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的“五力模型”

合集下载

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

3.新进入者的威胁
•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 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 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 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 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 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 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 破的。 • 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 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 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 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 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 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 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 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 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 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 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 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 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 价还价力量: 1.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 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2.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3.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 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4.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简述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简述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简述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波特五力模型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企业竞争力分析工具,它将企业竞争所涉及的因素划分为五个方面,包括:
1.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供应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货品质量等方面,如果供应商强大,则可以通过涨价等手段与企业进行谈判,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

2. 客户的谈判能力:客户需要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如果企业对客户非常依赖,那么客户可以利用自身的市场地位、产品替代品等因素来与企业进行谈判,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率。

3. 新进企业的威胁:如果市场存在潜在竞争者,那么它们可以通过低价、高品质、创新等手段来危及已有企业的市场份额。

4. 替代品的威胁:如果存在替代品,那么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就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产生威胁。

5. 竞争对手的强度:市场中企业数量和竞争集中度的大小,会对企业的市场份额、销售规模和利润率等方面带来影响。

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环境、竞争形势和自身的竞争优势,
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名词解释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名词解释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名词解释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是由波特(Michael E. Porter)于1980年提出的一种竞争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素:
1. 供应商力量:指的是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力。

如果供应商集中度高、产品替代品少,供应商就有更大的议价能力,从而能够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2. 买家力量:指的是买家对企业的影响力。

如果买家集中度高、产品替代品多,买家就有更大的议价能力,从而能够影响企业的定价和销售策略。

3. 潜在竞争者威胁:指的是潜在进入市场的新竞争者对现有企业的威胁程度。

如果新竞争者进入门槛低,市场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4. 替代品威胁:指的是其他产品或服务可以取代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程度。

如果替代品的性能和价格更具竞争力,企业的市场份额可能受到威胁。

5. 行业竞争程度:指的是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如果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将面临更大的价格竞争和创新压力。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可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产业竞争的各个方面,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来降低供应商力量对企业的影响;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来减轻替代品的威胁;通过减少成本和提高产品差异化来增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竞争力等。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
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用于分析企业竞争环境的工具。

它主要用于帮助企业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

五力模型包括以下五种力量:
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价格、降低质量或减少供应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

如果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或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可以通过压低价格、要求更高的质量或选择其他供应商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

如果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价格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3. 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可以通过进入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

如果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企业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或利润减少等问题。

4. 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可以通过提供类似或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

如果替代品的威胁较大,企业可能会面临销售额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5. 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同行业竞争者可以通过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或广告宣传等方式对企业构成竞争。

如果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价格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通过分析这五种力量,企业可以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应对这些竞争压力。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波特五力分析

波特五力分析

波特五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

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

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的“五力”分析法是对一个产业盈利能力和吸引力的静态断面扫描,说明的是该产业中的企业平均具有的盈利空间,所以这是一个产业形势的衡量指标,而非企业能力的衡量指标。

通常,这种分析法也可用于创业能力分析,以揭示本企业在本产业或行业中具有何种盈利空间。

2.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1)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至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2)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至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3)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注:简单按中国说法,店大欺客)2.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其购买者议价能力影响主要有以下原因: 1)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简述波特五力模型要素

简述波特五力模型要素

简述波特五力模型要素摘要:1.波特五力模型概述2.供应商谈判能力3.买家谈判能力4.替代品威胁5.新进入者威胁6.行业竞争现状7.总结与启示正文:波特五力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行业竞争态势的经典框架,由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

该模型有助于企业深入了解行业环境,识别竞争优势,制定战略决策。

以下是波特五力模型各要素的简要阐述。

1.供应商谈判能力:供应商谈判能力影响企业采购成本和产品质量。

强大的供应商可能导致企业利润降低,反之则可能为企业带来有利条件。

企业应关注供应商的市场地位、议价能力、产能规模等因素,以应对潜在风险。

2.买家谈判能力:买家谈判能力关系到企业产品的售价和市场份额。

买家的议价能力越高,企业利润空间可能受到压缩。

企业需要了解买家的需求多样性、购买规模、品牌忠诚度等信息,以降低买家谈判能力对企业的影响。

3.替代品威胁:替代品的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市场份额下降,盈利能力减弱。

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上潜在的替代品,分析其技术优势、价格竞争力、市场份额等因素,以确保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4.新进入者威胁:新进入者会带来竞争压力,可能影响行业整体利润水平。

企业需关注行业准入门槛、市场空间、政策法规等因素,以评估新进入者的威胁程度。

5.行业竞争现状:现有竞争者的实力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

企业需要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产品特点、财务状况等,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6.总结与启示:通过对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企业可以全面了解行业竞争环境,发掘自身优势和潜在风险。

在此基础上,企业可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提升市场竞争力。

总之,波特五力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分析工具,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目录1简介2五力分析3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与一般战略的关系4战略地位5缺陷6信息收集7案例分析1简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 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ichael E. Porter于1979年创立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基础上推导出决定行业竞争强度和市场吸引力的五种力量。

此处市场吸引力可理解为行业总体利润水平。

“缺少吸引力”意味着前述五种力量的组合会降低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而一个非常缺少吸引力的行业则意味着该行业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该行业中的厂商利润率趋近于0。

2五力分析综述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供应商议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管理经济学五力模型

管理经济学五力模型
2. 新进入者的威胁(Threat of New Entrants):评估新进入者对行业的威胁程度。这 包括新进入者的难易程度、资本需求、技术门槛、品牌认知度等因素。
管理经济学五力模型
3. 替代品的威胁(Threat of Substitutes):评估替代品对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威胁程度。 这包括替代品的价格、性能、品质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五力模型是一个分析工具,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管理策略或决策模型,其 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此外,五力模型也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 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用。
4. 买家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评估买家对企业的议价能力。这 包括买家的数量、购买量、信息透明度、产品差异化程度等因素。
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商的数量、供应能力、品质、技术水平等因素。
管理经济学五力模型
管理经济学中的五力模型是由麦克斯韦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用于分析和 评估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潜力。五力模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竞争对手的威胁(Threat of Competitors):评估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对企业的威胁 程度。这包括竞争对手的数量、规模、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化程度等因素。
管理经济学五力模型
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评估,可以了解行业内的竞争态势和企业所处的位置,从而制定相应 的竞争策略。如果这些力量对企业的威胁较高,企业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如创新产品、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而如果这些力量对企业的威胁较低,企业可以 更加专注于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利润的提高。

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FiveForcesModel)是美国管理学家MichaelE.Porter于1980年提出,该模型是市场竞争分析模型,是用来分析一个企业如何面对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

一、波特五力模型的定义波特五力模型是由美国管理学家Michael E. Porter提出的,其主要是用来分析一个企业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

根据波特模型,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竞争产品、客户、供应商等五种力量来把握行业状况,以及从中定位自身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市场策略。

二、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1)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是研究竞争对手的行为,建立相关数据,以便预测竞争对手在动态竞争中的可能行动,给出企业的对策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一分析包括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行为分析、竞争对手的预算设置和竞争战略的设置等内容。

(2)潜在竞争者分析潜在竞争者分析是指研究和分析潜伏在市场边缘的新企业,可以扩大企业占有市场份额,或增强其竞争优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分析旨在寻找企业可能遇到的潜在竞争者,并根据这些潜在竞争者的情况,正确估计他们对企业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

(3)竞争产品分析竞争产品分析是企业计划分销渠道的一种重要分析,综合分析产品的特性、竞争性和质量等因素。

该分析有助于企业准确地判断其产品的市场定位,并完善其产品结构以满足面向消费者的需求。

(4)客户分析客户分析包括对客户的态度、价值观、需求等进行分析。

通过对客户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市场细分的特点,为制定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

(5)供应商分析供应商分析是研究和分析供应商的行为,收集有关供应商的信息,包括供应商的资金状况、能力、灵活性、市场建议等,并从中汲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知识。

以便确定供应商关系,制定有效收购和供应管理政策,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机。

三、波特五力模型的作用(1)为企业把握行业状况提供有力帮助:波特五力模型可以从多维度进行行业分析,全面系统地分析市场情况,为企业把握行业状况提供有力的帮助,并从中定位自身优势和劣势。

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Five For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Michael E. Porter提出的商业战略模型,用于评估一个市场或行业的竞争格局。

此模型由五大核心因素组成,即“供应商力量”、“客户力量”、“竞争力量”、“威胁替代品”和“协作力量”。

1. 供应商力量(Supplier Power):指为该行业生产或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拥有的权力,从而影响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

具体来说,市场中供应商越少,其力量就越大;供应商的组织规模越大,价格谈判的结果越有利于其自身;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越是专一,也可以给供应商提供垄断力量。

2.客户力量(Buyer Power):即客户拥有的权力,能够影响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常情况下,当客户购买力强时,企业的收入会受到客户的影响,因为客户可以降低行业的价格以及让求供应商给出特别优惠,或者可以透过自己的占有率降低企业的利润率。

3.竞争力量(Competition Power):衡量行业内主要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以及行业中新进企业拥有的并购能力或替代品带来的压力程度。

按照Porter的逻辑,行业竞争企业越多,行业中心商家利润将越低。

4.威胁替代品(Threat of Substitutes):该力量指向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存在替代品中,此替代品制造商拥有的威胁程度。

考虑到替代品带来的威胁,企业和供应商可能不愿为本身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收取高价,所以企业的利润率也受挤压。

5.协作力量(Bargaining Power of Collusion):指行业双方,一方为企业,一方为客户或供应商,在谈判上达成协议的力量程度,这种努力可以促进双方的利己目的,也可以有效弥补行业竞争的不平等。

同时,协作也可以限制其他参与者的进入和活动,从而减少同行内部的竞争。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 Model)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一种竞争力分析工具。

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以帮助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和解决市场竞争问题。

1. 竞争对手的威胁(Threat of New Entrants):这个方面主要考虑新竞争者的进入对当前市场的威胁。

如果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新进入者容易进入市场,那么该行业的竞争就会增加。

进入门槛高的行业则相对较少竞争。

因此,企业需要评估新竞争者的威胁程度,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

2. 替代品威胁(Threat of Substitutes):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存在可能对行业造成威胁。

如果存在替代产品,消费者可以选择转而购买替代品而不是行业内的产品。

这会对行业的吸引力和利润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评估替代品的可行性和吸引力,并寻找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3. 买家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买家的议价能力指的是买家对产品或服务价格和质量的影响力。

如果买家有较多的选择,低价供应商众多,那么买家的议价能力就比较强。

这会对企业的定价和利润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评估买家的议价能力,并采取措施来增加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和差异化。

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指的是供应商对企业价格和服务条件的影响力。

如果供应商数量较少,供应商对市场的控制较大,那么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就比较强。

这会对企业的成本和供应链管理产生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评估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或其他合作方式,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总体来说,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行业竞争的现状和趋势,以制定战略决策和措施。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意义与功能
用于分析某行业内的竞争状况五种衡量指标,分别是:
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潜在竞争
者进入的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力模型是由波特(Porte)提出的,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

它是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在该模型中涉及的五种力量包括: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任用力上。

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这五种竞争作用力综合起来,决定了某产业中的企业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平均投
资收益率的能力。

这五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力随产业的不同而不同。

随产业的发
展而变化。

结果表现为所有产业的内在盈利能力的不一致性。

这五种作用力决定了产业的盈利能力,因为它们影响价格、成本和投资收益等因素。

例如,卖方议价的能力会影响原材料成本和其它投入成本;竞争的强度影响价格以及竞争的成本;新的竞争者入侵的威胁会限制价格,并要求为防御入侵而进行投资。

企业通过其战略能对这五种作用力施加影响。

如果企业能通过这五种力量来影响所在产业的竞争优势,那它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或削弱产业吸引力,从而改变本产业的竞争规则。

简述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简述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简述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竞争分析工具,用于帮助企业了解竞争环境和制定战略。

该模型基于五个竞争力量,包括:
1. 竞争对手的威胁:指竞争对手对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威胁程度。

竞争对手数量多、产品替代品多、行业内竞争激烈,都会增加竞争对手的威胁。

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指其他企业进入当前市场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程度受制于市场准入难度、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等因素。

3. 替代品的威胁:指其他产品或服务可替代当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程度。

替代品的威胁越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可能受到更大影响。

4. 买方的议价能力:指买方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要求的影响力。

如果买方的议价能力强大,企业可能需要妥协以满足其要求。

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指供应商对企业所需资源或原材料的价格和供应的影响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强,企业可能面临成本的上升和质量的不稳定性。

通过分析以上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并评估其对企业的影响程
度,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迈克尔·波特在战略管理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运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分析方法分不开,最有名的就是用来分析产业结构的“五力模型”。

在波特之前,企业战略分析的基本方法是SWOT法,即分析判断企业本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而根据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发展战略。

SWOT法相当简便实用,但同时又显得过于笼统,如果没有具体指标,容易产生主观臆断。

所以,波特在SWOT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产业结构的五力模型,以求战略分析的细化和深化。

波特指出,一个产业的结构是由五种竞争作用力(competitive force)共同决定的。

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仅仅看作是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而是由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一个系统。

这种由产业结构决定的竞争被波特称为“拓展竞争”(extended rivalry)。

对这五种力量,波特进行了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分析。

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任何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开展经营活动时,首先必须面对现有竞争者。

同行竞争的激烈程度是由竞争各方的布局结构和所属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一个行业的产业格局,有着垄断与自由竞争的差异,从完全垄断,到寡头垄断,再到垄断竞争,直至自由竞争,属于哪一个层面,决定着同业者面临的竞争态势。

所以,有些竞争是“鲜血淋漓”的,而有些竞争是“温文尔雅”的。

竞争各方的情况包括企业自身的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产品差异化程度、产业的市场容量和市场增长速率、竞争对手的复杂程度、退出壁垒的高低等等。

这些因素通常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竞争的激烈程度。

如果企业之间没有“龙头老大”式的行业垄断者,势均力敌,而且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小,该产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没有多大增容空间,退出壁垒较高(如生产线的专用性,过剩产能转移困难等),那么这就很可能会导致更加激烈的竞争。

当然,这些因素中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相互抵消。

判断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强度,需要对上述各种因素进行详细而具体的全面分析,而不是仅仅比较市场份额、利润率和增长速率几个简单的数据。

进入威胁:常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产业,只要有可观利润,就必然会召来对这一产业的投资。

投资必然带来本产业的产量增加,价格回落,利润率下降,并冲击原有在位企业的市场份额,这就是进入威胁。

进入威胁的大小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进入壁垒的高低,二是现有在位企业的报复手段。

如果这一产业的进入壁垒强大,或者新进入者预期在位者会进行激烈的报复,那么进入威胁就会相对较小。

所谓进入壁垒,包括市场壁垒和非市场壁垒。

市场壁垒是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壁垒,非市场壁垒是政府管制造成的壁垒(如法定的准入条件等)。

波特着重分析了市场壁垒。

他指出,进入壁垒主要有如下七种:①规模经济的存在,使新进入者在初期就要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否则同在位者相比难以取得成本上的优势。

②在位者由于在本产业内经营的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自己被社会认可的特色,如在产品信誉、顾客忠诚等方面建立起来的优势。

新进入者要想取得市场份额,必须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以建立品牌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

③任何产业都有资本需求,新进入者面临着高风险,还有不可回收的前期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等,即使资本市场能够提供这种资金,也意味着新进入者比在位者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

④客户从原有供应商那里采购转向从新的供应商那里采购,会造成额外的转换成本。

只有入侵者提供的产品给客户带来的价值超出转换成本时,客户才有动力更换供应商。

⑤在一定程度上,在位者已经控制着产品的分销渠道,新进入者要确保其产品的销售,必须要付出让分销商接受自己产品的代价,甚至要从头建立属于入侵者的新分销系统。

⑥入侵者由于刚刚进入,在原材料来源、专有技术、地点优势、获得政府补贴、经营经验等方面往往不如在位者,这也会提高产业的进入壁垒。

⑦政府的准入政策。

包括政府的许可限制、原材料获取限制、产品标准规范、生产标准规范等。

对在位企业的预期报复,也会对进入威胁产生影响。

任何在位者都不欢迎入侵者再分一杯羹。

入侵者在进入该产业前,会分析在位者报复的可能性和强度。

这主要依据在位者的自身实力、在位者以往对入侵者的态度、该产业在在位者业务组合中的地位以及该产业的成熟程度来作出判断。

如果在位者实力强大,并且入侵行动会对在位者的核心利益造成巨大损害,那么在位者就极有可能对入侵者做出强烈反弹。

进入壁垒的本质,是对入侵者形成“进入扼制价格”。

即进入该产业克服壁垒的成本加上遭受报复的代价,是否能够同进入后的预期收益持平。

但是,进入壁垒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条件的变化而涨落。

上面所说的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都会调整进入壁垒的高低。

比如,自动化和纵向一体化的发展,使规模经济扩大,就提高了进入壁垒;而可供入侵者利用的现成分销渠道,则能大大降低进入壁垒。

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指的是那些同现有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的产品。

世界上有许多东西都可以替代,但有替代的可能并不见得就发生替代。

替代品是否产生替代效果,关键是看替代品能否提供比现有产品更大的价值/价格比。

所以,替代产品的实际功能,是对现有产品造成了价格上的限制,进而限制行业的收益。

用经济学术语来说,替代品影响着行业的总需求弹性。

如果替代品能够提供比现有产品更高的价值/价格比,并且买方的转移壁垒很低,即转向采购替代品而不增加采购成本,那么这种替代品就会对现有产品构成巨大威胁。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替代产品与现有产品的价值/价格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替代品产业的发展初期,它对现有产品的替代率往往十分缓慢。

但现有产品的生产企业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尚未大规模替代并不意味着替代品与现有产品相比没有竞争力,可能只是由于顾客出于转移成本的考虑,或者出于其他非经济方面原因的考虑,暂时处于观望状态。

一旦替代品被确证比现有产品有优势,那就会形成对现有产品的迅速替代。

客户价格谈判实力:作为生产性的客户,本企业的产品就是客户的原材料。

而客户的利润跟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具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客户能够以较低价格采购,在其他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利润率就会上升。

通常,客户的砍价能力同下列几个因素相关。

(1)客户的购买量:客户的购买量越大,对供货企业的影响就越大。

尤其是当本行业的客户分布较集中的时候,客户的购买量与客户的砍价能力具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

(2)客户从本企业购买的产品占其总成本或购买数额的比例:如果这种比例很大,那么客户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本企业的,此时,客户的砍价能力较弱但会斤斤计较,为了获得优惠价格而耗费精力。

但是,客户也有可能因为不愿受制于人而实行纵向一体化进入本行业。

企业为了维持本产业的利润率,必须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如果本行业的产品在客户成本构成中无足轻重,那么客户的价格敏感度会降低,而砍价能力就会增强。

(3)本行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如果行业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其他企业也能够提供,那么客户的砍价能力自然会强。

反之,如果本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或者本企业的产品特色鲜明,“奇货可居”,那么客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本企业。

(4)客户的转移成本:如果客户改变供货商的转移成本低,那么客户的砍价能力就会强,反之亦然。

(5)客户的盈利情况:如果客户所属行业的利润率低,那么客户就会对原材料的价格特别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就会尽一切力量降低原材料价格。

(6)客户采取后向一体化的战略的能力:如果客户企业的利润率高,有能力实施后向一体化,那么客户的砍价能力就会相对增强。

如果客户后向一体化并不划算,则其砍价能力就会相对减弱。

(7)产品对客户的影响程度:如果供货方的产品决定着客户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那么,买主会首先考虑质量而不大计较价格。

反之,如果是影响不大的配件,价格就会成为主要的考虑因素。

(8)客户对本行业信息的掌握程度:如果客户对本行业产品的成本结构、营销渠道等了如指掌,那么就会对本行业的盈利状况非常清楚,企业难以向此类客户索取高价。

上述因素并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客户所属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客户和供货企业的关系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中。

企业对这一点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跟客户的价格谈判能力具有很大的雷同性。

用产品流程来看,下游企业就是客户,上游企业就是供应商。

当你销售时就是供应商角色,当你采购时就变成了客户角色。

一般而言,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与下属几个因素有关:供应商所属行业的集中度、供应商产品的替代性、供应商产品在本企业成本组成中的重要性、供应商进行前向一体化的能力等等。

关于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的分析,同客户价格谈判能力的分析道理基本一致,只不过是角色互换而已。

对一个企业而言,波特的五力模型构成了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战略分析框架。

各种管理学教材,也都以这一模型作为企业战略分析的基本范式。

可以说,这一模型对战略研究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但是,范式只具有普遍意义,而企业具体情况各不相同。

套用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可以说,成功的企业战略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战略各有各的失败原因。

管理学需要追求实践应用,如何把这一模型恰当运用到不同企业身上,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的管理学教学中,往往更为强调五力模型的公式化一面,而对其灵活运用重视不够。

而一旦这种模型变成了教条,恐怕就会违背波特的初衷。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