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业监管的重要性

金融业监管的重要性

金融业监管的重要性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模式分业混业一、金融监管模式的定义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

金融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

广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金融监管模式是一种制度安排,是政府以强力颁布的一系列行为规则,是多数行为主体经过博弈之后的制度安排,从广义上来说,这种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法规体系、金融监管主体组织结构、金融监管主体的行为方式等。

如按监管机构的设立划分,可分为由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独家行驶金融监管职责的单一监管体制及由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职责的多元监管体制;如按监管机构的职权范围划分,又可分为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和不完全统一监管模式。

二、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历史沿革(一)建国后至1978年的金融监管情况(二)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时期(1979年―1992年)1979―1984年为恢复调整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为配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9年2月,先后独立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

1985―1992年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成立了近10家集团公司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2家住房储蓄银行;各类保险机构、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期货公司、信用卡公司、典当行以及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交易中心、证券登记公司、融资中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也登上了金融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监管当局的职能得到了强化,金融监管机制日趋完善,监管力度日益加大。

(三)现行分业监管模式的建立及完善(1993年至今为完善阶段)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监管当局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监管中的辩论辩题

金融监管中的辩论辩题

金融监管中的辩论辩题正方,金融监管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至关重要。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市场秩序良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首先,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透明是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

没有有效的监管,金融市场就会充斥着欺诈、不当交易和不当行为,投资者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监管不力导致的金融市场崩溃的一个典型案例。

其次,金融监管可以防止金融机构过度风险投资和违规操作,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比如,监管机构对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要求,就是为了防止银行因风险投资而导致的破产,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另外,金融监管还可以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阿兰·格林斯潘所说,“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市场公平、透明和稳健的关键。

”。

反方,金融监管对于市场自由和创新的限制太多。

金融监管虽然有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但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的监管会限制市场的自由和创新。

金融市场需要创新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但监管机构的过度干预会使金融机构不敢进行创新,导致市场停滞不前。

其次,金融监管的成本也会转嫁给投资者,降低投资者的收益。

监管机构的高昂成本需要由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承担,最终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

另外,监管机构的过度干预也容易导致政治化和腐败,使监管失去公正性和客观性。

例如,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监管机构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干预导致的。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说,“监管的过度干预会使市场失去自由和活力。

”。

综上所述,金融监管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至关重要,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干预和限制市场自由和创新。

监管机构需要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尊重市场规律,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发展

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发展

谢谢 观看
东南亚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末期)
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日本大和银行事件,特 别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令人触目惊心。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令人触目惊心 别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令人触目惊心。 1997年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又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香港年会上正式向各国(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推出了《 织香港年会上正式向各国(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推出了《有效银行监 管的核心管理原则》 它是健全各国监管体系的重要参考文件。 管的核心管理原则》。它是健全各国监管体系的重要参考文件。 发展中国家在体制上还存在缺陷的时候, 危机根源再考 :发展中国家在体制上还存在缺陷的时候,过早过度 的金融开放所带来的风险太大,承受不起。 的金融开放所带来的风险太大,承受不起。发展中国家存在这样那样 的问题,腐败、法制不健全、金融监管不力、经济结构问题等, 的问题,腐败、法制不健全、金融监管不力、经济结构问题等,但如 果没有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就不叫发展中国家了。所以, 果没有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就不叫发展中国家了。所以,不是错在发 展中国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错在有问题的时候过早过度地开放, 展中国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错在有问题的时候过早过度地开放, 过早地听信了国际顾问们的建议,一味地越开放越好。 过早地听信了国际顾问们的建议,一味地越开放越好。这个问题在危 机之后也有了共识, 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不再鼓吹越 组织(IMF) 机之后也有了共识,比如现在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不再鼓吹越 开放越好了。 开放越好了。
第一次经济危机(1929~1933)
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纷纷通过立法来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纷纷通过立法来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美国: 联邦住房放款银行法》 1932)、 银行法》 )、《 证券法》 美国:《联邦住房放款银行法》(1932)、《银行法》和《证券法》 1933)、 证券交易法》 )、《 国民住房放款法》 1934) (1933)、《证券交易法》和《国民住房放款法》(1934) 德国:1931年发布了对商业银行管理的紧急法令 年发布了对商业银行管理的紧急法令。 德国:1931年发布了对商业银行管理的紧急法令。 瑞士、比利时:1935年先后颁布银行法 年先后颁布银行法。 瑞士、比利时:1935年先后颁布银行法。 意大利:1936年颁布银行法 意大利:1936年颁布银行法 法国:1941年通过了关于建立银行监管机关的法令 年通过了关于建立银行监管机关的法令。 法国:1941年通过了关于建立银行监管机关的法令。 英国:1946年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 年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 英国:1946年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并授权英格兰银行对金融机构 实施严格监管。 实施严格监管。 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们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一、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

金融监督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常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平安牢靠和健康的进展。

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领导、组织、协调和掌握等一系列的活动。

进一步而言,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机构依据金融法律、法规,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的活动进行法律规范、限制、管理与监督的总称。

金融监管是伴随着近代银行的产生而开头的。

央行制度建立之前,金融监管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上。

央行制度建立后,金融监管成为其重要职责之一,在肯定意义上说,正是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促进了央行制度的诞生。

随着各国经济和金融的进展,尤其是在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后,金融的作用和风险日益突出,金融监管也越来越有必要,详细缘由主要有: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特别的公共性和全局性,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应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稳定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别行业,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3、金融业的信息不对称,存款者与银行、银行与贷款者、银行与监管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不仅降低了金融效率,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

4、金融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爱护公正竞争,提高金融效率,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二、我们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从上世纪80年月中期到90年月初期,我们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管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这就是最初的混业管理。

随着金融机构种类的多样化和金融业务品种的快速进展,在分业经营格局基本形成之后,1998年我们国家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将证券机构和保险公司的监管权由中国人民银行移交给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的“多头”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辩论辩题

金融监管辩论辩题

金融监管辩论辩题正方观点:金融监管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至关重要。

首先,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没有监管,就会出现各种金融欺诈和市场操纵行为,导致市场失序,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阿兰·格林斯潘所说,“金融监管是确保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石。

”其次,金融监管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监管不力,银行业出现了大量不良贷款,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可以防范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最后,金融监管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只有在监管的规范下,金融机构才能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反方观点:金融监管的过度干预会限制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创新。

首先,过多的监管会增加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导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减少,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说,“过度的监管会扼杀市场的活力,限制企业的创新。

”其次,监管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金融机构过于谨慎,不敢承担风险,从而抑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最后,监管的过度干预可能会导致政府滥用权力,给金融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正如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所说,“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

在综合以上观点后,我认为金融监管应该适度而不是过度。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但过度的监管会限制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创新。

因此,监管应该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金融市场的不必要干预,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自由度,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
银行的监管 二、对证券业的监管 三、对保险业的监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

金融监管从对象上看,主要是对商业银 行、对证券业、对保险业的监管。 具体监管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市场 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 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二、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形式 1、双边的谅解备忘录; 2、多边论坛; 3、以统一的监管标准为基础的协调; 4、统一监管。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三、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组织 根据协调能力,现有的国际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组 织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成员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监管组织, 包括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国际 保险官联合会等。这类组织主要通过没有法律约 束力的“君子协定”来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以 及国际性监管标准的推广。 另一类是以国际法或区域法为基础的监管组织。 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组织等。 在国际监管组织中,巴塞尔委员会影响突出。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业的特殊性 1、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2、金融业的内在风险; 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其面临风险的客观必然性; 金融业经营的高负债性; 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极大破坏性 3、金融业的公共性 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对社会公众产生影 响,因此,保护投资者利益,对整个金融体系的 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 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



1、依法管理原则;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从博弈论角度看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从博弈论角度看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财经纵横
从博弈论角度看加强金融监管的 必 要性 分析
吴 佳茗
( 上海外 国语 大学国际金融 贸易学院, 上海 2 0 8 ) 0 00
【 摘
要】 美国次贷 危机 、 欧债危机在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 的同时, 也再次 引 了对金 融监 管的激烈讨论 和深刻反思 , 发 一时间
关于金 融机构合规经营和监 管部 门严格监管的呼声 1渐高涨。 3 本文也正反映了笔者对新形 势下金融监管这一命题 的思考和见解 。 本文采用博弈论 的方法 , 建立 支付矩阵, 较为直观地分析 了金 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之 间的博弈 情况。对各种矩阵的纳什均衡条
加 强金 融 监 管 显 得 格外 重要 。 1 .纯 战 略 纳什 均 衡 。由支 付矩 阵 1 以看 出 , 博弈 不 存 可 该 在 纯 战 略 纳 什 均 衡 : A 违 规 经 营 , 监 管 机 构 的最 优 选 择 是 若 则
二、 监管与被监管 的博弈
金 融机构的经营 目标 是追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 , 烈的市场 严格监管; 激 若监管机构严格监管 , A的最优选择是合规经营; 则 竞争使得金融机 构有足 够的动机进行违规经营, 如私 自变 动利 若 A 合 规 经 营 , 龄 管 机 构 的 最 优 选 择 是 宽 松 监 管 ; 监 管 机 则 若
金融帆构 A 违规 经 营 -, P. C
合 规经 营 O. ,C
M, . D OO ,
博弈的双方 分别为金融机构 A和监 管机构 , A有 “ 违规经
营” 合规经营 ” 和“ 两种策略 , 合规经营情况下 A只能获得正 常 规经营和 合规经 营两种 情况下 的期 望收 益 Tb 和 丌b 分 别 r。 。 收益而得不到超额收益, 简便起见记收益为 0 违规经营 条件下 为 :r l P +(一 ) ,T 【O令 b=T 『则 0 = (+ 。 ; T b= O 1e M T b , 产 T b, : l M/P M)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合理性及改革完善的建议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合理性及改革完善的建议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合理性及改革完善的建议摘要: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安全与稳定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实行单线多头的分业监管模式,与我国历史、政治、经济及金融发展水平等相适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在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下,这种模式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合理性;改革;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165-01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实行单线多头的监管模式。

我国从最早的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监管到现在“三会一行”的分业监管模式,与我国政治、社会、法律、历史、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等因素相适应,并随着金融也的发展逐步形成。

1992年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成立,1998年6月银行业与证券业监管分离。

1998年11月18日,保监会成立,意味着保险业的监管职能转移于保监会,保险业分业监管。

2003年3月28日,中国银监会成立,最终促成了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分离,由此形成了我国“三行一会”、“三足鼎立”的分业监管格局。

一、分业监管的合理性分业监管模式有利于各监管部门专业分工,各司其职,有利于加强监管力度,使监管工作更加细致、有序。

我国采取“银、证、保三足鼎立”的监管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这种监管模式适应于当前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方式。

我国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区分较为明显,均经营自己的标准产品,业务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

此外,即使近些年我国金融业有混业迹象,这种现象也不是非常普遍,并且与真正意义上的混业经营有所区别。

因此,现阶段实行分业监管体制,适应我国金融业经营现状,具有延续性,而且更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效率。

其次,我国现有监管模式具有经济效率。

我国“三足鼎立”的监管模式是经过改革而逐渐形成的,是经济有效的。

在这种监管体制与我国金融业经营方式未出现严重背离时,不应发生根本性变化。

改革应从与现实不符的部分入手,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中国商业银行的监管问题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的监管问题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的监管问题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到了关键时期,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是规模最大、业务范围最广泛的金融机构,是银行体系中的主体,商业银行对社会经济发展及金融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时地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具有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监管的特点、目标及原则商业银行是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它的经营活动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主体,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对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监管包括两大目标:保证银行的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秩序,确保广大民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从储户利益来讲,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尤其是存款人的利益。

商业银行监管的原则在于:第一,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

第二,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管原则。

第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四,有机统一原则。

第五,监管适度与竞争适度原则。

二、商业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一)金额脆弱说银行业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难以配合,存款者很难准确监测和评估个别银行的财务状况,一旦存款者对银行安全产生怀疑时,就会提走资金,由此形成的银行挤兑可能蔓延到有清偿能力的银行,甚至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的崩溃。

银行业具有的内在不稳定性造成银行的脆弱性,银行的脆弱性决定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二)公共利益说由于金融的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不完全信息将导致贷款者注重长期客户关系,而影响了信贷资金流向收益较低的借款者,降低信贷市场分配资金的效率。

三、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金融业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金融风险多种多样,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等。

银行业监管与法律合规的重要性

银行业监管与法律合规的重要性

监管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 创新的不断涌现,银行业面临的 风险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因此需 要加强监管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
健运行。
法律合规的意义
法律合规是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基 础,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 障。只有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 求,银行才能赢得客户信任,实
现可持续发展。
监管与合规的关系
银行业监管与法律合规的重要性
目录
• 引言 • 银行业监管概述 • 法律合规在银行业中的重要性 • 银行业监管与法律合规的实践 • 银行业监管与法律合规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背景与意义
银行业的重要性
银行业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 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
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监管与合规的建议和对策
完善监管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
建立健全银行业监管体系,包括制定 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机构建设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等,以确保监管 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监管机构应加 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活动 的监管和法律合规问题,维护国际金 融秩序的稳定。
强化风险管理
本研究主要关注国内银行业监管和法律合规的情况,对于国际银行业监管合作和跨境法律风 险的研究不够充分。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国际比较和跨境合作方面的研究,为我国银行业监管 和法律合规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银行业监管概述
Chapter
监管的定义与目的
监管定义
银行业监管是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进 行监督管理的行为,以确保其合规经营、风险可控 ,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众利益。
监管目的

金融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金融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负责对保险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确保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制定保险监管政策
负责制定保险监管政策、法规和标准,推动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处置保险市场风险
负责处置保险机构的风险事件,保护被保险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 益,维护金融稳定。
03
金融监管机构职责
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
行政处罚与刑事追责
行政处罚
对于违反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金 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有权依法进行行 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 销金融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是维护金融 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VS
刑事追责
对于涉嫌金融犯罪的金融机构和个人,金 融监管机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 责任。刑事追责是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有力 打击,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和正义 。
01
02
03
证券市场监管
负责对证券发行、交易、 登记、托管等活动进行监 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的 公平、公正和透明。
制定证券监管政策
负责制定证券监管政策、 法规和标准,推动证券市 场的规范和发展。
处置证券市场风险
负责处置证券市场的风险 事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 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险市场监管
推动金融市场发展与创新
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金融监管机构通过优化市场结构、完善交易规则等措施,推 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
鼓励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产品 、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 金融支持。
04
金融监管手段与工具
的不断提高。
05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内容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内容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21页
四、金融监管理论面临的挑战 (可略) (一)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尚不成熟
当前的金融监管理论在根本上仍然奉行政府干预的原理,虽然注意 到金融体系对整个经济的特殊影响,却又往往忽略了金融活动的本质属 性和金融体系的运作规律。这就使金融监管理论难以从金融活动和金融 体系的深层机理中揭示出有效的金融监管政策和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金融监管从立法到实施等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二)传统金融监管方式面临困境 1、机构性监管不能适应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机构业务日益融合发展的趋 势。
▪ 二、金融监管理论的演变 ▪ 金融监管理论的演变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 一方面,由于金融监管理论得到政府干预理论强有力的支持, 故而会随着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争论双方的此消彼长而发生变 化;
➢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金融监管活动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和历史性。
(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金融监管:早期的金融监管并没有固定的
系的不稳定,进而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 (四)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 在金融领域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其特殊性,并可能伴随严重的社会问题。
▪ (五)系统风险 ▪ 系统风险指个别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对其他许多金融机构正常经营活动所造成
的不利影响,并进而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21页
▪ (7)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的原则。在金融国际化、跨国银行成为普遍现象的 条件下,母国与东道国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共同完成对跨国银行的监管可以 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21页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监管
▪ 一、金融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 由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使金融领域中同样存 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 内部人拥有远多于外部人的信息。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内容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内容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内容
目录
• 金融监管概述 • 金融监管的目标 •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挑战 • 未来金融监管的趋势与展望
01
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定义
01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或监管机构对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的监督 和管理,以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 、稳定和公正。
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 作,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 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推进金融科技应用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改进监管方 式,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06
未来金融监管的趋势与 展望
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与监管科技(RegTech)
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包括区块链、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 机遇和挑战。
04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巴塞尔协议
概述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业 监管的重要标准,旨在确 保银行资本充足,降低金 融风险。
目标
通过设定资本充足率要求, 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 抵御潜在的损失。
影响
巴塞尔协议在全球范围内 被广泛采纳,对国际银行 业的风险管理产生了深远 影响。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
概述
跨境资本流动监管
跨境资本流动对各国经济产生重要影 响,需要各国监管机构共同制定相关 政策,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 理。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指通过金融手段支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包括绿色投资、绿色 信贷、绿色保险等业务。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金融监管需要关注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银行挤兑是理性的且存款者的预期具有自促成性质。即任何引起 存款者预期挤兑会发生的事情都会导致挤兑现实地发生,而与银 行本身的健全与否无关。如果所有人都不提取存款,那么,所有 存款者的福利都增加。尽管如此,在预期给定的情况下,单个存 款者提前提取存款能增加个体的福利。这意味着存款者试图离开 即将倒闭银行的行为将使得所有人的利益受到较大损害,而且每 一个存款者都有提前提取存款的激励。因此,当所有的存款者选 择逃离时,银行挤兑和金融危机很快就会发生。 因此,银行必须对存款人的信心特别关注。
而这一各自进行理性算计的结果显然从双方整体上看并不是最 佳的。因为,存款者纷纷去银行取回存款,在很短的时间内, 银行又无法筹措大量的现金,最终的结果就是银行倒闭,很多 人只能取回银行存款的一部分,甚至分文不收。这种情况往往 就是现实生活中许多银行因挤兑风潮倒闭的根源
8-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上例说明当事人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 • 每个人都按照自身 眼前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只要
• 存款保险制度会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问 题是引起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贷危机的主要原因。
• 克鲁格曼(Krugman,1998)认为,政府对国内银行负 债的隐性或显性担保会导致国内银行借贷政策中的道德 风险问题。
由于有政府的隐性或显性担保,国内银行将投资于高风险 领域,导致资产泡沫化。当资产泡沫破灭时,陷入困境。 银行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存款者认为政府会对陷入 困境的国内银行进行援助。因此,从本质上看,国内银行 的不良贷款与政府支出是等价的。
2. 金融风险论 金融风险的特征,决定了必须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 的安全与稳定。 • 银行业是一个高负债行业 90%的资金来自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 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家 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 • 银行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链锁反应,决定了金融风险具

当前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当前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当前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与政策建议摘要: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

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监管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体制;建议金融监管对稳定金融体系运行、保护消费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金融发展特别需要有效的金融监管有效金融监管是指通过监管实现建立金融制度的目的。

所谓有效的金融监管,要达到以下效果:建立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网,增强人们对金融稳定的信心,减少败德行为,增强市场行为主体的理性,强化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增强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度,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国际金融的安全保障体系,降低金融资产的波动性,限制金融机构承担过度的风险。

监管的方法:一种是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管理;另一种是对金融机构进行资本充足性管制。

目前金融监管的主流是保证银行资本金的充足性。

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浪潮,推动了金融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如何协调安全稳定与效率的方面发展。

与以往的金融监管理论有较大不同的是,现在的金融监管理论除了继续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出发点,研究金融监管问题之外,也开始越来越注重金融业自身的独特性对金融监管的要求和影响。

这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不断推动金融监管理论向着管理金融活动和防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方向转变。

另外,面对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对跨国金融活动的风险防范和跨国协调监管,已成为当前金融监管理论研究的重点。

以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对国际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一)金融开放政策,使我国金融机构直面跨国金融集团的激烈竞争,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面临两难境地在中国建立和完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事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金融业的原有格局:2001年12月13日,中国加入WTO。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目标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目标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目标金融监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将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外矛盾日益突现。

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体制等方面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造性地革新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综合世界各国金融领域广泛存在的金融监管,我们认为,金融监管具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和意义:金融市场失灵和缺陷。

金融市场失灵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主要针对金融市场配置资源所导致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规模不经济及外部性等问题。

金融监管试图以一种有效方式来纠正金融市场失灵,但实际上关于金融监管的讨论,更多的集中在监管的效果而不是必要性方面。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制度性或其他的变化所引发的金融部门行为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有害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款人(个人或集体)必然会评价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安全性。

但在受监管的金融体系中,个人和企业通常认为政府会确保金融机构安全,或至少在发生违约时偿还存款,因而在存款时并不考虑银行的道德风险。

一般而言.金融监管是为了降低金融市场的成本,维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提升公众对金融的信心。

因此,监管是一种公共物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旨在提高公众金融信心的监管,是对金融市场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补充。

现代货币制度演变。

从实物商品、贵金属形态到信用形态,一方面使得金融市场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一方面导致了现代纸币制度和部分储备金制度,两种重要的金融制度创新。

信用创造。

金融机构产品或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一种信用创造.这一方面可以节省货币,降低机会成本,而另一方面也使商业性结构面临更大的支付风险。

金融系统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最为典型的经济系统之一。

任何对金融机构无力兑现的怀疑都会引起连锁反应,骤然出现的挤兑狂潮会在很短时间内使金融机构陷入支付危机,这又会导致公众金融信心的丧失,最终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

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思考

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思考
机 对 全球 的 金融 监 管 体 系 有效 性提 出 了严 重 的质 疑 , 为此 ,党 的 性 后 果 ,不 实 行 监 管 就 一 定 导 致 灾 难 后 果 。
2 制 约 我 国 金融 监 管 有效 性 的 原 因探 讨 。 首 先 ,从 外 部 环境 .
方 面来 看 宏 观 经 济运 行 和 经 济结 构 存 在 一定 的脆 弱性 法 律体

管 法规 的科 学 性 和操 作 性 需 要 进一 步 加 强 监 管手 段 之 间 结 合不
西 方 金 融 监 管 有 效 性 的 理 论 评 析
够 以产 权 制 度 、财 政 救 济及 最 后 贷 款 人 等 为 主要 内容 的金 融 安
1 从金 融监 管 的必要 性 角度论 述 监管 的有 效性 ,关注 的焦点 在 全 网和 信 息 不 对 称 的存 在 .使 金融 机 构 并 不 完全 承 担 因投机 失败 于金 融 监管 能否 有效 化 解银 行破 产倒 闭引致 的外 部性 。代表 性 的学 所 造成 的损 失 .却可 以独 享 投机 成 功 带 来 的 丰厚 回报 造 成风 险
突 ,银 行业 具有 内在 的不稳 定性 ,因而 需要 对银 行 的经 营行 为进 行 嫁 激励 和 不稳 定 。
监 管 。 公众 利益 说 认 为银 行 业是 一 个特 殊 的高 风 险行 业 , 行破 产 银 的社 会成 本 明显 地 高 于银 行 自身 的成 本 , 可能 有 损于 整 个社 会 的利 益 所 以 需要 政府 监 管 来 防止 这 种 负外 部 性进 一 步 向社 会溢 出。
系 。K n a e的监 管辩 证 法 告诉 我 们 金融 监 管 不 是静 态 行 为 而 是 律 授权 监 管 机 构 需 要达 到 的监 管 目标 三 是 尽 量从 定量 的角 度确

金融监管法的经济学分析

金融监管法的经济学分析

金融监管法的经济学分析一、金融监管立法的经济学分析(一)“市场失灵理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与金融监管立法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它具有任何其他机制和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市场主体的利益驱动和自由竞争形成一种强劲的动力,它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市场机制的这种自发调节性也具有局限性,其功能缺陷是内在的、固有的,光靠市场自身是难以克服的,完全依赖于这种自发的市场调节会使其缺陷大于优势,导致“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因而必须借助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力量,即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弥补这种市场失灵。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通常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外在效应、垄断和公共产品。

所谓外部性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和收益,如果强加的是成本,则是负外部性; 相反,则是正外部性。

外在效应是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消弱或消除,往往需要借助市场机制之外的力量才能予以校正和弥补。

因而,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组织和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并对其使用进行必要的监管,而政府的这种金融监管职能主要是通过金融立法的形式实现的。

现代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在一般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交易和金融活动逆向选择遇到风险的重要根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完全信息,且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是需要花费代价的;行为后果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和组织结构的不完善性,对于任何决策者来说,都意味着非常高的成本,而且通常信息不仅是有成本的,并且是呈报酬递增趋势的,人们常常要为信息进行巨额的支付,而不论这一信息是被用于影响一种还是千种交易。

因此一种能够降低信息成本的制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二)博弈论与金融监管立法博弈论是二战后经济学领域里的新兴理论,研究当人们知道其行动相互影响且每个人都考虑这种影响时,理性个体如何进行决策。

银行业为什么要受到严格监管

银行业为什么要受到严格监管

银行业为什么要受到严格监管摘要:银行业是受到严格管制的行业。

银行业为什么要受到严格的管制呢?本文通过对银行业特殊性的考察,得出几条银行业受到高度管制的原因。

关键字:银行业监管脆弱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正文:一:什么是银行监管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在世界各国的银行立法和监管中,美国可称作典范之一。

美国不断通过立法对银行加以严格管制,现在美国已成为银行法律制度最为健全、法制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1864年《国民银行法》——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银行法“被某些人看作是迫使混乱的美国州银行有序的尝试。

其他人将这个法看作创造一个支持政府债券的可信赖市场方式”——获得通过以来,美国先后颁布了《联邦储备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存款机构放宽管制和货币管制法》等来加强对于银行业的监管。

在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发展历经了建国初期的开创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等三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5年3月1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及1995年5月1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标志着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已初步成形。

这两部大法成为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的核心。

二、银行监管的内容第一,商业银行的设立有较为严格的准入标准。

申请者常常被要求证明他们的确有提供服务的必要,不会损害其他类似机构的主权。

管理者在评价申请决定新的许可证颁发时,还会考虑最低资本的要求、项目的盈利性、银行的经验和申请人的声誉。

市场准入的规定和限制,导致银行业的密度减少和破产的可能性降低。

2、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某些管制。

政府可以限制商业的贷款项目和投资类型以及某一贷款或投资的数量。

例如在美国,联邦法规要求国民商业银行投资的公司或市场债券必须符合“投资资格”,即由全国评级机构评出的四种最高的等级。

金融监管原因及体系

金融监管原因及体系

–收入不高却妄想住大房子的借贷者? –华尔街贪婪的银行家? –美国监管体系的漏洞? –日渐紧密而自由的全球化市场? –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
“无形之手”的危险性
• 自由资本主义认为市场能够进行自我纠偏 ,认定市场的“无形之手”要远好于政府 的“有形之手”,极力主张社会经济任由 市场进行调节,反对政府干预。 • 但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丛林法则下 的若肉强食,市场垄断出现,经济自然呈 现两极分化,经济分化带来社会分裂与政 治对立,危机经济与社会繁荣。而这恰恰 是与自由资本主义理想社会目标相反的结 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 监会"。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 级事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 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 、稳健运行。
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 主要问题
1. 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 2. 分离监管体制下的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协调 性不足 3. 业务交叉融合 4. 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健全 5. 国外金融机构入驻会增加监管难度 6. 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缺乏有效 的信息沟通机制
我国的金融监管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过程单一 能型体 制独立于中 央银行的 分业监管 体制
中央银行
证券委
证监会
一行三会
证监会
保监会
银监会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业 务,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具体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据、银行卡、 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公告栏等。
中国银监会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 根据授权,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它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 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自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 履行职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姓名:李建学号: 1215124188分数: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摘要:现代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表明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客观的,金融自由早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传统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深化阶段,金融监管趋向于政府直接管制,强制力对利率进行严管,结果反而抑制了经济增长。

由于“金融脆弱性”问题的存在,导致银行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引发银行体系危机、金融萧条,需要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本文主要从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原因、银行业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监管,方法及措施等方面,对银行的监管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举措。

建议侧重中国银行业,目的在于实现好金融监管的安全与效率兼顾。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危机;风险;金融监管一、为什么要对银行业进行金融监管(一)现实原因:金融危机频发2008年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至今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此次危机在给全球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同时,也凸显了金融监管的缺陷和不足。

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在螺旋式复苏过程中再度面临减速风险。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再度放缓,新兴市场国家在高通胀背景下经济增速趋于降低。

警惕金融过度自由化。

阿根廷在金融自由化之后经济获得了较快增长,但同时货币名义利率迅速上升,银行存款的上升远远低于贷款的上升,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放贷,不惜降低贷款发放标准,为投机性活动提供贷款的比重加大,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1](二)银行存在信用风险银行事实上是一个信心游戏。

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

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业务中。

就整个市场而言,会有信息方面的问题,出借人对于借用人了解很少;也有动机的问题,看借用人是否愿意付高利息,而不是判断借用人是否有能力付利息,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

银行面临中介风险问题。

我国自2010年以来,信贷资产总体质量上升,各机构不良贷款走向有所分化。

但经济增速趋缓可能会使银行的信用风险隐患有所暴露。

一些政府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

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风险并未完全消除。

[2](三)银行存在较大的脆弱性短借长贷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了金融机构内在的非流动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实物资产,这在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网络,银行业比其他产业更加脆弱和容易被传染;银行业较高的杠杆率,资产配置的不透明,加剧了公众预期的不确定性;银行之间的拆借使它们的财务更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使得银行的支付困难产生交叉影响。

银行经营失败涉及的相关利益者众多,发生较快,相关利益者众多,发生较快,银行业存在着较高的脆弱性和传染性;一旦金融恐慌引发挤兑,很容易出现连锁的技术性破产。

[3](四)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变动而可能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它存在于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中。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客户提取到期负债及新增贷款、合理融资等需求,或者无法以正常的成本来满足这些需求的风险。

现代银行的结构非常繁杂,有:政府银行、股份银行、独资银行、企业性银行、合作银行等。

银行提供了长期贷款,同时允许储户立即拿到钱,所以这个体系本身就内涵了不均衡或流通性风险。

储户储蓄,理论上银行说什么时候取钱都可以,但同时银行也把钱借给别人,借期也很长,而储户却想要短期拿钱。

现代金融学理论所追求的无套利市场并不会真实存在。

[3](五)经营与操作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用储户的钱作风险贷款,存在巨大经营风险。

银行一直在寻找释放资金的新方式,最受欢迎的便是证券化。

把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些资产转嫁给一些投资者。

证券化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工具从抵押贷款到汽车贷款,再到信用卡贷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意应用。

购买证券产品,是今天就拿到明天的收入,诱惑巨大,实则脆弱不堪。

银行业经营风险与银行的主观因素和市场运行状态相关,其可能的损失及其程度无法精确测算,是不可完全预知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银行机构越来越庞大,它们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业务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T技术的高度依赖,还有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竞争扩张的趋势,使得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令人怵目惊心的例子。

(六)行业竞争风险银行之间竞争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收入,但是,银行在投资、放贷等市场经济活动中,竞争者的预期利益目标并不是总能实现的,可能会使竞争者面临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在市场竞争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必然会有某些竞争者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承受竞争的损失。

银行会因为竞争的加剧原因而蒙受经济损失,形成经营风险。

现在批发银行、投资银行或小额金融机构的区分逐渐消失。

银行可以在按揭市场上进行竞争,采用企业的运作方式获得资金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同时风险并存。

就我国而言,市场准入风险放宽。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加大了风险度。

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境业务发展也加剧了竞争风险。

(七)信息不对称风险银行交易中的各方拥有的信息不同。

银行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它们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银行,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银行,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同时银行拥有的信息不完全批露,它们对了解不充分,储户对银行也了解得很少。

银行广泛投资,资金投入到了不够可靠的投资体系也带来了问题,这种情况下,银行变得短视只追求短期利益。

这一切必将导致银行的信用危机,甚至被推向崩溃边缘。

(八)金融创新风险银行融资渠道变化,欧美各国在危机之前,为刺激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低利率的市场环境,银行业更加依赖批发融资市场,如商业票据、可交易存单及其他货币市场产品,也更多依赖同业拆借市场以加快负债经营。

资本市场产品波动性高,周期性强,大幅增加风险传播。

复杂新型产品的使用加剧风险管理难度。

过去10年间,信用衍生产品和其他结构性产品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发展迅猛。

新产品在交易双方和市场间重新分配和转移风险,其广泛使用也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

对数理模型过度依赖恶化了风险效应。

西方的银行业历史上,曾出现过更广泛的金融市场上证券化产品增速惊人。

有大量的投资者出现,想要进行投资。

银行寻找其他方式来释放资金,便发明出更复杂的证券化债务。

担保债务凭证是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债券组合,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成功转移。

却引发了低价信用流动愈发频繁,带来恶性循环。

我国逐渐推进利率放开政策,也是一种创新。

然而,回看历史上的金融创新,新的自由市场手段,曾一度撤销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一举措短期内使金融市场很高效。

后来的非互助化和惟利是图却是危险的。

二、银行业风险存在的原因世界经济和我国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落后性。

银行是通过放贷获得收入的,金融爆炸导致更多的资金从生产领域流向金融领域,继续推高金融资产的价格,于是,很容易产生泡沫。

所有的银行都相互连接,容易引发系统风险问题,银行体系一块出了问题,整个都会崩盘。

我们国家数年来,上市银行利润动辄百分之几十的增幅,让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羡慕不已。

银行利润超额增长的根源是息差。

当来自央行的有形之手导致息差收窄,即便是创出天量的信贷,也无法缓解银行利润下跌的趋势。

央行赋予银行在制定基准存贷款利率方面更多的灵活性,央行允许存款利率上浮,释放出竞争方面的压力。

这些竞争已经开始导致它们的利润率下降,银行业风险加大。

严重依赖比零售存款更变化无常的企业存款,特别是过分热衷房地产业,中国银行比其它银行更能感受到利差的压缩。

银行竞争增强,竞争力下降。

证券化产品、金融工具把风险从银行转嫁到他人身上,却没有真正的风险转移。

在中国,金融机构缺乏处理和解决复杂制裁规定要求所需要的意识与专门知识。

三、解决银行业风险问题的方法(一)创新金融监管体制金融创新并非金融机构的孤立行为,要使各种创新稳定下来,实现规范化与合理化,还需要制度创新作保障。

如果有强有力的外部强制性纪律和国际社会的及时援助,危机可以避免,即便爆发危机,破坏程度也会大大减轻。

由于复杂的政治因素,很多符合一般性市场经济规则的金融政策很难在国内实施。

全球金融规则可以让问题简答化。

[4]中国银行业体系与国际具有较大的差异。

我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一时间很难动摇。

银行业应该实行分业监管,明确各金融监管机构职责。

证券化需要评级机构,评级机构要更加严格;同时推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还要明确政府管理的平衡点,做到适可而止。

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要结合中国国情,根据商业银行在规模、关联性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

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商业银行要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5]银行自身更应创新,银行应该考虑的是除了靠利差获取高利润外,还有没有新的途径可以挖掘。

银行业应实现转型,比如关注现在融资需求大的小微企业,网络贷款、网络融资市场等都是银行业可以发挥金融优势的地方。

(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银监会应加大不规范经营整治力度,让不规范行为受到严厉控制;继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范范和化解风险。

相关法案对于银行业务应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比如小额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不应该相互交织,使整个资金体系可控,建好管理防火墙。

银行业的竞争与发展日趋全球化,金融创新速度加快,专业化要求提高了,应实行标准化的制裁法规,使法律与世界接轨。

中国银行业将过多的贷款投放给了房地产业,从而形成了房地产业较多的贷款集中度和盈利依赖度,银行在增加抑或收缩房贷的选择上陷入两难困境。

[6]关于此,应立法监管。

(三)预防性监管要严格管理,监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加强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逐步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存款人的信心,防止挤兑。

建立统一的存款保险体系,考虑风险状况。

(四)健全中央银行的职能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需要有所作为,政府要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中央银行负责监督管理银行体系,需要更有效的政府管理,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投放的科学性,让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

推进贷款精细化管理。

通过中央银行建立政府救市体系。

假如政府不给银行担保提供新资金,破坏力巨大的萧条之风将席卷银行体系。

正如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一样,信用紧缩,那按揭贷款越来越难,房价却增加了,整个金融业急转直下。

中央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时不忘监管。

央行应运用多种手段防患信用风险,不断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深化信用风险监测与分析,加强对潜在性风险因素的管理;推动信用评级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