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全说课讲解
第二章——世界电影史
幻灯片1历史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历史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历史电视剧发展历史幻灯片2世界电影史幻灯片3电影艺术发展历程电影艺术的萌芽及初步形成时期幻灯片4第一节电影的诞生及初步形成时期电影是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日期的艺术。
电影的诞生是许多国家的众多发明者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近代科技的产物。
幻灯片5一、视觉滞留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幻灯片6二、摄影术●“达盖尔照相法”产生●慕布里奇获得“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专利权马勒的摄影枪幻灯片7三、放映术●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幻灯片8●一、电影的诞生及电影艺术萌芽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幻灯片9电影终于诞生——●●发明人:法国兄弟●路易·卢米埃尔(1864—1948)●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62—1954)幻灯片10发明日:1895年12月28日地点: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公开售票放映12部电影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人类史上第一次以卖票的方式进行商业性电影放映,标志着电影已走出了实验阶段,电影时代从此开始。
幻灯片11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工厂大门》、《照相师》、●《木匠》、《铁匠》、●《烧草的妇女们》、●《水浇园丁》、《拆墙》、《消防员》(四部)幻灯片12●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婴儿的午餐》、●《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缸》、《猫的午餐》、●《儿童吵架》、《家庭聚餐》、《恬静的家庭生活》幻灯片13●政治、文化、新闻实录●●《出港的船》、《火车进站》、●《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威尼斯景象》《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幻灯片14《火车进站》幻灯片15《工厂大门》幻灯片16《水浇园丁》幻灯片17“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象无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家庭的社会记录片。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
5
马勒的“摄影枪”
-
6
三、放映术
1,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早期电影 显示设备,器件被放置在一个橱柜里,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 影,每次可放映半分钟。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 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这门新艺术 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
-
14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贵术妇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 《 《 《 《橡魔多音乔皮窟头乐治头人狂》·人》》(梅迭》((里印遮多(爱移法盖次的动)法曝魔摄)光术影)》)(变形法)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蓝胡子》《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极征服记》
-
10
2、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 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 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 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法国)乔治·萨杜尔
《水浇园丁》
《工厂的大门》
-
《火车进站》
11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戏剧电影之父,罗培 ·乌坦 剧院的经理。他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 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 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 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 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律 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
9
1、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卢米埃兄弟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 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 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世界电影发展史演示课件
著名导演:阿伦·雷乃 • 代表作:《广岛之恋》(杜拉斯编剧,1959)、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格里耶编剧,1961)
好莱坞的黄金时代(30-40年代)
• 1927:《爵士歌王》有声影片诞生 • 1935:《浮华世界》彩色影片诞生 • 好莱坞影片风格:以大众化叙事为模式,树立民主的艺
(二)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 • 左岸派:公开拒绝“新浪潮”。 • 代表作品: •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 •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年); • 阿仑·雷乃导演《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 • 阿兰·罗伯—格里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1967年);
“左岸派”影片有着明显的侧重人物内心描写的倾向。
安德
(一)费德里克·费里尼
• 早期作品:《道路》(1954) • 最重要的影片:《八部半》(1962)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7
• 美学方面:影片体现了从人的内心可 视性去探索银幕与现实的新的联系, 剖析了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在无历史年 代所面对的种种现实矛盾,还有主体 的失落、孤独乃至极度混乱。
术风格,追求市场和商业利润 • 二战期间代表作品:《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乱
世佳人》《西线无战事》 • 喜剧片的伟大时代: • 代表人物:卓别林 (“绅士流浪汉”形象) • “好莱坞的叛逆者” ——奥森·威尔斯 • 代表作品:《公民凯恩》
三、现代电影三杰
费德里科·费里尼 烈·塔尔科夫斯基
英格玛·伯格曼
• “新浪潮”作者电影的风格:具很强的纪实性,不少影片都有 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以空前未有的真实与诚恳征服观众。
北京大学《世界电影史 》讲义
第一部分:现实主义电影一、什么是现实主义1、恩格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第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第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第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二、电影的诞生关键词:1895年12月28日,一分钟电影,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
三、告别“伟大的哑巴”1、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2、赞扬的声音:向更真实的生活迈进了一大步。
3、反对的声音:好莱坞的制片商,由于技术改造的巨额费用;默片演员;持不同美学观念的艺术家,比如爱森斯坦、卓别林。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一、什么是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诗意现实主义是1930年代在法国诞生的电影流派,艺术家关注人生、展现残酷的现实生活。
影片整体风格阴郁。
以让•维果、雷诺阿、卡尔内、雷纳•克莱尔等导演为代表。
主要作品有《操行零分》、《游戏规则》、《大幻灭》、《雾码头》、《太阳升起》等。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时代背景一次大战后,对创作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制片厂的破落,这为独立制片人兴起提供契机。
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一次大解放。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三、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第一,一次大战到三十年代,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艰难,艺术家把对现实的悲观、对未来的迷茫情绪带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他们的作品充满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
第二,作品主要内容是表现人们生存的压迫和艰难的挣扎。
第三,影片的镜头风格是阴郁、压抑。
第四,艺术家虽然表现了残酷的生活,但他们还是在影片中寻找一丝安慰。
在镜头语言上,也时有诗化处理,比如《操行零分》中的“扔枕头段落”。
第四,影片受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流露出近乎纪录片的朴素风格,真实、自然成为他们的追求目标。
世界电影史大纲ppt课件
5
布赖顿学派与百代的创业
• 19世界20世纪交替之际,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 的一个电影流派——布赖顿学派*。
• 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阿尔弗莱德.柯林斯、希赛 尔.海普华斯等。他们主张表现真实生活,提出“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
• 一个移动到伦敦的美国人查尔斯.欧本把这句话作为了一种商业口号,集中力 量来摄制新闻片和大型报道片。
• 2、1888年,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能把照片记录在滚动的感光纸上,这款是世界上 最早的相机,命为柯达相机,第二年伊斯曼又引入了透明的赛璐珞胶卷,在走向电影的的过程 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3、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化学方法,发明了“达盖尔照相法”。现代 的照相机所依据的原理依然是暗箱成像的光学原理。
16
*3、《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结合影片理解记忆)
•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的标志是《卡里加里博士》,从1919年-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 间。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 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 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 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 一步的发展。
世界电影史剖析
主讲教师:黄望莉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艺术系
第一章:早期电影工业(1880-1919)
• 照相的 发明险家穆
布里奇使人们看到了马在奔腾过程中的分解动作。
• 第一台摄影枪1秒曝光12格,1888年10月世界第 一架电影摄影机制成。此后,放映机的发明都为 电影走入大众作出了贡献(爱迪生,卢米埃尔)。
• 法国乔治·梅里爱是技术主义传统的创始人。他 的主要贡献是以其讲求摄影技巧和舞台布景,拍 摄的轻松幻想影片而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月球 旅行记》(土豆网)
• 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分别建立摄影棚,电影工业
第一章:早期电影工业
• 英国“布莱顿学派”:在英国电影制片人中,一 群居住在布莱顿的休闲小镇及其在周边工作的人, 如阿尔伯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他们对电 影特技效果和剪辑技巧的探索影响了许多人。如 《鲸吞》和《玛丽·珍妮的灾难》。
• 《党同伐异》(1916)片长14本,三个半小时,四个独 立事件:古巴比伦王国的陷落、救世主生命的最后时光、 法国的圣·巴尔特雷米教堂的大屠杀、当代美国的劳工 罢工时间和暴力活动。全片以插卡字幕和一名推动摇篮 的老妇人来表现故事之间的变换。剪辑的大胆实验和摄 影技巧都使得这部影片确立他的历史地位。
• 鲍特及其《火车大劫案》(1903):11个镜头叙述 了一伙劫匪劫持一辆火车的故事。完全依靠单镜 头段落将各段合乎逻辑的连接在一起。
• 美国电影工业的崛起:1)剧情片的崛起:多本 影片的出现和放映。2)明星制:从演员的名字 不公布到以演员为招牌,如:“比沃女孩”和 “维太女孩”。3)电影中心向好莱坞迁移:新 泽西和纽约,还有芝加哥和费城等,为了寻找眼 光充足的地方拍片,南加为电影提供了不仅是阳 光,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4)制片厂制度 的形成: 1912年专利公司败诉,独立公司重组扩 展形成了制片厂制度。成为美国电影工业的基础。
世界电影史【上大电影学课件】
• 室内剧电影的情节、环境和场景比较简单,影片集中在人物的心 理刻画上。室内剧电影经常采用“三一律”的表现形式。
• 在思想上,室内剧电影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精神和宿命论观念。
苏联电影的特殊政治经济条件
• 电影工业:1922年电影国有化。 • 电影性质:服务政治。 • “所有艺术中,电影是最重要的。”列宁
印象派电影的衰落
• 1、市场的压力。法国印象派电影诞生的初期获得了法国 电影工业的支持。与此同时,印象派电影在艺术电影俱 乐部和艺术电影院也相当有市场。1920年代中后期,随 着其他实验电影的兴起,印象派电影不再能够独占电影 俱乐部和艺术电影院的票房,大公司再无兴趣投资拍摄 印象派电影,小公司纷纷破产。印象派电影由此走向衰 落。
• 印象派在工业体制中制片,但超现实主义主要依靠私人 赞助,并在艺术家聚会等小型场合放映。因此,超现实 主义比印象派更加激烈、前卫。
• 超现实主义主张通过对意象不合逻辑的组合,探索人类 的无意识心理心理。超现实主义的信条是:“不需要任 何理性的控制,超越任何美学的或道德的框架。”
• 代表有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 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 (3)1897年,梅里爱建立了电影史上的第一座 摄影棚。
百代公司
• 1、卢米埃尔和梅里爱之后,法国电影工业的代表是百代与高蒙。 百代在1906年左右成为全球最大店公司。
世界电影史全PPT课件
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婴儿的午餐》、 《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 缸》、《猫的午餐》、 《儿童吵架》、《家庭聚餐》、 《恬静的家庭生活》
第17页/共201页
“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 象无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 法国富裕家庭的社会记录片。卢米埃尔拍下了 一些很成功的情景,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 同自己一样的生活,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第53页/共201页
1939 年
1940年
“悬念大师”阿尔 弗雷德·希区柯克到 美国后执导的第一部 影片《蝴蝶梦》,就 一鸣惊人。影片中真 正的主角是没有影象 的丽贝卡。她不仅存 在而且非常强大,让 影片里的“我”和影 片外的我们既时时刻 刻地毛骨悚然,又强
第54页/共201页
《公民凯恩》无论 在思想深度还是艺术 表现手法上都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它 不是那种让人一看便 知的影片,而是一部 含义深邃,需要反复 诅嚼的思想和学问。 它是电影的诗、传说、 寓言和神话,它包含 了对生活高度的凝练,
发明日: 1895年12月28日上午 地点: 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 地下室“印度沙龙” 公开售票放映12部电影 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
第12页/共201页
第二节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 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 动作的机器。
第30页/共201页
“镍币影院”的出现和发展
匹兹堡的“淘金浪潮”带来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矿 工;
镍币影院的简陋条件和低廉票价适合贫苦矿工阶层;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技术条件为镍币影院
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7讲---世界电影史PPT课件
2021/7/24
7
第三节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 和实验 精神。
❖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 分析,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 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 ”诗意现实主义”,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所谓现实主义即植根于 法国的传统之中,而诗意则是发自于现实内心的诉求.
2021/7/24
8
❖ 先驱者:雷内.克莱尔
《巴黎屋檐下》在德国、 美国、日本,甚至整个欧 洲都受到了欢迎。影片尽 可能地少使用对白,一切 思想和含义 都在人物的 动作、眼神和歌曲中完成。
❖ 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寻求表现潜意识的 暗流
❖ “自动”的写作或绘画,探索奇异事物或勾起回忆或 感情的想象,拒绝与排斥理性
❖ 《贝壳与僧侣》(1927年) (谢尔曼·杜拉克)被看作是 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 《一条安达鲁狗》 (1928年)路易斯·布努艾尔
❖ 它成了盲目反抗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写照。这种无力的 愤怒呼声所表现的真实情感,使这部影片具有一种人 间悲剧的气氛。
❖ 局限性:拍摄的角度固定,景别无变化
2021/7/24
2
第二节 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 一、以后,法国在美国电影的冲击下变得日薄西山。法国印 象主义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于整个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 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情怀,从中激发了他振 兴法国电影的热情,想利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于是通过他 主办的《电影》杂志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等概念,企图使“法国 电影成为真正的电影,真正的法国电影”。代表作品:《狂热》(1921 年)、《流浪女》(1922)。
世界电影史综述
二、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类型片
1、什么是类型电影
广义上的类型电影没有地域或时代限制,泛指 按照各种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 影片,强调影片创作上的规范化、程式化、模式 化。
狭义上特指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占统治地位的 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与创作方法。
在具体某一类上,其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主 题对象、视觉图谱、社会观念是较定型的。
《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 (四部)等等。
二、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婴儿的午餐》、《玩纸牌》、《下
棋》、《钓鱼》、《金鱼缸》、《猫的午餐》、《儿童吵架》、 《家庭聚餐》、《恬静的家庭生活》等等. 三、政治、文化、新闻实录比如:《耶路萨冷教堂》、《沙皇尼 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代表们登陆》、《一艘新 的船下水》等等。 四、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出港的船》、《火车进站》、 《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以及由卢米埃尔的两个 摄影师分别拍摄的两部影片《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和《威尼 斯景象》等等。
斯约史特洛姆的《生死恋》(1917) 莫里茨•斯蒂勒《阿尔纳的宝藏》(1919)
26
记录学派: 1、[美]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纳
努克》 2、[苏联]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扛着摄像机的人》 3、[英]约翰·格里尔逊1929年导演
《飘网渔船》
27
第三节 有声故事片创作时期
(1927-1945年)
13
从1919年开始,卓别 林独立制片,此后一 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 片,其中在电影史上 著名的影片有《淘金 记》、《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大 独裁者》、《凡尔杜 先生》、《舞台生涯》 等。
14
创作特点:
世界电影发展史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9
(一)费德里克·费里尼
• 早期作品:《道路》(1954) • 最重要的影片:《八部半》(1962)
完整版ppt课件
20
• 美学方面:影片体现了从人的内心可 视性去探索银幕与现实的新的联系, 剖析了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在无历史年 代所面对的种种现实矛盾,还有主体 的失落、孤独乃至极度混乱。
13
重要作家: 弗朗索瓦·特吕弗代表作:《四百击》 让-吕克·戈达尔 代表作:《筋疲力尽》
完整版ppt课件
14
(二)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 • 左岸派:公开拒绝“新浪潮”。 • 代表作品: •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 •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年); • 阿仑·雷乃导演《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 • 阿兰·罗伯—格里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1967年);
场,拍出100部影片 • 1959年:新浪潮大获全胜,很多导演的影片获奖。
• 巴赞——“新浪潮”精神之父
完整版ppt课件
11
• “新浪潮”作者电影的风格:具很强的纪实性,不少影片都有 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以空前未有的真实与诚恳征服观众。
• • “新浪潮”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1、主题:①非政治性
②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2、摄影方法:摄影风格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谷达尔摄影风
• 《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 于好莱坞制片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好莱坞从此建 立了由制片人专权、以明星招徕观众的制片制度。
• 对电影艺术的开拓性贡献:改变了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从 场景变为镜头,把电影从戏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 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完整版ppt课件
态”,有时强调画面的流动感。
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德.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不要听腻了的故事;也不要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4.扬弃硬说所有意大利人都为“同样崇高的感情”所鼓舞的高调..创作宣言: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由于这部影片的出现;根本地改变了意大利电影的创作道路和思想;人们便把罗西里尼称作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则成为新现实主义的一部奠基之作..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维斯康蒂:“新现实主义之父”大地在波动、沉沦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被誉为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最典型和最突出的代表作品.. 德·桑蒂斯:罗马11时西柴烈·柴伐梯尼与德·西卡合作;编写了由德·西卡拍摄的擦鞋童1946年;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1951年和温别尔托·D等所有重要影片的剧本..影片中大量地使用外景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形成了一种自由、新颖的表现风格..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现实主义的杰作:偷自行车的人..大地在波动外部技术特征:1.完全使用真实的外景拍摄;2.影片中的渔民选用非职业演员的真正渔民..艺术特征:以近似纪录式的写实主义;以长镜头和变焦镜头的手段处理;以画面景深镜头的浓郁诗意;将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追求..偷自行车的人的艺术和美学特征:1影片叙述语调是温和的;不动声色的;但其中蕴涵着的情感冲突却是强烈的;2故事虽然是简单的;但其中包含的社会含义却是极其深刻的..3影片的结构以现实为依托;以一组组“平民化”的剧情推进;展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4 拍摄风格上不用搭制的布景;完全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拍摄;启用非职业演员;摄影机跟随着人物而运动;没有传统的所谓场面调度的运用等3、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被巴赞称为“真实电影”..由此产生出巴赞所倡导的电影纪实美学..新现实主义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比较:1新现实主义强调贫困;而不是好莱坞影片的魅力;2强调丑陋的贫民茅棚;而不是洁净的时髦公寓;3强调表现普通人、世俗无礼的人;而不是理想、完美的绅士等等..柴伐梯尼曾为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确立了这样的定义:表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使用事实而不用虚构;描绘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油头粉面的英雄;揭示每天的事件而不是例外的事件;表现人与他的真实社会关系而不是他的浪漫主义的梦幻..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1.纪录性纪实性:密切关注现实;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使文学故事性消失在如同新闻报道般的叙事状态之中..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11时都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代表..2.实景拍摄: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在视象上紧密地结合起来..他们的口号是: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在实际空间中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摄影机跟随着人物在实际空间中的运动;实现了电影在空间观念上的突破;使传统的场面调度场面消失;使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的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出来..同时;实景拍摄也避免了隶属于舞台观念的戏剧性用光;更多地采用了自然光..3.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既体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又使影片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削弱了影片的主观性..4.非职业演员的运用新现实主义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混用;使演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结果才“必然能够获得意大利电影的绝妙的真实性”..5.线性而松散的结构形式大多以生活事件本身的线性发展来结构影片;很少运用倒叙、闪回等;这种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与影片的纪实风格追求密切相关..6.地方方言的运用是意大利民族电影追求声音效果表现力的极为突出的一种手段..二、战后法国电影一、优质电影1、特征:1依赖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致力于“高尚”电影的营造;特别重视编剧在影片创造中的作用..2常常沉迷于浪漫主义的氛围之中;以营造身处冷漠且充满恐惧感的社会环境中的男女恋人们的爱情悲剧为能事..3镜像风格上;多运用豪华的布景、特技效果、精心布置的灯光、华丽的服装等元素;来表现和强化一个个洋溢着热情与忧郁的“优雅”故事..2、代表作品:夜之门1946年编导:马赛尔·卡尔内;雅克·普佛瑞肉体的恶魔1947让·奥仁查;佩里·鲍士特编剧雷内·克雷芒执导的禁止的游戏1952编剧:让·奥仁查;佩里·鲍士特公正与命运和我们都是凶手;均是导演查尔斯·司帕克和编剧安德瑞·卡叶特合作的影片..3、对于“品质的传统”优质电影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与美国片对抗;战后法国电影界特别重视制片价值..讲究高预算、大明星、精致的剧本、华丽的布景、服装和陈设;构筑成一种特殊的电影质感;号称“品质的传统”;也成为观众和票房的保证..“品质的传统”整体延续了沦陷时法国电影的古典风格;制作态度严谨;在政治、道德和艺术的理念上非常相似..但是因时代已经改变;沦陷时那些神话、寓言、梦境的逃避主义完全不被战后受美国化影响的年轻人接受了..生活不再是梦;新的年轻人希望与现实社会接触..4、新浪潮批评“品质的传统”优质电影的主要方面:1、是编剧电影而非人的电影..2、其专注于心理写实——经常太过悲观;反教权、反布尔乔亚;而非“存在”式的浪漫的自我表达..3、场面调度太雕琢片厂布景、工整的构图、复杂的打灯、古典剪接;而非自然即兴的开放形式..4、太讨好观众;仰赖类型;尤其是明星;而非靠创作者的个性..战后新老两代法国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1.老一辈导演的复出;主要指的是1920末-1930年代初进入影坛的导演..雷内·克莱尔:沉默是黄金让·雷诺阿:河、法国康康舞让·谷克多:美女与野兽、奥菲斯、奥菲斯的遗嘱2.新一代独立导演1让·皮埃尔·梅尔埃尔:大海的沉默、可怕的孩子们2布莱松:一个乡村牧师的日记、死囚越狱..3雅克·塔蒂:假日、于洛先生的假日..二、法国新浪潮电影1、“新浪潮”电影:1958年首先出现在法国的具有新的电影创作观念与电影作品的电影运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新的电影理论主张和电影批评观念的产生;即以“作者论”为主要代表的电影主张;把影片形式与风格分析和道德批判结合;强调电影应是导演的独立创作;2以克洛德·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为代表的诸多青年电影导演;第一次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一大批新电影的诞生..“作者论”作为一种创作主张;它强调导演比剧作作者更重要;是制作各个环节的总指挥;而剧本、脚本只是制作的一个环节而已..而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它“尊崇导演的全部作品;通过系统的考察去追溯导演个人特有的主题、结构和形式的特色..”2、新浪潮产生的思想和历史背景1从历史背景上看;这个新浪潮由一群新的电影青年推动;他们攻击整个50年代的“品质传统”;要求用新的观点和看法对待电影..以反判的姿态2从思想背景上看;新浪潮电影导演深受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品质的传统”优质电影那种“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3、“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导演又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人:“新浪潮”与“左岸派”1一是团结在着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周围的以弗朗索瓦·特吕弗为核心的年轻影评人;包括让-吕克·戈达尔、克洛德·夏布罗尔、爱里克·罗梅尔、雅克·里维特等..这批人都是“法国电影图书馆”和巴赞主编的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编辑和主要作者;因此人称“电影手册派”;“作者电影”..2二是有实践经验的专业电影工作者和小说作家;包括阿涅斯·瓦尔达、阿仑·雷乃、路易·马勒、玛格丽特·杜拉等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寄寓于塞纳河左岸;故有“左岸派”之称;又叫“作家电影”..这两部分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两派的成员虽然职业背景略有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上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4、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20世纪世界电影史上规模宏大、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电影运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规模宏大:新人辈出;产量惊人..表现在从1958年到1962年的短短5年左右时间里;百余位新导演拍出了97部处女作;而且其中许多年轻导演后来成为了世界级的电影大师;这种现象在20世纪的电影史上独一无二.. 2影响广泛:是说这场运动为法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电影文化遗产;影响波及许多国家..3意义深远:是指这场运动的思想、艺术的创新精神被公认为是最具有革命性的电影变革;因此由“新浪潮”为标志;形成了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分水岭..5、新浪潮的电影艺术特色1、题材上多为现代城市题材: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2、拍摄风格上写实为主;强调个性..较强调现实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不拘泥于过分僵化的专业规则..3、结构上自由随意;不拘一格..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追求松散的因果关系、不连贯的剧情;不明确的结尾等;表现手法上不拘成规;强调自由发挥..4、具有较强的互文性..新浪潮电影的创作者常常在影片中向他们喜爱的影片和导演致敬..致敬的方式有a.在电影中直接引述片段;如如在雅克·里维特的巴黎属于我们中直接放映一大段弗里茨·朗大都会的片段;b.在电影中以某些经典演员、影片、美学手法、对白为指涉参考;如筋疲力尽中主角不断模仿他的偶像汉佛莱·博加德鲍嘉用手指抹嘴的镜头;c.直接向好莱坞某种类型作千丝万缕的解构和致敬;如戈达尔的女人就是女人是对好莱坞歌舞片的整体致敬;片中多次提到鲍伯·福斯及金·凯利..A、非政治性的电影..在新浪潮的作品中;人物似乎是随风来到人世;随风在世上飘泊;又随风而离开人世..筋疲力尽是最说明这一点的..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的电影..“新浪潮”的功绩之一在于战胜了某种禁锢;力图真诚地描写男女和爱情;暴露虚伪..他们所感兴趣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受制于建筑在“善”与“邪恶”的传统观念..特吕弗拍摄的朱尔和吉姆1962年就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B、摄影方法:摄影风格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摄影师们侧重于画面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制作..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自然主义的摄影风格出现..在“新浪潮”的作品中;既顾及电影时空的完整性以及节奏的运动感;又出现大量的长镜头、景深镜头的摄影;特别是动用了一些十分灵活的移动摄影..从那时起;跟拍、长焦、变焦、定格、延续的全景摄影;成帧调节、摄影机的震颤相继作为艺术手段而动用..C、音响处理:“新浪潮”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有时人物的对白都被淹没在音响中..那时;因为投资少;大都是同期录音、制作周期短;这是最省钱的办法..D、剪辑:蒙太奇在这里不再表达思想和解释心理的手段;而只是作为时空切割时的手段..“新浪潮”的导演们对电影的长度、节奏很感兴趣..他们实现了一种快速剪辑的方法;增加了电影的镜头数目..取消遮挡、化出化人、淡出谈人等传统手法;采用镜头之间的直接衔接;并在时空关系上进行跳接..长镜头的使用是增加影片的真实色彩..而快速剪辑法是增加视觉的节奏感..E、表演:启用了大批不知名的年轻人做演员..同时;他们还汲取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非职业演员的方式;以及詹姆斯·迪思和马龙·白兰度的“不表演的表演”的风格..同时;“新浪潮”的导演还纷纷登场;出演他们影片中的角色..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特色1、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1984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A、其理论文章论法国电影的倾向;成为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一个理论宣言..B、代表作品:四百下、枪击钢琴师、最后一班地铁、朱尔和吉姆C、主要创作特色:a.叙事主题较为明晰;情节结构相对完整;关注人物的命运与社会背景的历史性关联;尤其擅长揭示人的孤独情怀和悲剧性命运的刻画;彰显出特吕弗电影的思想特征与人文关怀..b.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将传统与现代的技巧融汇一体:圈出圈入的转换方式、多种镜头技法的使用、自由随意切换的剪接、写实主义或表现主义式的灯光和构图;长镜头的场面调度等;勾勒出特吕弗电影的“镜语”特征..c.刻意在影片本文中插入其他影片片断;构成戏仿或反讽;既表现出向电影史及他所崇敬的导演致敬的态度;也体现出借鉴、改造、发展的个性化追求.. 互文性2 让-吕克·戈达尔——新浪潮运动中影响力最大、生涯变化最大也最特立独行的怪杰..A、五月风暴等一连串的动荡使戈达尔转入对反映时政的艺术作品的探讨和研究..组织了“基卡·维尔托夫小组”;专门制作革命题材的影片..B、筋疲力尽是戈达尔的成名作;也是新浪潮运动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影片故事略显无序;具有“拼贴”性;采用真实场景;拍摄手法随心所欲;剪辑自由;语言文学味道浓重..其他作品:狂人皮埃洛C.主要创作特色a. 推翻传统古典叙事;建构现代自由表达的叙事主题与疏离性为主导的叙事风格..|运用了许多美学、技术上的新观念;使观众在观影时;不断被这些手法干扰;从而保持一种观影上的“美学距离”..他的影片结构断裂粉碎;不时穿插记录现实包括海报、漫画、街头纪录片及剧情片的自由形式;创造了一种突兀、不和谐的艺术风格..b.复杂多义的文本..旁征博引各种参考架构;范围自文学、漫画、广告、政治、艺术都有可能..看电影从此无法单纯;从被动地接受剧情;到主动作各种记忆、知识联结;到阅读各种譬喻、象征等弦外之音;都使戈达尔的作品充满挑战性..这种歧义的文本尚可细分其功能:互文性:向好莱坞电影经典、电影片段、某些导演及手法致敬拼贴性:书写的文字和平面、二度空间的海报、报纸、照片等等;用以打断叙事;或作为导演主观介入的注脚..论述性:电影不仅有说故事功能;也有其他的层次和定义..戈达尔用文字及旁征博引的方式;使电影变成一种论述、一种论文;而非娱乐;或个人艺术品味的呈现..c.杂糅与辩证的艺术手法..将新闻与虚构、小说与评论、动作与静止、蒙太奇与长镜头汇流贯通、杂糅一处;形成不拘一格的影片结构特色..3 阿伦·雷乃夜与雾:记忆与遗忘作为阿伦·雷乃电影中的母题;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出现的..广岛之恋营造过去与现在、主体与客体、真实与虚幻之间既模棱两可又纠葛不清的气氛..“左岸派”电影的代表作有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导演都是阿仑·雷乃..三、战后日本电影1、发展概况20世纪50年代中;日本电影走在了世界电影的最前列;是日本电影史上辉煌的“黄金时代”..主要作品:黑泽明:罗生门、活下去、七武士、乱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雨月物语、山椒大夫小津安二郎:晚春、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衣笠贞之助:地狱门五所平之助:烟囱林立的地方2、在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富有实力的创作队伍的变化..战前派的日本导演如衣笠贞之助、沟口健二、五所平之助等以他们娴熟的技艺继续着他们的创作;而战前曾拍摄过一、二部影片;战后迅速成熟起来的一批新人如黑泽明、山本萨夫、木下惠介等则带着时代赋予他们的新的使命、新的观念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时期的日本电影创作..2、题材与样式的多样化..战前派导演仍然关心他们那种富于传统的题材表现;而战后崛起的新人更关心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因而在创作上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审美氛围和局面..3、产品数量上的增强..日本这时竟以每周两部影片的速度进行制作..数量上的积累也为日本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影片打下了基础..具体体现:1首先;从主题和题材上讲;首先出现了一批反映战争痛苦和社会腐败的影片..如黑泽明的无愧于我们的青春直接展示了战争和法西斯军国主义统治给普通家庭造成的伤害..2其次;一些具有鲜明社会批判意识和意识形态倾向性的电影人如山本萨夫、龟井文夫等导演和剧作家先后拍摄出裸岛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艺术性的影片;形成了日本的第一次独立制片运动和战后日本“社会现实派”电影的创作源流和倾向..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成濑已喜男等功底深厚的老一辈导演禀承战前风格;注重传统表现和影像表现的结合;标榜鲜明的个人风格;由此形成了战后日本电影“民族风格”的主流..3、主要导演及其作品1、沟口健二——“女性电影大师”擅长“时代剧”和“女性电影”.. 1936年拍摄的浪华悲歌和青楼姐妹这两部影片曾被誉为“在日本新出现的现实主义的影片”..成为日本电影的代表名作;被誉为日本女性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战后主要代表作西鹤一代女、雨月物语其电影艺术特色:A.凝重的悲凉风格B.独特的“长镜头”空间和移动摄影..以一种象征着中世纪的卷轴画的散点特征的长镜头的形式;形成了他那独具特色的电影空间观念..“一个镜头主义”长镜头的风格化表现..总是和人物同距离、同速度的横向或纵向移动;绝不会让特写镜头出现..C、“全景镜头”体现的民族美学观念..以上三个基本特点;表明了沟口健二影片中浓郁的民族风格、同情女性的思想情怀和独特的镜头结构特征..2、小津安二郎代表作品:晚春、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麦秋艺术特色A、以表现现代小市民阶层的家庭生活为主导的题材与主题特征..特别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充满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习俗..B、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的情节故事;主要是描写平凡、普通、甚至琐碎的日常生活;并借此深刻探求家庭的伦理道德;人与人的情感..散文式结构、富有诗意C、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和镜像风格;在构图方面创造出了一种静态美和匀称美..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a、仰拍;b、固定的机位;c、人物的相似态布局;d、节奏缓慢;禁用大幅度动作;e、人物说话时总要面对观众;f、稳定的景别运用;g、无技巧剪辑..D、以“静”形“定”神为主导的东方美学观;影片风格淡雅、真实、朴素、亲切、细腻..他用仰拍的镜头、有限的语言和略显沉闷的节奏;向我们展示了他心中的那幅人生图卷..始终用谦和的态度细细抚摸、娓娓道来;并极力寻求一种东方气质的神韵..3、黑泽明处女作姿三四郎1943年战后第一部作品:无愧于我的青春罗生门、生之欲乱故事的梗概是来自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七武士被誉为日本电影史上最着名的电影;是日本电影史上大型古装现代片的开山之作;也是日本电影人心目中作为兼收并蓄东西方文化的当代电影的典范..日本影评家曾称该片为“日本的西部片”..艺术特色A.注重对特定时代中人物的民族性格和独特信念的刻画;具有人道主义的艺术情怀和叙事上阳刚风格。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教学文案52页PPT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教学文案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世界电影史ppt
本 章 回 顾(一)
1、电影的成像基本因素 2、电影生产基本设备 3、了解“视觉暂留”原理 4、胶片国际通用格式 5、第一个想出连环摄影的是谁? 6、人类保存最早的“动的画面”
是哪部?
本 章 回 顾(二)
• • • • • • • 第一个想出连环摄影的是谁? 是谁拍了“空中飞鸟”? 重点掌握卢米埃尔兄弟的发明 无声影片的标准格式 卢米埃尔兄弟最值得关注的一部电影史哪部? 对比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优点和缺点。 了解埃德温.鲍特和法国路易.费雅德
二、“视觉暂留”原理
1电影的定义
一组拍摄在胶片上各自独立的,不连贯的影像在光源 照射下,通过放映机的匀速运动,将影像投射到银幕上, 形成一组连续运动的影像,这就是电影: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 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 映在视网膜上的物像并 没有立即消失,而会继 续短暂地滞留一段时间。 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 暂留”。
第三节 电影叙事的发现
• 梅里爱的创新
梅里爱发现了这种“活动的画面”的巨大表现力。 1896年,他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他由舞台的特 效专家成为电影的特效专家。 他的舞台魔术师生涯使他认识到电影的潜在表现力。 梅里爱的局限在于他始终没有跳出舞台剧框架,将电影 看作是舞台剧延伸或另一种表现。最重大的失误是过多 的将“停机再拍”的方法看做成是魔术师的技巧,而不 是电影叙事的要素。
外国电影史教程
第一章 早期的无声电影
课前思考
• 想想电影是怎样产生的? • 学习这门课的目的? • 你是如何鉴赏电影的? • 如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分析 和鉴赏能力?
第一章 目 录
第1节
电影的诞生 早期电影与叙事形式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电影叙事的发现
第2章 世界电影史1
2013-7-31
34
库里肖夫(1899—1970)
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 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 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 学生进行剪辑实验。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 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师生们反复 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 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 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 刀舍此取彼的理由。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 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 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7-31
3
一、 爱迪生、卢米埃尔兄弟与梅里爱的贡献 在电影初创时期,各国电影工作者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对电影的贡献:1894年,美国的大 发明家爱迪生(Edison)与助手狄克逊合 作创制“电影视镜”并公开出售。这一外 形笨拙、仅供一人观赏的电影放映机的问 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它进一步 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有志于此者的发明角逐。
2013-7-31
24
格里菲斯对电影的贡献
1907年,鲍特把格里菲斯引入影坛当演员。 1908年,后者就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在此 后的5年中,格里菲斯对摄影技巧的实验和 创新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 在《隆台尔的报务员》(1911年)中,他运用 了交叉剪接和特技以加强悬念气氛。 1913年,他执导了一部长达40分钟的故事片 《伯吐利亚的裘迪斯》,开创了“巨片”制 作的先例。
2013-7-31
21
在这部西部片中,鲍特把静驻一隅的摄影 机从摄影棚中解放出来,在奔驰的汽车甚 至运行的火车上进行跟拍。子弹横飞、马 匹纵跃的场面令观众兴奋不已。鲍特在该 片中的另一个创举是把同景的戏放在一起 拍摄,然后根据剧情需要进行剪辑。这种 既省时又省钱的办法得到了后来者的继承。 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进一步完善剪辑 技巧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他舍弃溶接手 法,运用交叉切换来并列表现两条情节线 索的同时性及密切的因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世界电影的诞生
一、视觉滞留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 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 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
查理•卓别林(1889~1977) Charlie Chaplin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最佳影片奖提名 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 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法国)乔治·萨杜尔
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照相师》、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婴儿的午餐》、 《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缸》、 《猫的午餐》、 《儿童吵架》、《家庭聚餐》、 《恬静的家庭生活》
麦克·塞纳特对美国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创了传 送带生产式的制片方式。其影片的工艺流程是先由 “出主意者”提出一个原始点子,然后交由“剧本会 议”设计人物和故事,成型后由“噱头部”负责添加 滑稽场面和情景。这种由制片人专权,强调集体智慧, 精细分工的制作方法在今天的好莱坞仍占主导地位。
喜剧大师卓别林和他的电影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格里菲斯的贡献: 探求与实践蒙太奇手法
代表作品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对电影史的贡献:
电影的单位开始从“场景”变成“镜头”; 镜头开始大规模运动; 电影奠定了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基础;
《党同伐异》(1916年)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1727 叔尔兹发现感光材料 1752 富兰克林发现 电 1837 留声机 1839 卤化银感光材料 1840 莫斯有线电报机 1876 贝尔发明电话 1880 网纹站照相印刷 1886 发明电子扫描技术 1890 活动照相 1895 电影 1899 无线电
二、摄影术
“达盖尔照相法”产生 穆布里奇获得“拍摄活动物体的方
法及装置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 每秒16格 供一人观看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电影终于诞生——
发明人:法国兄弟 路易·卢米埃尔(1864—1948)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62—1954)
——(法国)乔治·萨杜尔
第二章 美国电影与电影叙事
形式的发展
早期美国电影的探索
通过模仿梅里爱和卢米艾尔的影片和当时欧洲较为 先进的机械发明,在电影制作领域迎头赶上。
原本只是以电影作为宣传手段的很多马戏团、魔术 师在市场需要下纷纷改建了简单的电影院。这使电 影走出了一人单独观看的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市场机会。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再现美国西
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由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 个小故事组成
《 党 同 伐 异 》
四、无声电影与美国电影喜剧学派
美国无声喜剧学派的代表人物:
查理·卓别林 博斯特·基顿 哈罗德·劳埃德 哈莱·朗东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1912年,麦克·塞纳特在好莱坞创办了一家启斯东制 片厂,这里后来成为了喜剧类型片的摇篮。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蓝胡子》 《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极征服记》
《月球旅行记》海报
“梅里爱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 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的天真眼光 来观察一个新世界。”
《火车进站》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1861—1938)
梅里爱的贡献:
发明特技摄影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术片
《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橡皮头人》(移动摄影) 《魔窟》(迭印法) 《多头人》(遮盖法) 《音乐狂》(多次曝光) 《乔治·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
“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象无 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 家庭的社会记录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 情景,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生活, 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法国)乔治·萨杜尔
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出港的船》、《火车进站》、 《警察游行》、《街景》、 《骑兵表演》、《威尼斯景象》 《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
“镍币影院”的出现和发展
匹兹堡的“淘金浪潮”带来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矿工; 镍币影院的简陋条件和低廉票价适合贫苦矿工阶层;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技术条件为镍币影院提
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一节 鲍特及影片《火车大劫案》
埃温特 • 鲍特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火车大劫案》(1903年)
发明日: 1895年12月28日上午 地点: 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 地下室“印度沙龙” 公开售票放映12部电影 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 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