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计算机前沿技术概论 第1章_课程概述_工学_高等PPT课件
合集下载
IT前沿技术讲座PPT(共125页)
2022/3/23
密码技术
3) Vigenere密码
–
–
这是一种典型的多表密码,即一个明文字母可
以表示为多个密文字母
设密钥k=k1k2…..kn,明文M=m1m2m3…..mn,加密
变换Ek(M)=c1c2…
其中 ci(mi+ki)mod26, i=1,2….n
例:消息data security,k=best.
发送者和接收者共享密钥 发送者和接收者共享密钥
安全信道
传输密文
明文
加密算法
2022/3/23
明文
解密算法
传统加密模型
密码技术
1) 棋盘密码
建立一张表,使每一个字符对应行列号
表4-1 棋盘密码
2022/3/23
密码技术
2) 恺撒密码
– 令26个字母分别对应于整数025,
a=1,b=2,…….y=25,z=0。恺撒密码变换实际上是 c
✓电子商务
✓城市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
✓服务业信息化
2022/3/23
➢软件新技术主要关注
✓嵌入式计算与嵌入式软件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
✓中间件技术
✓数据中心的建设
✓可信网络计算平台
✓软件架构设计
✓SOA与RIA技术
✓软件产品线技术
2022/3/23
➢网络新技术包括
✓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
✓光通信与智能光网络
✓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
✓宽带多媒体网络
✓IPv6与下一代网络
✓分布式系统
✓网格计算
✓云计算
2022/3/23
➢计算机新技术主要关注
✓人机接口
✓高性能计算和高性能服务器
密码技术
3) Vigenere密码
–
–
这是一种典型的多表密码,即一个明文字母可
以表示为多个密文字母
设密钥k=k1k2…..kn,明文M=m1m2m3…..mn,加密
变换Ek(M)=c1c2…
其中 ci(mi+ki)mod26, i=1,2….n
例:消息data security,k=best.
发送者和接收者共享密钥 发送者和接收者共享密钥
安全信道
传输密文
明文
加密算法
2022/3/23
明文
解密算法
传统加密模型
密码技术
1) 棋盘密码
建立一张表,使每一个字符对应行列号
表4-1 棋盘密码
2022/3/23
密码技术
2) 恺撒密码
– 令26个字母分别对应于整数025,
a=1,b=2,…….y=25,z=0。恺撒密码变换实际上是 c
✓电子商务
✓城市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
✓服务业信息化
2022/3/23
➢软件新技术主要关注
✓嵌入式计算与嵌入式软件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
✓中间件技术
✓数据中心的建设
✓可信网络计算平台
✓软件架构设计
✓SOA与RIA技术
✓软件产品线技术
2022/3/23
➢网络新技术包括
✓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
✓光通信与智能光网络
✓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
✓宽带多媒体网络
✓IPv6与下一代网络
✓分布式系统
✓网格计算
✓云计算
2022/3/23
➢计算机新技术主要关注
✓人机接口
✓高性能计算和高性能服务器
jisuanji第1章
011 3 111 7 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相互转换对照表
28
转换方法: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从右向左 每3位分为一组,若不够3位时,在左面补“0”,补 足3位;小数部分从左向右每3位一组,不够3位时 在右面补“0”,然后将每3位二进制数用1位八进制 数表示,即可完成转换。 【例】将二进制数(1001101.1101)2转换成八进制数。 (001 001 101 .110 100)2 (1 1 5 .6 4 )8 结果为(1001101.1101)2=(115.64)8
将一个R进制数转换成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 按权展开,然后按十进制运算法则将数值相加。 【例】将二进制数(11110.011)2转换为十进制数。 (11110.011)2 =1×24+1×23+1×22+1×21+0×20+0×2-1+ 1×2-2+1×2-3 =16+8+4+2+0+0+0.25+0.125 =(30.375)10
7
3. 信息处理:是指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加工、 分类、统计、查询及报表等,通常用于办公 自动化、企业管理、物资管理、信息情报检 索和报表统计领域。 4. 信息化社会: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 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 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 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 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20
进位制 二进制 八进制 十进制
基数 数字符号 2 8 10 0,1 0,1,2,3,4,5,6,7 0,1,2,3,4,5,6,7,8,9 0,1,2,3,4,5,6,7,8,9, A,B,C,D,E,F
标识
十六进制 16
B O或Q D H
常见进位计数制的基数和数码表
21
数制转换
1.将R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同济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 PPT课件
优点: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 示例:
9
3.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10
1.1.6 未来新型计算机
1.光计算机 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
数据运算、传输和存储。 不同波长的表示不同的
数据 优点:超高速 缺点:体积庞大
2.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 采用了生物芯片
计算机系统
8
1.1.5 计算机的新技术
1.嵌入式技术
将计算机作为一个信息处理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之中的一 种技术。
系统和功能软件固化起来,类似BIOS的工作方式。 应用:各种家电、数码相机等
2.网格计算
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 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 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图1的.1.6 D2O“L网格计一算 张网格”。
2
1.1.1 近代计算机
1.差分机和分析机
查尔斯.巴贝奇
1822年差分机
1834年分析机
史料:查尔斯.巴贝奇
三部分组成:
(1)由许多轮子组成的保存数据的存储库;
(2)运算装置;
(3)能对操作顺序进行控制,并选择所需处理的数
据以及输出结果的装置。
3
2. MARK I 1944年
Howard Aiken博士发现了查尔斯.巴贝奇的论文 在IBM的支持下,用机电方式制造了MARK I MARK II和 MARK III是电子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利用处于多现实态下的原子进行运算的计算机, 这种多现实态是量子力学的标志。
11
1.2 信息技术概述
1.2.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9
3.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10
1.1.6 未来新型计算机
1.光计算机 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
数据运算、传输和存储。 不同波长的表示不同的
数据 优点:超高速 缺点:体积庞大
2.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 采用了生物芯片
计算机系统
8
1.1.5 计算机的新技术
1.嵌入式技术
将计算机作为一个信息处理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之中的一 种技术。
系统和功能软件固化起来,类似BIOS的工作方式。 应用:各种家电、数码相机等
2.网格计算
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 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 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图1的.1.6 D2O“L网格计一算 张网格”。
2
1.1.1 近代计算机
1.差分机和分析机
查尔斯.巴贝奇
1822年差分机
1834年分析机
史料:查尔斯.巴贝奇
三部分组成:
(1)由许多轮子组成的保存数据的存储库;
(2)运算装置;
(3)能对操作顺序进行控制,并选择所需处理的数
据以及输出结果的装置。
3
2. MARK I 1944年
Howard Aiken博士发现了查尔斯.巴贝奇的论文 在IBM的支持下,用机电方式制造了MARK I MARK II和 MARK III是电子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利用处于多现实态下的原子进行运算的计算机, 这种多现实态是量子力学的标志。
11
1.2 信息技术概述
1.2.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一章
27
1.1.2 计算机的产生
计20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1. 图灵 • 1936年,阿伦•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年)在 他的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论文——《论可计算数 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 (On Computer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 Problem)中, 论述了一种假想的通用计 算器,也就是理想计算机, 被后人称为“图灵 机”(Turing Machine—— TM)。
每年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ACM)颁发“图灵
奖”(Turing Award)给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
计20家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30
图灵纪念馆
计20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31
2. ENIAC和冯·诺依曼
•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研制出了 ENIAC,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计20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35
2. ENIAC和冯·诺依曼
• 1946年,英国剑桥大学威尔克斯(M.Wilkes)教授, 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参加冯•诺依曼主持的培训班, 完全接受了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设计思想。
• 1949年5月,威尔克斯研制成来自一台由3000只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命名为电子储存程序计
计20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33
2. ENIAC和冯·诺依曼
这台名为 ENIAC (电子数字积分计 算机的缩写)的机 器,使用18800个 电子管,1500多 个继电器,耗电 150千瓦,占地 170平方米,重达 30吨,可谓“庞然 大物”也。
1.1.2 计算机的产生
计20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1. 图灵 • 1936年,阿伦•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年)在 他的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论文——《论可计算数 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 (On Computer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 Problem)中, 论述了一种假想的通用计 算器,也就是理想计算机, 被后人称为“图灵 机”(Turing Machine—— TM)。
每年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ACM)颁发“图灵
奖”(Turing Award)给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
计20家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30
图灵纪念馆
计20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31
2. ENIAC和冯·诺依曼
•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研制出了 ENIAC,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计20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35
2. ENIAC和冯·诺依曼
• 1946年,英国剑桥大学威尔克斯(M.Wilkes)教授, 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参加冯•诺依曼主持的培训班, 完全接受了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设计思想。
• 1949年5月,威尔克斯研制成来自一台由3000只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命名为电子储存程序计
计20算19/1机2/29 科学导论
33
2. ENIAC和冯·诺依曼
这台名为 ENIAC (电子数字积分计 算机的缩写)的机 器,使用18800个 电子管,1500多 个继电器,耗电 150千瓦,占地 170平方米,重达 30吨,可谓“庞然 大物”也。
计算机科学基础(1-2)PPT课件
有“数制”和“码制”两类形式,前者可直 接进行数学运算,后者则用于表示不同对象 的属性
-
43
2.1 概述
Number System
“计数(或记数)体制”
多位数中每一位的构成方法以及实现从低位到 高位的进位规则,也叫做进制
数学家们研究数制的规则和规律
计算机科学中
将数制规则和规律通过电路实现
个人计算机(PC)在这个时期得以发展。
-
25
1.4 计算机系统
1. 硬件系统
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的规模及销售价划分
巨型计算机( Supercomputer) 大型计算机( Mainframe Computer) 小型计算机( Minicomputer) 微型计算机( Microcomputer
-
36
1.7 计算机文化和计算思维
计算机从装置成为学科再发展为文化 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
能够理解计算机是什么 它如何被作为资源使用
-
37
1.7 计算机文化和计算思维
计算机从装置成为学科再发展为文化 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课程成绩计算
平时成绩 40%
期末考试 60%
考勤 10%
考试时间 110 分钟
作业 10% 操作测试 20%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 于 40 分,或平时成绩不 及格,则课程成绩不予及 格!
题型:
单选题 双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简答题
-
1
第 1 章 引论
第 2 章 数据表示及逻辑基础
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 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
43
2.1 概述
Number System
“计数(或记数)体制”
多位数中每一位的构成方法以及实现从低位到 高位的进位规则,也叫做进制
数学家们研究数制的规则和规律
计算机科学中
将数制规则和规律通过电路实现
个人计算机(PC)在这个时期得以发展。
-
25
1.4 计算机系统
1. 硬件系统
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的规模及销售价划分
巨型计算机( Supercomputer) 大型计算机( Mainframe Computer) 小型计算机( Minicomputer) 微型计算机( Microcomputer
-
36
1.7 计算机文化和计算思维
计算机从装置成为学科再发展为文化 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
能够理解计算机是什么 它如何被作为资源使用
-
37
1.7 计算机文化和计算思维
计算机从装置成为学科再发展为文化 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课程成绩计算
平时成绩 40%
期末考试 60%
考勤 10%
考试时间 110 分钟
作业 10% 操作测试 20%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 于 40 分,或平时成绩不 及格,则课程成绩不予及 格!
题型:
单选题 双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简答题
-
1
第 1 章 引论
第 2 章 数据表示及逻辑基础
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 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计算机基础课件ppt-第1章 绪论
科
Ø具有计算意向,即控制程序运行
学 之
Ø能够连续执行指令
父
人工智能之父
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 算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 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 诞生是基于军事的考虑,是为了精确计算复 杂的弹道特性和火力射程表。
1936年 英国人 阿兰·麦席森·图灵 图灵机
它是一种抽象的计算模型, 用来精确定义可计算函数。它是 由一个控制器,一条可以无限延 伸的带子和一个在带子上左右移 动的读写头组成的。
图灵提出该机器应具备一些基本功能:
Ø具有存储设备,可以存储数据
计
Ø具有一种语言,方便编程和运算
算
Ø具有输入设备,通过扫描方式
162 161 160 16-1
位置计数法
按权展开
数制表示 方法 名称
基数R
位权Rk
数字符号
进位规则
计算机中数制的表示
十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十六进制
10
2
8
16
10k
2k
8k
16k
0~9
逢十进一
0,1
逢二进一
0~7
逢八进一
0~9 A~F
逢十六 进一
各数制间的转换
1、R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2、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3、十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 3、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 4、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3)工作站:建立在RISC/UNIX平台上的计 算机,主要用于图形图象处理和计算机辅助设 计中,实际上是一台性能更高的微机。
同济大学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C#.NET程序设计基础
RadioButton4
Name Text
Name Text
rdbl 讲师
rdbvp 副教授
RadioButton5
Name Text
rdbp 教授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rdbf.Checked)//等价于if (rdbf.Checked==true) tbinf.Text = tbname.Text + " 女"; else tbinf.Text = tbname.Text + " 男"; if (rdbl.Checked) tbinf.Text += " 讲师"; else if (rdbvp.Checked) tbinf.Text += " 副教授"; else tbinf.Text += " 教授";
Name Text Name Text Name Text Name Text
爱好
cbs 运动 cbtp 摄影 cbm 音乐 cbp 话剧
private void btnok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bhob .Text =tbname .Text+"爱好:" ; if (cbs.Checked) tbhob.Text += " 运动"; if (cbtp.Checked) tbhob.Text += " 摄影"; if (cbm.Checked) tbhob.Text += " 音乐"; if (cbp.Checked) tbhob.Text += " 话剧&击“确定”按钮后,在右边的文本框中显 示有关信息。
Name Text
Name Text
rdbl 讲师
rdbvp 副教授
RadioButton5
Name Text
rdbp 教授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rdbf.Checked)//等价于if (rdbf.Checked==true) tbinf.Text = tbname.Text + " 女"; else tbinf.Text = tbname.Text + " 男"; if (rdbl.Checked) tbinf.Text += " 讲师"; else if (rdbvp.Checked) tbinf.Text += " 副教授"; else tbinf.Text += " 教授";
Name Text Name Text Name Text Name Text
爱好
cbs 运动 cbtp 摄影 cbm 音乐 cbp 话剧
private void btnok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bhob .Text =tbname .Text+"爱好:" ; if (cbs.Checked) tbhob.Text += " 运动"; if (cbtp.Checked) tbhob.Text += " 摄影"; if (cbm.Checked) tbhob.Text += " 音乐"; if (cbp.Checked) tbhob.Text += " 话剧&击“确定”按钮后,在右边的文本框中显 示有关信息。
同济大学 工程数学 第1章 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引论PPT课件
13
2021年3月19日
4.战争的预测与评估问题
甲乙双方军备竞赛的数学模型:
dx dt
cx
ay
(1)
dy
dt
bx
dy
微分方程模型!
14
2021年3月19日
第一章 绪论
❖ 1.1 计算方法的意义 ❖ 1.2 误差及有关概念 ❖ 1.3 数值计算中必须注意的几个原则
1.1 计算方法的意义
主要内容:
❖ 实际计算中, 由于真值 x总是未知的, 通常取
__
(x)
x
__
x x
__
__
x
x
作为 x的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也可正可负,它的绝对值上界叫做相对误差限,
记作 r , 即 r
__
.
|x|
根据定义,上例中 x与 的y 相对误差限分别为
x
__
10%,
x
y
__
0.5%
y
可见 _y近_ 似 的y程度比 近_x_似 的程x度好.
❖ 通常准确值x 是未知的, 因此误差 也x 是未知的.
若能根据测量工具或计算情况估计出误差绝对值的一个
上界,即
__
x x x
则 叫做近似值的误差限, 它总是正数.
例如,用毫米刻度的米尺测量一长度 x,读出和该长
__
度接近的刻度 x,
_x_是
x的近似值, 它的误差限是 0 .5 m,m
于是
课程简介
科学和工程计算是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一 门应用性很强的 重要基础课程,是计算机 科学的重要内容。 科学计算是工程实践的重要工具,本课程 主要研究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 数值计算方法 及其理论,简称数值计算方 法或数值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高速公路
行业信息化建设 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1.2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信息基础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
信息应用技术
1.2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信息基础技术 :包括新材料、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 近几十年来,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微电子技术和 光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主要有三点:一是 缩小了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器件 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发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它包括信息传输,如光纤通信等; 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显示
(3)信息的时效性
(4)信息的可传递性和共享性 (5)信息的可压缩性 (6)信息的社会化 (7)信息的规律性
1.2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信息的收 集、识别、提取、处理、存储、传递、控制、检测、分析 和利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 术及微电子技术等。传感器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起 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起处理信息和进行决策的功 能;而利用微电子技术可大批量生产出高可靠性的微电子 模块,用于信息的控制。
1.2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信息系统技术 :指关于信息的获取、传输、控制的设备 与 系统的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 制技术是其核心和支撑技术。
信息获取
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
信息存储
信息利用
信息应用技术是针对各种目的—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 息决策而发展起来的技术。
信息高速公路
行业信息化建设 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1.2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信息基础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
信息应用技术
1.2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信息基础技术 :包括新材料、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 近几十年来,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微电子技术和 光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主要有三点:一是 缩小了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器件 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发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它包括信息传输,如光纤通信等; 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显示
(3)信息的时效性
(4)信息的可传递性和共享性 (5)信息的可压缩性 (6)信息的社会化 (7)信息的规律性
1.2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信息的收 集、识别、提取、处理、存储、传递、控制、检测、分析 和利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 术及微电子技术等。传感器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起 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起处理信息和进行决策的功 能;而利用微电子技术可大批量生产出高可靠性的微电子 模块,用于信息的控制。
1.2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信息系统技术 :指关于信息的获取、传输、控制的设备 与 系统的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 制技术是其核心和支撑技术。
信息获取
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
信息存储
信息利用
信息应用技术是针对各种目的—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 息决策而发展起来的技术。
同济大学计算机前沿技术概论 第7章 普适计算
n “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是那些从人们注意力中消失的技 术,这些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究计划
1. Don Norman的“Invisible Computer”; 2. CMU的Aura计划; 3. 欧盟的“Disappearing Computer”计划; 4. MIT的Oxygen计划; 5. MERL实验室的Interactive Table计划; 6. MIT Media Lab的Things That Think项目; 7. HP的Cool Town计划; 8. 清华大学的Smart Classroom等。
计算模式的发展趋势
普适计算思想的发展
n 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计算 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让人们注意的中心回 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
n Weiser的思想在9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关 注和接受,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活力和影响力的 研究领域。
n 重要标志:
– 1999年开始的Ubicomp国际会议 – 2000年开始的Pervasive Computing国际会议 – 2002年IEEE Pervasive Computing期刊的创刊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
n 计算、通信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互相渗 透和结合,其集中的体现就是互联网 的发展;
n 计算机在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提高的 同时体积也越来越小,其发展趋势是 把计算能力嵌入到各种设备中去,而 且这些设备可联网使用。
计算模式的发展
n 计算模式(Computing Paradigm)在20 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主机计算 (Mainframe Computing)到桌面计算 (Desktop Computing)的革新。
普适计算研究动力
Satyanarayanan认为:从分布式计算、移动计算到普适 计算的发展历程来看,研究普适计算的动力在于四个 方面:智能空间的有效运用(effective use of smart spaces)、不可见性(invisibility)、本地或局部可伸 缩性(localized scalability)和屏蔽非均衡条件 (masking uneven conditioning)。
1. Don Norman的“Invisible Computer”; 2. CMU的Aura计划; 3. 欧盟的“Disappearing Computer”计划; 4. MIT的Oxygen计划; 5. MERL实验室的Interactive Table计划; 6. MIT Media Lab的Things That Think项目; 7. HP的Cool Town计划; 8. 清华大学的Smart Classroom等。
计算模式的发展趋势
普适计算思想的发展
n 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计算 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让人们注意的中心回 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
n Weiser的思想在9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关 注和接受,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活力和影响力的 研究领域。
n 重要标志:
– 1999年开始的Ubicomp国际会议 – 2000年开始的Pervasive Computing国际会议 – 2002年IEEE Pervasive Computing期刊的创刊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
n 计算、通信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互相渗 透和结合,其集中的体现就是互联网 的发展;
n 计算机在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提高的 同时体积也越来越小,其发展趋势是 把计算能力嵌入到各种设备中去,而 且这些设备可联网使用。
计算模式的发展
n 计算模式(Computing Paradigm)在20 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主机计算 (Mainframe Computing)到桌面计算 (Desktop Computing)的革新。
普适计算研究动力
Satyanarayanan认为:从分布式计算、移动计算到普适 计算的发展历程来看,研究普适计算的动力在于四个 方面:智能空间的有效运用(effective use of smart spaces)、不可见性(invisibility)、本地或局部可伸 缩性(localized scalability)和屏蔽非均衡条件 (masking uneven conditioning)。
《计算机技术》PPT课件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广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3.互联网的发展
返回本节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势
1.开放性方向发展 2.一体化方向发展 3.多媒体网络方向发展 4.高效、安全的网络管理方向发展 5.智能化网络方向发展
返回本节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2.从并行计算机系统到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在传统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平台上构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要 做的主要工作是在每一台联网计算机上扩充一个全局的分布式网 络操作系统外壳,它的主要功能是 : (1)提供网络用户使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接口,接收网络用 户提交给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任务。 (2)通过网络通信掌握全网各计算机CPU的忙闲情况及其他资 源占用情况。 (3)把用户任务划分为可并行的子任务,根据各计算机CPU的 忙闲情况调度分配给网络中可用的计算机进行并行处理。 (4)协调各计算机的运行结果,进行必要处理后返回给用户。
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 ARPAnet计算机网络投入运行。在这之后,世界各地计 算机网络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 低级到高级、从单机系统到多机系统的发展过程,其演 变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单机系 统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已具备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 计算机网络属于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以资源共享 为目的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计 算机网络才是今天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势 1.1.4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1.1.5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1.1.6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广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3.互联网的发展
返回本节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势
1.开放性方向发展 2.一体化方向发展 3.多媒体网络方向发展 4.高效、安全的网络管理方向发展 5.智能化网络方向发展
返回本节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2.从并行计算机系统到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在传统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平台上构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要 做的主要工作是在每一台联网计算机上扩充一个全局的分布式网 络操作系统外壳,它的主要功能是 : (1)提供网络用户使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接口,接收网络用 户提交给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任务。 (2)通过网络通信掌握全网各计算机CPU的忙闲情况及其他资 源占用情况。 (3)把用户任务划分为可并行的子任务,根据各计算机CPU的 忙闲情况调度分配给网络中可用的计算机进行并行处理。 (4)协调各计算机的运行结果,进行必要处理后返回给用户。
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 ARPAnet计算机网络投入运行。在这之后,世界各地计 算机网络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 低级到高级、从单机系统到多机系统的发展过程,其演 变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单机系 统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已具备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 计算机网络属于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以资源共享 为目的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计 算机网络才是今天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势 1.1.4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1.1.5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1.1.6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