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及加工工艺
陶瓷材质解析和工艺制作流程
陶瓷材质解析和工艺制作流程1.制模(模具制作)第一阶段:雕型(原形阶段)1) 雕形材质分为以下三种:a. 木擳(jie)土(深灰色):是一种水性土,质地较细,可做不规则的雕模b. 石膏(白色):质地较硬,适合作比较工整的雕模c. 油土(土黄色):不需保湿,常用来做poly的雕模或是厚度较薄易龟裂的浮雕。
2) 雕形阶段需注意事项:a.原型厚薄均匀,比例合理才能避免日后有开裂的问题;b.浮雕之深浅、角度需适中便于分片,如有利角将造成卡模;c.转角要圆,避免利角造成开裂。
d.原型会比图稿尺寸大或高,由于每一种土因烧成温度不同都有其收缩比的关系。
3) 陶瓷土质分类:(烧成温度越高收缩比越高吸水率越低,与硬度也成正比)。
第二阶段:分片(样品模)1. 利用石膏将原形翻制成模具。
2 此阶段须注意事项:为避免模线问题,分片数愈少越好,分片时也须注意每片之间隙不可过大; 若曾上过钾肥皂(或肥皂水)(是一种隔离剂)需清洗干净,以避免日后发生针孔、气泡瑕疵。
第三阶段:包case-意指大货生产时,为复制子模所需而翻制的母模(阳模,材质为超硬石膏)1. 利用母模可以再重复分片,即可产出后续许多子模。
2 此阶段须注意: 一个母模的寿命约3年,约可制造70-300个子模; 一个子模约可生产60~80个产品。
(视纹路之复杂程度而定) ; 由于不断的重复生产使得石膏的吸水率越来越低,故一日中,灌制泥胚的时间一件比一件长; 为避免模线粗大,包case时须注意,模具必须密合以避免泥浆由未密合之模线渗出造成模线太粗。
第四阶段:敲模,即将模具分开。
2. 成型(注浆)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手灌浆(液态泥浆)a. 利用石膏模吸水特性,将接触石膏模壁面的泥浆水分吸干形成泥胚。
b. 多用于雕型比较立体或不规则的器型c. 此阶段注意事项: 第一次灌浆约静置25分钟,即可将泥浆倒出; 第二次灌浆之后静置时间需陆续增长,此因石膏吸水特性会因使用率的频繁而陆续降低,所以时间需再加长。
精选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
浆料的性能要求:稳定性要好,在长时间加热而不搅拌的条件下不分 层与沉淀;可铸性要好,浆料铸满模腔并保持要求形状的能力;收缩率 要小,蜡浆由熔化的液体状态冷却凝固成固态时,会有体积收缩。
热压铸的工作原理:将配制成的料浆蜡板放置在热压铸机筒内,加热 至一定的温度熔化,在压缩空气的驱动下(或手动),将筒内的料浆通 过吸铸口压入模腔,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去掉压 力,料浆在模腔中冷却成型,然后脱模,取出坯体,有的还可进行加工 处理,或车削,或打孔等。 高温排蜡:坯体在烧成之前,先要经排蜡处理,否则由于石蜡在高温熔 化、流失、挥发、燃烧,坯体将失去粘结而解体。
300-800
氧化铝
400000
1500
碳化钛
390000
3000
金刚石
1171000
6000-10000
陶瓷的硬度为1000-5000HV
C、强度:陶瓷的强度不高,因为其晶界上存在有晶粒间的局部分离 或空隙,如空位、气孔、析出物,晶界上原子间键被拉长,键强度 被削弱,同时相同的电荷离子的靠近产生斥力,可能造成裂纹,所 以,消除晶界上不良作用,是提高陶瓷强度的基本途径。
陶瓷材料一般可分为普通陶瓷、特殊陶瓷与金属陶瓷三类 1、普通陶瓷:以天然硅酸盐矿物(粘土、长石、石英)经粉碎、压 制成型 、烧结而成的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等。 2、特殊陶瓷:采用高纯度的人工合成材料烧结而成,具有特殊力学、 物理、化学性能的陶瓷。如高温陶瓷、磁性陶瓷、压电陶瓷等。
3、金属陶瓷: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成,是金属与陶瓷组成的非均匀 复合材料制品。如金属陶瓷硬质合金等。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陶瓷是一种使用矿物质和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工艺品和装饰品,具有耐磨、耐化学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它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结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首先,原料准备是制作陶瓷的首要步骤。
陶瓷的原料通常包括黏土、瓷石和助熔剂等。
黏土是主要成分,提供了陶瓷的粘结性和可塑性。
瓷石是陶瓷的骨料,提供了陶瓷的强度和稳定性。
助熔剂用于降低烧结温度和增加陶瓷的致密性。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均匀等处理,以获得质量稳定、颗粒均匀的陶瓷原料。
其次,成型是陶瓷加工的关键步骤。
成型方式有多种,包括手工造型、注塑成型、压力成型等。
手工造型是传统的方式,需要高度的技巧和经验。
注塑成型是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将糊状原料注入模具中,通过挤压得到所需形状。
压力成型是利用机械力量对原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成所需形状。
成型后的陶瓷需要进行形态修整和表面处理,以确保其外观和质量的一致性。
然后,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经过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陶瓷中的水分,防止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开裂和爆炸。
干燥的方式有自然干燥和强制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是将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利用自然的空气和温度,使水分逐渐蒸发。
强制干燥是利用热风或微波等方式,加速水分的挥发,缩短干燥时间。
接下来是烧结过程。
烧结是指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进行高温加热,使其颗粒间发生化学反应和晶粒生长,从而形成致密的陶瓷体。
烧结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于陶瓷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烧结温度越高,陶瓷的致密性和强度越高,烧结时间越长,陶瓷的晶粒尺寸越大。
最后是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为了改善陶瓷制品的外观和性能,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上釉、装饰、烧绘等。
上釉是在陶瓷制品表面涂覆一层液体玻璃,经过高温烧结,形成光滑、耐磨的表面。
装饰是利用绘画、雕刻等方式,在陶瓷表面进行艺术处理,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
烧绘是在陶瓷制品上施加特殊的颜料,经过烧结使其与基材相融合,形成持久的图案和花纹。
传统陶瓷工艺流程
传统陶瓷工艺流程
1、练泥:采取瓷石,通过操作将其制成砖状的泥块,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2、拉胚: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是瓷具成型的第一道工序。
3、印坯:将坯覆盖在模种上,然后脱模。
4、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
5、晒坯: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6、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而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
8、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
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
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需要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陶瓷材料及其成型工艺
陶瓷材料及其成型工艺一、陶瓷原料陶瓷原料主要包含粘土、石英、长石等,是制作陶瓷的基础。
不同的原料配方可以影响陶瓷的物理性质,如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二、成型工艺成型工艺是陶瓷制造的关键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手糊成型:手糊成型是一种直接在模具上涂抹陶瓷浆料的方法,适用于制造大型或形状复杂的陶瓷制品。
2.注射成型:注射成型是一种将陶瓷浆料注入模具的方法,适用于制造小型、复杂的陶瓷制品。
3.压力注浆成型:压力注浆成型是一种在一定压力下将陶瓷浆料注入模具的方法,适用于制造薄壁、大型的陶瓷制品。
4.等静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是一种利用液体介质对陶瓷坯体进行均匀压力作用的方法,适用于制造高精度、高密度的陶瓷制品。
三、烧成工艺烧成工艺是陶瓷制造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低温烧成:低温烧成是一种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烧制的方法,适用于制造不耐高温的陶瓷制品。
2.高温烧成:高温烧成是一种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烧制的方法,适用于制造需要高温烧制的陶瓷制品。
3.烧结法:烧结法是一种将陶瓷粉末经过高温烧结成为致密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制造高强度、高硬度的陶瓷制品。
四、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陶瓷制造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涂装:涂装是在陶瓷表面涂上一层涂料,以增加美观度和保护层。
2.抛光:抛光是在陶瓷表面进行机械加工,以增加表面的光滑度和光泽度。
3.蚀刻:蚀刻是在陶瓷表面进行化学腐蚀加工,以制造出各种图案和纹理。
五、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陶瓷制造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切割:切割是将陶瓷材料进行切割成所需尺寸和形状的方法。
2.磨削:磨削是使用磨削液及磨具对工件进行磨削加工的方法。
陶瓷制造工艺(3篇)
第1篇陶瓷,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工艺品,源于我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陶瓷制造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陶瓷的起源、发展、原料、制作工艺、装饰技艺等方面,对陶瓷制造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一、陶瓷的起源与发展陶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研究,我国最早的陶瓷制品出现在距今约8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此后,陶瓷制造工艺不断发展,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二、陶瓷原料陶瓷原料主要包括黏土、石英、长石和釉料等。
其中,黏土是陶瓷制造的主要原料,具有可塑性、粘结性和耐高温等特性。
黏土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高岭土、膨润土、瓷土等。
1. 黏土:黏土是陶瓷制造的核心原料,具有可塑性、粘结性和耐高温等特性。
根据黏土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可分为高岭土、膨润土、瓷土等。
2. 石英:石英是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具有硬度高、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在陶瓷制造中,石英主要作为助熔剂,降低陶瓷的烧成温度。
3. 长石:长石是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具有熔点低、膨胀系数小等特点。
在陶瓷制造中,长石主要作为助熔剂,提高陶瓷的透明度和耐热性。
4. 釉料:釉料是一种覆盖在陶瓷表面,具有美化、保护、绝缘等作用的物质。
釉料的主要成分有石英、长石、滑石、硼酸等。
三、陶瓷制造工艺1. 配料:根据陶瓷产品的性能要求,将黏土、石英、长石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形成陶瓷原料。
2. 混练: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混练机中进行搅拌、混合,使原料充分混合,提高陶瓷的密实度和强度。
3. 成型:将混练好的原料放入模具中,通过压制成型、注浆成型、拉坯成型等方法,使原料形成所需形状。
4. 干燥:将成型后的陶瓷坯体放入干燥窑中进行干燥,去除坯体中的水分,提高坯体的强度。
5. 烧成:将干燥后的坯体放入高温窑中进行烧成,使坯体中的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密的陶瓷结构。
基础|详细介绍陶瓷制作和烧制工艺全流程
基础|详细介绍陶瓷制作和烧制⼯艺全流程 说到陶瓷,⼤家最熟悉的是各种器⽫。
在《天⼯开物》中说到:通过⽔⽕交互作⽤,将黏⼟烧制的陶器、砖、⽡、罂、瓮、祭器、摆件和厨房瓷器都归于此类。
陶瓷是我国对⼈类⽂明的重⼤贡献,古代中国传统陶瓷制作和烧制的全过程,其每⼀道⼯序⽆不体现出古⼈的智慧,时⾄今⽇仍有巨⼤影响。
先祖们最初是在⽣活中发现经⽕烧过的泥⼟会变得⼗分坚硬,并在千百次实践后发明了陶,在烧制陶器原料选择中发现了瓷⽯瓷⼟并烧制成了瓷。
陶瓷装饰艺术,与陶瓷⽣产⼀样源远流长,是美化陶瓷制品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们⽣活⽔平的提⾼,对陶瓷产品的装饰要求也越来越⾼。
釉料就是重要的装饰材料。
什么是釉料呢?釉料就是陶瓷⽤到的颜料,⼜叫珐琅釉料,釉料不同于普通的颜料,因为他的颜⾊是不同于其它⾊料的,它⾮常的通透,颜⾊有⽴体感。
釉料本质是⼀种矿物原料。
它按照⼀定的⽐例调配好之后,磨制成釉浆,⽤在胚体表⾯。
经过⾼温煅烧之后,会在陶瓷制品的表⾯形成有⾊或⽆⾊的玻璃质薄层。
使得瓷器不仅美观⼤⽓,便于清洗,整体抗腐蚀能⼒也得到加强。
釉是陶瓷的美丽嫁⾐,有的洁⽩如⽟,有的五彩缤纷。
所以,⼈们对釉的的重视程度甚⾄超过胎体。
釉⼤致可以青花、粉彩、珐琅彩、晶彩、结晶釉、⽃彩、古彩、墨彩、⽔点桃花、釉⾥红、料器珐琅、⽩釉、⿊釉、钧釉、青⽩釉、⽩釉⿊彩、乳⽩等。
从烧制⼯艺来分: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成;釉下彩,在⽣坯上彩绘,后施釉⾼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釉⾥红,以氧化铜为⾊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温烧造出⽩底红花;⽃彩,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陶瓷后,再填多种⾊彩,再经炉⽕⼆次烧成,画⾯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美相⽃;开⽚,即是冰裂纹,釉⾯裂纹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过早出窑遇冷空⽓产⽣。
陶瓷制作需要准备坯料、釉料,通过制坯、上釉、烧制等,⼯艺过程如下图所⽰。
每⼀道⼯序详述如下: (⼀)采集、粉碎瓷⽯瓷⼟: 瓷器都是以瓷⽯和瓷⼟(⾼岭⼟)为基本原料烧制⽽成的。
简述一下陶瓷产品的加工工艺方法
简述一下陶瓷产品的加工工艺方法陶瓷是由天然矿石经过加工、成型、装饰等过程加工而成的一种材料。
它具有高硬度、抗腐蚀、隔热、耐磨、耐高温等特点,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装饰、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陶瓷产品的加工工艺方法,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1. 粘土制作法粘土制作法是最古老的一种陶瓷加工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将粘土制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加热烧制成陶瓷制品。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陶瓷基础材料,如陶器、陶盆、陶碗、陶壶等。
2. 陶瓷轮制作法陶瓷轮制作法是一种常用的陶瓷制作方法。
它适用于制作各种图案、纹路和花纹的陶瓷制品。
这种方法利用陶瓷轮旋转制造陶瓷制品。
制作过程中需要手动控制陶瓷轮的旋转速度和方向。
3. 手工雕刻制作法手工雕刻制作法是一种手工制作陶瓷制品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有各种复杂形状和图案的陶瓷制品。
工艺师需要用刀子、刷子等工具手工雕刻出制品的各种细节。
4. 陶瓷磨制作法陶瓷磨制作法是一种常用的制作高品质陶瓷制品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磨具和水将陶瓷制品的表面磨光使其具有高度的光泽和质感。
5. 模压法模压法是一种常用的工业陶瓷加工方法。
它适用于批量制作陶瓷制品。
这种方法利用模具将陶瓷制品的形状压制成所需形状,然后通过烧制、磨光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制成陶瓷制品。
6. 浇注法浇注法是一种制造大型陶瓷制品如陶瓷壁炉、陶瓷花瓶等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液态陶瓷浇入铸模中并使其凝固形成所需的形状。
7. 吹制法吹制法也是一种制造大型陶瓷制品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加热融化的陶瓷吹入模具中,然后用工具修整成所需的形状。
8. 喷涂法喷涂法是一种制造陶瓷制品表面涂层的方法,可以在表面形成各种颜色和图案。
这种方法使用喷涂设备将颜料均匀地喷涂到陶瓷制品表面上,并通过烧制使其固化。
9. 烧结法烧结法是一种将陶瓷制品进行高温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陶瓷制品具有高度的耐热性和抗化学腐蚀性。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是制造高品质陶瓷制品的重要环节。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引言陶瓷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和医疗领域等各个行业。
陶瓷材料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加工技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加工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陶瓷材料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知识。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高温烧结原理陶瓷是通过高温烧结来制造的,烧结是指将陶瓷粉体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使其颗粒之间发生结合,形成致密的材料结构。
高温烧结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粒子结合原理:在高温下,陶瓷粉体中的颗粒发生熔融、扩散和结晶过程,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增强,形成坚固的烧结体。
2.液相烧结原理:一些陶瓷粉体具有液相烧结性能,即在高温下形成液相,促进颗粒结合。
3.固相烧结原理:某些陶瓷粉体的烧结是通过固相反应实现的,固相在颗粒间发生反应,形成高密度的陶瓷材料。
烧结工艺陶瓷的烧结工艺包括原料制备、成型、烧结和后处理等环节。
1.原料制备:陶瓷的制作原料包括陶瓷粉体、添加剂和溶液等。
原料的选择和配比对于陶瓷的性能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2.成型:陶瓷的成型方式主要有压制、注塑、挤出和注浆等。
成型是将陶瓷粉体制成所需形状的过程,为后续的烧结做好准备。
3.烧结:烧结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加热,使其发生烧结反应。
烧结的参数包括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对于陶瓷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4.后处理:陶瓷的后处理包括抛光、涂层、包装等环节,使陶瓷产品更加美观和实用。
陶瓷材料分类陶瓷材料可以按照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陶瓷材料可分为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和复合陶瓷等。
其中,氧化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硅等;非氧化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非氧化物,如碳化硅、氮化硅等。
2.按物理性质分类:陶瓷材料可分为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等。
其中,结构陶瓷主要用于承受机械应力的部件,如陶瓷刀具、陶瓷瓶等;功能陶瓷主要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陶瓷陶瓷磁体、陶瓷电容器等;生物陶瓷主要用于医疗领域,如人工关节、牙科陶瓷等。
陶瓷加工工艺
陶瓷的可塑成型
1.挤压成型 2.车坯成型 3.旋坯成型 4.滚压成型 5.轧模成型 6.拉坯成型
7.印坯成型
覆旋法
仰旋法
1.石膏模铸成型
2.热压注浆成型
注 浆 成 型
3.高压注浆成型
压制成型
1.塑压成型
2.模压成型
3.等静压成型
1.注铸成型
其 他 成 型 工 艺源自2.快速制作原型法想一想:这几大成型工 艺又可以细分为哪几种 成型方法?
陶瓷 加工 工艺
按不同用途分类: 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绝缘陶瓷、 多孔陶瓷、化工陶瓷等。 普通陶瓷的性能特点 硬度高,不会氧化生锈, 不导电,耐1200℃高温, 加工成型性好,成本低廉。
成型加工工艺 —— (一)原料配制
陶瓷生产中最基本的原料是 石英,长石和粘土 从工艺角度看,分为塑性 和不可塑性材料
陶瓷加工工艺
• 5.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 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 6.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 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 做好准备工作 . • 7.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 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 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陶瓷加工工艺
工设08:李晓艳
陶瓷工艺流程
• 1.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 2.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 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 3.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 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 4.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 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 形状。
• 8.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 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 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 9.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 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 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 10.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瓷坯已变成了 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 颖而出.
。
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第七章陶瓷材料及加工工艺
花瓶注浆成型过程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注浆成型
7 产陶品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花瓶注浆成型过程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配料
成型
干燥
黏土
可 注压
石英
塑 成
浆 成
制 成
长石 型 型 型
或人工合成原料
坯体装饰
釉彩装饰
培烧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可塑成型
3)泥片围接成型法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可塑成型
3)泥片围接成型法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可塑成型
4)拉坯成型法:在 人力或动力驱动的旋 转轱辘机上完全手工 拉制出生坯的成型方 法。
特点:设备简单,技术要求高,尺寸 不准确,易产生变形。适合于批量小, 器形简单的陶瓷器。
陶瓷烤面包机设计
7-1 什么是陶瓷?
4、陶瓷材料的应用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陶瓷家具设计
7-1 什么是陶瓷?
4、陶瓷材料的应用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陶瓷灯具设计
7-1 什么是陶瓷?
4、陶瓷材料的应用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陶瓷灯具设计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5)釉料不同 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7-1 什么是陶瓷?
3、陶瓷材料的定义: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图解制作陶瓷的72道工序
图解制作陶瓷的72道工序饮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和、寂、清、静”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格物致知”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写道。
一、加工工序(8道)选矿→原料处理→配料→装磨→运行→放磨→过筛入池→陈腐1、选矿:寻找矿源、矿点,挑选合适能用的原料。
2、原料处理:(1)用轮碾机对石质原料进行粗碎。
(2)土料露天堆放,通过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冰冻等进行风化。
(3)根据工艺需要,对有些原料事先进行预烧。
3、配料:分别按照泥料、釉料的不同种类进行称重配料。
4、装磨:把配好的泥或釉料装入球磨机中。
5、运行:球磨机按照泥釉不同的加工时间要求开机运行。
6、放磨:泥浆、釉浆达到规定的细度后从球磨机中放出。
7、过筛入池:泥浆过筛入浆池,釉浆过筛入釉池或釉缸。
8、陈腐:泥浆、釉浆使用前存放一定的时间,以使其更加好用。
二、造型工序(2道)设计→造型(旋模子儿、雕塑)1、设计:根据艺术构思或客户要求画出作品图样。
2、造型:根据设计图样,圆器类作品用机轮旋出模子儿;人物、动物或异型类作品用可塑泥雕塑出泥子儿。
三、制模工序(9道)打漆→分线→闸子儿→打油→和石膏浆→注石膏浆→修模→揭扇→制套1、打漆:在造好的模子儿上刷上调好的清漆,以利于翻制模型。
2、分线:在打好漆的模子儿上合理地画出模型分块线。
3、闸子儿:翻制第一扇模型时,未翻的部分须先用泥闸起来。
4、打油:浇注模型前,在模子儿上刷一层油以利翻模。
5、和石膏浆:在石膏桶中倒入适量的水,把石膏粉按比例加入水中,搅拌成一定稠度的浆。
6、注石膏浆:把搅拌成的石膏浆注入闸好的模子儿待翻处。
7、修模:待石膏浆凝固后,按照要求把石膏模外面修刮平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及加工工艺
注浆成型分为空心注浆和实心注浆。
图为空心注浆,实心注浆就是将泥浆注入两石膏模面之间(模 型与型芯)的空穴中,泥浆被两面吸水,水分不断被吸收后形 成泥胚。
陶瓷及加工工艺
3.干压成型
干压成型是利用压力,将干粉胚料在 模型中压成致密胚体的一种成型方法。干 压成型过程简单,产量大,缺陷少,并便 于机械化,对成型形状简单的小型坯体,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干压成型的坯料 水分少,压力大,坯体致密,因此能获得 收缩小,形状准确,易于干燥的生坯。
陶瓷及加工工艺
陶瓷的装饰
1.陶瓷坯体装饰 是在陶或瓷的胚体上,通过一定的工艺方式对陶瓷胚
体本身进行加工所形成的由凹凸、虚实以及色彩变化的装 饰。,中国传统陶瓷上所运用的胚体装饰可分为四大类: 堆贴加饰类,削刻剔减类,模具印纹类,其他工艺类型。 堆贴加饰类是在胚体表面增加泥量,并通过堆、贴、塑等 工艺方式达到装饰目的。其中包含雕塑粘结、堆贴、堆塑、 立粉等装饰方法;削刻剔减类是通过对胚体表面的切削、 刻画、镂空等减去胚体泥量的工艺手段,构成装饰纹样或 装饰肌理;模具印纹类是利用胚体在柔软时的可塑性,用 带花纹的拍子、印章、模子印出有凹凸质感的纹样。
传统陶瓷 + 高纯度原料 + 人工合成
陶瓷及加工工艺
罐与漏斗——酒具(灰陶) 磁山文化红陶器具
陶瓷及加工工艺
仰
韶
文
化
彩 陶 瓶
西 周 的 硬 陶
—— ——
夏 代 的 白 陶 罐
流大 佳汶 器口 (文 黑化 陶 )
陶瓷及加工工艺
东汉时期:瓷器
陶瓷及加工工艺
唐代:
越窑青瓷莲花碗
邢窑白瓷
陶瓷及加工工艺
注浆成型后的坯体结构较均匀,但其含水量大,干燥与烧成 收缩也较大。由于注浆成型的适应性大,所以广泛地应用于生产 中。注浆的特点适用于各种陶瓷产品,凡是形状复杂、不规则的、 薄的、体积较大的(如卫生洁具)且尺寸不严的器物都可以用注 浆成型,一般的日用瓷中的花瓶(特别是各种镂空通花瓶)、汤 碗、茶壶、椭圆形盘、手柄等都可以用注浆法成型。
装饰、上釉
煅烧
加工
风化
釉料制备
拣选
装饰、上釉
检验包装
陶瓷及加工工艺
原料配制
原料的配制对于制备陶瓷材料至关重要,原料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着陶瓷制品的质量和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的选择。
陶瓷生产的最基本原料是石英、长石、黏土三大类和其他 一些化工原料。
从工艺的角度,陶瓷材料的分类 1.可塑性材料:主要指黏土类天然矿物。(高岭土、多水高 岭土、膨润土等)它们在坯料中起到塑化和黏结的作用。 2.无可塑性原料:a.石英属瘠性材料;作用是防止高温变形、 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的作用、防止坯体收缩时开裂变形。b. 长石属于熔剂原料;作用是对高粘度玻璃起到高温胶结作用, 增加制品的密实性和强度。
陶瓷及加工工艺
陶瓷制品可分为陶器、炻器、瓷器三大类。 陶器是指以黏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 在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白陶、红陶、彩陶和黑 陶等。陶器分粗 陶和精陶两种。 炻器亦称缸器, 是介于陶器和瓷 器之间的一种陶 瓷制品,如水缸 等,质地致密坚 硬,与瓷器相似, 多为棕色、黄褐 色或灰蓝色。
宋代:
汝窑碗
官窑
陶瓷及加工工艺
哥 窑 贯 耳 扁 瓶
钧 窑 尊
定窑——孩儿枕
陶瓷及加工工艺
元代梅子青瓷
元代哥釉碗
明代五彩玉壶春瓶
陶瓷及加工工艺
青花瓷(始于元代,发展于明代)
陶瓷及加工工艺
釉里红(景德镇)
陶瓷及加工工艺
珐琅彩瓷(清代)
陶瓷及加工工艺
陶瓷及加工工艺
陶瓷及加工工艺
陶瓷的分类
力学性能
结合键和晶体构造决定了陶瓷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硬度, 而抗拉强度低和抗剪强度则很低。此外,脆性也是陶瓷材料的 一大缺陷,几乎没有塑性,在静态负荷下,虽抗压强度很高, 但稍微受外力冲击便发生脆裂。
陶瓷材料基本不具有抗断裂性能,抗冲击强度远远低于抗 压强度,致使其应用尤其作为结构材料使用时有所局限。为了 改善陶瓷脆性问题,可以从几方面人手:首先是预防在陶瓷中, 特别是表面上产生缺陷;其次是在陶瓷表面造成压应力;然后 是消除陶瓷表面的微裂纹。
陶瓷材料的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稳定性、 抗热震性、抗热冲击性等。热稳定性是陶瓷制品使用时的一个重要质量 指标。陶瓷熔点高,大多在2000℃以上。有很高的抗氧化性,高温强度 好,抗蠕变能力强,适宜作高温材料。陶瓷的热膨胀系数较小,一般热 导率也较低。抗热震性是指陶瓷材料承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而不破损的 能力,又称为耐温度急变性。陶瓷的抗热震能力较差,也就是在温度急 剧变化时抵抗破坏的能力较差,容易造成陶瓷制品产生裂纹或开裂。
陶瓷及加工工艺
b.滚压成型 它与旋压成型不同之处是把扁平的样板 刀改成回转型的滚压头。成型时盛放泥 料的模型和滚压头分别绕自己的轴线以 一定的速度同方向旋转。滚压头一面旋 转一面逐渐靠近盛放泥料的模型,滚压 头就对泥胚进行“滚”和“压”的作用而进 行成型。从滚压成型的方法来看,成型 时,胚泥是均匀展开的,受力由小到大 比较缓和、均匀、破坏力的可能性较小, 胚体的组织结构均匀。其次,滚头与胚 泥的接触面积较大,压力也较大,受压 时间较长,胚体就致密,强度也大。
陶瓷及加工工艺
气孔率与吸水率
气孔率是指陶瓷制品所含气孔的体积 与制品总体积的百分比,它的高低和密度 的大小是鉴别和区分各类陶瓷的重要标志。 吸水率则反映陶瓷制品烧结后的致密程度, 日用陶瓷质地致密,吸水率不超过0.5%, 炻器吸水率在2%以下,陶器吸水率则在 3%以上。
陶瓷及加工工艺
陶瓷的加工工艺
陶瓷及加工工艺
陶瓷的成型
将陶瓷原料经过配料和加工得到的具有成型性 能的多组分混合料称为坯料,而将制备好的坯料制 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坯体的过程即为成型。
常用陶瓷坯料的成型方法有可塑成型、1.可塑成型
可塑成型是基于陶瓷坯料的可塑性,利用模具或刀 具等运动所造成的压力、剪力、挤压等外力对坯料进行 加工,迫使其在外力作用下可塑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成型 方法。这种坯料含水率一般为18~26%,应有较高的屈 服值,使成型时坯形足够稳定;同时也应有较大延伸变 形量,以保证成型时坯料不坼裂。按操作方法可塑成型 可分为旋压、滚压、拉坯、印坯、雕镶等。目前使用最 广泛的是旋压和滚压两种。
一般陶瓷的加工是指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 成型、焙烧,制取陶器、炻器、瓷器等陶瓷制品 的生产过程。普通陶瓷制品与特种陶瓷制品的制 造工艺基本相同,生产流程比较复杂,但一般都 包括原料配制、坯料成型和窑炉烧结三个主要工 序。
陶瓷及加工工艺
硬质原料
拣选
粉碎
软质原料
风化
除杂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配料
混炼
成型
干燥
陶瓷及加工工艺
陶瓷坯体干燥
排出坯体中的水分的工艺过程称为干燥。干燥的目的在 于使坯体获得一定的强度以适应运输、修坯、粘结、施釉等 加工要求,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变形和损坏或在烧成时因 水分汽化而造成的坯体开裂。因此,成型后的坯件必须进行 干燥处理。同时,干燥处理也能提高坯体吸附釉彩的能力。
陶瓷的干燥是陶瓷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陶 瓷产品的质量缺陷有很大部分是因干燥不当而引起的。按干 燥是否进行控制可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由于人工干 燥是人为控制干燥过程,所以又称为强制干燥。 陶瓷坯体常 用的干燥方法有对流干燥、电热干燥、高频干燥、微波干燥、 红外干燥、真空干燥、综合干燥等。
按照陶瓷材料的性能功用可将陶瓷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两类。 普通陶瓷(传统陶瓷)是以天然的硅酸盐矿物为原料(如粘土、 长石、石英等)经过粉碎——成型——烧结而制得,又称硅酸盐陶 瓷。例如日用陶瓷、建筑瓷、艺术陶瓷都属于普通陶瓷范畴。
特种陶瓷又称为精细陶瓷、先进陶瓷、工业陶瓷。由于天然硅酸 盐原料中含杂质较多,不能满足特种陶瓷性能上的要求,故常用 其他非硅酸盐类化工原料或人工合成原料,如氧化铝、氧化锆、 氧化钛氧化物等和氮化硅、碳化硼等非氧化物制造。特种陶瓷具 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润滑性、磁性、透光、耐腐蚀、导 热、隔热、集热、导电、绝缘、半导体以及压电、光电、电光、 声光、磁光等性能,在现代工业技术,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 的地位日趋重要。
陶瓷及加工工艺
c.拉坯成型 也称手工拉坯,是在转动的转台上完成的。要求坯 泥即有“挺劲”又能自由延展。
d.雕塑和印坯 基本上是靠手工完成的,其生产效率较低。
陶瓷及加工工艺
2.注浆成型
注浆是陶瓷生产成型中一个基本的成型工艺,即将制备好的 坯料泥浆注入多孔性模型内,由于多孔性模型的吸水性,泥浆在 贴近模壁的一层被模子吸水而形成一均匀的泥层。随时间的延长, 当泥层厚度达到所需尺寸时,可将多余泥浆到出,留在模型内的 泥层继续脱水、收缩、并与模型脱离,出模后既得到制品生坯。
陶瓷及加工工艺
表面性能和化学性质
陶瓷的表面性能、表面粗糙度和曲度不仅与原料的 细度有关,而且与工艺方法有重要关系,一般说来陶瓷 原料细度越小,其表面越光滑。
陶瓷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坯料的化学组成和结 构特征。陶瓷的组织结构非常稳定,不但在室温下不会 氧化,即使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也不会氧化。一般情 况下,陶瓷材料是良好的耐酸材料,能耐无机酸和有机 酸及盐的侵蚀,但抵抗碱的侵蚀能力较弱。餐具瓷釉的 使用要注意在弱酸碱的侵蚀下,铅的溶出量超过一定量 时会影响人体健康。
陶瓷及加工工艺
光学性能
陶瓷的光学性能是指其在红外线、可见光、紫 外线及各种射线作用下的一些性质。陶瓷的光学性 能包括白度、透光度和光泽度。白度指陶瓷材料对 白光的反射能力。透光度是指瓷器允许可见透光的 程度。常用透过瓷片的光强度与入射在瓷片上的光 强度之比来表示。光泽度指陶瓷器表面对可见光的 反射能力。光泽度决定于瓷器表面的平坦与光滑程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