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讲解学习
中国电影史
1、中国电影历史的写作:谷剑尘《中国电影发达史》、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2、电影历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历史学中的电影部分,也是电影学中的历史部分。
3、综合各种因素和矛盾关系来看,电影的一个基本着落点就是它的以艺术为特质的大众娱乐本性。
4、对人物的研究:首先,要把对人物的研究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不能以当代人的条件要求前人。
其次,对人物的研究一定要全面,也就是说,不能只看人物的一时一事,而要看其全部实力。
再次,人物研究必然要涉及人物的思想,涉及人物的作品及作品的倾向。
5、我们不能用世界上以经济运行为中心的常态社会条件来看待中国电影以及它的历史发展,而必须把它和中国这一百年的特殊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对它作出比较接近事实的描述。
6、中国电影史划分时期:10时期A、尝试时期:(1905-1923)《定军山》—《孤儿救祖记》。
特点:先驱者们对电影这个新鲜事物既喜爱又陌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说不上有清晰的经营方针。
B、探索时期:(1924—1927)《孤儿救祖记》——。
特点:增强了自觉性,既包括电影作为艺术的自觉,又包括电影作为企业的自觉C、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D、变革时期:(1932—1937)E、非常时期:(1937—1945)F、丰收时期:(1945—1949)G、新中国电影创造时期:(1949—1966)H、禁锢时期:(1966—1976)I、再探索时期:(1977—1992)J、市场化时期:(1992至今)7、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于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
8、“西洋影戏”在中国的首次放映是在1896年8月,地点是上海徐园里的“又一村”。
放映的影片多为法国片。
9、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和雷玛斯在上海经营放映,后者更为成功。
1908年,雷玛斯已有足够资本,并搭建了上海第一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又修建维多利亚影戏院、夏令配克影戏院葡萄牙人郝思培修建爱普庐影戏园;东京活动影戏院和东京活动影戏园则为日本人投资。
(完整版)电影史提纲
一、初期“影戏”电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中国电影从无到有,奠定了事业发展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2)初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开端。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拓了向姊妹艺术(特别是戏剧)学习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传统。
二是初步探索和掌握了电影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3)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初期中国电影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 (4)初期电影的强烈的商业投机性窒息和束缚着电影生产力的发展。
(5)初期中国电影在技术和艺术技巧方面都落后于同期世界电影的发展水平。
二、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
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 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艺术形式上, 《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
《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
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 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中国电影史复习全本(无删节)
中国电影史1、尝试时期(1905——1923)总体介绍:这一时期从1905年拍摄《定军山》起至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止。
基本特点是先驱者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谈不上经营方针。
重点讲解——1、《定军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历史意义:①、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在中国生根并发展起来;②、影片为戏曲内容,为影戏的发展传统奠定了开端,为使电影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2、丰泰照相馆——由任景丰于1892年创办,是北京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并以拍摄戏装照闻名的照相馆。
它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之后又陆续拍摄了七八部戏曲纪录片。
这些戏曲短片都是在简陋的环境下以较原始的方式拍摄的。
由于技术的局限,这些短片视觉效果并不理想。
但由于它是本土传统艺术与外来新奇娱乐形式的初次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由于1909年的大火,丰泰的拍片活动也告终止。
3、1920年,“商务”影戏部拍摄了由梅兰芳主演的两部“古剧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4、《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于1903年共同导演。
它以喜剧的笔触叙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的包办下结合的过程,并通过对这种繁文缛节的夸张性描写,体现出创作者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它已经开始体现出某种叙事潜能,是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5、《劳工之爱情》——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明星公司1923年出品,堪称本阶段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经验的集大成者。
影片用妙趣横生的细节安排,肯定和赞美了“劳工”的美好品质。
尽管在场面调度和演员表演上仍保留着舞台化的痕迹,但在镜头调度上力图突破舞台思维的羁绊。
它是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的基本终结的标志。
6、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电影戏剧色彩浓重)代表人物: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
时间:1905——30年代初。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张石川)、《劳工之爱情》(张石川)、《庄子试妻》(黎民伟)。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30年代电影(圣才出品)
第2章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2.1 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变革(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背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变革。
广大观众厌恶了那些脱离生活的商业影片,向电影界发出了救国的劝告。
与此同时,电影创造人员也产生了在题材和形式上创新以寻求出路的愿望。
2.发展历程(1)初期的兴起①电影公司1932年夏天,明星公司的老板请进步作家组成了编剧委员会。
几乎同时,田汉、阳翰笙等人也参加了艺华、联华等公司。
在这些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掀起了左翼电影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电影小组。
1932年至1933年前后,在瞿秋白领导下,组织了由沈端先、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和司徒慧敏五人组成的电影小组,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a.从编剧入手努力影响和改造电影创作。
如夏衍、田汉、阳翰笙等党的文艺工作者以编剧的身分加入电影公司,在创作的同时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拍摄影片。
b.通过各种方式,改造电影创作队伍,加强左翼创作力量。
如组织动员了应云卫、沈西苓、袁牧之、吴印咸等优秀的创作人员。
c.有目的地大力介绍了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的经验。
例如学习了表现革命思想的经验以及蒙太奇的电影思维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
d.积极开展电影理论和批评工作,批判有毒素的影片,宣传进步电影。
(2)曲折的发展历程①1932年到1933年,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左翼电影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受到大众的欢迎,以《姊妹花》、《渔光曲》两部影片为代表。
但是部分影片的艺术表现粗糙稚拙和革命内容表达得过于直露,如《女性的呐喊》,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更加严厉的镇压。
②1933年后,左翼电影的低潮时期1933年11月,一群暴徒捣毁艺华影片公司,进步电影工作者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一些反动文人鼓吹“软性电影”的主张,左翼电影出现了低潮。
此后,左翼电影工作者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坚持左翼电影阵地,代表作有《神女》、《桃李劫》等。
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
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第一章:中国电影艺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掌握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阶段和事件理解中国电影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概述中国电影的特点和风格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阶段和事件中国电影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阶段和事件展示法:播放经典中国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电影的艺术风格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阶段和事件的分析报告第二章: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1905-1949)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掌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些早期经典作品及其特点理解中国电影艺术在早期发展中的影响和意义2.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概述早期经典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早期中国电影艺术的特点和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及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早期中国电影艺术的影响和意义展示法:播放早期中国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早期中国电影的艺术风格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早期经典作品的分析报告第三章:新中国电影艺术(1949-1978)3.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掌握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及其特点理解新中国电影艺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3.2 教学内容-新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概述经典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新中国电影艺术的特点和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新中国电影艺术的意义和影响展示法:播放新中国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新中国电影的艺术风格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新中国电影艺术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新中国经典作品的分析报告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电影艺术(1978-至今)4.1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典作品及其特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变革4.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概述经典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特点和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改革开放以来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变革展示法:播放改革开放以来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电影的艺术风格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电影艺术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经典作品的分析报告第五章:中国电影艺术的未来展望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发展状况掌握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思考5.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发展状况概述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思考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创意实践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项目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创新和发展项目的分析报告第六章:中国电影艺术的类型与风格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掌握中国电影艺术的多样化风格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如武侠片、喜剧片、爱情片、纪录片等各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中国电影艺术的多样化风格及其表现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类型和风格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案例分析法:播放各类型的代表作品片段,分析其艺术风格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类型及其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分析报告第七章:中国电影艺术的名导演与名演员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界的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掌握中国电影界的名演员及其表演艺术理解名导演与名演员对中国电影艺术的贡献和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界的名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等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中国电影界的名演员:如巩俐、张国荣、章子怡等名演员的表演艺术及其代表作品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界的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名导演与名演员对中国电影艺术的贡献和影响案例分析法:播放名导演与名演员的代表作品片段,分析其艺术特点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界的名导演与名演员的理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中名导演与名演员贡献的分析报告第八章:中国电影艺术的传播与影响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在国内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掌握中国电影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理解中国电影艺术传播的意义和挑战8.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在国内外的传播渠道:如电影院、电视、网络等中国电影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如国际电影节、海外发行等中国电影艺术传播的挑战与机遇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的传播渠道及其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电影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电影艺术传播的成功案例及其经验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传播与影响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传播挑战与机遇的分析报告第九章:中国电影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艺术与国际交流的现状与发展掌握中国电影艺术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和成果理解国际交流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9.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艺术与国际交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影艺术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和成果:如电影节、合拍片等国际交流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和作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与国际交流的现状与发展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国际合作对中国电影艺术的意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电影艺术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和成果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国际合作重要项目和成果的分析报告第十章:中国电影艺术的前沿话题与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前沿话题及其讨论掌握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思考10.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前沿话题:如数字技术、网络电影等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思考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前沿话题及其讨论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创意实践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项目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当前前沿话题及其讨论的理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创新和发展项目的分析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历史讲解电影初中教案设计
历史讲解电影初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讲解电影的定义和特点;
2.学习如何分析历史讲解电影;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历史讲解电影的定义和特点;
2.如何分析历史讲解电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如何将历史讲解电影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2.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历史讲解电影片段或剧集;
3.相关的教学资料和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看过的历史讲解电影,并谈谈自己对历史讲解电影的认识和看法。
二、讲解历史讲解电影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讲解电影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讲解电影与其他类型电影的区别。
三、分析历史讲解电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0分钟)
教师放映历史讲解电影片段或剧集,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制作技巧等内容,并与课上讲解的特点进行对比。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讲解电影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学生选看一部历史讲解电影,撰写影评或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讲解电影的特点和内容,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观看和分析历史讲解电影,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电影史
左翼电影:1931年,左翼剧联提出电影要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的主张,提出了理论战线的建设和对各种反动电影理论及其作品斗争的任务,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影运动,这一时期的电影就被称为左翼电影。
代表作有: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春蚕》,沈西苓的《女性的呐喊》,孙瑜的《大路》,吴永刚的《神女》等等。
国防电影:指在“国防文学”号召下在1936年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及摄制的电影,旨在发起“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
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代表作费穆的《狼山喋血记》,沈西苓的《十字街头》,吴永刚的《壮志凌云》,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等。
十七年电影:指1949到1966年,中国电影在继承三、四十年代进步电影和解放军革命文艺两方面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传统与优势,开辟了中国电影的新阶段。
在风格上,十七年电影主要的样式是戏剧式的,主要以革命的正剧为主,喜剧电影(如吕班的《新局长到来之前》、《未完成的喜剧》)、散文电影(如水华的《林家铺子》、谢铁骊的《早春二月》等)也有所发展,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体现了现实性和时代感,注重人物形象塑造,造就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然而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导致作品缺乏艺术生命力,没有深入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很少借鉴外国电影的艺术成就,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展开。
新时期电影:指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中国电影,经过十年劫难,中国电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最初两年多的时间里,最多表现的是揭露“四人帮”丑恶罪行的揭露,在艺术上却难以摆脱原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模式,一直到1979年,影坛上出现了冲破“三突出”原则和陈旧创作观念束缚、带有艺术创作个性的影片,如李俊的《归心似箭》、《小花》、《瞧这一家子》、《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这些影片在题材上大胆拓展,艺术手法大胆创新,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结构、电影语言上都有了明显的深化和发展,构成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创作的浪潮。
中国电影史教案
中国电影史教案中国电影史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学方式和教案需要有所不同。
一、小学生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电影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观影能力。
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一定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国产电影,如《阿凡提》、《大闹天宫》等,通过展示片段、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影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
3. 教学方法:观影+讲解+讨论4. 教学过程:(1)通过简要介绍电影的产生及中国电影史的演变,让学生明白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
(2)展示电影片段,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讲解电影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电影中的细节反映了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价值观等。
(4)引导学生就观影中所看到的内容进行讨论,了解学生观影时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对电影的兴趣和好奇心。
5.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影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初中生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电影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掌握电影知识和制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电影作为案例,如《红高粱》、《霸王别姬》等,通过对电影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电影特点和制作技巧。
3. 教学方法:分组研究+分析比较+自主创作4. 教学过程:(1)分组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电影,了解电影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对比不同电影的制作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分析不同电影的观感效果和文化内涵。
(3)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影作品,通过实践体验,了解电影制作的过程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5.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电影的历史和发展,认识电影的文化意义和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十七年”中国电影(圣才出品)
第4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4.1 复习笔记一、“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一)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我国很快建立了国营电影生产体系、工业体系、发行放映体系,使电影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2.受到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巩固政权的需要、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闭关锁国的状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负面影响,“十七年”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主要机构①1946年10月1日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了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
②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
③1949年11月26日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
④1949年4月,东影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此后一两年间相继拍摄了一系列故事片。
(2)代表人物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袁牧之,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陈波儿等同志,将一批政治上、艺术上有修养的成荫、王家乙、凌子风等同志,很快推上了电影导演的岗位。
(3)代表作品①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女司机》、《人民战士》等故事片20部,还有《中国人民大团结》等六部新闻纪录片。
②解放初期私营厂生产的优秀影片:石挥编导并主演的影片《我这一辈子》、《关连长》;柯灵编剧、佐临导演的影片《腐蚀》;郑君里编导的影片《我们夫妇之间》;陈西禾编导的影片《姐姐妹妹站起来》等。
(4)创作特点建国初期全国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广大电影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生活,这一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5)发展原因①党对电影事业方针政策的正确。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明确地规定了电影工作的方针和选取电影剧本的标准。
中国电影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电影史知识点梳理第一节:“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
8月11日,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园徐园内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娱乐节目中间穿插放映了由外国人带入的影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
当时,中国人把它称为“西洋影戏”或“电光影戏”,以后统称为“影戏”。
上海第一座正式电影院——虹口大戏院。
以中国为题材的第一部纪录片:1896年美国缪托斯柯甫公司拍摄的《李鸿章在格伦特墓前》。
中外合拍的第一部影片:1902年,美国文列文同邵醉翁合拍《慈禧太后》。
第二节中国摄制电影的开始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5,适逢谭鑫培60寿辰。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
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到站》过了10年。
1909年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严姗姗《庄子试妻》1920年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影戏杂志》1921年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摄制的《阎瑞生》,第三节:电影产业化1923年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孤儿救祖记》中国早期著名的三大电影公司:三十年代形成了“明星”、“天一”、“联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年)1928年中国第一部武侠片:明星公司拍摄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1929年中国最早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出自电影《野草闲花》。
“鸳鸯蝴蝶派”电影:主要来源是以鸳鸯蝴蝶派文学为主的剧本,以言情、社会、家庭、武侠、军事、历史等为题材并有鲜明的类型意识,同时在内容题材和影像叙事上受到文明戏、古典戏曲、古代小说与好莱坞电影叙事手法的共同影响的商业电影。
中国电影史
电通公司
• 1934年成立的电通影片公司为早期有声 片的艺术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 • 主要作品:《桃李劫》、《风云儿女》、 《自由神》、《都市风光》都是有声片。 • 《桃李劫》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有声片。 • 《都市风光》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也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
三十年代电影的基本背景
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
• 电影机构和从业人员出现分化:四种创作格局 • 国统区(武汉、重庆、成都):也是大后方电 影:内容上直面战争;表现形式上注重通俗化 和纪录性。 • 租界区(上海和香港):也是“孤岛时期”的 电影。商业电影类型达到完备。 • 沦陷区(长春和孤岛消失后的上海):主要的 是指“满映”和“华影”为代表的亲日电影。 • 根据地(延安):1938年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从无声到有声
• 声音开始出现:华纳兄弟首次尝试。1926年8 月6日,有声电影第一次和美国观众见面。 • 上海第一家装置有声放映机设备和首次公映 有声片的是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时间是 1929年 • 1931年3月15日,中国第一部有声片(蜡盘发 音)《歌女红牡丹》(明星公司)在上海新 光大戏院首映。 • 1931年7月1日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青》公 映。1931年10月10日片上发音影片《歌场春 色》上映。
中国电影的开端
1905-1931
一:早期中国电影放映。
• 中国民众的电影经验是从观看外国人放映的 外国电影开始的。 • 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最常见的说法 是:1896年8月11日,徐园又一村 ? • 1903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青莲阁” 茶楼放映电影。 • 1908年12月22日,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上海 投资创建的虹口活动影戏园开幕并首映西片 《龙巢》。这座用铁皮搭建、仅有250个座位 的虹口活动影戏园成为中国境内最早的专业 电影院?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战时与战后(圣才出品)
第3章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3.1 复习笔记一、战时中国电影的发展(一)背景1.“七·七”事变之后,电影界迅速投入了抗日宣传。
2.“八·一三”事变后,上海电影工作者转入抗日救亡宣传和拍摄活动。
3.上海沦陷后,部分电影工作者撤离,另一些留在上海继续从事电影创作。
4.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电影被分割为在思想和艺术面貌上都有所区别的国民党统治区,上海租界和沦陷区等部分。
(二)发展历程1.国民党统治区(1)发展状况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绝大部分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正面地描写抗战的宣传片,但是抗日影片的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的。
国民党反动派极力压制这些影片的创作,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抗战影片的摄制几乎完全陷入了停滞状态。
(2)主要人物和作品①史东山a.个人简介史东山(1902年12月29日~1955年2月23日)导演、编剧,原名匡韶。
早年曾从事美术和戏剧活动,1922年进入影坛参与创作了《杨花恨》等影片。
1932年与蔡楚生等合作拍摄《共赴国难》。
抗日战争爆发后,拍摄有抗战四部曲《保卫我们的土地》等片。
后由他编导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
b.代表作品1938年,官营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正面描写抗战的宣传故事片——史东山编导的《保卫我们的土地》。
这部影片以直接抗战宣传为目的,注意艺术形式的通俗化,剧情尽可能地简明有力,叙述和表演的速度放慢,由此逐渐形成了抗战电影的一种艺术风格。
②其他作品抗日战争时期,于1938年初到1941年底三年多时间里国统区的电影工作者共拍摄了十几部正面的抗战宣传故事片,对动员全民族抗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如《八百壮士》、《塞上风云》和《胜利进行曲》等影片,表现了人民的抗战精神,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绩。
2.上海租界(1)发展状况①由于战争的破坏,大批优秀创作人员的流失及电影公司老板的投机性经营方针,使得“孤岛”的电影创作呈现出停滞、倒退的现象。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一)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 1905—1931)一、草创1、开端⑴国产电影开端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 1905年春夏之交;任庆泰(字景丰)拍摄;谭鑫培主演。
⑵故事片开端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3 年;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编剧:郑正秋;新民公司拍摄。
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 年;导演:任彭年;编剧:杨小仲。
【注:短片≤ 6 本;长片≥ 7 本】⑶其他开端香港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 1913 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主演:黎北海、严珊珊(中国第一位女演员、非职业)2、终结《劳工之爱情》—— 1922 年;中国短故事片创作基本终结的标志3、滑稽短片《劳工之爱情》—— 1922 年;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地位:中国喜剧电影的奠基之作,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
成就:制作过程规范、镜头语言成熟、喜剧元素丰富。
4、“商务”之短片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任彭年5、1919—1922 年间的三大公司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二、初盛景观1、《孤儿救祖记》1923 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
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特征: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著的特征】著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补充:“长城画片”——1921年5月,由旅美华侨青年梅雪俦、刘兆明、程沛霖、李文光、李泽源等人成立于美国纽约,以冀通过制作爱国影片,端正海外视听,维护祖国尊严。
【第一节】中国电影史
三、第三代导演
❖ 第三代导演历经了三个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化大革 命”爆发前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 《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 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这个时期,在中国电影界形成了“第三 代导演”的群落。
❖ 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 《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 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电影史
概述
❖ 在有关编导类专业的高考中,不论是对文艺 常识的考察,还是电影评的写作,学习中 国电影史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电影史的分 类有很多种,现在我们把中国电影史上的六 代导演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第一代导演
❖ 中国电影史始于1905年,由任庆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 纪录片《定军山》为中国电影首开先河。直到1913年,郑正 秋、张石川拍摄了短篇故事片《难夫难妻》,开始尝试摆脱 戏曲舞台的挪用,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影片以讽嘲的 笔触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
❖ 第一代导演主要以张石川、郑正秋、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 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艰苦、又缺乏经验 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 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 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二、第二代导演
❖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代, 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 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 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俊祥、桑弧等。
❖ 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第三代导演枯木逢春,拍摄了大批佳作。第三 代导演中,成荫、水华、崔嵬、谢铁骊、谢晋、凌子风、李俊最有代表 性。这一代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上,在影片努力反 映时代上,在深入的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 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电影史(最新完整版)
中国人最早的拍片尝试是从1905年秋开始 的。
1892年,从日本人学过照相的任景丰在北 京前门外开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丰泰照 相馆”。
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
1909年,丰泰照相馆 失火,最初的拍片尝 试也告一段落。
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等人拍了一部稍 有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是中国故事 片摄制的开端。
特级片:用毯子变女人等
滑稽片:如两自行车相撞 人被虫咬等
茶楼戏园作为演出间歇的余兴节目
“都是把这些近代的色情文化和近代人的 性的潜力,兑换为经济价值而博得巨利的”
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开始大量输出。风 行一时的没过多级侦探片《红圈》、《黑 衣盗》等等。可以说是集诲淫诲盗之大成。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是一门非常 复杂的艺术。
电影的发展受到技术条件发展的限制和制 约。电影是艺术品,同时又是科学技术的 结晶。
中国电影基于其特殊的历史环境,再其历 史发展中不仅表现出与世界电影发展的共 有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 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1899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成立了中国第一 个经营电影院的商人,于1909年在上海建 立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虹口大戏院。
1902年,北京打磨厂的福寿堂茶馆也开始 放映电影,并很快传入清宫。
在中国最早放映的这些影片大都是很简短 的片段,主要有三种内容:
纪录片:《俄皇游巴黎》《马德里街景》 《火车进站》
1 “明星” 主要成员:张石川, 郑正秋,洪深、包笑天
创作特点:商业娱乐价值与社会教育价值并重
代表作品:《孤--《玉梨魂》《空谷兰》 创作模式以家庭伦理故事为内容;价值判断上以资
《中国电影史》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中国电影史》属于中国电影史普及课程,主要介绍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走过的艰难曲折又光辉灿烂的历程。
本门课内容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中国早期电影(从中国电影诞生至新中国成立前),包括早期的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30年代以后出现的左翼电影运动,抗战期间中国电影的艰辛发展,抗战后中国电影的浴火重生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篇为新中国电影(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包括“文革”前“十七年”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及其成就,“文革”时期独特的电影现象,“文革”结束后新时期中国电影春天的到来,几代电影人共同谱写中国电影的新篇章。
本门课程信息量大,涉及中国电影史上诸多重大事件、杰出电影人、优秀影片等,有丰富的电影海报、电影剧照、影人照片等图片资料,大量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力求生动形象地再现中国电影的历史。
中国电影史复习重点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电影创作: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郑正秋电影成就: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电影创作:《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玉梨观》《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自由之花》《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
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一时期随着国立电影公司的建立,电影从故事短片 转变为故事长片。细分来说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片种 有社会伦理片,武侠神怪片,古装片等。
早期社会伦理片主要是提倡中国传统价值观,并且在剧作上融合了 中国古代世情文学(如“三言二拍”)的故事模式,同时也体现了 “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潮。
《孤儿救祖记》(1923,社会伦理片的开拓之作)
• 战后的中国电影在艰难中辉煌
• 上海几乎集中了一批战后最为重要的电影企业:官方的和民间 投资的公司。 国民党垄断电影产业,出现了一批官方制作的“正 统影片”,部分作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战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 战后最能代表中国电影优秀水准的,是昆仑影业公司的创作。 “昆仑”拍摄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 《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等影片,或 以史诗性的笔触记述中国自抗战以来的广阔而复杂的现实社会。 被称作为战后“新电影”。
第一代导演郑正秋(1889-1935)、张石川(1890-1953)
中国电影的成熟期
1931-1949
第一节、 三十年代电影
第二节 逐渐成熟的电影产业
第三节、“左翼(新兴)电影运动”
左翼(新兴)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九·一八”事变
2、有声电影等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外国电影的影响
3、电影人自身生存的需要,形成新的管理和创作机 制
• 由文华为代表的一批导演规避战后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完成了主要以反映人物心境的作品。被称作“文人电影”“市民电 影”。
《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乌鸦与麻雀》
第二代电影导演
• 蔡楚生、史东山、孙瑜、沈西苓、吴永刚、袁牧之、 费穆、郑君里等
蔡楚生 1906-1968
费穆:1906-1951
• 1933年,中国银幕上出现了《狂流》、 《春蚕》、《铁板红泪录》、《盐潮》、 《上海24小时》、《小玩意》、《姊妹 花》、《三个摩登女性》等左翼进步电 影,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其主题 和内容的新鲜令人目不暇接。这一年因 此称为“中国电影年”。
第四节、国防电影
《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
《风云儿女》
4、电影的巨大影响力,吸引了原先将活动重心放在 戏剧上的左翼文艺工作者
5、电影被纳入国民党中央管理体制。
• 第一部左翼电影是夏衍编剧、程步 高导演的《狂流》(1933年)。
在20世纪30年代,女性问题开始进入电影创作者的视野, 产生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卜万苍导演的《三个摩登女 性》,蔡楚生导演的《新女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吴永刚导演的《神女》。
创作特色: 1、把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纳入到电影创作中, 使电影成为反帝反封的政治武器。 2、奠定了中国电影进步的现实主义传统。 3、既注重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又注 意借鉴外国电影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中国电影 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早期中国电影男明星
赵丹
金焰
陶金
早期中国电影女明星
胡蝶 30年代上海滩电影皇后
从数量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电影题材多为古装片、武侠神怪片,自 1928年《火烧红莲寺》大获成功之后,银幕上开始充斥大量的武侠 片神怪片,从1928到1931,各电影制作公司制作了227部武侠神怪 片,整体来说都是属于粗制滥造,没有太大的社会意义的影片。
第一代导演
• 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作为中国电影 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 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 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 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 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 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 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 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 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和发展科学文艺的根本方针, 极大地振奋了电影家的创作热情。
周璇 号称“金嗓子”
阮玲玉
新中国电影的初创期
1949-1966
“十七年电影”
• 1946年10月1日,我党建立的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 北电影制片厂
• 1949年4月,“东影”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 1、电影企业的国有化改造 • 2、17年时期的电影创作状况
革命战争题材占据此阶段电影创作的主流 ,代表作有《白 毛女》、《赵一曼》、《钢铁战士》、《平原游击队》、《上 甘岭》、《董存瑞》等等 。
中国电影史
主讲教师:周老师
中国电影的开端
1905-1931
第二节 :早期中国电影
1、 1905年由 北京鑫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的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2、中国叙事电影的开始
3、中国早期电影的时代语境
第三节、早期电影格局
• 在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从初 期的实验探索转入到正规的电影制作。在这一时期中 国电影数量和类型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出现了 多个实力雄厚的中国早期制片公司,除新民公司以外, 比较著名的还有明星公司、天一影片公司、神州影片
历史题材影片将目光聚集在近代史上那些关乎民族命运的重 大事件,如《林则徐》 、《甲午风云》
现实题材影片重在弘扬改天换地、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代 表作有《老兵新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等
建国10周年前后,银幕上推出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体现民族 大团结的思想,代表作有《五朵金花》、《阿诗玛》、《刘三 姐》等 。
第五节、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
孤岛电影
• 孤岛电影主要指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后 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上海电影。
• 1、古装片。 • 这些古装片往往借古讽今,通过再现古人的民族气节
和斗争精神而隐晦地表达抗日的主题。
• 2、时装片。
• 3、喜剧片。
第五节、四十年代末期中国电影
《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 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 誉奖”, 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 获奖的影片 。
《神女》,无声 片的颠峰之作, 阮玲玉表演艺术 的颠峰之作。
《姊妹花 》
解读: 1、内容层面:
不幸的女主人公开始觉醒。 2、结构方式:
平行对比 3、大团圆式的结局 4、精湛的表演艺术
中国电影年——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