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奇妙的透镜教案
沪粤版八级物理上册3.5《奇妙的透镜》教案

奇妙的透镜教学点滴教学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
重、难点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
器材准备三棱镜、各种透镜、激光光学仪器教学过程一、引导构建〔一〕复习前节知识1.什么是光的折射规律?2.作出光线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二〕认识透镜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透镜,根据它们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是一类透镜,叫凸透镜,其特征是。
是一类透镜,叫凹透镜,其特征是。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完成以下填空。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如下图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2.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判断眼镜甲是透镜,眼镜乙是透镜。
3.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了塑料瓶将其丢进了垃圾桶里。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四〕焦点、焦距和主光轴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搞清楚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及主光轴。
叫凸透镜的焦点;叫凸透镜的焦距;叫凸透镜的主光轴。
〔五〕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取两块不同的玻璃凸透镜,先后置于光具座上,在太阳光下,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移动光屏直到得到最小最亮的点〔焦点〕,读出焦距的数值,并记录在下表中。
123焦距 f/mm焦距 f/mm 平均焦距 f/mm焦距 f/mm凸透镜 1凸透镜 2比拟两块凸透镜,你认为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5奇妙的透镜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奇妙的透镜”。
本节主要讲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包括它们的形状、对光线的作用以及成像规律。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的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白纸、蜡烛、光具座、直尺。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用于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和放大镜,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讲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3. 实验演示: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会聚和发散现象。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践,观察和记录成像情况。
6. 知识拓展:介绍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眼镜、相机等。
六、板书设计奇妙的透镜凸透镜:会聚光线,成像规律凹透镜:发散光线成像规律: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
2.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投影仪。
3.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教室内的投影仪是如何工作的。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作业答案: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第5节《奇妙的透镜》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4)实物模型:教师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镜的形状和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互动平台:教师利用互动平台,发布课堂任务和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在能力层次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光学现象,并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对现象进行初步的解释。同时,学生们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和归纳出透镜的成像规律。
在素质层次上,学生们在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遵循实验规程,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对学习透镜的特性和应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 实验步骤:观察透镜聚焦光线、发散光线、成像等实验现象。
- 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避免损坏透镜。
⑤透镜的制造和材料
- 制造材料:透镜可以由各种光学材料制成,如玻璃、塑料等。
- 材料性质:不同材料的透镜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能和应用领域。
⑥透镜的校正作用
- 校正作用: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 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凹透镜、平透镜。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发散。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能够区分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透镜。
2. 让学生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原理,透镜应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看报纸,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原理。
2. 讲解:讲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演示:用蜡烛、白屏和凸透镜、凹透镜进行实验,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5. 应用:讲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透镜的应用。
6.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平透镜:既不发散也不会聚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光线聚焦一点凹透镜:发散光线,使光线分散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七、作业设计:1. 简述透镜的种类和特点。
2. 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答案:1. 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凹透镜、平透镜。
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平透镜既不发散也不會聚。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光线聚焦一点;凹透镜发散光线,使光线分散。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 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3.5 奇妙的透镜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不久,形象思维不够完善。对于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 其他内容,或者虽观察了但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他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物理 变化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知识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作光路图,
的含义:除让学生迎着光看 结果。小组分工合作,提高作图能力,为归纳三条特殊
外,可以借助光路图告诉学生 作出光路图,更深刻
光线做好铺垫
刚才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演示 理 解 透 镜 对 光 的 作
每个透镜的焦点有两个.它们 用,通过自主学习,
关于透镜的中心对称.再换用 进 一步加深对焦点和
时应用,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通过小实验,激起学生的兴
一、创设情
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
教师利用指甲钳的小孔,用透
景 , 引 入 新 明的液体滴在小孔上,控制液 让学生从小孔观察文 透镜,体现透镜的奇妙,引
课
字的变化情况。 入新课。
体的体积,放在文字的上面
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种类
凹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
两个重要概念
镜
焦点 F 焦距 f
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镜后,光线的传播路径的改变 射向,依次把凸透镜和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透镜分类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故事:张奶奶家的堆柴屋是用塑料膜做顶的,一个雨过天晴的正午,张奶奶家柴屋的柴草突然着火了。
幸好被放学回家的张毅同学发现并通知村里人迅速将火扑灭,才使张奶奶家没有造成较大损失。
事后张毅同学百思不得其解,是谁放的火呢?你愿意帮张毅同学找到纵火犯吗?可谁是纵火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透镜》,找出凶手。
二、新课教学(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什么是透镜?透镜不同于我们上一章介绍过的各类面镜,它是由透明物质(玻璃或水晶)制成的光学元件,它的特点是可以透光。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透镜让学生仔细观察桌面上外观相似的两块透镜,说出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区别在哪?得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展示各种形状的透镜,让学生观察分类。
2.主光轴、光心。
引导学生发现透镜表面的共同特点,用课件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形成,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的概念。
(二)探究透镜的作用1、提出问题:透镜对光的作用相同吗?有怎样的作用?2、猜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者你做的小实验,你可以初步判断透镜对光的作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 奇妙的透镜教案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实验器材】凹透镜和凸透镜若干、手电筒、光具座及其组件等【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是前一节《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做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入新课,体现透镜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
我先让学生观察透镜,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
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
我选用了激光光学演示仪做的实验,使得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更容易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画出光路图,因透镜有一定的厚度,学生作图时有一定的困难,花的时间较多。
第三部分:利用光路图介绍焦点和焦距,并和学生一起归纳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平变焦,焦变平,心不变),方便记忆。
课堂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应用,当堂达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1.了解透镜的构造和性质;2.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3.理解透镜成像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难点: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PPT等;2.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黑板或PPT展示一些透明物体如玻璃球、水晶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明物体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能看到内部的东西?步骤二:概念解释1.讲解透镜的定义和构造;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步骤三:透镜成像的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分别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2.实验步骤:–将光源向透镜所在位置发射光线;–将光屏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观察到的图像;–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步骤四: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和展示。
步骤五:透镜成像的应用1.讲解透镜成像的应用场景,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原理在这些应用中的具体作用。
步骤六: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透镜的重要性;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透镜成像的更多应用和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实验表现等;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补充和讲解;3.布置透镜成像相关的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4.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透镜的构造、性质以及成像规律。
通过透镜成像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课堂知识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有些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次教学可以提前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5奇妙的透镜

3.5 巧妙的透镜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两种透镜特色及差别。
(2)知道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面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经过察看和实验的方法差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汇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丈量凸面镜的焦距,领悟丈量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师的指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研究。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方法丈量凸面镜的焦距。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常常接触到。
比方说:眼镜令人的视力得以改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令人的视觉不停扩展。
照相机、摄像机,能够捕获美好的瞬时;投影仪、放映机,能够显现历史的画卷。
而这些林林总总的光学仪器,以致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零件都是透镜。
(二)合作沟通解读研究1.察看凸面镜、凹面镜的形状差别凸面镜;中心部分比边沿厚的透镜叫做凸面镜。
凹面镜:中心部分比边沿薄的透镜叫做凹面镜。
透镜可分为两类:凸面镜:中央厚,边沿薄凹面镜:中央薄,边沿厚2.透镜对光的作用【做一做】要修业生利用手中的凸面镜和凹面镜观看书上的文字。
【提示】透镜距书较近。
【议一议】看到物体的像有关于物体来讲,像的大小有何变化?【小结概括】经过凸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经过凹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减小的。
【思虑】那么如何鉴别凸面镜和凹面镜呢?【点拨】师:鉴别某一透镜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 1:依据透镜的厚薄来差别。
中间厚、边沿薄的为凸面镜,反之为凹面镜。
方法 2:能够透过透镜察看物体,利用凸面镜成放大像和凹面镜成减小像的特色。
方法3:利用太阳光来差别。
让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能汇聚于一点的是凸面镜,否则为凹面镜。
3.5 奇妙的透镜(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3.5奇妙的透镜1.物理观念:(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相关的几个概念。
(2)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能正确解释会聚和发散。
2.科学思维:(1)能通过所学的知识,正确判断两种透镜。
(2)结合特殊光线作图,进一步理解透镜的相关概念及对光线的作用。
3.科学探究:经历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透镜的焦点画光路图。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一、情景引入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航行。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出现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同学们知道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火的问题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拓展:早在我国晋代(公元266年-公元420年)《博物志》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
”说明:冰透镜有聚光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种类及相关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的边缘和中间,根据透镜的薄厚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点评: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图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案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并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
2、过程与方法:(1)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并会用光路图表示。
(2)通过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透镜的奇妙,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出的焦点、焦距的概念。
2、难点:凹透镜的虚焦点是认为引入,相对抽象,并且利用虚焦点画光路图,学生容易出错,十个难点。
三、实验器材:平行光源、凸透镜、凹透镜、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有哪些?【学生回答】:1、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二)新知讲解:【教师】:两位同学对以上问题回答十分熟练,非常不错。
但是你知道吗?利用光的折射可以制成各种能改变光路的器件,其中最普遍就是——透镜。
那么到底什么是透镜呢?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新知:【板书】§3.5《奇妙的透镜》首先让我们观察一组图片:【教师】:以上图片中的物体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而且每一个物体中都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那就是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透镜,离开透镜,他们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功效!到底什么是透镜呢?(拿起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取下其中镜片,拿在手上,向学生展示)大家仔细观察我手中的镜片,他们都是透明的。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3.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透镜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策略的设计旨在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收获知识和成长。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关注教学案例的亮点,能够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透镜的光学性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为什么望远镜要用凸透镜?”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透镜进行研究,共同探讨透镜的性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3.5奇妙的透镜(一)三维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过程与方法经历自己探索辨别不同的透镜,加强和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用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难点: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列举实例,引入课题教师讲述: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和实验室中使用的显微镜中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们的的.(3)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一个点光源(如: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分析这时的入射光线是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推想出结果.教师用光具盘演示透镜对平行光线的作用.教师小结:放在凸透镜焦点处的小灯炮发出的光(即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经过凸透镜变成平行光.因而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3.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教师用光具盘、平行光源、凹透镜做演示.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小结: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画图并讲解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光线,不会相交于一点.但它们的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也叫凹透镜的焦点.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因而叫虚焦点.三、小结本课内容,讨论“想想议议”1.本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及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教师介绍我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时就已经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镜来取火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议有兴趣的学生在严寒的冬天里动手制作和实验.3.指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讨论第一个问题时,让学生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得出结论:光通过三棱镜后向底部(厚的一边)偏折.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可以看做几个三棱镜和一个玻璃块组成的.在黑板上画出图(课前用小黑板画好),让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论分析.弄清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道理.4.学生完成本节课文后练习l~3,并回答订正.四、作业课本章后习题第4、5题.第6题找到老花镜的做.课外安排统一时间发给学生凸透镜、凹透镜各一个做课本实验.(四)教学后记:用实物增强印象,并采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知识。
3.5奇妙的透镜(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

3.5 奇妙的透镜(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三章“光现象”,第五节“奇妙的透镜”。
具体内容涵盖:透镜的分类、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以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分类和光学性质,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了解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理解与应用,对光线的作用机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透镜模型、光具座、激光笔。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物体模型等)、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图片(如眼镜、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和种类。
2. 知识讲解:讲解透镜的基本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演示和解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和焦距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实验。
4. 课堂讨论: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讨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5. 巩固练习:出示几个随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将包括: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并画出示意图。
2. 根据给定的物体距离,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像的距离和性质。
3. 讨论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作业答案: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5奇妙的透镜》教案

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5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奇妙的透镜》。
本节主要介绍了透镜的种类、特点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3.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使光线聚焦于一点;成实像。
4.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发散光线,使光线分散;成虚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说出透镜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能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光具座。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光具座)、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看报纸,引入透镜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透镜的种类和特点,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近视眼镜等。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线,成实像。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线,成虚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并说明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答案: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线,成实像;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线,成虚像。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凹透镜如近视眼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第5节奇妙的透镜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第五节奇妙的透镜》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4.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5.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办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经常接触到。
比如说:眼镜使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照相机、摄像机,可以捕捉美好的瞬间;投影仪、放映机,可以展现历史的画卷。
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五节奇妙的透镜》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透镜的分类自主阅读教材P65~6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透镜有两类,中间比边缘厚的叫做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叫做凹透镜。
2.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③④⑥;属于凹透镜的有①②⑤。
友情提醒:凸透镜能使光会聚,凹透镜能使光发散,会聚不一定相交,而发散不一定不相交;会聚指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较原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发散指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较原光线远离主光轴.归纳总结: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2.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3.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奇妙的透镜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五节透镜的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
为今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
中的物理学原理。
2、已经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3、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与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五、实验器材:老花镜片、近视镜片、透镜二块、装有浑浊液体的透明杯、平行光源、低压电源、
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仪、多媒体等。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
七、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
由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课题,通过讨论、分组探究,寻找物理规律,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从物理走向生活。
2.让学生经历深究学习的过程,在注重科学探究的基础环节上,渗透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案,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面上取得进步。
3.落实新的学生评价机制,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
保持学生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知觉器官,做到“细观察、多动手、勤思考”.通过观察、猜想、探究、推理、模仿、体验等方法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八、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
计
透镜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3、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焦点和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九、教学反思:
《奇妙的透镜》实质上是前一节《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
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
可没想到:学生拿到透镜就摸起没完。
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
我选用了激光光学演示仪做的实验,使得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更容易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第三部分:透镜的奥秘。
设计这部分知识时,我想让学生复习一下光的折射作图,可是能完整不错的画出折射图的学生很少,只能让个学的较好的学生上黑板版演,然后再次将作图方法讲解,耽误了些时间。
练案:
A组
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_______.它对光有_______作用。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_________.它对光有_______作用。
2.平行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轴的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它到凸
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 。
3.同一束平行光线射到不同的镜上变成不同的光束.如图所示。
其中A是______镜.B是______镜,
C是______镜.D是______镜。
4.在下图所示的框中.画上适当的透镜组合。
5.请完成下列光路图
6.能使光线发散的面镜和透镜有:()
A.凹面镜、凹透镜;
B.凹面镜、凸透镜;
C.凸面镜、凹透镜、
D.凸面镜、凸透镜。
7.(1)如图1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写字母)。
(2)图2中透镜是______,图中MN是______,F1、F2为______,O为______,f1、f2是______,f1______f2(选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