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法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转换等;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包括杠杆、滑轮、齿轮等;3. 学生能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爱;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功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2. 简单机械系统:讲解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组等简单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3. 力学计算: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5. 应用与创新:探讨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机械原理基本概念1.1 力的概念与分类1.2 力的作用效果1.3 功与能量第二章:简单机械系统2.1 杠杆原理2.2 滑轮组2.3 齿轮组第三章:力学计算3.1 力的合成与分解3.2 功的计算3.3 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第四章:实践操作4.1 实验一:杠杆实验4.2 实验二:滑轮组实验4.3 实验三:齿轮组实验第五章:应用与创新5.1 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2 机械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5.3 创新设计探讨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原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特制定本课程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 设计主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机械系统,如汽车、飞机、机器人等。
2. 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书籍,了解所选机械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过程等。
(2)分析需求:分析所选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需要设计的部分,如传动系统、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等。
(3)方案设计: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所选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传动方案、执行机构方案等。
(4)绘制图纸:运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绘制所选机械系统的结构图、运动图、传动图等。
(5)计算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等,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6)撰写报告:总结设计过程,分析设计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3. 设计要求:(1)方案设计应具有创新性,能够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2)图纸绘制应规范、清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计算分析应准确、合理,能够满足设计要求;(4)报告撰写应结构完整,语言流畅,逻辑严密。
四、课程实施1. 理论教学:教师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方法。
2. 实践教学: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如绘制图纸、计算分析、仿真实验等。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设计方案、图纸、计算分析、实践操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预期成果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 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六、总结本课程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原理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代码:0911xk15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课程总学分、总学时:2、2w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机构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在给定运动要求的条件下,使学生受到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训练,并对其中的一~二个机构进行设计和分析。
通过设计提高学生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能力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按照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拟订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其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的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能力,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要求绘制适量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答辩要求经过一段集中时间的课程设计后,要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其目的是进一步检查和总结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所用有关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以及对课程所涉及的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一步掌握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程度和能力。
学生应正确回答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
答辩过程也可以融入课程设计过程中,随时对设计的某一环节提出有关问题,以期达到更准确了解学生对设计的态度、创新意识及独立完成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骤:(l)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图纸,复习有关课程知识;准备设计所需的工具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2)机构方案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绘制各种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研究运动形式的变换与联接,并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比较,绘制出传动系统示意图.(3)机构运动设计对所选定的机构方案进行运动综合,要求既满足机械的用途,功能和工艺要求,又满足机构原动计运动规律及机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要求,并将机构运动简图,速度图和加速度图以及相应的运动线图画在图纸上.(4)机构动力设计在机构的运动设计基础上,根据各构件的质量及转动惯量确定机构的惯性力,惯性力偶矩,各位置的运动副反力及应加于原动件上的平衡力矩,绘制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线图,以便清楚地了解在一个运动循环中,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情况.(5)整理说明书将课程设计的有关内容和设计体会以文字形式编写成说明书.●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 邹惠君张青.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卢凤仪.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罗洪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004年印)三、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讲授、实验、实践、讲座、自修等)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可采用集中进行和分散进行,但时间均为二周。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使学生了解各类机械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动态平衡、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机械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工程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机械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原理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3. 机械传动系统:讲解各类传动系统(如齿轮、带、链传动)的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4. 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介绍常见机构和控制系统的类型、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5. 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讲解机械系统动态平衡的条件、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6.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1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2. 第2-3周:牛顿运动定律,教材第2章;3. 第4-5周:机械传动系统,教材第3章;4. 第6-7周: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教材第4章;5. 第8-9周: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教材第5章;6. 第10-11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材第6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长 江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20 年 9 第 5 第 3 :理工 08 月 卷 期 Jun l f agz nvri ( a Si dt o ra o nteU iesy N t c E i S p 2 0 ,V 15N . :Si E g Y t ) e. 0 8 o. o 3当 ,密切 联系 工程 实 际 、增 强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又能够 体现 石油 机械 特 色 的题 目,比如 采油
机 械 中的抽 油机 、钻井 机械 中的泥浆 泵 等 。 目前 ,长 江大 学 《 机械 原理 》课 程设 计选 题 除个别 自选 题 目
和创 新设 计题 目外 ,主要是 选择 抽油 机作 为题 目。 抽油 机类 型多 样 ,常见 的有 常规 型 、异相 型 、前置 式 、后置 式 、偏置 式 、游梁 平衡 、曲柄 平衡 、复
合平 衡等 类型 ,选 用这 些类 型 的抽油 机作 为机 械原 理课 程设 计 的题 目,一 是把 “ 油机 械 ”特 色贯穿 于 石 教学 环节 中 ,使 学 生既 能够 对抽 油机 有一个 很 好 的认 识 ,为 后续 的毕 业设 计 以及到 油 田单位 就业 打下 基 础 ;二是课 程设 计题 目多样化 ,而且 来 源 于 生产 实 践 又服 务 于 生 产 实践 ,提 高 了学生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三是 突 出课 程设 计 的综合 性 和实践 性特 点 ,从运 动 的传递 和 转化形 式 着手来 选 择和设 计 机构 ,把课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2. 掌握机械装置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并了解其工作原理;3. 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机械系统的效率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机械原理相关的研究和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增强学生对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机械原理知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对机械原理的认识尚浅,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2. 力与运动: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运动的基本形式。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力与运动3. 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简单机械4. 机械效率: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效率5. 机械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设计与制作6. 实践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生活中的机械原理应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所以 cos������ =[1-(Rsinθ+e) /L ] 2 2 1/2 也即有:x=Rcosθ+L[1-(Rsinθ+e) /L ] +c 又由������������������������������1 + ������������������������������2 = ������������������������������ + ������������������������������ ������������������������������1 + ������cosβ + ������������������������������2 = ������������������������������ 解之即有: θ2 = atn((y1 ∗ sinβ − 0.69303 ∗ sin (x) − 0.24 ∗ cosβ)/(y1 ∗ cosβ − 0.69303 ∗ cos (x) + 0.24 ∗ sinβ) (2)速度分析 根据位置方程对时间求导可得: V=dx/dt=-R sin ������ω 1-L sinβ ·ω 2 =-R sin ������·ω 1- L sinβ ·R cos ������·ω 1/L cosβ 2 2 1/2 =-R sin ������·ω 1-( R sin ������ +e) ·R cos ������·ω 1/L)/[1-(R sin ������ +e) /L ] (3)加速度分析 2 2 由题意可得:a=dv/dt=-Rω 1 cosθ -L(cosβ ω 2 +sinβ *������2 ) 2 又由于 ������2 =Rω 1· (-sinθ cosβ ω 1+ sinβ cosθ ω 2)/(L·cos β ) 2 2 1/2 =Rω 1·{-sinθ [1-(R sinθ +e) /L ] ω 1+[(R sinθ +e)/L] cosθ ω 2}/{ L·[1-(R 2 2 sinθ +e) /L ]} 2 2 2 2 1/2 即 a=-Rω 1 cosθ -L(cosβ ω 2 +sinβ Rω 1· {-sinθ [1(R sinθ +e)/L ] ω 1+[ (Rsinθ +e) 2 2 /L] cosθ ω 2}/{ L·[1-(R sinθ +e) /L ]}) 3)往复泵的运动分析 (1)位移图像分析 Private Sub picture1_Click() Picture1.ForeColor = RGB(255, 0, 0) Dim x as double,y as double,n as double,m as double Picture1.Cls Picture1.Scale (-8, 4)-(8, -4) Picture1.Line (-8, 0)-(8, 0): Picture1.Line (0, 4)-(0,-4) Picture1.CurrentX = 6.2: Picture1.CurrentY = -0.2: Picture1.Print "X/rad" Picture1.CurrentY= 4 :Picture1.CurrentX= 0.2: Picture1.Print "Y/dm For i=-7 to 7 Picture1.Line (i, 0)-(i, 0.1) Picture1.CurrentX = i - 0.2: Picture1.CurrentY = -0.1: Picture1.Print i Picture1.CurrentX = -0.1: Picture1.CurrentY = i-0.1: Picture1.Print i Next i For x = 0 To 6.283 Step 0.0001
机械原理怎么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怎么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及其原理等核心知识点;2. 使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生活中简单机械的运作过程,解释相关现象;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试和优化;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机械设计任务;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引导其关注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原理知识,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力、运动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2. 简单机械及其原理:分析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教学内容:第二章 简单机械3. 机械运动和力的作用:讲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以及相关力学知识。
教学内容:第三章 机械运动和力的作用4.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步骤。
课程设计机械原理思路
课程设计机械原理思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和相关技能,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机械工程问题,如机器的设计、分析、优化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机械工程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内容包括:1.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等。
2.运动学: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等。
3.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动力与阻力的平衡、动力与运动的转换等。
4.实际应用案例:机器的设计与分析、机械系统的优化与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机械原理的知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观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元件、机械结构、机械系统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讲解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功的计算、摩擦力等基本定律。
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
4.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械传动、机械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平衡和稳定性等关键参数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科学方法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械设备进行优化和改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工程技术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机械设备和原理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原理知识,强调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力、运动、能量、功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机械效率、平衡和稳定性等概念。
2. 机械设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斜面、螺旋等;- 复杂机械:齿轮、蜗轮、凸轮、联轴器等;- 常见机械设备:汽车、自行车、起重机、挖掘机等。
3. 机械设计方法:- 机械设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
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进行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分析实际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优化方法;- 结合现实案例,探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机械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 收稿 日 期 ] 2 1 一o 0 2 6—1 4 [ 者 简介]周传喜 (95 ) 作 1 7 一 ,女 ,1 9 98年 大 学 毕业 ,硕 士 ,副 教 授 ,现 主 要 从 事 机 械 设 计 及 理 论 方 面 的 教 学 与 研 究 工 作 。
通 过该 教 研 项 目的研 究 探 索 出 了适 合 “ 机
械 原 理”课 程 特色 的双语 教学 方 法 与教 学 手 段 ;完 成 了 “ 械 原 理 ” 课 程 双语 教 学 的一 整 套 教 学 资 料 机 ( 括课 件 、教案 、专 业词 汇 表 、教学 大 纲 、教学 进度 表 、习题 集 、试 题库 等 ) 包 ;将 创新 实践 与双 语 教学
《 械原 理 》是机 械类 各专 业 中研 究机 械共 性 问题 的一 门 主 干技 术 基 础 课程 Ⅲ ,在 机 械类 学 生 培 养 机 全 局 中 ,特别 是在 学 生创新 精 神 和创新 能力 方 面 占有 十分重 要 的地 位 。其任 务是 使学 生 掌握 机构 学和 机 器 动 力学 的基 本理 论 、基本 知 识 、基本 技 能 ,学 会 常用 机构 的分 析 与综 合方 法 ,并具 有进 行机 械 系统 运 动方 案设 计 的初 步能 力 。经过 多 年的教 学 改革 和建 设 , 机械 原理 》 于 2 1 《 0 2年 4月 被 评 为长 江 大学 校 级 精 品课 程 。下 面 ,笔 者主要 阐述 《 机械 原 理 》课 程 建设 的具 体 措施o。
人 才 培养 定位 :工 程 技术 型 ;服务 方 向 :石油 石化 行业 和地 方 经济 建设 ;业 务 范 围 :机 械产 品设 计 、制
造 、科 技 开发 、应 用 研究 、运 行 管理 和经 营销 售等 ;专 业特 色 :石 油 机械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2. 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及其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3.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及力的作用效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3. 培养学生利用图示和模型表达机械原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对机械原理的认识较为浅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 内容列举:力的作用、运动形式、能量转换。
2. 常见简单机械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简单机械- 内容列举: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传动、斜面及螺旋。
3.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效率- 内容列举: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合成:- 教材章节:第四章 力与运动- 内容列举:力的合成、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平衡条件。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内容列举:动手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分析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概述第二周:常见简单机械及其工作原理第三周:机械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第四周: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合成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核心内容,培养其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课程(长江大学)
i=1
注意: 1.按工作机所需电动机功率Pd计算,而不按电 动机额定功率Ped计算。 2.设计轴时应按其输入功率计算、设计传动零 件时应按主动轴的输出功率计算
4、齿轮传动设计
1)采用斜齿圆柱齿轮闭式软齿面传动; 2)选用中碳钢,传动用模数m≥1.5-2mm; 3) 强度计算中的功率用输出功率; 4) β角方向确定应使中间轴的轴向力有所抵消; 5)β=8-15°,Z1=20-40 ,Z2=iZ1求出后圆整; 6)因圆整Z2时i变化了故须验算传动比误差: Δi=[(i-Z2/Z1)/i]100%≤±5% 7)为使图面匀称,中心距:a高≤ 120, a低≤ 140, 8)检查浸油深度,当高速级大齿轮浸油1个齿高 时,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小于其分度圆半径的 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以降低搅油功耗。
5、验算传动系统速度误差
输送带速实际Vw在求解过程中与理论V发 生了变化,故应验算系统误差。 [( V-Vw)/V]100%<±5% 若不满足应重新计算。
2.减速器的类型
1)齿轮减速器 特点: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寿命长、维护简便、 因而应用很广泛。 类型:
潘存云教授研制
单级圆柱齿 轮减速器
长江大学专用
潘存云教授研制
展开式双级圆 柱齿轮减速器
Hale Waihona Puke 大学专用潘存云教授研制
分流式双级圆 柱齿轮减速器
长江大学专用
潘存云教授研制
同轴式双级圆 柱齿轮减速器
分配原则:各级传动尺 寸协调,承载能力接近, 两个大齿轮直径接近以 便润滑。(浸油深度)
1) 确定总传动比ia
nm ia nw
2) 分配各级传动比
ia io i i i1 i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书一、课程设计概述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原理的知识,我们设计了一套具体可行的课程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机械原理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原理相关问题的求解;2.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实验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内容:a. 研究和分析传动链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b. 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四杆机构;c. 进行四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实验;d. 使用PRO/E或者SolidWorks进行四杆机构的仿真分析;e. 根据仿真结果对四杆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2. 实验要求:a. 熟悉机械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传动链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b. 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 具备使用PRO/E或者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仿真分析的能力;d. 熟练掌握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技能。
四、设计步骤1. 方案设计:a. 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了解机械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b. 选择合适的传动链研究和仿真分析;c. 设计四杆机构的结构和参数,使用PRO/E或者SolidWorks进行建模。
2. 实验准备:a. 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b. 进行实验设备的校验和调试。
3. 实验操作:a. 制作四杆机构的零件;b. 装配四杆机构,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实验;c.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4. 分析与优化:a. 使用PRO/E或者SolidWorks进行四杆机构的仿真分析;b. 分析仿真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规划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规划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构造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运用相关的机械原理进行解释。
3. 学生能总结并解释机械效率、能量转化等概念,并应用于具体问题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以验证机械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机械工程师的职业,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尊重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原理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机械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结合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科学思维训练。
因此,课程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2.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3. 教学评估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轮轴、斜面、螺旋等基本机械的构造和作用原理,对应课本第二章。
- 力的作用与力臂原理- 简单机械的优缺点分析2. 机械运动分析: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分析其运动规律,对应课本第三章。
-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匀速运动与加速运动3. 机械效率与能量转化:探讨机械效率的定义,能量转化的过程,对应课本第四章。
-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提高- 能量守恒与转化4. 实践操作:设计简单机械装置,解决实际问题,对应课本第五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关系,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提高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齿轮传动设计:包括齿轮的选择和计算、齿轮传动的布置以及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等。
2. 曲柄连杆机构设计:包括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曲柄连杆机构各个零件的设计和计算等。
针对以上内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程设计:1. 理论学习和分析:学生首先需要通过课本学习相关理论,理解齿轮传动和曲柄连杆机构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实践操作和计算: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运用相关计算公式和方法,通过软件模拟或手工计算齿轮传动和曲柄连杆机构的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设计。
3.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根据设计结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的目标、方法、步骤和结果等,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和评价:1. 设计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和要求,明确设计目标,包括所设计机构的功能需求、工作条件和要求等。
2. 设计方法熟练:学生需要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齿轮传动和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计算,并能进行参数的优化和调整。
3. 设计结果合理:学生的设计结果需要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能够满足机械运动和力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设计报告规范: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撰写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目标、方法、步骤、结果和分析等,报告内容清晰、条理性强。
四、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1. 第一周:学生进行课本理论学习,熟悉齿轮传动和曲柄连杆机构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第二周:学生进行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和参数优化,完成齿轮传动的设计。
3. 第三周:学生进行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计算和参数优化,完成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
怎么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怎么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2. 帮助学生理解并描述机械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模型等方法表达机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如CAD、SolidWorks等)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机械原理和设计方案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机械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力、运动、能量、牛顿运动定律等;2. 机械系统的组成:零部件、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3. 机械原理分析方法:图示法、模型法、数学分析法等;4. 机械设计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步骤、设计软件应用等;5. 机械系统运动分析:速度、加速度、受力分析等;6.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简单机械、复杂机械系统设计案例;7. 机械原理实验: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实验步骤等;8. 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培养:分组讨论、设计竞赛、创新实践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机械系统的组成;第二周:机械原理分析方法,图示法和模型法;第三周:机械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和步骤;第四周:机械系统运动分析,速度和加速度;第五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设计;第六周:机械原理实验,实验方法与设备;第七周: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培养,分组讨论与设计竞赛;第八周:总结与评价,成果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11-17
5
图为游梁式有杆泵采油井的 系统组成,它是以抽油机、 抽油杆和抽油泵“三抽”设备 为主的有杆抽油系统。其工 作过程是:由动力机经传动 皮带将高速的旋转运动传递 给减速箱,经三轴二级减速 后,再由曲柄连杆机构将旋 转运动变为游梁的上、下摆 动,挂在驴头上的悬绳器通 过抽油杆带动抽油泵柱塞做 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将原 油抽汲至地面。
由(2)得
θ2
=
arctan
M N
(5)
* ( θ2 在第一、二象限内变化, 当N>0,
在 第 一 象 限 , N<0, 在 第 二 象 限 ,
N=0, θ2 = π / 2. )
2013-11-17
15
SE = (γ 0 − γ ) A
(6)
D2
C
式中,
γ0
γ
0
=
arccos
C2
+
K 2 − (R 2CK
* 要求算出各运 动副反力的合力 的大小及方向.
曲柄的受力
2013-11-17
20
由上述列出的九个方程可导出
R32x =
R32 y =
R43x =
R43 y =
R21x =
R21y = R41x = R41y =
TN =
2013-11-17
21
注意事项
课程设计结束时(第16周星期一 上午),应将手写说明书与草稿交给 指导教师,没有草稿者不予评分;
8
D2
C ψ
o2
A
P D1
θ
B2
K
Φ
H
R
o1
S
I
B1
异相型游梁抽油机
连杆机构两极限位置图
2013-11-17
9
1)、抽油机总体传动方案的设计
构思一个合理的传动系统。它可将电机 的高速转动(980 转/分)变换为抽油杆的低 速往复移动(12 冲/分)。在构思机械传动 方案时,应较为合理地分配减速装置的传动 比,
③曲柄与游梁后臂长度比值通常取 R / C = 0.45 →
ψ
o2
A
④检验最小传动角是否不小于
θ
(实际计算表明,此参考值有时需突破!P) D1 Φ
θ
H
B2
K
R
o1
S
I
2013-11-17
B1
11
(2)需确定:R,P,C,K(尺度综合)
θ 分析:知S, 以及上面的关系式,可求出
(2)速度分析
就式(2)对时间求导得
连杆角速度 ω2 =
(7)
游梁角速度 ω3 =
(8)
悬点速度
vE =
(9)
2013-11-17
17
(3)加速度分析
就式(7),(8),(9)进一步对时间求导得
连杆角加速度
ε2 =
游梁角加速度
ε3 =
悬点加速度
aE =
2013-11-17
(10)
(11) (12)
R 32 y
τ
C
3
r3
R 43 y
θ3 A
O2
R43 x
3
R32 x , R32 y , R43 x , R43 y .
R 32 y D
游梁的受力
R32x
W
r2
R21 y
Q2
r1 TN 1
B
R
R21 x
R41 x
τ1
O1
θ 1 Q1
R41 y
P2
θ2
R21x
B R21 y
连杆的受力
*W的力臂 恒为A。
asinθ3 + bcosθ3 = c (3)
2013-11-17
13
式中,
a=
b=
c=
式(3)的解为
θ3 = 2 arctan a ±
a2 + b2 − c2 b+c
(4)
* 式中的正负号由机构的安装模式确定.
2013-11-17
14
P sin θ 2 = H + C sin θ3 − R sin θ1 = M P cosθ 2 = I + C cosθ3 − R cosθ1 = N
2013-11-17
6
题目. 偏置复合平衡抽油机的分析与综合
2013-11-17
7
DC
o2 A
P
Φ
K H
B
R o1
I
游梁式抽油机
B1
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
R---曲柄 P---连杆 C---游梁后臂 A---游梁前臂 201I3---1-1--两17 机架间的水平距离 H----两机架间的垂直距离
S SE
18
(4) 受力分析
D
θ3
τ3
2
Q3
Q2
θ2 4
1
B
O2 3
τ1
θ Q1 1
O1
抽油机承受的外力
Q1, Q2 , Q3的向径分别为 r1, r2 , r3.
τ1 ,τ 3为平衡相位角.
2013-11-17
W 为悬点载荷.
W
19
R 32 x
∗ 待求参数为 : TN , R41 x , R41 y , R21 x , R21 y , Q3
绘出整体的机械系统的传动示意图。
2013-11-17电机————中间机构——抽油杆
10
2)抽油机连杆机构的尺度综合
(1)给定条件
确定机构几何参数时可参考以下建议: (行程大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①游梁摆角通常取
ψ = 450 → 570
(行 程大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②前后游梁长度比值通常取
D2 A / C = 1 → 1.75
3)抽油机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位置分析
G GGG P = K +C−R
(1)
即
P sinθ2 = H + C sinθ3 − R sinθ1 = M
C
θ3
o2
P
A
y θ2 K
Φ H
P cosθ2 = I + C cosθ3 − R cosθ1 = N
(2)
R θ1
o1
I
x SE S
平方后相加可整理得
抽油机连杆机构的分析与综合
2013-11-17
3
三. 课程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其内容包括: (1)设计题目(含设计条件和要求); (2)机构传动系统方案的确定(绘出机构
传动方案简图电机————抽油杆); (3)主体机构尺度综合的方法和计算结果;
2013-11-17
4
(4)运动分析的方法和计算结果; (5)动力分析的方法和计算结果; (6)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 (7)主要参考文献; (8)附件(计算程序等).
+
P)2
P θ
γ
D1
B2
K
R
γ
=
3π
2
− Φ −θ3
o1
I
B1
θ3
A
o2
Φ
H
S
SE
抽油机连杆机构的两个极限位置
2013-11-17
16
P sin θ 2 = H + C sin θ 3 − R sin θ 1 = M P cos θ 2 = I + C cos θ 3 − R cos θ 1 = N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013-11-17
1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1、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受到确定运动方 案的初步训练。
2、要对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设 计。通过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技术资 料、运算和绘图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计 算机的能力。
2013-11-17
2
二.课程设计题目
2013-11-17
22
机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安排
班级 机械11001班 机械11002班 机械11003班 机械11004班 机械11005班 机械11006班
指导老师
联系电话
汪建华、魏巍
13886638091(汪)、 13797284671(魏)
冯进、张先勇
13972397709(冯)、 13797418101(张)
M
B1
O1
B2
θ P+R
P−R
D1
K
D2
ψC
注意: 1)为后偏置;
O2
2)需检验计算结果是否 满足限制条件.
2013-11-17
24
袁新梅
13707212054
陈义厚、郭登明
13508619971(陈)、 13807210014(郭)
王鹏、王利成
13687168440(王鹏) 、 13872282169(王)
周传喜
13207277186
机20械13-1111-0107 7班
周传喜
23
(1) 尺度综合方法之一
先假定一个C(C/)值, 然后按给定行程速比系 数设计铰链四杆机构的 方法对该机构进行综合, 求得其余各杆的长度 R/,P/,K/,再将各杆长度 同时放大K/K/倍即可.
ψ = S ⋅ 180 Aπ
A / C = 1 → 1.75
M
S
IC
β1 β2 ψ
o2
β3
A
P D1
Φ
R / C = 0.45 → 0.5 B2 θ K H
P 计算出 β1 β2
R
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