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一、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不自己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著,没有生命危险就好。
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
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
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
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
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
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
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
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
人家又得了什么奖。
这种比较最要不得。
况且常常是当著很多人的面说。
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
人受到基因影响太多了。
包括智力,个性种种。
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
实在是你的基因问题太多。
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里,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
喜欢互斗。
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
学校的老师更是火上加油。
整个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
否则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
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
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
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
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
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
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
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
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
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
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是什么?家庭教育的败笔远不止十个,但产生恶果,影响深远的败笔,应该是以下十项:1:过度强调学习习惯的规范,缺乏兴趣调动的方法,用没完没了的重复训练导致学生彻彻底底的厌学。
2:过度强调老师和家长的管理权威,让学生绝对服从,失去自我,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执行中,将学习拥有的快乐消耗殆尽。
失去彼此尊重,长期处于被控制的痛苦之中。
3:单纯的进行机械记忆,把记忆的结果当做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失去思考的习惯。
4:拔苗助长,盲目加量,不堪其重,像过度的运动训练拉伤肌肉一样,使大脑不堪重负,停滞不前,退出正常学习状态。
5:家长,老师以自己的好恶为学习方向,缺乏对孩子本身学习能力和学习特质的理解与掌握,在学生学习特质中的培养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学习让孩子苦不堪言。
6:把打骂作为唯一方法,压服学生,形成性格懦弱或者极度叛逆的情感性格特质。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培养了一个情绪难以控制的问题孩子。
7:缺乏有趣,有实际效应的学习方法指导,无法调动孩子的参与激情,形成面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学生一学就烦,总想逃的越远越好。
8:以分数,名次为导向,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孩子的评价标准,导致孩子过度追求分数名次,丧失对深度学习的准确理解,学习中做了太多的毫无用处的训练。
把比较当学习的本质,形成恶性竞争的概念。
有的家长和老师,用超越学生应有的能力条件,用特别疑难的内容折磨孩子,让孩子彻底失去自信,自甘堕落。
9:只以书本和教材教辅为学习,其他书籍阅读一概不碰,其他方式的学习一概不参加,形成狭隘的学习观念。
10:过度透支体力,持续的以摧垮身体为方式的刻苦努力,导致毫无发展后劲的学习常态。
未老先衰。
11:以无限度的夸奖和赞美为方式,让孩子过度自信,过度自我,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失败。
教育孩子的10个问题父母应该如何解决
教育孩子的10个问题父母应该如何解决孩子学习没动力?孩子办事没自信?父母对于这些问题都感到十分困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孩子的10个问题,一起来看看。
教育孩子的10个问题1 孩子作业磨蹭应付怎么办?我的孩子初二,越来越不听话,作业都是磨蹭应付,即使作业少也要磨到很晚睡,英语该背诵的单词课文也不让家长检查,什么事都是磨蹭到最后才做,我也没给她附加别的学习,真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答奉劝家长要转变心态,相信孩子肯定行,多鼓励肯定孩子家长您好,孩子已经上初二了,为什么写作业会磨蹭(犯小学生的毛病),为什么不愿意让家长检查英语需要背诵的单词和课文?家长有没有想过,这些行为的背后,隐藏了了孩子什么样的动机和需求?孩子故意用作业磨蹭来刺激家长,反对家长对她学习的监督,因为在这种监督背后,是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的怀疑,对孩子的不信任,而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渴望被尊重,渴望被委以重任,所以当她的这些心理需求达不到满足时,她会消极怠工,因为家长的太多干涉和不信任,让她觉得学习不是需要自己负责、独立完成的事情,而是家长也要干预进来的事情,所以孩子很懈怠,面对作业很不积极。
所以奉劝家长要转变心态,相信孩子肯定行,多鼓励肯定孩子,让孩子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 孩子痴迷电子作品怎么办?孩子现在上初一,对电子产品太痴迷,手机游戏,上QQ聊天,自制力差,不喜欢学习,也不主动学习,周末作业不主动去做,没有时间观念,因此成绩与预期相差很远,该子信心不足,看不到希望,自己着急、焦躁,看到她的表现,做父母的就生气,具体怎么办才能让她爱学习,做个听话的孩子?答孩子对自己还是有要求的,但是因为能力达不到才这样家长您好,从您对孩子的描述上看,孩子对自己还是有要求的,但是因为能力达不到,所以内心痛苦、无助,自己着急、焦躁,沉溺于网络来逃避现实,所以家长不要光对孩子生气,而是要反思并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接纳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家庭教育十大困惑
家庭教育十大困惑
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
1. 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破罐破摔”?
答:因为你总把他看成破罐,所以他破摔。
2. 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如此逆反,总和我对着干?
答:您也要思考一句话:“逆反有理。
”
3. 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话,我说100遍他都记不住?
答:正是因为你说100遍,所以他记不住。
4. 家长问:很多事情我都是手把手地交,为什么孩子还是不会?答: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人生的经验不可间接获得。
5. 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好好学习,整日不思进取?
答:肯定有消磨他意志的东西融入了他的生活。
6. 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自理能力这么差?
答:那是因为平时你给他的帮助太多,让他做主的机会太少。
7. 家长问:我付出了这么多,孩子为什么不知道感恩?
答:给孩子最需要的爱。
8. 家长问:孩子淘气好动,管不住怎么办?
答:除了管制,还有一种方法叫做释放。
9. 家长问:我为孩子的现在和将来设计好了一切,为什么他的表现却总让我失望?
答:教育不是雕塑,因为孩子是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10. 家长问: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但是学习成绩为什么一直没有长进?
答:一辆汽车如果想起动,首先解决动力系统的问题。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国际拓展官网。
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
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希望有所帮助!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本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像不像?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父母教育孩子时常会犯的10个错误
第五宗罪:不遵守法规功德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
第三宗罪:“善意的”谎言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一宗罪:家长专制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六宗罪: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的?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芯。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归纳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doc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但有些教育方式却有待商榷。
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1.动辄体罚。
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曾在《虎妈战歌》一书中介绍了她的中国式教育法: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美国引起轰动。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一直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孩子很难超越父母。
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夏霁认为,与其打骂,倒不如言传身教。
家长在家不妨多把时间用在看书上,用家庭氛围给儿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知道要努力学习。
2.一味溺爱。
溺爱也是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
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统计发现,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70%~80%。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
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君建议,家长一要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二要分清是非对错,不能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
3.物质刺激。
考95分以上,给孩子买电动玩具;考进年级前三,奖励100元钱;帮妈妈洗碗,给5块钱……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激励孩子,这个方法本身没错,但如果用错了年龄段,用得过度,可能让孩子变得贪婪、唯利是图。
李君说,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不可缺少。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增加精神激励,比如多表扬、赞美。
4.只养不教。
瑞典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说,只养不教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
这类家长要利用吃饭、睡前等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还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
5.意见矛盾。
为了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这样的事情,不少爸爸妈妈不停地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有所帮助!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
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
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
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
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
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
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
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
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
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和不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
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许多错误的方法,我们要及早发现并改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威胁孩子典型:经常说:“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不喜欢你。
”父母的想法:孩子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大人都是为了他们好,于是,在此情形下,尤其是当妈妈的就使出自认为是“杀手锏”的招术:“妈妈以后就不喜欢你。
”心理学家:发誓不再喜欢自己心爱的小宝宝,算是一种最严厉的管教方式,实践证明也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威胁。
孩子们灵性很高,会感觉到这种威胁是假的。
而且,孩子被大人欺骗了一次,不信任的阴影会长久地留下来,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成了说谎者。
因此,应当换一个效果好的说法:“妈妈是喜欢你的,但是,你现在的行为妈妈不喜欢。
”放任孩子典型:孩子想干嘛就干嘛,不必多管。
父母的想法:对孩子干嘛要那么紧张?孩子自己应当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迟早要过大人的生活,那就让他们尽早独立起来吧!心理学家:任何时候也不要让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行为无所谓。
一旦发觉你们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就会马上来验证这是不是真的。
于是就开始模仿坏的行为,看看会不会因此招致批评。
这种后果是很糟糕的。
正确的做法是抛弃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即使孩子的行为你们很不满意,也要与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碰到这种情况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告诉孩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截然相反。
但是我想帮助你,因为我喜欢你。
你可以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来找我出主意。
”过分苛刻严厉典型:在家里我说了算,你应该听我的。
父母的想法:孩子应该无条件听大人的话,并认为这是教育中的最重要原则,也是无须讨论的问题。
不论是多大的孩子,都不能纵容他们,否则他们就会对大人为所欲为。
心理学家:过分苛严管教往往难以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要求这样做的道理。
否则,就会出现大人在场百依百顺、规规矩距,大人一转身就闹翻了天。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和十大新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和十大新的方法一、十大教育孩子的误区1.严格惩罚:–许多家长倾向于采用严厉的惩罚,而不是积极引导孩子。
2.无限制的奖励:–过分的奖励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只有通过外在物质激励才能获得成功。
3.强迫性的学习:–过分强调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4.缺乏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误解和隔阂的产生。
5.模范行为不一致:–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却自己没有做到,导致孩子产生矛盾心理。
6.过度保护:–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应对能力。
7.忽视情绪管理:–不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导致孩子情绪失控。
8.单一答案思维:–家长只相信一种教育方式,忽略了孩子的多样性。
9.忽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孩子的主动探索和尝试能力,妨碍其自主性发展。
10.缺乏关注:–家长因忙碌等原因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和关注。
二、十大教育孩子的新方法1.积极引导:–采用引导、协助和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简单的惩戒。
2.奖励内在动机:–培养孩子内在动机,让其学会自我激励。
3.关注兴趣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鼓励其发展多元化技能。
4.建立有效沟通:–建立家长和孩子之间宽松、坦诚的沟通机制,促进互相理解。
5.言传身教:–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积极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态度。
6.培养独立能力:–在适当范围内,让孩子自主决策和承担责任。
7.情绪引导:–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技巧,引导其正确处理情绪。
8.多元化教育:–尊重孩子的多样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9.支持自由探索:–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支持其自主探索和尝试。
10.关注陪伴和关怀:–重视陪伴孩子的时间,给予充分的家庭关怀和情感支持。
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家长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自信的个性,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
【不包含图片,已满1200字】参考资料: - 孔子教育思想 - 玛丽·艾琳·菲利普斯《开发孩子的智力》 - 林肯《教育的自由》。
有效解决亲子教育中的十大问题
有效解决亲子教育中的十大问题亲子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康、快乐、有品德的人。
然而,许多家长在亲子教育中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这篇文章将探讨亲子教育中的十大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家长缺少时间当代社会中,许多家庭中父母都忙着工作,他们很难腾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有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孤独。
解决方法:儘量安排更多与孩子的时间,有意识地抽出时间去和孩子一起做饭、逛街或者玩游戏。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安排时间和孩子一起度过。
比如在路上跟孩子说话,或者在晚上哄孩子入睡时讲故事。
问题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许多父母太过于注重成绩和表现,而忽略了孩子们的需要和兴趣。
这导致了许多孩子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会在学业上成绩下降。
解决方法:鼓励孩子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只注重成绩。
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和选择,让孩子们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问题三:孩子情绪控制问题许多孩子都会在某些情境下发脾气,引起家长和孩子本人之间的不愉快以及过度重视这个问题。
这导致孩子更加固执和有反叛心理。
解决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他们更加倾向于向家长倾诉内心的疑惑和不满,从而找到合适的方式,切实解决问题。
问题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问题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不了解孩子的情况和需求,甚至有可能会误解孩子。
解决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
不仅要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也要让孩子听取作为父母的建议,达成平等互利的目标。
问题五:缺乏家庭纪律许多家庭中缺少了一套良好的家庭纪律,导致孩子们自由发挥,不懂得尊重家长的权威。
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解决方法:建立起严格、公正的家庭纪律,让孩子认识到行为有明确的界限,以达到规则与自由的平衡。
此外,家长要学会善于赞美和肯定孩子的行为和成绩。
问题六:孩子过度沉迷游戏许多孩子都很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或其他娱乐活动。
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社交能力,甚至会导致一些灾难性的结果。
家长必须反思的十方面问题
家长必须反思的十方面问题家长必须反思的十方面问题晓泓婕伊1.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就学会指责;2.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就学会暴力;3.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就学会难为情;4.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就学会内疚;5.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就学会忍耐;6.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就学会自信;7.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就学会正义;8.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就学会信任他人;9.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就学会自爱;10.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
这里分析的是父母对子女之爱。
分析清楚了,就可能刷新我们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洞察力,成为家庭教育专家。
一定要放下过去习惯的、笼统的所谓父爱和母爱观念,笼统的对父母之爱一律采取讴歌、肯定的观念。
父母对子女之爱是由方方面面构成的,概括起来有十二种:第一种,之所以爱子女,是因为把子女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发自生命深处的一种爱。
这种爱从其低级形式来讲,一切动物都具有。
一切动物都知道爱子女,哺乳和养育它们,这是生命的天性。
人类的爱更大程度上还不是动物性、自然性,而带有社会性和文化的意义。
在生命的延续中,有人类特有的文化色彩。
这种爱常常显得很圣洁,不讲究任何条件。
第二种,父母把孩子当做爱情的果实和纽带,是爱情的象征和延伸。
许多父母怀孕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有这种成分。
只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对这一点模糊了、淡忘了。
第三种,把子女当做传宗接代的象征。
对这个概念可以不置褒贬。
就人类的文化观念而言,血缘的传接、财产的传接、事业的传接,都体现在这个方面。
农村人可能想,我姓张,我张家要后继有人,这叫传宗接代的概念。
财产的传递同样是重要的因素。
至于事业的传接,有些行医的人,希望子女接着学医。
从事艺术、绘画、书法的人,也希望子女能够继承。
这都属于把子女当做血缘、财产、事业等方方面面传宗接代的象征。
第七课教育孩子的10大误区与10大新方法
第七课教育孩子的10大误区与10大新方法教育孩子的10大误区与10大新方法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孩子的误区和新的方法,供您参考:教育孩子的10大误区:1. 过度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
2. 过度严厉:对孩子要求过高,过分苛责,导致孩子自卑、叛逆。
3.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只关注其表面行为。
4. 缺乏沟通:与孩子交流不足,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5. 缺乏规则和界限:对孩子过于放任,没有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6. 忽视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不重视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只关注学习成绩。
7. 忽视自我反省: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持续改进。
8. 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无视孩子的个性需求。
9. 不重视家庭氛围:家庭环境紧张,父母关系不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10. 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关心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孩子无法适应集体生活。
教育孩子的新方法(10大方法):1. 建立亲密关系:与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2. 适度严格要求:对孩子有明确的要求和期望,但不过分苛责。
3. 倾听与理解: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4. 积极沟通:主动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5. 设定界限与规则:为孩子设定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6. 关注兴趣与天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7. 自我反省与改进:定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8. 尊重个性发展: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
9. 和谐的家庭氛围: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
10. 培养社交能力: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中国式教育的十大致命错误
中国式教育的十大致命错误是什么让父母的苦心得不到回报?源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中国式的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中国式的教育存在的10个致命错误。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有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十大问题
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十大问题
一、众星捧月、唯我独尊:
缺乏交际交往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吃亏”,
承受失败和挫折能力较弱。
二、衣食无忧、包办代替:
缺乏吃苦精神和忧患意识,勤奋和拼搏意志品质淡薄。
三、亲爱过剩、溺爱娇宠:
只能接受夸奖和赞美,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讽刺的话甚至能
激起无比的仇恨。
四、出路单一、竞争激烈:
找不准方向,不能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学习文化成绩的压力
会使其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五、空间狭窄、机会难遇:
很少接触社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感悟大自然,综合实践能
力、创造能力薄弱。
六、市场经济、金钱万能:
社会、家庭中的某些极端现象造成孩子扭曲的心理和不准确的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七、学友难交、伙伴难觅:
学友分门别类、“门当户对”,互相学习、交流合作现象少,产生脆弱的自护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
八、期望过高、急于求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希望的延续,漫无边际的特长培养,
给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
九、学校教育、社会冲突:
教条的学校教育和丰富的社会冲突,父母忙于事业,引导不好,
学生处于矛盾的抉择之中。
十、家庭离异、横遭不幸:
失宠之下,失去了学习、生活的方向和勇气。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因为缺乏相关知识或误信一些观念,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误。
以下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其修正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家长提供部分参考。
一、重学业轻品德在很多家庭中,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却忽视了品德教育。
成绩虽然重要,但道德品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修正方法:家长应平衡对学业和品德的关注,定期与孩子进行有关诚信、责任、自律等方面的交流,通过身教和言传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参与志愿活动等形式,增强孩子的品德意识。
二、过度保护有些家长在教育中表现出过度保护,例如不让孩子经历失败,害怕他们受伤。
这种方式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修正方法: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去尝试和犯错。
适当让孩子承担一定风险,从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抗压能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直接干预。
三、一味攀比一些家长为了显示自己的孩子更优秀,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攀比。
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还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修正方法:家长应清楚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不同,专注于自身的成长。
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设定适合他们发展的目标。
在家庭环境中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和爱的力量。
四、忽视亲子沟通有些父母由于生活忙碌或工作压力大,忽视与孩子的沟通。
缺少有效的沟通,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修正方法:建立家庭沟通制度,例如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亲子对话,从日常琐事到内心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
同时,家长要倾听孩子的声音,不仅仅是听他们说什么,更不要打断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
五、盲目施加压力为了让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一些家长无意间施加了过多压力,这样做只会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
修正方法: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特点合理设定学习任务与目标。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的十个误区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的十个误区
1.严格要求过高: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2. 盲目溺爱:父母对孩子的爱过于溺爱,导致孩子无法独立自主。
3. 理解歧义: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4. 偏见偏爱:父母会因为子女的不同性别、长相、兴趣等而产生不同的偏见和偏爱。
5. 无视孩子感受:父母只考虑自己的意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
6. 过于保护:父母过于保护孩子,不让孩子面对挑战和困难,影响孩子的成长。
7. 严格惩罚:父母过于严厉的惩罚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
8. 忽视教育: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外在表现,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和人格教育。
9. 只重视竞争:父母只关注孩子的竞争力,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10. 缺乏沟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容易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孤单。
- 1 -。
父母最应反省的十大家教误区
父母最应反省的十大家教误区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父母最应反省的十大家教误区
父母最应反省的十大家教误区一、过分表扬或批评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过分表扬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
过分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只要指出错在哪里就可以了,这样可帮助他们吸取教训。
二、过分民主幼儿缺乏经验和判断力,需要父母指导,对其过分民主,会把孩子宠坏,变得为所欲为。
当然,当孩子长大一些以后可以晓之以理,并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三、对孩子发脾气父母向孩子大发雷霆可以震住孩子,但威信却降低了;父母应在孩子面前少发脾气。
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静一下,然后再回来对孩子严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效果更好。
四、总是按照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总让孩子在墙角罚站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
如孩子犯了错误,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爱好限制他的某些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机或参加室外活动等。
有时只要不理睬他的行为,他就会自动放弃。
五、从来不惩罚孩子如果孩子对他的错误行为毫无印象的话,他是不会记住去改正的。
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惩罚有许多方法,如可以让他做家务,打扫卫生等。
(名人名言 )这里的惩罚并不是指打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得到的是恐惧,而不是自制。
六、对正在做错事的孩子讲话过于温和有时,父母应采取强制措施,让孩子懂得淘气应该有限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过分行为,在不良行为一开始就制止他,然后再解释为什么。
七、滥用奖励;如果你不再往地上泼水,吃过饭我给你吃冰淇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
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
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
而今天中国的教育条件好起来了,孩子们反而变得平庸了。
因此每一个中国孩子的家长,都有责任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跳出社会的惯性教育而避免被埋没掉,这个事情不能都推给学校和教育部,也是家长的责无旁贷的己任。
我发现在现今的中国社会环境中,教育是一个很容易从众并滑向平庸的事,似乎每个家长和老师的不假思索的从众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都对孩子的自然成长构成致命的威胁。
自然成长!自然成长!这是一个这么简单却这么让人望尘莫及的事!正因为有这样的危机感和反省意识,我每见到即将为人父母的人,都忍不住要多说几句,嘱咐别人“一定要尽量反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定要有“教育突围”的意识.对于即将为人之母的你,我能与你分享点什么呢,0-3岁的黄金教育期大家一般都知道了,但大家不见得知道在孩子0-3岁时应该注意哪些教育事项,怎样从这一时期开始就做到“教育突围”。
我相信你一定已经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了,一定已积累了不少常识,那我就不说公知的常识了,仅说几条一般家长不容易想到的“反向思维”,起个名字叫“准父母应该具备的十大反向教育思维”,不在系统,不在全面,不在详细,甚至不在正确,仅是帮你提个醒,激发你从起点上就考虑孩子教育的突围问题,这里的反向思维,指不同于常识性思考和习惯性思考。
反向思维一:具有大学学历的人,他的教育认识不仅有可能是零,还有可能是负数。
把一个孩子猛然推向你身边,让你评价他的表现如何,你很容易就能滔滔不绝地给他归纳出几条来,哪做得好,哪做得不好,哪需要改进,可你有可能从来没考虑过教育的问题,怎么一上来就能评价得头头是道?这就是可怕的“教育基因的惯性遗传”。
我们长成父母的样子,是因为我们遗传了父母的基因。
但千万不能忽视的是,我们生长在中国,我们的血液里也不知不觉地自动遗传了教育的认识,这就是教育基因的惯性遗传。
由于教育基因有惯性遗传,每个家长几乎不需要有任何认真考虑就可以立即拿出一套头头是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从而一生只做孩子教育的执行者,而很少做孩子教育的思考者。
你对孩子的教育中总能找到你父母对你的教育,总能找到你周围人对孩子的教育,这使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状况,在整体上总难跳出相同相似的大圈子。
教育本身并不难事,不过是使一个孩子更聪明而已,而绝对地跳出民族社会的教育基因遗传,找到更适合于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却是件很难的事。
因此为人父母,不管你是什么学历,都不可太自信地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进行不假思索的教育,而要耐心地、谦虚地从头学习和研究你孩子的个性化的教育问题,要思考如何摆脱自己对教育的片面认识和不自觉继承而实现“教育突围”。
以上道理乍一听好像大而空,但慢慢想下去你会发现非常值得思考。
中国孩子目前整体上教育结果不理想,归根结底的最主要责任人就是父母,中国父母因懒于思考、惯于盲从和过于自信,因而疏于谦虚地从零做起研究教育问题,因而给个性化的孩子们施加了太多的同一化的化肥,使孩子们树长得不像树,草长得不像草,一眼望去都大致相同相似。
思维二:孩子虽然是你的,但他有他自己独立的“成长权”。
任何一个法律也不会规定孩子的成长权是什么,但为人父母却必须思考孩子的成长权是什么。
如果孩子是一棵树,而你让他长成了草,你就是侵犯了孩子的成长权。
且不要以为为人父母,给人衣食,你就是问心无愧的父母了,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用盲目的、不合适的教育干扰或践踏了孩子成长权,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职。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人类之所以从远古社会走到今天的文明时代,就是因为“少数”的人类的种子得到发芽成长,成长了划时代的精英人类,才带领着其他平庸的人类走到了今天。
可为什么只有少数种子发芽?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权利发芽成长成参天大树而避免被平平庸庸的教育抑制和耗费掉呢?这是天下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想的问题。
提出孩子“成长权”的概念,是为了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敬畏心,从而更加重视思考成为合格父母的问题。
思维三:别看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有可能“不懂”孩子。
我前面几次提到了“教育突围”和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了解自己的孩子做起。
很多家长自信地说,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我还能对他不了解?而事实上睁眼瞎、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比比皆是。
有的“全职”家长别看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其实完全是孩子面前的陌生人。
懂孩子是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甚至需要点天份,你没看很多人都养小猫小狗吗,可养起来大不一样,有的人可以达到和自己家的宠物“说话”的程度,有的人就是在傻养。
懂孩子也和懂宠物一样,需要你用心观察思考才能懂。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不懂你的孩子,你何谈良好地教育他,何谈让他长成参天大树。
为了懂孩子,父母们一定要学会一门外语——孩子的语言,特别是学会不会讲话的0-3岁的孩子的形体语言,这只能靠观察与思考来学习,但这门语言值得下功夫去学,哪位家长这门外语学得好,他的孩子就一定错不了。
最可怕的是家长看到三岁之前的孩子不会讲话,就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懂,因此就先喂饱穿暖逗乐算了,交流不交流的事,长大点再说吧,这种不懂孩子父母大有人在。
思维四:忽视孩子,是阻碍家长教育好孩子的最大挑战。
别看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把孩子当心尖,但我还是要提醒一下,现代社会里人们的一切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在尽量把父母从孩子们身边拉开,对孩子养而不管的现象很普遍。
就算你每天下班都和孩子在一起,你也大大地离开了你的孩子,这严重地阻碍了你去关注孩子了解孩子,因而总难成为合格的家长。
西方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的大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私家教育培育出了那么多了不起的文人,都和孩子从小就和父母形影不离有关。
我说这话倒不是劝说家长们从此都不上班在家看孩子了,而是要家长们意识到忽视的严重性,这样你就可以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弥补忽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比如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就要更用心地观察和了解孩子,而不是下班后只顾着逗孩子开心,逗你自己高兴。
思维五:人类的大脑一出生就足以令人敬畏。
中国传统文化里误认为刚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的大脑是空的,需要大人一点地去教育,其实“教育”二字有点贬义,有灌输的意思,是把被教育者看得什么都不懂,高高在上地往别人的脑子里塞东西。
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就要算人的大脑了,它强大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存储能力是任何教育都望尘莫及的。
而且每一个新出生的孩子的大脑都不是空的,而是一个个等待点燃的智慧火把,等待发芽长大的种子,等待喷发的智慧火山。
父母所做的教育不应该是在这些火山口上盖几个不起眼的小房子、栽几颗不起眼的小树来炫耀一下火山口的美丽,比如让孩子死记硬背几首唐诗来显示一下孩子的聪明,而是应该小心地看护、疏通、和激发这些火山的爆发,然后躲到一边去观看远比自己想象得壮烈的火山喷发。
我深深地相信,每个教育成功的孩子,都应该远远地超过他们的父母的成就,就象我们知道大科学家和大艺术家而不知道他们的父母一样。
父母切不要自以为是地大包大揽地“教”孩子去成长,孩子完全可能是比你强百倍的人类,被你去教,岂不是耽误了他。
思维六:世界上本没有大学问和小学问,只要是世界上存在的事情,就都应该带孩子去体验。
既要让孩子的智慧火山喷发,又不能挡了孩子的路,那么父母的教育究竟可做些什么事呢?——象一个桥梁那样,引见孩子去感受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和每一件事情,这就足够了,至于孩子感受了这些东西后会怎么样,你不要去管,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想不明白。
具体说一下0-3岁的孩子,0-3岁的孩子没有什么推理的能力,他只是个强大的拷贝机,因为先要有存储才能有智慧,所以0-3岁的孩子基本上只做存储,谈不上智慧。
需要注意的是,0-3岁孩子的大脑的存储能力简直是疯狂的,贪婪的,一生中最强大的,简直是“掠夺式存储”。
他们的大脑就象高速运转的复印机一样,一瞬间就把所看所闻的东西强行地掠夺到脑子里,并死死地记住,而此时他们的对外表现仅仅是死死地盯住一个东西不放。
这个时期是往孩子的脑子里装东西的最好时期了,这时期的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帮凶”,帮助孩子满世界去“抢”东西,具体做法就是把各种东西都搬到孩子的眼前(或把孩子搬到各种东西的前面),让他去死死地盯个够、看个够、摸个够、玩个够!那么应该让孩子看到些什么呢?这个范围可就太大了,此时的父母千万不要把世界上的东西分个三六九等,认为数理化就是上等的知识,蚂蚁搬家就是不重要的,其实大千世界里的一切都东西,不管是巍巍昆仑还是一粒尘沙,在孩子眼里都是平等的奇观,不管是列车滚滚还是老鼠打架,在孩子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奇迹。
体验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三六九等,让孩子静静地看一看农民工搬砖盖房子,对孩子的智力好处简直难以言表。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有取之不尽的事情让孩子去体验,只需家长有心去寻找和发现。
思维七:演戏,是引导孩子对一个事物感兴趣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