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君》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原君》课件(自用)
(2)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固定句式,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更 …… )
我所成就的家业,跟二哥相比谁多
通假字
雠
通
“仇”
例如:视之如寇雠
作业:
1.总结重点字词、句式。 2. 根据课堂拓展的内容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300 字左右的一段议论。
问题探究
1.《原君》这篇文章中最典型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
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 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
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 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
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 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所作诗文,多
举例说明。
2.写下《原君》这篇课文中最令你怦然心动或若有所思的一
句话,并简要陈述理由。
3.教材第52页的书下注释①中说“以下几句为作者一家之言,
与史实不符”,既然黄宗羲是一代史学大家,自然明晓史家
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为何如此论述呢?
《报任安书》注释: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注释25:“吕不韦,曾为秦丞相,后被 贬蜀地。做丞相时曾召集宾客编写《吕氏春秋》。”
第 1段 问题:文中的“自私”“自利”与现在所说 的“自私”“自利”意思一样吗?从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出发,你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第二段: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这样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与……比怎么样
是 因为
大学语文---原君页PPT文档
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 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 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二、分析本文的论证 方法。
返回
作者简介
黄宗羲(1610—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 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身官僚 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 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以后,多次 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 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 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
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 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 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 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 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 明之矣。
返回
一、引经据典,以史明理。 全文几乎通篇都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国君的职能,审视国君对国家、对 社会所起的作用。为了论证“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观点,文章列举许由、务 光、尧、舜、禹的例子;在阐明“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 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道理时,文 章又援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言语,并直接批评“其逐利之 情,不觉溢之于辞矣”。而当论证是否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为治国前 提时,文章则列举桀、纣的暴政,从反面阐述道理。 二、对比鲜明。 如:三代君与“后为人君者”对比,批判了后者的专制统治,得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将国君“爱其民”与国君“不爱其 民”的不同结果做对比,表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 如天,诚不为过;今之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 其所也”的态度。通过对比,加深了对“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民贵君轻”的深沉呼唤。
二、分析本文的论证 方法。
返回
作者简介
黄宗羲(1610—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 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身官僚 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 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以后,多次 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 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 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
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 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 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 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 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 明之矣。
返回
一、引经据典,以史明理。 全文几乎通篇都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国君的职能,审视国君对国家、对 社会所起的作用。为了论证“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观点,文章列举许由、务 光、尧、舜、禹的例子;在阐明“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 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道理时,文 章又援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言语,并直接批评“其逐利之 情,不觉溢之于辞矣”。而当论证是否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为治国前 提时,文章则列举桀、纣的暴政,从反面阐述道理。 二、对比鲜明。 如:三代君与“后为人君者”对比,批判了后者的专制统治,得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将国君“爱其民”与国君“不爱其 民”的不同结果做对比,表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 如天,诚不为过;今之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 其所也”的态度。通过对比,加深了对“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民贵君轻”的深沉呼唤。
语文版必修四《原君》精品精美教学课件
2020/6/29
6
1.有生之初②,人各自 ②有生之初:从有人类 私也,人各自利也③; 社会开始。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③“人各”二句:谓人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④。 人都为生存而自己谋取 有人者出⑤,不以一己 利益。 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④莫或:没有人。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 ⑤人者:这里指下面要 害,而使天下释其害⑥, 说的“古之人君”。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 ⑥释:解脱。 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 ⑦居:处。引申为接受。 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 其利,必非天下之人\ 情所欲居也⑦。
2020/6/29
7
1.2故古之人君, ⑧量:衡量,考虑。入:指为君. 量而不欲入者⑧,⑨许由、务光:传说中的高 许由、务光是也 士。许由,亦作“许繇”, ⑨;入而又去之 相传尧欲让位给他,他拒不 者,尧、舜是也 接受,隐居箕山,自耕而食。 ⑩ 不得;初去不者欲,入禹而是务 他光 力, 辞传 ,说 后商 负汤 石要自让沉位于给蓼他水,。 也(11)。岂古之 ⑩尧、舜:传说中的古贤君. 人 逸 人恶有之所劳情异,也哉亦(12?犹)。好夫(袖 卓 国11, 国著)禹奉 君,:舜 。后原命继为舜治夏理位后洪,氏为水部夏,落代功领业开
2020/6/29
3
政治思想主张:
鲜明的民主色彩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 法”
2020/6/29
4
文学方面: 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 实,抒写真情实感。
2020/6/29
5
第1段
问题:文言实词虚词:莫或 犹 夫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亦犹夫人 之情也)
问题:你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 为君?
业”,将带来什么后果?
2020/6/29
16
相关读物《原君》优秀课件 (共24张PPT)
原君(节选)
黄宗羲
• 何谓“原君”?
“原”,推究……的本源;“原君”,推究为
君的本源,即治政之道。
黄宗羲(1601—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 梨洲。浙江余姚人。明 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 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 魏忠贤而遭害,及长, 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 “复社”,坚持同魏忠 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 南下,曾组织“世忠营” 进行抵抗。与孙奇逢、 李骻(kuà)并称三大
②有生之初:从有人 类社会开始。 ③“人各”二句:谓 人人都为生存而自己 谋取利益。 ④莫或:没有什么人。 ⑤人者:这里指下面 要说的“古之人君”。 ⑥释:免除、解除。 ⑦居:居处。引申为 接受。
• 1.2故古之人君, • • 量而不欲入者⑧, 许由、务光是也 • ⑨;入而又去之 者,尧、舜是也 ⑩;初不欲入而 不得去者,禹是 也(11)。岂古之 人有所异哉?好 逸恶劳,亦犹夫 人之情也(12)。
(13)为:当作,充 作. (14)省略句,介词 “于” (15)汉高帝,刘邦。 (16)“孰与”: 固定句式,与„„ 相比,谁更 „„ 我所成就的家业, 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第二段译文:后代做君主的就不再是这样。他们 认为决定普天下利害祸福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我手 里,我把普天下的利益统统归于自己,把普天下 的灾害统统归于人家,也没有什么不行的。他们 使普天下的人,不敢谋取自己的私利,却把我个 人的极大私利看做天下人的公利。一开始时还对 此感到惭愧,久而久之就心安理得了,于是把天 下看成无限大的产业,拿来留传给子子孙孙,受 益享福永远没个尽头。汉高祖刘邦所说的“我在 产业方面成就的,和老二相比谁的更多呢”这句 话,他那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充分表露 于言辞之间了。
第一段小结
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黄宗羲
• 何谓“原君”?
“原”,推究……的本源;“原君”,推究为
君的本源,即治政之道。
黄宗羲(1601—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 梨洲。浙江余姚人。明 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 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 魏忠贤而遭害,及长, 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 “复社”,坚持同魏忠 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 南下,曾组织“世忠营” 进行抵抗。与孙奇逢、 李骻(kuà)并称三大
②有生之初:从有人 类社会开始。 ③“人各”二句:谓 人人都为生存而自己 谋取利益。 ④莫或:没有什么人。 ⑤人者:这里指下面 要说的“古之人君”。 ⑥释:免除、解除。 ⑦居:居处。引申为 接受。
• 1.2故古之人君, • • 量而不欲入者⑧, 许由、务光是也 • ⑨;入而又去之 者,尧、舜是也 ⑩;初不欲入而 不得去者,禹是 也(11)。岂古之 人有所异哉?好 逸恶劳,亦犹夫 人之情也(12)。
(13)为:当作,充 作. (14)省略句,介词 “于” (15)汉高帝,刘邦。 (16)“孰与”: 固定句式,与„„ 相比,谁更 „„ 我所成就的家业, 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第二段译文:后代做君主的就不再是这样。他们 认为决定普天下利害祸福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我手 里,我把普天下的利益统统归于自己,把普天下 的灾害统统归于人家,也没有什么不行的。他们 使普天下的人,不敢谋取自己的私利,却把我个 人的极大私利看做天下人的公利。一开始时还对 此感到惭愧,久而久之就心安理得了,于是把天 下看成无限大的产业,拿来留传给子子孙孙,受 益享福永远没个尽头。汉高祖刘邦所说的“我在 产业方面成就的,和老二相比谁的更多呢”这句 话,他那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充分表露 于言辞之间了。
第一段小结
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原君》ppt课件4
•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 只谋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 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 个人出来,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 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 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 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 自己却又得不到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 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 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 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 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 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喜好安逸厌恶辛劳, 也和所有人的本性一样啊。
•
熟读课文
•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 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 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 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 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 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 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 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 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 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 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 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 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 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然而成为天下大 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 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难道设容赴死
原君课件
第4段问题:古今人民对待国君态度怎样?对 待暴君有哪两种态度?你怎样认识伯夷、叔 齐的“耻食周粟”?
• 明确:古: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为了天下 人) • 今:怨恶其君,视之如仇,名之独夫。(为一己之私) • 小儒: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间;妄传伯夷叔齐之事。 • 圣人:武王(伐纣)圣人; 孟子(肯定伐纣)之言,圣 言。 • 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认为臣伐君“不仁”,商灭后, 两人“耻食周粟”。小儒称赞两人,是不明“为君之职 分”,认为“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间”。国君的职责在于 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否则是“独夫”“民贼”。伯夷、叔 齐的行为是为虎作伥。
• 第一段译文: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各个总是自私的, 人们各个总是自利的;社会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 来兴办它,有公共的灾害也没有人来消除它。有这么 一个人站出来,不把个人的利益当做利益,却要让普 天下的人享受到那种利益;不把个人的祸患当做祸患, 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这样他付出的辛 苦劳累,一定比普天下的人要高出千万倍。以千万倍 的辛苦劳累,而自己又不享受那种利益,这就一定不 是普天下的人内心里所愿承受的。所以古时候对于君 位,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许由和务光就是这 样;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唐尧和虞舜就是这样;有 起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的,夏禹就是这样。难 道这些古时候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 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
第3段小结
非导源于
小儒乎?
小儒规规焉 ,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 • 果能保此产业,传之 • 无穷,亦无怪乎其私 之也。既以产业视之, 人之欲得产业,谁不 如我(36)?摄缄縢, 固扃鐍(37),一人之 • 智力,不能胜天下欲 得之者之众,远者数 世,近者及身,其血 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 • 家(38),而毅宗之语 公主,亦曰“若何为 生我家!”(39)痛哉 • 斯言!
语文版必修四《原君》ppt课件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让自己有一件事情可做,别闲着。你看铁,那么坚硬能断石 的东西搁置久了都能生锈,何况人呢?要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就
必须有坚持的力量,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从哪里来,那就先
给自己找一份责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那是有责任的。比如说父 母,比如自己的孩子。光有信念了,还不能做好一件事情,还得 有能力,能力从哪里来,有两种途径,一种可以通过实践之后总 结经验得来,实践必须得用心。二种可以通过学习得来。其实这
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赏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 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 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
3.审美视窗
读《原君》
在明清,这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时代,能够认识 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并予以强烈的抨击,黄宗羲确确实实是个有前 瞻性、有远见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在当时可算是石破天惊, 无愧于他“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确实影响了后来人,包括 康梁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怀戚戚。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黄宗羲(1601—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 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 江余姚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
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
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 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 讲学。
高三语文《原君》(课件)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12年下学期
人物 许由、务光 尧舜 禹
行为 量而不入 入而又去 初不欲入 而不得去
直接 原因
勤劳 千万倍 己 不享其利 非人情 所欲居
制作 03
根本 原因
明乎 为君 之职 分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12年下学期
1. 君主专制的危害、目的 危害: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根本原因
小儒
以天下 为莫大 之产业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下学期
人物
行为 君臣之义 无所逃于 天地之间 \妄传伯 夷、叔齐 无稽之事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小儒
以天下 为莫大 之产业
不明为 君之职 分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下学期
对比论证: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下学期
制作 03
2012年下学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目的:为子孙创业,产业之花息。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下学期
2. 对比论证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下学期
2. 对比论证
①古时:天下为主,君为客
今时:君为主,天下为客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下学期
2. 对比论证
人物 许由、务光 尧舜 禹
行为
直接 原因
根本 原因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下学期
人物 许由、务光 尧舜 禹
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原君》ppt课件3
间,兆至人桀万、食姓周:纣粟千之,万暴饿百死,姓于。犹首兆谓阳,汤山一。百、稽万武:。不考究当.诛之, 而妄传伯崩夷溃、之叔血肉齐:无指稽被之残事害,之使臣兆民。人万姓崩 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 兆武讨人王伐万,姓 圣之人中也犹,;“独孟觊私子觎”其之,一言指人,对一圣君位姓人抱乎之有!言非分是也之故。,后 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想空。名,禁人之窥伺 者,皆“不贼便人者于谓其之言贼,,残至义废者孟谓之子残而。不残立贼之,人非,导 源于小谓儒之乎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尘也(43);不明乎为君之职 舜时代。唐,尧之国号。
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 虞,舜之国号。
(44),许由、务光所以旷后 世而不闻也(45)。然君之职 分难明,以俄顷淫乐(46), 不易无穷之悲(47),虽愚者
• (43)绝尘:超越世俗。
• (44)人人可欲:人人都 想做君主。
亦明之矣。
• (45)旷后世:后世空缺。
成书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 明末清初的“人权宣言”
政治思想主张:
鲜明的民主色彩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文学方面: 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
实,抒写真情实感。
• 1.有生之初②,人各自私也, • ②有生之初:从有人
人各自利也③;天下有公利 类社会开始。
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 除之④。有人者出⑤,不以 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而使天下释其害⑥,此其人
第一段小结
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 2.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 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
• (13)为:当作,充作.
尘也(43);不明乎为君之职 舜时代。唐,尧之国号。
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 虞,舜之国号。
(44),许由、务光所以旷后 世而不闻也(45)。然君之职 分难明,以俄顷淫乐(46), 不易无穷之悲(47),虽愚者
• (43)绝尘:超越世俗。
• (44)人人可欲:人人都 想做君主。
亦明之矣。
• (45)旷后世:后世空缺。
成书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 明末清初的“人权宣言”
政治思想主张:
鲜明的民主色彩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文学方面: 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
实,抒写真情实感。
• 1.有生之初②,人各自私也, • ②有生之初:从有人
人各自利也③;天下有公利 类社会开始。
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 除之④。有人者出⑤,不以 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而使天下释其害⑥,此其人
第一段小结
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 2.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 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
• (13)为:当作,充作.
原君PPT课件
(1)其未得之时:屠毒天下 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2)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为一人淫乐。 (视为当然)
人物
行为
直接 原因
汉高帝
利“产业”沾 沾自喜
以天 下为
明太祖
保“产业” 丧心病狂
莫大
桀、纣
享“产业”残 暴荒淫
之产 业
崇祯帝 失“产业”凄
原君
黄宗羲
尧
舜
纣
皇秦
王
始
朱 元 璋
崇
溥
祯
仪
帝
黄宗羲(1601—1695)字 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 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自 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 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 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 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 行斗争。清兵南下,曾组织 “世忠营”进行抵抗。与孙 奇逢、李骻并称三大儒。
2、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 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 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 化?
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பைடு நூலகம்
(1)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 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 受享无穷。
(2)天下利害大权在我,利归 己,害归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谋 取私利,以己之大私为天下之大 公。
3、找出课文揭露后世君主行为 的残暴、贪婪的句子,对这 样残暴与贪婪的行为,他们 的心理感受如何呢?
凄惶惶
根本 原因
不明 为君 之职 分
4、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赞 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1)汤、武诛桀、纣(武 王圣人也)(2)孟子之言(民贵 君轻、闻诛一夫纣……) ——结论:不仁不义者,当诛 。 批判: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所
《原君》优质课件(35张)
第3段 问题: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
“耻食周粟”?
第四段:
摄缄縢,固扃鐍
绳索
若何为生我家
你
不易无穷之悲
交易
虽愚者亦明之矣
即使
• 古时候,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 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 己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 们应当得到的。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 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 对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伐他 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 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 鼠一样。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 (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因此(讨伐纣王的)武 王是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是圣人的言 论。后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如天”一类的空名 来禁绝他人暗中看机会夺取君位,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 己不利,甚至废除孟子的祭祀,这根由不是从眼光短浅 的读书人那里来的吗?
2、整体把握 《原君》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 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 客”。然而后世之君却颠倒了他与天下的关系, 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 下之害归于老百姓,由此而成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这明确表达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 同时.他还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进而对君与民孰为天下之主 的问题提出思考,并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 君不过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
原君
黄宗羲
尧
舜
纣
秦
王
始
皇
朱 元 璋
崇
溥
祯
仪
帝Hale Waihona Puke 你心目中的帝王是个什么样子?
原君——教学课件
:“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
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
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了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 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 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 明白这一道理的。
《原君》黄宗羲
•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
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
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
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
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
,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中,并未信奉过黄宗羲“天下为主,
合这一逻辑和理论要求的君主就成为万民之敌,成为天下之害。
《原君》一篇中他指出现实情况是:“后之人君者不然。以为天
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
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
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这样的君事实上成为“
天下之无地而安宁”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颠倒了“主”、“客
”关系,无视天下之民利益的优先、主要地位,现实中的君主才
会“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从而“为天下之大害”。这一观点的提出对
于习惯于传统儒家君臣纲常理论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振聋发聩的
。
•
另外,根据“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前提,推出“立君为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 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 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 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他们以为分派天下利害的权力 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 处都归于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他们)使天下 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 开始还感到惭愧,时间一久就心安理得了,把天下看作自 己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汉高祖所说的 “我所成就的家业,同老二相比谁多”这句话,那种追逐 私利的心情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 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 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 乎?
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 (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因此(讨伐纣王 的)武王是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 是圣人的言论。后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 如天”一类的空名来禁绝他人暗中看机会夺取君 位,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甚至废除孟子 的祭祀,这根由不是从眼光短浅的读书人那里来 的吗?
赞扬:(1)汤、武诛桀、纣(武王圣人也)
(2)孟子之言(民贵君轻、闻诛一 夫纣……) ——结论:不仁不义者,当诛
批判:
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所为逃于天地 (忽悠、洗脑民众)
判断下列句式,并翻译句子
(1)视天下为莫大产业,传之子孙 (省略句,介词“于”)
把天下看作自己再大不过的产业, 传给子孙
(2)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固定句式,孰与:与……相比 哪一个更 …… )
我所成就的家业,跟二哥相比谁多
课文中“古人之君”“后世之君”对比的几组内
容1.古者: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
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 感。
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 案案》等著作。
第一段:
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古今异义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没有什么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
发语词
亦犹夫人之情也 如同 所有人(古今异义)
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 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 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 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 这)看成应当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 呀。”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 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各 得各的利益。唉!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 就是这样的吗?
原君
湖南郴州市一中唐世昉
舜 尧
秦始皇 纣王
朱元璋
黄宗羲(1610-1695) 明清之际 思想家、史学家。 字太冲,号南雷, 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
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 史学家、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 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 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 忠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曾组织 “世忠营”进行抵抗。与孙奇逢、李骻并 称三大儒。
以博文一人之产业
(曾不惨然)
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为一人淫乐
(视为当然)
对这样残暴与贪婪的行为,他们的心理感受如何 呢?
既然这样,那人民对又是如何看待君主的呢?
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
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了对后世之君的评价,这句话 是——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赞扬了什么?批判了 什么?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
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 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 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 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古时候,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 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 己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 们应当得到的。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 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 对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伐他 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 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 鼠一样。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 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 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 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 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 都是天下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 下人放在从属位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 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 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 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 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第二段: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这样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与……比怎么样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是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因为
曾不惨然
乃、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这样……那么
第三段:
视之如寇仇
强盗、仇敌
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不可查考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偏爱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 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 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 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 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 只谋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 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个人 出来,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 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是使天下 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 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却又得不得 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愿意处在那个 地位。
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 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 犹夫人之情也。
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 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 有尧、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 的,有禹这个人。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好 逸恶劳,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
后世: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目的不同)
2.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后世: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观念差异)
3.古者: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 后世: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 (对君主的看法不同)
找出课文揭露后世君主行为的残暴、贪婪的句子
其未得之时: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 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 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 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 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 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 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 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 响。
思想与成就
反对君主以一人私天下,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 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 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