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解题速度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937e2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2.png)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提高得分。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会给出不同人员或团队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计算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工作效率来计算。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解题技巧:对于相遇问题,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
常见的例子: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答题要点:利润=售价成本,售价=定价×折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解题思路:排列用 A 表示,组合用 C 表示。
排列时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要准确区分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问题。
公务员如何提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速度
![公务员如何提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7c94e0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8.png)
公务员如何提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速度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数量关系解题是其中一项必备技能。
如何提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成为了考生们的关注焦点。
以下是一些提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速度的方法和技巧。
1. 理清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理清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时要仔细分析并理解题意,确定问题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将问题抽象成具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题目和推导解题思路。
2. 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数量关系解题离不开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
要提高解题速度,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但不限于大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分数、百分数、比例关系的转换等。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灵活地运用到解题中。
3. 刻意练习数量关系解题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因此刻意练习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做题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初期,可以选择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逐渐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
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可以挑战更复杂的题目,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分类总结题目类型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目存在各种类型,例如等式推理、逻辑演绎、数字推理等。
对于每一种类型的题目,可以进行分类总结,梳理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规律。
这样在遇到相似类型的题目时,可以迅速找到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5. 学会快速计算在数量关系解题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过程。
学会快速计算是提高解题速度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数学运算的窍门,例如近似计算、精确计算的取舍,运用分子分母的因数分解,利用乘积、倍数的性质等来降低计算难度和提高计算速度。
6. 考试中的时间分配在行测考试中,时间分配是非常关键的。
要合理安排每道题目的答题时间,特别是对于数量关系题目,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解题思路来决定花费的时间。
如果某道题目短时间内无法解答,可以跳过先解答其他更容易的题目,待时间充裕时再回过头来解决。
7. 仔细审题数量关系题目中常常有一些细节和陷阱,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答案错误。
如何在行测中提高数量关系的解题速度
![如何在行测中提高数量关系的解题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52d67b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e.png)
如何在行测中提高数量关系的解题速度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题型,它要求考生通过对给定的数量关系进行比较、运算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由于数量关系题的简化和逻辑性强,正确解题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解题方法和实操练习三个方面,分享提高数量关系解题速度的方法。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提高数量关系解题速度的基础。
在准备阶段,考生应该深入学习数量关系题型的解题思路,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模式,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法。
首先,考生需要了解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
数量关系题涉及到数值之间的比较、运算和推理,包括比例关系、百分数、倍数关系、递推关系等。
熟悉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考生快速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其次,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法。
数量关系题往往需要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平均数的计算、比较大小等操作,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推断。
熟练掌握这些基本运算和推理方法,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迅速进行计算和推理,提高解题效率。
解题方法掌握了准备阶段的知识,考生可以运用一些解题方法来提高数量关系的解题速度。
首先,考生要善于分析题目的要点。
在阅读题目时,考生可以先梳理问题的要点,找出关键信息,理清思路。
有时候,数量关系题目的描述比较长,如果没有准确把握题目的要点,容易陷入思维的困境,浪费时间。
因此,在解题之前,对题目进行分析和归纳十分重要。
其次,考生要善于利用图表辅助解题。
数量关系题往往涉及到数字关系的变化和对比,画图和绘制表格可以帮助考生更直观地把握这些关系。
通过绘制图表,考生可以更快速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减少计算的时间和错误的可能性。
再次,考生要注重选项比较和排除法。
在行测中,许多数量关系题都有选项供考生选择。
通过对选项的比较和排除,可以快速缩小答案的范围,减少解题的难度。
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选项,考生要有辨识能力,及时将其排除,避免被迷惑。
实操练习提高数量关系解题速度,实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让你快速解决的方法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让你快速解决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28f83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e.png)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让你快速解决的方法在数学的题目中,相信很多的朋友最头疼的就是行程问题了,几乎是一做就错,指出,其实做行程类题目也是有技巧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为大家整理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吧。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学会用正反比例这类行程问题很简单比例思想是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思想,也是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重点考察内容,比例问题的难度属于中等偏上,相对于列方程求解这类常规方法而言,如果能巧用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通过两个例题带大家体会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例1.一战斗机从甲机场匀速开往乙机场,如果速度提高25%,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2分钟到达;如果以原定速度飞行6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1/3,可以提前5分钟到达。
那么甲乙两机场的距离是多少千米?A、750B、800C、900D、1000【答案】C。
解析:第一次提速前后速度比4:5,则时间比为5:4,差了一份,相差12分钟,则原速走完全程需要1小时,即60分钟。
第二次提速前后速度比为3:4,则时间比为4:3,差5分钟,即原来的速度走完后面的路程需要20分钟;可得原速走600千米需要60-20=40分钟,则原速为600千米÷40分钟=15千米/分钟,则全程为15千米/分钟×60分钟=900千米,故选择C选项。
列方程求解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规思路,但是在行程问题中列方程则比较繁琐,而比例法的好处在于摆脱方程的束缚,利用正反比,可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
例2.一个小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求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A、1200B、3200C、4000D、5600【答案】:C。
解析:V1=50,前2分钟走了100米,改变速度后V2=60,因为后一段路程两者走的距离相等,路程一定的时候,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公务员如何应对数量关系题目提高解题速度
![公务员如何应对数量关系题目提高解题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4273f4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6.png)
公务员如何应对数量关系题目提高解题速度数量关系题目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考生的数量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能力和解题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公务员考生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来应对数量关系题目,提高解题速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公务员考生在数量关系题目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1. 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首先,公务员考生需要对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进行深入研究和掌握。
数量关系题目常见的类型包括比率、比例、百分比、平均数等等。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公式其次,公务员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公式,如加减乘除、百分数计算、平均数计算等。
这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础,只有将其掌握熟练,才能在解题过程中事半功倍。
3. 使用图表和图像辅助解题在解决数量关系题目时,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像来辅助解题。
例如,可以绘制条形图、饼状图、折线图等,直观地展示数据关系,帮助理清思路。
同时,利用图表和图像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善用近似计算和逻辑推理有些数量关系题目比较复杂,计算量较大。
这时,考生可以采用近似计算的方法,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减少计算的繁琐程度。
同时,逻辑推理也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目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观察数据关系和推理逻辑,缩短解题时间。
5. 多做练习,增加解题速度“熟能生巧”,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
公务员考生可以多做一些数量关系题目的练习,熟悉各种题型,并不断总结解题经验。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
6. 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和限制在解决数量关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条件和限制,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定条件。
只有充分理解题目,才能采取正确的解题方法,避免解题出现错误。
综上所述,公务员考生应该通过熟悉题型、掌握基本运算和公式、使用图表辅助解题、善用近似计算和逻辑推理、多做练习以及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和限制等方法,提高解决数量关系题目的速度和准确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策略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33372f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d.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策略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众多考生的“心头大患”。
这部分题目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然而,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数量关系也并非不可攻克的难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在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取得高分的策略。
一、了解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首先,要对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的题型有清晰的认识。
常见的题型包括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几何问题等。
每种题型都有其特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因此,熟悉各种题型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同时,要研究历年真题,了解命题规律。
通过分析真题,可以发现某些题型的出现频率较高,某些知识点是常考的重点。
这样在备考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重点突破高频考点和重点题型。
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数量关系的题目虽然复杂多样,但都是基于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展开的。
例如,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利润问题中的利润=售价成本等。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公式,才能在解题时迅速找到思路。
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勾股定理等,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会快速解题技巧在考试中,时间非常紧张,因此掌握快速解题技巧至关重要。
1、代入排除法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直接计算困难时,可以尝试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数字特性法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数字特点,如整除特性、奇偶特性等,快速缩小答案的范围,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3、赋值法对于一些没有给出具体数值的题目,可以根据题目特点合理赋值,从而简化计算。
4、方程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来求解。
但要注意,在列方程时要尽量简化未知数的个数,提高解题效率。
四、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熟能生巧”在数量关系这一模块体现得尤为明显。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公务员如何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
![公务员如何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6712f5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4.png)
公务员如何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数量关系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解题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
那么,作为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应该如何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呢?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1.掌握基本知识和技巧要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首先要牢固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
了解各种关系的定义和性质,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题类型,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和转化思路,是解题速度的基础。
2.划分信息和条件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准确、迅速地划分信息和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关键信息,为解题提供指导。
将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本质,减少思维的碎片化。
3.建立解题框架数量关系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解题时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解题框架。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方式将变量和关系表示出来,将问题可视化,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全貌和关键点。
4.寻找关键词和思路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问题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并运用相应的思路快速解题。
例如,寻找问题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关键点,或者根据问题的特点选取合适的解题方法和公式。
5.练习和模拟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模拟。
可以选择一些模拟试题进行练习,逐渐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控制,逐渐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6.注意解题的思维顺序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需要注意解题的思维顺序。
一般来说,可以先从整体到局部,先找到问题的大致解法和思路,然后再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分析。
同时,要注意解题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避免思维的跳跃和错误。
7.合理利用辅助工具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可以合理利用辅助工具,如计算器、草稿纸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计算和推理,提高解题速度。
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不要依赖过度,避免影响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需要掌握基本知识和技巧,划分信息和条件,建立解题框架,寻找关键词和思路,进行练习和模拟,注意解题的思维顺序,合理利用辅助工具等。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7f1f9b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9.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数量关系也能成为我们得分的利器。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高分技巧。
一、熟悉常见题型数量关系的题型种类繁多,但常考的题型相对固定。
比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
我们要对这些常见题型的基本公式、解题思路和方法了如指掌。
以工程问题为例,其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我们要能够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灵活运用公式,通过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等方法来解题。
再比如行程问题,无论是相遇还是追及,都有其特定的公式和解题套路。
二、掌握解题方法1、代入排除法当题目中给出的选项信息充分,或者通过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代入排除法。
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看是否符合条件,从而快速得出答案。
比如,一道题问某个数是多少,给出了四个选项。
我们可以从选项A 开始,代入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验证,如果不符合,再代入 B 选项,依次类推。
2、数字特性法根据题目中所涉及的数字的特性,如整除特性、奇偶特性、倍数特性等,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或者直接确定答案。
例如,如果题目中说某数能被 3 整除,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性(各位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来判断选项。
3、方程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来求解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要注意的是,设未知数要有技巧,尽量使方程简单易解。
4、赋值法当题目中只给出了比例关系,没有具体的数值时,可以通过赋值来简化计算。
比如,对于工程问题,我们可以给工作总量赋值一个方便计算的数值。
三、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在数量关系的解题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计算。
因此,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平时要多进行一些速算练习,比如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两位数的平方计算等。
同时,在计算时要认真仔细,避免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如何提高数学运算速度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如何提高数学运算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d2d093b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c.png)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如何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学运算部分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不仅题目难度较大,而且时间紧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完成数学运算题,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运算速度,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呢?首先,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公式和定理。
这就像是战士上战场前要熟悉自己的武器一样,是提高运算速度的基础。
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等等。
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了如指掌,在解题时才能迅速找到切入点,减少思考的时间。
其次,多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熟练度。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将相似的题目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解题方法。
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都有各自的解题套路。
同时,要建立错题本,将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分析错误的原因,避免在今后的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提高阅读和理解题目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很多考生在数学运算部分花费大量时间,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没有读懂题目。
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快速准确地理解题目的能力。
可以通过多读一些数学应用题,提高对数学语言的敏感度。
在阅读题目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学会筛选有用的数据,排除干扰项。
掌握一些简便的运算技巧能够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比如,在计算乘法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等进行简便运算;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此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分数运算,可以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值,如 25×4=100,125×8=1000 等,要牢记于心,在遇到相关计算时能够迅速反应。
学会合理运用估算也是提高运算速度的一个有效方法。
当题目不需要精确计算时,可以通过估算来快速得到答案的大致范围。
例如,在计算一个较大数的平方根时,可以先找出与之相邻的完全平方数,然后进行估算。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6e11aa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c.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数量关系一直是众多考生感到棘手的模块。
然而,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攻克这一难题并非遥不可及。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在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取得高分的实用技巧。
一、深入理解题型数量关系的题型种类繁多,包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等。
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对各种题型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类。
以行程问题为例,核心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但会有相遇、追及、流水行船等不同的情境。
对于工程问题,关键在于理解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只有对每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律了如指掌,才能在考试中迅速判断题目类型,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熟练掌握基本公式和定理数量关系中的很多题目都依赖于一些基本的公式和定理。
比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勾股定理等等。
这些公式和定理是解题的基础,必须要牢记于心,并能够熟练运用。
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的数学运算规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也要能够灵活运用,以简化计算过程。
三、善于运用代入排除法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题目或者没有清晰解题思路的题目时,代入排除法往往能发挥奇效。
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题目条件中进行验证,可以快速排除不符合的选项,从而缩小答案范围,甚至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对于一个方程求解较为复杂的题目,如果选项的数值比较简单,可以逐个代入方程,看哪个选项能够满足方程的条件。
四、巧用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解题方法。
比如整除特性,如果题目中提到“某数能被3 整除”,那么这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也能被3 整除。
奇偶特性,两个奇数相加为偶数,两个偶数相加为偶数,奇数加偶数为奇数等。
通过对数字特性的分析,可以快速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从而节省解题时间。
五、学会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方法。
当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比较明确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来求解。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题如何快速提高做题速度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题如何快速提高做题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2041e4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f.png)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题如何快速提高做题速度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题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不仅题目难度较大,而且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要迅速准确地解答出来,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然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有效的训练,我们是可以显著提高做题速度的。
要想提高数量关系题的做题速度,首先要对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有清晰的了解。
数量关系题大致可以分为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几何问题等。
每种题型都有其特定的解题思路和公式,比如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击公式、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效率公式等。
我们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和解题方法,做到在看到题目时能够迅速判断出题型,并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求解。
在掌握了基本的题型和方法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练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熟悉题型和方法,更是为了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时间,模拟考试的紧张氛围。
一开始可能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但随着练习的增多,解题速度会逐渐提高。
同时,要对做错的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还是解题方法运用不当,或者是计算失误等。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避免在以后的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提高阅读和理解题目的能力也是加快做题速度的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在数量关系题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没有读懂题目或者理解错了题意。
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快速准确地理解题目的能力。
可以通过多读一些数学类的文章和题目,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题目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学会提炼题目中的有用数据和条件,摒弃无关的干扰信息。
学会运用一些解题技巧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做题速度。
比如,代入排除法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巧。
当我们在面对一些选择题时,如果通过常规方法计算比较复杂,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目中进行验证,从而快速得出答案。
还有数字特性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判断答案所应具备的数字特性,如奇偶性、整除性等,从而缩小答案的范围,提高解题的效率。
如何训练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能力
![如何训练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54c8ad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1.png)
如何训练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解题能力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是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数量关系的解题能力并非难事。
首先,要熟悉常见的题型和考点。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题型较为固定,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等。
对于每种题型的特点、解题思路和公式,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购买权威的教材、参加培训课程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来进行系统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将重点和难点整理出来,方便日后复习。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数量关系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方程法、赋值法、代入排除法、数字特性法等。
方程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
赋值法通常用于一些只给出比例关系而没有具体数值的题目,可以通过给某个量赋一个具体的值来简化计算。
代入排除法适用于选项信息充分的题目,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
数字特性法则是利用数字的奇偶性、整除特性等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在做题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
再者,大量的刷题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可以选择历年的公务员行测真题进行练习,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来做,模拟考试的环境。
做完一套题后,要认真分析错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在线的刷题活动或者与其他考生一起交流做题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在刷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总结归纳。
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要总结出其解题的套路和规律,形成自己的解题模板。
比如行程问题中,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都有各自的公式和解题思路,将这些总结起来,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够迅速找到解题的方法。
同时,也要总结一些易错点和陷阱,避免在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另外,提高计算能力也非常重要。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64bd89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c.png)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题目难度较大、时间紧张等因素常常让考生在这部分丢分较多。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快速解题的技巧,就能在考试中提高解题效率,增加得分的机会。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行测数量关系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数量关系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或者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选项信息充分、多位数问题、年龄问题、不定方程等。
例如,有一个题目说:“一个三位数,各位数字之和是 15,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5,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 3 倍,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我们就可以从选项入手,依次代入,看哪个选项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因为选项就是具体的三位数,代入验证相对计算来说会更快捷。
二、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包括奇偶特性、整除特性等。
奇偶特性:当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奇数时,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反;当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偶数时,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同。
例如,如果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奇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一奇一偶;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数要么都是奇数,要么都是偶数。
整除特性:如果题目中涉及到倍数、分数、百分数等,我们可以考虑整除特性。
比如,“某班学生人数是 3 的倍数”,那么总人数除以 3应该是整数。
通过利用这些数字特性,可以快速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三、赋值法在一些题目中,如果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只是给出了一些比例关系或者倍数关系,这时候可以采用赋值法。
比如,有一道题说:“甲、乙两人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之比是3∶2,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 6 天,问甲单独完成需要几天?”我们可以设甲的效率为 3,乙的效率为 2,然后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求出工作总量,进而求出甲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
四、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时,可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总结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类与行测出题频率最高题型
![总结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类与行测出题频率最高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b62a5f41336c1eb91a375d58.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涉及范围较广,也是很多考生学习的难点。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行程问题进行了分类总结,并辅以真题示例,以助各位考生梳理行程问题解题思路。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相遇问题要点提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甲,乙在AB途中相遇。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1、同时出发例1: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12.5米/秒,第二列车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用了6秒,则第一列车的长度为多少米?A.60米B.75米C.80米D.135米解析:D。
A、B两地的距离为第一列车的长度,那么第一列车的长度为(10+12.5)×6=135米。
2、不同时出发例2:每天早上李刚定时离家上班,张大爷定时出家门散步,他们每天都相向而行且准时在途中相遇。
有一天李刚因有事提早离家出门,所以他比平时早7分钟与张大爷相遇。
已知李刚每分钟行70米,张大爷每分钟行40米,那么这一天李刚比平时早出门( )分钟A.7B.9C.10D.11解析:D。
设每天李刚走X分钟,张大爷走Y分钟相遇,李刚今天提前Z分钟离家出门,可列方程为70X+40Y=70×(X+Z-7)+40×(Y-7),解得Z=11,故应选择D。
3、二次相遇问题要点提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路程的两倍。
例3:两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离A城5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
两城市相距( )千米A.200B.150C.120 D100解析:D。
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两个全程,从A城出发的汽车在第二次相遇时走了52×2=104千米,从B城出发的汽车走了52+44=94千米,故两城间距离为(104+96)÷2=100千米。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7f4e71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0.png)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出数量关系题目,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行测数量关系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之一。
当遇到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尝试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
如果某个选项能够满足题干中的所有条件,那么它就是正确答案。
例如:一个三位数,各位数字之和为15,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5,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 3 倍,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A 627B 726C 933D 825我们首先来看 A 选项,6 + 2 + 7 = 15,百位数字 6 比十位数字 2 大 4,不符合“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5”,所以 A 选项错误。
再看 B 选项,7 + 2 + 6 = 15,百位数字 7 比十位数字 2 大 5,个位数字 6 是十位数字 2 的 3 倍,符合所有条件,所以 B 选项正确。
C 选项 9 + 3 + 3 = 15,但百位数字 9 比十位数字 3 大 6,不符合条件。
D 选项 8 + 2 + 5 = 15,百位数字 8 比十位数字 2 大 6,不符合条件。
通过代入排除法,我们很快就能得出答案是 B 选项。
二、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是根据题目中数字所具有的特性,如奇偶性、整除特性、倍数特性等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或直接确定答案。
比如:某单位组织员工去旅游,如果每辆车坐 45 人,则有 10 人没有座位;如果每辆车坐60 人,则空出一辆车,问该单位共有多少员工?A 240B 250C 260D 270我们可以设车的数量为 x 辆,根据员工总数不变可列方程:45x +10 = 60(x 1)化简得到:45x + 10 = 60x 6015x = 70x = 14 / 3车的数量必须是整数,所以这个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
如何在公务员中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
![如何在公务员中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1ee8b95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e.png)
如何在公务员中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数量关系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能否快速解题成为考生考试中的一大挑战。
然而,通过合理的解题策略和练习,我们可以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公务员考试中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
一、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数量关系题考察的是数据分析和计算能力,因此首先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
例如,了解百分比、比例、比率等的概念,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如利润计算、价格折扣计算等。
二、建立解题思维模式解题思维模式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
建议在做题前先阅读题目,理清思路,确定解题方法。
常见的解题思维模式包括逆向思维、排除法、代入法等。
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自己的解题思维能力。
三、多做题,掌握常用技巧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可以通过多做题来提高。
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也是必要的。
例如,对于百分比问题,可以使用倍数关系法;对于比例问题,可以采用比例倒置法等。
熟练掌握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解题。
四、注意审题和计算的准确性快速解题不仅要求速度,还要求准确性。
因此,在考试中我们要注意审题和计算的准确性。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在计算过程中,要认真仔细,避免粗心错误。
五、积极参加模拟测试和训练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还需要积极参加模拟测试和训练。
模拟测试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考试的形式和时间限制,增加应试经验。
通过训练,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解题技巧和提高解题速度。
六、合理规划解题时间在考试中,对于数量关系题,合理规划解题时间也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
当遇到某道题目无法立即解答时,可以将其暂时跳过,先解答其他能够迅速完成的题目,最后再回过头来解决难题。
综上所述,想要在公务员考试中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我们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建立解题思维模式,多做题,掌握常用技巧,注意审题和计算的准确性,积极参加模拟测试和训练,并合理规划解题时间。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相信我们能够逐渐提高数量关系题的解题速度,取得优异的成绩。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f5661d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1.png)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部分。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数量关系题目,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行测数量关系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整除特性整除特性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出现“整除”“倍数”“平均分”等字眼时,往往可以考虑运用整除特性来解题。
例如,如果题目中说“某班级学生人数能被 5 整除”,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班级学生人数的尾数可能是 0 或 5。
再比如,“甲的钱数是乙的 3 倍”,那么甲的钱数一定能被 3 整除。
通过对题中数据整除特性的分析,可以快速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二、特值法特值法是将题目中的某些未知量设为特殊值,从而简化计算的方法。
比如在工程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工作时间,而没有给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我们就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工作效率。
又如在利润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利润率,而没有给出成本和售价,我们可以假设成本为 100,这样就能方便地计算出售价和利润。
特值法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直观,提高解题速度。
三、比例法比例法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通过设未知数或直接计算来求解的方法。
例如,“甲、乙的速度比为 3∶4,相同时间内甲、乙所走的路程比也为 3∶4”。
当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时,就可以根据比例关系求出另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
在浓度问题、行程问题等中,比例法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尾数法当计算量较大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只计算个位数字就能排除一些选项。
在乘法运算中,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字相乘的结果,从而判断答案的尾数。
五、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
在设未知数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未知数,尽量使方程简单易解。
行测技巧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解答数量关系题
![行测技巧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解答数量关系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b8be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7.png)
行测技巧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解答数量关系题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题是一个很常见的题型,也是考生们常常感到头疼的题目之一。
由于数量关系题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所以在考试中迅速解答数量关系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行测技巧,帮助大家在短时间内迅速解答数量关系题。
一、理解题意-抓住核心信息在解答数量关系题之前,首先需要准确地理解题意。
这类题目通常给出一系列数字、图表或关系等信息,然后要求我们从中找到一些关键的数据、规律或者结论。
在阅读题目的同时,我们必须准确而快速地抓住核心信息,将其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辨析。
例如:某报社问卷调查了400人,结果显示男性占比为40%,女性占比为60%。
问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的差值是多少?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简单的计算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的比例差值。
在这个题目中,关键信息就是男性占比为40%,女性占比为60%,在抓住了这两个关键信息之后,我们就能迅速计算出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的差值。
二、寻找规律-发现隐藏信息在数量关系题中,往往存在一些隐藏的规律或者信息,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计算或者推理的方法去发现它们。
掌握这些规律和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答和快速计算题目。
例如:某商品原价为1200元,经过打折后现价是720元,问打了多少折扣?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快速计算出折扣。
第一种方法是直接计算折扣的数值:原价减去现价得到折扣的金额,然后折扣金额除以原价得到折扣的比例。
第二种方法是计算相对折扣:现价除以原价得到折扣的比例。
三、灵活运用工具-排除干扰项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题往往有多个选项可以选择。
在面对多个选项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
通过分析、计算、比较不同选项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答案范围缩小,并最终确定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某超市举行促销活动,全场商品统一打五折,同时又对其余部分商品进行特价处理,特价商品为原价的80%,哪种购买方式更为优惠?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购买方式的价格,进行排除法。
公务员如何提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能力
![公务员如何提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b3a7a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c.png)
公务员如何提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能力数量关系能力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重要一项,对于考生来说,如何提高数量关系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在考试中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高数量关系能力的方法,帮助公务员考生在行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理解基本概念数量关系能力考察的是考生对于数字、图表、数据等信息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提高数量关系能力之前,首先要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比如,掌握数字的含义,了解基本的算术运算规则,熟悉常用的数量单位等。
二、多做练习题数量关系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练习。
考生可以通过做大量的数量关系练习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选择一些经典的行测资料,多做一些数量关系相关的练习题,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对数量关系题型的熟悉度,还可以帮助发现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和规律。
三、掌握解题技巧在行测数量关系题中,有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考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来提高解题效率。
比如,对于涉及比例关系的题目,可以通过找出比例关系的规律来求解;对于涉及偏差的题目,可以通过计算偏差的绝对值来判断结果等。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考生可以逐渐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关注实际应用数量关系能力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考生可以通过关注实际应用案例,了解不同领域中的数量关系问题,了解其背后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能力。
五、提高数学基础数量关系能力考察的是对于基本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提高数学基础是提高数量关系能力的关键之一。
考生可以通过系统地学习数学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多运用数学知识,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数量关系能力。
总结:提高公务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能力,需要考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多做练习题,掌握解题技巧,关注实际应用,并且提高数学基础。
行测数量关系:怎么才能快速提高行测数学运算正确率
![行测数量关系:怎么才能快速提高行测数学运算正确率](https://img.taocdn.com/s3/m/6cee860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1.png)
行测数量关系:怎么才能快速提高行测数学运算正确率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怎么才能快速提高行测数学运算正确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数量关系:怎么才能快速提高行测数学运算正确率很多考生都认为,行测中的数学运算本身就很复杂,很难提升正确率,小编告诉大家,答案是可以的。
只要掌握方法,虽然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但也可以实现快速提分。
具体技巧如下:技巧一抓住简单题数学运算中,有简单题。
所以,拿到题目后看也不看,就觉得题目很难,直接将数学运算判死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比如往年真题:“一个圆形牧场面积为3平方公里,牧民骑马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围着牧场外沿巡视一圈,约需多少分钟?”读完题,只要考生记得圆的周长公式,此题便迎刃而解。
因此,对于数学运算,要讲究策略,而非直接忽视。
技巧二策略很重要在考试中,策略很重要。
拿到题目,考生可以快速浏览下题目,从中找出一些简短、看似会做的题目,花几分钟认真将题目做对。
同时,做题过程中,时刻想着运用整除、代入排除思想快速解题。
考生大概花10分钟,做对四五题,之后再结合选项蒙题。
比如,若做对题目为2A、3B,则剩下题目全部蒙C或者D。
而如此蒙题,是基于考生近几年研究选项特点,发现正确答案ABCD的个数设置比较均衡。
如此一来,如果足够幸运,蒙对了2、3个,加上做对的4、5个,考生十分钟能对7、8道题,投入产出比就比较可观。
技巧三结合选项蒙题数学运算在蒙题时,要学会运算选项特点,结合选项蒙题希望更大。
【例题】甲车上午8点从A地出发匀速开往B地,出发30分钟后乙车从A地出发以甲车2倍的速度前往B地,并在距离B地10千米时追上甲车。
如乙车9点10分到达B地,问甲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A.60B.45C.36D.30【解析】根据题目中关于甲的速度的描述:“乙车从A地出发以甲车2倍的速度前往B地”,即乙速=2×甲速,观察选项,A项60是D项30的2倍,所以蒙题时,D项更靠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解题速度一、相遇问题要点提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甲,乙在AB途中相遇。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1、同时出发例1: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12.5米/秒,第二列车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用了6秒,则第一列车的长度为多少米?A.60米B.75米C.80米D.135米解析:D。
A、B两地的距离为第一列车的长度,那么第一列车的长度为(10+12.5)×6=135米。
2、不同时出发例2:每天早上李刚定时离家上班,张大爷定时出家门散步,他们每天都相向而行且准时在途中相遇。
有一天李刚因有事提早离家出门,所以他比平时早7分钟与张大爷相遇。
已知李刚每分钟行70米,张大爷每分钟行40米,那么这一天李刚比平时早出门( )分钟A.7B.9C.10D.11解析:D。
设每天李刚走X分钟,张大爷走Y分钟相遇,李刚今天提前Z 分钟离家出门,可列方程为70X+40Y=70×(X+Z-7)+40×(Y-7),解得Z=11,故应选择D。
3、二次相遇问题要点提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路程的两倍。
例3:两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离A城5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
两城市相距( )千米A.200B.150C.120 D100解析:D。
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两个全程,从A城出发的汽车在第二次相遇时走了52×2=104千米,从B城出发的汽车走了52+44=94千米,故两城间距离为(104+96)÷2=100千米。
4、绕圈问题例4:在一个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8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行一周需要( )?A.24分钟B.26分钟C.28分钟D.30分钟答案:C。
解析:甲、乙两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用了6+10=16分钟。
即两人16分钟走一圈。
从出发到两人第一次相遇用了8分钟,所以两人共走半圈,即从A到B是半圈,甲从A到B用了8+6=14分钟,故甲环行一周需要14×2=28分钟。
二、追及问题要点提示:甲,乙同时行走,速度不同,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
假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追及时间)内:追及路程=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 追及时间核心是“速度差”。
例5:一列快车长170米,每秒行23米,一列慢车长130米,每秒行18米。
快车从后面追上慢车到超过慢车,共需( )秒钟A.60B.75C.50D.55解析:A。
设需要x秒快车超过慢车,则(23-18)x=170+130,得出x=60秒。
例6: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台拖拉机都从甲开往乙地,汽车出发时,拖拉机已开出15千米;当汽车到达乙地时,拖拉机距乙地还有10千米。
那么汽车是在距乙地多少千米处追上拖拉机的?A.60千米B.50千米C.40千米D.30千米解析:C。
汽车和拖拉机的速度比为100:(100-15-10)=4:3,设追上时经过了t小时,那么汽车速度为4x,拖拉机速度则为3x,则3xt+15=4xt,得xt=15,即汽车经过4xt=60千米追上拖拉机,这时汽车距乙地100-60=40千米。
三、流水问题要点提示: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例7:一艘轮船从河的上游甲港顺流到达下游的丙港,然后调头逆流向上到达中游的乙港,共用了12小时。
已知这条轮船的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从甲港到乙港相距18千米。
则甲、丙两港间的距离为( )A.44千米B.48千米C.30千米D.36千米解析:A。
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又顺流速度=2×逆流速度,可知顺流速度=4×水流速度=8千米/时,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4千米/时。
设甲、丙两港间距离为X千米,可列方程X÷8+(X-18)÷4=12 解得X=44。
要想有效提高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解题速度,必须熟练掌握并能自如运用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建议考生复习时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提升解题能力。
从历年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的考试分析来看,数学运算中的行程问题一直是常考的一类题。
行程问题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问题。
每一类问题的题型都有相应的解法,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解法,才能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节约时间,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
下面专家就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做专项的讲解。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
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考生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例1.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需1小时。
该劳模在下午1点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30分到达。
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倍。
A. 5B. 6C. 7D. 8——『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答案】A 车往返需1小时,实际只用了30分钟,说明车刚好在半路接到劳模,故有车15分钟所走路程=劳模75分钟所走路程。
设劳模步行速度为a,汽车速度是劳模的x倍,则可列方程,75a=15ax,解得x=5。
例2.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车提前一段时间出发,那么两车将提前30分相遇。
已知甲车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甲车提前了多少分出发()分钟。
A. 30B. 40C. 50D. 60【答案】C 本题涉及相遇问题。
方程法:设两车一起走完A、B两地所用时间为x,甲提前了y时,则有(60+40)x=60[y+(x-30)]+40(x-30),y=50。
方法2:甲提前走的路程=甲乙共同走30分钟的路程,那么提前走的时间为,30(60+40)/60=50。
例3.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
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
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A. 3km/hB. 4 km/hC. 5 km/hD. 6 km/h【答案】B 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 km/h,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因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
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
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
则有: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它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
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A. 120B. 100C. 90D. 80【答案】A 方程法:设两地相距x千米,由题可知,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走了2x,由于速度不变,所以,乙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别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54×2=x-54+42,得出x=120。
方法2:乙第二次相遇所走路程是第一次的二倍,则有54×2-42+54=120。
总之,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招警行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系列之行程问题作者:华图教育来源:互联网点击数:376次更新时间:2010-11-17 14:42路程问题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问题。
流水问题我们会在以后单独解析。
这里我们先一起来探讨和学习相遇和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和”的问题,即A、B两者所走的路程和等于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差”的问题,即A走的路程减去B走的路程等于速度差×追及时间。
应用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下面是专家组为各位考生精解的四道例题,请大家认真学习:【例1】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
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
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A.3千米/时B.4千米/时C.5千米/时D.6千米/时【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相遇问题。
方法一: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千米/时,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采用方程法: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因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
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头脑反应要灵活,时刻谨记速度和和速度差的问题。
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
【例2】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欣欣在练习骑自行车,他每分钟行560米,彬彬在练长跑,他每分钟跑240米,两人同时从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A.1min B.1.25min C.1.5min D.2min【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环形追及问题,追上时跑得快的人恰好比跑得慢的多跑一圈(即多跑400米),根据追及问题基本关系式就可求出时间了即400÷(560-240)=400÷320=1.25(分)专家点评: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又分为直线和封闭线路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