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一、名词解释1.病状:植物得病后本身所表现的病态。

病征: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现出的特征性结构体。

症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

2.喷菌现象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bacteria exudation,BE) 。

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病害和其它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3.钝化温度(Thermal lnactivation Point,TIP) 将病组织汁液处理10min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用摄氏度表示。

4.病害循环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也称作侵染循环(infection cycle):5.整体产果(Holocarpic)。

低等真菌繁殖时, 营养体全部转为繁殖体时叫整体产果分体产果(Eucarpic)。

高等真菌繁殖时, 营养体部分转为繁殖体时叫分体产果。

6.系统侵染:7.综合防治综合防治(综合治理 IPM)(植物病害管理 PDM):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观念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等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同时要把防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8.局部侵染 :系统侵染 :9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 :指在种内或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在形态上没有差异,但生理特性(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性)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9.单分体病毒 ;10侵染性病害 :病原生物侵染植物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植物自身及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11、同宗配合:单个菌株生出的雌雄性器官能交配,自身亲合,如卵菌。

异宗配合 : 异宗配合:同一菌株上生出的雌雄性器官不能交配,必须和另一有亲和力菌株上的才能交配,担子菌以此为主(接合、子囊两种方式都有)。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2.病因:使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3.病征:是指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或群体。

4.病状:植物染病后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5.植物病害: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

6.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为菌丝。

7.真菌:是具有细胞核,能产孢而无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并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8.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营养生长和繁殖,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为止的整个过程。

9.真菌的有性繁殖:是指真菌通过特殊的两性细胞或两性器官的配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10.真菌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11.无性孢子:有无性繁殖方式产生的孢子,如厚垣孢子、芽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12.有性孢子:有性孢子就是指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孢子或经过受精作用产生的双倍体孢子。

13.植物病原细菌:指侵染植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细菌。

14.原核生物: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

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种,无核膜包围,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但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15.植物病毒:指侵染植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病毒。

16.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其体内繁殖扩展,发生致病作用,进而显现病害症状的过程。

17.初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期间的第一次侵染,叫初次侵染。

18.再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他繁殖体,传播后引起的侵染叫再次侵染。

19.介体传播:是指病原生物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继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植物偏离了正常状态的现象称植物病害。

2.单主寄生:在同一种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的病原菌称单主寄生。

3.垂直抗性: 即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它对病原物的某一个或多个小种是抵抗或免疫的,而对另一些小种是感病的或高度感病的,即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具有抗病性。

4. 症状: 是寄主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病变的一种表现,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

5. 稀释终点:将感病寄主的汁液(含有病毒)榨出来,加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为稀释限点。

6. 生物防治: 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产品来进行防治病害的方法称生物防治。

7. 异宗配合:单个菌体不能完成其有性生殖,必须与另一个有亲和力的菌体交配后才能完成其有性生殖的称异宗配合。

8. 失毒温度:把病组织的榨出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传染的处理温度称为该病毒的失毒温度。

9. 拮抗作用:一种微生物产生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拮抗作用。

10.多型性:指真菌在一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多种类型孢子的现象称多型性。

11.体外保毒期: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室温(20-22℃)下能保存其传染力的最长时间称为病毒的体外保毒期。

12.交互保护作用:在寄主上接种弱毒株系而能低抗强毒株系侵染的作用称交互保护作用。

13. 因对基因学说:(gene for gene theory)对应于寄主群体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应于病原物群体的每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

14. 生理小种:(race):同种、变种、专化型内的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无差别,在生理特性、培养性状、生化特性、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总结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总结1 病因: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

2 病害三角:病原、寄生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

3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在有些寄生植物上只引起很轻微的症状,有的甚至是侵染后不表渐减退甚至消失,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4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现明显症状,而是待条件适宜时,才表现出来的侵染称为潜伏侵染。

5吸器:有些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的小分支、呼吸器。

6 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

7 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8同宗配合:单个菌株生成的雌雄器就能完成有性生殖。

9异宗配合:多数菌物需要两个性亲和的菌株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异宗配合10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11多型现象:许多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的现象。

12单主寄生:大部分菌物在一种寄生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

13转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14 专化性:根据植物病原真菌种对不同寄主属的寄生专化性差异。

15 生理小种:根据专化性以下在形态上没有差别,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16.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17.质粒:在有些细菌中还有独立于核质之外的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18钝化温度(TIP):处理10min后,使病毒失去侵染能力的最低温度。

19稀释限点: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

20体外保毒(存活)期:在室温下,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21 全寄生植物: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质的植物。

22 半寄生植物:本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由于根系缺乏需要从寄主获取水或无机盐。

植病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植病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植病期末复习资料总结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阐述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科学。

2.病状(symptom):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3.病征(sign):生长在患病植物病部的病原物特征。

4.真菌生活史(life cycle):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

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阶段。

5.异宗配合(heterothallism):多数雌雄同株的真菌自身不孕,单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的菌株一起才能完成。

6.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异核体菌丝中两个在遗传上不同的细胞核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杂合二倍体核在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基因重组,经过单倍体化后形成单倍体。

7.子座(Stroma): 由菌组织形成的、产生子实体的座垫, 叫子座。

作用是产生繁殖体, 也可渡过不良环境。

.假子座(pesudostroma):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子座。

8.转主寄生(heteroecism):在真菌的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需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无性阶段在一种植物上寄生,有性阶段在另一种植物上,叫转主寄生。

9.单主寄生:9.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的一种钩状分枝的结构。

10.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物在寄生过程中使植物发病的能力。

.抗病性(resistance):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特定病原物侵害,降低病害程度的能力。

11.真菌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的所形成的结构。

12.子囊果(Ascocarp):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子实体称子囊果。

13.假子囊果:14.闭囊壳:壳壁由数层菌丝细胞构成,没有孔口,多为球形,子囊散生或整齐排列,破裂后释放出子囊孢子。

植物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的名词解释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疾病的学科,它探索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方法。

在植物病理学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名词,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描述植物疾病发生的过程。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病理学名词进行解释。

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侵入植物并在其体内生长,导致植物生理功能紊乱或器官坏死。

2. 病原体:病原体是指致病菌、致病菌株或者带有致病基因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体可以通过种子、土壤、虫媒、器官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引发植物病害的发生。

3. 病害:病害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而引起的生理、形态和解剖结构上的异常变化。

病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植物种类、病原体的侵染程度以及环境因素等。

4. 病斑:病斑是病害在植物器官上形成的局部病变区域。

病斑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鉴别病害的类型,并且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5. 症状:症状是植物在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后表现出的外部特征。

症状可以包括叶片变黄、枯萎、变形、裂伤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症状,可以帮助识别和诊断植物病害。

6. 抗病性:抗病性是指植物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抵抗能力。

植物通过表现抗性,如抗性基因的表达、产生抗性蛋白等来保护自身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抗病性可以分为常染色体遗传抗性和质粒遗传抗性两种。

7. 寄主:寄主是指植物病害的宿主植物。

不同的植物种类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和抗病性。

寄主的抗病性水平决定了病害的发展和传播。

8. 疫情:疫情是指特定地区或特定时间发生的病害流行。

疫情的严重程度与病原微生物的侵染程度、寄主易感性、环境条件等有关。

疫情监测和预测对于制定病害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9. 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植物种群内个体基因组的差异程度。

病原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与抗病性的破坏和病害发生有关。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非传染性病害: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的侵染引起的,主要是病原生物的侵染,病害能够在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互相传染。

寄生物:要从活的生物中夺取营养物质的生物寄主:被其他生物夺取营养物质的生物病原:能诱发病害发生的寄生物生物病原物:能诱发病害发生的生物因素非生物病原物:能诱发病害发生的非生物因素病害的三角关系:病原寄主环境病害的四角关系:病原寄主环境人为植物病害症状(病状和病症):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病症: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特征性表现(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菌核: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其内层为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

菌索: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交织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高等植物根系相似,故也称为根状菌索。

子座: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也有由菌丝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的(假子座)革兰氏染色反应:对涂片固定的细菌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之后用乙醇冲洗以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

如果菌体呈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反应,如果菌体呈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反应。

喷菌现象:除了菌原体引起的病害以外,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组织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病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

钝化温度:指恒温处理10min后,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

稀释限点:是病毒能保持侵染能力的最高稀释浓度,反应了病毒的体外稳定性和侵染能力。

体外存活期: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室温(20-22)下能保存其传染力的最长时间。

柯赫式法则(可简答):(1)在病植物上常伴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普通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3.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4.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5.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6.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7.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8.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9.变色病株的色泽发生改变;10.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 11.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12.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13.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14.综合征一种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15.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16.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17.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18.初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或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19.再侵染在田间已经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20.越冬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度过寄主休眠期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21.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22.活体营养型从细胞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却并不很快引起细胞的死亡,通常菌丝在寄主细胞间发育和蔓延,仅以吸器进入寄主细胞的寄主物;23.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24.致病性指病原所具有的损害寄主植物和引起病变的能力;25.菌物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异样生物,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和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养分,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26.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真菌的许多菌丝称作菌丝体;27.假菌丝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28.有隔菌丝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29.无隔菌丝许多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无横隔膜加以分开,整个菌丝是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30.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31.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面其下方产生浸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32.假根有些真菌菌体的某个部位长出分枝、外表像根的根状菌丝,可以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33.疏丝组织菌丝体纠结比较疏松,还可以看出菌丝的长形细胞,菌丝细胞大致平行排列;34.拟薄壁组织菌组织的菌丝纠结十分紧密,组织中的菌丝细胞接近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与高等等植物的薄壁细胞相似,称拟薄壁组织;35.菌核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交织而成的一种休眠体,内部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36.子座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有的子座是菌组织和寄主植物组织结合而形成的假子座;37.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38.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39.有性生殖指菌物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40.准性生殖指有些菌丝体是异核的菌物,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41.无性孢子由无性繁殖方式产生的孢子,如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42.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43.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44.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45.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46.有性孢子是指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等; 47.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48.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49.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50.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51.核配是指经质配进人同一细胞内的两个细胞核的融合,核配结果形成了二倍体细胞核; 52.减数分裂核配后的几倍体细胞发生分裂,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恢复为单倍休状态;53.同宗配合有些真菌单个菌株就可以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同宗配合;54.异宗配合是指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菌株共同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的现象;55.生活史指真菌的有性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56.有性态是指真菌在营养生长后期、寄主植物休眠期或环境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真菌转人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的阶段;57.无性态指真菌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就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的阶段;58.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59.多型现象有些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2种或2种以上有性孢子的现象;60.寄生专化性有些专性寄生菌,其寄生的寄主范围很窄,即或同一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间,也常表现不能交互寄生的现象,对寄主品种有严格选择性;61.单主寄生有的真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其整个生活史的现象;62.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63.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自己所需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如列当、菟丝子; 64.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65.分生孢子座由许多短的分生孢子梗聚集形成的、垫状的产孢结构,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66.分生孢子梗由菌丝分化形成的一种分枝或不分枝的梗状物,在其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孢子;67.分生孢子盘是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垫状或浅盘状的产抱结构,上面有成排的短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口四周或中央有时还有深褐色的刚毛;68.分生孢子器是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球形、近球形、瓶形或不规则形的结构,有孔口和拟薄壁组织的器壁;69.冬孢子是一种双核菌丝体产生的厚壁双核孢子,一般是在生长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 70.夏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成堆的双核孢子,作用与分生孢子相似,但两者性质不同;夏孢子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多数胞壁上有微刺;71.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围,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70S,但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72.喷菌现象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受害的,还是薄壁组织受害的,镜检时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的现象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病害与真菌、病毒病害最简便的手段之一;73.线虫又称蠕虫 ,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通常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中,其中很多能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体内,引起病害为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虫,或简称植物线虫;74.柯赫氏法则①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微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植物病理学的专业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的专业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的专业名词解释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专业名词。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植物病理学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

1. 病原体(Pathogen)病原体是指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类病毒颗粒和原核生物。

它们通过侵入、寄生或寄生虫等方式感染植物,破坏其正常生长和发育过程,导致植物出现病状。

2. 病斑(Lesion)病斑是病害在植物体上所形成的病征。

它通常表现为叶片、茎部或果实上的颜色变化、组织坏死等病变。

通过观察病斑的形状、大小、颜色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类型,为后续的防治提供依据。

3. 传播途径(Transmission)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一个寄主植物到另一个寄主植物的方式。

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种子、嫁接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至关重要。

4. 抗性(Resistance)抗性是指植物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能力或抵抗能力。

植物可以通过遗传途径,表达一系列特定基因,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和繁殖。

研究植物的抗性机制,可以为选育具有抗病性的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5. 病害防治(Disease Control)病害防治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或消除植物病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常见的病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如农药的使用)、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或拮抗微生物)和栽培管理措施(如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病害防除措施)。

6. 统计学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统计学分析在植物病理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采集大量的样本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病害发生的规律性进行分析,可以对病害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体的传播方式等进行研究。

统计学分析结果可以为制定合理的病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7. 生物学防治(Biological Control)生物学防治是利用天然的生物途径来控制植物病害。

这包括使用益生菌、寄生性蜱虫、真菌拮抗剂等生物制剂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植病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植病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阐述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科学。

2.病状(symptom):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3.病征(sign):生长在患病植物病部的病原物特征。

4.真菌生活史(life cycle):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

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阶段。

5.异宗配合(heterothallism):多数雌雄同株的真菌自身不孕,单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的菌株一起才能完成。

6.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异核体菌丝中两个在遗传上不同的细胞核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杂合二倍体核在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基因重组,经过单倍体化后形成单倍体。

7.子座(Stroma): 由菌组织形成的、产生子实体的座垫, 叫子座。

作用是产生繁殖体, 也可渡过不良环境。

.假子座(pesudostroma):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子座。

8.转主寄生(heteroecism):在真菌的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需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无性阶段在一种植物上寄生,有性阶段在另一种植物上,叫转主寄生。

9.单主寄生:9.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的一种钩状分枝的结构。

10.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物在寄生过程中使植物发病的能力。

.抗病性(resistance):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特定病原物侵害,降低病害程度的能力。

11.真菌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的所形成的结构。

12.子囊果(Ascocarp):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子实体称子囊果。

13.假子囊果:14.闭囊壳:壳壁由数层菌丝细胞构成,没有孔口,多为球形,子囊散生或整齐排列,破裂后释放出子囊孢子。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遭受其它生物的侵害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防治的学科。

3、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或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不能侵染的,不能传染,这种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

4、侵染性病害: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有侵染性的,能传染,这种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生物因素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5、症状:植物受病原影响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

包括病症(病原物)和病状(植物)。

(1)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变色、坏死(斑点)、腐烂、萎靡、畸形】(2)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病原体特征。

【霉状物、点粒状物、粉状物、菌核、脓状物(细菌特有)】6、寄生:一种植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1)专性寄生: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组织中获取营养,如锈菌、黑粉菌、白粉菌等。

(2)非专性寄生:一种是侵害活的组织,组织死亡后,仍能继续发育和繁殖,另一种是在侵入寄主之前先杀死寄主组织,然后在其内进行腐生。

(3)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能完成生活史。

(4)转主寄生:锈菌特有的,寄生阶段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这种现象叫转主寄生。

7、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但并非是单纯的对营养和水分的依赖关系.8、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9、.稀释限点: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经过若干倍数的稀释后仍能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大稀释倍数。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1.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 病原物的寄生性:是病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3 .病害的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是指需要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发病的观点。

4.侵染过程:病原物育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

5 .单循环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或在侵染作用很小的病害。

6.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7.寄生专化性:病原物对寄主的选择性称为寄生专化性。

8.病情指数:将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发病程度。

或普遍率与平均严重度之积。

9.诱导抗性:是植物经各种生物预先接种后或受到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处理后所产生的抗病性,也称为获得抗病性。

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染后,可以从侵染点向四周扩展,甚至可扩展至植株全身,最后一点侵入多点发病,或一点侵入而在距离侵染点较远处发病。

11.农业防治:又称环境管理或栽培防治,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方面与植物病害防治有关的措施。

12.病害预测: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发生时期和严重程度,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

8.毒性:也称毒力或致病力,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

13.定向选择:由于垂直抗病品种的选择作用而使病原物某些毒性基因频率增大。

14.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

15.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和破坏能力。

16.无隔菌丝:菌丝体有分枝、无隔膜、为单细胞。

17.无性繁殖:是否经过性器和性细胞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18.病征:植物感病后,由病原物在病部构成的特征。

19.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生存的能力。

20.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一种较坚硬的颗粒装物。

21.有性生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说。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蓄过程中因为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余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引发病害的要素不论是生物仍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患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一样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同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同并从中汲取食品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引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品:在自然间,只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取营养的寄生物。

在实验室里不能培育。

死体营养食品: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能够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许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取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一定从寄主植物上汲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许茎叶拥有极少的叶绿素,不可以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此一定从寄主植物体内汲取所有或大多数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接踵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后能够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惹起的病害比独自的病原物惹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同样,但在培育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余特色上有差别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引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绘对不一样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引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权衡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别。

侵袭力:致病菌能打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生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响表现为完整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响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响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响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状况近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病因: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

2 病害三角:病原、寄生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

3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在有些寄生植物上只引起很轻微的症状,有的甚至是侵染后不表
渐减退甚至消失,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4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
现明显症状,而是待条件适宜时,才表现出来的侵染称为潜伏侵染。

5吸器:有些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的小分支、呼吸器。

6 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

7 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8同宗配合:单个菌株生成的雌雄器就能完成有性生殖。

9异宗配合:多数菌物需要两个性亲和的菌株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异宗配合
10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11多型现象:许多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的现象。

12单主寄生:大部分菌物在一种寄
生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

13转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
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
完成其生活史。

14 专化性:根据植物病原真菌种对
不同寄主属的寄生专化性差异。

15 生理小种:根据专化性以下在形
态上没有差别,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
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16.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
胞生物。

17.质粒:在有些细菌中还有独立于
核质之外的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18钝化温度(TIP):处理10min后,
使病毒失去侵染能力的最低温度。

19稀释限点: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
高稀释度。

20体外保毒(存活)期:在室温下,
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21 全寄生植物:指从寄主植物上获
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
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质的植物。

22 半寄生植物:本身有叶绿素,能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由于根
系缺乏需要从寄主获取水或无机盐。

23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植物
体内获取所需营养的能力。

24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
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25抗病性: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
滞病原物侵入与发展,减轻发病和损
伤程度的一种特性。

26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
侵染的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
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散,然后发生致
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27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后,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播到新
生长的植株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
28 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上,
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过再次
传播、侵染、发病,为再次侵染。

29病害循环: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
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
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30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生物
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
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
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协调应用必
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
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有害生物的综合防
治(IPM)我国的八字方针: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植物病害管理(PDM)
31菌组织: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
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
定功能的结构。

作用是形成产孢结构
和特殊结构。

32菌物的繁殖体:即为子实体,真
菌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
无性繁殖,结构简单或复杂的孢子结
构叫子实体。

33假囊壳:子囊腔周围菌组织被挤
压的很像子囊壳的壳壁。

34黏质层:细胞壁外以多糖为主且较薄的
35荚膜:细胞壁外以多糖为主且较厚固定的黏质层
36病毒粒体:形态完整(成熟)的侵染性病毒粒子
37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株的过程称为传播
38病毒卫星:依赖其他病毒才能复制的小病毒或核酸。

39卫星病毒:自身能编码衣壳蛋白的称为卫星病毒。

40卫星核酸:不能编码衣壳蛋白的称为卫星核酸。

41卫星RNA:绝大多数植物病毒的卫星核酸都是RNA称为卫星RNA。

42类病毒:基因组为单链环状RNA,其分子内高度配对形成双链结构,无衣壳蛋白,依赖于寄生RNA聚合酶进行自主复制的植物病原物称为类病毒。

43活体营养:寄生物从活的寄主中获得养分,并不立即杀伤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为活体寄生物。

人们将只能活体寄生的寄生物称为专性寄生物。

44死体营养: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中吸取营养,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为死体寄生物。

而将兼具有寄生和腐生能力的称为兼性寄生物或兼性腐生物。

45侵染剂量:病原物侵入时所需的最低数量。

46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植物对非亲和性病原菌侵染表现高度敏感现象此时受侵细胞及其邻近细胞迅速坏死,病原物受到遏制或被封死在枯死组织中,是植物发生最普遍的保卫反应的类型。

47植物保卫素(植保素):是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累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真菌的毒性比较强,是诱导产物。

48土壤寄居菌:是在土壤中靠病株残体生存的病原体,当病残体分解后它们即不能单独的在土壤中存活,例果树叶斑病菌,蔬菜软腐病菌。

49土壤习居菌:对土壤适应性强,可独立的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繁殖。

例:腐霉病植株萎焉等症状,植物枯萎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