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解读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解读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解读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

CAUTI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尿路结石和败血症。

为了降低CAUTI的发生率,国际上制定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该指南重点强调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1.适应症:只有在经过充分评估、与患者共同决策的基础上,明确有导尿的必要性时,才应该使用导尿管。

对于长期导尿的患者,在使用导尿管前,应充分评估其他非侵入性尿液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2.导尿技术:在插入导尿管时,应采取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的原则。

选择合适尺寸和型号的导尿管,并通过正确的技术插入,确保导尿管的安全和舒适。

3.导尿管的使用期限:导尿管存在的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大。

因此,尽量减少导尿管的使用时间是预防CAUTI的关键措施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拔除导尿管,并采用其他尿液控制措施。

4.导尿袋的管理:导尿袋是常见的感染源,应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导尿袋应固定在患者腿上,不应放在地面上或悬挂。

导尿袋应随时保持封闭,排空频率适当,必要时更换导尿袋。

应定期检查导尿袋的密封性和清洁。

5.导尿护理:应经常进行导尿护理,包括勤换尿布,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导尿口。

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导尿袋与导尿口的交叉污染。

6.教育与培训: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预防CAUTI的关键环节。

患者和家属应了解导尿的风险及其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插入、固定和护理导尿管的正确方法。

以上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主要内容。

通过合理使用导尿、正确插入导尿管、减少使用时间、管理导尿袋以及导尿护理和教育培训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CAUTI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南的要求行事,定期评估和改进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CAUTI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欢迎阅读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为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做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依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液。

六、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留置导尿管期间,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尿保持1500ml以上:每周更换导尿管,若堵塞应立即更换。

七、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欢迎阅读
八、严格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相关文件: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V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V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V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
和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CAUTI非常重要。

下面
是有关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制度:
1.选择适当的导尿管
在选择导尿管时,应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和治疗方式等因素。

同时,应根据导尿时间和预计导尿时间选择适当的尺寸和类型。

上述
选择应由医生负责。

2.正确的导尿技术
正确的导尿技术对于预防CAUTI很重要。

护士应使用无菌器械和手套
并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在导尿过程中,应遵守消毒规程,以减少细
菌的感染。

3.日常护理
对于已经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日常护理是很重要的。

护士应每日检查
尿袋,包括是否有泄漏、颜色和气味等。

护士还应定期更换尿袋和外
敷物。

4.促进水的摄入
水是促进组织灌流和排泄细菌的重要因素。

医护人员应当推荐患者每
天饮水量,帮助患者多喝水。

5.使用抗生素
治疗CAUTI的标准方法是联合多种抗生素。

医生应注意患者的实测数据和药物治疗记录,以便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CAUTI的共同目标是尽可能减少导尿管的使用时间和次数,通过正确的导管选择和日常护理,以及增加水的摄入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是指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后引起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以制定以下制度:1. 严格遵守洗手和手卫生规范:- 插入和护理导尿管前后必须洗手。

-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 避免插入导尿管时触摸不洁之处。

2. 禁止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 医疗机构中应建立导尿管使用必要性评估的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经过必要性评估。

- 确保有充分的医疗依据支持导尿管使用的决策。

3. 适当选择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和解剖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硅胶导尿管,可考虑使用抗菌涂层的导尿管。

4. 严格执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指南:- 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插入和护理导尿管。

- 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插入导尿管,避免交叉感染。

- 每日检查导尿管固定是否松动,及时调整。

- 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和更换。

5. 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知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和正确使用导尿袋的意识。

- 督促患者定期清洁导尿袋、保持导尿通路的畅通,并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6. 定期监测和报告感染率:- 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 定期评估CAUTI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些基本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与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在导尿管插入尿道期间或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控制CAUTI,制定以下制度是很重要的:1. 插入导尿管的指导方针: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包括何时需要插入导尿管、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通用课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通用课件
建议医疗机构定期检查和评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防控效果 ,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措施。
THANKS
规范操作流程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措施推动了医 疗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
提高医护人员意识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 防与控制措施提高了医护 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 重视程度。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未来将进一步研究新型的导尿管材料和设计,以 减少感染的风险。
培训和教育
加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专业培 训和教育,源自高医护人员的防控能力。03
对医务人员进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 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监测与报告
04
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及时 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协助开展流行病学
调查和采取控制措施。
04
培训与教育
医护人员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对导尿管相关性尿 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正确的插管、护理方法,
规范操作流程。
培训内容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害、预 防措施、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相 关知识,以及手卫生、无菌操作等 技能。
培训形式
采用集中授课、模拟操作、案例分 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确保医护 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
患者及家属宣教内容
宣教目标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积 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
持续监测和评估
将持续监测和评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情况 ,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措施。
相关建议与期望
加强培训
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确 保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防控知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通用课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通用课件

感染后果与影响
CAUTI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寒战、腰痛等症 状,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CAUTI可能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损害,甚至导致 终身残疾。
CAUTI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给患 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CAUTI的传播途径包括上行性感染和下行性感染 。上行性感染是指细菌沿尿道向上感染膀胱、肾 盂等部位;下行性感染是指细菌经尿道直接感染 膀胱等部位。
置管后护理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密闭
避免导尿管与外界接触,以减少细菌进入膀胱的机会。
定期更换导尿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尿管的材质,定期更换导尿管,以减少细 菌感染的风险。
保持会阴部清洁
定期清洁患者的会阴部,以减少细菌在尿道口和导尿管周围的定植 。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CHAPTER
感染源控制
限制导尿指征
严格掌握导尿适应症,避免不必 要的导尿,减少感染发生的风险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导尿操作流程 ,包括严格消毒、使用无菌物品 、避免误操作等,以减少感染发
生的机会。
及时更换导尿管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导尿管材质, 合理安排更换导尿管的时间,避 免因导尿管本身成为细菌繁殖的
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提高免疫力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的风
险。
02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在某些情况下,根据医生的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繁殖和
感染发生的风险。
03
培训和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使其了解导尿管相关尿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之一,其中75%至8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

为了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我们制定了以下控制措施:一、插管前的预防控制措施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和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以尽可能减少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二、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使用0.5%的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三、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通用课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通用课件
局部症状:尿频、尿 急、尿痛、排尿困难 等。
严重感染可导致败血 症、感染性休克等, 危及生命。
全身症状:发热、寒 战、腰痛等。
02
预防与控制措施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
评估患者是否需要留置导尿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针对指征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导尿管
置管技术
01
熟练掌握置管技术
02
注意无菌操作
03
04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型号和材质
避免损伤尿道组织
尿袋管理
尿袋的选择与更换 尿液的排放与清空
尿袋的位置与悬挂 尿袋的清洗与消毒
集尿袋更换
01
更换集尿袋的 时间间隔
02
更换集尿袋时 的操作步骤
注意保持集尿 袋的密闭性
03
04
避免尿液泄漏
尿道口护理
尿道口的清洁与消毒 尿道口敷料的更换与处理
注意观察尿道口有无分泌物和红肿等异常情况
膀胱冲洗
01
02
03
04
膀胱冲洗的指征与禁忌 症
膀胱冲洗液的选择与配 制
膀胱冲洗的操作步骤及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冲洗液的颜色 和性质变化
抗菌药物使用
根据感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注意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的规 范性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 株的产生
03
临床应用与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的实践情况
实施指南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实施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预防与控制指南,医疗机构提高 了医疗质量,减少了导尿管相关
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疗机构在实施导尿管相关性尿 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后,患者 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患者及其家属对感染控制的信心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定期更换导尿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 更换导尿管,以减少细菌在导
尿管上的定植和繁殖。
保持会阴部清洁
患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细 菌逆行感染。
避免过度活动
过度活动可能导致导尿管移位或脱 落,增加感染的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加强营养支持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尿液检查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异常。
VS
细菌培养
对于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尿液细 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 感性。
抗生素的使用与治疗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在导尿过程中,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针对性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CAUTI的发病率和流行程度在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但
普遍存在。
导尿管作为感染的主要传播途 径,其使用和管理应得到充分
重视和规范。
指南目的
提供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 制的基本原则和具 体措施。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 全水平,保障患者 健康权益。
降低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和传播风险。
导尿管的更换与拔除
导尿管更换
定期更换导尿管是预防感 染的重要措施,一般建议 每周更换一次。
导尿管拔除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拔除导尿管,以减 少感染的风险。
无菌操作
在更换或拔除导尿管时, 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与卫 生。
05
特殊情况下的预防与控制 建议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引言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疗相关感染之一,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在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具有重要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便减少患者的健康风险并提高医疗质量。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指导尿管插入体内后,在尿液培养中检测到细菌生长的感染。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尿道细菌、肠道细菌以及其他可能感染的细菌。

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重要性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症状加重、细菌耐药性增加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措施1. 选择适当的导尿系统选择适当的导尿系统是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首要措施。

应优先考虑使用封闭式导尿系统,并避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

2. 卫生操作在插入和维护导尿管过程中,卫生操作是确保无菌技术的重要方面之一。

操作者应进行手部卫生,并采用最佳感染控制实践,如戴手套和口罩。

3. 导尿管的适当使用和管理为了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插入导尿管;•尽早拔除导尿管,避免长时间留置;•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导尿管更换;•检查导尿管是否存在固定,防止因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导尿管脱落或滑动。

4. 监测和报告感染对于发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监测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通过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可以及时识别和处理感染疫情。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控制措施1. 抗生素使用在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过程中,抗生素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合理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2.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关键环节。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度和措施:
1. 导尿管使用指南:制定并实施导尿管使用指南,明确导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减少不必要的导尿。

2. 导尿管插入和护理指南:明确导尿管的正确插入和护理方法,包括无菌操作、使用适当的消毒剂、保持导尿管通畅等。

3. 严格执行手卫生:对接触导尿管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并要求在接触导尿管之前和之后进行正确的手卫生。

4. 导尿管固定:确保导尿管固定良好,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移位。

5. 定期评估导尿的必要性:对于已插入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评估导尿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以减少感染风险。

6. 使用合适的导尿袋:使用合适大小的导尿袋,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更换。

7. 定期清洗导尿袋和排空袋:定期清洗导尿袋,并根据需要排空袋,以防止尿液滞留和细菌繁殖。

8. 增加尿液排出量:通过鼓励患者多喝水、定期行动和排尿等措施,增加尿液排出量,促进细菌排出。

9. 建立信息交流和培训机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及时沟通和更新感染控制相关信息。

10. 追踪和监测感染数据:建立感染监测系统,追踪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上措施不仅适用于医院,也适用于其他医疗机构和家庭环境。

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是指在使用导管引流尿液的同时发生的尿道感染。

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导管使用决策1.严格遵循导管使用指征,根据医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导管置入和使用决策。

2.在不影响正常尿液排出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导尿管。

如非必要,不在长时间内使用导尿管。

二、导管置入和护理1.导尿管置入前首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2.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导管置入,注意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

3.导管置入后定期检查导尿管固定情况,避免滑脱和移位,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4.对于使用导尿器的患者,定期更换导尿器,避免导尿袋内细菌滋生。

5.导管必须保持通畅,定期排除尿液残留和血凝块,避免导尿管内细菌感染。

三、手卫生和个人防护1.所有医务人员在触摸导尿管和相关设备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2.医务人员在进行导尿操作和护理时,必须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感染的传播。

四、患者教育与明示知情1.为患者提供关于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的教育,包括正确清洁下体、正确使用尿液收集袋、保持适当饮水量、避免导尿袋满溢等知识。

2.患者和家属在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应明示知情,了解可能出现的导管相关感染风险及其预防措施。

五、导管周围皮肤护理1.导管周围皮肤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皮肤磨损和感染。

必要时,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2.定期更换导尿带,松紧适宜,避免过紧或过松导致皮肤受压或滑脱。

六、导管拔除1.导尿管只在医生的指导下拔除,避免因非必要的拔管而导致细菌感染。

2.在拔除导尿管前进行手卫生,避免感染传播。

七、感染监测和报告1.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建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外二科石蕾一、cauti的详述1、定义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cfu/ml)和阴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cfu/ml)。

2、确诊标准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

3、分类(1)传统的分类方式――按解剖学部位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周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睾丸炎(2)崭新分类进展1――按临床特点和患者泌尿、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等系统的解剖学、病理和功能状态分类单纯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解剖学结构正常的患者,短期抗菌素化疗即可治好,很少对肾功能导致影响。

复杂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包括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肾脏结石、bph等,也包括留置导尿管等。

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较难治愈,对肾功能造成长时间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崭新分类进展2――按病毒感染类型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细菌感染特异性感染特异性尿路感染: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感染4、临床重要性南武线灌洗为目前化解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约存有25%的住院病人须要南武线灌洗尿路感染为院内病毒感染的第2十一位原因,仅次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全球每年1.5亿人患尿路感染,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25-35%,为院内败血症的首位原因二、cauti的原因分析1、cauti发生机理(1)细菌步入尿路的途径: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管腔外步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导流贯通处开裂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导流袋的污染细菌下行步入膀胱。

(2)细菌粘附: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固体表面,由细菌自身及其分泌的胞外多糖组成的细菌群落。

(3)导管因素:导尿管在填入过程中受损尿道黏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05
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
医护人员培训内容与方法建议
培训内容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导尿管相关操作技能、感染防控措 施等。
培训方法
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 平和操作技能。
患者及家属教育内容与方式选择
教育内容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导尿管护理方法、感染 症状识别等。
教育方式
通过宣传册、宣传视频、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 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针 对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的患者及家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 式和内容,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06
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介绍
监测指标设定
数据分析方法
设定明确、可操作的监测指标,包括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病 原菌种类、耐药性等。
背景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感染之一,对患者康复和医疗资源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至关重要。
02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指患者在使用导尿管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这种感染与导尿管的 留置和使用密切相关。- 分类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引言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 预防措施 • 控制策略 • 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 • 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
01
引言
目的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 预防与控制方法,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通用课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通用课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 绍
案例一
某大型医院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措 施和定期更换导尿管,成功降低 了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案例二
某社区医疗机构推广使用抗菌涂层 导尿管,有效降低了尿路感染的风 险。
案例三
某养老院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和监督,显著减少了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的发生。
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
定期清洁尿道口,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和干燥。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擦拭尿道口周围,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剂,以免刺激尿道 黏膜。
增加液体摄入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减少尿 路感染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建议,适当调 整饮水量和饮水方式。
03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 控制措施
及时诊断和治疗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可分为导尿管相 关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尿路感染、导 尿管相关无症状性细菌尿和导尿管相 关症状性尿路感染。
发生原因与机制
发生原因
导尿管作为异物置入尿道,破坏 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增加了 细菌入侵的机会。
发生机制
细菌通过导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 进入膀胱,或通过被污染的尿液 逆流进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耻骨 上膀胱区不适、尿道烧灼感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 热等症状。
诊断
根据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耻骨上膀胱区不 适、尿道烧灼感等症状,结合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尿培 养阳性即可诊断。
02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 预防策略
及时诊断
对于出现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以确定感染 的病原体和敏感药物。

通过护理措施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

通过护理措施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

通过护理措施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
主讲人:郑瑾、句敏
护理质量问题现状
留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实施方案
9月
现 状 调 查
10月 11月 12月 1月
制文 定献 指查 南阅
实 施
实 施
总分 结析 汇数 报据
实 施
护 士 缺乏培训


知识缺乏
实 施
《CUA留置导尿护理指南 (2012年版)》 《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 问委员会2009年导尿管伴随 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指南 》 《美国导尿管伴随性菌尿和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诊 断、预防和管理指南》
指导手册 宣教材料
文献检索
实 施
第一部分:留置导尿的适应症、置管 方法及护理
第二部分: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CA-UTI)的预防和管理
2、您是否了解尿袋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全面掌握3
部分掌握2
3、您在留置尿袋过程中有否错误的使用
完全没有 3
偶有 2 未遇到此种 情况 2
4、您在留置尿袋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使用方式时护士是否 能及时的进行指导 您还有什么意见请指出:
能 3
不能 1
效 果-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175份 146名患者(93.4%)认为护士详细讲解了尿袋使用 的注意事项 126名患者(72%)认为全部掌握尿袋使用的注意事
共353名患者,平均留置时间为5.5天,平均住院时间
有14.5天,留置尿管时间占住院时间37.9%。
术前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7.4%,拔尿管后尿路感染的
发生率为10.3% 尿路感染与疾病有相关性,主要与输尿管及膀胱疾病 相关,这是疾病特点所决定。 本次质量改进中拔尿管后尿路感染与置管时间无相关, 说明了质量改进的效果较好。 没有因尿路感染导致的血流感染

尿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尿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尿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尿管相关血流感染(CAUTI)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的医院获得
性感染。

它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并导致治疗成本的增加。

为了
预防和控制CAUTI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1. 关注卫生措施
- 医护人员应始终采取正确的手卫生措施,包括洗手或使用合
适的消毒剂。

- 在插入尿管前,确保患者的尿道和外生殖器区域干净,并使
用适当的无菌技术。

- 插入和维护尿管时,要确保有足够的无菌润滑剂。

2. 尿管使用的合适和持久性
- 只在有明确适应症时才使用尿管,并在不再需要时尽快拔除。

- 使用适合患者特点、病情和手术类型的合适尿管。

选择尺寸
适当的尿管,并定期检查尿管功能和位置。

- 尽量避免尿管长时间放置,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管理插管并监测感染
- 规范培训医务人员有关尿管管理和感染预防的知识和技能。

- 插管后,监测患者的尿液,并进行必要的尿液培养和敏感性
测试。

- 对可能存在感染迹象的患者,及时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

4.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尿管使用和相关感染预防的教育。

-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尿管护理,如定时清洁尿袋和周围皮肤。

- 提供清晰明了的沟通方式,以便患者可以随时向医护人员报
告任何感染迹象。

上述措施旨在帮助预防和控制尿管相关血流感染。

然而,每个
医疗机构和个体都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
确保最佳的感染控制实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外二科石蕾
一、CAUTI的概述
1、定义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I )和阴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 )。

2、诊断标准
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

3、分类
(1)传统的分类方式——按解剖部位
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周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睾丸炎
(2)新分类进展 1 ——按临床特点和患者泌尿、免疫、代谢等系统的解剖、病理和功能状态分类
单纯性CAUT:常发生于尿路解剖结构正常的患者,短期抗菌素治疗即可治愈,很少对肾功能造成影响。

复杂性CAUT:常发生于尿路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包括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肾脏结石、BPH等,也包括留置导尿管等。

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较难治愈,对肾功能造成长时间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新分类进展2——按感染类型
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细菌感染
特异性感染特异性尿路感染: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感染
4、临床重要性
留置导尿为目前解决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约有25%的住院病人需要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为院内感染的第 2 位原因,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全球每年亿人患尿路感染,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约为60 亿美元
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25-35%,为院内败血症的首位原因
二、CAUTI的原因分析
1、CAUTI发生机理
(1)细菌进入尿路的途径: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引流衔接处脱落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2)细菌粘附: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固体表面,由细菌自身及其分泌的胞外多糖组成的细菌群落。

(3)导管因素: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损伤尿道黏膜。

尿管材料的影响,橡胶管对黏膜的刺激较大,乳胶管易结壳,形成尿结石,磷酸钙沉积而致引流不畅,使残尿增加,而致尿路感染。

2、CAUTI发生的途径
(1)腔外途径感染:
66%引起CAUTI 的发生来自于腔外感染
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
只要导管存在,细菌很难排除
(2)腔内途径感染:
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集尿袋放尿口污染
膀胱冲洗引起外源性感染,促进耐药菌群的生成
3、CAUTI发生的危险因素
(1)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肾和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以及长期卧床,年老体
弱、女性患者,都是CAUTI的易感因素。

(2)与导尿操作相关因素:导尿术常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屏障作用,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
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尿道和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

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引起CAUTI的重要原因。

(3)与尿管及尿袋相关因素:开放留置尿管 5 天以上者,菌尿感染率为100%,采用尿袋密闭式引流系统且患者不用抗
菌素,至第10 天以上菌尿感染率为100%。

(4)留置导尿管时间: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随留置时间的延长,CAUTI的发生平均每天以3%- 7%速
率增长。

( 5)与尿管留置后护理相关的因素:尿道口的清洁护理不恰当,容易引起细菌定植;行膀胱冲洗可将密闭性破坏,尿逆流可增加感染机会。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6)插管时运用润滑剂:用含有%有效碘的聚维酮代替无菌石蜡油可降低尿路感染的机会;留置尿管引发的泌尿系感染
大多为致病因子附着于上皮所致,因而用含有%有效碘的聚维酮润滑或擦拭尿道,黏附于尿管上的%碘可在尿道口形成具有一
定浓度的碘伏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尿道口的细菌数量,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口周围黏膜经尿道腔外进入膀胱,引起尿路的逆行感染。

三、CAUTI的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传播方式之一,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前后均需严格进行手部皮肤清洁或手消毒。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在执行留置导尿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持导尿管无菌,不慎污染必须更换,切忌将拔出的导管重新插入,留置导尿时,由于无菌操作不规范,细菌直接随尿管进入;导尿管外口污染,引流袋被污染后,细菌沿导尿管内腔进入膀胱。

3、导尿管的选择、更换
选用硅胶尿管,研究证实硅胶对黏膜刺激及反应小,更适用于保留尿管者使用,选择粗细合适的导尿管,可根据排出尿液外观选择,若尿液混浊或有沉淀及凝块时,应选择口径大的导尿管。

若尿液澄清,则选择口径较细的导尿管。

导尿管太粗或套管容积过大可增加对膀胱的刺激,使之痉挛,易发生尿液沿尿管外壁外溢而漏尿。

文献报道,一般硅胶尿管在使用3- 4周后出现硬化现象,导尿管只在发生阻塞时才更换,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是2周。

未阻塞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是4周。

4、留置导尿者应选用封闭式导尿系统
为减少细菌的污染,应尽量保持其密闭性,尽量避免轻易分离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及频繁采取尿标本等动作。

放尿或更换悄袋时,应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接头处。

5、轻插导尿管在执行操作时,插管应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易把前尿道的致病菌带入膀胱或上尿路致感染。

6、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防止尿液逆流。

尽可能避免导尿引流管堵塞、屈曲受压,也不能固定在大腿上部,以免尿液逆流,集尿袋的
位置必须低
于耻骨联合的位置。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而增加尿量,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于引流的目的。

7、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每天除常规清洁会阴外,应用%碘伏擦洗消毒会阴及尿道口,周围皮肤及尿道外口部尿道近段4- 5cm。

8、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和每天更换集尿袋
每天更换集尿袋,每天行膀胱冲洗并不能降低CAUTI发生的危险,频繁更换集尿袋破坏其密闭性,细菌从导尿管末端与
集尿袋的放尿口处侵入,可导致菌尿感染率增加,一般以 5 天更换为宜。

且因尿管中尿液逆流或增加导管连接口污染机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膀胱冲洗时,细菌随冲洗液进入膀胱,还可使膀胱黏膜受损或化学刺激造成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尿路感染,如血尿、脓尿等。

如因病情需要,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9、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选择替代
适应症:病危及难治性的尿失禁病人、择期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时、危重病人监测尿液输出量时、急性尿潴留和泌尿道梗阻时、帮助行动不便病人治愈压疮时、没有其它的治疗方案可供使用时,注意留置尿管需要医生下医嘱。

替代治疗:间歇性导尿、男性尿套、尿垫、尿裤、床垫。

10 、抗菌素的应用
对原发病可用广谱抗生素,抗菌药物级别应用越高或多联应用,越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容易出现尿路感染。

抗生
素治疗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有效,但通常要求在细菌培养出结果后再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激素的应用可使危重患者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