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第五章
(完整word版)广东自考《设计美学》模拟试卷(第五章)
![(完整word版)广东自考《设计美学》模拟试卷(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a5a9a6767cd184254a353532.png)
1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装 订 线高等自学考试《设计美学》模拟试卷(第五章)温馨提示:老师预测的试卷只是进行测试,并非考试必考范围,切记多看书!—张君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设计的两大体系是_____和_____。
( ) A .欧洲体系、美国体系B .北欧体系、美国体系C .德国体系、亚洲体系D .北欧体系、亚洲体系2. 现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是主流文化、大众文化、_____三足鼎立。
( ) A .波普文化B .精英文化C .商业文化D .绿色文化3. ——法国当代思想大师。
提出“我们正身处一个信息愈来愈多,意识却愈来愈少的宇宙” _____。
( ) A .赫尔佐格B .让·博厄迪约C .德梅隆D .玛丽·宽特4._____ 美国尼尔森·诺曼公司创始人。
提出“功能增加2倍,产品会复杂4倍”( ) A .艾伦·琼斯B .拉朗C .罗伯特·史密斯D .唐纳德·A.·诺曼 5.——德国设计委员会主席,提出设计委员会宗旨( )A .让·阿德B .唐纳德·A.·诺曼C .迪特·拉姆斯D .查尔斯·詹克斯 6.——美国哲学家,创立“一般系统论”( ) 。
A .约瑟夫.帕克斯顿B .查尔斯·詹克斯C .L.V.贝塔朗菲D .罗伯特·文丘里 7.——英国评论家。
提出“波普艺术”的观念。
( ) A .查尔斯·詹克斯 B .劳伦斯·艾洛威 C .罗伯特·斯特恩D .查尔斯·詹克斯8.——英国波普艺术家。
《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为“波普艺术”作了定( )A .迪特·拉姆斯B .保罗·罗马兹C .理查德·汉密尔顿 D.罗伯特·斯特恩 9. 161——美国波普艺术家。
04026设计美学第五章《符号表现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04026设计美学第五章《符号表现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05726feefdc8d376ee327f.png)
《设计美学》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课后题:第五章符号表现论简答题:一、影响信息(或文化)传播的因素有哪些?二、符号与信号的区别何在?符号种类怎样划分?三、产品语言作为一种形象化符号,如何表现它的意义?四、从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视角为产品设计提供了那些规范和要求?五、运用符号学原理来分析不同的标志和广告的设计。
课后题参考答案一、答:(1)所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共享性,只有当人们对传播对象有一定认同或理解时,才能发挥传播的效果。
(2)传播关系的建立,任何传播都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起连接双方的渠道,一般的传播并不限于两个人之间,而往往形成一个社会的关系网。
(3)传播媒介的应用,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所使用的载体,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表示各种传播手段的总和。
媒介是人体延伸,它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而且它一经产生就参与各种社会的变革。
(4)传播方式的选择,不同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如广播是单向的,电讯电话则是双向的,广告是横向的,文件传递则是自上而下垂直式的。
选择好传播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二、答:区别:信号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即时的物理刺激,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S=f(x,y,z,t)。
信号所传递的信息往往与信号之间存在一种自然的联系,如电闪雷鸣和下雨。
符号却是人为设定的表征系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Z①R(M,O,I),就是说符号是媒介、对象指涉及解释三者构成的。
从符号的表征对象(指涉方面),划分为图像符号、标示符号、象征符号。
A.图像符号:是指通过模拟对象或是形象上的相似来构成符号。
B.标示符号:与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因果或空间联系的符号。
C.象征符号:通过约定俗成的方法形成的与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号。
从符号的媒介的性质上,划分为性质符号、单一符号、规则符号A.性质符号:它是利用媒介的材料质地因素来构成符号的,如色彩作为造型符号。
B.单一符号: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事件与一定时空相关联,如产品或艺术品本身。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9846ad819e8b8f67c1cb933.png)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2851课程名称:设计美学/Aesthetics of Design课程总学时/学分:48/3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设计美学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充分领悟设计美学独到的精神内涵,提升设计鉴赏能力,从而为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掌握设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本体的美学特征,设计作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特点;3、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心理、设计的形式美;4、重点掌握中外设计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最新发展背后的美学动力;5、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欣赏和批评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设计艺术的审美能力;6、掌握设计文化与审美的关系、设计形态语义学与审美、技术美学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外设计美学观的历史回顾(8学时)1.1 中国古代器物审美观知识点: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各时期代表性的器物审美观。
1.2 国外设计美学研究的不同视角知识点:国外各阶段的代表性设计美学观念,及其背后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内驱力。
重点和难点:设计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第二章产品(4学时)2.1 产品是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知识点:产品的定义;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2 产品的形态构成知识点:产品的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技术形态、艺术形态、形式自由度。
重点和难点:产品的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第三章设计审美范畴(10学时)3.1 形式美知识点: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人的形式感的形成;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重点和难点: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3.2 技术美知识点:技术作为人的劳动形态;技术美的深远意义;范例剖析。
设计概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设计概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843cd75f46527d3240ce0b5.png)
第一章何谓设计1)设计的含义:1从广义上来说,设计最基本的内涵是计划,即为达成目的而设立的方案。
2从狭义的设计则是指在为达成没某种的而设定的具体的计划或方案中,作品的构成元素、各元素之间的组织关系、形式美法则,以及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的结构规律等等。
3设计的含义包含三方面:一是计划、构思;二是将计划、构思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三是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2)流线型:原来是一个空气动力学名词,多被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往往以能够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而著称。
但在工业设计中,由于其特殊的形式与功能特点,使其成为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流线型设计风格”,因此广为流传,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领域,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于美国,甚至影响到全世界的一种典型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3)功能: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求的功效和用途。
4)造型:造型是功能的载体,功能必须依附于造型而存在。
功能是产品为满足使用目的或情感需求的物化的形态。
造型通常是许多视觉的基础元素:形状、大小、结构、色彩、肌理等等的组合关系。
这些基础元素的组合在强调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审美原则。
5)设计与技术的关系:1设计的过程始终受到技术的制约。
2技术的发展会带来设计的进步。
3设计不等于技术,技术主义是有害的。
6)设计学的对象和范围:设计学的基础对象是设计理论、设计史和设计批评。
设计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设计的问题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进行设计的价值判断。
1设计理论是设计实践的科学总结,广义上包括设计史、设计基础理论和设计批评;狭义上单指设计基础理论。
一般通行狭义的设计理论2春秋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又称《周礼.东关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科学手工艺技术的巨著。
3设计史是研究设计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设计批评是依据一定标准对设计作品或设计现象所作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7)设计学研究的新方法:符号学,结构主义<创始人:列维.施特劳斯>,实用主义,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谈谈你对“艺术设计”这一概念的理解?第二章设计的本质与特征1)设计的特征:1精神性2功能性:所谓功能性就是指一件物品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具备的条件,比如所需要的形态、结构、用途等。
《设计美学》讲义
![《设计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9213ab6960590c69ec3761d.png)
《设计美学》第一章讲义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一、问答题1.设计师为什么要读“设计美学”?答:第一:这首先是由于设计活动中审美特质所具有的特殊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设计师的审美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审美规律的认识。
设计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环节,不仅是一种技术实践活动,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在产品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形式美指具有从属的意义,审美价值不能成为一种孤立的追求,功能美才是产品功能与形式变奏中的主旋律。
第二:设计美学有助于设计师从美学的视野,加深对于设计历史和设计原理的理解。
设计史为设计原理的开拓提供了历史借鉴。
审美趣味和消费时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三:市场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设计创新才能开拓市场和创造市场,以取得占有市场的主动权。
设计美学将有助于开启通向现实生活的思想之门。
设计美学把产品系统与人的关系作为考察的中心。
当今是一个呼唤名牌产品和名牌设计师的时代,设计实施创造品牌的开拓者之一,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设计美学作为一种感性文化的人类学,正在逐步融入整个设计文化、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之中。
在设计中,美的呼唤和心灵的感应,将促进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转化,并推动着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所以设计师只有掌握了“设计美学”,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答: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产生的原因:第一,人类与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它是构成人们生活的天地。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489452e77232f60dccca165.png)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设计美学导论英文名称:AESTHETICS TO DESIGN学时: 48学分: 3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程:无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美学导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审美规律进行研究并以设计美学原理为研究对象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于我国设计学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及人自身。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的原则与表现形式,深刻认识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和审美规律,能够合理地融合设计学与美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和把握设计的本质和寻找适合设计领域的美学基本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实践运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第一章设计美学概论(13学时)第一节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现状和对策(1学时)1、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1.1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教学的特殊要求进行章节概括和内容简化。
1.2以传统美学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美学理论研究。
1.3建立以艺术家和设计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框架。
1.4构建以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实践体验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
2、设计美学的研究现状2.1设计艺术专业方向混乱,学术方向不明确。
2.2专业领域覆盖面太广,通才太多专才太少。
2.3专业学术体系建立不完整,学术定位不准确。
2.4学术成果鉴定标准多元化,学术成果真伪难辨。
2.5学术抄袭,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现象严重。
2.6学术明星多,学术权威少。
2.7教学管理型教师多,教学研究创作型教师少。
2.8一般性学术研究成果多,标志性研究成果太少。
2.9设计作品多,设计精品少。
2.10展品多,产品少。
设计美学课件(1)
![设计美学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f702ca783b3567ec102d8a69.png)
第三讲 西方对美的寻找
本讲主要内容:
一、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二、亚历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三、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四、鲍姆加通的美学思想 五、康德的美学思想 六、席勒的美学思想 七、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八、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九、尼采的美学思想 十、苏珊· 朗格的美学思想
一、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一)柏拉图简介
4.美是主观相对的,因人而已,没有共同标准——“其美者自美,吾不 知其美也;其丑者自丑,吾不知其丑也”。庄子“各美其美”。 5.中国古代对“美”的理解: (一)“美”字从字源来看,“羊大则美”,认为羊长得很肥很大就是 “美”。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 有直接关系。 (二)另种看法“羊人为美”。人戴着羊头跳舞才是美,这与原始巫术 礼仪活动有关,具有某种社会含义在内,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这 就使“美”与“善”联系在一起。
6.美在今天至少有三种含义:
(1)表示感观愉快的强形式(羊大则美) (2)表示伦理判断的弱形式(羊人则美——“美”“善”合一) (3)专指审美对象,这就属于美学的范围了。
二、美学
1.最初,美学依附于哲学,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美学家。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Aesthetics)这个名称和美学的第一个较完整地理论,是 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的。他被称为美学之父,也被称为美 学学科的创立者。 3. Aesthetics希腊字根原意是“感觉学”,鲍姆嘉通把审美当成一种 感性认识,“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2)它是诉诸人类感性的
(3)它达到了极高水准、能引起人们欣赏。
四.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研究美(或审美)的问题,艺术学则研究艺术。 2.艺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具 体科学,它既可能是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可能针对艺术品作文本分 析和某种动态调查,也可能是对“艺术”本身作的历史考察和定性或定 量分析。
《设计美学》第五章讲义...
![《设计美学》第五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4de30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7b.png)
《设计美学》第五章讲义...《设计美学》第五章讲义主要概念:符号:是指以某种媒介来指称或表现另一事物的信息载体。
语构学:符号学中研究符号之间结构关系的学科。
产品造型的语构学:是研究产品语言语汇之间的结构关系。
语义学:是指研究符号与它所指涉对象的关系(即意义)的学科。
产品造型的语义学:是研究产品语汇与它的指涉对象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或环境关系的学科。
产品造型的语用学:是研究产品语言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产品与环境的关系。
传播:信息由发送到接受的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和多种组成要素。
自然语言: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它是人类交往中形成的第一种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是建立在逻辑概念基础上的一种推论式的符号。
语言共享性:是指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具有相通的语言能力。
语言活动:是指一个人在接受某种刺激时,通过语言媒介的作用而使另外的人作出反应的过程。
广告:是广告主将有关一种商品的信息通过大众传媒传递给消费者的活动,母的在于是接受着接受所传达的的信息内容。
二问答题:1 简述要实现文化传播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答:其一是所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共享性,只有当人们对传播对象有一定认同或理解时,才能发挥传播的效果。
其二是传播关系的建立,任何传播都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起连接双方的渠道,一般的传播并不限于两个人之间,而往往形成一个社会的关系网。
其三是传播媒介的应用,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所使用的载体,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表示各种传播手段的总和。
媒介是人体延伸,它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而且它一经产生就参与各种社会的变革。
其四是传播方式的选择,不同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如广播是单向的,电讯电话则是双向的,广告是横向的,文件传递则是自上而下垂直式的。
选择好传播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2 两种符号学理论分别指的是什么?答:一是美国哲学家查。
桑。
皮尔斯的符号学原理,他对理论符号学的建立起了奠基作用,它是建立在对人判断或命题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符号理解为用于表现或代表另一事物的东西。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376b6923186bceb19e8bbf2.png)
(2)技术美:技术从生产劳动中来,它体现了人类制造 工具的生产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用技术生产活动所创 造出来的产品,它所具有的美称为技术美。
不论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还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它 们都是物质生产的成果,都是当时人们某种观念和情感在 器物形式中的反映,这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一种物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越 来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15
(2)设计产品的形式可以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 一、内形式由产品的内结构形成,它与产品的效用功能有
着密切关系。 二、外形式主要由产品的外结构形成,但有着自身发挥的
相对独立性。 (3)设计产品的形式美:是指产品的外形式所产生的美感。
16
思考并讨论: 形式美能不能脱离产品的效用功能和操作功能而单独 存在?
第五章 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
[教学内容]
5.1技术美——设计产品审美形态的独特视角 5.2 形式美——设计产品的视觉审美 5.3 艺术美——发挥着与技术相辅相成的作用
[学时安排]
4 学时
1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
必须掌握的概念: 技术美 审美态度 功利 形式 内容 形式美
产品设计的形式美 符号 指示符号 象征符号 基本要求: 1. 通过本章的学习,基本掌握设计审美的几种形态类型,了
实践的审美态度主要专注于事物的感性形象,在审美 观照中获得某种情感体验和感情。
认识审美活动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对审美价值和功利 价值的区分。
9
5.13 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
(1)产品首先是按照它的物质功能的要求来选择形式和造型 的。同时,产品的外形式也决定着产品的功能状况。正是由于 功能与形式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才构成了技术美审美方式的 独特性。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2834aa6284ac850ad02424e.png)
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是把美学原理广泛的运用于设计艺术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
第一章设计师的美学身份一、设计师的成长史——从工匠到艺术家。
在西方工匠造物是按照一个既定的形式——神的理念来进行的,工匠的技艺是将圣人或神的思想观念具体化。
二、审美文化的设计与设计师的自我设计。
审美文化具体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代审美文化主要是基于社会性消费的文化,这种消费的趋势越来越从物质需要的满足转向符号性、形象性、娱乐性、需要的追求。
第二章设计与心理牵住观众的视线: 定势与注意1、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或者说是心理活动对某个对象的志向和集中。
.趋于简洁或者说简洁化是当代设计的一种趋势,它符合视觉的程序化规律。
(如何使图像简介?)(1).质的简洁:用很少的构造特性组织成干净利落之画面;(2).形容内容需一致:换言之,美术设计上的内容不可太复杂,最好籍简洁之形式,把其内容传达给观众。
2、知觉定式:即以一种准备状态,一种以刺激的特殊组织去完成一种知觉的准备状态。
.知觉定势的两个成因:一是已有的经验;二是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念等个人因素。
图形错觉:一、有趣的歪曲图形。
错觉:即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它具有某种固定倾向,它的产生具有某种必然性。
1、几何图形是错觉:(1).线条长短视错;(2).面积大小视错;(3).形状视错;(4).方向视错。
2、“统觉”现象,即知觉与已有经验及个性特征相融合,从而清晰的理解当前对象的意义。
二、造成错觉的原因:1、解释依据眼球运动理论;2、基于人的知识经验等主观条件作出的认知性解释;3、强调行动的上下文创造出错觉条件和预测产生错觉。
色彩感一、色彩与情感: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强弱感、明暗感、宁静兴奋感、质朴华美感。
.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一个以文化及传统背景为依托的相对性概念。
二、色彩效果综合设计1、产品的色彩效果设计“同时对比”现象,眼睛对任何一种颜色同时要求其相对补色,两色并只是看上去双方都在将对方推向自己的相对补色。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ab4622ccbff121dd368311.png)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形态构成论主要概念: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等。
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问题与讨论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人类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审美之情,不仅咏唱日月星辰、赞颂田园山水,也欣赏花、鸟、虫、鱼、树、石、江、河……因为它们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有序,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
(举例)a.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b.人们用瘦、皱、透、漏、清、丑、顽和拙来对石头品评鉴赏。
c.枯叶蝶d.花卉e.蜻蜓、蜜蜂的复眼f.鱼类结论:正如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所指出:自然界中动植物形体上特有的图案向人们表明,有机体呈现出的可见图案必定是有其用处的。
同理可证,有机体呈现出的结构也是有其用处的。
2、人工形态中,材料、结构、形式与功能之间是怎样关联和互动的?任何人工产品都是由各种材料按照相应的结构形式组合起来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其中,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3、完形理论和人的感知特性包括哪些内容?完形理论,是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用来阐释审美经验形成的一个重要原理。
其要旨是,人的心理天然地存在着一种“完形压强”,即当人们在知觉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这种内在紧张力会促进人的大脑紧张的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满的形状,从而达到内在平衡。
譬如,轮廓线上有中断或缺口的图形,往往会被自动地补足或“完结”,成为一个完整连续的整体。
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集中地体现在审美活动里。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0c365b7fd5360cba1adbdd.png)
• 5.1形式美 • 5.2功能美 • 5.3技术美 • 5.4材料美
5.1形式美
• 作为一个概念,形式首先是有着广义的哲学概念,它既应用于艺术现 象,又应用在生活中。
• 对于形式的认识,中外有很大的差别。
• 我国古代美学观认为“人之有形、行之有能,以气为之充,神为之 使。”(《淮南子·原道训》)指出事物的形式是与生命相关联的, 君行者,神、气也,正是精神或生命才使形式相应生辉。
均衡是一种等量不等形的组合形式它是根据力的重心将各种分量进行配置和调整从而使整体达到平衡的状态强化了事物的整体统一性和稳定对比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表现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对照通过不同色彩质地明暗和肌理的比较产生鲜明和生动的效果并形成在整体造型中的焦点
第5章设计美的要素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认识设计美的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技术美 四要素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工业美”、“功能美”等诸多新美学观念的产生与确立,使“功能 美”成为现代产品美学、设计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用即美”的思想又一次被提出,也就是只要具 有使用价值就是美的产品。
• 产品的功能美是产品功能效用和使用者目的性的象征,它的形成是将 设计活动中的功利内容凝结成为形成要素的过程,是人的生活经验向 审美直觉的转化。
• 首先,认知功能体现在物的指 示功能方面,特殊的造型、色 彩和标识,显示了它的功能特 性和使用方式。
• 其次,认知功能另一个表现为物的象征性方面,象征能传达出物 “意味着什么”的信息内涵。
• 在认知功能中,还有一种功能因素是以传播展示物的实用功能为 目的的,利用传播媒介和展示手段。
• 认知功能以信息传达为目的,以外在的形式因素引发人对“物” 的知觉和概念形成,因此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外在形式的表现具 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美学PPT演示课件
![设计美学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1d47b5bceb19e8b8f6bafa.png)
8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9
三.什么是艺术
1. 我们考察设计史,可以认为,设计始终属于艺术的范畴。无论是中 国还是西方,古代一般都“技”、“艺”不分。可以说设计或者等同 于艺术,或者属于艺术之列。
10
11
四.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研究美(或审美)的问题,艺术学则研究艺术。 2.艺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具
体科学,它既可能是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可能针对艺术品作文本分 析和某种动态调查,也可能是对“艺术”本身作的历史考察和定性或定 量分析。 3.美学则有所不同,虽然它也要研究艺术,但主要是围绕着该“艺术品” 是否“美”,是否调动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来展开。
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人的“烙印” 而“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求、感知以至器官的人 化。 2.动物界有审美现象,但动物却没有审美活动,没有审美感知。究其原因在于 动物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社会性。 3.因为人类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所以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同构说,自然形 式与人的身心结构发生同构反应,便产生了审美感受。 4.外在自然事物的性能和形式,既不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是美的存在,就 具有审美性质;也不是由于主体感知到它,才能成为美;也不只是它们与人 的生物生理存在有同构对应关系而成为美;而是由于它们跟人类的客观物质
第三个回答“使每件东西恰当的就是美”,反驳“要煮蔬菜, 美人与汤罐,金汤勺与木汤勺,哪个更恰当,更美?”
设计美学导论(知识点)
![设计美学导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8a07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d.png)
知识点第一章导论:设计美学概论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环境”的涵义范畴不仅有生态、景观意义上的,也有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
所以环境设计亦是一宽泛的概念,小到室内家具及摆设,大到室外各种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设计,以及对人类的生活空间所进行的综合规划也属于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并且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
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
室内环境设计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与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对内部空间进行创造与组织,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满足各部门的物质功能需要与精神功能需要。
即在建筑环境中为了实现某些功能而进行的内部空间的创造和组织,而且这种室内空间的设计必须把功能、技术、经济要素与人文、美学、心理等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
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1.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2.大众化、普及化、多元化、系统化3.人文化、理想化、象征化、抽象化4.功能化、功利化、适用化、物质化第二章设计美学的审美学说艺术设计的真实性是指艺术设计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艺术设计的倾向性是指艺术设计师的社会思想、美学观念、生活经历、内在情感在设计中的体现。
艺术设计的倾向性是建立在艺术设计真实性的基础上,包含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美感是指美的事物在欣赏者头脑中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情感。
艺术设计作品的美感,是艺术美在观众头脑中的反映。
优秀设计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形式美)映入观者的头脑后,使观者在情感上引起一种强烈的反响,是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效应。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70944b80eb6294dd886cfe.png)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艺术类学生必修的课程,该课程覆盖面大,适用范围广泛。
设计美学是美学与设计交叉形成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美学与工业设计、美学基本原理、设计美的性质、设计美的构成、设计美的形式法则、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思维学、设计心理学)以及形态设计。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美学的层面上培养审美的理论修养,而不仅仅停留在设计的形式上。
本书是依照教育部2006年3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具体要求而编写的。
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美学概念论、设计审美现象论、设计审美要素论、设计审美表现论、设计审美心理论、设计审美历史论、设计审美趋势论等。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专业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艺术院校各专业和普通高校各艺术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广大社会青年的自学用书。
二、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立足于我国艺术设计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以自觉的理论高度来指导设计艺术实践,为实现“设计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理论教学、媒体展示等形式。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学生动手习作练习和设计创意相结合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设计美学概念论学时:3学时(讲课3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掌握设计美学的学科性质及设计美学的形成。
重点:设计美学的命名问题难点:设计美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设计美学的命名问题✧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设计美学著作编写队伍的复杂性问题;✧“设计”的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发展性;✧“美学”本身界定的困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技术美的体现同样具有情感性。
一、造物生产与艺术创作的情感体验差异性:艺术为我,
设计为他 造物生产——作品中饱含艺术家个人的激情、情感,具有 唯一性;创作过程感性、激情,以实用功能为主。设计的美是 现实美(既有物质,又有精神)。 艺术创作——产品饱含相对抽象的社会情感,具有重复性; 创作过程科学、理性,以精神功能为主。艺术的美是反映美 (自身情感)。
5.13 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
(1)产品首先是按照它的物质功能的要求来选择形式和造型 的。同时,产品的外形式也决定着产品的功能状况。正是由于 功能与形式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才构成了技术美审美方式的 独特性。
(2)功能美的标准——便利实用。
5.14 技术美所具有的特性 (1)技术美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一、是指功能效用的功利(产品的实用功能效用); 二、是将审美本身也归入人的功利之一。 从审美意识流变的角度分析,功利性是人类与客观事 物建立审美关系的纽带,使善的社会内容成为美的本质的 重要内涵。 a.人类早期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交织在一起,先实用后 审美。
象征符号
2.论述题 (1)技术美的特性是什么? (2)产品设计的形式具有哪些符号功能,分别有什么作用? (3)论述科学、技术、艺术的融合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自然物质材料的空间排列组合构成产品设计符合形式 规律的美。
一、产品设计形式美的最终体现是产品的总体造型必须符 合形式美的规律:
“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 “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5.22 产品的形式美应具有符号功能
(1)符号:是为了方便起见用一个简单的代号或代码来代 替另一个复杂的对象概念。
b.工业革命后,艺术与技术的聚散离合,导致造物成果 中形式美和精神因素逐渐增强,审美意义凸现而出,而实 用功利相对减弱。 (2)技术美以真实的物质为存在方式,在审美价值上表 现出自身的特色。 一、技术美以真实的物质形态为存在方式,决定了造 物实践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a. 物质生产与艺术创造相比,它受到更多制约。 b. 人类正是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以人类 的聪明才智去超越物质的规定性,创造出具有无限想像力 的物质产品。
产品形式的指示符号是用来说明产品及其构件的功用,即 “这是什么”,它使形式具备认知功能。
产品形式的象征符号则是通过造型要素及其组合使人产生一 定的联想,并领悟到这件产品“怎么样”。 (4)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它对人具有认知功能,不仅为实现 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指引,而且它的物质形态和含义也具有审美 功能。
第五章 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
[教学内容]
5.1技术美——设计产品审美形态的独特视角 5.2 形式美——设计产品的视觉审美 5.3 艺术美——发挥着与技术相辅相成的作用
[学时安排]
4 学时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
必须掌握的概念: 技术美 审美态度 功利 产品设计的形式美 符号 形式 内容 形式美 指示符号 象征符号
基本要求:
1. 通过本章的学习,基本掌握设计审美的几种形态类型,了 解它们的特点。
2. 分清技术美、功能美的关系;艺术审美和设计审美的
区别。 3. 科学技术、艺术和设计的分离和融合的发展
脉络及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
1. 技术美所具有的特性。 2. 形式美与产品功能的关系。
3. 对形式美具有相对自由度的理解。
4. 对产品设计的指示功能和象征功能的理解。
5.1技术美——设计产品审美形态的独特视角
设计产品的审美不同于其他审美体验,只停留在视觉或听觉 上,设计审美需要用人的所有感觉器官来体验,甚至包括行为方 式上的体验。因此,设计审美绝对不同于纯粹的艺术品的审美, 设计审美有其独特的形态类型。
5.11技术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5.31技术与艺术相互关系的嬗变
(1)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同一; 一、上古时代的人们把含有技巧与思虑的
活动及具体器物的制作都称为“艺术”
或“技艺”。 二、今天我们认为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 古人认为它和制陶纺纱一样同属技艺。
(2)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交叉;
一、科学、技术、艺术在交叉、分合中创造了人类丰富 多彩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 1.自然科学的第一个高峰:从古希腊探讨世界的起源开始。 2.自然科学的第二个高峰:当属中国的四大发明、易经等。 3.自然科学的第三个高峰:从文艺复兴到英国工业革命,科 学终于从技术活动中独立出来。
(2)审美实践三种不同的态度:功利态度、科学态度和 审美态度。
实践的功利态度是由满足人的实用功利或物质需要的 动机所推动,并直接导致具体行动的意向,是人们日常行 为的趋向。 实践的科学态度是利用概念抽象和逻辑思维,寻找事 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运动的因果联系,从而发现事物的客 观规律性。 实践的审美态度主要专注于事物的感性形象,在审美 观照中获得某种情感体验和感情。 认识审美活动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对审美价值和功利 价值的区分。
5.23 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应体现相对的自由度
设计师既不能让形式的审美功能取代并影响效用功能;同时 也不能容忍为极力地追求产品的效用功能而忽视人类自身的情 感要求和风格特征。因此,产品的形式设计以及其的形式美感 应该体现相对的自由度。 (1)产品的形式设计的自由度产生的原因:
一、产品设计是在技术的限制中从事创作的,在这里,对科 技规律的把握并不会妨碍创作;相反,可以为创作提供自由的 选择。
例如:“红+”代表医院,“红五角星”代表党政机关所 在地。
(2)符号学:是系统化的被人类利用来传达或类似于传达 的意指作用的符号。 例如:语言就是这样的符号。
(3)产品设计的形式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符号功能,即指示 功能和象征功能,因而也就形成两种不同的产品形式符号:
产品形式指示符号与产品形式的象征符号。
(2)设计产品的形式可以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
一、内形式由产品的内结构形成,它与产品的效用功能有 着密切关系。
二、外形式主要由产品的外结构形成,但有着自身发挥的 相对独立性。
(3)设计产品的形式美:是指产品的外形式所产生的美感。
思考并讨论:
形式美能不能脱离产品的效用功能和操作功能而单独 存在?
5.21 产品的形式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二、消费者对产品的形式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产品的表面装饰比改变其形体结构具有更多的自 由度。 就形式因素而言,产品的表面装饰比改变其形体结构 具有更多的自由度。如:线的变化比面的变化更为自由, 色彩又是所有形式因素中最富于变化并具有最大的自由度。
(3)不同的产品功能不同,设计的自由度也不同。
流线型冰箱 罗维
闹钟 贝伦斯
5.2 形式美——设计产品的视觉审美
(1)形式 :一方面指事物的形状;另一方面指事物的类 型、内在结构和本性。
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是由一定的线 条、色彩、形体、等表现在产品外部可以直接感知的物质 属性所构成的整体。 产品设计的形式只有与效用功能、 操作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方能称为设计形式美。
(3)技术美是一种潜藏着物质功能的美,但是它的审美价值
并不是直接来自产品的物质功能和效用本身。技术美反映了人 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历史内容。
诺基亚手机
PH 灯
5.12 技术美中的审美价值与功利价值
美是一种社会性的价值存在,人的审美活动就是人对事物 的审美价值的创造、鉴赏和评价。
(1)人们在看待事物时,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由此 会产生出人的不同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的定 势或准备状态称为态度。 审美态度:人在审美时的行为定势。
二、科学、技术、艺术在进行分化以后,仍然包含了对 方的内容和特点,这种相互包容的特点,可看作是交叉。
达芬奇设计的飞行器
(3)科学、技术、艺术的融合。
一、现代设计很大程度上更强调科技的先进性,强调设 计语言在美学方面纯洁的技术表现,将科学、技术、艺术更 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科学、技术、艺术从人类初始的同源分化、交叉混合, 到趋向新的融合,包含了丰富的社会进步内容、时代节奏和 历史人文意义,体现出更高境界的社会发展水平。
(1)技术:是通过劳动生产掌握的知识和知识发展的产物。 是指在工业生产的条件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所从事的有明确功 利目的的活动。如蒸气机的发明,汽车的发明。
(2)技术美:技术从生产劳动中来,它体现了人类制造 工具的生产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用技术生产活动所创 造出来的产品,它所具有的美称为技术美。 不论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还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它 们都是物质生产的成果,都是当时人们某种观念和情感在 器物形式中的反映,这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一种物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越 来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5.32 艺术美与装饰美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
(1)艺术美在产品的审美构成中只能处于第二位, 它要发挥对技术美相辅相成的作用。 艺术美不仅反映在产品的形式表现力上, 也反映在产品装饰所创造的审美氛围之中。 (2)艺术装饰是人的审美需要的一个组成 部分。许多装饰都有实用的功能目的。
作 业:
1.名词解释 技术美 审美态度 符号 指示符号
(1)色彩、形态、肌理的美。 一、色彩的美感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的生理刺激,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 的心理反应。 二、形态美感则直接来源于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即点、 线、面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映,以及对点、线、面形式意蕴 的理解。 三、材质感和肌理美对人的视觉或触角都会产生感应和刺 激,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美 与不美的感受。
机械、工具等可算是功能为主的产品,形式可退居其次; 家电、家具等算作功能和形式各一半的产品,两个方面都 很重要; 首饰、展示等属于形式优先的一类,功能很简单,无需过 多考虑。
(4)正确认识产品形式与审美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把握好“美”的 度。
思 考:
点、线、面、色彩哪一种构成要素的自由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