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解表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机关键: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风寒 营卫不和
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 (调卫)——君
方 解
白芍:敛阴和营,固在内之营阴。 (和营)——臣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助桂枝调卫。 大枣:补益脾胃,补脾生津,助白芍和营。
方 解
——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 +桂枝、生姜—辛甘化阳以实卫
+白芍、大枣—酸甘化阴以和营
——使
桂枝、生姜——辛甘化阳 • 甘草、大枣 芍药——酸甘化阴
运 用
1、辨证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脉 浮缓。 2、除风寒表虚证外,还可以治疗内 伤杂证、病后、产后等因营卫不和、 阴阳不和而致之证。 3、现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原因 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 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 疹。
重 点
1、组成、功用、主 治。 2、小青龙汤配伍白 芍、五味子的意义。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 翘 散
《温病条辨》
方 歌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 成
银 花
组 成
连 翘
组 成
薄 荷
组 成
牛蒡子
组 成
荆芥穗
组 成
豆 豉
组 成
桔 梗
组 成
甘 草
重 点
1、组成、功用、主治。 2、本证的病因病机、服用 方法。
麻黄汤与桂枝汤比较
麻黄汤
组 成 同 异
桂枝汤 桂枝、甘草
麻黄、杏仁 解表散寒 宣肺平喘
芍药、姜、枣




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证:发热、恶寒,苔白,脉浮。 表虚证:汗出恶风,鼻鸣 干呕,脉浮缓或浮弱。
表实证:无汗而 异 喘,脉浮紧。
下篇 各 论
第一章 解 表 剂
长春中医药大学 方剂教研室:王迪
一、概念: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 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概 说
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 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 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概 说
功 用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
外寒内饮证。
主 治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 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 身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 脉浮。
病 因 病 机
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风寒 表
水饮

方 解
麻黄: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且宣肺平喘。 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且温阳协助温化水饮。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化气利水) ——君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喘而无汗服之宜。
组 成
麻 黄
组 成
桂 枝
组 成
杏 仁
组 成
甘 草
用 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 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 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 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 (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
运 用
4、现代应用: 本方广泛用于治疗发热性疾病 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感、急性 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麻疹、流脑、乙脑、流行性腮腺炎 等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 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疮痈 疖肿,亦多用之。
运 用
5、加减: 麻疹初起,透发不齐+浮萍、 蝉蜕等以透疹达邪;疹色红赤,有 热入营份现象+生地、赤芍等以清 营凉血解毒。 治疗痈疮初起而有风热表证者 +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等以 加强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的作用。
运 用
1、辨证要点:发热恶寒,无汗,咳嗽, 痰清稀而多,舌苔白滑,脉浮。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 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等属 于外寒里饮证者。
运 用
3、使用注意: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必 须确属寒水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阴 虚干咳无痰,口渴,舌苔黄,脉数者不 宜使用。 4、加减: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桂枝, 可加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 外感已解,但喘咳未止:去桂枝、麻黄, +少量炙麻黄 胸满,痰多,气急不得卧:重用细辛、 半夏,再加生姜,以增强其降逆下气, 温化寒痰之功。
二、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 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 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 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 、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 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 、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 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 、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 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 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本法发汗 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病案
曹颖甫:余友沈镜芙之房客某君,十二月 起,即患伤寒,延至一月之久。沈先生 伤其遇,乃代延余义务诊治。查其脉浮 紧,头痛,恶寒,发热不甚,据云初得 病时即如是。因予:麻黄6g、桂枝6g、 杏仁9g、甘草3g。又因其病久胃气弱也, 嘱自加生姜3片、红枣2枚,急煎热服, 盖被而卧。果一刻后,其疾若失。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 或微黄,脉浮。
病源自文库因 病 机
风寒湿 热
表 里
病 因 病 机
方 解
羌活:散表寒,祛风湿,止痹痛 (太阳) ——君
防风:祛风散寒除湿 苍术:发汗祛湿健脾(太阴) ——臣
方 解
川芎:(厥阴、少阳) 细辛:(少阴) 白芷:(阳明) ——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宣痹止痛。
概 说
4、禁忌:服药期间,应禁食生冷、油 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 发挥。 另外,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 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 则应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 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 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麻 黄 汤
《伤寒论》
方 歌
组成、功用、主治。
重 点


《伤寒论》

方 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汗出恶风此方功。
组 成
桂 枝
组 成
芍 药
组 成
甘 草
组 成
大 枣
组 成
生 姜
用 法
上五味,口父咀(口父音同府,意为切 碎;咀意为用嘴),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 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大口 吃)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 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 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 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 小促期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 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 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指大蒜、小 蒜、芸苔、韭菜、香菜)、酒酪、臭恶等物。
概 说
三、分类: 风寒(湿)所伤——辛温解表 体强 外感风温 ——辛凉解表 温病初起
体弱——————————扶正解表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别,患者体 质有强弱之异,故分为: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四、注意事项:
概 说
1、煎法: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 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 弱。 2、服法: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 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 3、收效: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 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 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主 治
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 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 因 病 机
病机关键:风寒袭表, 腠理闭塞,肺气不宣,卫 阳被遏,营阴郁滞。
肺 风寒



外 卫气不得外达
肌表不得温煦
恶寒
发热
寒 卫气宣发失司,郁而化热 袭 营阴郁滞,经络受阻,气血不畅
病 因 病 机
表 腠理闭塞 舌苔
头疼身痛 肺合皮毛,肺气不宣 无汗而喘
黄芩、生地:清泻里热。(治、制)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配 伍 特 点
升散药与清热药同用, 使升者不峻,寒者不滞; 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 结构。本方药备六经, 通治四时。
运 用
1、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肢体酸痛,口苦微渴。 2、本方为四时感冒风寒湿邪的常用方 剂。书中自序:“此方冬可以治寒, 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 湿,是诸路之应兵也。”所以应用本 方要结合季节气候的不同,灵活加减 运用。 3、现常治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关 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本方证 者。
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既有利于有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配 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 伍 辟秽之品相配,构成外散风热, 特 兼清热毒,芳香辟秽的清疏兼顾 之剂。 点
运 用
1、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 渴咽痛,脉浮数。 2、《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 剂”。 3、使用注意:本方多为芳香轻宣之 品,不宜久煎。对于外感风寒及湿 热病初起则禁用。
薄——表证 白——寒证 浮——表证 紧——寒证
脉象
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君
方 解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阳 (助麻黄发散肌表之寒) ——臣
杏仁:宣肺利气,止咳平喘 (二药性味,麻黄属升,杏仁属降,一升 一降,相得益彰) ——佐
方 解
炙甘草:调和诸药。
( 1 )缓解麻黄、桂枝悍烈之性,不 致发汗太过。( 2 )使气分之麻黄和血分 之桂枝协调为用。( 3 )协调升发之麻黄 与肃降之杏仁的作用。( 4 )炙甘草本身 有止咳平喘之功。 ——使
方 解
干姜:温脾肺之寒。 细辛:解表温肺散寒。 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温肺化饮,兼散表邪) ——臣
芍药
养阴
敛肺
防止


太过
伤津
耗气 ——佐
方 解
五味 子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配 伍 特 点
一以麻黄、桂枝解散在 表之风寒,配白芍酸寒敛阴, 制麻黄、桂枝而使散中有收; 二以干姜、细辛、半夏,温 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 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 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重 点
组成、功用、主 治及配伍特点。
小青龙汤
《伤寒论》

五方


五行

西
方 歌
小青龙汤治水气, 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 细辛半夏兼五味。
组 成
麻 黄
组 成
桂 枝
组 成
干 姜
组 成
细 辛
组 成
半 夏
组 成
芍 药
组 成
五 味 子
组 成
甘 草
用 法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颗粒、合剂、口服液)
组 成
竹 叶
组 成
苇根(用法中加入)
用 法
现代用法:可用为煮 散,亦可作汤剂水煎 服,用量按原方比例 酌减。 (丸、片、颗粒)
功 用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主 治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 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 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病 因 病 机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此事难知》
方 歌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三阳解表宜变通。
组 成
羌 活
组 成
防 风
组 成
苍 术
组 成
川 芎
组 成
白 芷
组 成
细 辛
组 成
黄 芩
组 成
生 地
组 成
甘 草
用 法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 用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主 治
温热
卫分 (肺卫)
病 因 病 机
病 因 病 机
方 解
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芳香辟秽。 ——君 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利咽。 芥穗、豆豉:解表散邪,防止凉遏太过。 (制性取用) (辛凉+辛温:辛散表邪,透热外出) ——臣
方 解
桔梗(甘草):宣肺止咳,清利咽喉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 ——佐 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佐使
功 用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 外感风寒表虚证——八纲辨证 (太阳中风证——六经辨证)
主 • 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与 恶寒有程度上的不同),鼻鸣干 治 呕(呕:有声无物谓之呕;吐:
有物无声谓之吐。),苔白不渴, 脉浮缓或浮弱。
病 因 病 机
风寒
营卫不和 (卫强营弱)
病 因 病 机
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 而言。主要包括: 1、卫弱营强: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营 阴,营阴外泄,汗液自汗而出,症见身 不热而时有汗出。 2、卫强营弱:卫气强而浮越于外,郁 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症见时发 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
1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 喘,脉浮紧。
运 用
2、使用注意:只能用于体质强壮者, 且只能暂用不宜久服。表虚自汗、体虚 外感、新产妇人禁用。对疮家、淋家 (血淋)、衄家、亡血家皆禁用。 3、现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支气管 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附方
• • • • 1.三拗汤(《局方》) 2.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 4.大青龙汤(《伤寒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