧张吗?下面我们就来观看一个视频,轻松一下,但是同学们脑子别放松,想一想,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2、播放视频《昆虫记—与人类共处》片断(视频来自优酷网)3、提问:观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4、生答5、课件出示: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但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看看能发现什么?6、师: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板书课题)二、奇特的身体构造1、课件出示问题,“想一想:人在冰面上行走,常常被滑倒,而苍蝇在垂直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能自由地爬行,这是为什么?”2、生答:3、师:也许看了这幅图片,4、课件出示:苍蝇脚放大后的细节图(图片来自百度图片)5、简述苍蝇脚的构造6、师:用肉眼和放大镜看苍蝇的脚一样吗?三、观察与发现1、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们认识那些常见的昆虫?2、生答3、师: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昆虫标本,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一来看看4、师:老师现在最想知道同学们看到蝴蝶标本后,最想观察蝴蝶的哪一个部位?5、生答6、师:观察前,老师还想知道同学们准备怎么去观察昆虫?还有,观察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7、生答(师选择板书)8、生小组观察,师巡视观察9、小组展示汇报:观察什么?发现什么?不同的请其他小组补充。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6e1c2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4.png)
研讨
(2) 除了草蛉,蚜虫还有别的天敌吗?
除了草蛉,蚜虫的天敌还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
瓢虫
食蚜蝇
蚜茧蜂
拓展
观察蚜虫和它的天敌,写一篇观察报告。
练习
(1) 判断:蟋蟀的“耳朵”在头部。
()
(2)选择 蝇的眼是(
A.单眼
)。 B.复眼
C.很多单眼组成的复眼
练习
(1) 判断:蟋蟀的“耳朵”在头部。
(X)
(2)选择 蝇的眼是( B )。
A.单眼
B.复眼
C.很多单眼组成的复眼
课堂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知道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蟋蟀的“耳朵”在足部,蝇 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昆虫的触角形状各不相同; 还知道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能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的各个部位(眼、足、触角 等);了解蚜虫及蚜虫的天敌——草蛉。
科学态度 有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实事求是,乐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 认识到放大镜这一工具扩展了人们的观察视野,技术进
环境
步可以促使人们有更多的发现。
总体评价 本节课的学习,我总共获得了______个 。
自我评价
每只小眼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
探索
(4)蟋蟀的触角有什么特点?
探索
原来,蟋蟀的触角就相当于它的 “鼻子”,
探索
(5)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相同吗?otng1
棒状(蝴蝶) 羽毛状(蚕蛾) 丝状(蟋蟀、蝗虫) 鞭状(天牛)
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保定市竞秀区江城乡刘庄学校李猛
教材分析
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一单元——微小世界的教学內容,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会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并能作好记录。
进一步体会使用工具观察比用眼睛观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乃至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蟋蟀的外部特征,并延伸到对其它昆虫的自行探究。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到小昆虫的细微构造,并描述或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哪些属于昆虫吗?在你眼中这些昆虫是什么样子呢?谁能来简单的描述一下这些昆虫呢?(指名)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但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看看能发现什么?
2、师:那么,我们今天来进一步走进昆虫的世界,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板书课题)
二、奇特的身体构造
1、课件出示问题,“想一想:人在冰面上行走,常常被滑倒,而苍蝇在垂直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能自由地爬行,这是为什么?”
2、生答:
3、师:也许看了这幅图片,
4、课件出示:苍蝇脚放大后的细节图(图片来自幻灯)
5、简述苍蝇脚的构造
6、师:用肉眼和放大镜看苍蝇的脚一样吗?
三、观察与发现
1、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们认识那些常见的昆虫?
2、生答
3、师: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昆虫标本,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一来看看
4、师:老师现在最想知道同学们看到蟋蟀标本后,最想观察蟋蟀的哪一个部位?
5、生答
6、师:观察前,老师还想知道同学们准备怎么去观察昆虫?还有,观察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7、生答(师选择板书)
8、生小组观察,师巡视观察
9、小组展示汇报:观察什么?发现什么?
10、师:课件出示高清蝴蝶放大细节图片。
11、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
12、生答:
13、师小结:是啊!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许多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这些图片,想不想看?
14、师播放课件,并给同学们讲解、再观察
四、蚜虫的天敌——草蛉
以草蛉、蚜虫为例,激发学生对研究昆虫生活习性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其实蚜虫还有一个天敌,那就是——草蛉。
阅读拓展
观察昆虫要注意安全,我们不仅要认真的观察昆虫,还要认真记录,把我们的发现整理好成观察报告。
有个小作者专门观察了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草蛉的幼虫是怎样吃蚜虫的幼虫的,并写了一篇观察日记。
自学课文内容。
了解小作者怎样观察?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
你自学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小结:放大镜下的蚜虫构造(图文)。
蚜虫吃食的样子(图文),描述: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
叶子上放大的蚜虫,没放大的蚜虫。
写了一篇草蛉吃蚜虫的观察日记。
在这篇日记中,小作者重点写了什么?你最喜欢哪句?
你觉得应该向小作者学习什么?
在大自然中,平时看这些昆虫也没什么的,但在放大镜下,昆虫活蹦乱跳的样子是非常可爱的。
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味。
回想刚才的镜头,以前的知识,假如让你观察一个昆虫,并把它写下来,你想写什么?轻轻地告诉你的同组伙伴。
谁来说说你想观察的内容?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放在镜观察我们平时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我们知道了苍蝇的眼睛是复眼,有许多小眼组成,知道了苍蝇的爪上有细毛、有粘液,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身上的鳞片是扁平的细毛,我们还知道了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和瓢虫。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吗?
六、当堂检测
小结拓展
昆虫王国的奥秘是无止境的,如果我们把观察到的发现记录下来,一个班就汇成一本《昆虫知识》集,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
1、昆虫学家法布尔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昆虫有趣的事情,并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课后同学们可向图书室借阅,或者上网在线阅读这本名著。
2、办一期手抄报“走近昆虫世界”。
七:课后反思:
要想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蜂、蚂蚁、蝴蝶、煌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在材我知道实验室的橱柜里有一些干制昆虫标本,要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盒,但数量不,又因盒只能从上方观察,难以观察到昆虫的腹部细节之处,使观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因为季节因素,现在也没有什么活体昆虫可供制作本观察,也想到将后面单元调到前面来就在之际我在实验室的橱柜里偶然发现了一大
箱精致的、透明的有机玻璃昆中标本为我教学解决了然之急,我从中挑选出蜻蜓、苍蝇、蜜峰、天牛等士六种不同的昆虫在开展观察活动时我先给四个组每组提供一种昆虫观察,然后再组间交换,达到每组
至少观察三种不同的昆虫,孩子可以从面去观察昆虫细之处的奇特结构孩子们到新有趣,实现了观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