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进城-经济学-案例答案-解析(汇编)

合集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问题是最近几年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成为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进城就业问题自然而然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文章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为出发点,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接着运用swot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过程中的自身条件优劣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风险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自身优劣与风险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swot;路径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当前,同类研究越来越多,在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界定上,同样存在诸多的差异。

首先是关于该群体年龄的不同认识。

有的学者仅仅给出上限,指出该群体年龄“在25岁以下” i。

大多学者认为该群体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并给出较为明确的年龄区间,认为是“16-25岁之间”ii、“18-30岁之间”iii、“16-30岁”iv、或者“16-29岁之间”v。

国家统计局规定,年满16岁即达到劳动年龄;而根据我国社会变迁中代际变化的实际情况,该群体的年龄界定为16-30岁为宜。

其次,关于该群体的代际认定争议更大。

王春光研究院认为,新生代是一个介于第一、二代农村流动人口之间的过渡代vi;另有学者指出,新生代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

这两种界定其实都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口。

有些学者认为新生代就是“80”后,也有学者认为,新生代既包括“80”后,也包括“90”后。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对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口的群体归属差异。

这些年以来,“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也越来越表现出全新的代际特征,因此,将70年代出生的人口归属于“新生代”实属不妥。

三场农民工考试题及答案

三场农民工考试题及答案

三场农民工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农民工进城务工时,以下哪项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A. 工资支付B. 休息休假C. 社会保险D. 所有选项答案:D2.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以下哪项不是他们应享有的基本权利?A. 获得劳动报酬B. 获得劳动保护C. 获得职业培训D. 无条件辞职答案:D3. 农民工在遇到劳动争议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处理方式?A. 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B. 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C.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D. 所有选项答案:D4.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项是他们应遵守的义务?A. 遵守劳动纪律B. 完成工作任务C. 维护工作场所秩序D. 所有选项答案:D5.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以下哪项是他们应享有的福利?A. 医疗保障B. 住房补贴C. 子女教育D. 所有选项答案:D6.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项是他们应享有的权益?A. 获得平等就业机会B.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C. 获得工伤保险D. 所有选项答案:D7.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项是他们应享有的权益?A. 获得劳动安全保护B. 获得职业培训机会C. 获得劳动报酬D. 所有选项答案:D8.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项是他们应享有的权益?A. 获得休息和休假B. 获得社会保险C. 获得劳动保护D. 所有选项答案:D9.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项是他们应享有的权益?A. 获得工资支付保障B. 获得劳动合同C. 获得劳动争议处理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项是他们应享有的权益?A.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B. 获得劳动保护C. 获得社会保险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些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A. 获得劳动报酬B. 获得社会保险C. 获得职业培训D. 获得劳动保护答案:ABCD2.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些是他们应遵守的义务?A. 遵守劳动纪律B. 完成工作任务C. 维护工作场所秩序D. 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答案:ABCD3.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些是他们应享有的福利?A. 医疗保障B. 住房补贴C. 子女教育D. 职业健康检查答案:ABCD4.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些是他们应享有的权益?A. 获得平等就业机会B. 获得劳动安全保护C. 获得工伤保险D. 获得劳动争议处理答案:ABCD5.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以下哪些是他们应享有的权益?A. 获得休息和休假B. 获得劳动合同C. 获得职业培训机会D. 获得劳动报酬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1.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他们的工资支付是受法律保护的。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B点到C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公式:ed =-(△L/L)/(△W/W)=-(△L/△W)/(W/L)e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1.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3.答: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补充:两种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用工特点4.什么是派生需求定理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a)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b)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c)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d)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5.试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答: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背景:最低工资立法是各国政府保护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法律,其中心目的是以法律形式来保证工薪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最低工资能够满足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

19世纪末,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最早开始实行最低工资立法。

全版城市经济学答案汇总

全版城市经济学答案汇总

1、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中的“城中村”问题。

陈龙版: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从土地产权和行政管理分析,“城中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早已没有农民户口和农业用地2、原自然村除宅基地以外的土地已被征用,变为城市建设用地3、“城中村”现有土地产权还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村民以非农收入为主4、还有部分耕地,仍是乡政府、村委会建制。

“城中村”在城市发展中体现的利处:1、大量外来人口、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需要城中村为其提供居所2、体现社会中多元化的社会阶层3、城中村房租便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营商和生活成本4、城市贫富差距大,城中村可以适应不同阶层的需要5、政府尚不能提供充分数量的廉租房屋6、可作为城市发展史的特色之一予以保留。

“城中村”在城市发展中体现的弊端:1、“城中村”阻碍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2、“城中村”制约城市发展空间3、“城中村”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4、“城中村”管理乏力,社会环境混乱, 潜伏着诸多的社会隐患。

“城中村”出现的原因:1、城市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2、非农业化与工业化并存的结果3、城乡差异的体制因素(1)是土地制度的差异。

(2)是社会管理制度的差异。

(3)是与土地制度和管理制度相联系的“村籍”制度。

4、农民追求土地和房屋租金收益刺激的结果。

“城中村”的改造建议:1、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2、集体经济变股份经济3、村庄变社区4、村民变市民。

2、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城市中大的零售商经常聚集在一起?陈龙版:零售商(Retailer)是指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是相对于生产者和批发商而言的,处于商品流通的最终阶段。

农民工低收入的经济学解析

农民工低收入的经济学解析
掌 握 了较 高 的技 能水 平 ,因 而 具 有 较 高 的工 作 能
歧 视形 式 。歧视 对农 民工收 入 的影 响 主要表 现在 两
个方面。一是工资歧视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 同工不 同酬 。相 同禀赋 条件 下 ,同一 职业 内农 民工 的禀 赋 回报要显著低于城镇职工 ,农 民工工资被人 为低 估 。二是职业歧视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竞争
的4 , 。 表 明 农 民 工 收 入 离 不 开 长 期 的超 时 劳 4' b时 动 ,这意味着农民工 的小时工资被大幅降低 ,其收
人 增 长也 大 打折 扣 。
总之 ,农 民工对 经济 增 长做 出 了重要 贡献 ,却 始 终 未 能 公 平 合 理 地 分 享 改 革 发 展 的 成 果 。 近 年

城镇职工
1 5 70
27 08
2 3 46ຫໍສະໝຸດ 22 78资料 来源:表 中农 民工工资数据根据全 国农村 固定观 察
点 系. 2 0  ̄ 0 6~2 0 年 外 出劳动力 就业情 况 的调 查数据 计 算得 09 出;城镇职 工工 资数 据根据 国家统计局 《 中国统计 年鉴 》数
据整理得 出。
三 、农 民工低 收入 的 劳动 力市 场歧 视理 论解 析
歧视是指在劳动力的生产率特征完全相同的情 况下 ,只是 由于身份 ( 如性别 、种族 、年龄等 ) 不 同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不 同的对待。差别对待主
要 表现 为两 个方 面 ,一 是 同一职 业 具有 相 同生产 率
民工子女教育的转移支付 ,努力创造条件为农民工
出农 民工 达5 .%,且 文 化 程度 越 低 接 受过 技 能 培 11 训 的 比例 也越 低 ( 见表 2) 。

农民进城问题经济学分析

农民进城问题经济学分析

( 尚未实现或部分实现产业转移的农 村,既享受了城市的文明又不失去农民的优 较大, 一) 他们是一定会长久地生存下去。
民 .这一类农民 通常具 有以 下特征: ①居住在 势, 可谓一箭双雕。在进城同样能找到工作的
综上分析, 由于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偏远的农村, 信息相对闭塞, 土地是其基本的 情况下, 他们现在的收益要大于进城的预期收 性, 即使存在预期收入大于预期成本, 农民进
收益为零。一部分农民由于环境闭塞、 信息不 高峰期的高价交通费用等经济负担; 他们通常
畅, 对城市 知之 甚少; 一部分农 民对现有 的务 缺乏劳保和社会保险,且 随着年龄 的增长 , 又 农收入已经满足。
面临着被辞退的风险。 他们进城往往是一个家

引言
2对于后者 , 、 即实现一部分产业转移的农 庭为收入最大化所做的决策, 而且, 通常是农
提要 农民在做是否进城的决策时, 遵
循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设,他们在做决策 时, 会考虑 自己的成本和收益。进城的收益 自 然比较明显,他们可以在城市获得工作岗位,
农民进城问题经济学分析
口文 / 杨兴辉 高红霞
挣钱, 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但是, 现阶段农民的
进城成本、 压力还是 比较 大的 , 制度不健全 , 户
城市可 以获得 比在农村更高的收入, 获得比在 来收益; 农村中有较宽松的计生政策; 农村集 要原因。
农村更有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其次, 体经济发达地方的农 民或 已经入股 的农 民, 在
进城能享 有更加丰富 多彩的生活, 享有较高的 农村可享受集体福利、 分红; 已经建立起的各
三、 农民进城动力不足的原因 农民进城 的动力 是一个 多种 因素共 同作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 o c(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

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计量经济学 案例

计量经济学 案例

打工前家乡 没有 政府提供的 有 技能培训 缺失 2005年以来 没有 打工所在地 提供的技能 有 培训
1025
33.2
资料来源: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课题组《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 (中山大学,2006)
变量的选取
• 研究的目的在于考证农民工务工收入增长 因素,由于农民工务工的地点和行业存在 较大的不稳定性,变换工作岗位的时间往 往较短,从本次调查知道,农民工平均更 换工作单位为2.2个,因此,选择了务工的 月收入代表农民工收入增长情况,并进行 对数处理 • 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变换工作单位数, 年龄,性别,务工年限等相关变量。
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情况
基本特征 性别 男,104人 (54.45%) 务工所需证件(个) 0,9人(4.71%) 1-2,96人, (50.26%) 3-6,83人(43.46%)
分布情况
女,87人 (45.55%) 平均值 --
数据统计情况
基本特征 变动工作(个) 务工年限(年) 1-2,122人 (63.87%) 3-5,60人 (31.41%) 6-8,8人 (4.19%) 9以上,1人 (0.52%) 2.20 1-3,30人 (15.71%) 4-6,44人 (23.56%) 7-9,28人 (14.66%) 10以上,89人 (46.60%) 9.67
一、背景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成为农民 工。 据统计,广东全省登记常住半年以上的 流动人口2629万人,广州有超过300万流动 人口,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2008年8月,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启 动的一项针对全国范围内29425名农民工的调查 资料显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收入为 966元/月,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收入在800元/月以 下,只有一成的农民工月收入超过1500元。男性 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068元,女性平均月收入为 777元。 在调查涉及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农民工平 均月收入最高(1327元),其次是建筑业(1178 元)。 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 8.93小时。其中,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是 明智 之 举 。
【 键 关
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 工;经济 学分析
【 中图分类号】F9. 【 2 1 文献标识码 】A 【 3 文章编号】10 — 18 【07 5 03 — 4 09 44 20 )0 — 04 0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
1 国外理 论 、
( )刘易斯模型。刘易斯在 他的著名 论文 《 1 劳 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 的经 济发展》 一文 中建立 了一 个二元经济的 “ 古典 ”模型 。刘易斯认 为 ,在 二元 经济体 系中,并存 两大经济部 门:传统农 业部 门和 现代工业部 门。传统农 业部 门劳动生产率低 ,拥 有 大量的剩 余劳 动力。现代工 业部 门劳 动生 产率 高 , 对劳动力需求大 ,有较 强 的吸纳能力 。因此 ,随 着 工业部 门规模不断 的扩 大 ,农村 剩余劳 动力会 被完 全吸收 ,二元结构消失 。在刘 易斯的经 济发展模 型 中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伴 随着经济发 展过程 的 持续 ,通过 两种在时空上并存的形式而最终实现的。 种形式是农业剩余 劳动力 的产业 转移 ,即社会 劳 动力从传统 的 自给性农业部 门流 向现代 资本 主义工
研究表 明,我 国农村剩 余劳动力转 移主要 是以文化 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主体从农业 向非农 业转移。 我国学者还从 制度 角度对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 进行 了分析 ,如户籍制度 、土 地流转制 度、社 会保 障制 度等在不同程度上 制约了我 国农村剩余 劳 动力 的转 移 。制度上的约束致使 我国劳动力这 一生 产要 素 的 流动远远滞后于其他要素 的流动 ,从 而阻 碍了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随着经济改革 的不断深入 ,以及工 业化 、城市 化和市场化进 程的发展 ,我 国出现 了大规模 的农 村 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现象 ,根据 国家统计局 的调查 ,

劳动经济学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劳动经济学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劳动经济学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外来劳动力进入城镇后不会对城镇劳动力就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错误2.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总体上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参考答案:正确3.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制造业和建筑业是我国目前收入最高的行业。

参考答案:错误4.农民工进城务工对流入地城市的社会经济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在长期,城市居民的就业量有可能上升_在短期,城市的总体工资率水平可能会下降_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价格更低、数量更多的商品和服务_当地政府如果对农民工实行驱赶政策,虽然在短期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但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5.以下对劳动力流动的描述,正确的有()参考答案:劳动力一般倾向于近距离流动_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往往流动率较高_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6.2018年我国农民工的总规模大约在()左右。

参考答案:2.8亿7.在同一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具有趋同性。

参考答案:错误8.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实物形式的工资。

参考答案:正确9.劳动力流动产生的负向影响不包括()。

参考答案:社会上存在失业现象10.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绝对收入模型中,除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工资差距以外,另一个对劳动力流动起关键作用的变量是()。

参考答案:在城市中的就业概率11.某农村劳动力在家乡务农的年收入2万元,外出务工的年收入为5万元。

暂不考虑其他情况,他外出务工的年收益为()。

参考答案:3万元12.下列哪种属于劳动力流动()。

参考答案:为了实现个人梦想前往“北上广”就业的大学毕业生13.劳动力流动时需要放弃原有工作,失去原有的收入和福利。

这属于流动的()。

参考答案:机会成本14.如果某一地区的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为1(绝对值),此时如果该地区的工资水平上升n%,该地区雇主的劳动力需求将下降()。

参考答案:等于n%15.失业也叫待业或下岗。

参考答案:错误16.关于特殊培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培训后的工资水平会上升17.当某一厂商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其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与其()相重合。

2023年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分析

2023年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分析

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D5.D6.B7.B8.C9.B 10.A 11.B 12.C 13.B 14.B 15.D 16.D 17.C 18.D 19.B 20.B 21.B 22.A 23.C 24.A 25.D 26.B 27.A 28.A 29.A 30.C 31.C 32.A 33.C 34.D 35.B 36.A 37.B 38.C 39.B 40.C41.B 42.D 43.A 44.A 45.B 46.A 47.B 48.C 49.C 50.D二、多选题1.ABD2.BCDE3.ABCDE4.ABCDE5.ACDE6.BD7.ABCD8.ABCD9.ABC 10.ABC 11.ACE 12.BCDE 13.ABCD 14.ABD 15.ABCD 16.ABCDE 17.CDE 18.ABDE 19.ABE 20.ABCD 21.ABCDE22.ABCDE 23.ABCD 24.BC 25.ABCDE三、名词解释题1.最低劳动供应价格-实质上是指在某种工资率和制度劳动时间给定旳条件下,劳动收入旳增长能否赔偿闲暇减少所带来旳效用损失,即闲暇旳效用与劳动收入旳效用旳互相替代关系。

2.计件工资--按照工人生产旳合格品旳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旳计件单价,来计算酬劳旳一种工资形式。

它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一定期间内旳劳动成果——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来计算3.福利--是员工旳间接酬劳。

一般包括健康保险、带薪假期、过节礼品或退休金等形式。

同步福利必须被视为所有酬劳旳一部分4.工资推进旳通货膨胀--工资过度上涨所导致旳成本增长而推进旳价格总水平上涨。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

在既定旳价格水平下,厂商乐意并且可以供应旳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应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导致成本推进旳通货膨胀。

5. 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旳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旳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6.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旳增长,个人可到达旳效用水平将提高。

应用文-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应用文-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的时代,正值中国城市的体制重大变革时期,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已十分严峻。

城市企业的职工也开始面对竞争,下岗、失业也已成为经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这一背景决定了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就业。

图中纵轴表示工资水平,横轴表示劳动供给量,AB线表示城市劳动者的供给曲线,A点表示城市劳动者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

CD线表示进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C点表示在农村务农的工资水平。

如图所示,进城农民工的工资报酬明显低于城市劳动者,由于我国传统体制下长期的城乡隔绝和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城乡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十分悬殊,因此,尽管农民工的报酬明显低于城市劳动者,但仍高于农民工在家务农的收入,对那些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仍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这也可以解释,尽管如我们所见,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处境非常糟糕,但仍有大量的农民不断涌人城市成为新的城市农民工。

这一背景决定了农民工就业模式的基本特点: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不能够进入城市的正式就业体系,他们所从事的往往是脏、累、险、重的粗活,大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工种,如泥工、力工、搬运工、街头巷尾和农贸市场的小摊贩、收废品者等等。

这些往往为一般的城市劳动者所不屑,从而成为城市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工种。

在能够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发现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一般要比城市工人低。

还有很多农民工的工资报酬与城市劳动者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为在许多城市中,一些工作条件恶劣的工作几乎已完全由农民工承担。

另外,在实行计件工资的情况下,有些农民工收入似乎不算低,但这种情况往往与农民工的超时工作有关。

农民工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契约十分松散,许多企业将农民工当作“临时雇用工”看待,不与其签订正式劳动。

即使签了合同,也往往只是简单地强调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农民工的义务,许多农民工甚至不清楚合同的内容。

因此,常常因为事先没有明确的要约而发生雇佣纠纷,而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在多数情况下成为受损者,最为典型的就是雇主借故拖欠、拒付工资的现象。

公选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公选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公开选拔考试范文:如何根本解决农民工问题来源农民工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要解决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在就业方面的不合理限制,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等问题,而实质则是我们国家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人阶级队伍,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一个城乡一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维持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的问题。

农民工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

现行的农民工的体制和做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在成熟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可以不要也不应该要这一套农民工体制的做法。

农民就是农民,工人就是工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有现代化的国家,都有一个大部分、绝大部分农民转变为工人、市民的过程。

在当时的国情条件下,农村容不了这么多劳动力,农民要发展,城市也需要用工,但户籍制度等没有改革,不得已,只好当农民工。

应该说,农民进城当工人,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但搞这一套,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后遗症的表现,也是我们改革不及时、不到位的恶果,所以给农民工带来了许多的苦难,给社会给政府造成了这么多的"麻烦"。

客观地说,这都是计划经济体制、户籍制度惹的祸,本来可以不是这样的。

因此,要解决农民工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就农民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那是永远也解决不好的,而是应该从根本上改革现在已经形成的农民工这套体制和做法。

要釜底抽薪而不能浅尝辄止。

当然,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格局,政府和有关部门出面作一些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也是完全必要的,是好事。

(1)要改革户籍制度现行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把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类,实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不科学,也不合理,许多问题由此引发出来。

农民工进城和谐就业的机理分析

农民工进城和谐就业的机理分析

程 而第二和第三产业集中在城市 � ,因此 , 生产力的发展 力 ,这时就出现了城市就业新的不和谐状态
2 0 0 8.1 2
F U JIA N T R IB U N E
13 3
法律与社会
益相等时 才有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就业 � 和谐状 市劳动力而增加雇用农村劳动力时 等产量线会向右上 态 方移 动 直到达到 均衡点 此 时在成本 不变的情 况下 � � � ( 二 � ) 农民工进城和� 谐就业是经济供需 结构平衡的 达到 最大产量 1 用工单位雇 用 1 数量的城 市劳动 � � � 需要 � 力 而雇用 2 数量的农村劳动力 首先是劳动 力市场供需结构平衡的要求 目前 , 在 从图 1 和图 2 的分析可知 用工单位雇用农村劳动 � 中国城市中 ,几乎所有的单位 � ,无论是政府 机关 医院还 力可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或者在同样的成本下生产出 是学校 , 都雇用了农民工 他们之所以选择雇用农民工 更大的产量 根据边际生产理论 当其他资本要素不变 � � � 是因为此种雇用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比较成本可以 时 只增加劳 动力的供应量 劳动的 边际成本决 定劳动 � 用图形表述如下 � � 力的 工资 提 供的劳动量越多 工资 越低 在一 定时期 当 内 当农民工 对城市劳动力预期 价格比较高 时 进入城 � � � � 市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就会增加 反之亦然 � 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平衡 � 其次是社会经济总生产效率提高的要求 美国发展 经济学家库斯塔夫 拉尼斯和美籍华人费景汉对刘易斯 � � � � � 模型进行修正 提出了拉 费模型 该模型中 经济社会 只存在农村的农业部门和城市的工业部门 农业部门存 � � 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他们的边际生产率低于农业平均 � � 收入 其中有 一些劳动力的边际 生产率甚至 为零 被称 为多余劳动力 将这些多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对农业总产 � � 图 1 中 横 轴代表员工的福利 � 纵轴代 表员工的 工 出不会产生影响 多余劳动力转移完毕后 随着劳动力 资 线 进一 步转移 边际生产率由零变 为正值且递 增 农业总 � - 为用工 单位的 等成本 � 2 3 为 员工效用的无差异曲线 产出 开始受到影响 呈递减趋势 直 到农村剩余 劳动力 � � 3 2 1 因为福利是税前 � 列支的 对用工单位来说 工资的价格比福利要高 所以 转移完毕 农业部门与城市工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生产 等成本线的斜率大于 1 � 由于农民工是以农村的收入为 率相等 此时农业部门完全商业化了 � 劳动力从低生产 参 照系的 他们要求的工资和福 � 利较低 初始效用无 差 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 可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总生 异曲线的位置较低 在 3 水平 当得到 1 的工作和 1 产率 关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有 � 的 福利时 他们的 效用就会 提高到 许多学者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 只要边际生 � 2 水 平 这对他 们 � 来说已经很满足 然而 对城市员工来说 他们是以身边 � 产率大于零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会降低农村总产 出 城市职工的工资福利为参照系的 他们要求的工资和福 同时增加城市总产出 对社会经济的总体影响取决于两 � � 利较高 � 初始效用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较高 在 1 水平 者的 比较 即 社 会经济总效 应 ( � � )等于城市总 产出的 必� 须要给予 2 的工资和 2 的福利才能使 他们的效 用 增加 部分 ( � � � � � )减去农 村总产出的 减少部分 (� ) 用 水� 平不至于降低 如果仅得到 农民工的待遇 他们的 效 公式表示如下 � 依据 � 与� � � � � � � � � � � � � -� � 用会从 � 1 降低到 � 2 这不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 还可 大小关系 � 可以为正值 零和负值 图 2 中 横 � 轴代表农村劳动力的 数量 纵轴代表 城 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市劳动力数量 为用工单位的等成本线 如果将工 三) 农民工进城和谐 就业是解 决二元经济 结构的 ( 首要创新途径 资与福利的总体价格作为劳动力价格的化 由图 1 的分 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 农民与市民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收益相等时 才会实现劳 �

事业单位招录(综合应用能力A类)模拟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招录(综合应用能力A类)模拟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招录(综合应用能力A类)模拟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7. 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背景材料材料1:大量农民工在城镇享受公共服务水平低,在城镇落户门槛高,难以融入城市,这也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学前教育方面,农民工随迁幼儿大多数进入的还是条件较差的民办幼儿园。

在义务教育方面,2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入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

在高中教育方面,大量从小生在城市并在城市接受了完整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希望在当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但是,由于高考实行户籍所在地报名制度,考生要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并参加高考,这就使得跨省的农民工子女不得不在中考或高考前选择回到流出地省份就读,影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

由于新农合的报销限制、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不高,以及农民工自身经济状况等原因,广大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正规医院的医疗服务,患病后自我医疗的比例高。

农民工主要从事于低薪、高危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职业安全防护差,罹患职业病的人数不断增加,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

近年来农民工职业病发病人数高达总发病人数的80%以上,农民工群体性职业病事件不断出现。

农民工除参加工伤保险比率略高外,参加其余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比率均未超过30%。

农民工参保率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主要原因是农民工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相对于其收入较高。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由于收入来源不稳定,水平较低,在负担自身开支和养家费用后,再缴纳社会保险费有一定困难。

同时,由于农民工流动性相对较大,城乡社会保险间跨制度转移办法尚未出台,影响了农民工参保积极性。

个别企业为减少成本,违反《社会保险法》,不给农民工参保或以派遣用工的形式逃避参保义务。

政府对农民工文化生活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少。

企业没有把文化服务当作农民工的重要权益,对文化生活关注少,对文化设施投入很少。

多数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式。

大部分地区未将农民工作为住房保障对象,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基本上不对外来农民工开放,也缺乏针对农民工特点的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政策,农民工住房保障水平较低,公积金缴存率也很低。

吸纳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挑战:新劳动法案例分析

吸纳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挑战:新劳动法案例分析

吸纳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挑战:新劳动法案例分析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工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城市就业环境中,农民工面临着许多挑战,新劳动法的出台对于吸纳农民工进城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劳动法案例出发,探讨吸纳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挑战:工资支付问题农民工作为外来劳动力进入城市,其工资支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很多农民工长期拖欠工资,违法用工现象普遍存在,给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带来了困难。

新劳动法对于工资支付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规定,强调了用人单位要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然而,实际落实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意识不强,对于新劳动法的规定缺乏了解,导致工资支付问题持续存在。

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存在逃避工资支付的行为,给农民工权益保障带来了挑战。

对策:- 完善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对新劳动法的认识,增加其对工资支付规定的遵守意识。

- 加强监督力度: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力度,及时了解工资支付情况,对于存在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的单位进行严肃打击和处罚,形成威慑效应。

- 建立信用体系:建立用人单位信用体系,对于经常违法违规的用人单位进行限制,使其难以再次招用农民工,促使用人单位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挑战:社会保险问题农民工进城就业后,社会保险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很多农民工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险,一旦遇到意外或需要医疗救助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新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该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不少挑战。

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未能及时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或者购买保险金额不足,导致农民工的保险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虽然购买了社会保险,但由于缺乏信息和操作知识,无法及时申领保险待遇。

对策:-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保险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如何申领保险待遇,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

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分析

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分析

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分析发布时间:2003-10-26作者:林文涓摘要: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为30左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制约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快城镇化发展。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有利时机,而农民进城又是城镇化的实质和关键,本文运用经济学模型并结合制度背景,分析了当前农民进城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民;进城;动力;经济人城镇化总是伴随着工业化,是工业化演进过程中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和动因,二者表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因此,城镇化水平常常被看成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进步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一般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和以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的比较利益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村人口必将逐步地、大量地向城市转移和集中。

这个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即为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过程,它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拓宽消费市场、刺激消费需求,而且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循环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经典城乡人口迁移模型的建立和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验表明:工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在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最早提出了人口的流动模式,论证了劳动力由乡村向城市转移的问题。

基于若干假设前提的不合理性和重工轻农的政策结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个模式被逐渐兴起的托达罗模式所取代。

托达罗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流动,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和城市失业同步增长的矛盾现实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并认为人口流动是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造成的。

概括地说,托达罗模式涵盖了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来源于迁移者对比较收益与成本的合理经济考虑,这种考虑还包括心理因素。

第二,是预期的而非现实的城乡工资差异使人们作出移入城市的决策。

这种预期的差异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工资水平和就业概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
1.积极影响首先,进城农民工填补了城市劳动力的空白行业,尤其是那些苦、累、脏、险的艰苦岗位,调整了城市劳动力结构性空缺,打破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界限,地域界限,部门界限,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成为城市流动人口,为中国下一步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了基础。

其次,进城农民工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工从事经商,服务行业,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加大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再次,农民工进城务工降低了工业劳动力的成本,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我国城市中的中小型企业及农村乡镇企业在设备落后,规模不大的条件下能存活下来,并能快速发展所依靠的正是这些廉价劳动力,同时国有企业中的建筑业的发展也与大量使用农村劳动力有关。

第四,进城农民工促进着城市就业市场的繁荣。

农民工的加入,增加了城市就业岗位。

同时,缓解了部分城市劳动力老化的现象,迫使城市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竟争意识,变压力为动力。

第五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发展城市第三产业、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

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就业领域有较强的互补
性,农民进城就业主要从事建筑、环卫、餐饮等行业,为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工进城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而且这些脏活、累活、苦活都是城里人不愿干的,农民工进城并不直接构成对城市职工就业岗位的竞争。

2.
3.消极影响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他们的许多正当权益和权利得不到保障,只是一个处于被歧视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到来也给城市增加了不少隐患。

这些隐患概括起来主要有:
(l)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面临着严峨的挑战。

农民工人城后使得城市人口增多,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水电供求紧张,城市校园容量的有限也是导致进城农民子女辍学的原因之一。

(2)城市犯罪率的提高。

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身份和相同待遇,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从而形成大量农民工在城市的流动和滞留,严重威胁着城市社会
治安的稳定。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小部分农民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据调查,许多地方的流动民工犯罪率都比较高,这明显给城市治安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一些大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已占全部刑事案件的50%以上。

4.
5.结论农村劳动力流动为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进程、激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看到农村劳动流转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其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社会需认真应对。

两极分化
特点第一,贫富差距特别巨大。

第二,两极分化特别快
第三,官僚特权阶层
第四,大多数劳动群众处于贫困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