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表格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修1改革比较表格
分期名称背景时间内容结果及原因性质作用特点古代史改革梭伦改革内忧:平贵矛盾、工商奴主与贵族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外患:梅加腊占萨岛,民族危机加剧人物: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前594经济:①解负令;②解决土地问题;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政治:①财产等级,②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建立“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成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措施全面;改革者的努力与意志奴隶主阶级改革积极:①有利雅典的振兴富强;②奠定城邦民主政治基础;③打破世袭特权,确保公民权力消极:下层民众没有充分参政权;氏族残余存续折中色彩;触及土地问题;调整旧的生产关系;维护奴隶主利益商鞅变法⑴总: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①政:王室衰微,争霸改革;②经:铁器牛耕,井田瓦解;③军:战争频繁;④文:民间办学,百家争鸣⑵秦国:①机遇:晋分,士求功业②条件:君权集中,认同法家,民风朴武⑶人物:孝公重用商鞅前356-前338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严格户籍,连坐法;行县制军事:奖励军功,“二十等爵制”;废“世卿世禄制思文:“燔诗书而明法令”;订秦律风俗:禁父子兄弟同居;一夫一妻小家庭成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者的坚强意志;秦孝公的有力支持;措施全面且彻底新兴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积极:①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②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③军事上提高战斗力④为秦国富强和统一全国奠基消极:轻罪重罚;加重剥压;未与旧风俗划界内容全面且彻底;封建化改革;领导者是新兴地主阶级;核心“重农”“法治”;为期长久,影响深远北魏孝文帝改革可能性:①统一北方;②开始参照汉族政权统治方式;③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必要性:矛盾尖锐(阶级民族)政局动荡人物:冯太后和孝文帝推动471-490-499前期主持:冯太后重点:建新制制俸禄制整吏治;行均田制;后期主持:孝文帝重点:汉化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教育(崇儒、复礼、汉制)成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措施全面;改革者坚强意志;政权有力支持;汉族大地主支持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经济:有利于北方经济复苏和繁荣政治: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民族融合: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国家:为隋唐国家重新统一奠定基础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一次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政治: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经济:农奴制阻碍工业发展思想:新思潮的涌动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国内矛盾酝酿:舆论宣传成立委员会1861开始政治:获得人身自由权经济:高价赎买一块份地组织:加强村社管理参照西方Z代议制建地方自治机构司法:陪审、律师、公开审判等制度→法制化成功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改革者的原因(意志策略);广泛支持资产阶级改革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推动政治体制缓慢变革,逐步近代化军事:学习管理方法,逐步实现近代化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有利于近代化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促进俄国近代化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阶级矛盾、边患、财政危机)2.积贫积弱(三冗二积)3.宋仁宗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富弼)10434.宋神宗启用王安石11世纪(1069开始经济 1.青苗法 2.农田水利法 3.免(募)役法4.市易法5.方田均税法6.均输法强兵:1.保甲法2.保马法3.将兵法2. 育才:1.改革科举制2.整顿太学3.惟才用人失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处境,没能摆脱事变命运(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用人不当等)封建社会内部调整、挽救统治危机1.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2.促进社会发展通过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公正欧洲宗教改革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阻碍欧洲发展(Z经、政、文、社)2.宗教“异端”运动3.14-16c欧洲近代化(经文政)4.教皇兜售“赎罪券”16c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圣经至上,平等;世俗统治权高于教权;加尔文;圣经至上、简化仪式,先定论、自由平等个人主义共和式长老制亨利八世;1534《至尊法案》建立英国国教(英国民族教会;封建统治工具)成功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一场反神权反封建的Z社会文化革新运动1.政:打击天主教神权统治,促进欧洲民族意识、民族国家发展2.经:促进Z发展3.思: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解放思想,为Z兴起发展奠定基础宗教外衣加尔文:激进;亨利八世:保守日本明治维新政治:幕府统治危机,矛盾尖锐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外交: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军事:尊王攘夷失败,倒幕运动成功,明治政府成立1868开始政治: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四民平等经济:殖产兴业文化:文明开化;教育体制;习俗西化军事:建立新军队;接受武士道精神法制:颁布1889宪法成功资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实权武装推翻幕府;符合国情的政策,强制推行,全面改革;国际环境有利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进步:①经济:资本主义工业体系确立②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③军事:建立现代化军队,④外交: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局限: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踏上对外扩张之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在推翻旧政权基础上进行改革;内容全面;有利于日本近代化戊戌变法政治:①民族危机加深(经济:资本输出;政治:瓜分狂潮)②统治危机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维新思想传播18986.11――9.21政治: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取消特权经济:鼓励农工商业发展,奖励发明,私人办厂,预决算,邮政文教:改科举废八股,设学堂,留学私人办学,译书局,设报馆军事:建新军新武器强海军,裁旧军失败封建势力强大,资义力量弱小(力量对比悬殊);乏强组织领导,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列强寄予幻想,资产阶级性质改革①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表现出爱国热情②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③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近代思想的启蒙开路,促进人民觉醒内容全面;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重点是革新制度;具有爱国热情;有局限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汇编(全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汇编专题一梭伦改革(一)背景1、内忧(1)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贵族与平民矛盾;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矛盾)(2)解决危机的尝试的失败。
基伦暴动;德拉古立法。
2、外患:萨拉米危机暴露了雅典城邦积弊。
(直接原因)3、个人因素: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
(二)目的1、直接目的:缓和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2、根本目的:缓和矛盾,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三)措施1、经济领域:(1)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基础(2)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增强工商业奴隶主,促进政治多元化。
2、政治领域:(1)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分享政治权利——保护贵族的利益,但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贵族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2)建立“四百人会议”——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3)组建民众法庭——打破贵族对法律及司法审判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四)性质: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五)特点:革命性;中庸性(六)影响1.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1)物质基础: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
(2)社会基础:改革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
(3)制度保障: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4)法律精神:梭伦依靠法律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梭伦的价值观及其在改革中创立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3、对人类的影响:梭伦改革是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它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影响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制度,陪审员制等)(七)评价:1、评价:积极性:(见上)局限性:采用中庸的原则,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2.结果:梭伦出走,雅典建立“僭主政治”。
选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选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农业文明-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展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的发明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与莫亨佐-达罗遗址- 未解之谜与消亡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与甲骨文- 封建制度的建立二、古典时期的帝国与文化交流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与斯巴达、雅典- 哲学、文学与艺术的繁荣-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2. 罗马帝国:- 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罗马法律与建筑遗产-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3. 汉朝的中国:- 丝绸之路的开通- 儒家思想的国教化- 科技与医学的进步三、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宗教影响1. 欧洲的封建制度:-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教会的权力与影响- 十字军东征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科学与文化的成就3. 中国的唐宋变革:- 科举制度的完善- 经济与城市的繁荣- 诗词与绘画的高峰四、近现代的工业革命与全球联系1. 工业革命:- 英国的纺织业与蒸汽机- 铁路与蒸汽船的发明- 城市化与社会结构的变化2.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 欧洲列强的全球扩张- 非洲与亚洲的殖民地化- 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3.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的对峙五、当代社会的全球化与信息化1. 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 跨国公司与全球供应链- 文化交流与冲突2. 信息技术的革命:-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社交媒体与数字时代- 人工智能与未来趋势结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挑战。
了解历史,不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先辈的智慧中汲取灵感,从历史的教训中获得警示,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知识表格
世界史时期政治制度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法律教化民族国家国际法及国际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公元5世纪中期之前古希腊:1.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阶级局限);2.斯巴达寡头政治古罗马:1.共和国贵族寡头政治;2.帝国(公元前27年开始)君主专制注:均以奴隶制度为基础古希腊:雅典城邦除十将军委员会外,大部分官员依靠公民大会选举(投票)产生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颁布,罗马成文法的标志;公元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古希腊: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带有原始共产主义色彩(奴隶制)中世纪(公元5世纪后期-15世纪中期)1.封君封臣制;2.世俗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3.13世纪,英国国王签署《大宪章》;14世纪初,法王召开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教士和封建领主进行社会管理→恩赐官爵制庄园法庭:日耳曼法;教会法庭:教会法;12世纪,英国形成普通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基督教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人们产生影响。
13世纪,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庄园自治:以庄园为单位,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庄园主或管家进行管理;城市自治:10-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法国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11世纪,城市兴起,工商业者组成的行会或商会中的上层人士把持城市政权;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代社会(15世纪后期-1917年)英国:1689《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真正统而不治;1832、1867、1884-1885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联邦政府与各州、联邦政府内部、大小州、南北方之间的权力制衡;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总统权力较大。
历史选修一各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一各课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古代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我国古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特点。
在古代史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远古时期的先民生活方式、青铜文明、商代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 先民社会的生活古代的先民是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他们生活在原始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先民是以食物的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他们居住在山洞中,通过简单的石器工具进行生产活动。
而在社会关系方面,先民社会是一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这也是社会的最初形态。
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采集、狩猎和搬运生产活动,繁衍生息,建立了最初的社会生活。
2. 青铜文明青铜文明是古代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产生标志着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青铜文明是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它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是因为青铜是一种较为坚固的金属材料,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人类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
青铜文明的出现,促进了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商业贸易的发展。
青铜文明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
3. 商代的兴起商代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时期,它的兴起标志着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商代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的发展。
商代的兴起是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当时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世纪史知识点总结中世纪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主要研究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情况。
在中世纪史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罗马帝国的衰落、封建制度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等重要历史事件。
中世纪史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 罗马帝国的衰落在中世纪的西方欧洲地区,罗马帝国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实体,在当时的西方欧洲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罗马帝国最终在中世纪时期面临了灭亡的危机。
其主要原因有: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外族入侵等。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笔记)
中学历史选修1学问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的阶级构成:贵族平民农夫手工业者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冲突尖锐缘由:①政治上:贵族驾驭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出名无实②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很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贵族专横和压榨,激起平民抗拒。
社会冲突尖锐,必需进行改革来缓和社会冲突二、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社会发生的变更:①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铁制农具),工商业发展②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各派别的势力关系,利益要求:平原派:即贵族,主见维护贵族政治,巩固自身既得利益山地派:即下层平民,主见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即工商业者,主见打破贵族专权,共享权力;反对激进要求,主见温柔改革“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剧烈要求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梭伦成为执政官的条件: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梭伦改革的背景)1、平民与贵族的冲突尖锐○1政治上:贵族把持权力机关○2经济上:贵族盘剥平民,平民沦为“六一汉”及债务奴隶○3平民暴动○4贵族内部局部调整未能缓和社会冲突2、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和平民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改革呼声日益剧烈。
3、梭伦的个人因素①出身贵族,怜悯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③“疯诗人事务”表达了爱国热忱○4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有权力)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主要内容:1、“解负令”的内容○1废除全部债务,禁止以人身为抵押借贷○2解放债务奴隶○3废除“六一汉”制度。
2、其他的改革举措○1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遗嘱法”○2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保持贵族优越的经济地位3、以上改革的作用:○1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很多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使雅典城邦走上对外掠夺外邦奴隶的道路二、实行财产等级制度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特点: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和义务就越多2、内容:①政治权力安排:第一等级——一切官职其次等级——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当官职②军事义务:第一等级、其次等级——供应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供应重装步卒,自备军械和军装第四等级——充当轻装步卒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③公共开支:全部公共开支随等级的凹凸增减3、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并未实现真正的同等,但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拓了参与政治的途径三、重组国家权力机构四、激励工商业发展1、目的: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城邦实力2、措施:○1农业,提倡种植经济作物,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稳定○2手工业,对内让孩子学门手艺,否则儿子可以拒绝赡养父母,对外对移民手工业者赐予公民权○3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成人财产继承自由原则;提倡节俭,抑制奢侈奢侈;惩处游手好闲之徒。
高一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历史是一门学科,通过对过去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作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在历史课上学习了选修一,这门课程主要围绕一些特定的历史知识点展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一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第一部分: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是历史的起点,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的进化、早期定居与农业的兴起以及城市文明的发展。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是如何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城市文明社会转变的。
1.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是人类学的范畴,通过研究人类的生物和文化的演变,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智慧和文明。
2. 早期定居与农业的兴起早期定居与农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脱离了游牧生活方式,开始定居在有利的环境中。
人类通过发展农业,实现了食物的稳定供应和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3. 城市文明的发展城市文明的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有组织的阶段。
城市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分工的细化,政治制度的建立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
第二部分: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崛起在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一些重要的帝国在历史上的崛起和衰落。
这些知识点使我们了解到不同文明的贡献和文化交流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1.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涉及多个地区和文化,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中国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等。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
2. 印度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是古代文明中两个重要的代表。
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哈拉帕文明为主要代表,发展了城市建设和农业技术。
古埃及文明则以尼罗河为核心,发展了独特的宗教、文字和建筑。
3. 古中华文明古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明之一。
通过学习《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时间地点: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二)历史背景(或原因):1、贵族政治的实施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缓和。
2、雅典的地理环境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梭伦改革提供了条件。
3、梭伦通过自身的努力,在雅典树立了较高的威望,成为首席执政官。
(三)主要内容:①颁布“解负令”,释放债务奴隶,并归还其抵押的土地。
②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法令,鼓励发展工商业,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政治权利。
④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⑤司法方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四)历史作用(或含有局限性):①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③没有完全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时间:公元前四世纪中期。
(前356年——前338年)。
或秦孝公在位期间。
(二)历史背景(或原因):①春秋战国之际,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②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他们要求进行社会变革。
○3春秋战国之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学说主张变革,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四)主要内容:A政治上: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推行郡县制。
B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C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田宅。
D社会习俗:禁止请客行贿,父子及兄弟同居等移风易俗的政策。
(五)历史作用: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促进了秦国的强大。
②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取得主动权。
④变法为秦国的富强和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于中国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时间:公元五世纪末北魏(420年——589年)(二)历史背景(或原因):①北魏政权的残酷压榨,导致广大农民负担繁重阶级矛盾尖锐。
高中历史选修一选修四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中历史选修⼀选修四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单元梭伦改⾰历史影响:(1)打击了⽒族贵族的势⼒,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物质基础:经济改⾰消灭了债务奴⾪制,稳定了⼩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
B社会基础:采取措施巩固了贵族奴⾪主、⼯商业奴⾪主、平民三⾜⿍⽴的多元社会格局。
C制度保障: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单元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帝改⾰内容:(1)推⾏均⽥制和租调制,将国家控制的⼟地分配给农民耕种;(2)设⽴三长制,制定俸禄制度,不许官吏⾃筹,整顿吏治;(3)迁都洛阳,为深化改⾰创造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4)⾰除旧习:禁⽌⼠民穿胡服,⼀律穿汉服。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推⾏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作⽤:是涉及政治、经济、⽂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全⾯改⾰,意义重⼤,影响深远;促进了北⽅农业⽣产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统⼀和经济⽂化⾼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王安⽯变法王安⽯变法背景(1)社会危机:a北宋统治者集中⾏政权、军权和财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形成积弱积贫局⾯;b⼟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盾尖锐;c辽和西夏威胁北宋的安全,民族⽭盾尖锐。
(2)有利条件:庆历新政为王安⽯变法奠定了基础;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王安⽯。
内容经济上富国之法:⽬的-改变积贫局⾯(1)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近易远?。
打破了⼤商⼈控制市场局⾯,增加了政府收⼊。
(2)市易法:在开封设?市易务?。
限制了⼤商⼈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收⼊。
(3)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给农民。
限制了⾼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1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1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与莫亨佐-达罗遗址- 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 文字与艺术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与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斯巴达与雅典的对比- 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发展2. 马其顿帝国与亚历山大大帝- 帝国的扩张-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融-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3. 古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律与社会结构-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传播三、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封建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的特点与影响2. 教会影响与十字军东征- 教皇与教会的权威-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过程- 东征对欧洲与中东的影响3. 文艺复兴的兴起-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复兴- 重要人物与作品四、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变革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的影响-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 启蒙思想家的贡献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 -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 社会阶级与劳工运动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国家的形成-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冲突 - 一战的爆发与后果4. 二战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 二战的原因与过程- 联合国与国际合作- 冷战时期的对抗与合作五、现代世界的多元发展1. 信息时代的来临-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 全球化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兴起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国际环保协议与行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3. 社会运动与文化多样性- 民权运动与性别平等- 文化多元主义的推广- 社会媒体与公民参与4. 当代全球挑战与合作- 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 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以上是对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历史选修一归纳总结知识点
历史选修一归纳总结知识点历史选修一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历史,帮助我们对过去的经验教训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门课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不同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的崛起和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重要的古代文明有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文明等。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发明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和发明了第一套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3. 尼罗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位于非洲的埃及地区,以其壮丽的金字塔和庙宇而闻名,古埃及人还相信死后有来世,并将法老视作神明。
4.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印度次大陆,其特点是城市规划先进、排水系统完善,还发明了印度体系的文字——梵文,以及数学中的零的概念。
第二部分:古代帝国的兴衰与文化的传播1. 古希腊的兴起与民主:古希腊位于东地中海地区,它的兴起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最著名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
2. 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它的文化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罗马是军事、政治和工程建设方面的伟大成就。
3. 古印度文化:古印度文化以宗教、哲学和数学著称,佛教和印度教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宗教,为世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部分:中世纪的转折与冲突1.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东部继承者,它维持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并在教育、艺术和建筑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2. 伊斯兰帝国:伊斯兰帝国兴起于公元7世纪,迅速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对艺术、科学、数学和哲学都有重要贡献。
3. 欧洲封建制度: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度是一种农奴制度,社会等级分明,领主和农民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差距。
第四部分:近代的革命与变革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的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运动,它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一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金字塔的建造,法老制度。
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等城市的建立,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
4.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城邦制度,斯巴达与雅典的对比,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 希腊艺术与科学:希腊雕塑、建筑(帕台农神庙),数学(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
3.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凯撒、奥古斯都等重要人物,罗马建筑(罗马竞技场、许愿池)。
4.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耶稣基督的生平,早期教会的发展,君士坦丁大帝与基督教合法化。
三、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建立: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
2. 教会影响: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斗争,十字军东征的起因与结果。
3. 中世纪城市与商业:城市复兴,行会制度,商业的发展与贸易路线。
4. 文化与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文艺复兴的萌芽。
四、亚洲的帝国与文化1. 伊斯兰帝国的扩张:穆罕默德的生平,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
2. 中国的唐宋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宋文学与艺术的繁荣,宋明理学的发展。
3. 日本的平安时代与武士道:源平合战,武士阶级的兴起,平安时代的文学与艺术。
4.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衰落:成吉思汗的征服,元朝的统治,丝绸之路的繁荣。
五、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城邦的繁荣,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新教的产生,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
3. 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重点关注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衰。
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以及汉朝的兴盛,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和文化发展。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唐朝的繁荣,特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太平天国运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洋务运动: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结果,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经过和意义,以及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中国革命史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它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它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3.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影响。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2. 中世纪: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3. 近现代历史: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4. 现代世界: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环境问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历史人物1.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帝,其政治、军事和文化贡献。
2. 汉武帝:汉朝的杰出皇帝,对外扩张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3.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4.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
六、历史事件1.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本文档总结了高中历史选修一课程的知识点,旨在提供最新最
全的信息。
一、古代史知识点
1. 考古学:包括考古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意义等内容。
2. 公元前史:介绍人类起源、早期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
3. 中国古代史:涵盖从上古时期到清朝的历史事件、王朝更迭、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等。
4. 世界古代史:介绍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衰。
二、近代史知识点
1. 近代欧洲史:介绍欧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
重要事件和思想。
2. 中国近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中
国近代史重要事件。
3. 世界近代史:涵盖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以及其它重
要国际事件。
三、现代史知识点
1. 当代中国史:包括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中国现代史重要事件。
2. 国际关系:介绍国际关系理论、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间的合作与冲突等内容。
3. 当代世界史:探讨世界各地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国际间的影响力。
四、历史学方法和文献研究
1. 历史学方法:介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
2. 文献研究:探讨历史文献的鉴别、分析和运用技巧。
以上为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内容,旨在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200字。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一、古代文明与社会形态演变
1.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文明活动。
2.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兴起,人类从采集时代进入了农耕时代。
3. 民族的形成与迁徙:大规模人口迁移导致民族形成和文明的
交流与融合。
4. 奴隶社会: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出现私有财产和奴隶制度。
5. 封建社会: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地主农民关系紧密,农
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二、中国古代史
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有历史记载可依据。
2. 商朝: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主要有铜器出现和商
代文字的使用。
3. 西周:周公制定了许多制度和礼制,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
基础。
4.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处于封建社会
与封建制度中前期和后期的过渡阶段。
5.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国家。
三、世界史与地理
1. 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主要以埃及人为中心。
2. 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和罗马是古代文明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国家。
3. 印度古代文明:古印度是亚洲四大古代文明之一,主要有和两大流派。
4. 文明: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文化。
5. 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阶段,以封建制度为主。
以上是历史选修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优质表格设计(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优质表格设计(4页)课题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第一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
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过程方法目标运用了解——理解——见解三步法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历史小话剧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成功的原因,运用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结合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六步教学法:读、抄、写、讲、练、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这是我们熟悉的战国七雄,战国也是由于它们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而得名,在这些连年战争中,最终一个国家脱颖而出,完成了统一,这就秦国,那么为什么最后是由秦国来完成了统一,谁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生答:商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商鞅到底做了些什么促成了秦国的强大。
二、新授:1、了解历史:师:请大家浏览教材,结合学案,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试将其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风俗四个方面进行归纳)2、理解历史:师:我们知道,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考察,请大家进一步阅读教材,思考商鞅变法是发生在怎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结合学案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三方面考虑)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1、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对商鞅变法进行适当归纳。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推广县制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给予授爵思想文化风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2、生:通过与同学之间师:对学生的回作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带领学生理清之间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进步:①经济:资本主义工业体系确立
②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③军事:建立现代化军队,
④外交: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
局限: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在推翻旧政权基础上进行改革;内容全面;
帝国统治危机:政治帕马共管经济包税军事混战
英法殖民入侵
阿里建立政权
1805至19世40年代
经济:改革土地赋税制发展农工商
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央地)
文教:办学校留学译书办报
军事:征兵制军校新武器
失败
封建专制残暴和对外战争;
欧洲列强干涉。
有利于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性质改革
确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推动近代化和生产力提高
④基础:庆历新政⑤前提: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1069
经济: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军事: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政治: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失败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用人不当;宋神宗态度动摇去世;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得不到农民支持;司马光废除新法
封社内部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成功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措施全面;
改革者的努力与意志
奴隶主阶级改革
积极:①有利雅典的振兴富强;②奠定城邦民主政治基础;③打破世袭特权,确保公民权力
消极:下层民众没有充分参政权;氏族残余存续
折中色彩;触及土地问题;调整旧的生产关系;维护奴隶主利益
商鞅变法
⑴总: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①政:王室衰微,争霸改革;②经:铁器牛耕,井田瓦解;③军:战争频繁;④文:民间办学,百家争鸣⑵秦国:①机遇:晋分,士求功业②条件:君权集中,认同法家,民风朴武
组织:加强村社管理
成功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改革者的原因(意志策略);广泛支持
资产阶级改革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推动政治体制缓慢变革,逐步近代化
军事:学习管理方法,逐步实现近代化
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有利于近代化
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促进俄国近代化
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一定程度改变积贫局面
军事:增强军事力量,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精神:三不足精神
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近
代
史
改
革
欧洲宗教改革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政治经济思想生活(必要性)
宗教“异端”思想和运动:(前奏)
西欧向近代过渡:经济政治思想(基础)
1517
1536
1532
①路德:“因信称义”;圣经唯一;俗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民族教会②加尔文:圣经权威;简化宗教仪式;自由等宗教精神;“先定论”;简朴信用等高尚美德;建立政教合一政权③亨利八世:禁止缴纳岁贡;断绝与教皇行政和经济联系;规定国王权力;保留教仪仪式;没收修道院财产
促进文化繁荣,增强经济、军事实力
引进西方科技文化,推动历史的进步
封建主义改革;有资本主义色彩;促进埃及近代化
俄国农奴制改革
政治: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经济:农奴制阻碍工业发展
思想:新思潮的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国内矛盾
酝酿:舆论宣传成立委员会
1861开始
政治:获得人身自由权
经济:高价赎买一块份地
有利于日本近代化
戊戌变法
政治:①民族危机加深(经济:资本输出;政治:瓜分狂潮)②统治危机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维新思想传播
1898
6.11
――
9.21
政治: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取消特权
经济:鼓励农工商业发展,奖励发明,私人办厂,预决算,邮政
分期
名称
背景
时间
内容
结果及原因
性质
作用
特点
古
代
史
改
革
梭伦改革
内忧:平贵矛盾、工商奴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政局动荡不安
外患:梅加腊占萨岛,民族危机加剧
人物: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前594
经济:①解负令;②解决土地问题;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政治:①财产等级,
②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建立“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必要性:矛盾尖锐(阶级民族)政局动荡
人物:冯太后和孝文帝推动
471-
490-
499
前期主持:冯太后重点:建新制制俸禄制整吏治;行均田制;设三长制;行新租调制
后期主持:孝文帝重点:汉化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教育(崇儒、复礼、汉制)
成功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措施全面;改革者坚强意志;
成功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改革者的努力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政治:打击天主教统治,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打击西欧封建势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否定教会权威,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资义兴发奠基
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实质)
阿里改革
政权有力支持;
汉族大地主支持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经济:有利于北方经济复苏和繁荣
政治: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民族融合: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国家:为隋唐国家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一次改革
王安石变法
①政治:起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民反)
②经济:财政困难,积贫,(财困)
③军事:败多胜少,积弱(兵败)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幕府统治危机,矛盾尖锐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外交: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
军事:尊王攘夷失败,倒幕运动成功,明治政府成立
1868开始
政治: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四民平等
经济:币制;土地;地税;殖产兴业
文化:文明开化;教育体制;习俗西化
军事:建立新军队;接受武士道精神
法制:颁布1889宪法
成功
⑶人物:孝公重用商鞅
前356-前338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严格户籍,连坐法;行县制
军事:奖励军功, “二十等爵制”;废“世卿世禄制
思文:“燔诗书而明法令”;订秦律
风俗:禁父子兄弟同居;一夫一妻小家庭
成功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者的坚强意志;
秦孝公的有力支
积极:①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②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③军事上提高战斗力
④为秦国富强和统一全国奠基
消极:轻罪重罚;加重剥压;未与旧风俗划界
内容全面且彻底;封建化改革;领导者是新兴地主阶级;核心“重农”“法治”;为期长久,影响深远
北魏孝文帝改革
可能性:①统一北方;②开始参照汉族政权统治方式;③民族融合趋势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