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新元曲 元曲四大家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希望大家喜欢!元曲四大家之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元灭金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关汉卿来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在这里专事戏剧活动。
元曲四大家
《王粲登楼》第三折剧曲[普天乐]
“楚云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 是伤悲。 好教我动旅怀难成醉, 枉了也壮志如虹英雄辈, 都做助江天景物凄凄: 气呵做了江风淅淅, 愁呵做了江声沥沥, 泪呵弹做了江雨霏霏。”
【双调】蟾宫曲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 弓箭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 西风禾黍,秋水蒹葭, 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 写长空历历,雁落平沙,曲岸西边, 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断桥东壁, 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 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 离人又在天涯。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对天发下三桩誓愿:
• 第一桩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 若系冤枉,刀过头落,一腔热血 休滴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 • 第二桩,现今三伏天道,下三尺 瑞雪,遮掩我的尸首;
• 第三桩,着他楚州大旱三年。果 然血飞上白练,六月下雪,三年 不下雨。
他的悲剧 《窦娥 冤》 "列之于 世界大 悲剧中 亦无愧 色"
马致远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有“姓名 香贯满梨园”之称,,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5种,今存《汉宫 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 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 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 小令《天净沙· 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 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 之祖”,已被载入中学课本。有名家评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汝,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飘飘泊泊船揽定沙汀,悄悄冥冥。江树碧荧 荧,半明不灭一点渔灯。 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暮雨初晴。 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 正潇潇飒飒和银筝失留疏剌秋声。 见希颩胡都茶客微醒,细寻寻思思: 双生,双生,你可闪下苏卿?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1、关汉卿。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许多代表作品在杂剧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60多种杂剧,至今保存了18种。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
今天小玲有40多首散曲,一共10多套。
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单刀会》《邓夫人苦痛器存孝》。
性格评价:关汉卿生活在医生家庭。
他从小就受到戏剧的影响,参加过一些戏剧班的活动。
他逐渐成为一名成熟的戏剧作家。
他的许多作品受到皇帝和官员的称赞,他变得非常有名。
2、白朴。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
出生于官僚士大夫家庭,小时候很聪明,喜欢读书,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在元曲四大家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写过15种剧本,包括《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等等。
作品:《裴少俊墙头马上》《梧桐雨》。
人物评价:白朴的杂剧作品多为历史传说,情节多为才子之事。
其中,唐写的《秋夜》中杨贵妃与唐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对后世影响深远。
3、郑光祖。
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散曲艺术家。
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擅长与官场上的人交往,所以他专注于创作杂剧。
他一生创作了18种杂剧,至今保存的作品有《迷青琐倩女离魂》、《辅成王周公慑政》等。
他的杂剧主要分为两个主题:男女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故事。
作品:《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
人物评价:他的作品主题离现实很远,多半是因为艺术和马致远。
4、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
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的杂剧作品有16种,其中《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和《西华山陈抟高卧》目前保存完好。
他写的杂剧内容主要是神化的道士,大多是全真教的故事。
作品:《开坛阐教黄粱梦》《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汉宫秋》。
人物评价:马致远写的《韩公秋》,名气很大。
它讲述了赵军逃出堡垒的故事,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爱国故事。
延伸阅读元曲四大悲剧以及作者分别是1.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纪的《赵氏孤儿》。
国学常识之元曲四大家
国学常识之元曲四大家导语: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名称来历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
一新制作。
”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
”清人王激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
关汉卿一空倚傍,字筹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
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
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元曲四大家和中国十大悲剧
元曲四大家和中国十大悲剧
导读: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
《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元曲四大家》诗词节选大典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元曲四大家》诗词节选大典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
一新制作。
”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鬼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
”清人王激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
关汉卿一空倚傍,字筹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
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
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注:头条能写的字数有限,所以长篇的作品无法选入。
望理解。
谢谢一、关汉卿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元曲四大家简介
元曲四大家简介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郑光祖: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平事迹不详。
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元曲四大家是谁?元曲四大家及元曲四大家简介
元曲四大家是谁?元曲四大家及元曲四大家简介元曲四大家是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是中华民族绚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原原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一统天下,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白朴(122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四周),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闻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立刻》、《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
号已斋(一作一斋)。
大都(今北京市)人。
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一颗捶不扁、炒不爆、砸不碎、煮不透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马致远(1250年?-1323年?),字东篱,中国元代初期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
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
《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
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与关汉卿,白仁甫,郑光祖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元曲四大名家
元曲四大名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一起了解一下吧!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一、关汉卿人物简介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人物生平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
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
概述元曲四大家
概述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时期四位杰出的曲艺家,他们对元曲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每位元曲四大家的简要概述:
1. 关汉卿(约1241-约1323):关汉卿是元曲发展史上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作品以剧情紧凑、语言生动著称。
他创作了许多历史剧,如《窦娥冤》和《单刀会》等。
2. 郑光祖(1256-1321):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中最早提出“曲”的概念并进行系统总结的人。
他主张以歌辞为主导,注重音调的美感和节奏的灵活变化。
他的代表作有《西华山》和《宝剑记》等。
3. 马致远(约1254-约1321):马致远是元曲创作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涉及各个题材,包括历史剧、爱情剧、寓言剧等。
他的作品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汉宫秋》和《马丹阳》等。
4. 关雎夫(约1254-约1321):关雎夫是元曲四大家中最早提出“戏”的概念并进行创作的人。
他的作品以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为特点,他的代表作有《杂剧》和《六
博齐儿》等。
这四位元曲四大家各自在元曲发展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作品对后来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版)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
号已斋(一作一斋)。
大都(今北京市)人。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一颗捶不扁、炒不爆、砸不碎、煮不透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马致远(1250年?-1323年?),字东篱,中国元代初期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
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
《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
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郑光祖,字德辉,《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
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
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
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
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
在婚姻上,决不轻易任人摆布。
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兄妹相称时,她便一眼看穿了母亲的用意,表示了坚决的反对。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元曲四大家写的元曲(精选)
元曲四大家写的元曲(精选)马致远
四块玉·天台路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
春风再到人何在?
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
四块玉·叹世
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
人间宠辱都参破。
种春风二顷田,
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
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白朴
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夏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垫,
玉人罗扇轻兼。
关汉卿
大德歌·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大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郑光祖
折桂令·梦是作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动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渺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郑光祖,字德辉,平阳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
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
原名周樟寿,18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春秋五霸之首二、问题探究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
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2.本文的体裁特色是什么?这是一篇散体文赋。
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汉代是铺张扬厉、繁缛富赡的,被称为大赋。
到了六朝讲求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做律赋。
宋代则突破了声律的种种限制,使之自由挥洒,富有灵活性,叫做文赋。
这篇作品便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
如叙事,则简括清晰,历历在目;写景则景物清爽,令人神往;抒情则情思幽渺,淋漓尽致。
议论则即景生论,寓说理于景物描写之中,赋予抽象道理以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行文有偶有散,错落有致,挥洒自如,犹如行云流水,极尽变化,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
兼于偶句中用韵帖切,转换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元曲四大家简介
元曲四大家简介你知道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吗?要来了解一下吗?一起来看看我精心整理的“元曲四大家简介”,供大家参考。
元曲四大家简介关汉卿(1234年前-1300年左右)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约生于金末,大都人(今北京)。
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杂四大家”。
号已斋叟(一作一斋)。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
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关汉卿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
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
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马致远(约1251-1321),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的名词解释: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
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
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
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
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
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元曲和元曲四大家
元曲和元曲四大家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后人盛称“唐诗”、“宋词”、“元曲”,也说明元代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黄金时代。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
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
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
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鼑盛时期。
元代前期,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这一时期也是杂剧创作的兴盛时期,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其中不乏优秀的传世之作。
主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以及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黄梁梦》等。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其他较为著名的还有杨显之的《潇湘夜雨》、石君宝的《秋胡戏妻》、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尚促贤的《柳毅传书》、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
元代后期是杂剧创作的衰微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导致杂剧南移,而用北方语言、乐曲演出的杂剧较难以适应南方观众的要求,导致其生命力的消弱。
但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杂剧作家和作品。
著名的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粲登楼》,乔吉的《扬州梦》、《两世姻缘》等。
元代戏曲除杂剧外,还有南曲戏文,即南戏。
其中著名的有高明的《琵琶记》以及被誉为元末四大南戏的“荆刘拜杀”《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延伸阅读: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
"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
这些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运,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
"清人王季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
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
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
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
元曲四大悲剧:1、《窦娥冤》关汉卿 ;2、《梧桐雨》白朴 ;3、《汉宫秋》马致远 ;4、《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 ; 《墙头马上》—白朴 ; 《倩女离魂》—郑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