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心得
《谈艺录》读后感
《谈艺录》读后感《谈艺录》读后感(精选7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艺录》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艺录》读后感篇1《谈艺录》实际上是一部诗话,只是不涉及时人作品而已。
不像《随园诗话》有假书传诗之嫌,亦有借人抬己之疑。
钱先生对随园颇有微词,常有发难之语。
如果单就趣味性而言,我以为《谈艺录》不及《随园诗话》,不搞专门研究者不一定要看。
《谈艺录》的特点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书(中华书局1996年版本)中补遗、补订、补正篇幅超过原文,释道儒墨阴阳家,英德法意希腊文,信手拈来,其才情博学记忆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资料的丰富罗列,为后人作某项专题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索引;但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有时是用不着举那么多例子的。
(他自己在《管锥编》里说:贾谊《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多举犹“一个孤僧独自行”“关门闭户掩柴扉”一样可笑了。
凡读过《谈艺录》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论名气多大的诗人,他都能在其诗作里找出沿袭前人的句子。
如大诗人陆游,简直被他追得无地自容。
钱先生论唐诗宋诗的差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
所谓唐宋诗是指风格而言,“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
一般的说法,师法尚高,“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但钱先生比较竟陵与公安两派,“以作诗论,竟陵不如公安;公安取法乎中,尚得其下,竟陵取法乎上,并下不得。
”可能是眼高手低吧。
“文贵曲,诗宜淡”,钱先生引古人言证之。
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诗到无人爱处工,俗人犹爱未为诗。
直须作到无人爱,始是吾诗长进时。
诗文之累,不由于谤而由于谀。
诗文之累学者,不由于其劣处,而由于其佳处。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篇一:学习于漪心得体会追求完美人格,提升教学艺术对于于漪老师早闻其名,但真正的去了解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却是在最近才开始的。
在认真品读了关于于漪老师的事迹后,我发现这位年逾古稀的老教师身上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年轻后辈学习的地方,但最令我感触深刻的是“追求人格的完美”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这两方面。
“今天怎样当教师”,于漪老师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
她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反思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时间,我一直觉得怎样让学生听我的话,完全按照我的要求来听课学习,这是最重要的。
似乎学生完全围着我的指挥棒转,这样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但经过几年时间下来,我发现这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而且是事倍功半的!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而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有思想有主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俯下身来,听听他们在讲什么,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他们身边的一位较年长的知心朋友。
我们学校这几年学生的生源不是十分理想,我们面临着很多学习困难甚至道德品质有偏差的学生。
此时,教师更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而不是一味地以“老师”这样一个身份去压制和训斥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逐渐跟着你走,你的教育才能事倍功半,渐入佳境。
而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而得到学生的认可,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使学生在你的教学中真正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其次是对学生充满爱心,常以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懂得换位思考。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是件苦差事,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怎样能学得快乐,这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语文课,来点新鲜的!——读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修订本)》
了呵护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于老师 又手把手地 教我们 :
“ 为了不炒冷饭 , 不让 学生有嚼蜡之厌 , 同一个内容可
结合不 同类型 的写作 , 选取不 同的角度 , 采 用不同的
方法 进行 , 让 学生始 终有新鲜 感 。就 上述 的观察而
y wi s k s @l 6 3 c o m
语 文课 点新鲜的
,
— —
读于漪《 语文教学谈艺录( 修订本) 》
浙江省宁波七 中 赖 晓敏
曾有老师 笑谈 , 如果初中三年每年都给孩子们换
一
趣的源泉 , 孜孜以求 , 挖掘 不已, 就能体验到自己的智
个语文老师 , 语 文课 岂非年年都 有新鲜感 ?待到初
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 , 2 0 0 8 : 5 0 .
古人云 : 借得西湖一池水 , 画出南国三重春。虽然
75
K aI I U C n
开 卷
困难的喜悦。 ” 知识本身就是新鲜的!可是学生却不无 抱怨 , 语文课上讲 的“ 写作要真情实感” “ 观察要仔细” “ 朗读课文要有感情 ” ……反反复复 , 翻来覆去的几句 话, 不要说初一讲过 , 小学也早已是老生常谈了 。
保 持 对 语文 的新 鲜 感 , 到底 路 在何 方 ?
物无声 中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的语文素养 。 阅读教 学是引着学生在语 言文字运用 的新奇情
境 中挖掘宝藏 , 写作教学同样要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学
有所得 。于漪老师这样 叮咛我们 : “ 习作讲评 不能形
成凝 固化的程式 , 教师对讲评材料 的评论 剖析不能与 学生的理 解在 同一个平面 上移动 。如果 二者之间基 本可画等号 , 学生就 不易激发起 浓厚 的兴趣和旺盛的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第一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完于漪老师《语文教育论集》的感受。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在犯嘀咕,这会不会是那种很枯燥的理论书呀?结果一读起来,根本停不下来!于漪老师的文字就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在和我拉家常,把语文教育的那些事儿说得明明白白。
书里好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于漪老师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传递和人格的培养。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平时上课,老师不只是在讲课文,更是在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还有啊,于漪老师特别注重语文的积累。
她觉得我们就像小蜜蜂一样,要到处采集花粉,才能酿成香甜的蜜。
这让我明白了平时多读多写的重要性,不能偷懒,要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语文的认识更深了,也更爱语文了。
以前觉得语文就是背背课文,做做题目,现在才知道语文的世界这么丰富多彩,有那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我真心推荐小伙伴们都去读一读于漪老师的这本论集,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收获满满的!第二篇嘿,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唠唠我读于漪老师《语文教育论集》的那些事儿。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被于漪老师的真诚给打动了。
她没有那些高大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全是实实在在、贴近我们学习生活的经验之谈。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育要有温度,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这让我想起自己在课堂上有时候会害怕发言,要是老师都能像于漪老师说的那样,给我们更多的鼓励和温暖,那该多好呀!而且于漪老师特别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
她觉得我们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学语文,要真正地去欣赏文字的美,感受文化的魅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平时读书是不是太功利了,只想着考试能用上,而忽略了文字背后的精彩。
还有哦,她提到语文教学要创新,不能一成不变。
这可太对啦!要是每节课都一个样,那多无聊呀!老师得想办法让课堂变得有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带劲。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找到了一个宝藏,里面满满的都是智慧和爱。
读书应是一种享受——读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
生命 与 自然共 通之处 的轨迹 。具备这 种特质 的书是 了不起 的。读这样 的书 ,出现 的感 觉是特 有的 ,独 一无二 的 。笔
者 无 时 无 刻 都 在 挑 选 中捕 捉 这 种 奇 妙 的 感 觉 。这 是 一 种 人
( 笔 者 感 悟 :启 发 ! )
书 中第 9页写道 : “ 横 向 借鉴 最重要 的是 “ 以我 为
取 指 导 帮 助 的 重 要 工 具 。 因 此 .语 文 作 为 语 言 文 字 功 能 的
有 一定的数 量才有一 定的质量 .写的 问题 不通过一 定数量
零 部件 ,丢掉 了文章 的灵魂 ……教语 文知识 不能在 名词术
语 上兜 圈子 .应 着 眼 于应 用 ”
( 笔者感悟 :切 中时弊要 害! ) 书中第 1 7页写道 : “ 作 文写得 少 ,想要 手熟 .想要写 出情真 意切 、 内容 充 实、语 言流畅 的好 文章 ,纯属 妄 想
那 一 种 ,也 就 是 符 合 自身 认 知 的 实 际 。 于 老 师 在 书 中所 阐
标 签 ,更不是说 一些连 中 国人也 听不懂的名 词术语 吓唬教 师与 学生 ,而是要在 “ 化”上 下工夫 ,拿 来为我所 用 。借 鉴任 何教 育理论和具体做 法 ,要 牢记母语教 学 的特 点 .符 合 中学语 文教 学的规律……重视 从生活 中汲取。 ” ( 笔者感悟 :关联课 堂通道与社会通道 。 )
主” ,也 就 是 以 中 学语 文 教 学为 主 。借 鉴 不是 照 搬 ,不 是 贴
文高度统一 的绝妙结合 的体 现。 于漪老 师 的 《 语 文教学 谈艺 录》 就是 这样 的 一本 书 , 近年来难得 遇上 。我读它 的过程 ,进展非 常慢 ,一 天读 不 上几页 。要 知道 ,文章 中不 同内容 的结合 ,有无数 种符合 逻辑的可能 。而作者 的选 择 ,只会 是符合 自己实践 经验 的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通用5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通用5篇)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1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
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
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
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
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
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
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
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
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范文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范文《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范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1最近,阅读了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写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这本专著写于20世纪90年代,是她退休之后仍心系教育,拖着病体,在病房、家里完成的专著。
读罢全书,感触颇多。
于漪老师在后记中写道:"不少教师视语文教学为苦事,认为精力花得很多,收效却不显著,不像有的学科能立竿见影。
再加上身不由己,不得已为考而教,常处于揣摩、惶恐、茫然之中,自信力下降,谈不上教学的情趣,更别说从中享受到教文育人的幸福。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既理解与同情语文同行的苦恼与无奈,更觉得应振奋精神跳出这个怪圈。
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清醒地认识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感受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传承文化的巨大力,要努力探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规律,品赏与享受语文教学艺术的快乐。
"可见,做为一名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既理解同行的"苦",又希望同行能悟出并享受语文教学的"乐".在她看来,语文课程不单是一门实用的人文课程,更是多姿多彩的,且具有多功能的育人课程。
语文课堂教学则应该是是一门艺术,教与学应是和谐互动的。
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教师在课堂上能积极诱导学生在佳作中寻宝探宝,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精心安排掌控教学节奏,创设出艺术的教学课堂。
教学艺术了,有情趣了,做为教师也便有了教文育人的幸福感。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艺术呢?方法是多样的。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主题报告中曾说过,课堂是语文教师安身立命之本。
笔者认为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创设艺术的课堂,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精益求精。
于漪观后感5篇
于漪观后感5篇第一篇:于漪观后感在看完关于于漪老师的纪录片《教师》之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入而全面的理解。
于漪老师的每句话和每个事迹都深深触动着我,我现在觉得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更多的是一个人灵魂和思想的引导者,是爱和宽广胸怀的化身。
看完整个视频,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于漪老师的思想和品质。
第一,在教学方面。
于漪老师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她一生听了2000多节公开课,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徘徊,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可见一斑。
没有这样的热爱,是不可能造就如今巨大的成就和影响。
于漪老师将她的语文教学看成是一种使命,生命与使命同在,所以于漪老师的每节课都是一堂精心设计的课。
她随时向老教师请教,同时她为了改自己的课堂用语,把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背出来和写出来,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她把每节语文课都当艺术作品来上,课后有教后笔记,里面记录了每节课的成功之处以及经验教训。
每节课都有新的教法和新的内容,绝不重复。
在于漪老师看来,上课的质量影响到孩子生命的质量,教学是用生命在歌唱。
只有热爱教学才会有工作的热情,于漪老师总结出了语文教学的三要素:一是有爱国心,二是有文化积淀,三是语言有文化含量。
一个好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正是因为于漪老师在学生时代碰到了好老师,所以她始终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她一直对这些恩师带着感恩的的心。
第二,在育人方面。
于漪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了老师,就要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为他人着想。
于漪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在我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要使孩子与我们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与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 我们老师要想让学生信服我们,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来教育学生,而应从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来慢慢的引导。
于漪老师曾经遇到一个不听话的学生,于是一气之下说了一句她的外号,但于漪老师曾经承诺过不会说她的外号,但这次还是说出来了,后来于漪老师发自内心的感到后悔,并对该学生道歉,这种道歉是源于对人性的尊重和自己的承诺。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10篇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10篇于漪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
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
小编整理了“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10篇,欢迎参考借鉴。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一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多年,上了近两千节的公开课,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论文专著,在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当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于漪老师是资深特别老的老教师,但是她却能践行素质教育,这是令我惊讶也是非常值得我去膜拜的地方。
新生教师和资深教师在讲课的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资深教师更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新生教师则特别注重课堂上与同学们的沟通,互动,但是,于漪老师作为高龄教师,却可以践行素质教育,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也告诉了我们,践行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的一种理念。
教师要始终以素质教育作为根本追求。
看了关于于漪老师的照片和视频,她总是面带着微笑,眼神里总是能透露出一种和蔼与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定。
于漪老师在接受访谈时,她的言语也体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文雅与作为教师的自信。
她的教书育人理念,告诉我要目中有人,作为教师,眼里要看得到学生。
她有自己的教育艺术,在我看来,她教的不是书,而是一本人生的教材。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二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于漪先生是当代师范生的榜样。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于漪先生的专访文章,她说“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
诚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懵懂的生命,除了给予启蒙教育的父母之外,教师便是是培养生命的看守人。
耄耋之年的于漪先生站在了教育的制高点,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理念。
或许终其一生,我们都不及于漪先生的万分之一,然而在教师这个行业上,无论如何,我们都应竭尽全力,用自己微弱的灯光,给学生带来方便。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三两把尺,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谦逊与成长是一名合格教师一生的主题,也是于漪老师用半辈子的教育生涯亲身传授给我们的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是教书,更在育人!言传身教,您做到了,作为后人的楷模,您成功了!未来的我们将走上您走过的路,我们也将尽己之能在教育的路上恩泽一片!“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四两把尺,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谦逊与成长是一名合格教师一生的主题,也是于漪老师用半辈子的教育生涯亲身传授给我们的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是教书,更在育人!言传身教,您做到了,作为后人的楷模,您成功了!未来的我们将走上您走过的路,我们也将尽己之能在教育的路上恩泽一片!“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五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半辈人生。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优秀10篇)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篇一秀水清山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
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很喜欢,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听着于漪老师那时而舒缓时而又激扬的陈述,这个旋律开始不停地在耳边萦绕。
心想,在于老师心中,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首歌。
于漪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全部。
于漪老师还说,做了一辈子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的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讲述自己一生的教育,心中不禁汗颜。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不错,总是埋怨教师的心酸和辛苦,总是抱怨学生的调皮和笨拙,而一个老人却说自己的一生在学做教师。
这样的反差究竟来自于何处?这是我在心中不停追问自己的问题。
突然再次看到梁衡评价居里夫人的那句话: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行,不逐于力,不持于技。
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永恒的美丽。
我想,于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我想,她首要的或许是真。
于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当然于老师也正是用自己的实践来诠释这句话。
于老师并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但凭借着为人师的一份良心,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有用的东西,自己不断学习,探求知识的真谛,寻找真实有效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学花名堂。
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最后,于老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明白,真其实永远在追求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
正是这份明了,让于老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浅,自己需要学的竟然是许多许多。
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其次,于老师一直在追求着善。
我们总说,真和善总是很难融合,我们有句俗语叫做善意的谎言印证着二者的难以统一。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6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讲话致辞、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historical materials, insigh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speeche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6篇对于同一件事相信大家都有着不少的看法,需要认真写好体会了,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了新的想法,就可以写心得体会进行记录,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热爱教育事业,坚定教育信念于漪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她坚信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她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信仰,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在学习于漪的教育理念中,我深受感动。
她曾说:“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愿意为它付出一切。
”这句话道出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
1. 坚定教育信念,忠诚教育事业于漪坚信教育的力量,认为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她把教育看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始终忠诚于教育事业,为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
2. 热爱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于漪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她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和呵护。
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都值得我们去呵护。
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成长,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于漪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她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兴趣等方面,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 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于漪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她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德育教育于漪认为,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她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于漪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她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传承教育精神,弘扬师德风范于漪一生秉持高尚的师德风范,以身作则,传承教育精神。
她认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于漪在教育事业中,始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2篇)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于漪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她以她对教育的热情、她对学生的关爱而闻名。
从她的教育理念到她个人的成长历程,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在我与于漪先生的相处中,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下面是我对她的心得体会。
首先,于漪立志于教育事业并投身其中,这一点令我深受启发。
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她的热情和坚定使她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她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她的追求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其次,于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她提倡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她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还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她认为,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她教给我,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再次,于漪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让我深感震撼。
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她不仅教育学生,也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充满关爱和耐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
她知道学生的需要和困扰,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她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最后,于漪对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有着独特的见解。
她始终保持着教育的创新意识,不断寻求教育的突破和进步。
她提倡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所需的教育资源和关怀。
她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她的思想启发着我,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思考如何更好地改进和创新教育。
通过与于漪的接触和学习,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她的热情、她对学生的关爱和她的创新思维都让我深受启发。
她教给我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爱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她也激励我追求卓越,以她为榜样,致力于教育事业。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继续学习和借鉴于漪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范文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范文《语文教学谈艺录》是一篇关于语文教学的精彩著作。
作者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通过对艺术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作者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和方法,使我深受启发。
首先,本书强调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作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
他提倡以文本为基础,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作品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本书着重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启发性。
作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提倡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本书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作者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提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他提倡以实际情境为背景,以生活实践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手段,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语文知识。
通过阅读《语文教学谈艺录》,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我将尽力将作者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将成为一名更好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四篇精选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四篇精选篇1《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提到:“人们在做相同的事的时候,由于各人觉解的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这个不同的意义决定了各人人生境界的等级。
”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境界的理解程度,也决定了这个教师的发展等级。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完,觉得亲和力十足,在于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尽显她的慧心和钻研!·壹·没有问题的教学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书中“和学生问题的碰撞”这块内容。
原来的我,总是要求教到哪一课就把那一课教透,把自认为是问题的部分分析透彻了,最终必定以没问题收场。
学生似乎也看出我的这个“掌控”意识强烈,也就点头附和着。
再后来的我,课改开始了,我也与时俱进了一把,在预习这部分内容中加上了一项“提出问题”,学生们倒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还真是我没想到的,碰到这情况我的处理方式是拿出来让同学们讨论解决,或者我最后给个我的见解。
形式仍是最终以“没问题”结束。
记得上学期上《松鼠》这一课时,到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当我们都在感叹作者把小松鼠描写得是如何的可爱、聪明,有个学生举手问道:“通过这位作者对松鼠的描写,感受到作者应是很喜欢松鼠的,但为什么结尾处写到‘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呢?”当时的我心里“咯噔”一下,对啊,为什么呢?我如何对答呢?我需要些时间,于是我让学生讨论起来,但肯定的是这一定是个好问题!学生们讨论的还真热闹,谈到了“这是败笔”“这的确血腥了些”“谁会把自己喜爱的动物吃了,杀了呢?”我当时就想一定要给个结论给学生,不然这课不成功。
我把自己的理解告诉给学生:“从文章体裁看,这是“在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
”“语言交流,思想碰撞,问题探讨就不浮在教材的表层,而是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拓展,学生从中体会到求知的欢乐。
”想着之前的我,面红耳赤,多少次火花被我随意的掐灭了?多少次问题的提升被我刻意的拗断了?学生的求知欢乐又是多少次让我消灭了?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反省中……改进是必须的!于漪老师真情告白“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于漪老师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她对语文教育那份深深的热爱。
你能从她的字里行间感觉到,这可不是一份仅仅为了糊口的工作,而是她用心血浇灌的事业。
就好像我们喜欢一件东西,那是打心底里的喜欢,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就是这样。
她在书里讲的那些教学经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遇到的困难,都透着这股热爱劲儿。
我就想啊,我们做事情要是都有这种热爱,那还有啥做不好的呢?她对于语文教学的理念也特别让我佩服。
以前我就觉得语文嘛,不就是认字、读文章、写作文。
但于漪老师可不这么简单看,她把语文看成是塑造灵魂的工程。
这可太牛了,一下子就把语文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她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就像她说的,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知识,更是要学会做人。
这就好比我们吃饭,不能光填饱肚子,还得吸收营养让自己健康成长。
语文就是给学生精神上的营养大餐,要让他们在一篇篇文章里,感受到人性的美、智慧的光芒。
在教学方法上,于漪老师那也是一绝。
她特别注重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得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
她还很重视课堂的感染力,这就像一个好演员在舞台上,能把观众都带入到戏里。
于漪老师在课堂上就是这样,能让学生都沉浸在语文的魅力中。
我就想起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有的老师上课干巴巴的,就像念天书一样,我们下面听得昏昏欲睡。
要是都像于漪老师这样上课,那学生们不得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啊。
还有她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那真是让我觉得自己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她自己就像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都能信手拈来。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自己要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怎么能教好学生呢?这就好比一个导游,要是自己都对景点一知半解,那怎么给游客讲解呢?所以啊,读了于漪老师的论集,我就暗暗下了决心,我得不断地学习,让自己也变得像于漪老师一样有“料”。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像是在照镜子,看到了自己在语文学习和教学中的很多不足。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急功近利,就想着怎么让学生提高成绩,而忽略了语文真正的内涵。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于漪老师的课程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经历。
漪老师是一位非常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她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首先,我从学习于漪老师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
她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都能够得到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她还会与我们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案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漪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独特和有效。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她还会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我们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漪老师还会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于漪老师的课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她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怀。
她会耐心倾听我们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
她还会鼓励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并且会时刻关注我们的学习进展和成果。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我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也更有动力去挑战自己。
总的来说,学习于漪老师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通过她的教导,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收获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一直受益于漪老师的教导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心得体会
洞山中学李方能
几十年前林语堂先生就对中国的语文教学进行过猛烈抨击,说过许多像是过激的言辞,譬如他说:“所谓学习就是喜爱。
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
但是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老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处挤出,使之变得干燥乏味。
”(《论学问与知趣》)曾几何时,生来就是我们擅长的母语学习,成了枯燥无味的程式化操练。
一切优美典范的语言文学,都被“阅读分析”的刀子割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
文言文看不懂,题目做得出;白话文看得懂,题目做不出。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这些年来一直处在夹缝中,一方面深感语文教学的方向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被无形的“指挥棒”束缚。
但是,近期认真阅读了于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后,深觉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一课一练,是一种素质的体现,是艺术,是境界。
当认真反思后,发现感受颇多,收获颇丰。
首先,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适合学生为目的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多考虑学生会怎么想,怎么理解,而不是学生应该怎么想,怎么理解,其所谓“眼前有书本,心中有学生”。
著名作家夏衍曾经说过:拿到一篇文章,先看题目,不要看文章,让我来想想,如果我写我该怎么写。
书中所举案例中有一篇高中课文《丑石》,篇幅较短,文中也没有特别难以理解的句子,因此,于老师没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而让学生学一下夏衍先生的读书方法,根
据题目思考,让我们来写,我们准备选什么文体,定什么内容?由于在上课一开始就打破了强加于阅读的种种束缚,给阅读的充分自由,学生不是处在被动的阅读状态,学生创造意识一下子迸发出来,有的同学的构思和作家贾平凹不谋而合。
于漪老师在《谈艺录》中写道:“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学生要学有成效,必须做到学生能带着一种积极的、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从事学习,开动脑筋思考,认真地主动地投入读、写、听、说地训练之中,为获得新知识而欣喜,为语文能力的提高而欢乐,而骄傲。
”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训练。
其次,在《谈艺录》中于老师又一次揭示了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的通病:“就是‘时间不够’,讲啊讲啊,似乎许多该讲的都没有讲完,哪有时间让学生活动?……乍看是课时问题,实际上观念问题,教学中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
”
小孩最怕听老旦唱戏,鲁迅在《社戏》一文中这样写到:“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招,我以为就是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地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
”读书时很喜欢鲁迅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因为他写出孩童的特点,教书时却有些担心,担心自己有没有“踱来踱去”地讲,而学生在心里“喃喃地骂”。
课堂教学的主人本是学生,教师上课的思路应该是引导学生的思路去理解课文的思路。
因此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就很重要,在我第一次教《背影》这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父亲对儿子的爱体现在哪里?
儿子对父亲是什么情感?”这些问题虽然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的两条线索,但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充分训练。
我听取了听课老师的意见,设计这样的突破口:“课文中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爱’,如果直接讲出来,不一定有感染力,但我们读了本文受到了感染,它这种感染力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呢?”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交流分析评价,我又作了一次尝试。
文道结合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文道怎样结合才好呢?因为这个结合处理不好就成了贴标签,生硬的结合非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正确的做法是从课文出发,开掘课文内容,对学生倾注情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再次,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学生认知链中的一个环节,教学要遵从认识论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按“尝试——归纳——练习——新的认识”的思路去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尝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以前看到一则寓言,说的是一批客人羡慕主人家果园的美景前去观赏,热情主人忙着摘采,显得十分好客。
吃着主人摘来的果子,望着那棵只剩下枝叶的果树,客人再也品味不出果子的甘美,心中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现在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面对我们的学生,总是那样好客热情,忙着划分段落,辨析句意,其实客人来意更多的是欣赏而不是品尝。
有的老师还不满足于帮学生摘摘果实,还为学生去皮,有的甚至还想榨成果汁喂给学生吃。
正如一
个人,一株树,一朵花,一泓清溪,一片云彩是不可随意割裂的一样,一篇文章怎么可以随便地“碎尸万段”呢?
“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的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