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
一、填空题
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斜率的负倒数称为_____,它表示_____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土体中释放出来的水体积。
2.足够的降雨,可大大增加非饱和带上层的含水量,水分不断向下运移,雨后由于蒸发作用,地表附近的水分不断向上运移。在这种情况下,在地下某一深度处存在一个界,界面以上的水分向上运动,界面以下的水分_____运动,界面上水分通量为_____,这个界面称为零通量面。
3.零通量面刚生成时,离地表很浅,随着蒸发的不断进行,零通量面将不断____,至水分_______附近则趋于稳定。
4.对于主零通量面,只有足够的降雨或灌水才能使其_____。蒸发只能使其_____,但达到一定深度可稳定。对于次一级的零通量面,_____或降雨都有可能将其破坏消失。
5.对于饱和土层来说,任一点的土水势应包括____势和____势,两者之和叫作总土水势;对于非饱和土层水来说,任一点的土水势包括____势和____势。水分的运动是由土水势___的地方向土水势___的地方运动。
6.在渗流场中,由于地下水流的速度_____,造成溶质运移的现象称为_______。
7.在渗流场中,由于所含溶质的浓度_____,而引起溶质运移的现象称为_______。
8.在渗流场中,机械弥散作用和分子扩散作用是_____存在的,二者共同的结果使示踪剂向外扩展的范围_____按地下水流平均流速应到达的范围,这种现象称为_____。
二、选择题
1.在地下水中短时间注入示踪剂,在下游观测井中示踪剂浓度的变化是()
(1)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脉冲式;(2)前后有一个突变界面的活塞式
2.水动力弥散是由机械弥散和分子扩散共同作用引起的,在某一含水层中以哪种作用为主取决于()
(1)示踪剂的浓度;(2)地下水实际流速的大小;
(3)地下水的初始浓度;(4)含水介质的空隙大小
二、判断题
1.在非饱和带中,饱和度总是小于含水率。()
2.在非饱和带中,渗透率k和渗透系数K仍为常数。()
3.含水率θ与饱和度S
w 的关系为S
w
=nθ。()
4.双重介质含水层中,完整井非稳定抽水情况下,孔隙水的水头总是小于裂隙水水头。()
5.机械弥散不能单纯存在,分子扩散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三、分析题
1.简述影响p
c
~ 曲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双重介质渗流学说,为什么要假设一个点有两个水位?在钻孔中测出的水位代表什么水位?
3.非饱和带中,某一点的渗透率是否为常数?为什么?
4.试比较用达西定律描述非饱和带、饱和带水流运动有哪些不同?
5.简述水动力弥散的机理。
6.简述机械弥散是怎样造成的。
7.假设要从距固体废物处理场下方一定距离处的潜水含水层中抽水(图7-1),为了防止所抽的水受到污染,设计人员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查工作?
图7-1
8.同一含水层中弥散系数D是否为一常数?它与地下水的实际流速有何关系?
9.在具有一定浓度的地下水中连续注入浓度为零的水,能否观测到水动力弥散现象?在观测井中浓度如何变化?
10.试分析在什么样情况下,才能保证海岸带附近含水层中的抽水井不至于被海水污染。
四、计算题
1. 旱季,在某地区地下1.6m处形成了稳定的零通量面,在旱季初(t1)、中(t2)、末(t3)期分别用中子仪测得不同深度上的含水量,如表7-1所示。地下水的埋深为7m。已知t2-t1=80d,t3-t2=105d。试求:各时段地下水的补给量和蒸发量,并求整个旱季地下水的补给量和蒸发量。
表7-1
2.在均质细粒试样中做一维连续注入示踪剂模拟试验,在试验开始后30min 时,观测各孔的数值如表7-2所示。已知:渗流的实际流速为1.2cm/min,试用作图法求水动力弥散系数和弥散度。
表7-2
3.某一污染源直接同承压含水层有水力联系,已知含水层的实际流速为0.01m/d,含水层的弥散系数D L=1m2/d,试根据一维连续注入示踪剂的计算式预测5年后距离污染源10、20、30、40、50m处地下水浓度的变化值。
4.在一维流含水层模拟模型中,连续向注入孔注入浓度为c0的示踪剂,在距注入孔0.8m的观测孔中测得不同时间的浓度比值,列于表7-3中。已知模型中水流的实际流速为5.2m/d,试用作图法和配线法求弥散系数。
表7-3
5.在流速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的半无限一维均匀流的试验孔中连续注入浓度为72.5mg/L的示踪剂,试求一年后距试验孔15m处观测孔中地下水的示踪剂
=3.2×10-7m2/s)。
浓度(已知:u=2.6×10-7m/s,D
L
6.图7-2为垂直于海岸线的滨海含水层剖面图。图(a)、(b)、(c)分别表示3种不同条件下的稳定界面分布位置。试求:⑴写出界面上任一点位于海面以下的深度h i与该点的潜水面高度h i的关系式;⑵写出各条件下计算界面上任一点测压水头H(x)的公式;⑶写出流向海中淡水的单宽流量q0的计算公式。
7.如图7-2中(a)图所示的潜水含水层,在海平面以下含水层厚度为60m,已知海水入侵的深度为1000m,渗流系数为12m/d,入渗强度为4×10-4m/d(海水容重为1.03g/cm3)。试求:(1)流向海水的淡水流量;(2)在x=500m处稳定界面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以及潜水位。
8.如图7-2(c)所示的承压含水层,已知含水层顶板标高为3.5m,底板标高为-100m,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0m/d,海水入侵的深度为12000m(海水容重为1.03g/cm3)。试求:(1)淡水流向海水的单宽流量;(2)x=600m处稳定界面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及其承压水头值。
9.在某基岩承压含水层中,已知岩块的特征长度L平均为10km,现以5800m3/d定流量进行非稳定抽水试验,在距抽水孔420m处的观测孔中进行了水位观测,并利用抽水后期资料做s~lg t直线,求得直线的斜率为0.43,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t0为16.5min。试求裂隙导水系数T f、岩块的贮水系数μ*以及承压水迁移系数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