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5W射频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方案为保证本次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审计方案:一、审计目的通过审计,了解我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整改建议,促进科研项目经费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以及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促进廉政建设,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审计依据本次科研项目经费审计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号)、浙江省财政厅、科技厅、监察厅《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科技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若干意见》(浙财教〔〕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教高科〔〕号)等。
三、审计范围本次审计对年月日至年月日的发生的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审计调查,包括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四、审计重点和内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情况。
()对财经法规和各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科研项目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学院科研、财务等部门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经费管理使用中的权限分工情况;()针对学院财务工作特点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情况。
.经费会计核算情况。
()纳入学院财务单独核算情况,会计科目设置规范性、核算内容和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和手续的完备性;()相关财务档案资料保存管理情况等。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标准执行预算情况,预算调整情况;()拨付合作单位预算资金规范性及监管情况;()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情况;()有无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支出,挤占、挪用、转移科研项目经费,自行分解、擅自转拨科研项目经费等问题。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相关管理规定和学校科研管理相关办法;()重点关注设备费、差旅费、办公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准确性。
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将低功率射频信号放大至较高功率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雷达系统、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
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它需要能够处理多种不同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以适应不同通信标准和频段的要求。
其次,放大器必须具备高功率增益和高线性度,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功耗、工作温度和尺寸等因素。
在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放大器拓扑结构,常见的有共射极、共基极和共集极等。
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适用的频率范围和特点,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功率管件,常见的有晶体管、集成电路、功率模块等。
不同的管件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参数,需要综合考虑功率、频率、线性度和可用空间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设计合理的电源供应和匹配电路,以确保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稳定和高效。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优化。
首先是频率响应测试,通过频率响应曲线分析放大器的带宽和增益等性能指标。
其次是线性度测试,通过测量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和交调等指标,以评估其适应不同信号的能力。
最后是功率测试,通过测量输出功率和效率等参数,以评估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需要设计师具备扎实的电路设计和射频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设计出更高性能的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推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S-C频段宽带250W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电子技术• Electronic Technology114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高效率 超宽带 大功率 威尔金森功分器 高杂散抑制本文对一款工作在S-C 频段,频率范围覆盖2GHz ~6GHz 的250W 固态功率放大器的研制进行了总结。
放大器内部采用16只输出功率≥25W 的GaN 功放芯片进行合成,合成网络由威尔金森功分器和3dB 电桥组成;在功放内部设计有多重低频滤波网络、用于改善信号杂散抑制度;通过功放内部的结构、电路优化,最终功放体积为260*190*30mm 3。
1 驱动放大单元设计实现驱动放大器的高增益指标需采用多级放大器进行级联。
在实际应用条件下,因各级放大器输入输出驻波、传输介质不连续、加工装配、误差等因素影响,放大器级联后增益平坦度与理论值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尤其在宽频带内,级间的反射相位有时叠加有时抵消,增大了起伏。
改善放大链增益平坦度通常有两种途径:(1)选用均衡器对增益进行补偿;(2)选用增益曲线互补的放大器级联。
为改善增益平坦度,驱动放大器设计时采用以下措施:(1)在驱动放大器输入端加π型衰减器调节放大链增益和改善输入驻波;(2)选用三级增益曲线在2GHz-6GHz 范围内互补的放大器级联;(3)在驱动放大器级联加入均衡器,均衡器作用为对频率增益特性进行纠正和降低两级放大器间的互耦,减小模块发生自激的可能。
均衡器采用砷化镓工艺制作,频率覆盖2GHz-6GHz ,输入输出驻波比均<1.4,增益均衡量5dB 。
经增益平坦度优化后驱动放大器理论增益≥45dB ,增益平坦度≤±1dB,小信号增益2GHz 处最低,6GHz 处最高,输出功率S-C 频段宽带250W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文/陈昱宇1 刘闻2 李栋1≥40dBm 。
依据工程经验,最终驱动放大器增益平坦度≤±1.5dB 。
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的开题报告
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功率放大器在通信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作为一种高性能功率放大器,具有带宽宽、线性度高、更好的抗干扰性等优点,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中。
本次研究旨在设计一种高性能的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通过优化电路结构及选取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管件,实现更好的线性度、功率和效率表现,并对该功率放大器进行仿真验证和实际测试,为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1.探究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2.设计高性能的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并从电路结构、功率放大器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3.对该功率放大器进行电路仿真,验证电路的性能及参数;4.实际测试该功率放大器,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5.对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评估其优劣及适用性。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1.理论分析法:对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进行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深入了解该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为后续的电路设计提供理论指导;2.电路设计方法:根据电路的结构特点及所需要的参数,结合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管件选用及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出满足所需要求的功率放大器电路;3.电路仿真技术: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功率放大器电路进行验证,得到电路的性能及参数;4.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测试对所设计的功率放大器进行实际测试,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验证所设计的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及可行性。
四、预期成果1.设计出一种高性能的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并进行电路仿真验证和实验测试;2.分析并比较该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及适用领域,评估其优劣性;3.提出针对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意见。
五、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计划时间为6个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1-2个月:调研、文献查阅及理论分析;第3-4个月: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电路仿真验证;第5-6个月:实验测试、结果整理及论文撰写。
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性能优化
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性能优化射频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其中功率放大器设计的性能优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原理、性能指标及其优化方法。
一、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原理射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将输入的射频信号放大到要求的输出功率的电路。
常见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有甲类放大器、乙类放大器以及C类放大器。
甲类放大器是一种线性放大器,输出功率与输入信号成正比;乙类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输入信号成正比,但只有一部分周期的信号得到放大,会产生失真;C类放大器是一种非线性放大器,只有输入信号的峰值大于阈值时才开启放大。
二、射频功率放大器性能指标1.增益(Gain):指射频功率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倍数,是评价放大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增益越大,信号放大效果越好。
2.带宽(Bandwidth):指射频功率放大器能够工作的频率范围。
带宽越宽,放大器的适用范围越广。
3.线性度(Linearity):指射频功率放大器在放大信号时是否产生失真。
线性度高的放大器能够更好地保持信号的纯净度。
4.效率(Efficiency):指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效率高的放大器能够更好地利用输入功率,减少能量损耗。
5.稳定性(Stability):指射频功率放大器在各种工作条件下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
稳定性好的放大器可以在不同环境下保持一致的工作效果。
三、射频功率放大器性能优化方法为了提高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表现,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优化方法:1.合适的电源供应:选择合适的电源工作电压和电流,以确保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源。
2.匹配网络设计:通过设计和优化匹配网络,将功率放大器与信号源或负载之间有效匹配,最大限度地传输信号能量。
3.传输线设计:合理设计传输线的长度、阻抗和介质等参数,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4.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根据具体需求选择甲类、乙类或C类放大器,使其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提高整体性能表现。
50W宽带线性射频功放设计
2、用ADS进行仿真
A、大信号与小信号的区别 描述阻抗特性的各参数受到工作频率、输入电 平、输出端的负载阻抗、电源电压、偏置以及 温度等的影响。
B、传输线变压器的使用
通常功放管的功率越大,输入输出阻抗越小,在宽频 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当中,一般端口的阻抗都为50Ω , 而功放管的输入输出阻抗都是很小的,所以在用同轴 电缆进行宽带匹配的时候对传输线进行不同的绕法可 以得到不同比值的阻抗变换。 在实际的使用当中,经常用到的同轴电缆变压器有: 4:1阻抗变换、9:1阻抗变换和平衡不平衡变换。改变 同轴电缆的绕法和连接方式还可以得到其他特殊比值 的阻抗变化器。
推动级放大 MRFE6VS25LR5 G=18dB 最大输出25W
微带线结合电容 T 匹配网络 匹配网络 1:9同轴电缆阻抗变换 特性阻抗Zo=17
前向检波 反向检波 ADL5519 T 9:1同轴电缆阻抗变换 特性阻抗Zo=17 微带线结合电容 匹配网络 主放大 微带线结合电容 T 匹配网络 1:9同轴电缆阻抗变换 特性阻抗Zo=17 到天线 RFout 微带线 耦合器 47dBm
C、静态工作点的确定
首先确定功放管的工作状态 然后按照数据手册上给出的Ids值,仿真出栅 极电压
D、稳定性仿真
放大器的稳定系数K,稳定性判据如下:
带宽大子载波数目多的信号其PAPR大, 受到非线性功放的影响也大
10
0
以符号为单位的 CCDF曲线
带宽500kHz 带宽1.2MHz 带宽6MHz
10
-1
互补累积分布函数(CCDF)
10
-2
10
-3
10
-4
10
-5
500W射频宽带功率放大器设计
同样 有 着 很 大 的 功 率 余 量
,
可 以在
。
若合路器插人损耗
则最终输 出 的
之 间 添 加 一 个 电 阻 衰减 网 络 进 行 级 间 隔
,
左右
。
离 提 高 器 件 的工 作 可 靠 性 以 及 加 快 电 路 调 试 速 度 添 加 衰减 器
。
增 益 然 而 加 人 负反 馈 以及 展 开工 作 带 宽 后 工 作 频
,
定程 度 上 制 约 了
上接 第
。
页
范 围 内 特性 要 平 坦度 变差
监控 电路 及
监控 电路 在 射 频 功 率 放 大器 中作 用 十 分 重要 的示 工 作 电流显 示 状 态 显
,
负反 馈 的 引人 也 可 以 设 计
离 的直 接 相 连 因 此 需 要 承受 前 后 级 功 放 管 的影 响 同样 它 的选 择 应 该 有 很 大 的 余 量 在
。
公司的
凡
,
下有
增益 以及
,
。
的
,
参数 可 以 从 手 册 中查 到 所 以 可
,
,
的 输 出 正 好 满 足 我 们 的 设计 要 求
自检 和 执 行 保 护 动 作 的 依 据
即功 率分 配 问 题
。
由于 一 般 前 级 放 大器 的 输 出
。
对 双 向 藕 合 器 的要 求 是 线 性 要 好 在 工 作 频 率
下转第
阻 抗 与 后 级 放 大 器 的输 人 阻 抗 并 不 一 样
所 以一般
页
以娜
年常
卷常
期
,已
悦 电通佑技木
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优化
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优化射频功率放大器(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简称RFPA)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低功率信号放大至较高的功率水平,以满足系统的传输要求。
设计和优化一个高效、线性且稳定的RFPA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RFPA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和优化方法,并重点讨论功率增益、效率和线性度等关键性能参数的优化技术。
一、RFPA的基本原理RFP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功率管(例如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将输入的低功率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放大至较高的功率水平。
主要包括输入匹配、功率放大和输出匹配三个部分。
1. 输入匹配:输入匹配电路的作用是将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功率管的输入阻抗匹配,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
常用的输入匹配网络包括L 型匹配网络和PI型匹配网络。
2. 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器的核心是功率管,其输入端接收到匹配网络输出的信号,并通过引入直流偏置电压,使功率管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上,以实现较高的线性度和功率增益。
3. 输出匹配:输出匹配电路的作用是将功率管的输出阻抗与负载的输入阻抗匹配,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
常用的输出匹配网络包括π型匹配网络和T型匹配网络。
二、RFPA的设计要点为了实现高效、线性和稳定的RFPA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1. 功率增益:功率增益是衡量RFPA放大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权衡信号增益和功率增益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结构和电路参数。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分级放大的结构,通过级联不同功率管实现较高的功率增益。
2. 效率:RFPA的效率指的是输入电能和输出射频功率之间的转换效率。
高效率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并减少功耗。
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采用最大功率追踪技术、动态功率调整技术和功率补偿技术等方法。
3. 线性度:RFPA的线性度决定了其输出信号的失真程度。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非线性失真的抑制和动态范围的优化。
大功率宽带射频脉冲功率放大器设计
大功率宽带射频脉冲功率放大器设计
大功率宽频带线性射频放大器模块广泛应用于电子对抗、雷达、探测等重要的通讯系统中,其宽频带、大功率的产生技术是无线电子通讯系统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
随着现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宽频带大功率技术、宽频带跳频、扩频技术对固态线性功率放大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射频功率放大器频率宽带化、输出功率更大化、整体设备模块化。
通常情况下,在HF~VHF 频段设计的宽带射频功放,采用场效应管(FET)设计要比使用常规功率晶体管设计方便简单,正是基于场效应管输入阻抗比较高,且输入阻抗相对频率的变化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易于阻抗匹配,另外偏置电路比较简单,设计的放大电路增益高,线性好。
本文的大功率宽频带线性射频放大器是利用MOS 场效应管(MOSFET)来设计的,采取AB 类推挽式功率放大方式,其工作频段为O 6M~10MHz,输出的脉冲功率为1200W。
经调试使用,放大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调试、试验和实用时使用的测试仪器有示渡器、频谱分析仪、功率汁、大功率同轴衰减器、网络分析仪和射频信号发生器。
1 脉冲功率放大器设计
1.1 电路设计
设计的宽频带大功率脉冲放大器模块要求工作频段大于4 个倍频程,而且输出功率大,对谐波和杂波有较高的抑制能力;另外由于谐波是在工作频带内,因此要求放大器模块具有很高的线性度。
针对设计要求,设计中射频功率放大器放大链采用三级场效应管,全部选用MOSFET。
每级放大均采用AB 类功率放大模式,且均选用推挽式,以保证功率放大器模块可以宽带工作。
考虑到供电电源通常使用正电压比较方便,。
5W射频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ta ,t i a l i r ssa l,t e p ro ma c s rl be n hsa lirh sS C h t hs mpi e wo k i tbe h efr n e i ei l,a d t i mpi e a U — fr a f csf l p l d t h o esul a pi o te cmm u iain y e nc t . o
讯 实践 。
关键 词 : 功率放 大器
功 率增益
宽频 带
传输 线 变压 器
Ab ta t I h e in o r a a d a liain ee ti i ut fe og i r a sr c :n ted s fb o d b n mpi c t lcrcc c i,otn t an b o d g f o r b n mo t h rce i i o h o r pu t h x e s f h we — pu . i d — a d s o hc aa trs c f ep we — lsi a ee p n eo ep t t s t t o r ls Ths e sg o nyc n an h an pu n h fiin y,b tas a o sd rdwa eb n in n t l o tist eg i lsa d t eef e c o c u l h sc n iee v a d— o s th n p e n iea d c c m sa c n Oo wi igs e d a dsz n i u tn ea d S n.Th e u g n n rcieidc td c r e d b g ig a d p a t n i e c a
维普资讯
1 8
20 07年 第 3期 巫 丛平 刘静 霞 :W 射 频 宽带功 率放 大器 的设计 5
射频宽带放大器的设计方案
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报告摘要:本系统以AD公司生产的高速可控增益运放AD8330为核心,结合固定增益放大、可变增益放大、末级差分电路等主要部分,能实现放大倍数0~50dB 增益可调。
前级放大采用一片AD8330实现可变增益放大,固定增益放大采用OPA847芯片实现10倍的固定增益放大,再经末级1片电流反馈型运放THS3001扩流,构建末级差分驱动负载。
关键词:宽带放大器高速运放 OPA847 AD8330一、方案论证与选择1、方案选择与比较1.1 固定增益放大器比较方案一:采用OPA820运放芯片作为固定增益放大,该芯片是一种高速运算放大器,在6 Hz~ 20 MHz 的通频带中可实现放大增益为43 dB, 具有带内波动小, 输出噪声低的特点。
但是缺点是通频带不够宽。
方案二:采用OPA695电压反馈型高速运算放大器,在1400MHz频率下能实现两倍放大,符合本题要求,但在高频下,该运放易产生自激。
方案三:采用OPA847, 电压反馈型高速运算放大器,最大频带宽度达3.9GHz,完全满足本题频带要求,输入电压噪声低,带内波动小,自激现象少。
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方案三。
1.1.2 可变增益放大器比较方案一:采用可编程程控放大器AD603。
该运放增益在-11~+30dB范围内可调,通过改变管脚间的连接电阻值可调节增益范围,易于控制。
但该运放增益可调带宽为90MHz,不满足题目要求。
方案二:采用高增益精度的压控VGA芯片AD8330。
该芯片可控增益带宽可达150MHz,增益可调范围0~70dB,符合本题指标要求.因此,该电路采用方案二。
1.1.3 电压增益可调方案比较方案一:基于单片机做步进微调。
由单片机MSP430G2553及12位DA转换芯片TLV5616对AD8330进行程控,实现增益在可取范围内可调。
但是,此设计只能步进调节,不能连续可调,此方案不可取。
方案二:基于精密电位器做连续可调。
用一个精密电位器对+5V分压后输入AD8330 5脚VDBS,从而对电压增益实现连续可调。
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功率放大器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低功率的射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级别,以便于传输和处理。
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可以在大范围的频率范围内提供高功率放大的设备。
本文将介绍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在设计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之前,需要明确一些基本参数和要求。
首先,需要确定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宽带放大器通常涵盖几个频率段,因此需要确保在所需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足够的增益和线性性能。
其次,需要确定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要求。
输出功率是放大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放大器能够提供的最大信号功率。
最后,需要考虑放大器的线性性能和稳定性。
线性性能是指放大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而稳定性是指放大器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维持恒定的增益和相位特性。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拓扑结构和技术来实现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
其中一种常见的结构是宽带巴氏极双管功率放大器。
该结构使用共射和共基级联的方式来实现高增益和宽带特性。
另一种常用的结构是宽带巴氏极共基功率放大器,它具有简单的结构和高输入阻抗,适用于高频应用。
在选取合适的放大器结构后,还需要选取合适的放大器器件。
常用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器件包括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三极管具有高增益和线性特性,适用于较低频率的应用。
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和功率特性,适用于较高频率的应用。
集成电路则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稳定性。
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器件。
除了放大器器件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匹配网络来实现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匹配。
匹配网络能够提高放大器的功率传输效率和线性特性。
常用的匹配网络包括隔离电容、电感和变压器等。
通过合理选择匹配网络的参数,可以实现最佳的匹配效果。
最后,在完成放大器设计后,需要进行仿真和测试验证。
使用电磁仿真软件可以对放大器的工作性能进行模拟和优化。
实际测试可以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和性能指标的达标情况。
基于功率放大技术的宽带射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基于功率放大技术的宽带射频信号发生器设计宽带射频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可以产生高频信号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通信、无线电、雷达等领域。
它通过利用功率放大技术,实现对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的增加,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信号的要求。
设计一款基于功率放大技术的宽带射频信号发生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要确定设计的频率范围。
宽带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需要覆盖广泛的频率范围,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来满足不同频率段的需求。
常见的功率放大器包括晶体管放大器、宽带放大器等,根据不同的频率范围来选择适合的功率放大器。
其次,需要考虑输出功率的要求。
功率放大技术可以实现对信号的输出功率进行提高,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要求确定所需的输出功率范围。
在功率放大器的选择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功率放大器的增益和效率等指标,以实现在输出功率要求下的最佳性能。
在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信号的频率稳定性和相位噪声等指标。
频率稳定性是指信号在稳态下的频率波动范围,相位噪声是指信号在频域上相位的不确定性。
这些指标对于射频信号的应用非常重要,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频率源和相位锁定电路等手段来实现。
此外,还需要考虑信号发生器的调制功能。
调制是指改变信号参数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在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中,通常需要提供多种调制方式,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等因素。
安全性要求针对高频信号产生和功率放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合理的设计,例如添加过压、过流保护装置。
可靠性是指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材料,并进行严格的性能测试。
易用性则要求设计简单明了、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并提供必要的故障诊断和维护功能。
综上所述,基于功率放大技术的宽带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需要考虑频率范围、输出功率、频率稳定性、相位噪声、调制功能、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等多个方面。
基于集成电路的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基于集成电路的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随着世界变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通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
射频功率放大器(RFPA)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RFPA是一种能够将信号增强到足够强度的模块,以保证信号可以在远距离有效传输。
RFPA的研发和设计一直是通讯系统领域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重点讨论基于集成电路的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一、 RFPA的设计过程RFPA的设计流程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一是如何提高功率增益,二是如何保证信噪比的同时避免功率损失。
对于前一个问题,研究者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功率级别和谐振电路。
对于后一个问题,就需要着重考虑噪声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对于宽带RFPA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多样化和复杂。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带宽:带宽指的是该功率放大器能够工作的频率范围。
需要考虑工作在多个频率点上时的稳定性和性能。
2. 线性: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信号通过放大器后失真的效果。
在宽带应用中,线性度尤为重要,因为不同频率的信号在放大器中的增益是不一致的。
因此,如果不注意线性度,容易导致信号的失真甚至严重的非线性失真。
3. 兼容性:需要考虑功率放大器与系统其他部件的兼容性,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升。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RFPA的设计需要结合模块化、集成化、可调度等特点。
需要利用尽可能少的元件,完成尽可能多的功能,以达到功率放大器的高端性能和稳定性。
二、基于集成电路的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集成电路的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集成电路技术的RFPA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可以将多个电路模块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调度性。
在集成电路中,常用的设计方法是放大器级联,将多个放大器模块串联在一起,提高增益和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Switched-Capacitor技术对滤波器进行设计,可以通过调整采样精度来实现宽带信号的处理。
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电路设计
68/ 播 信 川A l & E E IO F R AIN/0  ̄ ,/ w c / E 麓 R D TLV INN O M T / 1 -9 / w i 广暾 o S I O 209 w nn
一 无线技术 / /
,
Newo kT c n o y/ t r e h olg /
=
当反射 系数为零时, 功率可以无反
射的传输, 这时阻抗实现完Hale Waihona Puke 匹配。 分子为零 , 即:
r: = :0
( /0( +0 z z :0z g )z )
1 : 4 () 1
由公式 ( ) 反射系数 为零可以等效 为 但是实际同轴线的特征阻抗是有一定规 2,
=
图2 和公式 ( ) 1 表明 : 变换 器的阻
其源 阻抗Z 与Z 负载 阻抗 变换 比
的输入、 输出达到最佳的功率匹配, 匹
配电 的设计成为射频功率放大器 的重 路
1 同轴变换器模型
同轴变换器有三个重要参数: 阻抗
要任务。 要实现宽带内的最大功率传输 变换 比、 特征阻抗和 电长度 。 这里用电
分析 方便。 当同轴线的介质 匹配电路设计非常困难。本文设计 的同 长度是为了 电长度就是频率 的函数 轴变换器 电 路就能实现高效率 的电路匹 和长度一定时, 配 。 轴 变换器具有功率容量大、 同 频带 可以不必考虑频率。 宽和屏蔽好 的特 性, 广泛应用于VH / F
率变化 的, 所以采用同轴变换器和集 总
元件联合实现宽带匹配的方式。
抗变换比等于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之比。
z. i一磊’ =0
— 一
同轴变换器的输入阻抗等于同轴线的输 入阻抗并联 , 出阻抗等于 同轴线的输 输 出阻抗串联。 12通用模型 . 由 于特征阻抗是实数, 而源阻抗与 负 载阻抗一般都是复数 , 所以, 就不能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介绍了一种分析同轴线变换器的新方法,建立了理想与通用模型,降低了分析难度和简化了分析过程。
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同轴变换器与集总元件相结合的匹配电路设计方法,通过优化同轴线和集总元件的参数,实现放大器的最佳性能。
o关键字
o功率放大器阻抗变换器
•阻抗变换器和阻抗匹配网络已经成为射频电路以及最大功率传输系统中的基本部件。
为了使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达到最佳的功率匹配,匹配电路的设计成为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宽带内的最大功率传输,匹配电路设计非常困难。
本文设计的同轴变换器电路就能实现高效率的电路匹配。
同轴变换器具有功率容量大、频带宽和屏蔽好的特性,广泛应用于VHF/UHF波段。
常见的同轴变换器有1:4和1:9阻抗变换,如图1所示。
但是实际应用中,线阻抗与负载不匹配时,它们的阻抗变换不再简单看作1:4或1:9.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提出一种简化分析方法。
1 同轴变换器模型
同轴变换器有三个重要参数:阻抗变换比、特征阻抗和电长度。
这里用电长度是为了分析方便。
当同轴线的介质和长度一定时,电长度就是频率的函数,可以不必考虑频率。
1.1理想模型
理想的1:4变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都匹配,每根同轴线的输入、输出阻抗等于其特征阻抗Z0,其等效模型如图2所示。
其源阻抗Zg与ZL负载阻抗变换比为:
图2和公式(1)表明:变换器的阻抗变换比等于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之比。
同轴变换器的输入阻抗等于同轴线的输入阻抗并联,输出阻抗等于同轴线的输出阻抗串联。
1.2通用模型
由于特征阻抗是实数,而源阻抗与负载阻抗一般都是复数,所以,就不能简单的用变换比来计算。
阻抗匹配就是输入阻抗等于源阻抗的共轭,实现功率的最大传输。
特征阻抗为Z0,电长度为E的无耗同轴线接复阻抗的电路如图3所示。
由于源阻抗与同轴线特征不匹配,电路的反射系数就不是负载反射系数。
由于同轴线是无耗的,进入同轴线的功率就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
那就可以把电路简化只有一个负载Zin,又因为Zg与Zin都是复数且串联,就可以把Zg中的虚部等效到Zin中,最后得到反射系数为:
其中:
当反射系数为零时,功率可以无反射的传输,这时阻抗实现完全匹配。
由公式(2),反射系数为零可以等效为分子为零,即:
其中:
当E为90o时,可得:
•由于特征阻抗为实数,ZLZg*为实数时,方程才有解或才能完全匹配。
当ZL和Zg 为实数时,就是常用的λ/4阻抗变换。
当E不等于900,利用实部与虚部都等于零得方程组:
整理化简得:
公式(3)说明,不是任意两个复阻抗都可以完全匹配,必须满足特征阻抗为正实数;
可以并联或串联电抗元件,使两个不可能完全匹配的复阻抗完全匹配。
通用模型是结合理想模型和同轴线分析建立,如图4所示。
把1:N同轴变换器等效一根同轴线,利用同轴线的分析结果,更容易获得特征阻抗和电长度参数。
特别对于利用同轴变换器设计的匹配电路,可以简化设计步骤,减少工作量。
2 宽带匹配电路的设计
通过对同轴变换器的分析,可以通过调谐特征阻抗和电长度完成阻抗匹配。
但是实际同轴线的特征阻抗是有一定规格的,不是任意的,而且电长度又是随频率变化的,所以采用同轴变换器和集总元件联合实现宽带匹配的方式。
2.1.集总元件匹配电路
复阻抗可以用电阻与电抗串联表示,也可以用电阻与电抗并联表示,这两种表示的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它们都是指同一个复数,其转换关系为:
公式4表明,电阻并联电抗可以减小其复阻抗的实部,再串联电抗抵消其虚部,就可以实现Rp到RS阻抗匹配。
所需的电抗值可以通过表达式4计算,且Xp与XS取不同性质的元件,如果Xp用电容,XS就用电感。
集总元件实现阻抗匹配原理:电阻并联电抗减小其实部,再串联电抗抵消其虚部,达到两个纯电路的匹配;当匹配的不是纯电阻时,可以采用抵消和吸纳虚部的方法实现复阻抗的匹配。
2.2联合匹配电路
以Freescale公司M RF6VP2600推挽式MOSFET管的匹配电路设计为例,首先确定匹配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同轴变换器的阻抗变换,然后再确定特征阻抗、电长度和集总参数。
由于输入匹配电路设计与输出匹配电路类似,下面详细研究输出匹配电路设计。
MRF6VP2600的DATASHEET给的源极-源极的输出阻抗如图6所示。
图6 MRF6VP2600的输入-输出阻抗
输出匹配电路中,由于功率管采用推挽式工作,所以在输出端加入1:1巴伦实现不平衡-平衡变换。
利用通用模型,下面的工作就简化为同轴线与集总参数的匹配电路设计。
同轴线的特征阻抗和电长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Er为内部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D为外导体内径;d是内导体外径;为内导体系数,单股内导体时为1;C为空气中光的速度;f为工作频率,L为同轴线的长度。
公式5表明,电长度与频率呈线性关系,且其长度越短,电长度受频率的影响越小。
• 2.3仿真验证
利用安捷伦公司的ADS工具进行输出匹配电路设计与仿真,一般可采用大信号S 参数仿真和谐波仿真,由于本文设计用于推挽式工作的匹配电路,所以选用更直观的谐波平衡仿真。
利用同轴线和巴伦的模型进行仿真的电路如图7所示。
%%%%%%%%%%15
图7 仿真原理图
由于图7的负载阻抗的实部是随频率增减而减少,所以在同轴变换器的两端并联电容。
可以很容易对电路进行手动调谐和自动优化,最后的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16
图8 (87.5-108)Mhz匹配阻抗
由图6,图8可以得到各频点的反射系数;再根据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可以求得匹配电路在工作频带的反射系数;最后根据匹配效率与反射系数的关系,求得匹配电路的匹配效率。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反射系数与匹配效率的计算结果
%%%%%%%%%%17
从表1可以得到,匹配电路的在工作频段内匹配效率达99.93%,实现了较好的匹配。
3总结
本文建立同轴变换器的理想模型和通用模型,提出一种新颖的和简单的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同轴线的特征阻抗和电长度对匹配电路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设计了一款推挽式MOSFET管的输出匹配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匹配效率达99.93%.
2.3仿真验证
利用安捷伦公司的ADS工具进行输出匹配电路设计与仿真,一般可采用大信号S参数仿真和谐波仿真,由于本文设计用于推挽式工作的匹配电路,所以选用更直观的谐波平衡仿真。
利用同轴线和巴伦的模型进行仿真的电路如图7所示。
图7 仿真原理图
由于图7的负载阻抗的实部是随频率增减而减少,所以在同轴变换器的两端并联电容。
可以很容易对电路进行手动调谐和自动优化,最后的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87.5-108)Mhz匹配阻抗
由图6,图8可以得到各频点的反射系数;再根据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可以求得匹配电路在工作频带的反射系数;最后根据匹配效率与反射系数的关系,求得匹配电路的匹配效率。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反射系数与匹配效率的计算结果
从表1可以得到,匹配电路的在工作频段内匹配效率达99.93%,实现了较好的匹配。
3总结
本文建立同轴变换器的理想模型和通用模型,提出一种新颖的和简单的析方法。
通过分析,同轴线的特征阻抗和电长度对匹配电路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设计了一款推挽式MOSFET 管的输出匹配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匹配效率达99.93%.
(本文转自电子工程世界:/dygl/2012/0523/article_12332_2.html)�(本文转自电子工程世界:/dygl/2012/0523/article_1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