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建库

合集下载

(整理)1:500地形图入库数据整理流程.

(整理)1:500地形图入库数据整理流程.

1::500地形图入库数据整理流程本文针对1:500地形图建立数据库前数据整理工作流程进行介绍。

按照《京维基础地形图内业整理技术细则》的要求,经拼图分幅、数据处理、属性录入、数据汇总、数据核查、拓扑检查、数据入库等工序,对1:500数字化地形图数据进行整理。

详细流程图如下:一、准备工作1、培训主要是使员工对入库标准规范、cass处理流程、需要避免的问题等有具体的认知,达到数据能统一指标、统一流程、统一结果的目的。

2、上机实操主要是测试培训的效果,以便为按实操能力对人员进行任务的分配做参考。

二、数据预处理1、资料准备收集项目有关的地形图的所有版本,以最新版作为标准,对每一分块进行简单预处理(伪结点删除,重复实体删除),并对每一分块的图层按规范整理,图层标准命名如下表:2、数据预处理根据项目区域图对收集的地形图进行无缝拼接,构成一个整体,按照规范对其进行分幅。

3、任务分配、时间安排以图幅分单位,进行分配任务;根据任务量,并指定一个可实现的时间。

三、数据处理以图幅为单位,按以下步骤进行地形图数据整理(按照面、点、线进行综合整理)1、要素构面(JMD, SXM, ZBM)一个图层中有点线面三种元素,所以在执行这一步时,首先需将面独立分离成层。

其中只需要对JMD执行这一步骤即可。

构面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可应用CASS软件的构面功能,即手动跟踪构面:将断断续续的复合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面。

例如:花坛、道路边线、房屋边线等等断开的线,可以通过手动构面,把它们围成的面域构造出来;即搜索封闭房屋:自动搜索某一图层上复合线围成的面域,并把它自动生成房屋面。

(2)原有轨迹复制编辑闭合(3)重新绘制(4)以上三种方法相互结合构面后需要自检:通过运行“面状地物封闭检查”功能实现。

面状地物封闭检查是面状地物入库前所必须进行的步骤。

在此功能下定义“首尾点间限差”,程序自动将没有闭合的面状地物将其首尾强行闭合,当首尾点的距离大于限差,则用新线将首尾点直接相连,否则尾点将并到首点,以达到入库的要求。

浅谈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建库——以舟山为例

浅谈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建库——以舟山为例

固定 了的数据格式 , 其 中包括数 据的分层方案 、 各层属性结构 、 编码体 系、 图式及规则 。 确保数据 的一致性 , 可以避免因数据标准不统一而产 生额外的数据整合工作量 3 ) 建立 C A S S 于 Wa l k 之间的代码对照表 ( 如表 1 ) . 利用 C A S S 软 件用户编码 .通过 对用 户编码的解析和转换 .形成 WA L K的公共编 码. 然后按照此次的建库模版要求 . 进行数据引入 。
1 建 库 目标 与 要 求
1 . 1 目标
按照舟山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建设 的要求 . 将项 目范围 内的现有基 础线划数据 、 控制成果数据整理入 库 , 最终形成 具有权威 、 现 势性强 、 质量 良好 、 格式规范 . 满 足舟山基础地理 信息系统建设需 要 的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 库。 为数字舟山建设中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 和集 成提供基 础空间定位框架 . 促进数字舟 山的建设 1 _ 2 要求 主要内容 : 舟山市 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库采用 E S R I 的G e o D a t a b a s e 数据模型 . 要求 在 1 : 5 0 0 地形 图数据基础上进行构面 、 数据整合 、 对象 化处理 、 数据融合 、 赋属性 等技术手段 : 建立 以控制点 、 水系、 交通 、 居 民地 、 植 被、 管线 、 地貌 、 地名 为主要 内容 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
( Z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Ma p p i n g Te m , a Ha n g z h o u Z h e j i a n g 3 1 0 0 3 0 , C h i n a )
I K w o r d s 】 C A D; Wa lk ; A r c G i s ; Da t a b a s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Version: 2.1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执行ISO9001:2000标准编制:评审:项目评审委员会日期:日期:分发编号:目录1.前言 (4)1.1范围 (4)1.2引用标准 (4)2.总则 (4)2.1编制目的 (4)2.2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 (4)2.3数据成果 (4)2.3.1成果资料 (4)2.3.2成果格式 (5)3.基础地理数据集规范 (5)3.1数据文件命名 (5)3.2图层名称结构 (5)3.3图层定义 (6)3.3.1测量控制点(POINT)*A01P (8)3.3.2测量控制点辅助线(LINE)*A02L (8)3.3.3测量控制点注记(POINT)*A03P (8)3.3.4居民地(POLY、LINE、POINT) *B01A、*B01L、*B01P (9)3.3.5居民地附属物(POLY、LINE、POINT) *B02A、*B02L、*B02P (9)3.3.6居民地注记(POINT)*B03P (10)3.3.7工矿建(构)筑物(POLY)*C01A (10)3.3.8工矿建(构)筑物辅助线点(LINE、POINT)*C02L、*C02P (10)3.3.9工矿建(构)筑物注记(POINT)*C03P (11)3.3.10交通道路(POLY 、LINE)*D01A、*D01L (11)3.3.11交通道路辅助设施(LINE、POINT)*D02L、*D02P (11)3.3.12交通道路注记(POINT)*D03P (11)3.3.13管线(LINE)*E01L (12)3.3.14管线辅助设施(POINT)*E02P (12)3.3.15管线注记(POINT)*E03P (12)3.3.16水系(POLY、LINE)*F01A、*F01L (13)3.3.17水系辅助设施(LINE、POINT)*F02L、*F02P (13)3.3.18水系注记(POINT)*F03P (13)3.3.19境界(POLY、LINE、POINT)*G01A、*G01L、*G01P (14)3.3.20境界注记(POINT)*G03P (14)3.3.21地貌与地质(POLY)*H01A (14)3.3.22高程点(POINT)*H01P (14)3.3.23等高线(LINE)*H01L (15)3.3.24地貌与地质辅助设施(LINE、POINT)*H02L、*H02P (15)3.3.25地貌与地质注记(POINT)*H03P (15)3.3.26植被(POLY、LINE、POINT)*I01A、*I01L、*I01P (15)3.3.27植被辅助设施(LINE、POINT)*I02L、*I02P (16)3.3.28植被注记(POINT)*I03P (16)3.3.29图幅索引图层(POLY)*INDEX01 (16)4.数据转换流程 (16)4.1数据转换技术流程 (16)4.2代码转换、数据分层 (17)4.2.1测量控制点 (18)4.2.2居民地及垣栅 (18)4.2.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20)4.2.4交通及附属设施 (26)4.2.5管线及附属设施 (29)4.2.6水系及附属设施 (30)4.2.7境界 (33)4.2.8地貌和土质 (34)4.2.9植被 (35)4.2.10注记 (36)4.2.11其他特殊要求 (36)4.3数据接边处理 (36)4.4数据检查 (36)4.4.1质量控制指标 (36)4.4.2自(互)检 (36)4.4.3过程检查 (36)4.4.4最终检查 (37)5.地名数据技术规范 (37)5.1图层及属性定义 (37)5.1.1物理分层 (37)5.1.2地名代码 (38)5.2数据编辑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00地形图入库前数据整理流程

1-500地形图入库前数据整理流程

1:500地形图入库前数据整理流程摘要:本文针对1:500地形图建立数据库前数据整理工作流程进行介绍。

外业数据采集即修测补测工作完成后,按照空间数据建库标准的要求,对1:500 数字化地形图数据进行核查及处理,经数据构面、属性录入、建立拓扑关系、数据投影变换、数据格式转换等工序,整理地形图数据。

关键字:数据构面,属性录入,建立拓扑关系,数据投影变换,数据格式转换。

本文针对1:500地形图建立数据库前数据整理工作流程进行介绍。

外业数据采集即修测补测工作完成后,按照空间数据建库标准的要求,对1:500 数字化地形图数据进行核查及处理,经数据构面、属性录入、建立拓扑关系、数据投影变换、数据格式转换等工序,整理地形图数据。

1.数据核查由于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或错误,比如房屋没有封闭,房屋与房屋中间有重复多余线,实体没有属性或者属性错误,以及存在没有属性的实体等等,这些问题对基于基础数据的要素构面、GIS数据库的入库是必须避免和消除的,否则将影响到GIS应用的可信度,甚至不能进行相关的GIS应用。

数据核查主要分以下两步走:1.1对数据进行预处理(1)删除伪结点:删除图面上伪结点;(2)删除复合线多余点:删除图面中复合线上的多余点;(3)删除重复实体:删除完全重复的实体。

1.2应用CASS软件的“图形实体检查”功能检查图形数据编码正确性检查:检查地物是否存在编码,类型正确与否;图层正确性检查:检查地物是否按规定的图层放置,防止错误操作。

符号线型线宽检查:检查线状地物所使用的线型是否正确。

线自相交检查:检查地物之间是否相交;高程注记检查:检核高程点图面高程注记与点位实际的高程是否相符;复合线重复点检查:复合线的重复点检查旨在剔除复合线中与相邻点考靠得太近又对复合线的走向影响不大的点,从而达到减少文件数据量,达到提高图面利用率的目的。

设置“重复点限差”,执行检查命令后,如果相邻点的间距小于限差,则程序将报告错误。

1:500地形图入库数据整理流程

1:500地形图入库数据整理流程

1::500地形图入库数据整理流程本文针对1:500地形图建立数据库前数据整理工作流程进行介绍。

按照《京维基础地形图内业整理技术细则》的要求,经拼图分幅、数据处理、属性录入、数据汇总、数据核查、拓扑检查、数据入库等工序,对1:500数字化地形图数据进行整理。

详细流程图如下:一、准备工作1、培训主要是使员工对入库标准规范、cass处理流程、需要避免的问题等有具体的认知,达到数据能统一指标、统一流程、统一结果的目的。

2、上机实操主要是测试培训的效果,以便为按实操能力对人员进行任务的分配做参考。

二、数据预处理1、资料准备收集项目有关的地形图的所有版本,以最新版作为标准,对每一分块进行简单预处理(伪结点删除,重复实体删除),并对每一分块的图层按规范整理,图层标准命名如下表:2、数据预处理根据项目区域图对收集的地形图进行无缝拼接,构成一个整体,按照规范对其进行分幅。

3、任务分配、时间安排以图幅分单位,进行分配任务;根据任务量,并指定一个可实现的时间。

三、数据处理以图幅为单位,按以下步骤进行地形图数据整理(按照面、点、线进行综合整理)1、要素构面(JMD, SXM, ZBM)一个图层中有点线面三种元素,所以在执行这一步时,首先需将面独立分离成层。

其中只需要对JMD执行这一步骤即可。

构面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可应用CASS软件的构面功能,即手动跟踪构面:将断断续续的复合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面。

例如:花坛、道路边线、房屋边线等等断开的线,可以通过手动构面,把它们围成的面域构造出来;即搜索封闭房屋:自动搜索某一图层上复合线围成的面域,并把它自动生成房屋面。

(2)原有轨迹复制编辑闭合(3)重新绘制(4)以上三种方法相互结合构面后需要自检:通过运行“面状地物封闭检查”功能实现。

面状地物封闭检查是面状地物入库前所必须进行的步骤。

在此功能下定义“首尾点间限差”,程序自动将没有闭合的面状地物将其首尾强行闭合,当首尾点的距离大于限差,则用新线将首尾点直接相连,否则尾点将并到首点,以达到入库的要求。

城市1∶500DLG更新入库方法研究

城市1∶500DLG更新入库方法研究

城市1∶500DLG更新入库方法研究摘要:加强基础测绘服务是推进城市测绘事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以新型基础测绘为指导,以庭院为数据更新的最小网格单元,对新增要素进行实体化改造、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质量控制等,研究了城市1:500 DLCG数据的更新与归档方法,逐步建立了以数据管理去冗余化、一体化图库建设、实体应用社会化为特点的大尺度地图更新机制。

关键词:新型基础测绘;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城市大尺度地图的更新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的更新方式与周期受组织管理、采集手段、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用户需求等因素的制约。

传统的大尺度数据库的更新资料来源主要有计划完工测量、零散补测、局部修正等;在更新方式上,有基于元素增量的更新基于网格的更新多尺度地形图的交互;更新的技术方法包括:内外业整合、图属整合、图库整合。

城市1:500 DLG的数据更新间隔时间不会很长,通常是一年一次,成片的变动主要是城市周边(拆迁、安置)、城市改造(植被、道路、部件)、重点区域建设(已完成),而城市1:500 DLG数据适合采用以要素更新与局部修测相结合的更新模式。

1.现状分析以某地区近几年的1:500 DLG更新入库为例,本区“十三五”期间的 GIS数据利用状况良好,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的 GIS数据利用率和满意度均在50%以上,而大尺度地形图产品覆盖率低,尚未实现全覆盖;二是数据现实性较差;三是地图的产品元素缺乏。

在“十四五”期间,本区要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的支持,加强对地理信息资源的存储与开发,加强对 GIS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根据前期各有关部门实地调研,需增设1:500地图的覆盖面和重点地区的更新频次。

同时,调查发现,在使用基本 GIS资料时,各个单位也十分关心院落单元、院落名称、院落出入口、楼栋性质、道路名称、水系名称、绿化面积绿化种类等因素。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1:500 DLG所收集到的信息,不仅是传统的基础地图,而且还将向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扩展,以适应现代城市的管理和管理。

探讨EPS软件在1-500地形图建库中的应用

探讨EPS软件在1-500地形图建库中的应用

探讨EPS软件在1:500地形图建库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EPS 软件优点,然后指出了城市1:500地形图建库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入库前准备、EPS数据编辑整理、属性录入、EPS数据质量检查、地形图数据导出等EPS软件在1:500地形图建库中的应用的程序。

关键词: EPS软件;1:500地形图;建库;应用现代化大城市的管理,要求掌握大量现实性强的,真实准确的地理信息,并能快速查询,提供城市发展预测、规划及工程设计服务。

我国现有的地形图资料都以图纸的形式记录,采用人工方式管理,效率低下,也难以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在业已进入信息和高科技时代的今天,采用高新技术和方法来高效管理地形图,及时、快速地满足城市建设各行业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同时,城市地形图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形图数据库的建立必须先行。

城市地形图数据库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是以收集、处理和管理空间数据及与城市地形图有关的属性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空间数据管理体系。

1:500地形图建库的目标是,构建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促进城市的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此项目主要将某市城区范围内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整理成为建库数据,并利用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对该区域的进行更新。

现在矢量地形要素数据的入库软件很多,但EPS入库过程有许多快捷和方便之处。

1 EPS 软件优点1.1 输入输出格式多样化EPS2008 能实现多种数据格式的输入输出,如ArcGIS、ArcInfo、Mapinfo、jx4、VirtuoZo、AutoCAD、Microstation、MapGIS等,保证数据的兼容与共享。

1.2 图廓自动生成根据出图要求设置好模板文件和制图比例尺后,EPS2008可以自动生成图廓。

操作方法是:右键单击当前图幅,选择“当前图幅设定”,一个标准的图廓就自动套在当前图幅上了。

基础地形图数据库规范(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形图数据库规范(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形图数据库规范(1:500、1:1000、1:2000)1综述1.1 目的为建设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空间数据库制定数据库建设规范,并通过该规范指导数据库建设。

1.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

本规程规定了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数据的分层,每层的名称与该层内数据的实体类型;各层的属性结构,包括各层的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中英文名称及属性类型宽度;基础地形图数据分类与编码,用以标识该比例尺范围地形图要素数字信息,保证其存储交换的一致性。

本规程适用于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的数据建库与更新。

各部门可根据本专业、行业的需要和地区特点,在对此规程定义的数据结构上进行扩展和补充。

本规程适用于大比例尺基础数字地形图为基础的各种空间信息系统中地形图要素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输出及交换。

各部门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测图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依据本规程所规定的分类体系和编码方法进行增补和扩延,或采用便于向本规程转换的分类编码。

1.3 制定原则✓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与国标2007年的地形图示保持一致;✓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在转入数据库后可以实现标准图的输出;1.4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范制订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007);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1-2007);4)《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5)《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2004,J 298-2004)。

广州市番禺区1:500地形图数据建库标准

广州市番禺区1:500地形图数据建库标准

XXX地理信息系统1:500地形图数据建库标准番禺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目录1.概述............................................................................................................................................. - 1 -1.1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引用标准 (1)1.4术语 (2)2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 (3)2.1数据基础............................................................................................................................... - 3 -2.2分幅和编号及其他说明....................................................................................................... - 3 -2.3类型约定............................................................................................................................... - 4 -实体类型的约定..................................................................................................................................... - 4 -属性数据类型......................................................................................................................................... - 4 -2.4地形图的实体划分............................................................................................................... - 5 -2.4.1简单点 ........................................................................................................................................... - 5 -2.4.2简单无向线.................................................................................................................................... - 5 -2.4.3简单有向线.................................................................................................................................... - 6 -2.4.4复合实体........................................................................................................................................ - 6 -2.4.5面实体 ........................................................................................................................................... - 6 -2.4.6注记 ............................................................................................................................................... - 7 -2.5数据库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建库总结

数据建库总结

基础地形数据建ARCSDE库情况总结2010-12-26第1章.概述 (2)第2章.建库源数据分析整理 (3)第3章.GIS库结构建设及入库软件配置 (10)第4章.数据入库 (14)第5章.已入库数据符号化 (17)第6章.数据更新 (19)第1章.概述1.1.背景本篇总结是在XXX城区及各镇1:500基础地形数据建库、XXXX城区1:500基础地形数据建库以及对原XXX地形数据建库了解的基础上总结得出。

地形建库源数据分为MAPGIS(WT、WL、WP)和分幅DWG两种格式建库,并且建库前假设没有SDE库属性结构标准文档。

1.2.总结中涉及软件及数据资料(1)涉及主要软件CAD 2007、MAP 3D 2007、ARCGIS系列软件、ORACLE 10g、PLSQL Developer;MAPGIS 67、MAP2SHP数据转换软件、数据标准转换器、Font Creator 5.6;地形图检查软件、GBF。

(2)涉及和产生的主要资料MAPGIS及分幅DWG格式地形图、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地形图建库详细设计(程序接口设计)》、《地形图建库CAD数据提交标准》、《Mapgis数据提交标准》1.3.数据格式转换方式对于两种源数据格式的地形图入库,目前采取的具体方式是:(1)MAPGIS格式数据使用MAP2SHP软件将源数据转换为SHP格式数据后进行后续入库工作。

(2)DWG格式数据使用GBF软件将源数据转换为ARCGIS个人空间数据库(MDB)后进行后续入库工作。

(3)入库流程:第2章.建库源数据分析整理2.1.源数据分析1.DWG格式数据分析对拥有的分幅DWG格式地形图查看其标准程度,查看分幅地形图文件命名方式,查看地形图有哪些图层,图层上有哪些实体、什么颜色,查看各层实体的属性值是否完整,块实体的块名及旋转角度值是否完整,查看居民地层房屋实体闭合情况,从而决定GBF预入库时的图幅提取及文件配置方式。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

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

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

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1)、《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数据整理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因其原始的测绘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展,所以在接收原始数据时必须要了解清楚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状。

鞍山市1500地形图数据整理升级与建库更新

鞍山市1500地形图数据整理升级与建库更新

2020.20科学技术创新的保证解编工作的顺利完成。

2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微机监测管理的运用2.1针对季节性变化管理工作驼峰部分设备的运用会因天气变化受到影响,为了避免因此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用,设备维修人员应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季节性调整,并对室内值班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及时对相应设备做出针对性调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用。

设备维修人员根据季节的变化,依据工作经验对一些设备的参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设备达到最佳的运用状态,减少设备出现隐患的概率,从而保证运输安全。

2.2针对差异性变化管理工作对于现场当日作业项目、作业内容和配合施工情况,值班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出现问题首先做出针对性检查,以减少故障处理的时间。

在现场日常工作中,工队需要对当日更换器材、设备、配合施工等作业项目及内容做好记录以备值班人员查阅,室内人员要及时对相关设备进行特别关注并跟踪其运行情况,做好相关测试与分析工作,争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在处理故障时能够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尽量的压缩故障处理时间以保障作业效率,再由车间干部对监测信息进行抽查,以实现微机监测功能对全场设备的闭环控制。

3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微机监测信息分析做好驼峰微机监测信息分析是一项综合性、连续性工作,值班人员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给出适当的处理建议,车间则从管理的高度分析问题,从监测统计数据分析入手,向管理要设备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做到每件一分析,件件有落实。

每周对发生的倾向性和共性问题统一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协调处理,每月车间生产会议上由专人负责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发生的问题进行统计、汇总和说明,资料留存以备查阅,车间做好每日、每周、每月分析表薄的录入工作,使驼峰微机监测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微机监测工作呈现有据可查、有序可控的状态。

4结论随着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以及铁路信号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微机监测系统正在铁路系统中广泛推广,并成为铁路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驼峰微机监测系统也成为了提高驼峰设备维护和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由于微机监测系统具有记忆、存储信息的作用,可确保在数据分析时对信息的随时调用,不但可以对设备存在的隐患提前预测,让维修人员根据信息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故障排除措施,还可以提高驼峰信号设备的维护水平,更能够提高行车安全工作的稳定可靠性,确保驼峰解编工作的顺利高效运行。

数字城管数据采集和建库与方案

数字城管数据采集和建库与方案

“数字城管”部件数据采集和建库方案1、概述“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是当前一些大中城市正在推进的项目 ,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引入到城市管理工作中 ,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

城市管理部件的普查和建库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数据的质量及可靠性是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

2、前期准备2.1 已有资料收集一般在城管部件数据普查与建库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资料:(1)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数据:一般为 1∶500比例尺 ,作为万米单元网格划分的基础数据 ,同时也是城管部件测绘定位的主要依据和普查的基础地形底图;(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满足街道、社区及万米单元网格概略划分及作业组测区划分的需要;(3)各类参考境界线数据:万米单元网格划分不可或缺的基础界线数据;(4)其他资料:如地下管线数据、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及权属单位信息等。

2.2 相关参考标准与定义2.2.1 参考标准城管数据普查过程中将参考以下标准作为建库标准:CJJ/T106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T213《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4《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部件管理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2.2.2 定义1.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简称,是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城市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2.部件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的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

3.网格按照一定规则划分的(一般以社区、道路交通线等划分)每一个信息采集员所负责巡查的区域。

(完整版)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结构规程

(完整版)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结构规程

A1.4杭州市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据数据结构规程杭州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2002年9月目录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第2章引用标准 (1)第3章总则 (1)第4章类型说明与缩写 (2)第5章各层属性表结构 (3)5.1 测量控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控制点注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控制点辅助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居民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线状房屋附属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点状房屋附属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垣栅...................................................................................................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宁波市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程(DB3302 T1005-2010)

宁波市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程(DB3302 T1005-2010)
表1各类地理要素分类及其代号表要素类别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和土质要素代号nethydrestrapipbouterveg415地理要素信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成其中空间信息是地理要素的几何特征描述属性信息是地理要素的质量和数量描述
A75
DB3302
宁波市地方标准
DB 3302/T 1005—2010
a)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 b)左起第二位为中类码,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 c)左起第三、四位为小类码,在中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 d)左起第五、六位为子类码,在小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 e)左起第七位为要素码,在子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 f)左起第八位为图形代码,分别采用 0、1、2、3、4 分别作为注记要素、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
I
DB3302/T 1005—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 DB3302/T 1005-2004《宁波市 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程》。 本标准与所代替的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引入了面向实体对象的概念; ——要素的分类及其要素代码具有唯一性; ——依据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对原规程的要素进行八位重新编码; ——依据 GB/T 20258.1-200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 1 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对地理要素的属性结构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按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规划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规划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宁波市土地勘测规划所, 宁波市房产产权产籍监理处。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测区元数据内容 ................................................. 51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管理、分发服务和产品开发,包括1﹕500、1﹕1000、1﹕2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各种专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不同系统间的基础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以及数字化测图、编图和地图更新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94-2009 地理信息术语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8.1-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GB/T 21740-200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CH/T 9005-200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CJJ 103-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3 术语和代号3.1 术语3.1.1 平面控制系统平面控制系统是最基本的地理定位系统之一,用于确定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平面空间地址,及地理平面位置,正确反映真实世界中各种实体之间的平面位置关系。

3.1.2 高程控制系统高程控制系统是地理空间定位的另一重要系统,用于确定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相对于某一起始高程平面的高度(即高程)。

3.2 代号DLG 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4 空间定位4.1 数学基础4.1.1 平面坐标系统需要有两套系统:采用CGCS 2000坐标系。

本溪市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理与建库质量检查的探讨

本溪市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理与建库质量检查的探讨

本溪市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理与建库质量检查的探讨摘要:本溪市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数字本溪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文章详细阐述了本溪市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整理与建库工作,介绍了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质量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及相应的检查程序。

abstract: This river City 1:500 foundation geography information database construction is originally a number river geography space frame to constuct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es of engineering.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is river City in detail 1:500 foundation geography information database data sortings with set up a database work, introduce 1:the contents and method and homologous check procedure of 500 foundation geography information database quality checks.关键词:数字本溪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质量检查Keyword: he number this river foundation geography information database quality checksAbstract: Benxi 1:500 scale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Digital Benxi Geospatial Framework Construction. The paper describes data processing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of Benxi city 1:500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introduces data quality examination items, method and relevant programs.Key Words: Digital Benxi;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 quality examination1 引言2006年,国家测绘局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0个省份近230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

上海市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建设和更新

上海市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建设和更新

上海市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建设和更新
郭容寰;赵峰
【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年(卷),期】2005(28)3
【摘要】介绍了上海市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的建设背景,讨论了数据库建设中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及数据库的主要技术框架,同时详细论述了上海市建立的面向数据库的基础地理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并简要介绍数据库目前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今后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郭容寰;赵峰
【作者单位】上海市测绘院,上海,200063;上海市测绘院,上海,20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上海市1∶500基础地理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 [J], 许新生;李健;吴海宽
2.浅谈南沙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动态更新模式 [J], 黄汉银
3.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模式探讨 [J], 宋增巡
4.东莞市1∶500地形图一体化采编、建库与更新研究 [J], 邵桂霞;陈超;张智杰
5.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1∶500地形图要素更新应用研究
——以浙江松阳县为例 [J], 泮建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WalkGIS的地形数据建库加工整理模式

基于WalkGIS的地形数据建库加工整理模式

基于WalkGIS的地形数据建库加工整理模式张玲;李育平【期刊名称】《北京测绘》【年(卷),期】2012(000)001【摘要】以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加工整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数据整理的技术要求和整理方法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总结出一套基于WalkGIS平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数据加工整理模式,为数据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processing mode with data built into 1:500 fundamental geographic database,elaborate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data processing.The mode with data built into 1∶500 fundamental geographic database on WalkGIS basis has been put forward,and it offers a reference for data conformity.【总页数】3页(P39-40,46)【作者】张玲;李育平【作者单位】韶关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广东韶关512026;韶关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广东韶关512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基于1:2000地形图的城市1:1万基础地理数据建库组织方式及实践 [J], 王爱兰;陈梅;王琴2.基于ARC/INFO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建库方法探讨 [J], 严晓华3.基于GIS系统的土地利用数据建库模式研究 [J], 伍慧群4.基于工作流的基础地形数据建库及动态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J], 汪洋;唐华;徐佳5.基于AutoCad和Oracle Spatial建立地形图数据建库 [J], 周义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建库
【摘要】本文以“数字舟山”项目为例,简述了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基础地理信息建库的内容,主要技术问题和建库方法等,并在实际建库中通过wlak软件实现了cad到arcgis的无损转换。

【关键词】cad;walk;arcgis;建库
0 引言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正在积极推进省内市县“数字城市”建设工作,而舟山群岛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群岛新区的建立,对各方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原有城市数据的现势性等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1:500数字地形图已经覆盖整个舟山本岛,将为舟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撑。

舟山基础地形数据库建设作为“数字舟山”地理空间框架的子项目,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后续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质量。

1 建库目标与要求
1.1 目标
按照舟山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将项目范围内的现有基础线划数据、控制成果数据整理入库,最终形成具有权威、现势性强、质量良好、格式规范,满足舟山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为数字舟山建设中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提供基础空间定位框架,促进数字舟山的建设。

1.2 要求
主要内容:舟山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esri的geodatabase 数据模型,要求在1:500地形图数据基础上进行构面、数据整合、对象化处理、数据融合、赋属性等技术手段;建立以控制点、水系、交通、居民地、植被、管线、地貌、地名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 数据建库
2.1 关键技术
由于数字化地形图cad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无法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并不具备拓扑关系。

也不能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因此数据转换入库是本次建库的主要问题。

目前采用最多的cad转换成arcgis数据的方法,是利用arcgis自身模块导入cad数据,或者将cad数据导出成shape
格式,这些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存在缺失,不能进行无损转换,如果想实现无损转换,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进行手工修补,这种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建库要求。

为此采用walk作为中间软件进行建库。

2.2 技术流程
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涉及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属性录入等多个环节,具体建库流程如图1。

2.3 实施方法
1)对原始cass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cad的扩展数据进行编码
检查,确保地形都有正确的属性代码,数据图形处理,包括图形类型处理、曲线和弧段处理、符号对象化、线划光滑等图形质量处理;采集交通线主要包括中心线、桥梁结构线。

2)建立一个符合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分类代码模板。

它是一种事先固定了的数据格式,其中包括数据的分层方案、各层属性结构、编码体系、图式及规则。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可以避免因数据标准不统一而产生额外的数据整合工作量。

4)在wlak平台中进行图形编辑,对未构面的面状元素按要求构面,并按照舟山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进行地理要素分类编码;对包括点、线、面、注记要素进行分层。

5)利用wlak的各种赋值命令结合手工补充完成各地物包括分类代码、旋转角度、名称、房屋结构及层次等属性,完成属性录入后对数据拓扑关系处理,主要包括图形符号图面避让叠置处理、线缝隙处理、线悬挂处理、面缝隙处理、面相交处理、边线与面一致性处理等。

6)利用walk平台下的walk2arc工具,进行walk到arcgis自动转换,并将其先前制定好的符号库,进行符号化即可。

3 实例应用
建库的源数据为舟山市某镇南部1:500地形图的cad数据,图中包括居民地、等高线、坎子、道路、植被以及各类文字注记,数据转换前在南方cass中显示效果如图2所示。

由于在建库中充分考虑了建库前后地形图的一致性;在编码对照
表制作时,完全按照《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进行对照,并在处理点、线地物时,对有向点和有方向的线都进行了特殊处理。

使得建库前后数据无损、无变形。

库体数据在符号化之后,显示效果如图3所示。

4 结语
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程,数据是基础、技术是关键。

在舟山市数据建库中采用wlak软件作为cad 数据到arcgis建库的中间软件,有效的解决了数据的无损转换,并在实际建库中,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实用有效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小成,焦道振.基于geodatabase的 cad数据到gis的解决方案[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28(1):29-32.
[2]王军,邓开艳,戴建祥.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1):35-38.
[3]吕华权,郭小玉.利用geoway软件实现省级dlg制图数据向gis入库数据转换[j].广西测绘与遥感,2006(1).
[4]赵峰,郭容寰.上海基础地理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j].测绘通报,2006,52(8):42-45.
[5]史经,李琳琳.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动态更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测绘,2012(1):36-38.
[责任编辑:王迎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