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3-流体地质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第二章--岩石力学的地质学基础--02

第二章--岩石力学的地质学基础--02

1-地壳;2-地幔;3-地核;4-液态外部地核;5-固态内部地核;6-软流圈;7-岩石圈地球内部构造(a)(b)(c)(d)(a)(f)(g)(h)(i)(e)方解石钟乳状集合体(a)石盐的立方体完全解理(b)石英的贝壳状断口角砾岩片麻岩礁灰岩玄武岩浮石白云母方解石黄铜矿石英萤石自然硫沉积岩的构造层理的基本形态a-水平层理b-斜层理c-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根据交错层理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层理构造岩层形态a-顶面b-底面1-板状岩层2-变厚变薄3-尖灭4-透镜体波痕与泥裂构造波痕及其印模泥裂的示意立体图地层单位表一般采用同位素地质年代测定法。

根据地壳运动和生物的演变,将地质年代划分为宙、代、纪、世,相(a) 岩层水平变动层位岩层层序律(b) 岩层倾斜正常层位岩层产状要素褶曲要素根据轴面产状划分的褶曲形态类型根据枢纽产状划分的褶曲形态类型根据平面形态划分的褶曲形态类型断层类型阶状断层地堑与地垒断层的组合形式断层三角面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渗透实验装置潜水、承压水及上层滞水潜水等水位线图1-隔水层2-含水层3-喷水钻孔4-不自喷水钻孔5-地下水流向6-测压水位7-泉自流斜地由岩性变化形成1-地形等高线2-含水层顶板等高线3-等水压线4-地下水流向5-承压水自溢区6-钻孔7-自流井8-含水层9-隔水层10-承压水位线11-钻孔12-自流井等水压线图。

海洋地质学 3第二章 海洋地理与海底地形地貌

海洋地质学 3第二章 海洋地理与海底地形地貌

为中脊轴部普遍缺失洋壳结构的层 I ,既缺少
顶部的沉积层;另一原因是局部脊段甚至缺失
洋中脊结构中的层II,甚至层III,地幔直接出
露于海底。即使在具有标准洋壳结构的大洋中 脊,洋壳结构中的层III厚度也普遍减薄。
2.4 洋中脊地貌 2.4.3 地球物理特征与岩石类型
35
地震资料揭示:在中脊轴部之下普遍存在地
岛礁 堡礁
2.3 深海盆地地貌 2.3 深海盆地——环礁(atoll)
15
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 共有1192个个岛礁和20个环礁组成
2.3 深海盆地地貌 2.3 深海盆地——环礁(atoll)
环礁多建造在海山之上, 据此所推测的发展模式大体 分为三个阶段:(1)火山喷发 形成火山岛,珊瑚环绕火山 生长成岸礁(裙礁);(2) 火山随地壳下沉,形成堡礁; (3)随着火山岛进一步沉降 没于水面以下,礁体逐渐生 长成环礁。
2.4 洋中脊地貌 2.4.2 形态特征
大西洋中脊地形相对 陡峻、狭窄,具有明显 的中央裂谷(A,B); 印度洋中脊地形相对 大西洋的平缓和宽阔, 也具有中央裂谷( C,D); 太平洋中脊地形相对 是最宽、最平缓的,不 具有中央裂谷(E)。
洋中脊的地形剖面 (据S. K. Runcorn 1962)
2.4 洋中脊地貌 2.4.1 平面展布——大洋中脊体系
27
尽管大洋中脊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
冰洋内连续延伸,首尾相接,全长64000 km,但大 洋中脊在各大洋中的展布 形态和性质却有着很大的 差别。首先,大洋中脊在 东太平表现为宽缓形态, 而且中脊上的中央裂谷不 明显,又被特称为东太平 洋海隆(East Pacific Rise)。
威夷海岭是无震海岭的典型实例,其

流体包裹体2

流体包裹体2

1)先用中低倍物镜宏观观察,寻找包裹体,研究包裹体 群的整体分布特征,判别成因,确定FIA等。
2)再用高倍物镜放大观察局部包裹体,识别相态类型, 观察显微测温相变等。
3)观察时需来回转动微调旋钮,寻找处于不同焦平面的 包裹体,或在相变过程中寻找移动的物相。若包裹体较大 ,则中倍物镜效果好于高倍物镜。
1.可孤立分布(相邻FI之间的距离大于5倍FI的直 径),个体较大,可群状随机分布,形态较规 则,可呈负晶形;
2.可平行主矿物的某一生长要素来分布,如生长 环带、晶棱、晶体生长面、双晶面等。
钠长石原
生包裹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 School of Earth Resource单s C斜hin辉a Un石iver原sity生of G熔eos融cien包ces裹(Wu体han)
次生包裹体是主矿物形成之后,捕获的与形成主矿物无关的后期流 体。只能反映主矿物形成后,经历过的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
22
School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2.成因类型的鉴定
原生包裹体的鉴别:
原生FI 2)假次生(Pseudosecondary)
假次生FI
主矿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或应 力作用,晶体产生裂隙,热液进入其中 ,封存后形成包裹体。由于晶体的继续 生长,这种包裹体发育在颗粒内部,沿 愈合的裂隙分布,不切穿整个颗粒。能 反映主矿物形成条件。
石英晶体中的原生、假次生和次生 包裹体示意图
二、观察手段
1.光学显微镜 与观察岩石薄片时的区别: 常用高倍数(400-500倍),加聚光镜, 上偏光用的少。 测温时用测温物镜镜头(长焦距)。

第二章 地质学基础

第二章 地质学基础

(一) 矿物
1. 概念 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
的,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
是化合物。 2. 矿物的鉴定方法 (1)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依据光线照射晶体所表现的性质:顏色(Color)、条痕 (Streak)、光泽(Luster)、透光度(Diaphaneity)、透明度 (Transparency)及荧光性(Fluorescence)等。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板岩(slate)
石英岩(Metaguartzite)
片岩(Schist)
蛇纹岩(Serpentinite)
片麻岩(Gneiss)
大理岩(Marble)
二、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 地壳运动 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壳内部物质缓慢变化的机械运动。 它使地球表面海陆发生变化,并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 成各种的形态。分两种:
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碎屑矿物
母岩机械破碎后继承下来,抗风化力强的矿物,如石 英、白云母等。 粘土矿物 含铝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过化学风化作用分解后产生 的新矿物,如高岭土、蒙脱石、铝土矿等。 化学和生物成因的新矿物 溶液中沉积的矿物,如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 母),磷酸盐矿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铝土矿)、硫 酸盐矿物(石膏)等。
依据矿物的晶系和集结性质: 晶系(Crystal System)、 習性(Habit)、解理(Cleavage)、断口(Fracture)、硬度 (Hardness)。 2)常用的简易定方法
颜色: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颜色.
孔 雀 石 菱锰矿 辰砂 锡石或水晶
硬度:不同矿物,硬度不同。莫氏硬度计 1:滑石(Talc)→2:石膏(Gypsum)→3:方解石(Calcite)→4: 荧石(Fluorite)→5:磷灰石(Apatite)→6:正长石 (Orthoclase)→7:石英(Quartz)→8:黄玉(Topaz)→9:刚玉 (Corundum)→10:金刚石 (Diamond) (3)显微镜鉴定 (4)化学分析:对不能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鉴定的。如对粘

流体地质学

流体地质学

沉积盆地流体包裹体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流体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和有机/无机矿产共存、共生关系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鄂尔多斯北部、塔里木东北部、辽西-冀北坳陷中-新元古界等地的油气藏、砂岩型铀矿为例,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偏光-荧光特征、显微测温、显微傅里叶红外和包裹体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盆地构造、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等资料,探讨了流体包裹体在定性、定量分析有机/无机矿产的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期次、流体运/聚时空及油气成藏演化等方面的应用。

一、理论意义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

油气藏和层控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由显微级的液态和(或)气(液)态的有机/无机流体组成,可提供如下信息: 1、时间。

即成藏成矿流体(水、石油、气)存在或运移与矿物生长或溶解的相对或绝对时间。

从流体包裹体与成岩矿物世代及其共生系列的关系分析,可以确定流体活动与成藏(矿)的相对时间,或分析流体包裹体中的40 Ar-39 Ar或Rb-Sr同位素,确定流体活动或成藏(矿)的绝对年龄。

2、古地温。

即矿物生长或溶解时的温度和特定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温度。

沉积盆地中某套沉积物的古地温与时间是相关的,通过模拟埋藏史和热史,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

如砂岩型铀矿床或油气藏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代表了成藏成矿温度,也有一定的时间意义。

3、成分和化学组成。

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矿物与水的总体组成和元素、同位素组成,包含着成矿流体成分、流—岩作用和流体演变史等信息。

研究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化学组成,可以确定成藏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以及何时和在什么温度条件下成藏、成矿的有关信息。

4、运移路径和成藏/ 成矿位置。

某一世代矿物流体包裹体组合( FIA) 及其丰度(如GOI) ,是相应地质时期内流体类型、流体活动强度的指示剂,绘制适当类型流体包裹体分布图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确定流体的运移路径和油气藏或层控矿床的成藏(矿)位置。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二、液体随容器作等角速度旋转运动
z 建立如图所示动坐标系 ω
X = ω 2 x, Y = ω 2 y , Z = − g
p0
dp = ρ (ω xdx + ω ydy − gdz )
2 2
y
o
A g
x
p = ρ( = ρ(
ω 2 x2
2
+
ω 2 y2
2
− gz ) + C
o x y
x
y r A
ω y
p / ρg
能;
C 表示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总势能,简称总能。 表示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总势能,简称总能。
在重力作用下, 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流体中各点的单位重量流体的总 势能是相等的。 势能是相等的。
三、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几何意义
单位重量流体具有的能量用液柱高度来表示称为水头。 单位重量流体具有的能量用液柱高度来表示称为水头。 水头 表示该点到基准面的高度,称为位置水头, z 表示该点到基准面的高度,称为位置水头,简称位水
hC 平面形心点的淹没深度
A
PyD = ∫ ydP =ρ g sin α ∫ y 2 dA = ρ g sin α I x
∂p dx pA = p − ∂x 2 ∂p dx pB = p + ∂x 2
1 ∂p p− dx dydz 2 ∂x
A
C p
B
1 ∂p p+ dx dydz 2 ∂x
½ dx
图2-4
由于微六面体处于平衡状态, 由于微六面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由平衡条件得
一、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在静止的流体中取一微六面体,如图2-4所示。取六面 在静止的流体中取一微六面体,如图2 所示。 体内中心点C点,设C点的静压强为 p ,过C点作轴的平行线 体内中心点C 交左右侧面分别为A 将静压强按泰勒级数展开, 交左右侧面分别为A、B点,将静压强按泰勒级数展开,并略 去高阶微量, 去高阶微量,则

地质学基础大纲

地质学基础大纲
第三大类:卤化物(17、氟石18、石盐)
第四大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19、刚玉20、赤铁矿*21、锡石22、软锰矿*23、石英*24、磁铁矿*25、铬铁矿26、软锰矿*27、褐铁矿*28、硬锰矿*)
第五大类:含氧盐
第一类:硅酸盐类:(29、橄榄石*30、石榴子石*31、红柱石*32、黄玉33、绿帘石34、绿柱石35、电气石36、普通辉石37、普通角闪石*38、透闪石、阳起石和石棉39、蓝闪石40、硅灰石41、滑石42、蛇纹石和石棉*43、高岭石*44、云母45、绿泥石46、正长石*47、斜长石48、白榴石49、霞石)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热;磁偏角;磁倾角的概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掌握地球的结构的划分
一、地球外部圈
大气圈
水气圈
生物圈
二、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的一级构造单位:即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
大陆型地壳具双层结构:花岗岩层、玄武岩层
大洋地壳具单层结构:玄武岩层
六、火成岩的分类
七、主要的火成岩简介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辉岩)。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玢岩、玄武岩)。中性岩类(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
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班岩、英发岩)。
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班岩、响岩)。脉岩类(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火山玻璃岩类(黑曜岩、浮岩)。
11、总结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
第四章构造运动及构造变动
【教学目的】
掌握构造运动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和理解褶皱与断层构造的特点;了解新构造运动和地震的知识;了解各种大地构造学说。

讲课2-流体地质学-第二章

讲课2-流体地质学-第二章
形成条件:只有在低温或高压或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 , 密度较高。
⑤ 气-液两相包裹体

此类包裹体最为常见,包裹体中气相与液相共存。根 据气体、液体与包裹体体积的比例变化,可进一步划 分成两类:
I.
富气相(Vapor-rich)包裹体 气液比=气体体积╱气体体积+液体体积×100% >50%
II.
富液相(liquid-rich)包裹体。
I.

晶质熔融包裹体
硅酸盐小晶体+气体 (气孔)
II.

玻璃质包裹体
硅酸盐玻璃+气体(气孔) 速下降,岩浆快速冷凝,岩 浆组分来不及结晶就已经固 结,形成硅酸盐玻璃。所以, 这类包裹体在火山喷出岩中 常见。
形成条件:只有当温度、压力快
形成条件:只有当温度、压 力较缓慢下降,岩浆较 缓慢结晶,才能形成这 样的包裹体。所以,这 类包裹体在侵入岩中常 见。
状、……; ② 常为黑色;
③ 一个包裹体中可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气孔(其他类型只
有一个,※黏度); ④ 一般>600℃才可能发生均化现象。
G
V
② 过渡型包裹体(熔—流包裹体)

一般情况下,一个包裹体内硅酸盐玻璃相与气、液流 体相共存。 硅酸盐玻璃+气体(气孔)+流体 说明岩浆与气、液同时参与作用。
气液比=气体体积∕气体体积+液体体积×100% <50%
V L
V
L
鉴定特征:
※ 气相鉴定特征
表现为在包裹体中的气泡,球状体,处于包 裹体的最高处; ② 有时在常温、常压下能看见其跳动或活动; ③ 在气泡较时,或狭长的包裹体中时,气与液 的相界面的弯月面内(向圆心)为气体; ④ 气相多为无色透明,有些则颜色较深,无色 透明—灰—灰黑—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射率的差异造成的,相边界的形态是由物质的润湿 性和密度决定的。低密度的流体相通常分布在FI 的中 部和上部。由于镜下观察是二维看三维状态,其所见 的气泡(相)面积比通常要高于实际的体积比。
3. FI 镜下可见相态及特征
最常见的FI 是由一个水溶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包裹体。
结晶固相
FI中可能出现的结晶相包括两类:子矿物和捕虏晶。前者是
液相
流体捕获后随主矿物冷却因过饱和而结晶出来的矿物,后者
是矿物缺陷等捕获流体时偶尔捕获的其他结晶相。 气相
区分它们主要通过检查同一世代的包裹体中是否都有同样的
结晶相、是否在各个包裹体中都有稳定的相比例;捕虏晶在 包裹体中往往异常的大,子矿物中往往会有相同的固体包裹 俘虏晶
子矿物 体出现。 气相
常见的情况是FI中出现1-2种盐类矿物(石盐和钾石盐),有
VCO2 LCO2
LH2O
⑦ 二氧化碳(CO2 )包裹体或纯二氧化碳包裹体
(Carbon dioxide inclusion)


由二氧化碳气相(VCO2)和二氧化碳液相(LCO2)组 成,说明流体中富含二氧化碳。
识别:气相(VCO2)与液相(LCO2)只要稍加温就会 均一,一般≤31.1℃。 常见于深变质岩、金矿之中。
次生包裹体的成因标志:
※ 次生包裹体的鉴定特点——受微裂隙控制
① 常沿裂隙定向分布,成群出现;沿裂隙、裂面分布 ② 分布方向常与主矿物生长要素无关,常切割生长要
素、生长环带; ③ 切割或穿出主矿物; ④ 往往形态不规则,且粒度较小。
假次生包裹体的鉴定特征:
其分布、个体等特点与次生包裹体相似,但它的分布 不会穿出主矿物的颗粒边界,只存在于主矿物的某一部 位或某一位置上。
沿愈合裂隙分布的面状次生包裹体例子
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原生还是次生?
FI. 成因镜下鉴定方法(中-低倍显微镜)
1. 观察流体包裹体的分布情况


群状分布、孤立分布——原生FI.; 线状分布(面状分布)
2. 观察流体包裹体与主矿物颗粒边界的关系——主
要针对线状分布的FI.

沿矿物生长环带分布——原生FI.; 沿裂隙分布,但没有切穿矿物颗粒边界——假次生 FI.; 沿裂隙分布,且切穿矿物颗粒边界——次生FI.。
DNaCl
V L
DNaCl
V D
L
⑨ 有机质(Organic material)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地质学): Fluid inclusion Geology
资源学院 王晓蕊 2017.2
第二章 流体包裹体的分类
Chapter 2 Classification of FI
第一节 流体包裹体的光学特征(FI appearance) 第二节 流体包裹体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FI)

这类包裹体由:VCO2+LCO2+LH2O 组成。 说明原始流体中较富含二氧化碳 此种包裹体在伟晶岩、深变质岩、金矿中常见。
L LCO2
VCO2
鉴定特征:
① 一般二氧化碳相无色—灰色; ② VCO2与LCO2的均一化温度(ThCO2)一般<31.1℃
(纯二氧化碳的均一温度为31.1℃)。
观察用两面剖光薄片的制作:
2. 观察方法( Imaging approaches)
FI的观察研究主要是在普通的透射光显微镜下进行 (有一些特殊要求: 高倍数的物镜和良好的照明装置 等)。根据需要,也可利用其他一些方法进行观察和 研究FI,如背散射电子图像(BSE)、阴极射线图像、 EDS/WDS电子面扫描图像、紫外荧光装置、激光聚焦
(c)由于去玻化和雏晶的发育,常在正交偏光下显示出斑点状光 性和褐色。
3. FI 镜下可见相态及特征
CO2相
含有CO2相的包裹体比较常见,可以见到两相CO2包裹体, 两相含CO2包裹体和富CO2三相包裹体,以后者多见。
中心为CO2气相,中间为CO2液相,最外为水溶液相。
CO2气相和液相只有在临界温度(31.1℃)之下才会出现, 其他气相成分(如CH4的临界温度为-82.1℃)在室温下一般不会 呈气、液两相出现,故见到这类三相包裹体一般都是富CO2包裹 体。
流体包裹体的分类 二.按流体包裹体的相态分类 依据:在成因分类基础上,根据现在常温、常压条件 下所见到的包裹体中所出现物理相态及组合来进行的分 类。 可以把包裹体分为: I. 晶质熔融包裹体 II. 玻璃质包裹体 ① 熔融包裹体——也称为硅酸盐包裹体

硅酸盐小晶体+气体(气 ※ 硅酸盐玻璃+气体(气孔) 晶质熔融包裹体 孔) 形成条件:只有当温度、压力快 II. 非晶质熔融包裹体 ——也称为玻璃质包裹体 。 形成条件:只有当温度、压力较 速下降,岩浆快速冷凝,岩
原生FI 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这是我们必然关心的问题。这就是 FI 成因分 类问题。 根据包裹体的分布与主矿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成三类: 1. 原生包裹体(primary inclusions)——在矿物原始生长过 程中形成的包裹体(与主矿物同时形成),其中包裹的流 假次生FI 体可代表主矿物形成时的流体和物理化学条件。 2. 次生包裹体(secondary inclusions)——在矿物形成后, 由于后期地质构造活动,使原矿物产生微裂隙,后期热液 (流体)沿微裂隙活动(溶蚀、充填)而形成的包裹体。 次生 3.FI 假次生包裹体(pseudosecondary inclusions)——在主矿 物形成过程中,有地质构造活动,使先形成的某部分产生 微裂隙,母流体充填其中而形成包裹体,并为主矿物继续 石英晶体中的原生、假次生和次生 生长部分所封闭。 包裹体示意图 4. 不能确定的包裹体(indeterminable !)
成因类型标志
原生包裹体成因标志:
① 它是随机分布的,无规律,无定向性(群状分布);
② 孤立存在,相邻FI之间的距离大于5倍FI的直径; ③ 有时会按主矿物的某一生长要素来分布;如:生长
环带、平行某一晶棱、某一晶体生长面、双晶面等。 ④ 常呈负晶形形态出现,与其他类型相比,原生者形 态较规则,且个体较大。
BSE 扫描电镜和红外显微镜。
Olympus
Leica
红外显微镜下见到黄铁矿中的流体包裹体
3. FI 镜下可见相态及特征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FI 大多数都很小,其中只有一部分
可以达到较好地分辨和区分出不同相态的目的 (FI大小:1-20μ;10(目镜)×25-100(物镜))。
FI 的相边界是由包裹体的形态和主矿物与流体相之间
G
V
② 过渡型包裹体(熔—流包裹体)

一般情况下,一个包裹体内硅酸盐玻璃相与气、液流 体相共存。 硅酸盐玻璃+气体(气孔)+流体 说明岩浆与气、液同时参与作用。

LCO
2
VCO G
L V
2
L G
V L
G
③ 纯气相包裹体

这类包裹体中仅出现气相一个相,低密度。(只有 freezing条件下,在包裹体的边缘出现液相)
1. 观察样片的准备; 2. 观察设备; 3. 观察方法。
主要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察到的流体包裹体的特征
1.tion)
FI很小,容易在加工样品时因加热和样品变形破裂而破坏。因 此,要小心处理样品,避免各种加热处理和注胶处理样品。用于 FI研究的样品通常包括下列两类: ① 定位。在样品上找到准确的切片位置。
I.
富气相(Vapor-rich)包裹体 气液比=气体体积╱气体体积+液体体积×100% >50%
II.
富液相(liquid-rich)包裹体。
气液比=气体体积∕气体体积+液体体积×100% <50%
V L
V L
鉴定特征:
※ 气相鉴定特征
表现为在包裹体中的气泡,球状体,处于包 裹体的最高处; ② 有时在常温、常压下能看见其跳动或活动; ③ 在气泡较时,或狭长的包裹体中时,气与液 的相界面的弯月面内(向圆心)为气体; ④ 气相多为无色透明,有些则颜色较深,无色 透明—灰—灰黑—黑;

V L
DNaCl
鉴定特征:
① 岩石、矿物碎屑是随机出现的—偶然性;形态不规
则,相比例不定; ② 子矿物,在同期包裹体中普遍存在—必然性;形态 规则,相比例基本一定; ③ 在一般稳定的物化条件下,一个包裹体中只会形成 一颗同组分的子矿物;可形成多颗不同组分的子矿 物; ④ 加热后子矿物会溶解消失。
时见到一些硫化物和磁铁矿和赤铁矿等,在复杂的热液系统 中还可见到云母、长石、石膏、方解石等。
液相
3. FI 镜下可见相态及特征
熔融包裹体中的玻璃质
熔融包裹体中的玻璃质相直接与液相对比不易区分。但有几个限 制有助于分辨:
(a)含玻璃质的包裹体只出现在喷出岩和浅成侵入体的岩石中;
(b)包裹体中常常不止一个气泡,气泡不能活动,有时气泡的 形态不规则;
② 切片。用金刚刀切片机,沿确定位置切下岩石或矿物片, ① 双抛光的较厚薄片 : 一般厚3-4mm。 厚度:一般厚度0.1~0.3mm。透明度差的矿物(乳白色石英、金 ③ 粗磨。切片的任一面在磨片机上磨平,用180-220号金刚 红石、锆石、石榴子石等)要磨薄一点;透明度好的矿物(水晶、 砂做磨料。 方解石、绿柱石、萤石等)可厚一点。 ④ 细磨。粗磨后洗净,用M20或M10号金刚砂做磨料进行细 磨。 抛光度:两面抛光。 ⑤ 剖光。细磨后,用氧化铬或重铬酸氨做磨料在抛光机上抛 温度:粘片和卸片要在60~80℃以下进行,以保护低温包裹体不 光,也可手工在平面玻璃上抛光,最后在绒布上抛光。 致爆裂。 ⑥ 粘片。将抛光的一面用冷杉胶(或松香)粘在准备好的载 玻片上。如果样品要求在60℃粘片,可用石蜡粘结。 (cutting→grinding→polishing→mounting) ⑦ 磨制薄片的另一面。 ② 矿物的解理碎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