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翦灭六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代、灭齐统一中国赵亡后,逃至代郡的代王嘉在公元前二二二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彼秦军俘获。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灭亡燕、代的秦将王贲率兵向南攻齐。齐王建昏庸腐朽,一味听信佞臣,毫无抵抗准备,而佞臣后胜早就接受秦国的贿赂。因此,秦军一到,齐国立即土崩瓦解,齐王建被俘,齐亡(见《史记·秦始兰本纪》、《史记·田仲敬完世家》)。
统一战争结束以后,秦王政立即着手进行集中权力的活动。他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封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相承,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他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显示封建统一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
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政二十六年)起,中国历史结束了割据局面,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战国的历山至此告终,中国历史又翻开新的一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海,西至甘青高原,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为了统治这个前所未有的封建大国,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王翦等破赵与公子嘉窜代公元前二二九年(秦王政十八年),秦将王翦、杨端和分别率兵向赵进攻。赵将李牧、司马尚坚持抵抗达一年之久。但后来赵王宠臣郭开按受秦人的贿赂,向赵王诬告李牧、司马尚欲叛,赵王便派赵葱及齐人颜聚代替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拒不让出兵权,赵王竞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同时也杀掉司马尚,为秦军亡赵扫清道路。
被派去刺秦王的是荆轲。荆轲祖籍齐,后迁于卫。由于在卫不见用出游赵,后来又来到燕。到燕后,与狗屠高渐离结交,荆轲为人深沉好书,又善击剑,经过燕处士田光介绍,被燕太子丹选中。太子丹为使荆轲去刺秦王,对他尊敬倍至:“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史记·刺客列传》)当秦军破赵,大军压境之时,太子丹急请荆轲入秦执行刺杀秦王计划。荆轲为取得秦王信任,以燕国之督亢(河北涿县东南)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为觐见礼。樊於期原为秦国将军,因得罪于秦,逃亡至燕。听说荆轲欲入秦刺秦王政,自愿自刭,将首级让荆轲带走。太子丹选派燕国勇士秦舞阳为副,陪同荆轲入秦。荆轲临行,太子丹及宾客等送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笔者注),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示义无反顾。至秦后,通过秦王宠臣蒙嘉向秦王政说:燕国愿献督亢之地,并送来樊於期人头,向秦称臣。秦王大喜,见燕使者。荆轲等上朝觐见,既献图,图内早藏有匕首。秦王展图,图穷而匕首现。荆轲左手抓秦王袖,右手持匕首,胁迫秦王。秦王大惊,袖断环柱而走。荆柯在殿上急追,因秦国规定:殿前不准携带兵器,秦王身佩长剑,一时又拔不出来,局面十分紧张。最后,秦王在左右的提醒下,把剑搁在背上才拔了出来,斩断荆轲左股,荆轲虽被伤,仍毫无畏惧,将匕首向秦王投去,未能击中。秦王又挥剑剌荆轲。临死前,荆轲尚斥骂秦王。荆轲之死虽是秦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而且这一行动也不可能改变历史趋势,但他那种慷慨悲壮的精神,却一直为人们所崇敬。
在衡制方面,有的地区以寽、为单位,有的地方以镒、釿为单位,有的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换算也很不方便。
秦在统一全国以前,已在商鞅变法时,就对度量衡的标准作过统一规定,所以在秦国范围内度量衡的制度是较为整齐划一的。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测量,可知秦国的度、量、衡制如下:
量制
单位:桶(斛)、斗、升、合、龠
赵国的李牧一死,秦军如入无入之境,三月以后,王翦大破赵葱,俘赵王迁,是年十月,秦军进入邯郸,赵亡。
赵亡后,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为代王,继续负隅顽抗(见《史记·赵世家》、《史记·秦本纪》、《史记·李牧列传》、《战国策·赵策四》)。
荆柯刺秦王和燕的灭亡灭赵以后,秦兵临易水,直接威胁着燕国。公元前二二七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国大将王翦、辛剧率兵攻燕、代。燕、代两国联合出兵抵抗,但被秦军击败于易水之西。这时的燕国国王名喜,有太子丹曾为质于秦,因秦王政对其不善,从秦逃归。太子丹从此与秦给怨,一直想报仇,但由于国小势衰,力不敌秦,未能实现。当秦军压境之际,燕国君臣皆惶恐,于是燕太子丹决心派人杀害秦王,以挽救燕的灭亡。
荆轲剌秦王的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秦王大怒,增兵向燕大举进攻,公元的二二六年,秦军攻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往辽东郡。公元前二二二年,秦将王贲攻辽东郡,俘虏燕王喜,燕亡(《史记·燕世家》、《史记·刺客列传》、《史记·秦始皇本纪》)。
水灌大梁魏国灭亡魏国在秦的打击下,早已奄奄一息。公元前二二五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兵包围魏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堤。水淹大梁。三月后城坏,魏王假请降,魏亡(见《史记·魏世家》、《史记·秦始皇本纪》)。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设守、刷、监(监郡御史)。郡监直属中央的御史大大。副贰郡守的是郡尉而非郡监,这是因为郡监远离都城,如果居郡守之副,就会受郡守的控制,不能起监察守、尉的作用。县按大小设令或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县下有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赋税诉讼,游缴掌治安。乡下还有亭、里,亭设亭长,里有里正,是最基层的统治者。
秦王嬴政翦灭六国,完成统一
秦派内史腾灭韩国公元前二三一年(秦王政十六年),在秦国进逼下,魏将丽邑、朝将南阳全部献给秦。次年,秦国的内史腾率兵攻韩,俘虏韩王安。至此,韩国虽已灭亡,但同韩国贵族斗争并未结束,朝王安被迁于吱山,在公元前二二六年时,曾发动叛乱,不久被镇压下去,这才彻底解决了韩的问题(《史记·秦始皇本纪》、《编年纪》)。
wenku.baidu.com进位制:
二龠=一合
十合=一升
十升=一斗
十斗=一桶(斛)
实测:
一桶(斛)=二○一○○毫升
一斗=二○一○毫升
一升=二○一毫升
一合=二○·一毫升
一龠=一○·五毫升
度制
单位:寸、尺、丈、引
进位制:
十寸=一尺
十尺=一丈
十丈=一引
实测:
一引=二三一○厘米
一丈=二三一厘米
一尺=二三·一厘米
一寸=二·三一厘米
衡制
单位:铢、两、斤、钧、石
进位制:
廿四铢=一两
十六两=一斤
三十斤=一钧
四钧=一石
据一九六四年西安市三桥镇出土的秦始皇三年(公元前二四四年)“高奴禾石铜权”测量得知:一石相当于三十·七五公斤。
由于秦国在战国末期度量衡的标准已较为整齐划一,所以,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即以秦国的制度为基础,下令统一度量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朝政府颁发诏书,并把这一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发至全国,作为标准器。其诏书全文是: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上述铭文多是加刻在秦统一中国以前使用的标准器上面,如商鞅方升底部就加刻有上列铭文,“高奴禾石铜权”也加刻有上述铭文及秦二世时的铭文,表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实际就是以法令形式肯定秦国原有制度,并向全国推广。
秦始皇把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掌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担任御史大夫官职的人往往是皇帝的近臣和耳目,起着箝制丞相的作用。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由皇帝裁决。
量制方面更为混乱,秦国以升、斗、桶(斛)为单位,一般是十进位,齐国则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姜齐时,是“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则十钟。”公元前三八六年,田氏代齐后,改为“五升为豆,各自其五以登于釜,十釜为钟”(《左传》昭公三年)。魏国以斗为单位。赵国有斗、升、分、益等计量单位。不仅计量的单位不同,就是名称相同的单位,各国之间实际大小也不一样。如魏国的斗,当今七一四○毫升,而从洛阳金村出土之九件铜钫壶实测,得知西周之一斗约为一九九七·五毫升,相差悬殊。
灵渠
秦时开凿,位于今广西北境的运河。又称澪渠或零渠,也称秦凿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着手开拓岭南一带,派尉屠睢率军南下。为了运输军粮,命监禄督率士兵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运河,以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这条运河自此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除有舟楫之利外,又用于灌溉。它的主要工程包括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等。铧嘴是分水坝,在湘水支流海洋河中,状似犁铧,以石筑成,角端所指与河水流向相对,把海洋河水一分为二,一流入南渠,一流入北渠。大小天平是位于铧嘴尾端用石筑成的拦河坝,呈“人”字形堤,高度略低于河水堤岸。与河水东岸相近的一段称大天平,同北渠渠口相衔。与河水西岸相近的一段称小天平,同南渠渠口相衔。天平作用是提高湘江水位,拦河蓄水,枯水季节,大小天平拦截全部河水入渠,以便水运。大水季节,洪峰漫过天平坝顶,流入海洋河故道,减煞水势。从而使渠内流水,涨而不溢,枯而不竭,经常保持安全流量。南渠全长约30多公里,其中4.5公里为人工开凿,以下利用原有河道前进。北渠约长4公里。南渠与漓江上游大溶江接通;北渠通入湘江。南渠、北渠流量为三比七,故有“湘七漓三”之说。
从公元前二三○年至前二二一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秦就消灭了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在统一战争的最后阶段,秦军犹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在六国之中,并非没有统兵之勇将和无畏之壮士,但个人的作用,终究无法扭转历史业已造成的形势;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结果,到战国末年,统一中国的左券已操在秦国,故山东六国尽管不乏足智多谋之臣,慷慨悲歌之士,但终于改变不了历史命运,而被秦消灭。
王翦灭楚公元前二二六年,秦国内部有昌文君发动叛乱,楚将项燕趁机拥昌文君为荆王,秦以镇压荆王为名。大举攻楚。楚当时虽被击败,但实力尚在。当秦破三晋以后,就全力攻楚。秦将李信自恃少年壮勇,在秦王面前夸口:以二十万之众即可灭楚。秦王又问老将王翦,王翦答非六十万不可。秦王以为王翦怯弱而李信勇,就派李信为将,率二十万人攻楚。公元前二二四年(秦王政二十三年),李信率兵攻入楚境,由于轻敌,大败,七都尉被杀,秦军只好退出楚境。李信败回后,秦王在事实面前认识到轻信李信的错误,立即亲赴王翦家,请其率兵出征,并按照王翦的要求,倾全国之兵力,给他六十万人,王翦统这样多的兵,为使秦王放心,出征前数次向秦王请求园池田宅,表示自己贪于业产而决无叛心。公元前二二三年,王翦率大军伐楚,楚国出动全部兵力拒秦。开始,王翦令秦军养精蓄锐,待士气高昂、斗志旺盛之际,下令出击。结果,一鼓作气将楚军打败,楚国大将项燕战死。秦军乘胜攻入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接着,秦军又向江南广大楚地以及降服于楚的越地进攻。不久越君降秦,至此,楚国全部被灭(见《史记·王翦列传》、《史记·秦始皇本纪》)。
考古材料表明:秦代统一度量衡的法令,取得显著成效,解放前后在陕西的西安、咸阳、礼泉、宝鸡,甘肃的泰安,山东的邹县、诸城,江苏的盱眙,山西的左云、右玉,辽宁的赤峰,吉林的奈曼旗等地,都出土了秦代标准的量器和衡器。秦王朝确实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度量衡。
(选自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选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统一度量衡
统一度量衡战国时期国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应量衡的制度也各不相同。如以长度方面比较,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战国东周铜尺长甘三·一厘米,番禺叶氏藏东周牙尺长廿三厘米。传出的安徽寿县楚铜尺长廿二·五厘米,而长沙的两件楚国铜尺分别为廿二·七厘米和廿二·三厘米。仅从这几件出土的铜尺,就可知道:每尺长短之间相差○·六厘米,每丈就要相差廿四厘米(合一尺多)。
周代以来封国建藩的制度,与专制皇权和统一国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须加以改变。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全面地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就确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