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比较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论文摘要〕本文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比较分析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不同之处,揭示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全面的、激进的教育变革,而欧洲新教育运动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欧美的教育革新运动主要包括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二者皆以反对传统教育为己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的改革,主张以科学和生活代替古典知识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儿童的自由、兴趣、主动性、经验及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倡个别化的教学方式等;两者之间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及对改革的着眼点不同,又使其表现出诸多的不同之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清算,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工业社会要求的教育制度,它对传统的批判是彻底的,在教育改革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激进的批判和全面的指责,力图通过对西方教育传统的深刻反思,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为指导,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以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新的教育秩序;而新教育运动对西方教育传统的“反叛”远没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那么激烈,他们试图在总结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如果说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激进的、全面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新教育运动则是较为温和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改良;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有统一的理论基础.试图对教育进行全面变革;新教育运动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对教育的革新也是局部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等教育着作以及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大量论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在这些着作中,杜威对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儿童观、教学论和课程论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和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各种重要的教育理论,阐明了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观点,这种论述以后被看作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之间的对立;杜威也成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精神领袖,为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杜威也指出,工业革命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全面变革对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因此,仅仅对教育作“细节上的变更和学校内部机构的改良”是远远不够的;在深刻的变革形势下,教育所需要的是根本革新、改组、重建;杜威的这种总体教育改革观影响巨大,这可以从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提出的七项原则,从克伯屈、拉格等进步主义教育家的思想,从学校所开展的进步教育实验上得到充分的证实;他们试图对教育全面改革,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裂,把学校建成为一个小型社会,改革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建立起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用单元教学、小组教学来代替班级授课制,这种改革是彻底的、全面的,反映了他们雄心勃勃的教育理想;欧洲的新教育运动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尽管爱伦·凯强调重视儿童,德可乐利注重以“兴趣中心”改革教学,罗素强调自由教育,怀特海认为智慧教育是重要的,凯兴斯坦纳提倡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等,从实验学校的实施来看,既有阿博茨霍姆为代表的新学校,也有凯兴斯坦纳倡导的旨在培养有熟练技能的公民的劳动学校,蒙台梭利所创办的儿童之家等等,新学校之间存在的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现象,反映了新教育运动的思想家对教育认识的多样性,从而说明新教育运动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所以说虽然新教育运动的思想家也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但这种批判和反思仅仅是集中在儿童身上,他们认为传统教育压抑了儿童的本性、创造性,要求改革教育,以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均衡的发展,但他们对教育与社会改革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地认识,没有看到教育变革对社会变革的意义,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教育革新只能是局限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对教育进行部分的改革;二、在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进步主义教育家强调和加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其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带动社会的进步;而新教育则只是强调改革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意在加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把学校建成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满足儿童的本能与兴趣,使儿童在活动中、在学习中、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杜威认为这并不是最终目的,最高目的是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就是教育为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做准备;杜威坚信教育是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社会的改造依赖于教育的革新,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改革社会生活,使之更完美、更美好;克伯屈也认为教育不应只关心个人的发展,而应重视一切阶级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的改善;新教育家们也对传统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生活的弊端进行了抨击;强调对教育和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使之更能符合儿童的本性,更能满足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以此促进儿童的发展;他们认为,如果把教育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相联系,不可避免地使儿童的权利、自由、个性、独立性都被忽视或压抑;因此,他们主张把培养完美发展、具有理想品格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应指出的是,尽管新教育家把教育目的的重心放在个人方面,但自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后,大多数新教育家逐渐把教育的重点转向社会方面,强调社会合作、人际关系;这种变化集中反映在新教育联谊会章程的修订上;三、在教育目的上,进步主义教育家强调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与进步主义相比,新教育家们特别是早期的新教育家则强调培养未来社会的统治者进步主义教育家普遍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不仅应是民主的,还应是为了民主的,教育应成为发展和完善民主主义的首要工具;因此,教育要强调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识和对共同利益的责任感;教育所培养的人应该成为民主主义的维护者和建设者,既有自由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又有纪律、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杜威认为民主社会的公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第一,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具备民主理想和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第二,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与服务社会的精神:第四,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杜威认为,在民主社会,劳动是受尊重的,劳力与劳心的对立不应出现在民主社会,以上几方面的素质,鲜明地体现了美国民主化、工业化的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新教育家所注重的是未来统治者的培养;他们所倡导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最初产生的新学校其目的是培养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新式统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教育家们所倡导的教育目的依然是陈旧的,尽管在陈旧的外壳中也包含了一些时代性的要求,例如他们所培养的理想统治者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绅士,而是具有开阔的眼界,现代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善于应变的能力与组织能力的新型人才;他们不仅有会思考的头脑,还要有经过实际操作训练出来的灵巧的双手和强健的身体,有鲜明的个性与坚毅的勇气,这样的人在传统学校中是不可能产养出来的;只有在新学校中用适合时代需要的新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才能培养出来这种新式人物;因此,新教育的“新”是体现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的,就其总的教育目的而言,则仍是与传统教育内容相同—培养有才能的统治者;四、在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上,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倡以经验式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而新教育家则主张以知识课程为主体在进步主义教育家看来,要使学校成为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将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引人学校,“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应使“代表社会活动的类型和基本形态”的活动如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绘画、唱歌、演剧、讲故事、阅读、书写等科目在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进步教育思想家认为传统的课程体系是由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系统的间接经验构成的,是一种符号和文字构成的系统,代表了成人的标准,不适合儿童的现有能力,超出了儿童已有的经验范围;同时,分门别类的学科也破坏了具有同一性和完整性的儿童经验,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失去应有的全面性而流于片面;因此,要以活动课程取代学科课程,让儿童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学;他们认为这些活动课程既能满足儿童心理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同一性和完整性;新教育家们强调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内容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为此,他们要求在学校中,为学生开设广泛的、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科学和知识课程,主要包括:现代语言本国语和外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社会科学等;与此同时,他们还强调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艺术教育、体育、宗教教育、性教育等;手工、劳动教育也是新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其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获得谋生的技能和手段,而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手工和体力劳动,获得全面发展;但与进步主义教育不同的是,这些手工、劳动课程并不是作为学术课程,而是作为其他教育的补充,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课程的编制和设计上,新教育家们反对以成年人的愿望安排课程,反对单纯以学科逻辑作为课程编制的唯一依据;他们认为,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一切内容、科目,都必须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条件为基础加以组织,不仅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而且内容的设计和组织也必须与儿童的兴趣、经验等相一致;新教育家虽主张教材的心理学化,但仍强调教材是成人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制定的,并未还原到儿童的直接经验;这与进步主义教育家的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差别,杜威所主张的教材心理学化是要把间接的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即直接经验化;杜威反对成人编写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为教育的起点,认为必须以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为起点,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还原到原来的经验,恢复到被它所抽象出来的原始经验;五、在学校设置与组织方面,新学校比进步主义运动中的实验学校更具特色欧洲的新学校是私立寄宿制学校,采用寄宿制的目的在于使儿童从类似家庭的教育环境中得到有力的感化,从而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新学校一般设在城郊的风景优美之地,面积很大,树木葱笼,芳草茂盛,一片田园风光,目的是使儿童受到“自然之感化”,既得自然冶情乐性之功效,又得城市文化熏陶之便利;从课程设置上来讲,新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美育等课程的组织,在运动项目上,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赛,也有人与自然的对抗赛:既有激烈的竞技比赛,又有舒缓的、柔和的个人表演项目;这些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新学校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旨在用艺术陶冶儿童的情操,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艺术活动中,音乐是核心,学校除开设音乐、戏剧课程以外,还组织学生进行演出,每逢大小节日,必有音乐会或戏剧晚会,形式多样,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来安排;此外,学生还组织了各种协会,既有学术性的、也有体育性的、艺术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结社,学校不加干涉,各种协会的建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合作、组织能力,而且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被新教育家视为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进步主义教育的“实验室”主要是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学校一般是设在各学区内的,没有单独设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学校虽也开设有体育与艺术类的课程,但没有欧洲的新学校那么重视;实验学校的目的在于贯彻杜威的教育哲学,强化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学校建成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并试图通过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及方式的革新,探索美国教育的出路;以上简要分析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与欧洲新教育的不同;客观地讲,两者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有共同性,也有许多不同的方面;本文重在论述两者的不同,意在表明现代派教育理论的丰富多彩,让我们认识到所谓现代派教育理论并不就是指杜威的教育思想,而是含义很广泛的,特别是新教育家的思想与杜威的思想之间就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名词解释
进步主义教育是20世纪上半期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起源自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
代表人物有帕克尔等。
主要的理论和方法有前期的帕克的昆西教学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沃特的葛雷制和后期的以儿童中心取向的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及社会中心取向的教育理论和实验等。
主要观点有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强调合作精神的学校观。
第十八章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五)华虚朋——文纳特卡制
在道尔顿制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重视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 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分为共同 知识和创造性作业,前者按学科进行,后者分小组开展。 文纳特卡制主要有五个步骤:针对每个儿童的特殊情况,制 定特殊目标和标准;进行全面的诊断测验,以明确儿童的能 力;编写儿童自我学习与自我订正的教材;学习进度个别化; 集体活动和创造活动。
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特征
体现了现代教育本质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抛弃了 传统教育中知识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 中心的观点,提出了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儿童中 心、作业中心的观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儿童的重新认识和对儿童地位的强调; 2.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看法的改变; 3.关于学校观念的变化; 4.对教学、课程、课堂等观念的变化。
第十八章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主讲:谢志斌
第十八章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发生的背景 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特征
四、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
五、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与局限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简介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 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 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 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践活动。 相对于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 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 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其实验室主要是 美国的公立学校。 其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但其发生的背景及 发展的过程则有诸多差异。
(三) 沃特——葛雷制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欢迎共阅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乃至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的教育思潮。
它批判了传统教育的主智主义,遵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儿童为中心强调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实践的联系,采用以经验、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成为适应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的现代教育的重要开端和基础。
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产生的背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发端于美国社会重大转折时期——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大转折,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转折,由殖民地文化向独立文化的大转折。
在此发展过程中,美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文化危机。
因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极其思想是美国教育界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所引发的挑战的回应,是现代城市工业文明条件下改革美国教育的一种广泛努力和改革方面的选择。
另一个方面是当时美国的旧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1852年开始到1918年,美国各州都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但当时教育还是沿袭欧洲传统的教育制度,被分割为贵族教育和平民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同时教育中重视学术,轻视职业,使得学术和职业相对立,导致人与社会的隔离,使教育无法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旧的教育把教育看成是“塑造”,或者看成是“复演和追溯”,严重地忽视了教育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甚至没有认识到教育的“改造”功能。
另外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质量底下,学校管理松散,教育内容僵化等问题也大量存在。
因此,这是一种与社会、与生活、与人的发展、与实践脱离的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家正式要通过新的进步学校和进步教育对这种旧教育进行变革。
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主要理论与实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众多的代表人物,进行了众多的教育实验,因此形成了一些主要教育理论,这些理论有着共同的特征,但也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别。
(一)前期的教育理论与实验1.帕克的昆西教学法帕克是最早开展进步主义教育实验的进步主义教育家之一,被杜威称为“进步教育之父”帕克的教育改革以“昆西教学法”而着称。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四个教学法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四个教学法摘要: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背景和意义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教育理念的影响二、四个教学法的概述1.学生中心教学法2.活动教学法3.直接教学法4.社会学习教学法三、学生中心教学法1.理论基础2.教学实践3.优点与局限四、活动教学法1.理论基础2.教学实践3.优点与局限五、直接教学法1.理论基础2.教学实践3.优点与局限六、社会学习教学法1.理论基础2.教学实践3.优点与局限七、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教育理念的更新2.教学方法的改革3.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正文: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一场起源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教育改革运动,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这场运动中,形成了四种代表性的教学法,分别是学生中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和社会学习教学法。
学生中心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同时也存在过于强调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难以统一的局限。
活动教学法主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活动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同时也存在活动设计和组织难度较大,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局限。
直接教学法主张教师直接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直接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教学效果较为显著,但同时也存在过于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局限。
社会学习教学法强调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社会学习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同时也存在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实施难度较大的局限。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论文摘要: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教育革新运动。
其基本目的是,在现代城市一工业文明的条件下,从根本上改革美国学校教育制度,进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儿童,使儿童真正得到自由的发展。
如运动所提出的传统与变革、效率与人性、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等的关系问题,深刻揭示了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并为解决这些时常困扰我们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无论其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对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素质教育具有相当的示范意义与借鉴价值。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启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运动,史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为适应美国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化时代、从近代向现代的巨大转变,而在教育领域掀起的一场改革。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古典教育的僵死传统,彻底地把儿童推向了教育的中心地位,从而使美国的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确定了20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它提出的教育改革原则措施以及勇敢而大量的教育试验,至今在美国乃至世界上还有广泛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当今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以人(儿童和青少年)的改善为出发点、以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显然对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特点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从19世纪末兴起。
到20世纪中叶结束,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特点:1、民主性。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杜威依据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
因此,教育应该是主动的,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
强调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自然就要淡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意识。
进步主义教育
(四)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帕克赫斯特(HelenParkhurst,1887—1973)是美国教育家,道尔顿制 的创始人。1911年在华盛顿州塔科马的爱迪生学校任教时,她曾拟定一 个实验室计划,191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将该计划第一次付诸实验。1920 年,她应邀去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这个计划,不到一 年,成绩显著。帕克赫斯特遂将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命 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 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批评班级授课制使学生处 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她提出以下主张。(1) 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 式的学习。即把各科一年的课程划分为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以公约的 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 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提前更换公约,能力差的学生不必强求一律。(2)将 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 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3)用 “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亦可使 学生管理简单化。 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 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它还强调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产生过 较大影响。帕克赫斯特还亲自于1924年和1925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介绍 其方法。
(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特征 (民主性 多元性 实用性)
⒈体现了社会中心主义的色彩 ⒉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进步主义
第四章进步主义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是影响美国20世纪上半叶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哲学流派,有时也称为“新教育”或“新教育运动”。
它从19世纪末开始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二、三十年代达到了顶峰,二战以后,其影响逐渐减小。
进步主义对民国时期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受到杜威的一批中国弟子的直接推动,1922年的《壬戌学制》即反映了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些主张。
第一节进步主义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美国社会结构的巨变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引发了社会的全面变革,产生了城市-工业文明。
同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新的移民浪潮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历史上的移民高潮期。
,新移民有着不同于早期移民的显著特点。
移民的大量涌入,对美国的社会和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移民带来了就业、住房、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在教育方面,移民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美国公立学校的学生构成,而且促使学校在移民归化中承担重要的角色,担当“大熔炉”的作用。
3.美国本土文化的成熟美国的文化受到欧洲的影响,独立后长期以来基本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
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美国的学术和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南北战争后的半个世纪中,美国先后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代表了这个时期美国文化发展的成就。
在学术、文化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美国本土文化的意识进一步觉醒。
而实用主义哲学(pragmatism)的产生,标志着美国文化本土意识的成熟。
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为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制度、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传统的教育理论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19世纪以前,美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同时也缺乏自己传统的教育理论。
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基本上移自西欧。
对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对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启示摘要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起源于20世纪早期,是一场以儿童为中心、追求社会公正和个人成长的教育改革运动。
本文将介绍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儿童中心教育、社会公正、个人发展等,并讨论这些观点对今天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儿童中心教育、社会公正、个人发展、教育改革1.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背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于20世纪早期,此时的美国正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普遍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进步主义教育家们认为,只有通过教育的改革,才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进步。
因此,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新观点和理念,成为美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 儿童中心教育的观点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儿童中心教育。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鼓励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参与。
儿童中心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建构知识。
儿童中心教育的启示在于,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
3. 社会公正的观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强调社会公正,认为教育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无论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或种族背景如何。
他们反对教育中的种族和社会经济差异,并主张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来消除这些差异。
社会公正的观点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公平和包容的,所有学生都应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今天的教育改革需要关注贫困地区和少数族裔学生的教育机会,并通过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缩小教育差距。
4. 个人发展的观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强调个人发展,认为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心的公民。
他们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站在进步教育运动对立面的思潮
站在进步教育运动对立面的思潮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将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分为三大类别包括支持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反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以及将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学中产生的思潮。
一、支持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相关思潮1.改造主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学校教育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如何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培养社会一致精神,社会一致简单理解就是社会共同参与课程制定,培养社会共识;解决问题改造社会,强调从旧社会改造为新社会,新社会是民主社会,所以教师应该使用民主手段教育学生;重视行为科学,简单理解,人的行为不是由说教产生,重视激励的力量。
2.存在主义人应且只应当对自己负责,不需为社会、国家、家庭负责。
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是完全自由的人。
人应当对自己负责,所以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自我得到发展即自我生成,对自己负责意味着需要培养自身的品德,因此此重视品德教育。
人是自由的人,所以每个人的道德观念应该由自身进行选择,而不是被灌输。
人是自由的人,所以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思想,应当实行个别教育。
人是自由的人,所以师生之间应当是平等的关系。
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二、反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相关思潮1.要素主义传承人类共同文化要素,即科学文化知识,由此提出了教育内容应当确立为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
传承科学知识,编纂具有逻辑性的教材,强调教师主导地位。
重视科技的发展,提倡天才教育。
2.永恒主义人类本性不变,教育性质不变即所谓永恒。
他们提倡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出人类天性的共同要素即理性。
那么如何引出理性,回归到柏拉图去,即通过阅读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名著,学习拉丁文、古希腊语等古典学科。
重视教师的作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应当以宗教为基础,教会掌握教育权。
以培养基督教徒和公民为教育目的。
新托马斯主义者重视科学知识。
新托马斯主义者承认人的理智可以认识世界,甚至肯定自然科学能够揭示自然规律,人们可以运用自然科学的知识改造自然界。
然而,这一切都是以上帝的恩赐为前提的。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20世纪的最初20年,美国发生了一场综合性的改革运动,史称进步主义运动。
中上阶级中的城市白人知识分子是运动的核心力量。
19世纪末,美国急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新移民浪潮引起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混乱,造成美国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衰败。
这些知识分子深感忧虑,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范围广泛的改革,将美国这匹在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狂奔野马用科学、理智和法律加以驯服,驾驭它通向一个民主、有序、繁荣并保持传统道德和文化的社会。
进步主义时代,学术阶层的首要功能仍然是支持和保持现存制度,并使之合理化。
但是这个时代最有意义的是少数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分子的出现,他们都支持改革,并成为进步主义政府的智囊团。
在著名的进步主义知识分子当中,有经济学界的、政治科学、哲学和法律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界的代表人物。
这些学科中的新理论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具有强烈的进步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开始向所有学科中的形式主义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在哲学领域,传统哲学中的理想主义被实用主义所取代。
代表人物是威廉詹姆斯。
其《心理学原则》(1902年)是实用主义的重要著作。
它主张抛弃任何抽象的教条,认为凡是能起实际作用的思想都具有价值。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仅是把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运用到教育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直接反应了进化原则本身。
受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他们反对任何静止的法则(static Laws)。
然而,他们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
长期以来它一直宣称,社会与自然界一样遵循“弱肉强食”的法则运行,只有适者才能生存,因此改善社会条件的努力是干涉“自然”秩序的、起误导作用的做法。
社会学家沃德(Lester F.Ward)在他的力作《充满活力的社会学》中,对占正统地位的社会学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保守的社会理论家,如斯宾赛(Herbert Spencer)和萨姆纳(William G.Sumner)把进化论运用于人类社会是错误的,因为它把人类社会和有机体的进化混为一谈。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
xx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
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
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
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
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兴起: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
赖斯则大力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关心。
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如约翰逊创办有机教育学校,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立葛雷制等等。
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先锋。
美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方法。
普及进步教育思想的时机已经成熟。
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
1920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
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
进步教育运动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
由于运动的这种专业化倾向,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
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以康茨为代表主张“社会中心”的教育。
转折: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
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进步主义运动”是指在美国兴起于19世纪末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致力于教育革新的思潮运动。
1.进步教育运动的始末及失败原因(1)进步教育运动的始末①起兴期(19世纪末至1918年)第一,赖斯揭露美国学校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于教育的关心,并引发全国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第二,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杜威称之为“进步主义教育之父”,同时杜威在1896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
第三,约翰逊创办“有机学校”、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办葛雷制等等。
②成型期(1918年-1929年)第一,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主义教育的中心。
第二,1919年,成立进步教育协会,提出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有自由发展的自由;·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监工;·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对儿童身体发展给予更大的关注;·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进步主义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作用。
第三,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
③转折期(1929年-1943年)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日益专业化,因而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加上内部的分化,拉格倡导“儿童中心”和康茨倡导“社会中心”以及外部保守主义的攻击和经济危机的出现。
④衰落(1944-1957)1944年进步主义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2)进步教育运动的失败原因①进步主义教育无法与不断变化的美国社会始终保持步调一致,无法适应美国社会的需求。
②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较多的矛盾和局限。
比如:过分注重儿童个人自由,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层面对个人发展的关键作用;过于片面地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下降等。
③观点对立的教育思潮和流派的兴起从外部冲击了进步主义教育。
(教育学原理)第十四章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强调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意识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进步主义教育的实施方法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
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实地考察 等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 能力。
学生主导讨论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 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进步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
1 19世纪末 - 20世纪初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迅速崛起,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
2 约翰·杜威
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实践主义教育的理论。
3 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促使人们对教育模式进行重新思考。
进步主义教育的主要特点
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推动了教育体系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能力、创造力 和社会参与意识。
进步主义教育的局限性和挑战1缺乏统一定义进步主义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方式存在多样性,缺乏统一性。
2
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进步主义教育的效果仍然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3
教育资源
进步主义教育需要充足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但资源不平衡是一个现实挑战。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一场深刻影响全球教育的运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人 能力和社会责任,并促进社会进步和平等。
进步主义教育的定义
进步主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积极参与,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
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创造 力和合作精神。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进步主义教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运动,是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
其理论源自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并撷取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进化论的思想精华而构成的,反对当时美国沿袭的欧洲形式主义课程、因循守旧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规戒律和教育与生产严重脱离的倾向。
进步主义教育的发展始末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年)、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1、兴起期(19世纪末至1918年)。
19世纪末,帕克(P.W.Parker)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
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
早期的进步教育家们都关心通过学校改变社会,但由于受到不同教育理论的影响,他们的方法不尽相同。
2、成型期(1918-1929年)。
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建立。
该协会后来改称美国进步教育协会(American Progr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简称PEA)。
1920年,协会提出了改进初等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
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
在这个时期,进步教育运动本身日益专业化。
其中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
3、转折期(1929-1943年)。
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进步教育运动的专业化倾向,使其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进步教育内部出现分化。
以拉格(H. O. Rugg)为代表的教育家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而以康茨(G. S. Counts)为代表的教育家则强调“社会中心”的教育。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四个教学法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四个教学法【实用版】目录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概述2.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四个教学法2.1 道尔顿制2.2 柏克赫斯特制2.3 温德特制2.4 康奈尔制正文【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概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起源于 19 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对传统教育制度的一种挑战和改革。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教育运动对当时的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四个教学法】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有四个著名的教学法,分别是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制、温德特制和康奈尔制。
【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 1920 年在道尔顿中学创立的一种教学法。
它主张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柏克赫斯特制】柏克赫斯特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 1919 年在芝加哥市郊郊区的一所中学创建的一种教学法。
它把课程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是通过音乐、艺术、运动等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
【温德特制】温德特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温德特于 1919 年在芝加哥市郊的一所中学创建的一种教学法。
它把课程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等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第三部分是通过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康奈尔制】康奈尔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康奈尔于 1917 年在康奈尔大学创建的一种教学法。
它把课程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参观实习等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进步教育运动分析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 “设定”了起点,而且直接制约着这种发展的方向和格 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的“钟摆”不管向哪 个方向摆动,都没有摆脱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
plan)
method)
(一)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
“昆西制度”著称。其主要特征是:(1)强
调“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
适应学校”。(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3)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实践活
动联系起来。(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
创造的精神。
(二)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第二节 美国 进步教育运动
一
概述
美国“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是指 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 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其 性质虽然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但由于产生于不 同的地域,其发生的背景及发展的过程存在诸多差 异。 专指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 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 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 革新理论和实验 。
约翰逊是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1903年,她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镇创办了费尔霍 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有机教育学校”是约翰逊借用了亨德森
(C.H.Henderson)在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一个术语。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以活动为主。
约翰逊还重视儿童社会意识的培养。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意义
进步教育无疑在西方教育史尤其是 美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反对落后的传统教育方法方面具有 积极的作用,给美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
进步教育运动
美 国 中 小 学 生 守 则
发展、对儿童权利的尊重,等等,都已成为普遍存在的
现实。这种普遍性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美国学校之不同 于19世纪美国学校的显著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进步主 义教育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学校和教室的氛围。尽 管进步主义教育所主张的儿童中心论遭到了指责,但他 们所反对的权威主义却已不可能再统治美国学校了。
3、转折(1929~1943年): (1)重心的转变(初等教育向中等教育) (2)中心的转变(儿童向社会) (3)方式的转变(从批判向妥协)
4、衰落(1944~1957年) (1)1944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改名为美国教育
联谊会,成为西欧“新教育联谊会”的美国分
会(53年改回原名)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促进美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和
教育理论研究的“美国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杜威、克伯屈等人之前,美国虽然在教育制度方面已 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做法(如公立学校的创立、
教育管理的地方分权、以税收维持学校、教育立法),但
在教育理论方面,则主要受西欧的影响。即使是在进步 主义教育运动的早期,西欧教育家的思想依然是主要的
约翰逊是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1903年,她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镇创办了费尔霍 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有机教育学校”是约翰逊借用了亨德森
(C.H.Henderson)在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一个术语。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以活动为主。
约翰逊还重视儿童社会意识的培养。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 “设定”了起点,而且直接制约着这种发展的方向和格 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的“钟摆”不管向哪 个方向摆动,都没有摆脱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
浅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比较研究
浅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比较研究摘要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不断涌现的教育运动为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新教育运动是两个重要的教育思潮,本文将对这两个教育运动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分析两者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它们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比较研究、教育改革、教学方法1. 引言教育是塑造和培养人的重要手段,对个体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育运动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潮和理论体系,它对当时的社会、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新教育运动是两个重要的教育运动,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产生,但都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2.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背景和特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对当时教育中保守主义观念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主张个性发展、实践经验、社会合作和民主参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强调学生自由发展和个体差异的尊重,教育目标是培养健康、独立和有创造力的公民。
3. 新教育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新教育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尤其是德国和英国。
新教育运动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反思和挑战,它主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
新教育运动追求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和自主学习。
新教育运动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比较研究4.1 历史背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起源于美国,注重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问题;新教育运动起源于欧洲,强调个体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2 理论基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思潮和人文主义,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新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注重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个人思考
比较内容
运动名称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
有无理论基础 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有统一的理论基础,并试图对 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对教
教育进行全面变革
育的革新有限
强调加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其目的为在促进儿童发展的基
础上、带动社会的进步
只是强调改革教育可以促进 学生的发展
(二)思想渊源
进步主义 教育运动
源于欧洲
1.对古希腊、罗马,尤其是对近代以来的 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 禄倍尔等提出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 则的继承与发展。
养于现代
1. 18-19世纪人类在自然科学和实用技 术上取得突出成就,为此次运动提供了 科学基础和直接养料。 2.理论物理学、天文学、机械力学、生 物学上的重大发明和创造成为直接支持 理论发展的沃土,并提供了实践与实验 的方法论体系。
书籍:
[1]张斌贤.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剑鸣.大转折的年代[M].天津:教育出版社,1922.
博士论文:
[1] 张斌贤.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5.
感谢您的聆听!
——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个人分享——
(四)日落西山
缘何衰落
主要原因
1.未能与社会发展始终同步 2.存在矛盾和局限 3.自身内部分裂 4.对教师要求过高,不具有现实性 5.改造主义和各种新保守主义的抨击
二、主要观点
进步主义教育运 动的主要观点
01 学生观——以儿童为中心 02 教师观——淡化权威意识
03 课程观——以生活为内容 04 学校观——强调合作精神
(三)后期重头戏
教育本质
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学论
儿童与教师
1.教育即生活 2.学校即社会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4.教育无目的论
1.从做中学 2.五步探究教学法 3.教材心理化
1.赞同“儿童中心”思想 2.师生共同参与 3.强调教师的社会职能
三、主要实验与特点
(四) 运动特点
多元性
不仅适应了社会转型的要求,也培养了 学生的民主意识,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呈现出鲜明的民主性特点。
杜威
1.学校林立 2.成立协会 3.设计方法
引起了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
1.直接影响了杜威 2.帕克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
实用主义哲学开始成为进 步教育运动的指导思想
历史评价
奏响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序曲
标志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开端
标志教育的新时期的开端
(四)日落西山 大势已去
2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进步主义教育运 动进入后期。主要表现为: 1.运动重心转移 2.对中等教育改革开展“八年研究” 3.遭到新传统教育思潮的激烈批评。
(三)发展轨迹
时间分期 代表人物 历史成就 历史影响
前奏响起
运动兴起
高潮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前10年) (20世纪20~30年代)
1.简•亚当斯•瑞斯 2.莱斯
1.帕克 2.库克
深刻揭露与批判公立学校中存 1.创办具有进步主义性质的学校
在的问题
2.推行"昆西教学法"
指导思想的多元性,理论基础的多元性, 不同文化背景与思想来源的进步主义教 育家,以及运动形式的多元性等等。
从根本上改革美国学校教育制度,进而最 大限度地解放儿童,使儿童真正得到自由 的发展。努力使教育适应美国社会对教育 改革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服务。
四、个人思考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接下来本人将以具体事实为依 据,比较分析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不同之处。
强调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
更加强调培养未来社会的统 治者
提倡以经验式的主动作业代替 传统教材的统治地位
主张以知识课程为主体
四、个人思考
表格的内容简单分析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不同, 但其实更确切来说二者可谓同中有异、易中有同。这里之所以着重论 述不同,是为了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05 教学观——以解决问题为方法
二、主要观点
1
宗旨为以儿童为中心
3
教育的任务在于 促进儿童本能的表现与发展
学生观
2
强调儿童的自由与创造性
4
教育应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
二、主要观点
教师的“权威”只能体现在他
的“经验”和“学识”上;淡
教
化教师权威、反对教师主导。
师 观
课程观
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课 程的主要内容;
把各种活动形式的课程摆在 突出位置。
以“活动”形式贯穿始终,以儿 童的需要为中心;
使学生能动地活动,积极地思考。
教学观
学
鼓励学生合作,教师应注意培
校
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观
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动作业,使
儿童通过直接生活进行学习。
三、主要实验与特点
帕克 昆西教学法
(一)前期实验
约翰逊 有机教育学校
1.儿童必须是教育经验的中心 2.主张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 3.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探索与创造精神 4.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2.了解儿童的本性和需要 3.以儿童自然的发展调整分班 4.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沃特 葛雷制
1.为所有儿童提供多方面发展的机会 2.提出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 3.体现了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
三、主要实验与特点
(二)后期实验
帕克赫斯特 道尔顿制
1.提倡自由、合作和个性 2.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 和年级制 3.实行公约或合同式学习
此次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分享也结合了许多个人的思考,世间 万物的兴盛衰落从来都是这般交替进行着,我们遨游在其中、学习观 看并借鉴着。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通过我的分享都能有所收获,老师, 同学们我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聆听,请大家点评指正!
五、参考书目
期刊:
[1]燕凌,李京诚,韩桂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美国学校体育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39,(01):156. [2]张斌贤.话语的竞争: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史[J].高等教育研究,2014,4,(6):81-87. [3]杨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开端:库克实习学校实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18,(2):165-171. [4]张斌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概念及历史发展[J].教育研究,1995,7,(3):180-184. [5]张斌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现代教育发展[J].教育科学,1996,(4):11-13.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
目录
01
崛
主要实验与特点
04
个人思考
一、崛起与衰落
(二)思想渊源: 源于欧洲、养于现代
(一)何以诞生: 时代呼唤、应运而生
(三)发展轨迹: 高低起伏、盘旋上升
(四)日落西山: 英雄暮年、壮心不已
(一)何以诞生
1.社会背景
(1)已完成近代工业化 (2)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3)各界努力解决问题
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欧美的教育运动主要包括美国的进步主义教 育运动以及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二者虽然都以反对传统教育为己任,并将 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的改革等。二者 之间虽然存在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其发生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以及对教 育改革的着眼点不同,因此,二者之间也存在许多的不同。
华虚朋 文纳特卡计划
1.制定个别训练的目标和标准 2.进行全面的诊断测验 3.编写儿童自我学习与自我订 正的教材 4.学习进度个别化 5.集体活动和创造活动
克伯屈 设计教学法
1.从实际生活环境中提出学习的 目的 2.制订达到目的的工作计划 3.通过实际活动去完成这项工作 4.检查其结果
三、主要实验与特点
1.社会背景
近代工业化
世界经济 大国
加剧矛盾
个人与社会 物质与精神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末,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后起之秀完成了近代工业化,一跃 而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 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尖锐激烈;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的失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