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什么是CBT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是由阿伦·贝克博士创立的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少情绪和行为失调,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的总和。目前,CBT已成为世界上传播最为广泛、被使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对于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是否有效,部分人还存在着疑虑和/或误解。实际上从文献分析来看,CBT在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中的疗效与药物相当;在中-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CBT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为期两年的随访发现,经CBT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仅通过药物治疗的患者。

英国NICE指南(指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APA指南(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爱丁堡皇家医学院SIGN指南(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国家临床指南)和加拿大CANMET指南(加拿大双相障碍治疗指南)都推荐CBT为心理治疗中的首选疗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CBT是一种优秀而有效的疗法,但CBT不是万能的:单用CBT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但不推荐单独应用于中-重度患者,禁止单用CBT治疗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优秀的疗法需要被恰当使用。《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的抑郁障碍管理部分共有九条内容,但没有任何一条内容直接提到如何进行用药管理,这与美国APA的治疗原则类似。所提到的内容全部是关于如何建立关系、进行评估、患者监测、开展教育、提高依从性,这些问题通常比如何用药更为关键。

精神科医生应学会两条腿走路,既会药物治疗,又会心理治疗。现在的情况是,

我国的多数精神科医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训练。循证医学证明了CBT 是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最为有效的方法,美国已经将CBT纳入了精神科医生的必修课。2000年之后,CBT的使用呈指数式上升,已经成为精神科心理治疗的主流。

反观另一方面,精神科药物的研发在最近十年却显出“疲态”,精神科疾病的复杂性等原因导致上市药品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主流观点认为人是特殊的,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动物,所以CBT这种从认知、行为角度入手的疗法就变得更为重要。

CBT原理

有些人认为CBT很简单,CBT说简单确实简单,我们推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CBT关注的就是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而且主张认知会改变行为和情绪。反之亦然,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也会影响认知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对于深陷“恶性循环”的抑郁症患者,我们通过CBT治疗让其重归良性循环。

可是CBT操作起来并不简单,虽然法律给予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的资格,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担。我们希望即便不能承担起心理治疗的工作,也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精神科医生可以和心理治疗师组成合作团队,相对系统的心理治疗交给治疗师完成,联合治疗则由精神科医生负责。CBT的理论基础分为行为部分和认知部分。行为部分认为抑郁是丧失、失去、缺乏奖励或者不能获得奖励的结果,可以通过行为激活、问题解决技能等方法治疗。CBT从行为角度来说需要进行横向分析,通过刺激-个体-反应-结果

(S-O-R-C)分析患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个体。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纵向分析,因为所有的现象和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们与发展过程、社会化过程、早期行为模式、个人信条和社会规则都有关系。

CBT聚焦当下而非过去,我们不可能让患者重建个人经历,而应该让患者注重眼前。无论是思维或是行为的改变都有可能促使情绪改变,进而影响认知最终实现全面变化。

普遍认为对于抑郁症的患者应通过运动疗法达到激活的目的,安排活动中需要注意疲劳问题。所有人都体会过疲劳,这是一种不良体验。让一个抑郁症患者参加剧烈运动,产生疲劳不但不是一件好事,反而造成另一种痛苦的叠加。

安排活动应该按照等级逐步进行,这一过程遵循不疲劳原则。所以,单独看每一个技术貌似都不难,但如何驾驭,如何联合使用是CBT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优秀的医生应该调动来访者配合你一起工作。

CBT流程

短程CBT可以分为6次进行:

第1次:了解抑郁与治疗方法;

第2次:识别自动思维与行为激活;

第3次:对抗歪曲认知与功能行为;

第4次:改变归因方式与任务分解;

第5次:发现核心信念与问题解决;

第6次:复习、目标和计划、应对挫折和预防复发。

在进行12-20次的CBT时,前3次等于是把上述的短程治疗的第一次治疗进行放大,这期间的治疗主要是为之后的治疗做铺垫。CBT需要先激发患者的治疗动机,并不是上来就蛮干。认知行为治疗不是批评,不是挑错,更不是骂人。CBT 过程中不应该表现出对患者的压迫性,相反应该以“人本”思想看待患者,前期治疗的铺垫和动机激发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

心理治疗分两个层面:一是基础治疗,包括支持性治疗、激发动机、建立关系、

发现问题、引导患者增加依从性;二是专业理论指导下的专门治疗。专门治疗实际操作起来并不难,怎么在理论指导下使用是难点所在。如果没有前期的铺垫,上来就治疗是不可能达到疗效的。

临床运用CBT的要点是:

充分的治疗关系

心理教育

激发治疗动机(药物、维持)

对症状的自我监控

行为激活

认知重建

评估很重要

适应症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药物依赖、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的康复期治疗等[3]。

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疗情绪抑郁病人,尤其对于单相抑郁症的成年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治疗方法。

抑郁症

认知主题:剥夺、挫败、失落。

不合理认知:

极端化-抑郁者受挫后会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

自责-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表现出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

消极思维:在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他常常坚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失败的原因全在于他自己。他坚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够聪明、不够称职、不够好看、不够有钱等等。总之干什么都不会成功,都没有希望。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观点常常是扭曲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

核心信念:我不好,我不受欢迎,别人不喜欢我。

核心信念和个人经历、他对重要人物的认同以及对别人态度的感知等因素有关。。如童年有过重大丧失体验的人,孩子不能理解事情是跟他无关的,相反会认为和他有关,并且是由于他不好造成的,会形成“我不好”的核心信念。

抑郁症最大的风险是自杀。

自杀的认知主题:

一是高度的绝望感(贝克认为“绝望”指“对未来的消极观念,消极期待或悲观”),绝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杀;

二是感到不能应付生活问题,断定所遇到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会感到无路可走。所以危机干预中让他们了解到事情有解决的可能性和可实行性,可以纠正不合理认知,降低自杀风险。

焦虑症

焦虑症出现的认知主题:

1、夸大危险:对自己知觉到的危险过度夸大的反应;对事物的失控作灾祸性的解释。其认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身体或心理、社会的危险,如怕死去、怕发疯、怕失控、怕晕倒、怕被人注视、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注意那些集中筛查身体或心理的威胁性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