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总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

v
0
t
v
在右图所示的v-t图象中,可揭示如下含义: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2)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④交点表示三个质点的共同速度
v2 v1 ④ ⑤ t1 ③
① ②
t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重点为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如下图,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 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 3、4、5、6,测得s1=5.18cm,S2=4.40cm,s3=3.62cm, s4=2.78cm,s5=2.00cm,s6=1.22cm.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在离原点x2处)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相遇时的位移 ⑤t1时刻物体的位移为x1
x2 x1 ⑤ t1 ① ④ ③ t ②
x
匀变速直线运动 v-t图象的特点: (1)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图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运动的初速度 (3)图象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v
• 起重机竖直吊起一货物,货物的速度随时 间的关系如图-3,物体上升运动有几个过程? 每一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多少?6s内上升的高 度是多少?
图-3
• 图1-4-12 • (1)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求小车的速度.
• .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 在0~t1和t1 ~ t2时间内( )
• • • •
A.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 B.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C.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D.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
•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能够发生的有( AC )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 B.速度变化的方向向东,加速度的方向向 西 • C.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高一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1

高一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运动描述一、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说明:(1)质点是一个抱负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 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二、参考系和坐标系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说明:(1)同一个物体,如果以分歧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分歧.(2)参考系的拔取是任意的,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三、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暗示.如“3s 末”;和“4s初”.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暗示.四、位置、位移和路程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标的目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五、速度与速率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是矢量,标的目的与Δx的标的目的相同.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标的目的沿轨迹的切线标的目的,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标的目的与位移标的目的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说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标量;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标的目的,而速率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纷歧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单标的目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才相等.六、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标的目的的物理量,是矢量.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3.公式:a= =4.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5.标的目的:与速度改变量的标的目的相同.6.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而加速度的标的目的即Δv的标的目的七.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区别?速度等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它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标的目的.也可以说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位置变化的标的目的.速度的变化量是描述速度改变多少的,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它暗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标的目的,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标的目的与初速度的标的目的相同;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标的目的与速度的标的目的相反.速度的变化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标的目的.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意,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必然联系.第二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标的目的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分类: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加速度与速度标的目的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标的目的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3.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大小位移公式:x=v0t+ at2 x=v0t-at2 位移公式:S= t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02=2ax v 2-v 02=-2ax平均速度计算式:4.几个推论:⑴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⑵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⑶两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但必须以能使问题简化方便解决为原则。

(2)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3)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引言物理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开端,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大门。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学以及力学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本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二、知识点总结1. 物理学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相互作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转换的自然科学。

本章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电磁等。

2. 物体运动学基础知识(1)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运动学公式:掌握基本的运动学公式,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

(3)运动学图像:了解如何通过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图像、位移图像等。

3.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即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的分类与性质(1)重力:介绍重力的产生原因、方向以及重力加速度等。

(2)弹力:介绍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胡克定律等。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种类、产生条件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等。

5. 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受力的关系,分析物体的加速、减速以及变速运动。

三、重点难点分析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以及物体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难点在于理解力的分类与性质,尤其是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学习建议1. 夯实基础: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勤加练习:通过大量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理解原理: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物理思维。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复习课
一、三大部分知识
三个概念 运 动 的 描 述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四个物理量 时间与时刻、位移、速度、加速度 两个图象 位移—时间(x—t)图像 速度—时间(v—t)图象
二、基本概念
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 质点 大小形状的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如何判断是否为质点, 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问
在x-t图象中:
x/(m)
4 3 1 2
1、图线描述了物体的 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2、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 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 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0
t
t/s
3、两图像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 4、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的 出发点距坐标原点的距离;与横轴 的截距表示物体通过坐标原点的时 刻。
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关系) 速度增还是减
在v-t图象中:
v/(m· s-1)
4 3 1 2
1、图线描述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 的变化。 2、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 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 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0
t
t /s t/s
3、两图像的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同
4、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 体的初速度,与横轴的截距表 示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与路程的比较 矢量和标量
描 述 运 动 的 物 理 量
速 度:
x 定义 :v t
单位: m/s
(位置的变化率)
矢量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关系图
加 速 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v 定义: (速度的变化率) a t 2
单位:m/s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总复习一(41页)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总复习一(41页)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都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知识梳理
例.判断下列四幅图中物体A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A和B相对静止);若受,
判断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A
Ff A
F
B
F
B
a
A
Ff
B
F
a
Ff A
F
B
A、B相对 地面静止
A、B相对 地面静止
A、B一起向右做 A、B一起向右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与时间关系:x=v0t+
1 2
at
2
若 v0 0
速度与位移关系:v2 v02=2ax 若 v0 0
v at
x= 1 at 2 2
v2=2ax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
v gt
x 1 gt2 2
v2 2gx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① 1T 末、2T末、 3T末、 ……、nT 末的速度之比
v1 : v2 : v3 :: vn 1: 2 : 3 :: n
②1T 内、2T 内、3T 内、……、 nT 内的位移之比
x1 : x2 : x3 :: xn 12 : 22 : 32 :: n2
知识梳理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 ……、第N个T 内的位移之比
xⅠ: xⅡ : xⅢ : : xN 1: 3 : 5 : (: 2N 1)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重要推论
①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

(完整word版)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完整word版)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学生: 科目: 第 阶段第 次课 教师:课 题 第一章复习教学目标学会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意义 会处理图像信息重点、难点加速原理 图像信息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意义 考点及考试要求实验图像信息的处理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意义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知识1:【知识网络】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1。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没有大小、形状但有质量的点) (2)实物简化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3)质点是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不存在(理想模型: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 2、参考系:(1)定义: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3)选择的原则: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二维坐标系(平面坐标系)、三维坐标系(立体坐标系)知识2:§1.2 时间和位移、位移和路程 1、时刻、时间间隔(也称时间)(1)时刻:某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点.,与状态量相对应 坐标系质点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位移和路程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运动性质的描述-—加速度时间和时刻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率(2)时间: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段,与过程量相对应(3)时刻和时间的关系:时间=末时刻-初时刻,即12-Δt t t =(4)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方法:①用停表;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 2、位移和路程(1)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与运动路径有关(2)位移:位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 长即位移大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即位移方向),与运动路径无关,只由初、末位置来决定 3、矢量与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写》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个章节,主要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以及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和单位。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

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根据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位移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置变化的总量,用Δx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方向与位移的变化方向一致。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用v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用a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当加速度为正时,表示物体在加速;当加速度为负时,表示物体在减速。

4. 时间:时间是运动发生的持续过程,用t表示,是一个标量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三、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和单位1. 位移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厘米(cm)等。

2.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有千米每小时(km/h)、米每分钟(m/min)等。

3.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4. 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等。

四、运动的图像和图象1.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如果是匀速运动,图像是一条直线;如果是变速运动,则图像是一条曲线。

2. 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匀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则是一条曲线。

3. 加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如下:-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包括位移、路程、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等。

- 基本概念:物理运动、位移、路程、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匀速直线运动。

- 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合成、运动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重点内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在于位移是物体运动的路径长度,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运动合成和运动分解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来分类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位移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

- 拓展内容:本章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物理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如下:-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

- 基本概念:力、合成、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 基本规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 重点内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根据力的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来分类的。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圆周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 拓展内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物理运动的重要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
A
例.一物体由A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到20m处的B点花了5秒钟,然后又以4m/s的速度回到A点。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
类型比较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所用 电源
4~6 V低压交流
220 V交流
打点 方式
振针打点
电火花打点
时间 间隔
每隔0.02 s打一次点
每隔0.02 s打一次点
5πR/2
√2R
正东南方向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其值是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值不会比路程大
CD
例.气球升到离地面80 m的高空时,从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 m高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m,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
D
结论: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但是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物体的运动的是确定的。
时刻与时间
1.时刻(某一瞬间): 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 2.时间间隔(一段时间): 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0 1 2 3 4 5 6
t/s
A B C D E F G
判断质点的条件:
地球的自转运动。
绕太阳运转的地球。
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转动的门。
运动员发出的弧旋乒乓球。
沿曲线飞行的空中的乒乓球。
上海开往吉首的火车。
火车通过站牌所用的时间。
研究汽车行驶的速度。
研究汽车轮上的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下列哪些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成是质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总复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总复习

多练岀技巧巧思岀硕果第二章物理査义:感点見-个盯頤母无大小叭为一理.也比模型,宝蚯上不"(1.物休叫视为质点的务件:为物休的大小利形状抿所塩研宛的问題无艾或斤对研宛物体疋动建|响不人时,樹体可订视为硬点L 参写系:假定不动的、用来描述物休运动的参腮物=酸弓系可以枉总选取, 迭堰的鑫考系不同■对物怵运动埔况的描述一般不同空间和吋间卜唯标系:楚龙坐标系氐可以定戢地描述物休的位奁」时间利时剧:在时何轴匕线我表示时同点観示时劉,”表不物休位置的改亚,町用从凰点到蟀点的石向线團袤承.是餐』上刪一倔的大小小于恥闵程描述运动的物理fitSS} 分类-物理盘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平尚速懂:详舒.方向与位穆方向眉【同瞬吋遠度:^A/-0时戸豎方向为该时刻的运动方向一速度足优竝血速率足标莹-与速率的氏别、联蔡一」平均速度=罷〜麟时連度的人小年于閤吋速率一樹理盘艾:我示物休速厦变化的快愷-加遽度一-定义:“晋健度的蛋化申)’单位野血駁矢域一方向:占边度变4匕的方向扣同丄j速度的方向关系不确定实能用打点计时器测連度十很据紙带上点谨的砸密鬥断运动情况•車两点间怕半均谨度x兽•机略求瞬时連度;半3』取很扌的備时•瞬吋速度绚零于平均速度要点整合能刀突破突破一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1. 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在课本和资料中常见到一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对这些表述要能正确理解。

如第4 s末、4 s时(4 s末),第5 s初(第4 s末)等均为时刻;4 s内(0至第4 s末)、第4 s(第3 s末到第4 s末)等均为时间间隔。

2.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是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总长度。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 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区别对应关系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与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在一段位移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和方向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矢量性与对应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与物体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联系(1)在公式v=A X中,当A很小时,平均速度即瞬时速度⑵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点的瞬时速度都相等,所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4速度v加速度a和速度变化量v的区别与联系~' ---------------------------- 速度v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A v 物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大小及方多练岀技巧巧思岀硕果【例1】有下()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飞机在 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 A •①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②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③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D .④尽管飞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但加速度也不为零解析 判断加速度是否存在的依据是看速度变化的快慢, 而不是看速度大小,所以选项B 正确;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大,但速度不发生变化,如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为零,所以选项 C 错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为零,选项D 错误;点火后虽然火箭速度为零,但由于其速度会迅速增大而具有很大的加速度,所以选项A 错误。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力1.重力:G=mg2.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t=v0+at①2.位移公式:s=v0t+at2②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4.平均速度公式:=④=(v0+vt)⑤=⑥5.位移差公式:△s=aT2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 n-1).(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2.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物体平衡条件:F合=0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⑥.向心加速度2.(1)向心力公式:F=ma=m=m(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资料详细版[带例题]

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资料详细版[带例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一)主要内容新课导入从生活实例引入:如: 汽车在马路上飞驰汽车对马路位置改变江水咆哮地奔向远方江水对河岸位置改变总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怎样描述机械运动,即怎样地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呢?1、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第一、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第二、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第三、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二)问题与讨论(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经典例题例1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B.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当作质点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例2 在研究下列哪些问题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A. 求在平直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B. 比赛时,运动员分析乒乓球的运动C.研究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时D.研究自行车车轮轮缘上某点的运动,把自行车看作质点例3 研究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哪些可看作质点()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铁桥所需时间B.研究汽车车轮的点如何运动时的车轮C.被扔出去的铅球D.比较两辆汽车运动的快慢例4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训练:(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B.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列队伍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木箱D.汽车后轮,在研究牵引力来源的时3、参考系(1)定义: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1 全册复习 (共90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1 全册复习 (共90张PPT)

线表示匀减速,倾斜向下
的直线表示加速度为负 d:抛物线表示变加速
t1
C t/s
直线运动 e:两条直线的交点表
示两者速度相等 f:可以直接读出某时刻
物体的速度
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 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 越大;v-t图像所围的面积 表示位移
1、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物体做 ( C )
A.往复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4.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在时间t内,下列
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说法正确的
A 是 (
)
A. v v0 v ,a随时间减小 v
2 B. v v0 v
2
,a随时间增大
v v0
C. v v0 v 2
,a随时间减小
O
D. v v0 v ,a 随时间减小 2
2、主要关系式:
1、加速度: a v v v0 t t
2、速度公式:v=v0+at 无 x
v 3、位移公式: x

v0t

1 2
at 2

a 4、平均速度:v

1 2 (v0
v)

x t

t 5、位移与速度关系:v2 v02 2ax 无
推论一:时间中点的 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
4、从离地面50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 取g=10m/s2,求小球:(1)经过多长时间落 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内的 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人教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 1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通常可以看成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4)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 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资料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资料

20XX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资料高中的物理是理科的必考科目,所以想要学习理科的同学可要注意了。

下面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资料一第一章力知识要点: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1)力的本质(2)重力、物体的重心(3)弹力、胡克定律(4)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力的本质:(参看例1、2、3)(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 与N ¢均属弹力,均属静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突破一 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1.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在课本和资料中常见到一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对这些表述要能正确理解。

如第4 s 末、4 s 时(4 s 末),第5 s 初(第4 s 末)等均为时刻;4 s 内(0至第4 s 末)、第4 s(第3 s 末到第4 s 末)等均为时间间隔。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是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总长度。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区 别 对应关系 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 与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 物理意义 粗略描述物体在一段位移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矢量性 与对应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与物体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联系 (1)在公式v =Δx Δt 中,当Δt 很小时,平均速度即瞬时速度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点的瞬时速度都相等,所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4.速度v速度v 加速度a 速度变化量Δv物理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大小及方【例1】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飞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A .①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②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③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D .④尽管飞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但加速度也不为零解析 判断加速度是否存在的依据是看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看速度大小,所以选项B 正确;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大,但速度不发生变化,如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为零,所以选项C 错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为零,选项D 错误;点火后虽然火箭速度为零,但由于其速度会迅速增大而具有很大的加速度,所以选项A 错误。

答案 B突破二 几种常见的测速方法1.利用光电门测速度如图1所示,当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时,光电门利用光敏电阻的特性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而遮光板的长度Δx 已知,并且非常小。

由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非常短,在这段时间内滑块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等于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v =Δx 。

图12.利用频闪照相法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一次,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

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 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

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

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

图2特别提醒 几种常见测速问题的解题策略(1)利用光电门测速度的方法:测量遮光板长度Δx 和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则物体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v =Δx Δt。

(2)频闪照相测速方法:根据拍摄的相片,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Δx ,再根据相邻时间间隔相同记录运动的时间Δt ,则物体的速度v =Δx Δt。

【例2】 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3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

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测量,乙图中MN 是水平桌面,PQ 是长1 m 左右的木板,Q 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PQ 是长1 m 左右的木板,Q 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

此外在木板顶端的P 点悬挂着一个铅锤,让滑块从木块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 s 和2.0×10-2 s 。

用游标卡尺测出小滑块的宽度d ,读出滑块的宽度d =5.015 cm 。

则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 1=________ 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 2=________ m/s 。

图3解析 审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挡光时间,滑块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2)小滑块宽度,此宽等于挡光时间内滑块的位移。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t 1=5.0×10-2 s ,位移是x 1=5.015 cm =5.015×10-2 m ,平均速度v -1=x 1t 1=1.003 m/s ,所以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 1=v -1=1.003 m/s 。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 2=2.0×10-2 s ,位移x 2=5.015 cm =5.015×10-2 m ,平均速度v -2=x 2t 2=2.508 m/s ,所以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 2=v -2=2.508 m/s 。

答案 1.003 2.508突破三 物理思想方法1.科学的抽象思想——物理模型的建立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把实际复杂的问题简化处理。

如质点就是一个理想模型,尽管质点实际并不存在,但这种思维方法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建立更多的理想模型。

如点电荷、弹簧振子等。

2.比值定义法(1)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通常的做法,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到。

在本章中速度和加速度都是运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因此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运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含义。

(2)速度v 用来描述位移变化的快慢。

位移变化快慢的通常认知为:相同时间内位移变化大或相同位移所用时间少则位移变化快,如果位移和时间均不相同时,我们用位移变化量除以完成该位移变化量所用的时间,该比值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将该比值定义为速度,用公式表示为v =Δx Δt。

(3)加速度a 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速度变化快慢的通常认知为: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大或相同速度变化量所用时间少则速度变化快,如果速度变化量和时间均不相同时,我们用速度变化量除以完成该速度变化量所用的时间,该比值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物理学中将该比值定义为加速度,用公式表示为a =Δv Δt。

【例3】 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规律的发现,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关于以上两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例如质点、位移是理想化模型B .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由v =x t可知,v 与x 成正比,v 与t 成反比 C .加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定义式为a =Δv ,但a 与Δv 、Δt 无直接关系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解析 位移不是理想化模型,A 错误;v 与x 、t 无直接关系,B 错误;a 与Δv 、Δt 无直接关系,C 正确;质点的研究方法属于理想模型法,D 错误。

答案 C易错一 不能透彻理解位移概念而致错【例1】 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 .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C .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D .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错解 A 或D 错因分析 错选A 是对质点的运动方向和位移的方向区分不清,实际上位移的方向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而不一定是质点运动的方向;错选D 是对直线运动的情况考虑不全面,实际上质点做直线运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单向的直线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另一种情况是质点做往复的直线运动,此时位移的大小要小于路程。

正解 B正确解析 位移是矢量,其大小等于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其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而不一定是质点运动的方向,A 错误;当物体从初位置运动到末位置时,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如质点沿曲线ABC 从A 到达C ,路程是曲线ABC 的长度,而位移大小是线段AC 的长度,方向由A 指向C (如图甲所示)。

同样,质点沿直线从A 点经B 点到C 点,又从C 点返回B 点,质点通过的路程是线段AC 的长度和CB 的长度,而质点的位移大小是线段AB 的长度,方向由A 指向B (如图乙所示),B 项对,C 项错;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D 项错。

误区警示 要明白质点运动方向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沿圆形跑道跑步),而质点的位移方向只能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确定的。

易错二 不理解v -t 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能正确将v -t 图象与物体的实际运动对应起来【例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4中a 、b 所示,在t 1时刻图4A.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甲一定在乙的后面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正解 D正确解析由v-t图象判断速度方向的方法;v-t图象上速度为正值,则表示速度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若速度为负值,则表示速度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在t1时刻,由图象可看出甲、乙的速度均为正值,甲、乙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选项A错误;由于在零时刻甲和乙的位置未知,故选项B错误;在0~t1时间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选项C错误,D正确。

误区警示对于v-t图象,若题目中没有明示甲、乙两物体是在同一地点出发,则不能判断谁在前谁在后;只要v>0,不管是加速还是减速,物体运动方向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