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六年级语文下册1.3七律到韶山教案4长春版

合集下载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赞扬了人民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知识链接背景韶山在湖南省湘潭,是作者的故乡。

1927年1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_时曾回到韶山。

三个月以后,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镖,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

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作者在1959年6月25日至27日重返韶山,离1927年已经32年多。

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

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

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肥城市四小六年级语文下册1.3七律到韶山教案4长版

肥城市四小六年级语文下册1.3七律到韶山教案4长版
傻孩子,是老人们的节日,像你外婆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们过的节日啊!”妈妈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为什么外婆今天一直在干活,却没有休息机会、过一过她的节日呢?”我问道。顿时,车中一片安静,爸爸妈妈都沉默了,没有人回答我的问题.
夜,缓缓地暗了下来,而我心中却始终思考着一个问题:怎么能让中国的老人们在重阳节轻松愉快地过一过他们自己的节日呢?
二、查字典,写词语.
望: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第三画的笔画名称是(),这个汉字是()结构。
“望”的字义有:①看,往远处看;②拜访;③希图,盼;④名望,声誉。下面句子中的“望"字应选哪种解释?(只填序号)
1.我们到学校去看望了老师。()
2。她是音乐学院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
我拿出了给外婆预备的“惊喜”——在上个星期就为她准备的重阳节礼物。
“外婆!重阳节快乐!”我兴冲冲的抱着外婆祝贺,并将我送给她的礼物展示给她看。外婆露出满脸的笑容,如同吃了蜜一般!我之前心中的郁闷也一消而散,希望外婆永远开开心心!
下午,我们一家准备回去了,我恋恋不舍的跟外婆道了别。在车上,我忍不住问爸爸妈妈:“爸妈,今天到底是谁的节日啊?”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有理有据地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环境的恶劣,世事的艰辛,以及误解、嘲讽、讥笑、鄙夷等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遭遇,更应该懂得顽强、坚韧、执著才能战胜风雨,迎来彩虹。
点评:
小作者反向立意,揭露了社会上一个典型的问题:很多老人,在中国,晚年就是儿女们的免费佣人,依然没有自己的生活.很多人习惯了向父母索取,却没适当回报给父母。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七律 到韶山》长春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七律 到韶山》长春版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也是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在诗词方面,毛泽东的诗词是怀着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浪淘沙·北戴河》等。
写作背景
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临行时他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又写了一首诗抒发情怀,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久别回乡,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我国亿万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出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搜集作者相关的诗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七律到韶山
红旗
黑手
新天心理变化
稻菽
夕烟
教学反思
4.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韶咒牺
(2)我能写好“咒、霸、牺”三个字,理解字义组词。
5.结合工具书给课文重点词作注释。
戟:古代兵器,把矛和戈结合于一体,具有刺击和钩杀双重功能。
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
霸主:指蒋介石。
菽:豆类的总称。
6.思考探究:
(1)思考与交流:
A 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请你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七律·到韶山》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七律·到韶山》教案范文

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背景,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教学过程:一、出示韶山图片,情景引入。

二、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读通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2、基础知识:(1)正音字:川(chuān)戟(jǐ)菽(shū)(2)区别字:咒()皱()霸()靶()3、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四、小组内自学古诗,理解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五、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诗的大意。

1、理解重点词:菽:豆类的总称。

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2、参考:【译诗】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一、迁移引入。

二、默读诗,细细感悟,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结合具体诗句理解。

三、师生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4、背诵古诗。

五、升华总结。

六、作业:1.默写古诗。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用《七律·到韶山》教学阅读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用《七律·到韶山》教学阅读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本篇教案以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作为阅读材料,旨在通过文学欣赏来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教案分为三个部分:热身、阅读和题目。

一、热身在开始阅读之前,先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身活动。

可以先让学生们阅读一些简单的课文或文章,找出其中的难词或短语,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这有助于学生们激活词汇储备和扩展词汇量。

二、阅读教师先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七律·到韶山》的背景,并解释一些生僻字和词语。

让学生朗读一遍诗歌。

学生可以感受毛泽东在写作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他对祖国人民的深深爱意和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充满信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七律·到韶山》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情感和思想?3.你是否有类似的情感和思想?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三、题目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有趣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1.通过朗读这首诗,你能感受到什么情感?2.“人民日报”为了表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卓越贡献,于1945年公布了题为《全国人民爱戴毛主席序》的一篇文章。

你认为这篇文章怎样评价了毛泽东?3.你认为毛泽东的哪些思想和观点对当今社会和国家发展有启示和指导意义?为什么?通过这些题目的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的思想和创作意图,并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通过本次阅读,学生们对《七律·到韶山》一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对毛泽东的思想和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他们也提高了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样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更加有趣的学习知识,也更能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先辈的辉煌。

长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七律·到韶山》PPT课件 (4)

长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七律·到韶山》PPT课件 (4)
1927年7月15日,国民党右派背弃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 主义”,为了分裂共产党,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叫嚣“宁可错杀一千,不 可使一人漏网。”被称为“七一五政变”。
2019/5/21
16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 中。五代·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
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
2019/5/21
15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 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共事变。因当日电报代号为“马”, 故称“马日事变”。22日上午,许封闭了长沙的革命机关共 70多处,共产党员和群众被杀者达百余人,被捕者3000余人, 一连七八天,全市民众被屠杀达六七百人。
2019/5/21
11
毛主席和少先队员在一起(1959-6) 2019/5/21
毛主席回到韶山与乡亲同聚一堂(1959) 12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019/5/21
13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 中。五代·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
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 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 不相待。”
2019/5/21
14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 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 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事变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七律 到韶山 1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七律 到韶山 1

1——3 到韶山教学目标1.学会“咒、霸”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背诵《西江月.井冈山》。

2.介绍《到韶山》的写作背景。

3.出示课题,齐读。

二、熟读全诗三、理解诗意,学习生字1.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1)逝川:时间。

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咒逝川:感慨时间流逝得太快。

(2)大意:时间飞逝,离开家乡已经32年了,过去的事都有些模糊了。

2.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1)红旗: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农奴戟:指农民运动。

黑手:指国民党反动派。

霸主鞭: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

(2)大意:回想1927年,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但国民党却残酷地迫害革命者。

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1)为:因为。

日月换新天: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

(2)大意:先烈的英勇牺牲更增强了后继者的壮志豪情,我们敢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

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稻菽:指庄稼。

英雄:指农民,指劳动者。

夕烟:暮色。

(2)大意:看着远处的庄稼翻滚,心头无比欢喜,在暮色中走来了无数收工归来的农民英雄。

四、再读全诗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从“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这四句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

)2.阅读12页——《为革命献身的亲人》。

六、做课后习题。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韶、咒、牺”三个生字,会写“咒、霸、牺”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4、培养学生学法指导下的自学能力。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古诗教学六步法,能熟练运用古诗教学六步法自学古诗,所以本课重点放在放手学生自学上。

3重点难点
1、按照古诗学习六步法每一步要求朗读古诗。

2、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3、赏析古诗,感受这首还乡诗与众不同的基调。

4、体会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预习
1、古诗学习六步法的内容是什么?
2、运用学法完成下列预习任务
(1)、注意“咒、霸、牺”字的书写及“教、重、卷、为”的读音。

(2)、画出朗读这首诗时正确的节奏及韵脚的重读。

(3)、介绍诗的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义;根据注释及工具书来理解诗意。

(4)、体会作者的情感
(5)、欣赏评价
(6)、熟练背诵。

2【导入】铺垫导入,引生入境。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教案

《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七律·到韶山》是毛主席的一首诗词。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

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

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理解诗意。

2.通过朗读、背诵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收集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诗句表达自己雄心壮志。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一路艰辛的他,终于走出一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说说他是谁,导入新课。

2.对,他就是毛主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学习他的诗篇《七律·到韶山》。

3.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七律.到韶山》七律是诗的一种体裁,到韶山是诗名。

4.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七律到韶山(长春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七律到韶山(长春版)
—七律到韶山
累计节月日
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诗意。
、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
、学习后两句诗。
()指名读诗。
()指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导朗读。
四、指导读,引起共鸣
作者在写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哪句诗是说诗人当时的心情的?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感情?反复诵读一下,再齐读此诗。
五、课堂练习作业
收集一些关于革命气概的诗句。
、韶山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一直到近代它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伟人毛泽东就是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主席给铜像揭幕时,红绸缓缓飘下时,奇迹出现了!天空竟出现日月共明,满山的杜鹃花也竞香开放。这表明毛主席的光辉与日月争辉。
、乘势导入:同学们,看到这幅图景你心里是何感受?假如你在这样的情景中会是什么心情?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去看看毛主席的这首到韶山写了什么。
二、学生自由读诗,初步感知诗意。
()把诗读得正确、流利。
()结全自己的课前预习,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诗,品味探究
、学习题目和前两句诗。年月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周年了。
()读诗句:范读、个别自读。
()画出生字,小组研究学字的方法。
()汇报并学习生字。
()解释这两句诗的大意,并指导朗读。
板书设计:

《七律·到韶山》教案

《七律·到韶山》教案

《七律·到韶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意义。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对诗句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不仅领导了革命战争,缔造了新中国,而且还写出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千古绝唱。

《七律·到韶山》就是其中的一首,是一首赞美故乡韶山的抒情诗,也是缅怀革命先驱毛泽东的革命史诗。

(二)配乐朗读,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通诗句。

(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

注意读准“湘赣”等词的韵母,注意区别“拂”与“佛”、“临”与“监”等形近字的写法。

2.解释词语:湘赣、拂拭、湘赣边区。

(四)结合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1.提问:结合课前阅读提示,说说本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回到故乡湖南湘潭,重游韶山,无限感慨地回顾自己的革命历程。

2.提问:“别梦依稀咒逝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作者咒的是什么?为什么咒?这句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告别梦境中我诅咒那流逝的江水。

作者诅咒从前那阶级社会和旧的生活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梦醒后而仍感到无限怅惘与怀念,因此诗人用“咒”这个词。

从这首诗整体上看,首联由“到韶山”和“咒逝川”两个颇为费解的警句领起,已经给全诗安上了怀念往事的情思。

下面几联或写当年革命斗争历史,或写今日亲睹亲历的事实,或写韶山的巨变,或抒发自己的情怀,都是对往事回忆的一个方面来说的,这就为追忆,而不是对已逝岁月的全部“咒骂”。

首联“领起”,不仅统领全篇,而且立下一条清晰的抒情线索。

对全诗思想内容做简要分析:第一联追忆往昔的艰苦斗争,通过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歌颂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一代一代的老英雄和新人物也正如毛主席所赞美的黄继光一样,在革命的烈火中身先士卒,英勇斗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联歌颂毛主席带领人民群众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赞扬了人民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知识链接背景韶山在湖南省湘潭,是作者的故乡。

1927年1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动时曾回到韶山。

三个月以后,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镖,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

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作者在1959年6月25日至27日重返韶山,离1927年已经32年多。

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

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

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七律 到韶山》教学课件(新版)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七律 到韶山》教学课件(新版)
假如你是作者,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韶山,想起 了当年火热的革命斗争,看到了今天韶山“日月换新 天”的变化,你会在心中生起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请 你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并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这首诗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诗歌的重点词语,如“红旗、黑手、卷起、高 悬”等来帮助记忆。
思考与交流。
1.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 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请你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烟”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 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
说一说:作者回到故乡,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 景?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
想到的情景是“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 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看到 的变化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板书设计
七 律 到 韶 山
别梦 故园 红旗
壮志
概述回忆 黑手
新天
具体追溯
回忆过去 讴歌现实
喜看
遍地——现实
拓展延伸
毛泽东的名言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 太久,只争朝夕。 2.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 为的。
课后习题 朗读、背诵。
第七八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句子品析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喜”字和首句中“咒”字 形成鲜明的对比。 “遍地英雄”是昔日农奴的 后代,也是革命者的后代。 毛泽东看到革命事业兴 旺发达,后继有人,感到无 比激动。
诗句释义: 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
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
暮色中收工归来。
思 考 从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有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七律·到韶山》教案范文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七律·到韶山》教案范文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七律·到韶山》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背景,检查预习,落实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教学过程:一、出示韶山图片,情景引入。

二、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相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读通古诗,做到准确流利。

2、基础知识:(1)正音字:川(chuān)戟(jǐ)菽(shū)(2)区别字:咒()皱()霸()靶()3、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四、小组内自学古诗,理解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五、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诗的大意。

1、理解重点词:菽:豆类的总称。

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2、参考:【译诗】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一、迁移引入。

二、默读诗,细细感悟,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结合具体诗句理解。

三、师生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协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4、背诵古诗。

五、升华总结。

阳曲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3七律到韶山教案4长版

阳曲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3七律到韶山教案4长版

收集一些关于革命气概的诗句。

板书设计:七律到韶山毛泽东日月换新天翻身求解放(豪情与壮志)《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2.能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教学策略1。

习作前:创设习作情境。

2.习作中:搭建写作框架.3。

习作后:注重交流评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交流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感知科幻故事的特点。

2.大胆设想故事,描述神奇的科幻世界.3.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导入,畅谈故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曾看过一部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书中作者叶永烈幻想的事物,有的现在已经变为现实了。

如小说中提到的下棋机器人,现在已经有了。

2.回忆交流,畅谈故事。

(1)提出问题: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故事里写了哪些现实中并不存在,却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写到的下棋机器人导入,无疑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块二打开思路,大胆想象1.热身练习,引导想象。

(1)提出问题:如果大脑能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人能在火星上生活,如果你能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会发生些什么?(2)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想象。

过渡语:让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2.讨论交流,大胆想象.(1)提问:在你的笔下,人物的生活环境会是怎样的?他们可能运用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样的奇特经历?(2)提示:放飞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3)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人物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课件出示例子:【设计意图】有了热身练习的基础,这个环节就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老师依然采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每一个联结点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无数个关节点。

深圳市四小六年级语文下册1.3七律到韶山教案4长版

深圳市四小六年级语文下册1.3七律到韶山教案4长版

收集一些关于革命气概的诗句。

板书设计:七律到韶山毛泽东日月换新天翻身求解放(豪情与壮志)第29课将相和一、选择题(20题)1、下列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氏璧(bì)B、蔺(lìng)相如C、廉颇(pō)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允偌B、胆怯C、推辞3、下列词语中读音与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称(chēn)赞B、傧(bīn)馆C、击缶(fǒu)4、“完璧归赵"中的“完"的意思是()。

A.全,完整 B. 完结 C。

完成5、“理直气壮”中“直”字的意思是().A.挺直;使笔直B。

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接6、“同心协力”中“协”字的意思是()。

A.调和,和谐 B. 共同 C。

协助7、根据课文:“形容力量强大,每战必胜。

”描述的是成语()。

A、所向披靡B、所向无敌C、攻无不克,战无不胜8、根据课文:“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描述的是成语()。

A、无价之宝B、奇珍异宝C、世间罕见9、下列词语互为近义词的一项是( ).A、热情—-冷淡B、胆怯——勇敢C、侮辱——欺辱10、下列词语互为反义词的一项是( ).A、侮辱——欺辱B、胆怯--勇敢C、保卫——守卫11、“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这句话改为双重否定句是( )。

A、天下的人谁不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B、天下的人谁不知道秦国是讲信用的?C、天下的人谁都不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12、“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A、秦王想与赵国强强联合。

B、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

C、秦王想收复七国,赵国是其中一个。

13、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是因为()。

A、和氏璧在运往秦国的路上出现了毛病。

B、和氏璧到了秦王手里后出现了小毛病。

C、蔺相如看出秦王的骗局。

14、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 )A、为了体现赵国的实力,彰显赵国的形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到韶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诗意。

2、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
1、韶山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一直到近代它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伟人毛泽东就是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1993年12月20日,主席的铜像被运送到韶山,江泽民主席给铜像揭幕时,红绸缓缓飘下时,奇迹出现了!天空竟出现日月共明,满山的杜鹃花也竞香开放。

这表明毛主席的光辉与日月争辉。

2、乘势导入:同学们,看到这幅图景你心里是何感受?假如你在这样的情景中会是什么心情?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去看看毛主席的这首到韶山写了什么。

二、学生自由读诗,初步感知诗意。

(1)把诗读得正确、流利。

(2)结全自己的课前预习,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诗,品味探究
1、学习题目和前两句诗。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1)读诗句:范读、个别自读。

(2)画出生字,小组研究学字的方法。

(3)汇报并学习生字。

(4)解释这两句诗的大意,并指导朗读。

2、学习后两句诗。

(1)指名读诗。

(2)指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指导朗读。

四、指导读,引起共鸣
作者在写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哪句诗是说诗人当时的心情的?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感情?反复诵读一下,再齐读此诗。

五、课堂练习作业
收集一些关于革命气概的诗句。

板书设计:
七律
到韶山
毛泽东
日月换新天
翻身求解放(豪情与壮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