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公司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
GM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GM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95091b7aeaad1f346933fd8.png)
1.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注射剂进行无菌检查。
3.责任:化验员有责任按本操作规程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定义: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内容:5.1无菌操作设备: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无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灯等。
5.1.1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冲间。
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干手器、无菌衣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超净工作台。
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的紫外光灯和照明灯,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1.2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杀菌1小时。
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2%甲酚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杀菌半小时。
5.1.3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检查: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
取直径90mm双碟,在接种室内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以无菌操作,将双碟半开注入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20ml,制成平板:在35-37℃预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将3个平板以无菌方式带入无菌操作间的洁净区域左、中、右各放1个;打开碟盖扣置,平板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将盖盖好,置35-37℃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3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相加总数不得超过10个。
无菌操作台面或超净工作台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100 级(一般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5μm的粒数不得超过3.5个/升;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个,可根据无菌状况定期置换过滤器。
5.1.4无菌室内应准备好盛有消毒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灯、火柴、镊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
5.2仪器、用具:5.2.1真空泵、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精度0.1g)、抽滤瓶(500ml)、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注射器(要求规格)、试管、双碟(9cm)、注射针、镊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纱布、棉花(原棉)、不锈钢吸管筒、接种环、微孔滤膜(直径约5cm),孔径应在0.45±0.02μm )载玻片、洒精灯、取样勺、吸耳球、喷雾瓶。
注射剂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注射剂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8de3b0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d.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无菌检查方法系用于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检查。
若供试品符合该项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仅表明了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大容量注射剂无菌检验操作。
3、责任者:质管部、化验室主任、QC检验员4、检验标准4.1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H。
4.2环境要求:该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C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A级)的单向流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污染,但所采取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操作前环境洁净度应经验证。
日常检验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4.3方法验证:进行该项检查前应按照《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规程》确认该方法的适用性。
4.4人员要求: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培训。
4.5检验数量及检验量:4.5.1、接种每种培养基所需的最少检验数量:2%或10个(取较少者),供试品无菌检查若采用薄膜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作阳性对照用;若采用直接过滤法,应增加供试品无菌检查时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阳性对照用。
4.5.2、每支供试品接入每种培养基的最少量:半量(100ml≤V≤500ml),采用薄膜过滤法时,检验量应不少于直接接种的供试品总接种量,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全部内容物过滤。
4.6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真菌培养温度为23~28℃。
4.7仪器用具: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手提灭菌器、离心机、双碟、试管、三角瓶、刻度离心管、注射器(针头)、剪刀、镊子、注射器盒、75%酒精棉球、紫外光灯365nm、真空泵、HTY智能全封闭集菌仪、一次性使用集菌培养器。
5、操作规程5.1消毒剂配制:5.1.1、75%乙醇溶液(配制酒精棉球用)。
5.1.2、0.2%新洁尔灭溶液(配制消毒棉球用)。
注射剂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注射剂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d538b8c195f312b3169a5af.png)
1.目的:制定注射剂灌封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2.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灌封工序质量控制全过程。
3.职责:操作者、QA监督员、车间主任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试灌过程质量控制按“注射剂外观检查法”填写中间控制表(附件1)按所规定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并记录在中间控制记录上(附件2)。
——装量与装量差异试验。
在IPC记录上记下测试结果,待试验合格后通知中控室检验员重复同样试验,若测试结果符合要求,经QA监督员批准,方可正式灌封。
否则对灌封线进行调整,并重新取样重复上述试验。
如果测试结果符合要求,需要更换新容器盛装安瓶。
调整过程中的安瓶作报废处理。
4.2灌封过程的质量控制:4.2.1操作工取样检查:①在灌封过程中,每半小时检查一次装量,使用注射剂装量控制图(附件3),在图表上记录结果,一天使用一张图。
②从灌封线取5支,开启时应注意避免损失,内容物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抽尽,每支的装量均不得低于标示量。
在图表的实际时间坐标上方划十字。
以记录装量差异,测定后的药液应废弃。
③如测定的结果超过表中红色范围,经检验员重新取样,复查确实超过范围时,应立即停机进行调整并在收集容器上贴上“待处理”标签。
④若在灌封过程中对灌封线做了调整,则须在记录上记录,即围绕十字划个圈圈,以表示调整后的结果。
调整后必须重复装量检查,并将结果如上述记录在控制表上。
4.2.2中控室检查,中控室检验员在灌封过程的前中后应进行5次装量检查,每次取样5支,按上述方法所述的控制项目对装量进行检测,所有检查结果及发现的问题均记录在IPC记录上。
4.3灌封过程中任何不合格的质量状况都必须报告操作者、车间主任及QA监督员。
4.4灌封完成后,所有的中间控制记录经车间主任审核签字后送交质量部。
注射剂外观检查中间控制表批中间控制记录车间主任:日期:附件3:平均装量——相对标准差(%)控制图填表人:日期:车间主任:日期:。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ae1543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3.png)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与范围:本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注射剂检验工作流程,保证注射剂产品的质量,以及确保注射剂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注射剂检验工作,包括原辅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等。
二、检验设备及仪器:1. 显微镜:用于对样品进行微观检查,检测是否存在异物、杂质等。
2. 压力计:用于检测注射剂容器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
3.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药液的重量,检测药液的配比是否准确。
4. pH计:用于测定药液的酸碱度。
5. 紫外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药液中的杂质和活性成分的含量。
6. 无菌工作台:用于进行无菌检验和操作。
三、操作步骤:1. 取样: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批次中随机取样。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 外观检查:对样品的色泽、透明度、是否有浑浊、沉淀等进行检查。
3. 标签检查:检查样品上的标签是否完好、清晰,包括产品名称、批号、有效日期等。
4. 物理性质检验:包括药液的密度、温度、粘度、等特性的测定。
5. 包装和标志检验:检查样品的外包装是否完好、符合规定,标志是否准确。
6. 含量测定:根据相关标准,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药液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7. 微生物检验: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检验,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等指标的测定。
8. pH值测定:使用pH计测定药液的酸碱度。
9. 无菌检验:在无菌工作台下,对样品进行无菌检验,确保无菌要求。
10. 容器密封性和耐压性检验:使用压力计对容器密封性和耐压性能进行检测。
11. 结论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12. 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记录在相关文件中,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检验结果。
四、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个人伤害。
2. 在检验过程中,应做好样品的标识和保存,以免混淆和损坏。
3. 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某药业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验证方案完整文档
![某药业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验证方案完整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249cc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2.png)
某药业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验证方案完整文档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是制药公司中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生产小容量注射剂。
为确保该车间运行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定验证方案。
以下是小容量注射剂车间验证方案的完整文档。
一、验证目的本验证方案旨在验证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的设备、工序和操作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生产过程能够符合质量系统和标准操作流程,并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二、验证范围三、验证流程1.设备验证1.1验证设备的清洁灭菌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1.2验证药品配料和混合设备的配料精度和混合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1.3验证灌装设备的灌装准确性和速度是否符合要求。
2.工序验证2.1验证清洁工序的清洁效果是否符合要求,杂质残留是否符合规定限量。
2.2验证灭菌工序的灭菌效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有效杀灭微生物。
2.3验证配料和混合工序的配料精度和混合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2.4验证灌装工序的灌装准确性和速度是否符合要求。
3.操作验证3.1验证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3.2验证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3.3验证操作记录和检验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3.4验证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质量系统要求进行自检和互检。
四、验证标准1.设备验证标准:设备的运行参数符合标准要求,各项功能正常。
3.操作验证标准: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符合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操作记录和检验记录完整、准确;操作人员按照质量系统要求进行自检和互检。
五、验证计划1.制定验证计划,明确验证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
2.进行设备验证,记录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价。
3.进行工序验证,记录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价。
4.进行操作验证,记录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价。
5.对验证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验证记录1.记录验证计划,包括验证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
2.记录设备验证的结果,包括设备运行参数和功能是否正常。
4.记录操作验证的结果,包括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质、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要求。
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8da9d16a417866fb94a8e5e.png)
一、目的:建立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防止错检、漏检的发生。
二、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验操作方法。
三、责任:质量部、化验室相关操作人员。
四、内容:注射剂注射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B)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剂除应按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或“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和“无菌”。
静脉用注射剂应加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注射用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应加查“不溶性微粒”;静脉输液及插管注射用注射液应加查“渗透压摩尔浓度”。
混悬型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药物粒度应控制在l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lum以下,并不得有大于5um的乳滴。
“装量”检查法1 简述1.1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
1.2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1.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2.2量筒(量入型)规格l、2、5、1O、20及50ml的量筒,均应预经标化。
3 操作方法3.1 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标示装量供试品取用量(支)2ml或2ml以下52ml以上至50ml33.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读出每支装量。
氯化钠注射液检验操作规程
![氯化钠注射液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638bc39cf84b9d528ea7a97.png)
范围:氯化钠注射液职责:检验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正文:1.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2.鉴别2.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2.2取本品加醋酸氧铀锌试液生成黄色沉淀。
2.3取本品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2.4取本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同时取碘化钾淀粉试纸放置试管口应显蓝色。
3.检查3.1PH值——取本品,依法检查,应为5.0—7.0。
3.1.1执行SOP-QM-418《pH值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3.1.2执行SOP-EM-304《PHS-3C型酸度计标准操作规程》。
3.2重金属取本品50ml,蒸发至约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千万分之三。
3.2.1执行SOP-QM-402《重金属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中的第一法。
3.3不溶性微粒——取本品1瓶,依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即≥10µm微粒数应≤10粒/ml,≥25µm 的微粒数应≤1粒/ml。
3.3.1执行SOP-QM-412《不溶性微粒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3.3.2执行SOP-EM-301《GWJ-3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
3.4细菌内毒素——取本品,依法检查,每1ml中含内毒素量不得过0.5EU。
3.4.1执行SOP-QM-415《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5装量——取本品,依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3.5.1执行SOP-QM-401《最低装量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6澄明度——取本品,依法检查,漏检率不得大于3﹪。
3.6.1执行SOP-QM-413《澄明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7无菌——取本品,依法检查,应无菌。
3.7.1执行SOP-QM-414《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4.含量测定4.1精密量取本品10ml,加水40ml、2%糊精溶液5ml 与荧光黄指示液5--8滴,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滴定。
sop氟康唑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
![sop氟康唑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5636d86137ee06eff91872.png)
1 目的确定氟康唑注射剂检验的操作程序,确保合格的氟康唑注射剂出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不同规格的氟康唑注射剂的检验。
3 责任检验员有责任按照本SOP对氟康唑注射剂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内容4.1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管(10ml、5ml)、50ml容量瓶、高效液相色谱仪、PH计,微量进样器、10、20ul注射器等。
4.2鉴别4.2.1精密吸取本品(0.1%10ml;0.2%5ml)置50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分光光度计在261±2nm、267±2nm波长处测定有最大吸收峰,在264±2nm处测定有最小吸收峰。
4.2.2按原料用氟康唑检验规程中4.10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与对照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与对照品。
4.2.3按液相色谱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供试品与对照品主峰保留时间一致。
4.3检查4.3.1 PH值4.3.1.1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a、邻苯二酸氢钾标准缓冲液:精密称取在115±5℃干燥2-3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b、PH6.8磷酸盐标准溶液:精密称取在115±5℃干燥2-3h的无水磷酸氢二钠3.533g与磷酸二氢钾3.378g,加水溶解并稀释成1000ml,摇匀,即可。
4.3.1.2按酸度计操作规程检测。
PH值应为4.0-6.5。
测定前校正仪器时,应选择与供试液PH值接摈标准缓冲液,校正后,应再用喂种相差约3PH的标准缓冲液核对,误差不应超过±0.1PH。
5.3.1.3取注射液适量,如热时应放至室温,按PH计操作方法进行测定,PH值应为4.0-6.5。
5.4不溶性微粒检查5.4.1定义本法系对静泳滴注用注射液中可移动不溶于水在50um以下的微小颗粒杂质检查方法。
5.4.2原理本法是运用过筛放大原理对微粒进行检测。
取一定量的供试品,使用过滤介质薄膜截留供试品中的微粒,在显微镜下放大,用标尺进行计量和统计。
药品质量管理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药品质量管理注射剂的质量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3d11f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1.png)
水解性
(5)
与氧化剂的反应
1. 鉴别试验 (二) 去氢抗坏血酸 ] O [ VitC
(1)与AgNO3反应
(2)与2,6 - 二氯靛酚反应
(ChP2000)
氧化型
玫瑰红色
还原型
蓝色
OHˉ
(ChP2000)
(玫瑰色)
(无色)
溶液的颜色:分光光度法
01
取本品,加水稀释成每1ml中含维生素C50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在4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6。
(3)
酸性环境 稀 HAC
新沸冷H2O
减慢VitC被O2氧化速度
讨论
立即滴定
赶走水中O2
减少O2的干扰
加丙酮
减少亚硫酸氢钠干扰
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Cl-反应
芳伯氨基
酯键,易水解
脂烃胺
03
01
02
2.酯键 易水解
引入特殊杂质对氨基苯甲酸
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检查方法
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
5、无菌检查
(1)直接接种法——非抗菌作用的供试品 检查法 即每支(或瓶)供试品按规定量分别接种至好氧菌、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基的容器中。除另有规定外,好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5ml,真菌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0ml,每种培养基接种的管数同供试品的检验数量。 另取供试品1支(瓶)作阳性对照;取溶剂和稀释液同法操作,作阴性对照。
干扰机制: 如: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①离子交换 RSO3H+CH3CHOHCOONa RSO3Na+CH3CHOHCOOH RSO3H +NaCl RSO3Na +HCl ②氢氧化钠滴定 CH3CHOHCOOH+NaOH CH3CHOHCOONa+H2O HCl+NaOH NaCl+H2O
注射剂检查操作规程
![注射剂检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33b4d6aa1c7aa00b52acbec.png)
制药GMP管理文件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目的:本标准规定了注射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查。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五、正文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监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射人作内用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乳状液型注射液或混悬型注射液。
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
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液或均匀混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
无菌粉末用溶剂结晶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方法制得。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均匀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
无菌粉末用溶剂结盟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方法制得。
注射用浓溶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注射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明;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型注射液药物粒度应控制在1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里应容易分散均匀,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射;乳状液型注射液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1um 以下,不得大于5um的球粒。
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二、注射剂所用溶剂必须安全无害,并不得影响疗效和质量。
一般分为水溶剂和非水性溶剂。
1.水性溶剂:最常用的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
注射剂检查操作规程
![注射剂检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33b4d6aa1c7aa00b52acbec.png)
制药GMP管理文件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目的:本标准规定了注射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查。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五、正文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监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射人作内用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乳状液型注射液或混悬型注射液。
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
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液或均匀混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
无菌粉末用溶剂结晶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方法制得。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均匀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
无菌粉末用溶剂结盟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方法制得。
注射用浓溶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注射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明;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型注射液药物粒度应控制在1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里应容易分散均匀,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射;乳状液型注射液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1um 以下,不得大于5um的球粒。
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二、注射剂所用溶剂必须安全无害,并不得影响疗效和质量。
一般分为水溶剂和非水性溶剂。
1.水性溶剂:最常用的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
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e9212ee53a580217fcfea1.png)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为规定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操作要求,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半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生产部经理、检验员、生产人员四、正文:质量标准:见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成品)内控质量标准技术要求:1.1物理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澄明液体。
1.2该产品应符合以下标准:2.鉴别2.1仪器与用具高效液相色谱仪2.1操作方法2.2.1 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的主峰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峰保留时间一致。
2.2.2本品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3.检查3.1仪器与用具酸度计、量筒3.2操作方法酸度取本品适量依法检查,PH值应为9.6~10.0。
装量取本品5瓶,用量筒称量,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注射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4.含量测定4.1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4.2试剂与溶液0.05mol/l枸橼酸-0.05mol/l醋酸铵-乙腈(80:10:18)用高氯酸调节PH值至2.4。
4.3操作方法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制成每1ml中含20ug 的溶液,精密量取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沙拉沙星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4.4结果计算X=AS*WC*N/AC*VC式中:AC----样品峰面积WC----对照品取量(g)N-----对照品含量(%)AC----对照品峰面积VS----样品取量(g)取两个样做平行试验,以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5.取样规则:见《取样操作规程》6.制剂: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
7.贮存:遮光,密封保存。
伊维菌素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伊维菌素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5750695580216fc710afda1.png)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为规定伊维菌素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操作要求,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伊维菌素注射液半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生产部经理、检验员、生产人员四、正文:质量标准:见伊维菌素注射液(半成品)内控质量标准操作内容:1.1物理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略黏稠。
1.2该产品应符合以下标准:2.鉴别2.1仪器与用具高效液相色谱仪2.2操作方法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检查3.1仪器与用具:比色管水分测定仪、澄明度检测仪、100ml量筒3.2操作方法颜色本品应无色;如显色,与黄色或黄绿色2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8%。
溶液澄明度照澄明度检测法测定。
装量取成品5瓶用量筒称量应符合规定。
4.含量测定4.1仪器与用具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天平4.2试剂与溶液乙腈-甲醇-水(53:35:12)4.3操作方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甲醇稀释成每1ml中约含0.2mg和溶液,精密量取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伊维菌素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4.4结果计算X=AS*WC*N/AC*VC式中:AC----样品峰面积WC----对照品取量(g)N-----对照品含量(%)AC----对照品峰面积VS----样品取量(g)取两个样做平行试验,以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5.取样规则:见《取样操作规程》6.制剂:伊维菌素注射液。
7.贮存:遮光,密封保存。
制药公司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
![制药公司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ffe5f796294dd88d0d26bc5.png)
一、目的:建立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防止错检、漏检的发生。
二、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验操作方法。
三、责任:质量部、化验室相关操作人员。
四、内容: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剂除应按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或“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和“无菌”。
静脉用注射剂应加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注射用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应加查“不溶性微粒”;静脉输液及插管注射用注射液应加查“渗透压摩尔浓度”。
混悬型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药物粒度应控制在l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lum以下,并不得有大于5um的乳滴。
“装量”检查法1 简述1.1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
1.2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1.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2.2量筒(量入型)规格l、2、5、1O、20及50ml的量筒,均应预经标化。
3 操作方法3.1 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标示装量供试品取用量(支)2ml或2ml以下 52ml以上至50ml 33.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读出每支装量。
氟罗沙星注射液检验操作规程
![氟罗沙星注射液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894bad0360cba1aa811daee.png)
甘肃成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文件分发部门: 质量部、生产部、物流部变 更 记 载1.目的:制定氟罗沙星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程序,确保药品质量。
2.范围:用于氟罗沙星注射液的质量检验。
3.职责:质量部QC人员对本程序实施负责。
4.内容:4.1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或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
4.2鉴别(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图谱中,供试品溶液主峰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保留时间一致。
(2)取本品适量,用0.1mol/ L的盐酸溶液稀释制成1ml中约含6ug的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计(《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Ⅵ A)测定,在286nm与320nm处有最大吸收。
4.3检查颜色取本品,加水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氟罗沙星10mg的溶液,与黄色或淡黄绿色7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Ⅸ A第一法),不得更深。
pH值应为3.5-5.5(《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Ⅵ H)。
装量取本品3支,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I B),每支装量不得少于标示装量5ml。
可见异物取本品20支,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Ⅸ H),均不得检出可见异物。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取本品,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Ⅸ C),每个容器中含10um及10u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3000粒,含25um及25um以下的微粒不得过300粒。
无菌检查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Ⅺ H),应符合规定。
热源检查取本品,加注射用水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Ⅺ D),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4ml,应符合规定。
有关物质取本品,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0.2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
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25%,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各2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
安乃近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安乃近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52ceca3844769eae109edaa.png)
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为规定安乃近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操
作要求,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安乃近注射液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生产部经理、检验员、生产人员
四、正文:
质量标准:见安乃近注射液(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操作内容: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1)取本品适量,照安乃近项下的鉴别(1)项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2)取本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1.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安乃近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E254薄层板上,以乙醇-苯(7.5:5)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对照品的主斑点相同。
【检查】PH值应为5.5~6.5.
颜色取本品,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10ml,置100ml量瓶中,加乙醇80ml,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精密量取10ml,加乙醇2ml、水6.5ml与甲醛溶液0.5ml,主置1分钟,加盐酸溶液(9→1000)1.0ml,摇匀,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控制滴定速度为每分钟3~5ml),至溶液所显的淡黄色在30秒钟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05 mol/l)相当于17.57mg的C13H16N3NaO4S·H2O。
氧氟沙星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氧氟沙星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cebbad16fc700aba68fca1.png)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为规定氧氟沙星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操作要求,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氧氟沙星注射液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生产部经理、检验员、生产人员四、正文:质量标准:见氧氟沙星注射液(成品)内控质量标准操作内容:【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或淡黄绿色澄明液体一。
【鉴别】(1)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氧氟沙星20mg),置水浴上蒸干,加丙二酸30mg,加醋酐约10滴,置沸水浴上加热3分钟,显红棕色。
(2)取本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含氧氟沙星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氧氟沙星对照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溶液(4→100)(10:5: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3)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9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检查】 PH值应为3.6~4.9。
颜色取本品,加水稀释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与黄色5号或黄绿色5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热原取本品,加灭菌注射用水制成每1ml中含氧氟沙星10mg的溶液,依法检查,剂量按家兔每1kg体重注射2ml,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氧氟水沙星60mg),置200ml量瓶中,加0.1mol/l盐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用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94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另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氧氟沙星对照品约60mg,同法测定;计算,即得。
大容量注射剂灯检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大容量注射剂灯检岗位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e26f6927375a417866f8fca.png)
大容量注射剂灯检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大容量注射剂灯检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产品生产质量。
2. 范围:适用于大容量注射剂的灯检操作。
3.职责:大容量注射剂灯检岗位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车间主任、QA检查员负责监督。
4. 程序:4.1.操作人员按进出一般生产区更衣规程(SOP SC0009)进行更衣。
4.2.灯检前的准备与检查:4.2.1. 检查灯检室是否具有前批清场合格证,并附于本批生产记录内。
4.2.2. 检查灯检用设备:灯检机是否具有“己清洁”标志。
4.2.3. 准备灯检所用容器、责任号等。
4.2.4. 复核待灯检半成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是否与产品交接卡要求一致。
4.2.5. 操作人员落座于灯检机前,按SDJ30/100灯检机操作规程(SOP SC2019)进行操作。
外观、锁口、澄明度检查方法:4.3.1. 操作人员从输送带上,手握瓶颈处取出一瓶,擦净瓶外壁污痕。
4.3.2. 每瓶药液以直、横、倒三步方法检视。
4.3.2.1. 检查瓶子的外观质量、将瓶身破裂、药液浑浊的半成品剔出放入盛装“废品”的容器内,将瓶身有疤、脱膜的半成品剔出,放入“不良品”盛装容器内。
4.3.2.2. 检查封口质量,用三指竖立逆时针转动瓶盖不应松动。
剔出封盖松动、未密封、胶塞缩进、断裂、瓶盖轧歪的半成品,放入盛装“不良品”容器内。
4.3.2.3.检查装量,剔除装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半成品,并放入盛装“不良品”容器内。
4.3.2.4.将瓶子倒立检查,将漏气、脱膜(从瓶口有较大气泡上升的半成品)剔出放入盛装“不良品”容器内。
4.3.2.5.检查药液的澄明度,将检出药液内带有玻屑、纤维、毛点块的不良品放入盛装“不良品”容器内。
4.3.2.6.遇到有黑点或带色异物难以分辨时,应在贴有白纸板一侧进行检查,并将有黑点或带色异物的半成品剔出放于盛装“不良品”容器内。
4.3.2.7.将灯检合格的半成品,整齐排放于方盘内,排满一盘,放入责任号于指定地点码齐存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建立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防止错检、漏检的发生。
二、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验操作方法。
三、责任:质量部、化验室相关操作人员。
四、内容:
注射剂
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剂除应按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或“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和“无菌”。
静脉用注射剂应加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注射用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应加查“不溶性微粒”;静脉输液及插管注射用注射液应加查“渗透压摩尔浓度”。
混悬型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药物粒度应控制在l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lum以下,并不得有大于5um的乳滴。
“装量”检查法
1 简述
1.1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
1.2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1.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
2.1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2.2量筒(量入型)规格l、2、5、1O、20及50ml的量筒,均应预经标化。
3 操作方法
3.1 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标示装量供试品取用量(支)
2ml或2ml以下 5
2ml以上至50ml 3
3.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读出每支装量。
3.3如供试品为油溶液或混悬液时,检查前应先微温摇匀,立即按3.2项下方法操作,并冷至室温后检视。
4 注意事项
4.1所用注射器及量筒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其最大容量应与供试品的标示装量相一致,量筒的体积应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
4.2 注射器应配上适宜号数的注射针头,其大小与临床使用情况相近为宜。
5 记录与计算主要记录室温,抽取供试品支数,供试品的标示装量,每支供试品的实测装量。
6 结果与判定
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如有少于其标示装量者,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装量差异”检查法
l 简述
1.1本法适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1.2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1.3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2 仪器与用具
分析天平感量0. 1mg(适用于平均装量为0.15g及其以下的粉针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装量在0. 15g以上的粉针剂)。
3 操作方法
3.1 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瓶签(若为纸标签,用水润湿后除去纸屑;若为直接在玻璃上印字标签,用适当有机溶剂擦除字迹),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置干燥器内放置1~2h,,俟干燥后,除去铝盖,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3.2轻叩橡皮塞或安瓿颈,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每瓶(支)的重量,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醇洗净,依次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即可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3.3 复试初试中,如有1瓶(支)的装量超过装量差异限度规定时,应另取10瓶(支)按3.1~3.2项下方法复试。
4 注意事项
4.1开启安瓿装粉针时,应避免玻璃屑落入或溅失;开启橡皮塞铝盖玻璃瓶装粉针时,应先稍稍打开橡皮内塞使瓶内外的气压平衡,再盖紧后称重。
4.2用水、乙醇洗涤倾去内容物后的容器时,慎勿将瓶外编号的字迹擦掉,以免影响称量结果;并将空容器与原橡皮塞或安瓿颈部配对放于原固定位置。
4.3空容器的干燥,一般可于60~70℃加热1~2h,也可在干燥器内干燥较长时间。
4.4称量空容器时,应注意瓶身与瓶塞(或折断的瓶颈部分)的配对。
5 记录与计算
5.1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2根据每瓶(支)的重量与其空瓶重之差,求算每瓶(支)内容物重量。
5.3 每瓶(支)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5(复试时除以10),即得平均装量(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4按下表规定装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装量范围(m±m×装量差异限度)。
平均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 05g以下至0.05g ±15%
0. 05g以上至0.15g ±10%
0. 15g以上至0.50g ±7%
0. 50g以上±5%
6 结果与判定
6.1每1瓶(支)中的装量均未超出允许装量范围(m±m×装量差异限度);或其装量差异均未超过上表规定者;均判为符合规定。
6.2每1瓶(支)中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过装量差异限度的粉针多于1瓶者,判为不符合规定。
6.3初试结果如仅有1瓶(支)的装量差异超过装量差异限度时,应另取10瓶(支)复试。
复试结果每1瓶(支)的装量差异与装量差异限度相比较,均未超过者,可判为符合规定;若仍有1瓶(支)或1瓶(支)以上超出时,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可见异物”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溶液型注射液、溶液型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均照可见异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无菌”检查法
照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静脉用注射剂按该品种项下的规定,照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照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静脉输液及椎管注射用注射液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照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检查,应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