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与《西厢记》

合集下载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一、王实甫的生平
王实甫
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 ——钟嗣成《录鬼簿》
创作杂剧14种,留存3种: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 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二、《西厢记》的故事演变
1、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最早 来源于中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会真记》)。
“始乱终弃”
2、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在宋代广 为流传。
(北宋)赵令畤把这个故事写成鼓子词《元微 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与《莺莺传》基本一致。
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突破一本四折的基本结构和一人主 唱到底的演唱模式。
(二)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三)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彼此衬托,相 映成辉。
(四)语言优美,意趣盎然。
红娘:
能说会道 性格爽朗 机智泼辣 立场坚定
通晓大义
张生:
“志诚种” “傻角儿”
爱情至上
《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明)王世贞盛赞其唱词的文辞之美,并 以此断言: “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花间美人”
——朱权《太和正音谱》
课堂活动: “长亭送别”一折即兴改编。

第三章_王实甫及《西厢记》

第三章_王实甫及《西厢记》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 全剧通过描写崔、张爱情故事,展现了崔、 张、红娘等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以老夫 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之间尖锐的冲 突,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 性,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 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尤其是明确地提出了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 更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具有鲜明 的反封建倾向。
❖ 第一折“惊艳”:行路之间,早到黄河这边。 你看好形势也呵![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险? 正是此地偏。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 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 苍龙偃。东西贯九州,南北串百川。back
❖ 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施恩于人,反受 其辱,三来告到官司,夫人先有治家不严之罪。 依红娘愚见,莫若恕其小过,完其大事,实为 长便!常言女大不中留。
❖ [麻郎儿]又是一个文章魁首,一个仕女班头; 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 (夫人云)这小贱人,倒也说得是。我不合养 了这个不肖之女!经官呵,其实辱没家门。罢, 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便与了这禽 兽罢!back
第四本第二折拷艳
❖ (莺莺见夫人科。夫人云)我的孩儿!(夫 人哭科。莺莺哭科。红娘哭科。)(夫人云) 我的孩儿,你今日被人欺负,做下这等之事, 都是我的业障。待怨谁来!我待经官呵,辱 没了你父亲。这等事,不是俺相国人家做出 来的。(莺莺大哭科。夫人云)红娘,你扶 住小姐,罢,罢!都是俺养女儿不长进!
天 下 夺 魁 西 厢 记
第三章 天下夺魁《西厢记》
《西厢记》艺术赏析
第三章 天下夺魁《西厢记》
❖ 一,王实甫生平与作品 ❖ 二,莺莺故事演变与王西厢的创新 ❖ 三,《西厢记》剧情介绍与折子欣赏 ❖ 四,《西厢记》思想内容 ❖ 五,《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 六,《西厢》开拓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

第三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

第三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

二、《西厢记》故事艺术、主题的转变:从 唐代元稹《莺莺传》(又称《会真记》) 小说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 称“董西厢”,一种说唱文艺,因其由多 个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故名)再到王实 甫《西厢记》杂剧(又称“王西厢”), 艺术形式将人物活动与心理世界不断扩展, 故事主题一再得到提升。从表现文人薄情 负心,对女子始乱终弃的“猎艳”心态到 肯定“自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歌颂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和封建 家长展开斗争,虽然还不免带上“合礼”、 “报德”
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赖简”表现出莺莺在爱情与礼法之间 的犹疑局促,渴求扭变。(本是主动 邀约,却当即变卦,让张生狼狈不堪, 如陷深渊。当然张生的“跳墙”亦是 让莺莺很难接受的“豪侠”行为。) “幽会”表现出莺莺、张生、红娘经过 情感经历的磨合最终好事告成。崔张 幽会于西厢,成就了男女之间的相思 之渴。(至此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结
的色彩,但到“王西厢”最终将“情”的一 发难收、天经地义表现得酣畅淋漓,喊出了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 嘹亮呼声。 三、《西厢记》的矛盾冲突:两条线索:以 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对自由爱情婚 姻的追求者与以老夫人、郑恒为代表的封建 保守婚姻观念的捍卫者之间的冲突(此为明 线、主线);另一条即崔莺莺、张生、红娘 之间的带有喜剧性质的矛盾冲突(此为辅线、 暗线)。
全剧五本二十折: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惊艳 闹斋)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寺警 琴心)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传简 探病)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幽会 惊梦)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思念 荣归)
借厢 酬韵 请宴 赖婚
闹简 赖简 拷红 送别 寄物 求配
剧本开始的“楔子”,交代出崔莺莺家庭 的变故:作为“前朝相国”的父亲“因病 告殂”,母亲与其及一弟扶柩途中暂居普 救寺,崔莺莺已被先期许配郑恒。莺莺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的唱词隐隐露出心事。 “惊艳”一折将张生初见莺莺美貌时的震 惊及莺莺的依依留情表现得鲜明生动。 (“我死也”、拈花微笑、“回顾觑末”) 此可谓矛盾冲突的前奏。

王实甫和《西厢记》

王实甫和《西厢记》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 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 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 (一)、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 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 叛逆者的矛盾;
• 而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 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
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 的表现。
初遇
• 眼花缭乱口难言,魂 灵儿飞在半天.(唱)
• 和尚,恰怎么观音现 来?(云)
• 世间有这等女子,岂 非天姿国色乎?(云)
• 旦回顾觑末一下.
•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 一转.
借厢












张生解诗谜
• 小姐骂我是假,书中之意,著我今夜花园里 来.
• 你读书我听.(红云) • 待月西厢下,著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
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著我 跳墙来. • 端的有此说么?(红云) • 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
长亭送别
王实甫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 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 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 浦。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
家。名德信,是位不得志的落拓 文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 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 传世,《 贩茶船 》、《 芙蓉 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 清秋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 外山。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八、关于第五本优劣评价问题
徐评本于《草桥惊梦》一出批道:“天下事
原是梦,《西厢会真》,叙事固奇,实甫既 传其奇,而以梦结之甚当。汉卿纽于俗套, 必欲以荣归为美,续成一套,其才华虽不及 实甫,犹有可顾;关后复被后人拾郑恒求配 处插人五曲,如乞儿疮疽,臭不可言。惜乎 汉卿,欲附骥尾,反坐续貂。冤哉!”
七、《西厢记》艺术特色
《西厢记》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作中国古典
戏剧的巅峰之作,无论在内容开掘还是形式 构建上,都堪称典范。
延阁刊本卷首还有鲁浚的“叙”一篇,其开头就说 道:“天地间自有绝调神遇、断不容人再脱者,文 如子长之《史记》,经如《楞严》,小说家如罗贯 中之《水浒传》,曲则王实甫之《西厢记》。” 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今无来者,后掩 来哲,虽擅千古绝调。”
王实甫一生有十三个杂剧,现有全(足)本 流传的是《西厢记》、《四丞相高宴丽春 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此外还存有 《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曲文。《其 中《西厢记》是其代表作,王世贞《曲藻》: “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自明朝成化、 弘治之后,有学人提出本剧是实甫与关汉卿 合作完成,略备一说。 “元曲四大家”相关讨论。

六、《长亭送别》简析
峰回路转的情节设置和逆转中的心态张力。
情理挣扎的抒情背景 层层渲染铺叙的爱情心态 崔莺莺形象的层次感 诗性语言对紧张情感的虚化功能 互文性中情感的诗意化和程式化
明人何俊良曾有过一番感叹:“王实甫才情
富丽,真词家之雄;但西厢首位五卷,曲二 十一套,终始不出一‘情’字,亦何怪其意 之重复,语之芜类耶?”
五、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莺莺 :“可人儿”、“假意儿”(美丽善良、 矜持多疑、爱情至上) 情感历程:试探、渴慕、沉溺、呵护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郎》
《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张 生 : 坚 贞 不 渝 的 情 人
红 娘 : “ 心 不 存 学 海 文 林 , 梦 不 离 柳 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 3/4 )
张 生 : “ 自 古 人 云 : ‘ 痴 心 女 子 负 心 汉。’今日反其事了。” ( 3/4 )
一见钟情 : 爱情的发生
3)
恋情 :“ 合礼”与“合 理”
老 夫 人 赖 婚 的 缘 由
出 于 宗 教 的 考 虑
出 于 现 实 的 考 虑
出 于 道 德 的 考 虑
老 夫 人 的 失 策 与 性 格
红 娘 : “ 既 然 不 肯 成 其 事 , 只 合 酬 之 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张 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 视”( 4/2 )。
三、王实甫与《西厢 记》
参考书目
王 季 思 : 《 从 莺 莺 传 到 西 厢 记 》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
戴 不 凡 : 《 论 崔 莺 莺 》 , 上 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3 。
霍 松 林 : 《 西 厢 述 评 》 , 西 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
吟诗抚琴 : 恋爱的方式
听琴( 2/5 )
莺 莺 : “ 他 那 里 思 不 穷 , 我 这 里 意 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 ,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 :尽在不言中。”
莺 莺 : “ 这 的 是 令 他 人 耳 聪 , 诉 自 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 断肠悲痛。……别恨离愁,变成一 弄。张生呵,越教人知重。”
厢》)
崔莺莺画像比较
普救寺地图(暖红室刻本《西厢记》卷首)
山西蒲县普救寺
山西蒲 县普救 寺

古代文学课件-王实甫与西厢记

古代文学课件-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西廂:“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王西廂改編的“質變”:重“情”的現代意識
——人的覺醒
三、《西廂記》的戲劇衝突
一、以老婦人為代表的封建家長和以張生、鶯鶯、紅娘 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的矛盾衝突。
二、張生、鶯鶯、紅娘三人之間的性格衝突。 一主一輔兩條線索,相互制約,起伏交錯,推動劇情的發
展。
劇情介紹之《驚豔》
❖ 創作:有雜劇13種,有完整劇本流傳的3種:《西廂記》、
《破窯記》和《麗春堂》;存有殘曲2種:《芙蓉亭》、《販 茶船》,餘者均佚。
❖ 評價:
1、明•朱權《太和正音譜》: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 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 采蓮洛浦。
2、明·金聖歎《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必須掃地 讀之。掃地讀之者,不得存一點塵於胸中也;《西廂記》,必 須焚香讀之。焚香讀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 《西廂記》,必須對雪讀之。對雪讀之者,資在潔清也;《西 廂記》,必須對花讀之。對花讀之者,助其娟麗也。
第三章 王實甫與《西廂記》
講授要點
一、王實甫的生平與創作 二、西廂故事的演變 三、《西廂記》的戲劇衝突 四、《西廂記》的人物形象 五、《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一、王實甫的生平與創作
❖ 生平:名德信,大都人。與關、白、馬屬同一時期。
鐘嗣成《錄鬼簿》將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之列。 1、明•賈仲明《淩波仙》吊詞: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
颩颩排劍戟。翠紅鄉雄糾糾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 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2《後庭花》支曲雲:“住一間蔽風霜茅草丘,穿一領臥苔莎粗布 裘,捏幾首寫懷抱歪詩句,吃幾杯放心胸村醪láo酒。這瀟灑傲 王侯,且喜的身登中壽。有微資堪贍赒zhōu ,有亭園堪縱遊。 保天和自養修,放形骸任自由。把塵緣一筆勾,再休題名利 友。”

第二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

第二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

三 《西厢记》主题思想的进步性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主题思想的进步性
1、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 标准。 2、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 活。、 3、其爱情过程刻画细腻,令人信服。 4、其爱情境界为知己之爱。
因色而悦——因才而悦——知己之爱
四 普救寺的设置推动了戏剧冲突
佛寺偶遇—— 一见钟情 花园诉情—— 相识到相知 兵围古刹—— 生死考验 张生解围—— 爱情“合法化”

建筑 项目
普救寺目前的产业开发
折子戏《状元迎亲》
“西厢”故事的演变(2)
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 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 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 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 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 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 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 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
“西厢”故事的演变(3)
“西厢”故事的演变(1) 唐·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 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 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为云为雨, 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 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 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 妖孽,是用忍情。”
《西厢记》与普救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的戏曲小说,写到两性的恋史, 往往是两人一见面就相爱,但誓定 终身,从不细写他们恋爱的经过与 他们在恋时的心理。《西厢》的成 功偏在于它的全部都是婉曲的细腻 的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的心境的, 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 外,中国无第二部。” (郑振铎)

第三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三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三阶段:元· 王实甫《西厢记》
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 记》。 1、戏剧结构不同:《董西厢》安排的是单线结构;“王西厢” 安排的是复线结构,“王西厢”不但安排了以老夫人、郑恒等为 一方与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 红娘内部矛盾的一条线索,构成复线结构。 2、反对封建婚姻的深刻程度不同。“王西厢”反封建婚姻制度 的程度比“董西厢”更为彻底和深刻。王西厢对西厢故事有质的 提升 元杂剧—— 王西厢:“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王西厢改编的“质变”:重“情”的现代意识 ——人的觉醒 3、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董西厢”与“王西厢”塑造的人物, 虽然都很显明,但“董西厢”中的人物形象没有“王西厢”人物 形象塑造的复杂、完美。 4《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 十一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剧情介绍之《听琴》
剧情介绍之《闹简》
剧情介绍之《赖简》
剧情之介绍《酬简》
剧情介绍之《拷红》
剧情介绍之《送别》
《西厢记》戏剧冲突

佛店巧遇→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
矛盾转移为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拷红 四两拨千斤 郑恒的“赖婚”,实则是老妇人的又一次“赖婚”
《拷红》讲析
戏剧冲突的三次高潮之一 赖婚——赖简——拷红
拷红(庭前巧辩):虽然当事人张生莺莺未 出场,但老夫人和红娘这场火辣辣的尖锐 冲突,实际上是由张、莺情事所引起;冲 突的发展和解决,关系着爱情婚姻的命运, 更关系着全剧的主题命意。
拷红的原因
红娘的职责:“但去处行监坐守”。 老夫人的逻辑: 1、女儿是相府千金,“这等事不是俺相国人家 的勾当”; 2、若是有此,也是因红娘“迤逗的胡行乱走”; 3、早已指派过红娘的职责。女儿“做下来了”, 则是红娘未尽到行监坐守的职责。 追究责任,拷红势在必行。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五、分析杂剧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 明确:(1)对拆散鸳鸯的不满。莺莺“遥望见 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见安排着车儿,马 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2)对功名富贵的 蔑视。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 “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于状元及第”,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 名,蝇头微利”。
五、赏析第一部分:“送别途中”(长亭路上、 赶赴长亭)。 (一)赏析【端正好】 1、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 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 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用:借凄凉的暮秋景象写莺莺的离愁别恨.
(二)试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
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 明确: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什么“怕”?明确:莺莺的担心在男尊女卑的 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莺莺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 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 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 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 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 命运的痛苦。
一首真挚的抒情诗,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
赏析《长亭送别》
故事之美
人物之美 意境之美
曲词之美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 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 “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4第四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4第四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第四章王实甫与《西厢记》第一节《西厢记》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一、《西厢记》作者为谁《西厢记》的作者,从明中叶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

归纳起来,共有四说:(1)王王实甫作;(2)关汉卿作;(3)王作关续;(4)关作王续。

金圣叹评本流行后,王作关续几成定论。

但是:天一阁本《录鬼簿》(序于1330年,但乔梦符传言其“至正五年(1345年)二月病卒于家”,可见其必成书于此年后)收王实甫剧目,第一种即为《西厢记》,并有“郑太后宴开北堂春,张君瑞待月西厢记”的全称(曹本第六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天一阁本《录鬼簿》有贾仲明作(1422年)[凌波仙]吊词,其中有“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句。

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王实甫名下,列杂剧13种,第一种即为《西厢记》。

目前学术界一般的观点是:在无确证材料前,《西厢记》的作者应是王实甫。

二、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王实甫,天一阁本《录鬼簿》说“名德信”,诸本《录鬼簿》都说“大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

据作品及有关资料推断,其活动时间大致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即1295-1297——1297-1308。

王季思认为“《西厢记》当作于大德年间”。

吴梅认为“由金入元”,但不知何据。

徐朔方也认为王实甫是金元间人,其推论也有问题。

孙楷第《元曲家考略》“王实甫”条,依据天一格本《录鬼簿》王实甫名“德信”,而苏天爵《滋溪文稿》有王德信其人,因而怀疑彼王即此王。

而后者乃元代名臣王结之父,后至元三年(1337)尚存,大约80岁。

冯沅君依孙楷第考证,为王实甫作传:“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

约生于1255─1600年。

曾作过某地县官,声誉很好。

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议不合’,四十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

在六十岁时,他用散曲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

生活颇为优裕,诗酒琴棋,笑傲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

王实甫及西厢记概述

王实甫及西厢记概述
王 实 甫 《 西 厢 记 》
一、《西厢记》的创作时间
• 崔珏 • 第一折:这寺是先夫相国修建 的,是则天娘娘的香火
院。 • 第二折:贫僧乃相国崔玨的令尊剃度的。此寺年深崩损,
又是相国修造的。 • 楼钥:《中興顯應觀記》:百神在天地間,昭布森列,皇
朝咸秩,無文非有功不祀其間靈效顯著遠邇奔走者,不過 數處,而䕶國顯應真君其一也.真君崔姓,廟在磁州,旁 為道觀,河朔人奉之,五百餘年矣。靖康中,高宗由康邸 再使金。磁去金營不百里,既去,謁祠下,神馬擁輿,
• 1、人类的爱美的天性 • 2、人的认识由外到内 • 3、张生莺莺二人所处的时代只能是由外到内 • 4、二人的爱情具备“心”“智”“体”三个方面
• 正撞着五百年前的风流业冤”,“风魔了张解元”, “引了人意马心猿”。
• 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瞋;但见个客人, • 厌的倒褪”,但此时,尽管红娘催促她: • “小姐,那壁有人,咱家去来”,她却仍然大胆地偷看
• 《诸宫调》
•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 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诸宫调为后世 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 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却起了重要的影响,它的重要 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它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 了基础。据宋王灼《碧鸡漫志》卷而载:“熙丰、元祐 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 之。”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 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 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 《府君廟》在城西四十里,祀唐相崔珏。武德三年,民 懐其德,為之建祀。太宗夢與神遇,遂封號曰府君之神。 宋大中祥符三年,祈嗣有應,加封地曹判官。遣使致祭。 元(仁宗1320)延祐二年,封為䕶國西齊王,建廟始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闹斋
• 张生:小娘子莫非莺莺 小姐的侍妾么? • 红:先生万福。 • 张生:小生姓张,名珙, 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 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 七日子时建生,并不娶 妻。 • 红:谁问你来? • 张生:敢问小姐常出来 么?
和诗
•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月色横空,花阴满庭。 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 步儿行:悄悄冥冥,潜 潜等等,等待那齐齐整 整、袅袅婷婷、姐姐莺 莺。
《西厢记》的思想意义
• (一)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 爱情生活。 • (二)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
• 董解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而 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自主, 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是元杂剧对后世剧坛最 有影响的作品,版本众多,明清版本达九十多种。评 点者众多,并有著名画家为之绘图,足见后人对《西 厢记》的喜爱。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婚姻、争取爱情 自由的思想,成为后代爱情作品的精神源泉。它与明 代的《牡丹亭》、清代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 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 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 事诗或诗体小说。 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 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 改编成杂剧《西厢记》
王实甫对《西厢记》的创新
• 体制的创新: 1.突破传统杂剧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 二十折; 2.突破一人主唱的通例。 几个角色都可 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 题旨的改造: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第五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五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1~4折分别是:惊艳、借厢、酬韵、闹场
惊艳——一见钟情 “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宠儿罕曾 见。则着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 尽人调戏軃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 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旦 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末云)我死也!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 露,半晌恰方言。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





酬韵——二见倾心 说者无意(红娘),听者有心(莺莺) 月下联吟 “月色溶溶夜,花影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 人?”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 人。” (红云)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莺回 顾下) [幺篇]我忽听、一声、猛惊。原来是扑剌剌宿鸟飞腾, 颤巍巍花稍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 [绵搭絮]恰寻归路,伫立空庭,竹稍风摆,斗柄云横。 呀!今夜凄凉有四星,他不瞅人怎待生!虽然是眼角儿 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幺篇]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芳心暗许
莺莺因爱恋而相思,因相思而伤神,因伤神而憔悴,因 憔悴而坐卧不安、精神恍惚。
寺警——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矛盾全面激化
三计——牺牲自己、了断自身、秦晋悬赏
赖婚——双方矛盾激化 (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着!(末背云)呀,声息 不好了也!(旦云)俺娘变了卦也!(红云)这相思又 索害也! 第二本第四折到第四本第一折,崔、张与老夫人的正面 冲突再度处于蛰伏状态,而崔、张、红之间的心理与性 格冲突则波澜迭起、喜剧性的小高潮令人应接不暇。

元代文学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元代文学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 4、人物形象:
• 《王西厢》让人物形象更为鲜 明、复杂。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
中等辈伏低。新杂剧,
旧传奇,《西厢记》天
下夺魁。
二、题材源流
1、唐: 唐传奇: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诗歌: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2、宋金: 宋鼓子词: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 宋杂剧:《莺莺六幺》 金院本:《红娘子》 金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2、冲突线索:
• 《董西厢》是单线结构; 《王西厢》为复线结构:老 夫人、郑恒与张生、莺莺、 红娘一方的冲突;还有张生、 莺莺、红娘内部冲突。
• “赖婚” • “赖简” • “拷红”
3、情节结构:
删减了《董西厢》许 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 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
《董西厢》张生主动提出 进京求功名,《王西厢》 改为老夫人“逼试”。
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 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 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 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於庭下, 责之曰:“汝为女子,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 私视,岂不自耻。”莺立谢而言曰:“今当改过从 新,毋敢再犯。”是他亲女,尚然如此,可况以下 侍妾乎?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已事, 何故用心?早是妾身,可以容恕,若夫人知其事, 决无干休。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
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王实甫(?-1324前)
•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 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早年为 书会才人,晚年幽居园林。

第五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五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2.金代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
诸宫调、歌舞样式 结局:大团圆 戏曲冲突:捍卫封建礼教的家长与追求自由爱情的青年人之间的冲突 人物:红娘描写有了增加
➢二.主要剧情
1.普救寺巧遇 2.后花园隔墙酬唱 3.寺庙法事上再次相逢 4.解除普救寺之围 5.老夫人悔婚 6.隔墙以情传爱 7.红娘送简 8.莺莺西厢反悔 9.老夫人拷红 10.长亭送别 11.郑恒骗婚 12.夫妻团圆
文以高则成之《琵琶记》为绝唱”。 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卷上:“《西厢》工于骈丽,美不胜
收……宜乎为北曲压卷也。”
第二节 《西厢记》
➢一.故事来源
1.唐代元稹《莺莺传》
爱情悲剧 张生始乱终弃 莺莺性格含蓄内敛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曲笔、隐晦。 后世母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煊赫如是者, 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其与艺人有着密切的交往,得到书会才人的一致认可
➢二.杂剧创作
1、作品有13部与14部两种说法。
2、留存下来的有4部 《西厢记》 《破窑记》四折 《贩茶船》、《芙蓉亭》曲文各一折。
3、因《西厢记》而得名。 元代贾仲明《续寻鬼簿》:“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代何良俊《曲论》:“近代人杂剧以王实甫之《西厢记》、戏
三.作品主题
“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老夫人、郑恒:门户等级观念 张生、莺莺、红娘:情感至上(隔墙和诗、隔墙以音 乐传情、长亭送别时真情告白)
四.戏曲冲突
1.以老夫人为首的封建家长与年青人的冲突 2.张生、莺莺与红娘年青人之间的冲突 3.Fra bibliotek青人自身的冲突
五.人物形象
张生:痴情 莺莺:有个转变由内敛含蓄到热情、奔放 红娘:热心肠 老夫人:固执、冷酷 郑恒:虚伪、狭隘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七、经典台词 •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 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 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 花影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
猜灯谜
谜面 谜目 谜底
落红成阵
血染沙场
六才
空军一号
才高不如 俗人机
二、历史来源
金代董解元的 《西厢记诸宫调》 唐代元稹所著的 传奇小说《莺莺 传》
基础
来源 元王实甫 《西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情节
主要人物: 书生 张君瑞 崔相国之女 崔莺莺 婢女红娘 老夫人 孙飞虎
•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5)选择和融化古代诗词中优美的词句
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 然而华美的曲词。
《长亭送别》一折最能体现这方面的特色。如[正 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 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五、成就
对戏剧创作,《西厢记》也显示出超凡的影响。 他开创的青年男女密约幽期,反抗家长专制,最后 走向喜剧大团圆结局的模式,形成后世的一个基本 套路。明清以来,以爱情为题材的戏剧受其影响, 如《红楼梦》也都不同程度地留有《西厢记》的某 些印记,至于其他遍及天下的言情小说,受其才子 佳人恋爱格局的影响,更是不胜枚举。
(2) 《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
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 复杂面貌。它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 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使全剧围绕 两条线索全面展开,刚好的完成了莺莺、 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其形 象更加突出, 具体。

3.王实甫与《西厢记》

3.王实甫与《西厢记》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凌波仙】 明·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中有一首凭 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 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智谋。作词 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 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故事美 人物美 语言美
音韵美
1、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 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 中 国 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 古 代 天地妙文。 文 学 2、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精 要 王实甫》: 元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光耀中 代 文 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 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 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 列。
杂剧创作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从现存的三种杂剧来看,王实甫的作 品主要是爱情戏。所以,朱权在《太和 正音谱》中评关汉卿的戏曲如“琼筵醉 客”,评王实甫的戏曲如“花间美人”, 评价极为恰当。
花间美人
越剧《西厢记。碧云天》 标清.flv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3、关汉卿说:这是明代较为流行的一 种说法。
二、王实甫与《西厢记》 姓名籍贯 《录鬼簿》:王实甫“名德信,大都 人”;天一阁旧藏明代蓝格钞本《录鬼 簿》则作:“王实甫,德名信,大都 人。” 生卒年月 关于王实甫的生卒年代,目前也不得而 知。通行的说法是:王实甫大约和关汉 卿同时,是金末元初的人物。
普救寺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莺莺塔与蛙声石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第四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四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中的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的开展高度结合, 成功地表现了崔张爱情故事的曲折复杂过程。
张生
崔莺莺
红娘
第四节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进步的思想观念,波澜起伏的戏剧矛盾冲突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部优美的抒情剧诗。
《西厢记》剧照
【诗的意境】
“佛殿奇逢”——“月下联吟”,“长亭送别”——“草桥惊 梦”……
【语言】
崔张初次邂逅后的月下联吟:“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 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则隔墙回应:“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 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莺莺第一次托红娘给张生传递书柬:“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无语怨东风。 ……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急。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 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 的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普救寺)“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法鼓金铎, 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荫满庭”,“寂寂僧房人不 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诗韵】
(张生)“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纵然酬得今生志, 着甚支吾此夜长?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 捣枕捶床。”“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我和她乍相逢记不真娇 模样,我只索手抵着牙儿慢慢的想。”
第四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西厢记》的情节和戏剧冲突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2.唱腔的创新
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 由末和旦轮番主唱。
一见钟情:爱情的发生
外在原因:“男女授受不亲”的社 会
“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颠不剌(顶,最。指上等)的见了万千, 似这般可喜娘的脸儿罕曾见。” “谁想着寺里遇神仙”
内在原因:男女之间的心灵感应
“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 钿。”“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 边。” “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 半晌恰方言。”“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 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 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 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回顾觑末”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 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王实甫的作品:
◇著有杂剧14种 现存《西厢记》、 《丽春堂》、《破窑记》 残存《贩茶船》、《芙 蓉亭》 ◇《西厢记》版本: 1、明弘治十一年(1498) 金台岳家刻本《奇妙全 相注释西厢记》 2、金圣叹《贯华堂第六 才子书西厢记》 3、王季思校注《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 1.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2.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3.晏殊词、苏轼诗 4.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歌舞曲 5.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6.《绿窗新话》卷上《张公子遇崔莺莺》 7.周密《武林旧事》卷十《莺莺六么》 8.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红娘子》、 《拷梅香》 9.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Hale Waihona Puke 西厢记★王实甫资料: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列 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据 此推断他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1234 年),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 1、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 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 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 厢记》天下夺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 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回顾觑末”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 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一见钟情”的意义
❖寻求爱情的艰难性和急迫性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关汉卿《拜月亭》:“愿天下心 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
▪白朴《墙头马上》:“愿普天下 姻眷皆完聚。”
《娇红记》(佚)
《诗酒丽春园》(佚)
《赵光普进梅谏》(佚)
《东海郡于公高门》(佚)
《孝父母明达卖子》(佚)
《曹子建七步成章》(佚)
《作宾客陆绩怀橘》(佚)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 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 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选自二十四孝)
《才子佳人多月亭》(佚)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 1.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2.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3.晏殊词、苏轼诗 4.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歌舞曲 5.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6.《绿窗新话》卷上《张公子遇崔莺莺》 7.周密《武林旧事》卷十《莺莺六么》
8.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红娘子》、 《拷梅香》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4、斋坛闹会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5、白马解围
6、红娘请燕(宴)
7、夫人停婚
【江儿水】佳人自来多命薄,秀才每从来懦, 闷杀没头鹅,撇了赔钱货,不争你不成亲呵, 下场头那答儿发付我!
【殿前欢】恰才个笑呵呵,都做了江州司马泪 痕多。若不是一封书将半万贼兵破,俺一家儿 怎得仔活。他不想结姻缘想甚么?到如今难着 莫。老夫人谎到天来大;当日成也是你个母亲, 今日败也是您个萧何。
★《西厢记》 ◇张生:坚贞不渝的情人
❖红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 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3/4)
❖张生:“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 日反其事了。” (3/4)
《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否定“始乱终弃”的道德正当性
❖陈寅恪《读莺莺传》:“舍弃寒女,而别 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也。”
【调笑转踏】春风户外花萧萧,绿窗绣屏阿母娇。白 玉郎君恃恩力,尊前心醉双翠翘。西厢月冷蒙花雾, 落霞零乱墙东树。此夜灵犀已暗通,玉环寄恨人何 处。 何处?长安路。不记墙东花拂树。瑶琴理罢霓 裳谱,依旧月窗风户。薄情年少如飞絮,梦逐玉 环 西去。(毛滂《东堂词》)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
夫传奇者,唐元徽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 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 孰能与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元,访奇述异,莫 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 惜乎,不比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于管弦。 好事君子,极宴肆欢之余,愿一听其说,或举其末 而忘其本,或及其略而不及终其篇,此吾曹之所共 恨者也!今因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繁亵,分之为 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词。或摭其全文,或止取 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先叙全篇之意。调 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传情,篇篇见 意。……
西厢记
★王实甫资料:
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列为“前 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据此推断 他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1234年), 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
1、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 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 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 下夺魁。
❖张生:“早是那脸儿上扑堆着可憎, 那堪那心儿里埋没着聪明。”
【混江龙】……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 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 儿愿。……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 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 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 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 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弩箭乍离弦。
…… 时人多许张生为善补过者云。
❖陈寅恪《读莺莺传》:“舍弃寒女,而别婚高门,当日社 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也。”
【调笑转踏】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 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 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 梦。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 谁共?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亸钗横 金凤。(秦观《淮海词》)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存)寇准 吕蒙正
刘月娥 刘仲实 刘员外之女月娥在彩楼上抛绣球择婿,偏偏看中穷秀才吕蒙正,并且坚持要嫁给他,刘员外劝说无效,
一怒之下将她赶至吕蒙正破窑中居住。吕蒙正在白马寺中赶斋,刘员外让长老不必接济他,又想带月娥回 家,月娥不肯。吕蒙正自觉羞辱,与好友寇准进京应举。十年后,他中状元回家乡任县令,为试探月娥, 先让媒媒婆谎称自己己死,劝月娥另嫁,月娥严词拒绝;后又假装不曾得官,月娥也没有嫌弃他,他这才 讲出实情。白马寺中,吕蒙正夫妇前往烧香,刘员外认婿,表明自己羞辱吕蒙正正是为激他上进,免得迷 恋富贵,父女终于和好。恰巧寇准做官因采访贤士也至此,众人团圆。
❖赵令畤:“天长地久终有尽,绵绵不似无 穷恨。”
❖董解元叙写崔、张团圆 ❖戏文《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
★《西厢记》主题的构造 1.元稹对张生的文过饰非 2.毛滂、秦观等对莺莺的同情 3.赵德麟对莺莺离恨的同情,对张生
薄幸的批评 4.董解元对崔、张二人反对封建礼教、
取得婚姻自主的颂扬 5.王实甫《西厢记》的题旨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娘呵,将颤巍巍双头花 蕊搓,香馥馥同心缕带割,长搀搀连理琼枝挫。 白头娘不负荷,青春女成担阁,将俺那锦片也 似前程蹬脱。俺娘把甜句儿落空了他,虚名儿 误赚了我。
8、莺莺听琴
吟诗抚琴:恋爱的方式
➢和诗(1/3)
❖张生:“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苏小卿与双渐的爱情故事,产生于北宋,并且在民间极为流行。它从口头到书面,传承千年而不衰,足 以说明国人历来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憧憬。 记载这个故事的说唱版,今见于《水浒传》第51回白秀英说唱的 《豫章城双渐赶苏卿》,将其编为传奇说唱编为戏剧的历代都有,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双蕖怨》(佚)
【摸鱼儿】 元·李冶
9.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莺莺传》(故事发生在801年)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 孤,非礼不可入。
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
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 从母。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 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 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 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一见钟情:爱情的发生
➢外在原因:“男女授受不亲”的社 会
❖“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颠不剌(顶,最。指上等)的见了万千,
似这般可喜娘的脸儿罕曾见。” ❖“谁想着寺里遇神仙”
➢内在原因:男女之间的心灵感应
❖“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 钿。”“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 边。”
❖“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 半晌恰方言。”“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 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 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比较白朴《墙头马上》
❖裴少俊与李千金
❖“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 锦褥枉呼作鸳鸯被。流落得男游别郡, 耽阁得女怨深闺。”
❖“休道是转星眸上下窥,恨不得倚香 腮左右偎,便锦被翻红浪,罗裙作地 席。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 人可舍了自己。”
2、僧房假寓
3、墙角联吟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最恨才多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苑。” ❖“天长地久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
★《西厢记诸宫调》 ◇以二人私奔而最终获得团圆
“自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报德难从礼,裁诗可作媒;高唐休咏赋,今夜雨云 来。”(莺莺的自我表白)
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董解元尽管歌颂年青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 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礼的一面。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 大家闺秀。
《韩彩云丝竹芙蓉亭》(残) 存曲词一折
《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残) 双渐 苏小卿 冯魁
明·梅禹金《青泥莲花记》: 苏小卿,庐州娼也,与书生双渐交昵,情好甚笃。渐出外,久之,不还。小卿 守志待之,不与他狎。其母私与江右茶商冯魁定计,卖与之。小卿在茶船,月夜弹 琵琶甚怨。过金山寺题诗于壁以示渐云:‘忆昔当年折凤皇,至今消息两茫茫。盖 棺不作黄金妇,入地当寻折桂郎。彭泽晓烟迷宿梦,潇湘夜雨断愁肠。新诗写记金 山寺,高挂云帆入豫章。’渐后成名,经官论之,复还为夫妇。

、 用 调 及
◇第五本 楔子:张生 第一折:莺莺 第二折:张生 第三折:红娘
仙吕 商调 中吕 越调

第四折:张生、红娘 双调

莺莺

《西厢记》弘治本(1498),五卷。卷首标有四句名目。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1、佛殿奇逢
小生姓张,名珙,宇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 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学 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4、郭沫若《西厢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品之性 格》:
反抗精神,革命,无论如何,是一 切艺术之母!元代文学不仅限于戏曲,全是 由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这位母亲产生出来 的女孩儿,总要以《西厢》为最完美、最绝 世的了。《西厢》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 恒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是有生命的人 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底凯歌、纪念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