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第17章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微生物检验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微生物检验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概述厌氧菌的分类厌氧菌的临床意义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厌氧环境的指示二、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厌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概述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感染类型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多发生在黏膜附近;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重要原则: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适宜标本血液、骨髓、脑脊液、关节液、心包液、胸腔积液、腹腔液、胆汁、由活检或尸体解剖获得的组织标本、深部脓肿抽取物、经环甲膜以下或肺穿刺抽取的肺渗出物、后穹窿穿刺抽取的盆腔渗出液及无菌套管抽取的宫腔内容物、膀胱穿刺液及其它组织穿刺液等不宜标本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直肠拭子、喀出的痰液、自然排出的尿液和导出的尿液、流出的脓液、接近皮肤或黏膜的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胃和小肠内容物、粪便(艰难梭菌除外)等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第17章 分枝杆菌属

第17章 分枝杆菌属

特点:潜伏期长 特点:潜伏期长(2-5年), 年 , 发病慢(数月 数年), 数月-数年 发病慢 数月 数年 ,病程 长的慢性传染病. 长的慢性传染病 麻风病变可分为四型: 麻风病变可分为四型: 瘤型麻风: 恶性麻风) 瘤型麻风:(恶性麻风) 侵犯部位:皮肤黏膜,周围神经及内脏 侵犯部位:皮肤黏膜, 传染性强: 传染性强 病变中大量麻风细胞 免疫状态: 细胞免疫缺陷, 免疫状态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正常 临床表现:麻风结节,可融合成" 临床表现:麻风结节,可融合成"狮面 病情严重,逐渐恶化. 容",病情严重,逐渐恶化.
脂质:存在细胞壁,含量与毒力平行 脂质 存在细胞壁, 存在细胞壁 分枝菌酸+海藻糖 (1)索状因子(糖脂 分枝菌酸 海藻糖): 破坏 )索状因子(糖脂:分枝菌酸 海藻糖) 线粒体膜, 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 线粒体膜, 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引起慢性 肉芽肿. 肉芽肿. (2)磷脂 刺激单核细胞增生,病灶形成结核结 )磷脂: 刺激单核细胞增生, 及干酪样坏死等. 节,及干酪样坏死等. 肽糖脂) (3)蜡质 (分枝菌酸 肽糖脂):迟发型超敏反应 )蜡质D(分枝菌酸+肽糖脂 迟发型超敏反应 (4)硫酸脑苷脂 抑制吞噬,使细菌在吞噬细胞长 )硫酸脑苷脂: 抑制吞噬, 期存活
免疫力
主要是细胞免疫: 主要是细胞免疫:对该菌的免疫力随结核杆 细胞免疫 菌或其成分在体内存在而存在,故称感染免 菌或其成分在体内存在而存在,故称感染免 有菌免疫. 菌体成分消失,免疫力消失. 疫或有菌免疫 菌体成分消失,免疫力消失
结核菌素试验 原理: 原理: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 菌能否有超敏反应,以判断机体有无免疫力. 菌能否有超敏反应,以判断机体有无免疫力 试剂: 纯蛋白衍生物(PPD)5U 试剂 纯蛋白衍生物( ) 方法:前臂内侧皮内注射, 方法:前臂内侧皮内注射,48-72h观察 观察 结果: 结果: 红肿硬结≥5mm,阳性( ≥ 15mm,强阳性) 红肿硬结 ,阳性( ,强阳性) 红肿硬结<5mm,阴性 红肿硬结< , 意义 阳性: 过去感染残余/BCG,有免疫力 阳性: 过去感染残余 , 强阳性: 强阳性: 活动性结核 阴性: 无感染/未接种 未接种BCG 阴性: 无感染 未接种 假阴性:感染初期,严重结核病, 假阴性:感染初期,严重结核病,细胞免疫功能 低下者(艾滋病,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低下者(艾滋病,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第17章 超敏反应

第17章 超敏反应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知识框架
Ⅰ型又称速发型(IgE 肥大细胞)
Ⅱ型又称细胞毒型(IgG IgM C )
Ⅲ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IgG IgM IgA C) Ⅳ型亦称迟发型(T细胞 吞噬细胞)
Ⅰ、Ⅱ和Ⅲ型均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Ⅳ型由T细胞介导,可经淋巴细胞被动转移。
遵义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姚新生 姚新生 EE-mail: mail: immunology01@ immunology01@ /377120750/main /377120750/main
上一页 下一页
遵义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姚新生 姚新生 EE-mail: mail: immunology01@ immunology01@ /377120750/main /377120750/main
上一页 下一页
遵义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姚新生 姚新生 EE-mail: mail: immunology01@ immunology01@ /377120750/main /377120750/main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II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 III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IV型超敏反应
遵义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姚新生 姚新生 EE-mail: mail: immunology01@ immunology01@ /377120750/main /377120750/main
抗组胺药治疗超敏反应
Daniel Bovet 博韦 Italy 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 (Chief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Rome, Italy b. 1907 (in Neuchâtel, Switzerland) d. 1992

双语09-螺旋体 PPT课件

双语09-螺旋体 PPT课件

• 免疫性(immunity)
-------------感染性免疫(infection immunity) • 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重要 (cell-mediated immun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umoral immunity for the disease)
获得性梅毒acquired syphilis
螺旋体的科family和属genus
螺旋体 引起人类疾病 病原体 螺旋体科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疏螺旋体属(Borrelia)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流行性回归热 回归热疏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科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钩端螺旋体病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重要的螺旋体
名称
疏螺旋体
螺旋数
3-10
螺旋
不规则
其他特点
举例
回归热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密螺旋体 8-14 规则,细密 两端尖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钩端螺旋体
规则,更细密
两端钩状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一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梅毒螺旋体)
T.pallidum subsp.pallidum
1生物学性状(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形态与染色(morphology and staining)
•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两端尖直, 运动活泼
(8-14 small ,close,regular spirals, pointed ends , active motility)
•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染
(G-,but not be easily stained by ordinary dyes)

5.34第17章感染性疾病病理学生理学课件

5.34第17章感染性疾病病理学生理学课件

免疫力 变态反应

较强
较强 较弱

强烈
菌量 毒力
多强 少 较低 多强
病理特征
病理改变
渗出为主--浆液纤维素渗出 增生为主--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干酪样坏死
22:21
⒈ 渗出为主的病变:
条件:菌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变态 反应性强:在病变早期、病变恶化进展
部位:肺、浆膜、滑膜和脑膜 病变:浆液性或浆液纤维性炎
③病程长,局部新旧病变交杂。
④播散时,以支气管播散为主空洞
血道和淋巴道播散较少见。
22:21
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及病理改变
根据临床表现和局部特点分不同类型:
1、局灶型肺结核 2、浸润型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4、干酪样肺炎 5、结核球 6、结核性胸膜炎: 大体:病变位于肺尖部
原、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表
感染 好发人群 免疫力 病理特点
起病位置
播散途径 病程
22:21
原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初次
再次
儿童
成人
无,病程中获得

原发综合症
病变多样,新旧交杂
,较局限
右肺上叶下部下叶上 肺尖部
部近胸膜处
多淋巴道、血道
多支气管播散
短,多数自愈
长,波动,需治疗
(三)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22:21
22:21
4、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成人多见,肺外结核病灶菌反复入血,病灶大 小不一,以增生性病变为主。
22:21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常见器官: 淋巴结、骨、关节、肠、脑膜、肾、附睾、 输卵管、皮肤…… 常由淋巴道、血道播散而来。
22:21

医学微生物学-第17章-放线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17章-放线菌

微小菌落/硫磺样颗粒,显微镜下可见长短不一的蛛网状菌丝;
脑心浸液琼脂上 4-6d 形成白色、表面粗糙的大菌落,称“白齿
状”菌落。
病灶或瘘管的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颗粒,称硫磺样颗
粒,是菌在组织中形成的 化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衣氏放线菌发酵木糖、还原硝酸盐,

感染多呈慢性肉芽肿,并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

面部感染占 60%,主要是由于口腔炎、拔牙史或下颌骨折史病

人,表现为后颈面部肿胀,不断产生结节、多发性脓肿和瘘管
形成;细菌可进入唾液腺、泪腺,或直接蔓延到鼻窦、眼眶及
其他,累及颅骨可引起脑膜炎和脑脓肿
肺部感染是细菌经气管和支气管吸入或经血行扩散到肺部引起
放 线
反应 不分解淀粉;牛型则相反
菌 属
抗原
分类 35 个种,主要有衣氏放线菌、牛型放线菌、内氏放线菌、黏液
放线菌和龋齿放线菌,衣氏放线菌具较强致病性
抵 抗 较强,分布广泛。人类使用抗生素,70%由放线菌产生

致 致病
病 物质
性 所 致 放线菌病,是一种多种细菌混合性感染。人体正常菌群,免疫
与 疾病 力低下,引起内源性感染;主要是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无继发
第 17 章 放线菌
生 形 态 G+,非抗酸性丝状菌,无芽胞、无荚膜;裂殖增殖,为分枝状无
物 与 染 隔菌丝
学色
性 培养 培养困难,生长缓慢;厌氧或微需氧菌,初次分离需加 5%二氧

化碳,最适温度 37℃,;在葡萄糖肉汤中 3-6d,形成灰白色球
形小颗粒沉淀物;BAP 上 4-6d 形成灰白色或淡黄色、粗糙、
生化
反应
抗原
分类 51 个种,致病的包括星型诺卡菌、巴西诺卡菌、鼻疽诺卡菌,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17章螺旋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17章螺旋体

病原学检查
下疳渗出液 梅疹液 淋巴结抽取液 暗视野观察 镀银染色 免疫荧光
第三节 疏螺旋体
பைடு நூலகம்
有 3-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呈波浪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伯氏疏螺旋体
G—(不易着色),常用Giemsa染色,螺旋疏松,运动活泼 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
莱姆病的传播媒介
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血清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加强防护,防止硬蜱叮咬
人用疫苗仍在研制中。
回归热螺旋体
回归热是多种疏螺旋体引起的疾病 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回归热疏螺旋体 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其他15种疏螺旋体 急起急退的高热,反复发作,肌肉酸痛, 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等 体液免疫为主 高热期涂血片查螺旋体
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内毒素样物质 溶血素 细胞毒性因子 致细胞病变物质
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
尿排菌
传播方式
鼠、猪(储存宿主)——传染源 肾脏繁殖(隐性感染) 污染水源、土壤 人接触感染(皮肤、黏膜、眼结膜、垂直)——途径
病程 血管损伤期 4-10天
7-10天
受损器官不同
菌血症
轻:类似上感,自限 重:黄疸、出血、休克、死亡
恢复期
肺出血期 流感伤寒型 黄疸出血型 肾功衰竭型
潜伏期
轻重不一
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梅毒螺旋体
又称苍白密螺旋体——梅毒的病原体(STD之一) 生物学性状 菌体细长,螺旋致密规则,两端尖直,8-14个螺旋,镀银染色褐色,运动活泼(暗视野) 人工培氧不成功 抵抗力极弱(温度、干燥),抗生素敏感

17章第1节动物消费者

17章第1节动物消费者

猫头鹰的数量减少,鼠的数量增加, 各种生物数量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5.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 生产者是:___草_______ 消费者是:__兔__、__鼠__、__蛇_、 狐狸、猫头鹰
分解者是:_细__菌__、__真__菌__等___
6.狐和兔两者之间是_捕__食____ 关系,
兔和鼠是_竞__争____ 关系.
8.假定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
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D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9.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
来,过一端时间之后,与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相比( )
A. 加罩网的实验区小草生长旺盛 B. 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场虫害严重
回顾---植物
绿色植物-----生产者:绿色植物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动物在生物圈中 的作用?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1.消费者:
思考:动物都直接以绿 色植物为食吗?
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
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动物不都是消
2) 促进物质循环。 3)维持生态平衡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生物界:
植物的呼吸 动物的呼吸 微生物的呼吸
注意: 制造有机物 观赏
不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A 1.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小麦,海带,玉米 B.杨树,草菇,苔藓
C.霉菌,水稻,水绵 D.酵母菌,玉米,铁线蕨
2.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是( )
B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ABC都对

第17章 超敏反应

第17章 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目的和要求: ★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I、
II、II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 见疾病; ※ 2.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参与的 成分,I型超敏反应的介质的种类、功能 及防治原则。
超敏反应概念★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指机体受到 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 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二)IgE及其受体
4.IgE Fc受体——FcεRI :
FcεRI:与IgE有极高的亲和力,存在于肥大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FcεRII/CD23:低亲和力受体,存在于APC、嗜酸性 粒细胞、活化T细胞及NK细胞上;可调节 IgE,当血清IgE高,有负调作用;IgE低, 则发挥正调节作用。
② 激肽原酶(kininogenase)
作用于血浆中激肽原,使之转变成缓激肽(9个氨基 酸)和其他激肽类物质,使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 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刺激痛觉神经纤维产 生痛觉。
③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
作用:a.对嗜酸粒细胞有趋化作用;
b.对早期反应有抑制作用。
※ (2)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
氨茶碱
肾上 腺素
色甘酸 二钠
阿司 匹林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 成和释放的药物
三、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全身过敏性反应
多发生于再次注射青霉素或抗毒素血清后 数秒或数分钟内,主要表现:
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喉头水 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导致呼吸道阻塞、 血压下降等一系列严重症状。
三、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17章生物膜法详解

第17章生物膜法详解

第17章生物膜法17.1 概述17.1.1生物膜及其形成过程1. 生物膜的生长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当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和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状态,则表明生物膜已成熟。

生物膜增长过程可概括为六个阶段:(1)潜伏期(或称适应期)(2)对数增长期(或称动力学增长期)(3)线性增长阶段(4)减速增长期(5)生物膜稳定期(6)脱落期2.生物膜脱落的原因⑴内因· 厌氧菌营养耗尽而死亡,其附着力降低,很快脱落;·气态代谢产物不断逸出,破坏了好氧层生态的稳定,使二者失去了平衡,生物膜老化;· 气态产物的积累,将膜顶起。

⑵外因水流的冲刷作用,加大污水量,则污水水流对生物膜的冲刷力增大17.1.2生物膜的构造及净化机理1.) 生物膜的构造(1) 好氧层:2mm土厚,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在此进行(2) 厌氧层:2. 有机物降解过程空气中氧溶解于流动水层中;污水中有机物由流动水层传递到附着水层,再进入生物膜;微生物代谢有机物。

17.1.3生物膜的微生物相细菌、真菌、藻类(在有光条件下)、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17.1.4生物膜法工艺的基本流程生物膜法处理系统基本流程17.1.5生物膜反应器普通生物滤池(好氧)原废水处理水二沉池生物膜反应器初沉池回流污泥污泥高负荷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好氧)厌氧生物滤池(厌氧)固定床曝气生物滤池(好氧)好氧生物转盘(好氧)生物转盘厌氧生物转盘(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好氧)生物膜反应器微孔膜生物反应器(好氧)两相流化床(好氧)三相流化床(好氧)生物流化床厌氧流化床(厌氧)气提式生物膜反应器(好氧)流动床机械搅动床(好氧、厌氧)厌氧生物膜膨胀床(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好氧、缺氧)17.1.6生物膜法的特征与发展趋势1.生物相方面的特征1)微生物种类多样化;2)生物的食物链长;3)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4)分段运行与优势菌种。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七章_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七章_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概述厌氧菌的分类厌氧菌的临床意义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厌氧环境的指示二、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厌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概述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感染类型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多发生在黏膜附近;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菌--标本接种
• 每份标本至少应接种在3个血琼脂平板,分 别放于有氧、无氧和含5%-10%CO2环境 中培养。
• 仅要求厌氧菌生长,还应接种一种或几种 选择性培养基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同时应 接种一支液体培养基增菌。
• 为了便于在混合培养物中发现厌氧菌,一 般将标本分3区划线接种于平板上,在1、2 区交界处贴一张含5ug/片的甲硝唑纸片, 如周围出现抑菌圈则表明有厌氧菌存在。
(2)分泌特殊的分泌物。分泌物有腐败性恶 臭、呈脓性并含有坏死组织。
(3)感染部位多在近黏膜处。尤其是人体腔 道等黏膜部位有破损或炎症形成的感染。
(4)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 新近有流产史以及胃肠道手术的感染。
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特征
(5)深部外伤,如枪伤、人被动物咬伤后的 继发感染、深而窄的创伤感染。
厌氧菌--厌氧培养法
• 厌氧罐培养法 • 厌氧器袋法 • 厌氧手套箱法 • 疱肉培养法 • 厌氧罐培养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所占
空间小等优点,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 厌氧气袋法简便易行,携带方便,尤其适合床 边接种和基层医院使用;厌氧手套箱是目前国 际上公认的厌氧菌培养的最佳设备。但耗气量 大,适用于大量培养。
2、微需氧菌: 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氧压大于
10%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3、耐氧菌:
在厌O2环境中生长良好,在空气环境中,在 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微、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氧化还原
电势很高。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培养基中的 营养物质,产生能量,维持细菌生长繁殖, 厌氧菌没有这些酶类,故不能在有氧条件下 生存。
卡那霉素:梭杆菌属多敏感,类杆菌属 多耐药 聚茴香脑磺酸钠:快速鉴定厌氧消化链 球菌 • 生化反应 • 气相色谱技术
第一节 梭状芽胞杆菌
• 包括一大群厌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杆菌。革兰染色 阳性,芽孢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 体中央,极端或次极端,使菌体膨大呈梭状,故得名。
• 梭状芽孢杆菌属由130种细菌造成,DNA的GC比为 22%~54%。
(6)常规血培养呈阴性的细菌性心内膜炎, 并发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的感染。
(7)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有厌氧菌形态特 征者;或直接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却 阴性;液体及半固体培养基深部有细菌 生长。
厌氧菌--标本采集与送检
采集
• 部位恰当
• 正确采集
• 避免污染
• 严格厌氧
• 及时送检
• 采集时须注意:标本不应 被正常菌群污染,应尽量 避免接触空气,标本采集 后应尽快送检,避免标本 干燥。
厌氧菌感染的条件
• 局部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机 体免疫功能下降;
• 皮肤黏膜的创伤和局部黏膜屏障作用的 破坏;
• 血管压迫,肿瘤压迫。 • 厌氧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荚膜及各种
酶; • 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 共生菌提供的必需生长物质等
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特征
(1)感染的局部有气体产生。多数厌氧菌能 在感染的局部产生气体,组织严重肿胀和 坏死,皮下有捻发音。
厌氧菌--分离培养
• 初代培养: 厌氧培养48h,放线菌则延长至72-96 小时。
• 次代培养:挑5个以上不同菌落做耐氧试 验,每个菌落接种2个平板,分别进行需 氧培养和厌氧培养,挑取有氧培养中不 生长、厌氧培养生长的菌落进行鉴定
厌氧菌--鉴定
• 菌体形态: • 菌落性状:形状、色素、荧光、溶血 • 药敏鉴定试验:
厌氧菌--常用培养基
• 非选择性培养基:强化血琼脂平板(BAP) 心脑浸液+%5脱纤维羊血+氯化血红素+维生 素K
• 选择培养基 七叶苷胆汁平板(BBE)--培养脆弱类杆菌 卡那万古冻溶血琼脂平板(KVLB)--培养产 黑色素普雷沃菌 FS培养基--培养梭杆菌属 VS培养基--培养韦容球菌 CCFA培养基--培养艰难梭菌 卵黄平板(EYA)和兔血平板--产气荚膜梭菌。
运送
• 针筒运送法
• 无氧小瓶运送法
• 标本充盈运送法 • 组织块运送法
• 厌氧袋运送法
• 棉拭运送法 • 注意:送到实验室应在20-
30分钟内处理完毕,不超过 2小时,标本不宜冷藏。
厌氧菌--标本观察和涂片镜检
• 肉眼观察:观察标本的性状(脓性、带 血、气味、硫磺样颗粒、坏死组织等)
• 涂片染色镜检:估计细菌数量、观察细 菌形态、染色性,以便选择培养基和培 养方法,镜检发现染色不均,形态奇特 者常为厌氧菌的表现。如两端钝圆着色 深,中间着色浅,不均匀,有空泡,长 短不一的革兰阴性杆菌常为脆弱类杆菌。
• 模式菌:酪氨酸菌(C.butyricum)。 • 本菌属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土壤、人和
动物肠道以及腐败物中。多为腐物寄生菌,少数为致 病菌,能分泌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引起人和动物治 病。 • 临床上有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主要是某些厌氧芽孢 杆菌(anaerobic sporeforming bacilli),如破伤风 梭菌(C.tetani)、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肉毒 梭菌(C.botulinum)和艰难梭菌(C.difficile)等,分 别引起破伤风、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伪膜性结肠炎 等
• 3 感染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遍及临床各科。在临床厌 氧菌感染中,内源性感染多于外源性感染;由无芽胞厌氧菌 引起的感染多于芽胞厌氧菌的感染;混合感染多于单纯厌氧 菌感染。
一) 根据厌氧菌对氧的敏感程度,可将厌氧菌 分为三类:
1、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 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厌氧菌
• 概念: 是一大群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 必须在无氧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繁 殖的细菌。
厌氧菌
特点:
• 1 种类多。厌氧菌分为芽胞厌氧菌和无芽胞厌氧菌两大类。 前者只有一个菌属,即梭状芽胞杆菌属,共有100多个种; 后者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种和亚种。
• 2 分布广。在正常人体的皮肤以及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 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黏膜上均有大量 厌氧菌寄居。除梭状芽胞杆菌能以芽胞的形式在自然界长期 存活外,绝大多数厌氧菌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与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共同组成人体的正常菌群,并且在种类和数量上 占绝对优势,如在结肠中,厌氧菌与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 比例为1000:1,即厌氧菌占结肠细菌的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