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烧伤事故分析示范文本

合集下载

关于蒸馏车间碱灼伤员工眼睛事故的通报

关于蒸馏车间碱灼伤员工眼睛事故的通报

关于蒸馏车间碱灼伤员工眼睛事故的通报各部门、车间:2006年2月20日,蒸馏车间员工陈炎坤在采废碱样时,由于违章作业,眼睛被碱液灼伤。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公司要求各单位举一反三,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克服“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做到“三不伤害”。

现将该事故通报如下:一、事故简况2006年2月20日18时,蒸馏车间新员工陈炎坤采液化气碱洗罐V-1101的废碱液样。

废碱液的采样口在液化气精制系统构-5框架二层平台。

由于贪图方便,陈炎坤到构-5底的液化气碱循环泵P-1101出口放空阀采样(放空阀接了胶管通到污水沟)。

因碱液结晶,泵P-1101出口放空阀(φDN20)堵,排不出碱液,陈炎坤便逐渐开大放空阀。

在这过程中,放空阀突然畅通,碱液(后分析浓度为9.03%)从胶管喷出,反溅到陈炎坤的左眼,造成眼膜被碱灼伤。

二、事故原因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组织了事故调查并召开了事故分析会,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

经现场调查及相关人员认真分析,确认事故原因如下:1、陈炎坤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采废碱液样时,没按规定佩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陈炎坤不在废碱液采样口采样,而到泵P-1101出口(2.7Mpa)放空阀(DN20)采样,属违章操作,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碱洗罐V-1101废碱液采样管没有伴热蒸汽,容易出现结晶堵塞现象,操作人员为贪方便而到地面的泵出口放空处采样,说明蒸馏车间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和缺陷,对习惯性违章视而不见,对新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到位,这是事故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事故责任及追究为严肃纪律,教育事故责任者,警醒他人,根据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及事故管理规定,公司研究决定,对事故责任人处罚如下:1、扣蒸馏车间当月绩效工资5分。

2、陈炎坤没按规定在采样口采样,采样操作不当,且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没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属违章操作,扣其当月全部绩效工资。

3、李辉作为陈炎坤的实习师傅,在徒弟进行危险作业时未履行指导和监督责任,扣其当月绩效工资50%。

碱伤害事故案例

碱伤害事故案例

碱灼伤事故案例一[案情介绍] 1981年10月18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

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

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导致塑料薄膜破损,并且因包装件受力后钢桶受挤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进入仓库使用叉车归桩、堆码时,包装破损的货物没有及时妥善处理。

桶储存的片状及珠状的烧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在该批货物卸货及储存的十余天,先后造成了40余人的皮肤、眼睛灼伤。

经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破损的烧碱桶后,事故才得以有效控制。

[事故原因分析] 烧碱,正式名称为氢氧化钠,属第八类•腐蚀品,联合国编号1823。

在“三酸两碱”中,氢氧化钠排行第四,为强碱性腐蚀品。

氢氧化钠的工业用途相当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钠盐、制皂、造纸、纺织、粘胶纤维、橡胶制品的再生、金属清洗、电解提炼锌、镀锡、氧化物涂料、漂白等。

投入运输的数量相当大。

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吸湿性,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即能大量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

固体状的氢氧化钠吸收水份后形成糊状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能使可燃物着火。

受潮后的氢氧化钠或其浓溶液对铝、锌、锡等金属有腐蚀性,反应时放出氢气,与各种酸类反应剧烈,与铵盐类物品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不仅如此,氢氧化钠还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腐蚀。

因此,对于使用玻璃或瓷器皿为包装容器储存氢氧化钠溶液(俗称液碱)的,要特别注意,尽管这种反应相当缓慢,但仍然会因腐蚀而使包装易于破损。

氢氧化钠的浓溶液能使不溶于水的活体组织成为能溶于水的酸脂钠和醇,因而丝、毛织物的活体组织会受到强烈的腐蚀。

人体皮肤接触后就会被严重灼伤。

凡是与水能迅速反应的腐蚀品会生成烟雾状物质,对人体的眼睛、咽喉及肺部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且有毒。

人体组织沾染上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后,就会因其强烈的吸附力而无法及时清除,这期间还会通过皮肤等组织吸收,造成全身中毒,因此化学灼伤较难痊愈。

碱伤害事故案例分解

碱伤害事故案例分解
碱灼伤事故案例

[案情介绍] 1981年10月18日,“华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导致塑料薄膜破损,并且因包装件受力后钢桶受挤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进入仓库使用叉车归桩、堆码时,包装破损的货物没有及时妥善处理。桶内储存的片状及珠状的烧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该批货物卸货及储存的十余天内,先后造成了40余人的皮肤、眼睛灼伤。经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破损的烧碱桶后,事故才得以有效控制。
[案例评议]烧碱的强腐蚀性应该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装卸作业中的某些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案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是: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伤害事故,由于装卸工艺落后,使用工具不当而人为地发生了。
烧碱与其他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酸类一样,给运输、装卸企业带来的问题是:由于其强烈的腐蚀能力会给包装容器造成损害。在投入运输后,这些物品的包装质量并不可靠,金属类包装易受腐蚀,抗腐蚀能力较强的玻璃和陶瓷类包装却容易破损。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港口作业的同志注意:一是尽可能使用机械等工属具,使人体与其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二是在搬运中做到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振动,绝对不可以翻滚、摔跌。如发现货物包装有破损、裂缝等,应当立即停止作业;在采取合理的临时施救措施后,通知发货人立即将货物提走。(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
原因分析:(1)车间主任等5名检修人员违反化工部制定的《隔膜法制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关于“检修碱蒸发罐及碱管道时,应先泄压,切断物质来源,将罐内物料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检修”的规定,在检修过料液压阀前,未将二次蒸汽压力泄尽,未将管内的残余碱液放净,也未对管线进行清洗,便盲目拆卸阀门;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碱烧伤事故分析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碱烧伤事故分析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碱烧伤事故分析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碱烧伤事故分析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碱烧伤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

本文将从工艺流程问题、设备缺陷、操作不当、安全防护措施不足、生产环境不良、管理不善、员工安全意识不足以及其他原因等方面对碱烧伤事故进行分析。

1.工艺流程问题一些氧化铝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流程过长或热分布不良,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局部过热或碱烧伤的风险。

此外,流程中的一些环节缺乏必要的冷却和防护措施,也增加了碱烧伤事故的发生概率。

2.设备缺陷设备缺陷也是碱烧伤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设备密封性不好,导致碱液泄漏;设备材质较差,容易受到高温和碱液的腐蚀,从而降低设备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些设备缺陷都可能引发碱烧伤事故。

3.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未遵守操作规程或未达到熟练程度,也是导致碱烧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或者在处理碱液时未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都可能导致碱烧伤事故的发生。

4.安全防护措施不足一些氧化铝生产企业对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不足,例如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未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等。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员工遭受碱烧伤的风险。

5.生产环境不良生产环境不良也是导致碱烧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车间通风不良、氧气不足等环境问题,都会增加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碱烧伤的风险。

6.管理不善企业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碱烧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生产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都可能导致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7.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员工安全意识不足也是导致碱烧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员工对碱烧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充分认识到碱烧伤事故的严重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从而增加自身遭受碱烧伤的风险。

8.其他原因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碱烧伤事故的发生。

例如,原料杂质含量不稳定、化学品添加不当等,都可能引发碱烧伤事故。

碱液烫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正式样本

碱液烫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089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碱液烫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正式样本碱液烫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氧化铝公司采用碱法生产氧化铝,工艺介质具有碱液浓度高、温度高等特点,在湿法作业岗位,当设备及流程存在缺陷,发生“跑冒滴漏”等情况时,工艺介质将有可能直接与人体发生接触,若劳保穿戴不齐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

碱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一旦触及身体裸漏部位将会造成灼伤,特别是溅到眼睛内部,危害性更大。

第一章发生碱液烫伤的原因分析(1)发生碱液灼伤事故的大多数原因为进入作业现场,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不规范,如1.1、现场巡检时未佩戴防护眼镜,含碱机封水或物料刺入眼内。

1.2、清理地沟时,不正确穿戴劳保,未穿雨裤、雨鞋或未将裤脚放到雨鞋外,碱液灌入鞋内将脚部灼伤。

1.3、取样放料时未佩戴防护眼镜,碱液溅入眼内或与面部、颈部接触;未带橡胶手套,碱液喷溅将手部烫伤。

1.4、拆卸管道或槽罐人孔螺栓时未佩戴劳保用品,或工作人员正对法兰,内部存有余料喷溅伤人。

(2)执行检修或清理作业时,未严格落实安全措施造成人员与碱液意外接触,如:2.1、维修泵类设备或管道时,碱液未放净或进出口阀门关不严就开始许可工作。

碱烧伤事故分析

碱烧伤事故分析

碱烧伤事故分析一、碱液特性及拜尔法物料含碱浓度氢氧化钠(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

化学表现:无色透明的钠碱液体,是强碱之一,易在水中溶解,能与许多有机、无机化合物起化学反应,腐蚀性很强。

主要危险性:对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和永久的损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吸入刺激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危险:可引起灼伤直至严重溃疡的症状眼睛危险:可引起烧伤甚至损害角膜或结膜。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烧碱与铝土矿矿石中的氧化铝进行反应,含碱物料充斥于全部生产流程中,且温度在80 C以上。

在员工生产运行巡检、操作中,含碱物料一旦进入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引发工伤事故。

、碱烧伤事故案例根据某新建氧化铝厂3 年间发生的碱烧伤事故及碱烧伤未遂事故,分为四类。

一类为放料过程中发生的碱烧伤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率最高;二类为处理冒料事故时发生碱烧伤;三类为设备突然损坏造成碱烧伤;四类是检修过程中发生碱烧伤事故。

1、放料过程中发生的碱烧伤事故(1)2006年某月某日凌晨1点10分,某检修维护人员用化清泵清理堵料的2#晶种管,通知岗位操作人员杨某确认放料阀门。

杨某在没有戴安全帽和防护面屏的情况下,确认了放料阀门并在放料管旁察看放料情况。

在敲打堵料的放料管时,料浆突然从放料管内喷出,冲进地沟后反弹,站在一旁的杨某躲闪不及,被含有高浓度氢氧化钠的料浆灼伤面部。

其他人员及杨某数分钟后找到硼酸水冲洗,后被送往医院,住院约2 个月,眼部留有疤痕,经劳动部门诊断为10 级工伤。

(2)2009 年某月某日凌晨1:30 分左右,操作工孟某单独替取样工取强滤液样时,打开1#焙烧炉强滤液泵西侧放料阀,料浆突然从放料管焊缝中喷出,溅至孟某面部及双眼,孟某立即摸索着寻找真空泵房内应急水源,当班其他人员看到后立即用1%的硼酸水和大量清水对其受伤部位进行冲洗,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医生诊断为面部和双眼眼角膜轻度碱烧伤,住院约一个月后完全康复。

碱伤害事故案例

碱伤害事故案例

碱灼伤事故案例一[案情介绍] 1981年10月18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

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

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导致塑料薄膜破损,并且因包装件受力后钢桶受挤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进入仓库使用叉车归桩、堆码时,包装破损的货物没有及时妥善处理。

桶储存的片状及珠状的烧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在该批货物卸货及储存的十余天,先后造成了40余人的皮肤、眼睛灼伤。

经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破损的烧碱桶后,事故才得以有效控制。

[事故原因分析] 烧碱,正式名称为氢氧化钠,属第八类•腐蚀品,联合国编号1823。

在“三酸两碱”中,氢氧化钠排行第四,为强碱性腐蚀品。

氢氧化钠的工业用途相当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钠盐、制皂、造纸、纺织、粘胶纤维、橡胶制品的再生、金属清洗、电解提炼锌、镀锡、氧化物涂料、漂白等。

投入运输的数量相当大。

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吸湿性,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即能大量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

固体状的氢氧化钠吸收水份后形成糊状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能使可燃物着火。

受潮后的氢氧化钠或其浓溶液对铝、锌、锡等金属有腐蚀性,反应时放出氢气,与各种酸类反应剧烈,与铵盐类物品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不仅如此,氢氧化钠还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腐蚀。

因此,对于使用玻璃或瓷器皿为包装容器储存氢氧化钠溶液(俗称液碱)的,要特别注意,尽管这种反应相当缓慢,但仍然会因腐蚀而使包装易于破损。

氢氧化钠的浓溶液能使不溶于水的活体组织成为能溶于水的酸脂钠和醇,因而丝、毛织物的活体组织会受到强烈的腐蚀。

人体皮肤接触后就会被严重灼伤。

凡是与水能迅速反应的腐蚀品会生成烟雾状物质,对人体的眼睛、咽喉及肺部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且有毒。

人体组织沾染上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后,就会因其强烈的吸附力而无法及时清除,这期间还会通过皮肤等组织吸收,造成全身中毒,因此化学灼伤较难痊愈。

碱烧伤事故分析标准范本

碱烧伤事故分析标准范本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9917 碱烧伤事故分析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碱烧伤事故分析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碱液特性及拜尔法物料含碱浓度氢氧化钠(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

化学表现:无色透明的钠碱液体,是强碱之一,易在水中溶解,能与许多有机、无机化合物起化学反应,腐蚀性很强。

主要危险性:对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和永久的损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

吸入刺激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危险:可引起灼伤直至严重溃疡的症状。

眼睛危险:可引起烧伤甚至损害角膜或结膜。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烧碱与铝土矿矿石中的氧化铝进行反应,含碱物料充斥于全部生产流程中,且温度在80℃以上。

在员工生产运行巡检、操作中,含碱物料一旦进入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引发工伤事故。

碱伤害事故案例

碱伤害事故案例

碱灼伤事故案例一[案情介绍] 1981年10月18日,“华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

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

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导致塑料薄膜破损,并且因包装件受力后钢桶受挤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进入仓库使用叉车归桩、堆码时,包装破损的货物没有及时妥善处理。

桶内储存的片状及珠状的烧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在该批货物卸货及储存的十余天内,先后造成了40余人的皮肤、眼睛灼伤。

经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破损的烧碱桶后,事故才得以有效控制。

[事故原因分析] 烧碱,正式名称为氢氧化钠,属第八类•腐蚀品,联合国编号1823。

在“三酸两碱”中,氢氧化钠排行第四,为强碱性腐蚀品。

氢氧化钠的工业用途相当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钠盐、制皂、造纸、纺织、粘胶纤维、橡胶制品的再生、金属清洗、电解提炼锌、镀锡、氧化物涂料、漂白等。

投入运输的数量相当大。

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吸湿性,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即能大量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

固体状的氢氧化钠吸收水份后形成糊状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能使可燃物着火。

受潮后的氢氧化钠或其浓溶液对铝、锌、锡等金属有腐蚀性,反应时放出氢气,与各种酸类反应剧烈,与铵盐类物品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不仅如此,氢氧化钠还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腐蚀。

因此,对于使用玻璃或陶瓷器皿为包装容器储存氢氧化钠溶液(俗称液碱)的,要特别注意,尽管这种反应相当缓慢,但仍然会因腐蚀而使包装易于破损。

氢氧化钠的浓溶液能使不溶于水的活体组织成为能溶于水的酸脂钠和醇,因而丝、毛织物的活体组织会受到强烈的腐蚀。

人体皮肤接触后就会被严重灼伤。

凡是与水能迅速反应的腐蚀品会生成烟雾状物质,对人体的眼睛、咽喉及肺部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且有毒。

人体组织沾染上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后,就会因其强烈的吸附力而无法及时清除,这期间还会通过皮肤等组织吸收,造成全身中毒,因此化学灼伤较难痊愈。

酸碱灼伤事故案例分析

酸碱灼伤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
• 该工段因生产需要使用5%NoOH碱液对工艺介质进行洗涤,在室外装置区设有NaON碱液配 置罐和NoOH碱液临时贮罐, • 2罐之间连通的管线沿地面敷设。 • 为防止冬季碱液管线内积液冻堵,在管线外敷设蒸汽伴热管线和保温材料。 • 当NoOH溶液自配碱罐输送至临时贮罐后,2罐相连管线内残存的碱液因受热汽化而使管线内 压力增大,当解开阀门填料压盖时,蒸汽夹带碱液喷出造成检修工李某面部灼伤,是事故发生 的直接原因 • 检修工李某在作业过程中未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具,违章作业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 检修工李某和监护人王某安全意识淡簿,工厂安全管理存在不足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 工艺设计不合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 另外,监护人王某未尽到监护职责,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酸碱灼伤事故案例分析
1981年6月12日安徽某厂发生一起碱液灼伤事故
• • • • • 事故经过:电解车间主任带领4名职工检修第一组二效蒸发 器的过料液压阀。21时30分,当他们将阀门螺栓全部卸开 ,用工具撬下阀门时,管内尚存有0.1~0.2Mpa的压力将 残留碱液压出,灼伤在场的5人,其中1名工人的面、四肢 、腹背部均被灼伤,2~3度灼伤面积占37%,其他四人轻 伤。
原因分析
• (1)车间主任等5名检修人员违反化工部制定的《隔膜法制烧碱生产安全技术 规定》关于“检修碱蒸发罐及碱管道时,应先泄压,切断物质来源,将罐内物 料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检修”的规定,在检修过料液压阀前,未将二次蒸汽压 力泄尽,未将管内的残余碱液放净,也未对管线进行清洗,便盲目拆卸阀门 • 2)检修人员将阀门和管道间的连接全部拆除,未保留1只,以防阀门撬下后, 大量物料喷出; 3)检修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化工企业通用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关于“从 事酸、碱危险液体设备、管道、阀门修理时,特别注意面部、眼的防护,并戴橡 胶手套等以防烧伤,……”的规定,在换碱液管线阀门时,未佩带必要的防护用 具; (4)车间主任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碱液烫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示范文本

碱液烫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示范文本

碱液烫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碱液烫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氧化铝公司采用碱法生产氧化铝,工艺介质具有碱液浓度高、温度高等特点,在湿法作业岗位,当设备及流程存在缺陷,发生“跑冒滴漏”等情况时,工艺介质将有可能直接与人体发生接触,若劳保穿戴不齐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

碱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一旦触及身体裸漏部位将会造成灼伤,特别是溅到眼睛内部,危害性更大。

第一章发生碱液烫伤的原因分析(1)发生碱液灼伤事故的大多数原因为进入作业现场,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不规范,如1.1、现场巡检时未佩戴防护眼镜,含碱机封水或物料刺入眼内。

1.2、清理地沟时,不正确穿戴劳保,未穿雨裤、雨鞋或未将裤脚放到雨鞋外,碱液灌入鞋内将脚部灼伤。

1.3、取样放料时未佩戴防护眼镜,碱液溅入眼内或与面部、颈部接触;未带橡胶手套,碱液喷溅将手部烫伤。

1.4、拆卸管道或槽罐人孔螺栓时未佩戴劳保用品,或工作人员正对法兰,内部存有余料喷溅伤人。

(2)执行检修或清理作业时,未严格落实安全措施造成人员与碱液意外接触,如:2.1、维修泵类设备或管道时,碱液未放净或进出口阀门关不严就开始许可工作。

碱液灼伤事故

碱液灼伤事故
事故原因:
1.一溶出车间碱液槽及赤泥贮槽下夹缝处的现场环境比较恶劣,加之物料的变性(浓度高、粒度粗、结晶速度快)堵管频繁,地面积碱而且滑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由于连续清理时间长,在出事地点虽有地沟盖板但由于清理的需要盖板必须掀起,且地沟深达650mm,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李某本人虽然劳保用品穿戴齐全,但由于其对物料变性的特点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不够,滑进沟内,被碱烧伤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事故责任及处理情况:
一、事故责任分析:
1.一溶出过滤工段工段长张某,在该班清理管道时,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应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
2.车间安全员唐某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懈滑入地沟造成双脚被碱烧伤应负此次事故的次要责任。
4..当班值长陈某、班长杨某现场监督不到位,对此次事故负有一定的责任。
4.对事故的其他责任者班长杨某、值长陈某每人罚款150元。
5.对事故管理责任者车间主任李某、生产副主任薛某每人罚款150元。
6.对车间主任李某、生产副主任薛某及安全员唐某等否决三季度的安全奖。
7.否决一溶出车间三季度人均30%的安全奖。
8.对车间一次性罚款400元。
9.扣除一溶出车间7月份其他162人风险抵押金50%。
10.根据氧化铝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车间、班组动态管理实施办法第三条之规定,取消一溶出过滤乙班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称号,同时每人罚款20元,共计100元。
防范措施:
1.对赤泥贮槽下的地沟进行改造,在满足工艺条件的情况下,填平或降低贮槽下的地沟深度,并补齐部分沟盖板,改善现场环境,杜绝重复事故发生。
2.加强现场管理,规范操作规程,在处理类似工作时若需掀盖板,要按规程进行操作,处理完后立即恢复盖板,努力改善工艺条件,加大现场安全监护力度及岗位人员互保联保力度。

北维修车间碱液灼伤眼睛事故

北维修车间碱液灼伤眼睛事故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out. Eliminate yourself, otherwise competition will eliminate us.勤学乐施天天向上
(页眉可删)
北维修车间碱液灼伤眼睛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3年11月4日晚7时30分,连续重整车间泵303不上量,由北维修车间钳工四班徐××到现场进行处理。

在检查泵入口无问题后,检查泵出口,在拆卸过程中被泵内残存的10%的碱液呲伤眼睛及面部。

二、事故原因
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

2、违反《生产运行装置设备检维修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

三、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加强钳工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2、严格执行设备检维修安全作业票制度,落实作业安全措施。

3、召开事故分析会,举一反三,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4、补充车间安全管理考核规定,加大对作业现场违章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

5、调整车间夜间值班组织方式,增加夜间维护力量和安全监护力量。

电解车间碱液灼伤事故

电解车间碱液灼伤事故

God will not treat hardworking people badly, nor will he sympathize with fake hardworking people. It knows howhard you work.模板参考(页眉可删)电解车间碱液灼伤事故发生日期:1981年6月12日事故经过:电解车间主任带领4名职工检修第一组二效蒸发器的过液压阀.21时30分,当他们将阀门螺栓全都卸开要三具撬下阀门时.管内尚存有0.1~0.2MPa的压力残留碱液压出,灼伤在场的5人。

其中1名化工作业工的面、四技、腹背部均被灼伤。

2-3度灼伤面积占37%,其他四人轻伤。

原因分析:(1)车间主任等5名检修人员违反化工都制的《隔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关于检修碱蒸发罐及碱管道时.应首先泄压,切断物料来源将罐管内物料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检修的规定。

在检修过料液压阀前,未将三堡蒸釜釜力泄尽,未将管内的残余碱液放净也来对管线进行清洗,便盲目拆卸阀门。

(2)检修人员将阀门和管道间的连接螺栓全部拆除,未保留1只以防阀门撬下后.大量物料喷出.(3)检修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化工企业通用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关于,从事酸、碱危险液体设备、管道、阀门修理时特别注意面都、眼的防护.莘戴橡胶手套等以防烧伤的规定,在换碱液管线阀门时,未鼠戴必要的防护用具。

(4)车间主任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教训:(1)严格执行化工部颁发的有关有腐蚀性物料的设备、管道安全检修的规定。

(2)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应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

(3)加强对全厂干部、工人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教育。

使广大职工自觉尊章守纪,杜绝违章违纪的现象。

液碱烫伤事故总结

液碱烫伤事故总结

液碱烫伤事故总结概述液碱烫伤事故是指在工业生产、实验室操作或个人日常生活中,由于接触液态碱性物质而导致的皮肤和组织损伤。

这类事故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为了加强对液碱烫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本文对液碱烫伤事故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事故原因液碱烫伤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操作不规范许多液碱烫伤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未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或是对安全注意事项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导致的。

例如,操作人员未佩戴好防护装备,或是没有将液碱储存于安全的容器中。

2. 设备故障液碱储存和输送设备的故障也是液碱烫伤事故的常见原因。

设备泄漏、泄压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液碱溅到人体上,造成烫伤。

3. 不当的应急措施当液碱溅到人体上时,正确的应急措施非常关键。

但是,许多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导致事故后果更加严重。

事故后果液碱烫伤的严重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液碱的性质、浓度、接触时间和面积等。

一般来说,液碱烫伤会导致以下后果:1.皮肤烫伤:液碱溅到皮肤上会导致组织损伤和溃疡。

严重的烫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眼睛烫伤:如果液碱溅入眼睛,会造成角膜损伤,甚至导致视力减退或永久性失明。

3.呼吸道损伤:当液碱蒸汽或气体被吸入呼吸道时,会引起气道刺激和损伤,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和肺炎等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液碱烫伤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对使用液碱的人员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理能力。

2.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正确佩戴相关的防护装备。

3.定期检查设备并做好维护:对液碱储存和输送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液碱泄漏。

4.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液碱烫伤事故应急预案,培训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液碱灼伤的稿件

液碱灼伤的稿件

液碱灼伤的稿件
一、事故经过
2007年5月9日夜班氯碱分厂蒸发工段当班班长陈某在2点左
右进行设备巡查•在查看盐泥旋盐高位槽液位高低时,被从人孔飞溅
出的碱液溅到左眼上,造成眼部化学灼伤,事发后立即用硼酸和冲眼器水冲20分钟后去公司医院就医。

经职工医院鉴定,未形成轻微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①高位槽液体液位较高。

②陈某在进行设备巡检时没有按规定佩戴防护面罩。

三、事故性质
该事故为违反公司劳动防护用品佩戴和使用规定而造成的安全
责任事故。

四、事故防范措施
①由技术处对高位槽液位提出工艺控制标准(高位槽液位高度不应超过三分之二)。

②严格劳保穿戴。

五、事故处理结果
①此次事故陈某同志负直接责任,罚款100元,并通报批评。

②氯碱分厂管理教育不够•负管理责任.罚款500元,并通报批评。

③对生产安全处监管教育不力,提出通报批评。

点评氯碱分厂加强安全学习,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劳动保护和防护用品的管理使用制度.加强自我保护。

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各
单位以该事故为典型.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教育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181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碱烧伤事故分析示范文本碱烧伤事故分析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碱液特性及拜尔法物料含碱浓度氢氧化钠(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

化学表现:无色透明的钠碱液体,是强碱之一,易在水中溶解,能与许多有机、无机化合物起化学反应,腐蚀性很强。

主要危险性:对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和永久的损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

吸入刺激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危险:可引起灼伤直至严重溃疡的症状。

眼睛危险:可引起烧伤甚至损害角膜或结膜。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烧碱与铝土矿矿石中的氧化铝进行反应,含碱物料充斥于全部生产流程中,且温度在80℃以上。

在员工生产运行巡检、操作中,含碱物料一旦进入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引发工伤事故。

二、碱烧伤事故案例根据某新建氧化铝厂3年间发生的碱烧伤事故及碱烧伤未遂事故,分为四类。

一类为放料过程中发生的碱烧伤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率最高;二类为处理冒料事故时发生碱烧伤;三类为设备突然损坏造成碱烧伤;四类是检修过程中发生碱烧伤事故。

1、放料过程中发生的碱烧伤事故(1)20xx年某月某日凌晨1点10分,某检修维护人员用化清泵清理堵料的2#晶种管,通知岗位操作人员杨某确认放料阀门。

杨某在没有戴安全帽和防护面屏的情况下,确认了放料阀门并在放料管旁察看放料情况。

在敲打堵料的放料管时,料浆突然从放料管内喷出,冲进地沟后反弹,站在一旁的杨某躲闪不及,被含有高浓度氢氧化钠的料浆灼伤面部。

其他人员及杨某数分钟后找到硼酸水冲洗,后被送往医院,住院约2个月,眼部留有疤痕,经劳动部门诊断为10级工伤。

(2)20xx年某月某日凌晨1:30分左右,操作工孟某单独替取样工取强滤液样时,打开1#焙烧炉强滤液泵西侧放料阀,料浆突然从放料管焊缝中喷出,溅至孟某面部及双眼,孟某立即摸索着寻找真空泵房内应急水源,当班其他人员看到后立即用1%的硼酸水和大量清水对其受伤部位进行冲洗,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医生诊断为面部和双眼眼角膜轻度碱烧伤,住院约一个月后完全康复。

(3)20xx年某月某日上午10时,因管道堵塞,操作人员对Pc404母液泵进行放料,当阀门清通时,铝酸钠溶液瞬间流出,经地沟二次飞溅,站在放料管阀门旁边的指挥人员被料浆溅至眼部、面部及衣服上。

其他人员立即使用大量硼酸水和清水进行了反复清洗约半小时。

并迅速去医院进行治疗,医生打针并做了简单处理,1周后完全康复。

2、处理冒料事故中发生的碱烧伤事故(1)20xx年某月某日下午,因蒸发和溶出设备跳停,Ⅰ、Ⅱ组磨机紧急停车导致冒料。

15:50点左右,接班人员杨某查完2#中间泵池是否放完料后,观察2#棒磨机流槽是否清理干净,流槽内料浆不慎飞入眼内。

现场其它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立刻用硼酸水和清水对其进行冲洗,同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经医生检查,认为伤者现场处理及时,简单处理后用药1周后完全康复。

(2)20xx年某月某日凌晨1时,操作工潘某发现絮凝剂厂房内絮凝剂槽冒槽,急忙进行清理清扫,因絮凝剂湿滑,不慎摔倒,地面含碱絮凝剂溅至其面部及身体着地部位。

导致面部、上肢及腿部碱烧伤。

在同事帮助下对其面部进行了清洗,但因潘某未及时脱掉被碱浸湿的衣物,上肢及腿部碱烧伤较为严重,用药一周后完全康复。

3、设备突然损坏造成碱烧伤事故(1)20xx年某月某日15时,在碱洗完一部12#宽板后,操作工黄某、刘某和协岗工刘某到板式区域停板式化清泵。

停泵过程中板式化清泵泵壳突然刺料,飞溅的碱液刺到站在泵旁两米处的协岗工刘某面部及身体。

同事立即用清水对其冲洗,医院诊断为面部及身体碱灼伤,用药一周后完全康复。

(2)20xx年某月某日上午,操作工在倒101B到101C过程中停泵放料的时候,101B的进口减震伸缩头突然破裂,料浆喷出。

101稀释后泵是三泵三出口管,10米以后和到两根管进分离槽;现场3名操作工和2名协岗工,有2名操作工距离喷料位置较近,发现喷料的员工立即发出警告,现场人员迅速躲避,仍然有料浆洒到身上,操作工劳保穿戴齐全,袖口上下扎紧,安全帽上面罩打下;料浆洒到面罩和衣服上,其他员工立即帮其衣服脱下,并用清洁水冲洗,未造成碱烧伤。

(3)20xx年某月,溶出一系列停车检修,在吹扫过程中,Ra112与Ra113间的过料阀已连通,操作工程某和谢某正在关第二道放料阀,魏某在一旁监护,关到一半阀门时填料突然喷料(当时机组压力是32bar),三个人上半身都被料浆喷到,赶快跑到最近的硼酸水存放点清洗,经过15分钟清洗。

由于当事人戴了劳保眼镜,拉下了防护面罩,未被碱烧伤。

4、检修过程中发生碱烧伤事故(1)20xx年某月某日,沉降片区倒稀释后槽,控制过滤区域上午9:00停车放料,9:07分联系电工将滤饼泵235B断电。

10:40分左右,检修人员回装滤饼管三通时用撬棍固定法兰两端螺栓孔,用捶敲打管道校位,突然有料浆从三通和管道对位后的法兰缝隙中溅出,料浆溅到现场作业的两名检修人员1名运行人员面部。

片区立即组织人员用应急水源和硼酸水对3人进行反复冲洗。

经原平市人民医院医生诊断,3人为脸部和脖颈轻微碱灼伤,用药一周后康复。

(2)20xx年某月某日,蒸发工序多名检修人员正对循环管进行检修,突然一个螺丝掉到地上,地面有放料时未清理的碱液,碱液飞溅至一名检修人员眼睛内,造成碱烧伤,经大量清水冲洗后送往医院,用药三日后康复。

三、事故原因分析1、事故致因原理人员伤害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链锁过程概括为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根据吉布森和哈登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根据系统安全理论认为,除了重视人的不安全行为外,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的概率将到最低。

根据以上原理,碱烧伤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造成的。

2、碱烧伤案例原因分析以上四类碱烧伤事故,首要的原因是现场未达到或接近本质安全,存在一定的、能够整改的安全隐患。

如第一类事故,放料口普遍存在安全隐患,(1)、(3)放料管与地沟垂直,(2)放料管焊缝脱焊,存有裂缝,放料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一部分料浆冲着操作者的方向飞溅,如果没有妥善的防护措施,很容易造成碱烧伤。

如二类事故,生产不稳定,首先造成生产事故,在处理生产事故时发生次生安全事故;现场硬件设施不到位,(1)流槽未封闭,(2)没有防止冒槽的有效措施,流到地面造成滑跌。

第三类事故(1)设备老化,泵壳裂缝,造成刺料;(2)设备选型不合理,橡胶伸缩头易老化,压力不稳定时,造成刺料;(3)放料阀填料老化,造成刺料。

第四类事故(1)料浆管道没有彻底放料措施;(2)地面有积存的碱液。

其次是安全管理体系不严密,存在漏洞。

如第一类事故,未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未能及时整改;第二类事故,对处理冒料事故没有严格的安全措施,或有措施但执行不到位;第三类事故,设备管理不细致,未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第四类事故,检修过程中未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

再次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

除三类事故中(2)、(3)事故案例外,其他事故案例伤者均未严格遵守安全作业规程,未佩戴齐全劳动保护用品或劳动保护用品未正确穿戴。

四、碱烧伤防范处理措施1、事故预防(1)从设计、施工、设备、生产等各个节提高生产现场本质安全水平,改善现场安全生产环境,逐渐接近现场本质安全。

如设计时重大危险源、主要设备设置安全连锁装置,现场操作避免与危险物质接触,巡检通道、操作部位符合人机工程原理等,各项技改首先满足安全要求,施工时安全设施如地沟盖板、护栏等齐全等。

针对碱烧伤事故,重点是防止料浆飞溅措施,如放料管不能与地沟垂直,料浆管道定期检查防止刺料等,设备方面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设备设施,如泵类接头不能使用橡胶伸缩头等易损件、老化设备定期检查和更换。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对拜尔法氧化铝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对已经出现的碱烧伤事故进行总结,对可能出现碱烧伤事故的方面进行预想,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如针对放料等操作,制定详细作业程序。

制定安全互保制度,严禁独自一人从事放料等危险操作等。

(3)提高人员安全知识水平和技能。

从拜尔法生产工艺、含碱物料的特性、碱烧伤后的危害及如何防止碱烧伤技术和知识等方面进行严格培训,使操作人员提高对碱烧伤事故的警惕,懂、会、能防止碱烧伤事故。

(4)加强监督管理。

按照安全制度和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查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

对现场和管理缺陷及时进行整改,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等违章行为严格处罚。

2、急救措施(1)被碱烧伤后不要惊慌,立即去应急水源处进行清洗。

眼睛是碱烧伤致害最严重的部位之一,碱烧伤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同事帮助,掰开眼帘用1-2%硼酸水和清水大量冲洗15分钟以上,必要时送医院治疗;其他皮肤部位被碱烧伤,立即用大量清水或1-2%硼酸水冲洗15分钟以上。

(2)碱烧伤后关键是快速冲洗,一旦碱液渗入皮肤,破坏内皮组织,治愈将非常困难。

五、结论碱烧伤是拜尔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发生事故次数最频繁的危害,是氧化铝生产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只有把预防事故的关口提前,从设计、施工、设备选型等方面严格把关,尽量减少碱烧伤事故危害的物质因素;提前进行全员危险源辨识和预防知识培训,使员工了解危险点源和对策;提前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监督检查,就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碱烧伤事故的发生。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