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分析透视手册》——《影片解读教程》张会军
浅谈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
A RT E DUC AT 『 oN R ESEARCH
也是 最稳定 、 最 活跃 的趣 味 中心 。在影 片 中S a d r i 在 接受授 勋
仪 式过后 经 F a k h r i 介绍认 识 了A b b a s , 他 们三个 人的对 话就是
口
摘
要: 书刻造 型 艺术是 传统 手工 艺术与现代
2 . 原 创 性
[ 1 ] 张会军, 陈渑, 王鸿海. 影片分析透视手册. 中国电影 出版社, 2 0 0 3 [ 2 ] 潘桦等. 世界经典 影片分析与读解. 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 2 0 0 5 . [ 3 ] 孙立军, 李卓. 影视动画镜头画面设计. 海洋 出版 社, 2 0 0 8 . [ 4 ] 李杰, 王骏. 影视画面分析 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 0 0 8 . [ 5 ] 仉 雨平. 浅析影视艺术 中色彩的功 能性. 电影评介, 2 0 0 7 ( 1 6 ) . [ 6 ] 张修亮. 谈 电影画面构 图的艺术魅力. 电影评介, 2 0 1 1 ( 1 5 ) .
年 的文 明发展和 演变 , 为后世 的文化 艺术发展 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 起 着不可磨灭 的指导作用 , 它们可 以
到, 正是这 些传 统 的文化艺 术形式传 承 了中华五千
在 影片的结尾处 F a k h r i 走 出房 间遥望天 空, 眼神抑郁 而悠
远 。她走下石梯 向左准备 走 出画面 , 一个旋转镜 头将 画面拉到 空 中, 转场 。这 里就 是人物 引导 画面 向左移 动, 同时人物从边 角区域走 出画面 , 寓意深远。
周 造型 艺术有机 结合的 产物 , 它在 传承传统 文化的 同
采用 趣 味 中心构 图的 方式 , 在这 里 观众 同时看到 了他们 三个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最全参考书目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做考研专业课辅导机构第一品牌。
更多择校择专业信息请咨询海翔智库教育哦!北京电影学院参考书,最全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及电影剧作理论研究方向备考书目1.剧作理论:《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夏衍《电影剧作概论》电影学院文学系《通向电影圣殿》电影学院文学系《荣誉》苏牧《闲情偶寄》李渔《诗学》亚里士多德《美学》黑格尔《论戏剧和电影的编剧理论与技巧》劳逊《银幕的剧作》弗雷里赫《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悉德.菲尔德2.电影学:《电影的元素》波布克《电影的语言》马尔丹《电影的观念》梭罗门《电影的本性》克拉考尔《电影是什么?》巴赞《电影艺术词典》《电影作为艺术》鲁道夫·爱因汉姆《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普多夫金3.电影刊物:《世界电影》《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外国电影史研究方向备考书目《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濒《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世界电影发展史》沈嵩生《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世界电影史》萨杜尔《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中外影视大词典》汪流、王志敏、陈山中国电影史(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研究方向备考材料:《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史1937—1945》李道新著;《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著;《台湾电影史话》陈飞宝编著;《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王海洲主编;《电影美学分析原理》王志敏著;《荣誉——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苏牧著;《中外影视大辞典》汪流主编;导演系电影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备考书目《世界著名导演艺术家研究》《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银幕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话》《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以上书籍为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华语电影十导演》浙江摄影出版社纪录片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备考书目《纪录电影文献》单万里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世界纪录电影史》(美)埃里克•巴尔诺《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以上书籍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电视剧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备考书目《世界著名导演艺术家研究》《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银幕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话》《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以上为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表演学院影视表演创作及理论研究方向备考书目《电影艺术词典》;《演员自我修养》(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艺术心理学》(美)格林·威尔逊;《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林洪桐《银幕技巧与手段》林洪桐《电影表演艺术》林洪桐;《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主编《新中国电影五十年》胡克等主编《于是之论电影表演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论北京人艺演技派》北京出版社《新世纪电影论坛》上、下中国电影出版社《谈演员的矛盾》(法)狄德罗;《电影表演》(美)奥勃莱恩;《文艺心理学》朱光潜;《电影表演艺术概论》李苒苒、刘诗兵、马精武、张建栋《好玩的游戏与好看的艺术》齐士龙;《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齐士龙《明星之门—电影表演艺术论集》钱学格学苑出版社《影视表演艺术讲课笔记》刘诗兵南海出版公司《石挥、蓝马、上官云珠和他们的表演艺术》《电影艺术》编辑部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摄影系影视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方向备考书目《论电影艺术》林格伦《电影艺术词典》《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电影摄影创作问题》《电影语言》马赛尔·马丹尔《电影摄影艺术概论》《电影摄影造型基础》《电视和电影照明技术》《摄影镜头和使用技巧》现代电影技术研究方向备考书目:与影视摄影相关的书籍、期刊。
管理系的影片分析
小暗科目变化一段时间了,大家(考管理系的友友们)应该都有点想法了吧?特此开了一个谈论帖,欢迎大家来讨论管理系的影片分析该是个怎么写法。
一些前辈反映,影片分析并不难,大家不用紧张,从容沉着才是硬道理。
提供内容如下:去年的题目(制片的)来源:/t3455607p1《苦茶香》,《我们天上见》,《孔雀》,《云水谣》,《暖春》,《来不及爱你》,六选一围绕主题思想写篇影评,要求:1.结构清晰;2.据你选的影片说说其制片特点;3.如果你是此片发行人,制定其市场营销策略。
我用的书有苏牧的《荣誉》、张会军的那本手册、如何写影评(外国的那本)、还有本饶曙光的好像,书不在手边忘掉名字了。
朋友们用的是什么书呢?欢迎考影片分析的同学在此讨论,不限于考管理系的,沟通使人进步。
fayfay4211 同在看《荣誉》《孔雀》的市场营销策略在《电影市场营销中的媒体策略研究》最后的案例中有,《孔雀》是艺术电影营销案例。
分别有《无极》(商业大片)、《孔雀》(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市场营销策略。
《云水谣》的市场营销策略在俞剑红老师的《电影市场营销学》最后的案例中有。
耗耗寒寒过来人的感想是,答题和复习都要跟着真题来分析。
真题的出题范围和题型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反映复习范围。
影片分析我没考过,但是按照以上题干要求,其实已经把要写的内容都暴露了....思路是肯定和其他专业不一样了。
我觉得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是我是某某片子的制片人或者发行者,我会怎么办?设想条件、局限、环境和整个环节,以及适当的方法。
我觉得这样的假设提问是可以帮助自己活学活用的~~活学活用,很重要。
当然,我也没有实战经验,只是不成熟的总结。
逍遥狐harry问过一些学影视的朋友,其实这个分析电影的基础是你的阅片量,因为阅片量直接关系到你读懂电影的能力有多少,还有你能把电影解读到什么层次,这些东西又直接关系到你所写影评的水平,是否言之有物。
这个观点我觉得很正确,几年前看电影的时候根本记不住什么东西,看一些有深度的东西似懂非懂,现在再看这些东西觉得能读出很多很多。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概述
导演、摄影画面处理之经验: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2012-03-30 15:35:24)转载▼标签:文化拉片中注意的若干问题,拉片是学习的手段,是进行量化分析的细化方法: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
景别的排列形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的能力。
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
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
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完全不同。
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
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
运动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运动。
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彩的。
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
要观察色彩的整体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
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
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
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家本领。
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
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角度:角度=视点,角度=构图。
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
而欧洲的电视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区域曝光,局部处理:曝光的局部处理,该黑就黑,该毛就毛。
分析对话:对话是推动情节的最好方式,对话是开放的,动作是封闭的,分析说话的状态,速度、音量,说话方式,说话与动作的关系。
美国动作片与语言没有关系,但是叙事一直在前进。
动作:有两种情况:是环境造成的还是内容造成的。
动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
在分析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与摄影机的运动分开来分析,摄影机的运动是导演的表现方式,动作上一演员的表演方式。
影像透视:是否变形,现代电影的任务变形已经成为时尚,但是要注意变形是影片的风格还某场戏的手段。
张会军“北电”特色就是创作实践教学
张会军:“北电”特色就是创作\实践\教学作者:袁玮来源:《中关村》2010年第11期张会军院长在北京电影学院已经整整学习工作了30年,从朱辛庄到黄亭子,他本身受教育的过程和从事教育的过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可以看作是这30年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关于北京电影学院78班,关于“第五代”电影人,中国的影视圈里已经有太多的故事和相关方面的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现任院长张会军,自1978年入学至今,已在电影学院学习工作了整整30余年。
从朱辛庄到黄亭子,他本身受教育的过程和从事教育的过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可以看作这30年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以后拍电影至少不能给电影学院丢脸在张会军的记忆中,北电人有着一个传统:坚持梦想,并热爱思辨、创新。
1978年对于很多电影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年。
当年原本在北京一个师范学校(现在的北京教育学院分院)里教书的张会军,同许多人一样,决定在这一年一定要参加高考。
因为之前曾学过美术,考虑到电影摄影专业跟美术比较接近,在第一志愿报考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第二志愿报了人民大学新闻系之余,他同时还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专业。
意料之外地在参加完高考后不久,张会军就先接到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凭着喜欢电影的一股子梦想,带着要给自己找一条出路的决心,他决定到电影学院学习电影摄影。
入学以后,张会军在摄影78班当班长,和其同班的张艺谋一样,年纪上是班里的“老大哥”。
上学时自己感觉底子没有同班的学生好,他们俩同时选择玩命地学习。
当时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特别差,但是电影学院在精神上是富足的。
回忆起当年的校园生活,张会军显得格外乐观:“那时的校址在昌平的朱辛庄,整个校园就我们这么100多个人。
大家平时不进城,要是有班车进城看电影,都是挤得满满的,超载的状态。
如果看电影晚了回来没赶上班车,有的同学就搭城市运垃圾的车回来。
”当年的他们,进城看完电影回学校后,还经常会为了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而激烈争论一整个通宵。
视听语言:导演与视觉化空间技巧之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视听语言:导演与视觉化空间技巧之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的视听语言知识是导演空间技巧中的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画内空间如美国影片《勇敢的心》在场景处理方面,精心设计了不同寓意的场景,并严格地把握了各场景的总体光线气氛。
英格兰王室和贵族的主场景是内景,阴暗的石头房子,一束高色温的强光从窗户外射进来,室内影调很暗,墙壁上稀稀落落几个烛台或火把,给人种冰冷压抑的感觉,影射了英王的冷漠无情和阴险残忍。
苏格兰贵族的主场景与英格兰贵族相同—一都是内景,因为他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阴暗和狡诈。
尤其是罗勃的父亲,他谎称在法国处理政务,却躲在城堡上阴暗、封闭的阁楼中,整日呆在屏风和围帐之内。
作为一个麻风病患者,他是一个正在腐烂的人。
因此场景的气氛也是依这种腐烂而存在的——黑暗、拥挤、窒息。
从画面中,我们永远看不到房间的窗户,只有壁炉里的火光和墙上稀疏的蜡烛光在闪动。
黑暗的影调使人感到阴森、恐怖和压抑。
以威廉·华莱士为代表的苏格兰平民的戏以外景戏为主,开阔的空间和明亮的光线气氛使人不禁感到振奋。
有几场夜戏被处理成内景。
如:威廉·华莱士授勋,以及威廉与贵族商讨共同抗击英格兰军队。
暗淡的光线和封闭的空间较好地表现了私密性和欺骗性。
(张会军陈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浥、王鸿海主编:《影片分析透视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第104-105页) 画外空间法国导演让·雷诺阿有许多创新,充分利用“摄影机后面”和“场景后面”的空间区域。
如在影片《娜娜》中,对娜娜的大沙龙和闺房的处理,使观众随着剧中人的入画,回想到她所过来的空间区域的存在。
娜娜的仆人经常将脑袋但向门外去张望观众看不到的空间。
个剧中人在画框内玩弄鸡蛋,突然一只手从画外将鸡蛋夺走。
一舞女在舞厅跳舞,突然一个酒瓶从画外伸进向她敬酒。
安德烈·杜邦导演的《杂要场》中,当埃米尔·强宁斯和他的敌手滚在地上时,银幕出现空无一人的空镜头,接着一只持刀的手从下画框入画并且立刻一刀扎出画面,做了致命的一刀。
光影交错中的温情人生——评电影《天堂电影院》
72I影视与舞台艺术光影交错中的0日皿情人生——评电影《天堂电影院》0李颖慧摘要:导演托那托利在《天堂电影院》中,通过对多种电影语言的娴熟运用,层次丰富地为我们展现了电影与人生、电影与时间、电影和情感之间扯不断的关联。
本文主要从影片主题、叙事节奏和回叙语态来浅析电影带给我们的美学张力。
关键词:天堂电影院电影往事回叙对生活于俗世的人们,电影院也许正是一座尘世的天堂。
而《天堂电影院》就是这样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情感历程的怀1日之作。
在光影交错的电影情节中,《天堂电影院》以自然、流畅的的回叙语态将生活往事与电影往事天衣无缝地融合到一起。
整部影片一如导演托那托利以往的风格,清幽淡苦,唯美动人的背景音乐,真实生动的人物性格,围绕着电影又被电影所围绕,透过多多的人生告诉我们:天堂遥不可及,生活依IB'i以水流年。
电影贯穿了整部影片,与每个人,每段人生都息息相关。
一、电影与两段人生艾弗多作为天堂电影院的放映员,他的人生所有色彩都凝聚在电影自身的色彩上。
“他和他的电影观众,代表着电影‘黄金时代’最淳朴,最彻底的文化倾向。
”①艾弗来不仅仅是尽职尽责的放映员,他的人生意义还体现在现实中导演了多多的人生。
艾弗多说:“我瞎了,可是我看的清楚。
”他用自己的人身历练和智慧引导多多最终走向电影之路。
而艾弗多人生最含蓄隽永也最热烈的品格在最后的礼物,一串串银幕的爱情之吻的连接上得到了彻底的绽放。
多多的人生也贯穿着电影发展的历史。
在多多人生变动中电影也在不断变化,托那托利选取了一系列小细节反映这个进程。
从最初的由教士审片,将电影中的吻戏删除,到电影院重建后,第一次出现吻戏,再到后来色情影片的播放,甚至影院一度成为色情场所,从电影院曾是小镇唯一的文化娱乐中到后来影院旁边的咖啡馆的建立……寥寥数笔,简练地勾勒出“变”的主题。
艾弗多告诉多多:“生活并不象电影一样,生活比电影苦多了。
”但托那托利并没有着力表现战后西西里的苦难生活,而是使成年萨尔多瓦和童年多多的眼睛处于同一视角。
北影导演系课程
《电影学导论》作者:陈晓云著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影视批评学》李道新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作者:克里斯丁.麦茨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荣誉》苏牧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荣誉》郝建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电影编剧写作基础》——北京电影学院教材《西方电影史》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邵牧君其他著作:《西方电影史概论》、《美国电影史事拾零》、《银海游:电影论文集》、《禁止放映》《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电视制作手册》刘舜发陈熙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电影语言》——世界电影理论名著译丛(崔君衍主编)[法]马塞尔·马尔丹著何振金译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教材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王晓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11.8 元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主编:刘立滨作者:倪骏中国电影出版社22 元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陆绍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4 元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丁亚平文化艺术出版社68 元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陈晓云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5 元中国电影发展史(第1卷)(精装本)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30 元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卷)(精装本)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5 元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李道新北京大学出版社68 元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朗朗书房·电影场刘烈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4.8 元银色印记:上海影人创作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编复旦大学出版社45 元中国电影艺术史周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48 元银色印记:上海影人理论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编复旦大学出版社55 元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张江艺、吴木坤北京大学出版社38 元中国电影地域纷呈——映画神州张江艺吴木坤北京大学出版社36 元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电影丛书郦苏元著文化艺术出版社35 元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作者: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概论李胜利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4 元影视艺术概论——新闻传播学丛书倪祥保苏州大学出版社21 元艺术概论——电影学院教材作者崔卫平艺术概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30 元艺术概论孙美兰高等教育出版社13.4 元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西方艺术史论名著)[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9.8 元美术概论岭南美术出版社45 元美术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徐代学林出版社27 元中国电影发展史(精装本)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11.8 元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王晓玉上海古籍出版社30 元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主编:刘立滨作者:倪骏中国电影出版社22 元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丁亚平文化艺术出版社68 元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陆绍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4 元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陈晓云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5 元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李道新北京大学出版社68 元银色印记:上海影人创作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编复旦大学出版社45 元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朗朗书房·电影场刘烈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4.8 元中国电影艺术史周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48 元影300——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钭江明主编南方都市报中国电影百年专题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36 元银色印记:上海影人理论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编复旦大学出版社55 元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张江艺、吴木坤北京大学出版社38 元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电影丛书郦苏元著文化艺术出版社35 元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童庆炳主编李衍柱、曲本陆、曹廷华、王一川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9.8 元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修订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配套辅导秦为忠主编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14.8 元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文学理论教材与教学的历史沿革(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程正民、程凯北京大学出版社28 元文学理论教程主编:赵炎秋毛宣国副主编:陈果安编委:陈湘生、赖力行、禹雄华岳麓书社27 元文学理论教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王确人民教育出版社23.5 元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材系列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6 元文学理论基础(四川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阎嘉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8 元文学理论(文艺学系列教材)——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刘安海、孙文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5 元文学理论姚文放江苏教育出版社13.9 元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册)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22.5 元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册)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22.5 元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第4版)(英美文学文库)Raman Selden、Peter Widdowson、Peter Brooker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4.9 元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未名译库·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系列[英]拉曼·塞尔登编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33 元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影印本)——中国现代文史资料丛书(乙种)胡适上海文艺出版社26 元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21世纪文学系列教材)陶东风北京大学出版社28 元《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新世纪电影学论丛王志敏中国电影出版社现代电影美学基础——电影艺术基础理论系列王志敏中国电影出版社24 元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王晓玉上海古籍出版社30 元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主编:刘立滨作者:倪骏中国电影出版社22 元4+1电影(“4+1”英语学习法系列从书)——新东方学校英语文库主编:杜伟编著:王荔南、刘华阳新华出版社33 元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经典新读.文学课堂夏衍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2 元电影文化诗学——当代影视论丛袁玉琴中国电影出版社26 元影视法导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人须知(复旦博学)魏永征、李丹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38 元西方电影理论史纲——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丛书主编:胡星亮撰稿:胡星亮、周振华、洪宏、李燕、陈捷、张时民中华书局29 元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陆绍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4 元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陈晓云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5 元电影学导论陈晓云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8 元电影表演心理研究——电影学新论丛书齐士龙中国电影出版社11.5元当代电影理论文选——电影学书系主编:胡克、张卫、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9.8 元当代电视摄影制作教程——复旦博学.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黄匡宇著复旦大学出版社39 元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博学文学系列潘天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4 元世界电影理论思潮——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游飞、蔡卫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影视摄影技术毕根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刘书亮中国电影出版社数字影视摄影教程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论电影艺术》《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影视导演基础》《导演学基础教程》《必背文艺常识》《中外电影简史》《影评写作与讲解》《影评范文30篇》《面试大全》《戏剧故事写作》《叙事散文写作》《导演明星介绍》教学安排:(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主要课程设置:《导演剧作》《视听语言》《导演表演》《导演创作》《导演艺术讲座》《电影摄影》《电影美术》《电影声音》《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纪录片创作》《影视剪辑》《影片赏析》《大师研究》《制作实习辅导》2、创作实习:第二学期拍摄5分钟作业第三学期拍摄15分钟作业第四学期以后拍摄30分钟作业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影片观摩、拉片、创作实习。
电影理论书籍
外国电影理论名著
爱森斯坦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
①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 ②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 ③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
爱因汉姆 《电影作为艺术》
②电影不适合表现悲剧 原因: ⑴ 悲剧主题必然要求一个有目的的、整体的故事形式来展现,与电影特性相违背。 ⑵ 悲剧只关心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无生命物体只能是道具,对发展戏剧起支撑、调节作用。 ⑶ 悲剧要求对外部的东西进行安排,舞台剧的环境反映心境,舞台剧一定要有暴风雨。 ⑷ 悲剧要求有限、次序井然的世界。电影是以广阔世界为中心的艺术,电影中没有宇宙,只有一片土地、天空、街道。总 之是广袤的物质,死亡的结局与这物质现实的广袤无相同点。在悲剧世界中,命运排斥意外、偶然。 ⑸ 悲剧性内容在物质世界总无所表现。因为悲剧内容是纯精神世界。
《图像的时代》,[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视觉思维》,[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奇图像学文集》[英]贡布里奇
《银幕的造型世界》〔苏〕查希里扬
《电影美术设计》,〔英〕马纳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中国电影史》 陆泓石
《西方电影史概论》 邵牧君
《影片分析》教程
《影片分析》教程影片分析是一种深入分析电影的方法,通过对电影的剧情、场景、角色、主题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解读,揭示出导演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意图。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一次有效的影片分析,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分析技巧。
首先,进行影片分析前,要对影片进行多次观看。
每次观看都会发现新的细节和线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导演的意图。
在观看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电影的背景信息,包括导演的作品风格、电影类型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影片的整体风格和主题。
在进行影片分析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剧情分析:首先要对电影的剧情进行分析。
包括电影的起承转合、主要事件发展、高潮和结局。
要注意剧情的发展是否紧凑,是否有逻辑,是否符合人物设定等,这些都是分析剧情的关键点。
2.角色分析:对电影中的主要角色进行分析。
包括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内心变化等。
要关注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分析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发展。
同时也可以从角色的外表、服装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解读角色的性格。
3.视听分析:要对电影的画面和音效进行分析。
包括电影的镜头运用、色彩运用、摄影技巧等,看导演如何通过视觉效果来传达意图。
音效方面则可以关注电影的配乐、音效设计等,看导演如何通过声音来增强或表达情感。
4.主题分析: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通过分析电影中的场景、人物、对话等细节,可以揭示出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
要注意思考电影中存在的隐喻、象征和暗示等,这些常常是导演想要传达的深层意义。
5.背景分析:电影是一个特定时代、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产品,要对电影的背景进行分析。
包括电影拍摄的地点、时期、所涉及的社会问题等方面。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电影的意义和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根据电影的类型和导演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比如,对于喜剧片,可以分析笑点和喜剧效果;对于导演的作品,可以与他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看是否存在共同的主题和风格。
在进行影片分析时,可以运用一些实用的分析技巧来提高效果。
《影片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片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影视作品的内涵,通过影片分析解读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影视艺术作品的语言、本性、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并具有相
对直观的理解;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学的独特传统和中国民族电影发展历程中的诸多特点;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在创作实践中的交融和相互影响,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电影的不同面向;
5.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下数字电影、网络短视频、微电影、等不同形式影视作品的最新变化和发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1.建议教材
1.苏牧・荣誉-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2.张浩.电影作品分析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3.主要参考书
1.维尔纳法尔史提希(德).电影分析基础教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2.张会军.影片分析透视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北电院长张会军教你如何进行影片分析
北电院长张会军教你如何进行影片分析张会军(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教授)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影片分析》课程将会贯穿各个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这类课程表面上看非常简单,老师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影片的片段,或者是放映整部影片,然后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课程的要求进行读解、分析。
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在学院的影视中心拉片室,按课程要求独立拉片,并做手法记录、感觉表达、分析笔记。
但《影片分析》课程所起到的作用,在未来的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历届的毕业生和我们每一位今天在校的同学,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都会在《影片分析》课程上和在老师的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方法、不同技巧、不同形式的讲解、分析教学中,享受着一种潜移默化的电影专业熏陶;渲染着一种淋漓尽致的视觉听觉剖析;归纳着一种有形无形的影片创作规律;总结着一种完整全面的电影制作和理论经典。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的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我们有的同学仅仅将影片的分析定位于对历史或者对政治、军事、文化等的思考与讨论,谈议论,写感想,这种分析只会停留在表面,永远不会深入。
由于电影欣赏的特殊形式,我们对电影本性、电影观念、电影美学、电影理论、电影技术、电影技巧的了解和掌握不应该停留在一般层面上,也不能超越电影本体搞一些缺乏专业,缺乏理论的研究和泛泛的评论,更不能玩弄各种各样的莫名其妙的华丽辞藻,搞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洞的文字堆砌。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阅读(看)电影,思考(想)电影,分析(写)电影,完全是一种艺术感觉的体验过程,一种心理欣赏的过程。
往往很少做影片单项分析;很少做影片的“量化”分析;很少做创作手段和造型元素的具体分析。
视听语言
突出主体的方法
• 人物场面调度(butterfly) • 镜头的运动 • 焦点的虚实
陪体的作用
• 1、起到均衡、装饰、美化的作用 • 2、帮助主体表达内容或内涵,说明烘托主体 的内涵。与主体一起,构成表现画面主题思想 的一个整体《申奥片》中故宫前踢毽子
如何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①主体不要居中 美术、绘画中有“黄金分割原则”,这是画家 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审美经验 。 “黄金分割原则”即: 1∶ 0.618
插件1 编导:一个目标 几大素质
• 首先设定一个目标 • 《罗拉快跑》照片快切 眼睛尖的必要性
• 要能看出来一个片子的高潮段落即导演 用功夫的段落—大篇幅段落和细节段落 • “得色”的编导—主动表达
• 思考,平时积累,厚积薄发,听课时注 意细节,“悟”
视听语言课程的目的
• A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思维方法;
近似值: 2:3; 3:5; 5:8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如在低调的场面中,三分之二应该是暗色调 ,三分之一应该是亮色调;在高调场面中,三分 之二应该是亮色调,三分之一应该是暗色调。
•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这就是说,主体不能在画格中显得空空荡荡。
• 3、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 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
电影的主观化与客观化
• • • • • • 1、主观化的客观 A客观:客观现实 B主观化: 选择 重新编排 2、客观化的主观 A主观:主旨和思想 B客观化:故事 人物
现代电影的三种形态:
A. 作为艺术的电影:①真诚讲述人类普遍情感的电影;②开拓电 影的技巧形式;(戈达尔电影—跳切、阿仑· 雷乃电影—闪回,与 蒙太奇的客观所不相容)③表达哲学观念;(《第七封印》、《 七宗罪》、)④现代的电影新概念——完美作品(《美丽人生》 )。 B. 作为商业娱乐的电影:①表现影像奇观;②抓住社会焦点问题 ;(《克莱默夫妇》、《杀手莱昂》) ③技巧只是附庸的影片( 歌舞片、绍拉的《探戈》)。 C.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①粉饰太平的电影;②歌功颂德的电影 ;(《焦裕禄》、《孔蘩森》、《民警故事》)③表达政治举措 和政治观念的电影;④种族和宗教电影。 传媒的三大功能
北电院长张会军讲解——导演、摄影画面处理经验
北电院长张会军讲解——导演、摄影画面处理经验拉片中注意的若干问题,拉片是学习的手段,是进行量化分析的细化方法:1. 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
景别的排列形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2.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的能力。
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
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
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3.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完全不同。
4. 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
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
运动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运动。
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彩的。
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5. 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
要观察色彩的整体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
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6. 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
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
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家本领。
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
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7. 角度:角度=视点,角度=构图。
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
而欧洲的电视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8. 区域曝光,局部处理:曝光的局部处理,该黑就黑,该毛就毛。
9. 分析对话:对话是推动情节的最好方式,对话是开放的,动作是封闭的,分析说话的状态,速度、音量,说话方式,说话与动作的关系。
美国动作片与语言没有关系,但是叙事一直在前进。
10. 动作:有两种情况:是环境造成的还是内容造成的。
动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
在分析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与摄影机的运动分开来分析,摄影机的运动是导演的表现方式,动作上一演员的表演方式。
11. 影像透视:是否变形,现代电影的任务变形已经成为时尚,但是要注意变形是影片的风格还某场戏的手段。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导师介绍
所获荣誉称号:2004 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
2004 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
2003 年获"院级优秀干部"。
2002 年获"院级优秀干部"。
主要社会活动:2004 年"日本国际数字电影节"国际评委。
2004 年任"春光杯"电视广告评委。
2003 年任"金鹰奖"电视广告评委。
2002 年任"金鹰奖"电视广告评委。
1981 年任故事片《邻居》美术设计师。该片获本年度"金鸡奖"及"最佳道具奖"。
主要科研成果:2004 年主持创建美术学"新媒体艺术实验室"。
2002 年 7 月导演首部数字纪录片《天风海涛--鼓浪屿》。
2001 年 9 月创建"特技实验室"任主要负责人。
所获荣誉称号:2004 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
1989 年作品"无题"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989 年作品"江南雨"、"对话"等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中国美术报发表。
1987 年任电视剧《小鞋匠与大音箱》导演。
1986 年作品"霁"等入选中国水彩画赴土耳其展,被收藏。
1985 年作品"生---升"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85 年任短故事片《过去·我是梦》导演。
2003 年 7 月《银幕造型----当代电影美术师的对话》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2002 年 10 月《镜头里商品》论文发表。
主要创作成果:2004 年 9-10 月创意导演实验电影《360?﹢1》和《一的方式》。在日本横滨
电影学院007——《镜头在说话》试读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新书发布——————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版)著者:梁明李力推荐:张会军书号:978-7-5100-1803-9/C·83开本:787×1092毫米 1/16 印张:18 插页 4 字数: 360千版次:2010年4月第1版印次:2010年4月第1次印刷定价: 39.80元第五代导演、金鸡奖最佳摄影获得者带你认识视觉语言的规律、把握影像创作的窍门镜头在说话。
镜头在唱歌。
镜头在抒情。
镜头在表意。
事实上,光线、色彩、运动、构图、环境等摄影造型元素……它们是电影的词根,是电影的音符和乐句,它们分段、分部合作,最终形成了有语法逻辑和优美旋律的电影交响曲。
内容简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电影专业教学的经验以及艺术创作的实践和总结,以二十余部国内外优秀影片以及重要导演、摄影师为案例,从电影造型元素与视觉效果、电影摄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等角度深入研究,详细剖析色彩、运动摄影、光线、空间、环境、景别、风格等影像语言的各个要素,帮助读者认识视觉语言的规律和解读影像的方法。
同时,本书还是对摄影创作的理论总结,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意见,结构清晰,文字优美,配有大量影片插图,帮助读者把握影像创作的窍门,无论对电影专业的学生,还是对正在电影创作一线工作的创作者,都是一本需要仔细精读的教材和实用的参考书。
名家推荐·本书特点·著者简介·内容简介上架建议·读者定位·目录·序言·正文赏读·出版后记·相关图书◆推荐语◆———————————————————————作者同时自由徜徉在电影艺术创作与大学影视教育两个领域,是既有丰富电影创作实践经验,又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摄影师。
这部专著的出版,对于中国电影摄影的创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对学生学习电影摄影和电影创作有非常多的帮助。
关于-电影张会军
8880字关于电影的“四大革命〞与“三大流派〞会军断想:电影是什么?电影是一门技术,电影是一门工业。
电影是一门唯一我们知道诞生日的艺术。
电影的开展与进步,首先是工业技术与现代技术开展的结果。
电影在本体上决定着技术参与的程度。
电影在表现根底和形式上,决定着电影的思维观念。
传统的观念------认为电影是胶片电影。
现代的观念------认为电影是电子电影。
21世纪,数字技术开创了电影的新纪元。
电影开展过程中的四大技术革命世界电影开展的10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电影的技术革命,必然导致电影的观念革命和电影的影像革命。
到目前为止,可以公认的世界电影史上有四次重大技术革命:1)电影诞生:技术使现实变成了影像。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地下咖啡馆,卢米埃儿兄弟第一次公开放映了电影?火车进站?,?婴儿喝汤?,?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影片,开创了电影的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一天,被电影史学专家认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电影画面的频率格数是16—18格,但毕竟电影将生活的“现实〞变成了银幕的“现实〞,我们在平面银幕上看到的既是“梦幻〞的影象,又是“真实〞的影象。
电影在世界艺术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电影是世界“七大艺术〞〔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电影〕中唯一知道诞生日的艺术。
于是,电影由最初的“杂耍〞逐渐开展成为全世界性的一门技术工业,一种广泛的传媒形式,一个及具销售力的商品,一门影响极大的视觉艺术。
2)有声电影:技术奠定了电影的视听方式。
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在影片的放映过程中,参加了几段道白和唱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没有解决电影“声画同步〞的问题,但是,这仍然标志着世界电影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有声片的出现。
早期有声电影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表现方式,主要是解决了银幕画面的无声与寂寞,到达了影像和声音的“组合〞。
直到1928年,一样技术的完善,有声电影才解决了“声画同步〞的问题。
从精通一门到一专多能--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访谈
从精通一门到一专多能--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访谈
张会军;潘若简;李二仕;许重江
【期刊名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4
【摘要】北京电影学院的教育根本在于,所有教学都是跟电影创作和实践密切相关。
各个专业互相影响和促进。
专业要求是精通一门,同时还要一专多能。
坚持传统教
学目标的精英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国家电影工业体制培养人才,面对新的挑战,落实教学效果及细节,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强化电影工业与艺术创作人士的互动与交流,促进学校未来朝真正的电影专业化"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总页数】7页(P3-9)
【关键词】北京电影学院教育;创作与实践;精通一门一专多能;国际化
【作者】张会军;潘若简;李二仕;许重江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92.7
【相关文献】
1.实现中国电影强国梦再创中国电影的传奇——访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博
士生导师张会军 [J], 郭晓;
2.构筑中国电影教育的“鸟巢”——访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 [J], 郭晓;乔德伟
3.坚持办学特色鲜明培养德艺兼备人才——访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 [J], 陆花
4.中国电影教育的守望者r——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专访 [J], 王海滨
5.电影学院的前景——访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 [J], 张会军;侯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视摄影技巧教学简述
影视摄影技巧教学简述
张会军;张华轩宇
【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影视摄影教学当中对制作基本技巧的基础知识的表述,对拍摄技法的八种关系进行了说明,同时也强调了这些基础影视摄影技巧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在此主要讨论如下的环境、技术、机位、角度、构图、景别、透视、背景、光线、色彩等一些与画面效果有直接关系的问题.
【总页数】5页(P98-102)
【作者】张会军;张华轩宇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北京,100000;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31
【相关文献】
1.摄影技术在水下考古工作中的运用——水下者古摄影简述 [J], 韩飞
2.影视艺术学院电视系08级摄影、影视广告专业华东摄影写生作品选登 [J], ;
3.影视学院电视系07级摄影专业与影视广告专业摄影写生作品选登 [J], ;
4.献身影视终身不悔——访著名影视摄影艺术家、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支秘书长赵民俊 [J], 赖文毅
5.影视摄影中如何利用逆光制造影视效果 [J], 许富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分析透视手册》——《影片解读教程》张会军《影片分析透视手册》——《影片解读教程》张会军一、主题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
(内容:电影手段;形式:故事;所要表达的东西)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
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了什么。
(我们想的是什么)1和2有一定联系,相同的是都是从电影出发来理解主题的,不同的是1是固定的,而2则是不定的,每个观众都是以他的阅历和经验来理解一部电影的主题。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中外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和回味,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么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的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象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二、结构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1,剧作结构分析: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四种模式:情理之中,预料之中;情理之外,预料之中;情理之中,预料之外;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一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式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a,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有意识。
B,整体有意识形成风格的有意识。
(这个完全不懂)2,情节结构分析: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框架也就是风格,就是情节决定风格,~那么类型和风格有什么区别,类型片的各个种类不是用情节来区别的吗,不懂)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
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三,人物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a,人物外形表现: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卓别林的经典造型)b,人物景别表现: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
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重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情的描写。
C,人物形体表现: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比如《美国往事》,少年时空中的人物形体基本是处于运动中的,表现了年少的躁动和不安;而在老年时空中,人物形体稳重,变化少,表现成熟和深厚)d,人物位置表现就是在一个画面中,人物所处的位置,也是构图的重要性3,分析人物动作的表现技巧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四,场景场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
影片中场景存在的方式和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内景、外景、实景、场地外景,特级合成景,计算机模拟景。
电影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影片某一个段落的人物、叙事、动作对话的构成与处理。
其次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这个场景所表达的叙事、动作的时间关系。
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利用、排列、构成、会影响到以下几个问题: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外景利于影片的氛围。
内景利于影片的光线运用;实景利于影片的空间表达。
外景出意境,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外景的出现,无论场次的长短、多少,都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感觉和效果。
而在内景的拍摄中,我们会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感觉,显得影片空间变化较多,但不完整。
3,场景制约人物形象的塑造:外景的应用,使得人物的表达更为有环境依据,使人物在叙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内景的应用,优化了摄影的造型元素,在视觉上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人物的“戏”的表现。
4,场景关系影片的影调构成5,场景决定一段叙事情节的完整五、景别电影的景别,是一个电影镜头和画面的视觉形式的表述语言。
表面上是一个造型元素,实际上是一个叙事的手段。
景别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
电影景别划分大体上有如下的几种形式: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境,中近景,特写,大特写。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一。
决定影片风格,决定叙事风格,决定视觉风格,决定导演风格。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过程中,对于影片的景别的把握重点是在于全片,而不在于具体的某一个镜头。
分析的重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影片全片的叙事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镜头画面景别为主,在影片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导趋势,对影片的风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场景中重要的人物对话镜头是以什么样的镜头景别为主,镜头景别变化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和叙事的推动有什么样的帮助,3,电影场景中的内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外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这两种景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特别是要分析景别分别在外景和内景当中对于人物、叙事、对话、动作的表现和表达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每一个场景的开始的镜头和结束的镜头的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镜头剪接中景别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5,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什么样的影响,景别的这种变化对影片的叙事有什么样的帮助,6,分析在动作的场景中,人物的动作和镜头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7,景别的运用以及最终画面完成的效果对于影片的风格有什么样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别运用,对于画面的构图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9i,分析景别的运用对于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场景有什么样的作用,9,分析不同的景别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动作的表达。
我们看到的影片,有的时候,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个特定的景别,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景别对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叙事内容、不同的情绪要求、不同的动作表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0,分析电影的景别对影片的节奏所起的作用。
六、空间空间的特征:1,电影载体空间的明确性。
电影的银幕空间是有限的,平面的,具体的。
2,电影表现空间的假定性。
银幕的三维空间是一种假定性的三维空间。
3,电影感觉空间的综合性。
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感觉懂得过程。
4,电影画内空间的相似性与画外空间的想象性。
电影是用画内有限的空间布局,表达画外的无限空间关系。
我们在分析电影空间的过程中,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问题:1,影片中主要的空间构成是否参与影片的叙事与造型,影片中的空间存在,一般情况是作为事件发生的环境来帮助影片完成叙事。
电影的空间既是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又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主要载体。
2,影片中主要空间的跳跃是否构成巨大的对比关系,以《榴莲飘飘》举例,香港空间和内地空间是一个强烈的跳跃空间,构成对比关系。
也是主角两个心理身份两种生活状态的代表,榴莲是这两个空间的桥梁。
3,影片的空间是否具有象征意义,电影中的空间既是主题的载体,又是叙事的环境;既是影片的视觉风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风格;所以,电影中的空间有很大的表现性和象征意义。
4,电影空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a,一个是影片的整体空间象征。
利用影片中所选择的主要场景,从形象的角度象征呼应影片的主题。
b,一个是影片的局部空间象征。
利用影片中某一非常有特点的场景,从特定环境的角度表达人物或者情节。
5,影片空间的表达与表现是否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七、机位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
机位的运用的电影的叙事形式,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机位是视点,是构图,是调度,体现导演的叙事方式。
(镜头变化的幅度)电影的场面调度则更为丰富,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1,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与处理。
2,摄影机机位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
我们分析影片(全片和段落)中的机位关系时,要注意如下的问题:1,具体分析导演在一场戏的镜头段落中,是从哪几个机位的点拍摄完成和表达影片的叙事的,2,分析摄影机机位在这样一个叙事的过程(段落)中,是怎样布局的,平面的构成效果是什么样的,3,分析影片中某一个特定的段落中(例如:表现人物的动作,表现事件的细节)机位的处理有什么样的特定,4,在全片中和一场戏中,机位的处理与布局有什么样的规律,5,分析影片中的机位是如何表达影片中的空间关系,电影空间的表达,是通过镜头的处理来实现的,镜头的景别的远近,方向变化的多少,对影片的场景空间表达有决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