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二、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和秦长城、灵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条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历史挂图、绘制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时空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和“千古一帝”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巨大,秦朝的影响深远。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难点:焚书坑儒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兵马俑、万里长城、秦始皇的图片及雕像,配合古筝音乐《平沙落雁》教师:图片中是描述那位英雄人物以及他的功绩? 学生:秦始皇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你所知道的秦始皇。

归纳小结,引入课题,剖析课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六合一统,彰显霸气教师:秦王嬴政为什么能够“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呢?展示:“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秦)李斯教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学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疆土不断扩大,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由来吗?学生: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活埋赵国降卒40万,赵国的壮丁几乎在此役中死尽。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虎狼之师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XXX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教学难点】:焚书坑儒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XXX扫六合,虎视XXX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二、新课研究一)秦灭六国教师介绍XXX,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XXX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XXX即位时国政为相国XXX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XXX的相职,并任用XXX、XXX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XXX、XXX,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提问: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后,XXX无力抵御秦的进攻;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秦王XXX雄才大略。

教师提问:秦统一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XXX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和秦战六国图示,介绍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提问: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提问: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学生回答: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XXX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016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9课-秦统一中国

2016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9课-秦统一中国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第 9 课秦一致中国课知识与能力:知道秦代的一致,认识秦代成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认识巩时固一致举措及其对稳固国家一致的作用。

商讨秦历史意义,培育剖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教过程与方法:识读《秦代局势图》《秦代的政治建制表示图》,研读文学字资料、《一致汉字》《一致钱币》图片资料,获得有效历史信息。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代一致的历史意义。

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确实目立,确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代稳固稳固一致的举措,对我标国一致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课要点确定中央集权制度稳固一致的举措教课难点确定中央集权制度教课方法议论、练习、启迪教课手段课件、触控一体机课型新授教课环节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课件出示李白的《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一、导入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导入新课。

新课师:板书第 9 课秦一致中国二、讲解新课秦来六国确定中央集权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秦灭生带着问题思虑。

六国。

小组议论,并报告结果。

1、秦为什么能一致六国?2、秦一致六国有何历史意义?师:对本部分进行小结,对学生的答案赐予一定和赞誉,并重申团结的重要性,浸透德育教育。

1、师:俗语说,打江山简单,守江山难。

秦灭六国能够说参军事上达成了1、生:表演历史小品《朝一致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会》。

固一致呢?仿效西周的分2、生:依据小品及书中内封制,是否是理智之举呢?容制作秦代中央集权制表示请大家观看小品《朝会》,图。

看看秦王嬴政是怎么做的。

(小品提早安排学生排演好)2、师:经过观看小品,同学们能说出秦代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吗?请同学们依据秦代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制作一个简要的示企图。

3、师:投影展现学生成就,并加以增补说明。

4、师小结:郡县制对后代的影响。

1、师:请同学们思虑1、生:分组议论。

钱币、文字、胸怀衡的不统2、生:报告议论结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一篇介绍秦朝历史的重要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秦朝的灭亡等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使他们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朝历史的了解相对较为有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百家争鸣的形势有所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秦朝的历史与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事件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秦始皇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2.教学难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版图和统一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争斗,引出秦朝的历史地位。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统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因素?”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重点讲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内容涉及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统一国家的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过程,秦朝的统一六国,秦始皇的改革措施。

2.难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内外的改革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国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秦国的框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附学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附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3.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识读《秦朝疆域图》,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秦灭六国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2.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历史剧、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分析各种措施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突破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的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地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体验式学习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外阅读,编演历史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秦王扫六合》,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

教师讲解:大家在音乐里听到的歌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人物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宏伟、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我们把兵俑放在地图中,大家观察一下,兵俑面朝哪个方向?”为什么要朝向东边呢?这个和秦统一中国有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下第九课的内容《秦统一中国》”【新课学习】第一篇章统一伟业1.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简述秦灭六国过程和秦朝建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2. 战国有七雄,为什么最终由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呢?•民心所向•秦国实力•秦王嬴政的作用((1)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3)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3. 秦灭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一时期呈现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和意义;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疆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秦朝形势图》,指出秦的疆域,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一)、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我们把兵俑放在地图中,大家观察一下,兵俑面朝哪个方向?”为什么要朝向东边呢?这个和秦统一中国有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下第九课的内容《秦统一中国》”(二)、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的原因:指导学生看书,归纳,从人心、经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121年,在不到10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灭了六国以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理范围大为拓展。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用10年时间灭了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形成了完备的官僚机构;在地方,推行群县制,中央牢牢控制地方。

为了巩固统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1.识记秦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聚焦关注点。

(二)讲授新课1.秦灭六国(1)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秦能统一天下的原因?(2)学生活动①广大民众期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社会趋势)②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势力。

(经济、军事基础)③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

(个人因素)(3)教师活动根据教材提示,完成秦统一的相关史事填写?(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概况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其地位。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6)学生活动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教师活动政治措施: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措施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措施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影响深远。

3.统一巩固措施(1)教师活动文化措施:统一文字——小篆经济措施:措施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措施2:统一度量衡交通措施:措施1:车同轨、修驰道措施2:开凿灵渠军事措施:措施1:南征越族、北击匈奴措施2:修长城五、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亲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附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附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附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理解秦始皇所实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掌握秦始皇实行的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兵器等制度,并了解其对中国统一和
后世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史上最伟大的统一者是谁”,“铁腕政治的表现”,“统一中国所需要的
措施”等问题,启发学生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进行预习和探究。

2.学习新知(30分钟)
(1)秦始皇实行的政治措施。

通过PPT和图片展示,讲解秦始皇的“始皇制度”、基层行政区划和严格的吏治制度。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政治措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讨论答疑(10分钟)
引导学生就学习内容中的难点、疑点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和答疑解惑。

(1)分组讨论。

教师按不同的主题分组,引导学生对秦始皇实行的政治、军事、文化措施进行讨论和
交流,并展开互动、互相学习。

(2)思维导图。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个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主题的思维导图。

要求思维导图结
构清晰、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条理明晰。

五、作业
完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三把斧”(即:钱币、文字和法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探
究报告。

六、板书设计
1.始皇制度、基层行政区划和吏治制度
2.六步并举、修筑长城等军事措施
3.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兵器等文化措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本课重点内容有:秦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和文字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国时期和六国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内容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和历史地理背景等方面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认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背景和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战国时期和秦朝的差异,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内容的图片、视频等。

3.学具:笔记本、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国统一六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国能够统一六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品学习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学习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6.为什么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7.假如秦始皇没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朝会是怎样一种社会状况?
8.这些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最终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强大的秦帝国?
教学
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教学
难点
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意见








小结
在七国中,哪一个诸侯国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秦是怎样统一中国的。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3.秦统一的意义
师:以上我们探讨了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经过和意义,那么,下面我们来探讨秦始皇统一中国与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联系?(教师指导学生从统一对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今天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方法等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第一组学生探究讨论)
师:指导第一组学生阅读课文,和学生探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并向学生依次提出下列问题。
秦统一中国
课题
秦统一中国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教案_2
3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文字图,由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教师归纳
三交通军事上:
1统一车辆轨道
2北修长城拒匈奴: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
3南通灵渠平越疆: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
南通灵渠平越疆
三秦朝的疆域(四至)
备课小组建议:
教研组评课意见:
四秦的疆域
东到东海,西至陇西,南到南海,北至长城一带
五课堂练习
(教学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并齐读快乐学历史
(作业):导学全程练
附板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坑儒
5民族关系上:北据匈奴修长城
教材
难点
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仪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展示《战国七雄》图,指出七雄的位置。
(二)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没能力阻挡秦国的强大攻势了,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嬴政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攻灭六国。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秦的统一第9课秦的统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秦灭六国及其意义。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焚书坑儒。

修筑万里长城。

开凿灵渠。

秦的疆域。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

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要点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秦灭六国和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2.焚书坑儒三、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1.秦长城的修建2.越族地区的开发3.秦的疆域一、本课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二、学生在小学历史课或社会课上对秦灭六国和秦始皇的史事已有所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活动。

三、导入新课:提问“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在事先画好的《战国形势》板图上填上七国的名字。

然后说明,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割据称雄,不断兼并,这种状态直到秦灭六国,才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

那么,战国七雄中为什么是秦灭了东方六国呢?启发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意义后,教师指出,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奴隶制废除了,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后来秦灭六国的基础。

四、“秦灭六国”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秦灭六国的过程,另一是秦灭六国的意义。

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C)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
2.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C)
A.河南安阳B.河南洛阳C.陕西咸阳D.河南登封
3.“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D)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4.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

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D)
A.刺史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9课基础巩固
六、板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四、秦朝的疆域
【教后反思】。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并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秦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和文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可能还不太了解。

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掌握秦朝建立的背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认识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和文字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和文字的意义。

2.教学难点: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秦朝的统一为例,分析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知识。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七年级上册 历史 第四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 历史 第四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秦统一六国的基本史实,包括秦统一的时间、顺序、建立者、都城等。

-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如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等,并理解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 能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历史规律和意义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 运用比较法,对比秦统一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加深对秦统一意义的理解。

- 组织学生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增强民族自豪感。

- 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对中国古代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到统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例如,统一后的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能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有利于促进各地的交流与发展。

-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

这些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加强了秦朝的统治,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例如,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避免了分封制下诸侯割据的局面再次出现;统一文字使得政令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顺利传达,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更加便捷。

2. 教学难点- 对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

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自主预习】(一)、秦的统一1、秦灭六国的过程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人物:赢政(3)都城:咸阳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

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

秦始皇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四反思学习:
过渡: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多年的混乱局面,建立了统一全国的政权,然而秦国却不到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

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何不妥之处?请站在秦民的立场上,谈一谈对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看法。

支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
反对:焚书坑儒
有争议:修长城(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小结:秦朝的灭亡有偶然因素,但也包含着必然成分,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思考我们才有可能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环节五总结:
1、秦灭六国的原因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3、巩固统一措施
作业布置
完成《基础训练》第9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秦朝的统一》,这是古代史上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本课内容丰富、庞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知识较多。

因此,本设计主要基于《秦朝的统一》这一课的重要地位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

设计中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附历史小短剧《朝会》剧本
秦王: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一统天下建立千秋基业。

今与大家商议,国君该如何称呼?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眼前一亮:妙哉妙哉,那就称皇帝吧,我就是秦始皇,子孙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我自称朕,朕还要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

大臣:大王,哦不(轻拍自己的嘴巴)皇上,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呢?
秦始皇:李爱卿,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李斯:丞相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总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大臣:皇帝,地方上应该如何处理?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如在那里封几个王,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分封到那里。

李斯: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了后来,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

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秦始皇:正和朕意,从此废除分封,设立郡县。

退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