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摘要: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基本功;策略
一、引言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1]。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
二、我国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基地,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就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近来,许多从事一线教学
与研究的教师,立足潮头敢为先,转变观念,更新教法,经过探索与实践后,已生成一批好的新型课堂教学典型来,大部分教师也已积极行动起来,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着自己的课堂实践[2]。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经过分析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观念没改,角色没变。很多教师走的还是老路子,在他们的课堂上看不到“洋思”的影子,讲的太多,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整节课下来教者口干舌燥,听者麻木不仁,收效甚微,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
2.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问答”成了某些课堂的点缀,“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单是一个单词就从第一位同学念到最后一位同学,有的小组讨论也掩盖了许多问题……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许多教学难点,可是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
3.教育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3],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没有象“洋思”那样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成绩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4.情感目标不能达成。个别教师不注意情感目标的实施,教学中在情感目标达成的最佳时机,却丢掉这个重要机会,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
5.课堂密度不够。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密度,我们为全体教师配备了小黑板,当时小黑板成了老师的课堂伙伴,也是“铁中”的一个亮点,如今“海中”旧的教学手段没有了,新的方法未见,课堂上现往黑板上抄题浪费了很多时间,要想学洋思,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6.教学语言不规范。课堂上教学语言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现:我找咱班成绩最差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总是不会呢?好,你不会就坐下吧,×××你来回答吧,
7.教学目标不清楚。有些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的都对,板书也不错,中间也有师生互动,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目:这节课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们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检测。
8.学生听课前预习不够。很多学生上课前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他们进入课堂情景就需要很长时间,导致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切记,在我们进行课改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问题,学洋思,不仅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课堂模式要改变,还包括培养出一批洋思式的学生。
9.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没有应变能力,具体表现:(1)对待某一问题只有一种问法,当学生回答偏离教师设计的范围时就无法驾驭了;(2)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东西不能信手拈来;(3)对学生提出的课本以外的问题回答不准。
10.教学基本功欠佳。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态、仪表,举手投足之间看不到教师的气质,言语不规范,板书不
整洁,绘图能力差,画表格时横不平、竖不直,整个版面没个设计,根本不能给学生美的享受。
三、课堂低效教学现象的成因分析
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种种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力。
2.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行为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
3.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改变课堂教学的如此状况,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抓起,从教师的基本功抓起,从帮助教师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病抓起,从教师执行的每一堂课抓起。
四、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大校本研修力度,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基本功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教师的修养时,就提出三条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围绕这三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