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人比黄花瘦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 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 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A
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 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我 们称为“诗眼”,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 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 副词、叠词
比喻的巧妙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
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
江城子》), “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 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 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 切。
设问手法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
明· 茅映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 这话是很有见地的。 “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 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
犹如失落了什么东西, 空落落的,我便东寻西找, 四周冷冷清清,陡然感到无 比的凄惨,悲伤,忧郁。忽 热忽冷的时候,最难调养休 息。喝下这三两杯淡酒,又 怎能抵得住黄昏时的疾风! 只见一行大雁向南飞去,我 正伤心不已,偏又认出,它 们是我旧时相识的信使。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地,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两首》ppt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声声慢》
结束
《声声慢》写了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
此时,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
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落凄苦、形
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使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
想的火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二)常识整理
结束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结束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 生 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 平 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 经 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历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 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 (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2)上元节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
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 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 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山中隐居,晋文 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 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李清照词二首ppt课件
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 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
当年不见收。
朗读并思考: 1.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 议论
描写: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议论: ⑴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⑵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
⑶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写作特色
二、这首词出色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指出本词哪里 使用了这种手法。 今与昔对比 他人与“我”对比 乐与悲对比
(2013· 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 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 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 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 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有人评价它 说“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 托物抒怀”请你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善于在咏物词中议论。这首词是咏桂花的。全词除了开头两句 是直接描写桂花外,其余都是议论的文字。把桂花的内质美和自己 所要表达的情志,水乳交融地融会在议论之中。而且,在开头两句 的描写中,就隐含了议论的因素。桂花“暗淡轻黄”的外表是不怎 么耀眼的,她的社会声望似乎也很平淡,“情疏迹远”,有多少人 知道她呢,更谈不上什么荣宠了。但是她有很丰厚的内在美。她有 温柔的体性,她有浓郁的芳香。内美与外美相比较,何者更值得珍 重呢,在作者看来,当然是内美。因此她认定,桂花尽管没有“浅 碧轻红”的艳丽外表,但她还是“花中第一流”,是秋花之冠,连 历来都被人们倍加宠爱的梅花、菊花也会自愧不如。最后作者从更 深层的传统文化内含着眼,对历来为人们所敬重的屈原,给予颇有 分量的批评。本来屈原是很懂得鉴别和珍惜香花香草的,他却竟然 忘了桂花,多么的遗憾!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写愁情的?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时
瑞脑消金兽。 令
佳节又重阳, 时
玉枕纱厨,
间
半夜凉初透。
景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物 莫道不消魂, 行
帘卷西风,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 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 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 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 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 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 六岁。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创作以南渡为 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 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 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 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 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 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 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 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
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 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 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 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结句以黄花喻人瘦, 精当无比。前人也有以花比人瘦的诗句,但都 不及李清照写得新颖贴切。黄花就是菊花,与 “瘦”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 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传其 神,以其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李清照词二首ppt课件(27张)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段时期的词作比较真实地 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 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 离别相思。 离别相思。 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 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表露 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 王灼说:李清照 作长短句, 作长短句 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 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 姿 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 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 肆意 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 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 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赵明诚去世(1129) 赵明诚去世( ) 受诬陷—— “玉壶颁金” 玉壶颁金” 受诬陷 玉壶颁金 改嫁张汝舟 (1132) ) 金石古玩大部丢失 国破家亡夫死——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 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 国破家亡夫死
《永遇乐》下阕 永遇乐》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
背景简介:
李清照创作这首词时 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 而她留在青州老家居住。 爱情甚笃的夫妻暂时分别, 李清照写这首词给赵明诚, 以寄相思。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 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 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 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 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 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
南 渡 前 南 渡 后 内容:闺情(闲愁) 词风:清丽明快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
《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 的不同。 《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 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 愁; 《声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 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 以诉说的愁。
思考:《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 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写于重阳节,正值初秋时节。 作者紧紧抓住初秋时节的气温变化、西 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秋天 的节令特点。
《醉花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愁”? 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 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 、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 白日里,作者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 看着那袅袅烟雾,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 夫的心情。 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 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 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 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39张)
《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写的“憔悴”指菊花憔悴 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 下片这几句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 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 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 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 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 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 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 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笔意深远。
简析下片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愁情的? • 作者是采用铺叙日常生活的方法来写 自己的愁的。看到院子里满地堆积的 菊花,由于有愁而无心去摘取,挨到 黄昏时分,忽又下起细雨,雨滴从梧 桐树叶缝隙间不断的落下,观景的她 心绪的哀愁悲凉透过雨景跃然纸上。 最后用一个反问句收束全篇,含无穷 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声声慢》一词作于秋天,秋天的气候应该 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 “乍暖还寒 ”对“乍寒还暖 ”应该怎样理 解? •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 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 ,朝阳初 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 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在 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 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 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李清照现存词近50 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从愁 情角度分析: 前期词:家愁、情愁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后期词: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超越时空的孤独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前期词:家愁、情愁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鉴赏:这首词是作者追述 往事。词中回忆了少女时 代的一次郊游,洋溢着青 春气息和生命活力。
读《声声慢》,整体把握全词 的内容和写法。 • 《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 赵明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 品。 •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 表现作者悼亡之悲、怀旧之哀、家 国之痛。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 满纸呜咽。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情感基调
愁
《醉花阴》
闺怨之愁
《声声慢》
家国之愁
寂寞 忧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1.开头七组叠词历来为人称道,请简析其妙处。
一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增强 了节奏感。。
二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 增强情感表现力。渲染了萧瑟 凄凉的气氛,烘托了词人内心 的孤寂之情。
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的 “敌”字十分精妙,试简要分析。
东篱把酒 黄昏后, 有暗香盈 袖。莫道 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 瘦。
在东篱饮酒直饮 到黄昏以后,淡 淡的黄菊清香飘 满双袖。别说不 会销魂,西风吹 卷起门帘,闺中 人竟比黄花更加 消瘦。
1.词中特别注重对节令天气的描绘,找 出相关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写节令天气的句子:“薄雾浓云”“半夜 凉初透”“黄昏后”“帘卷西风”。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该句以梧桐凋残萧疏之形和秋雨零落之声, 营造了一种萧瑟寂静、悲凉的情境。
此词亦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 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 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 落之苦,而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开头连用 十四个叠字,细致地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寻 寻觅觅”,包括寻思失坠的记忆,追念如烟 的往事。
“敌”意为抵挡,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 了晚来寒风对词人的侵扰逼迫,让她难以忍 受,也就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伤感。
3.《醉花阴》和本首词都写到了一个意象—— 黄花,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不相同,《醉花阴》中的黄花清雅消瘦,词 人把酒观花,虽然有愁,但轻盈而雅致,是 一种淡淡的幽怨哀愁。《声声慢》中的黄花 憔悴堆积,词人也是年华老去,亡国破家, 情感沉痛悲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
(曹操《观沧海》)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绝笔)
秋风象征愁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相思之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国破家亡之苦
秋雁象征愁情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 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 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 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 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 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 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
李清照(1084-1155), 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 士。她的词于苏轼、柳永、周 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 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 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 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 一时,号为“易安体”。她杰 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 的高度赞扬,有“千古第一才 女”之美誉。
李清照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地, 怎一个愁字了得!
庭院里黄菊花遍 地盛开,唯独我憔悴 瘦损,面色苍白,如 今谁还有心思游赏采 摘?我守着窗户,独 自坐着,怎么才能熬 到天黑下来?绵绵细 雨落在梧桐叶上,直 到黄昏降临,仍然淅 淅沥沥。此情此境, 用一个“愁”字又怎 么说得尽呢?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 我们称为“诗眼”,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 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人比黄花瘦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 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 鲜明的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 情意。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 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
《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 陵 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酒 黄花 秋风 秋雨 雁
梧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
酒象征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
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 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 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 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 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 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贺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铸《鹧鸪天》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象征凄苦悲伤
李清照的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 字。南渡之前是闺愁、离愁;南渡之后 是思乡之愁,是国破家亡的忧愁、悲愁。 这种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 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醒和感悟。
李清照词小结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 节,赵明诚至仰天山 罗汉洞观月,流连忘 返;李清照独居青州 归来堂,重阳赏菊, 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薄雾浓云愁 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 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云雾笼罩使我整 天心中充满愁闷,兽 形香炉里升起瑞脑香 的袅袅青烟。今天又 是把酒赏菊的九九重 阳节,我玉枕孤眠, 纱帐独寝,半夜里初 秋的凉意袭人,辗转 难眠。
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其最大的差 异就在于抒情主体的不同,充满一种纯净而高 雅的女性意识。唐宋词诸多的女性形象,大多 是男性词人塑造的,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 抒情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 她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 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 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
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
增强情感表现力。 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 节奏感。
整体把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感受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惨淡
这七组叠词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 哀婉、凄凉、愁苦的基调,以下作 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 和心情的哀痛。
词中主要意象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 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 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 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 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 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 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 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 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 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 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 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 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 全被焚毁。
东篱把酒黄 昏后,有暗 香盈袖。莫 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在东篱饮酒直饮 到黄昏以后,淡 淡的黄菊清香飘 满双袖。别说不 会销魂,西风吹 卷起门帘,闺中 人竟比黄花更加 消瘦。
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 的内容。为什么? 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 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 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孤寂难耐之情。
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情感的? 薄雾 浓云 瑞脑 金兽 玉枕 纱厨 风 黄花 概括意境特点:
西
凉萧索
问:上阕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 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
凉
“凉”一语双关。 A 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
厨,难御风寒。 B 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 心感觉孤独凄凉。
南 渡 前 南 渡 后 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 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 妙处。
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
声声慢
如果说《醉花阴》抒写的是 早年相思之愁、甜蜜的愁、 离愁、闲愁,是闺愁;那么 这一首词抒写的是怎样一种 “愁”情?又是怎样表现的 呢?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是一 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 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 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 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 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 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 内心情感。
上片小结:
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 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 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
下片小结:
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 的处境和心情。
情感基调
愁
《声声慢》
乡关之思
亡国之恨, 丧夫之哀, 流离之苦。
《醉花阴》
闺怨之愁 寂寞 忧郁
《声声慢》与前一首《醉花阴》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不同?
寻寻觅觅,冷 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 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犹如失落了什么东西, 空落落的,我便东寻西找, 四周冷冷清清,陡然感到 无比的凄惨,悲伤,忧郁。 忽热忽冷的时候,最难调 养休息。喝下这三两杯淡 酒,又怎能抵得住黄昏时 的疾风!只见一行大雁向 南飞去,我正伤心不已, 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 相识的信使。
(曹操《观沧海》)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绝笔)
秋风象征愁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相思之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国破家亡之苦
秋雁象征愁情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 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 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 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 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 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 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
李清照(1084-1155), 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 士。她的词于苏轼、柳永、周 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 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 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 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 一时,号为“易安体”。她杰 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 的高度赞扬,有“千古第一才 女”之美誉。
李清照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地, 怎一个愁字了得!
庭院里黄菊花遍 地盛开,唯独我憔悴 瘦损,面色苍白,如 今谁还有心思游赏采 摘?我守着窗户,独 自坐着,怎么才能熬 到天黑下来?绵绵细 雨落在梧桐叶上,直 到黄昏降临,仍然淅 淅沥沥。此情此境, 用一个“愁”字又怎 么说得尽呢?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 我们称为“诗眼”,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 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人比黄花瘦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 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 鲜明的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 情意。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 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
《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 陵 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酒 黄花 秋风 秋雨 雁
梧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
酒象征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
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 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 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 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 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 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贺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铸《鹧鸪天》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象征凄苦悲伤
李清照的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 字。南渡之前是闺愁、离愁;南渡之后 是思乡之愁,是国破家亡的忧愁、悲愁。 这种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 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醒和感悟。
李清照词小结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 节,赵明诚至仰天山 罗汉洞观月,流连忘 返;李清照独居青州 归来堂,重阳赏菊, 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薄雾浓云愁 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 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云雾笼罩使我整 天心中充满愁闷,兽 形香炉里升起瑞脑香 的袅袅青烟。今天又 是把酒赏菊的九九重 阳节,我玉枕孤眠, 纱帐独寝,半夜里初 秋的凉意袭人,辗转 难眠。
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其最大的差 异就在于抒情主体的不同,充满一种纯净而高 雅的女性意识。唐宋词诸多的女性形象,大多 是男性词人塑造的,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 抒情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 她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 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 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
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
增强情感表现力。 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 节奏感。
整体把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感受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惨淡
这七组叠词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 哀婉、凄凉、愁苦的基调,以下作 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 和心情的哀痛。
词中主要意象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 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 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 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 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 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 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 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 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 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 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 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 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 全被焚毁。
东篱把酒黄 昏后,有暗 香盈袖。莫 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在东篱饮酒直饮 到黄昏以后,淡 淡的黄菊清香飘 满双袖。别说不 会销魂,西风吹 卷起门帘,闺中 人竟比黄花更加 消瘦。
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 的内容。为什么? 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 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 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孤寂难耐之情。
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情感的? 薄雾 浓云 瑞脑 金兽 玉枕 纱厨 风 黄花 概括意境特点:
西
凉萧索
问:上阕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 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
凉
“凉”一语双关。 A 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
厨,难御风寒。 B 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 心感觉孤独凄凉。
南 渡 前 南 渡 后 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 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 妙处。
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
声声慢
如果说《醉花阴》抒写的是 早年相思之愁、甜蜜的愁、 离愁、闲愁,是闺愁;那么 这一首词抒写的是怎样一种 “愁”情?又是怎样表现的 呢?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是一 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 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 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 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 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 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 内心情感。
上片小结:
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 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 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
下片小结:
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 的处境和心情。
情感基调
愁
《声声慢》
乡关之思
亡国之恨, 丧夫之哀, 流离之苦。
《醉花阴》
闺怨之愁 寂寞 忧郁
《声声慢》与前一首《醉花阴》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不同?
寻寻觅觅,冷 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 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犹如失落了什么东西, 空落落的,我便东寻西找, 四周冷冷清清,陡然感到 无比的凄惨,悲伤,忧郁。 忽热忽冷的时候,最难调 养休息。喝下这三两杯淡 酒,又怎能抵得住黄昏时 的疾风!只见一行大雁向 南飞去,我正伤心不已, 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 相识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