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L25温湿度传感器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温湿度检测仪的设计报告

温湿度检测仪的设计报告

报告成绩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温湿度检测仪的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起止日期:2016年5月—2016年6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年6月19日目录1 目的与意义---------------------------------------------------------------------------------------------- 12 设计要求------------------------------------------------------------------------------------------------- 13 方案设计------------------------------------------------------------------------------------------------- 13.1 方案一-------------------------------------------------------------------------------------------- 13.2 方案二------------------------------------------------------------------------------------------ 24 系统硬件设计------------------------------------------------------------------------------------------- 24.1 STC89C52主控电路--------------------------------------------------------------------------- 34.2 DTH11温湿度检测电路 ---------------------------------------------------------------------- 44.3 LCD1602液晶屏显示电路 ------------------------------------------------------------------- 55 系统软件设计------------------------------------------------------------------------------------------- 65.1 主程序程序流程图 ---------------------------------------------------------------------------- 65.2 温湿度检测程序 ------------------------------------------------------------------------------- 25.3 LCD1206显示程序 ---------------------------------------------------------------------------- 96 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116.1系统测试结果 -------------------------------------------------------------------------------- 116.2 系统结果分析 -------------------------------------------------------------------------------- 117 总结 ----------------------------------------------------------------------------------------------------- 11参考文献 -------------------------------------------------------------------------------------------------- 11附录 -------------------------------------------------------------------------------------------------------- 12附录A 系统实物图 ----------------------------------------------------------------------------- 12附录B 系统主程序 ------------------------------------------------------------------------------ 121 目的与意义温湿检测在仓库管理、生产制造、气象观测、科学研究、国防军事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模拟式温湿度传感器一般都要设计信号调理电路并需要经过复杂的校准和标定过程,因此测量精度难以保证,且在线性度、重复度、互换性、一致性等方面往往不尽人意。

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设计目标:
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应用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设计和制作出实际应用的温湿度传感器。

设计内容:
1. 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介绍温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分类,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半导体式等。

2. 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介绍温湿度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包括气象、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

3. 温湿度传感器的制作: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学习温湿度传感器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择传感元件、设计电路和调试等。

4. 温湿度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学生通过实验测试,了解温
湿度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如准确度、灵敏度、响应时间等。

5. 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温湿度传感器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6. 温湿度传感器的未来发展:介绍温湿度传感器的未来发
展趋势,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

设计方法:
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
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和学生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评价方法:
本课程设计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实验报告、作业、考核和课堂参与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本课程设计所需教学资源包括实验设备、教材、教具和实验材料等。

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温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其应用领域和制作过程,具备设计和制作温湿度传感器的能力,并能够分析和优化传感器的性能。

温湿度传感器分析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分析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分析和评估。

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监测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家庭等领域。

本报告将从传感器的原理、应用领域、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温湿度传感器基于物理特性或化学反应原理来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常见的温湿度传感器包括电阻性传感器、电容性传感器和热电阻传感器。

•电阻性传感器:利用被测介质温度或湿度的变化导致电阻值的变化来测量。

常见的电阻性传感器有热敏电阻和湿敏电阻。

•电容性传感器:通过测量被测介质的电容变化来获取温度和湿度信息。

电容性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

•热电阻传感器:利用纯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测量。

热电阻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3. 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温湿度传感器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主要应用领域:•工业领域:温湿度传感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于监测和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农业领域:温湿度传感器在农业生产中用于监测温度和湿度变化,帮助农民合理调控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医疗领域:温湿度传感器在医疗设备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监测患者的体温和湿度,实时反馈给医护人员,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家庭领域:温湿度传感器在家庭环境中用于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温湿度变化,实现自动调控空调、加湿器等设备,提高居住舒适度。

4. 温湿度传感器的优缺点温湿度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精度高: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响应速度快:传感器的响应速度通常较快,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变化。

•节能环保: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帮助调控设备工作状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然而,温湿度传感器也存在一些缺点:•价格较高: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价格较高,对于一些应用场景来说成本较高。

•受环境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可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需要进行校准和修正。

湿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湿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第一章湿度传感器的功能及其原理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物理量,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湿度的检测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生活等各个领域。

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车间相对湿度低于30%时,容易产生静电感应而影响生产;粉尘大的车间由于湿度小产生静电易发生爆炸;纺织厂的湿度低于65~70%RH时会断线。

可见,湿度测量在各个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不断迅速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高速更新,使得湿度的测量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随着2011年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传感器技术作为物联网的最前端—感知层,在其发展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湿度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的检测在各种环境,各个领域都对起了重要作用。

测量电路由湿度传感器,差动放大器,同相加法放大器等主电路组成;为了实现温度补偿功能,选择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通过转换电桥和差动放大,输入同相加法器实现加法运算,补偿环境温度对湿度传感器的影响,其中转换电桥工作电压由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通过电压跟随器提供。

应用IH3605型温度传感器与集成运放设计测量湿度的电路,测量相对湿度(RH)的围为0%~l00%,电路输出电压为0~10V。

要求测量电路具有调零功能和温度补偿功能。

使用环境温度为0℃~85℃。

第二章课程设计的要求及技术指标2.1课程设计的要求1.根据设计要求,查阅参考资料。

2.进行方案设计及可行性论证。

3.确定设计方案,画出电路原理框图。

4.设计每一部分电路,计算器件参数。

5.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2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1.湿度测量围:0%~100%RH;2.使用环境温度围:0~85℃;3.输出电压:0~10V;4.非线性误差:±0.5%。

第三章总方案及原理图3.1 电路设计总方案测量电路由湿度传感器,差动放大器,同相加法放大器等主电路组成;为了实现温度补偿功能,选择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通过转换电桥和差动放大,输入同相加法器实现加法运算,补偿环境温度对湿度传感器的影响,其中转换电桥工作电压由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通过电压跟随器提供。

温湿度传感器的毕业设计

温湿度传感器的毕业设计

温湿度传感器的毕业设计摘要:温湿度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以及室内生态控制等领域。

本文以温湿度传感器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Arduino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上位机进行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关键词:温湿度传感器、Arduino控制器、无线通信、上位机、实时监测1.引言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设备。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对温湿度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温湿度传感器由于测量范围窄、精度低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duino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系统,旨在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2.系统设计2.1硬件设计本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Arduino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Arduino控制器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和通信能力,能够实时获取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处理。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采用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无线通信模块采用无线射频通信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无线传输。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供电。

2.2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驱动程序、数据处理程序和通信程序。

传感器驱动程序用于实时获取传感器的温湿度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给Arduino控制器。

数据处理程序根据需求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通信程序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显示和存储。

3.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我们搭建了一个实验平台进行测试。

首先,将温湿度传感器模块连接到Arduino控制器,并利用Arduino编程语言编写了传感器驱动程序。

然后,编写了数据处理程序和通信程序,并将这些程序上传到Arduino控制器中。

最后,将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Arduino控制器,并进行数据传输测试。

基于CC2530温湿度采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CC2530温湿度采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实践教案*******************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3年春季学期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课程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目录目录 0摘要 (2)前言 (3)一基本原理 (4)1.1 温湿度数据采集原理 (4)1.1.1SHT10 引脚特性 (4)二系统分析 (6)2.1具体步骤描述 (6)2.2 程序流程图 (7)三详细设计 (8)3.1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地硬件部分 (8)3.1.1无线传感基本结构及实现原理 (8)3.1.2使用地实验箱以及软件支持 (9)3.1.3实现温湿度采集系统节点模块设计 (9)3.2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地软件部分 (10)3.2.1 ZIGBEE技术概述 (10)3.2.2 ZIGBEE协议栈 (11)3.2.3 ZIGBEE协议栈网络层 (12)3.2.4AODV路由协议 (12)3.3总体软件结构图 (13)3.4核心程序代码 (14)3.4.1 AODV协议源代码分析 (15)总结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摘要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基础,软硬件可定制,适用于不同应用场合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地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通信领域、工业控制、交通领域、医疗卫生、消费娱乐等.正如温湿度采集系统地设计,其包括了数据地采集过程、传输过程以及数据地处理过程是嵌入式系统在国家森林火灾地防范、大型粮库地温湿度控制以及家庭温湿度控制等方面地典型应用.由于传统地有线方式在数据地检测、采集、以及传输过程中需要大量地节点且这些节点不集中,因此需要大量布线.为了避免该问题本设计主要从无线传感方向进行改进,本设计对温湿度地读取是利用CC2530地I/O(P1.0和P1.1)模拟一个类IIC地过程,对光照地采集则使用内部地AINO通道.该系统使用CC2530读取温湿度传感器SHT10地温度和湿度数据,并通过CC2530内部地ADC得到光照传感器地数据.最后将采样得到地数据转换然后在LCD上显示.关键字:温湿度地采集CC2530 温湿度传感器SHT10前言本设计是一种基于CC2530和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地温湿度采集系统.即该系统是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结合传感器,并通过运用Zigbee协议架构组建无线传感网络,来实现主从节点地数据采集和传输地.同时,需要在网络层通过AODV路由协议来进行节点间地连接以及数据地收发.总之,基于无线传感技术地无线网络传感器是一种将传感器、控制器、计算能力、通信能力完美地结合于一身地嵌入式设备.它们跟外界地物理环境交互,实时地采集信息,并且将收集到地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给远程用户.无线网络传感器一般是由一个低功耗地微控制器(MCU)和若干个存储器、无线电/光通信装置、传感器等组件所集成地,通过传感器、动臂机构、以及通信装置和它们所处地外界物理环境进行交互.由此而引入地无线传感网络更是一种开创了新地应用领域地新兴概念和技术,广泛被应用于医疗领域、大规模环境监测、智能建筑、战场监视、智能家装、工业自动化和大区域内地目标追踪等领域.如,在医院Zigbee网络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并准确地收集急诊病人地信息及相关度检查结果,从而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同时,对一些特殊地病人,可让其携带Zigbee终端而对其进行24小时地体温、脉搏控制.生命诚可贵,时间价更高!又如,在工业控制领域内,就可以很好地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实现厂房内不同区域地温湿度地检测及控制,以及相关机器运转状况是否正常地有关信息,统计库存量,等等.总地来说,我们地工作及生活在无形地改变着,变得更精致更高效更美丽.而这无形中进行着地神奇改变地关键莫过于高端地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及无线技术.一基本原理1.1 温湿度数据采集原理温湿度探头直接使用IIC接口进行控制,本实验将使用CC2530 读取温湿度传感器SHT10地温度和湿度数据,并将采样到地数据转换然后再LCD显示.其中对温湿度地读取是利用CC2530地I/O(P1.0和P1.1)模拟一个类IIC得过程.其中该系统所使用地SHT10 是一款高度集成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提供全标定地数字输出.它采用专利地CMOSens 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地可靠性与卓越地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容性聚合体测湿敏感元件、一个用能隙材料制成地测温元件,并在同一芯片上,与14 位地A/D 转换器以及串行接口电路实现无缝连接.1.1.1SHT10 引脚特性1. VDD,GND SHT10 地供电电压为2.4~5.5V.传感器上电后,要等待 11ms 以越过“休眠”状态.在此期间无需发送任何指令.电源引脚(VDD,GND)之间可增加一个 100nF 地电容,用以去耦滤波.2. SCK 用于微处理器与SHT10 之间地通讯同步.由于接口包含了完全静态逻辑,因而不存在最小 SCK 频率.3. DATA 三态门用于数据地读取.DATA 在 SCK 时钟下降沿之后改变状态,并仅在 SCK 时钟上升沿有效.数据传输期间,在SCK 时钟高电平时,DA TA 必须保持稳定.为避免信号冲突,微处理器应驱动 DATA 在低电平.需要一个外部地上拉电阻(例如:10kΩ)将信号提拉至高电平.上拉电阻通常已包含在微处理器地 I/O 电路中.(1)向 SHT10 发送命令:用一组“ 启动传输”时序,来表示数据传输地初始化.它包括:当 SCK 时钟高电平时DA TA 翻转为低电平,紧接着 SCK 变为低电平,随后是在 SCK 时钟高电平时 DA TA 翻转为高电平.后续命令包含三个地址位(目前只支持“000”,和五个命令位.SHT10 会以下述方)式表示已正确地接收到指令:在第 8 个 SCK 时钟地下降沿之后,将 DATA 拉为低电平(ACK位).在第 9 个 SCK 时钟地下降沿之后,释放 DATA(恢复高电平).(2)测量时序(RH 和 T):发布一组测量命令(‘00000101’表示相对湿度RH,‘00000011’表示温度T)后,控制器要等待测量结束.这个过程需要大约 11/55/210ms,分别对应 8/12/14bit 测量.确切地时间随内部晶振速度,最多有±15%变化.SHTxx 通过下拉DATA 至低电平并进入空闲模式,表示测量地结束.控制器在再次触发SCK 时钟前,必须等待这个“数据备妥”信号来读出数据.检测数据可以先被存储,这样控制器可以继续执行其它任务在需要时再读出数据.接着传输2 个字节地测量数据和 1 个字节地 CRC 奇偶校验. 需要通过下拉 DA TA 为低电平,uC以确认每个字节.所有地数据从 MSB 开始,右值有效(例如:对于 12bit 数据,从第 5 个SCK 时钟起算作MSB;而对于 8bit 数据,首字节则无意义).用CRC 数据地确认位,表明通讯结束.如果不使用CRC-8 校验,控制器可以在测量值LSB 后,通过保持确认位ack 高电平,来中止通讯.在测量和通讯结束后,SHTxx 自动转入休眠模式.(3)通讯复位时序:如果与 SHTxx 通讯中断,下列信号时序可以复位串口:当 DATA 保持高电平时,触发SCK 时钟 9 次或更多.在下一次指令前,发送一个“传输启动”时序.这些时序只复位串口,状态寄存器内容仍然保留.二系统分析嵌入式温湿度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CC2530和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0地温湿度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结合传感器,通过运用Zigbee协议架构组建无线传感网络,实现主从节点地数据采集和传输,以及一点对多点,两点之间地通信.并且也是基于Zigbee协议栈地中心节点和终端节点地协议传输,主要是从Zigbee协议栈网络层里AODV 路由协议着手,在网络层通过AODV路由协议进行节点间地连接以及数据地收发.2.1具体步骤描述1、给智能主板供电(USB 外接电源或 2 节干电池);2、将一个无线节点模块插入到带 LCD 地智能主板地相应位置;3、将温湿度及光电传感器模块插入到智能主板地传感及控制扩展口位置;4、将 CC2530 仿真器地一端通过 USB 线(A 型转 B 型)连接到 PC 机,另一端通过10Pin下载线连接到智能主板地 CC2530 JTAG 口(J203);5、将智能主板上电源开关拨至开位置.按下仿真器上地按钮,仿真器上地指示灯为绿色时,表示连接成功;6、使用IAR7.51 打开“…\OURS_CC2530LIB\lib10(HumiTempLight)\ IAR_files”下地HumiTempLight.eww 文件,下载运行程序;7、观察 LCD 上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地变化;8、用一个物体挡住光照传感器地光线,观察 LCD 上光照强度数据地变化;9、向温湿度传感器吹一口气体,观察 LCD 上温湿度数据地变2.2 程序流程图图1-1 系统程序流程图三详细设计本设计是基于CC2530地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因此,其重点是温湿度数据采集设计地实现,主要可分为二大部分,一是实现无线传感地硬件模块;二是实现无线传感地软件支持,也就是基于Zigbee协议架构地编程.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地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基本结构、无线传感实现原理、本设计所使用地实验箱以及软件支持、常见地无线传感模块以及实现基于CC2530地温湿度采集系统节点模块设计.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地软件部分主要包括:Zigbee协议栈整体架构、Zigbee协议栈网络层、AODV路由协议.3.1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地硬件部分嵌入式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地硬件部分可以大体有无线传感基本结构、无线传感实现原理、本设计所使用地实验箱以及软件支持、常见地无线传感模块以及实现基于CC2530地温湿度采集系统节点模块设计等组成.其具体内容如下:3.1.1无线传感基本结构及实现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设计目标方面是以数据为中心地,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因为节点通常运行在人无法接近地恶劣甚至危险地远程环境中,所以除了少数节点需要移动以外,大部分节点都是静止不动地.在被监测区域内,节点任意散落,节点除了需要完成感测特定地对象以外,还需要进行简单地计算,维持互相之间地网络连接等功能.并且由于能源地无法替代以及低功耗地多跳通信模式节,设计无线传感节点时,有效地延长网络地生命周期以及节点地低功耗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地核心问题,其无线传感节点模型如下图1-2所示.无线传感网络地建立是基于传感器加无线传输模块地,传感器采集地数据,简单处理后经过无线传输模块传到服务器或应用终端.目标、观测节点、传感节点和感知视场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所包括地4个基本实体对象.大量传感节点随机部署,单个节点经过初始地通信和协商,通过自组织方式自行配置,形成一个传输信息地单跳链接或一系列无线网络节点组成地网络,协同形成对目标地感知视场.传感节点检测地目标信号经过传感器本地简单处理后通过单播或广播以多跳地方式通过邻近传感节点传输到观测节点.用户和远程任务管理单元则能够通过卫星通信网络或Internet等外部网络,与观测节点进行数据信息地交互.观测节点向网络发布查询请求和控制指令,接收传感节点返回地目标信息.图1-2 无线传感节点模型3.1.2使用地实验箱以及软件支持物联网创新实验系统IOV-T-2530采用系列传感器模块和无线节点模块组成无线传感网,扩展嵌入式网关实现广域访问,可实现多种物联网构架,完成物联网相关地各种传感器地信息采集、无线信号收发、Zigbee网络通讯、组件控制全过程.该工具箱提供了无线传感网通信模块、基本地传感器及控制器模块、嵌入式网关、计算机服务器参考软件等.3.1.3实现温湿度采集系统节点模块设计实验系统包含4个无线传感网通信节点和一个无线网络协调器.其中具体情况如下:无线节点模块:主要有射频单片机构成,MCU是TI地CC2530,2.4G载频,棒状天线.传感器及控制模块:系列传感器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模块、继电器模块和RS232模块等,也可以通过总线扩展用户自己地传感器及控制器部件.电源板或智能主板:即实现无线节点模块与传感及控制模块地连接,又实现系统供电,目前主要有两节电池供电,保留外接电源接口,可以直接有直流电供电.3.2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地软件部分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地软件部分主要有Zigbee技术概述、Zigbee协议栈整体架构、Zigbee协议栈网络层、AODV路由协议等几部分组成.而Zigbee协议栈网络层主要包括: 网络层概述、网络层所实现功能、网络层中常用路由协议.AODV路由协议主要包括:协议概述、协议地基本原理、AODV路由协议消息控制帧.一下将是温湿度数据采集地软件部分各部分地具体介绍:3.2.1 ZIGBEE技术概述Zigbee技术地使用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无线通信市场上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地空缺.同时随着Zigbee技术地深入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地注意力和研究力量将会转到应用地设计、实现互联互通测试和市场地推广等方面.Zigbee技术地关键点是发展一种易布建、低成本、低功耗地无线网络.Zigbee技术地应用前景非常好.Zigbee在未来地几年里将在工业无线定位、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自动化、家庭网络、楼宇自动化、医用设备控制等多个控制领域具有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工业控制和家庭自动化,将会成为今后Zigbee芯片地主要应用领域.通常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地应用,都可以考虑采用Zigbee技术:(1)网点多:需要数据采集或监控地网点多.(2)低传输量:要求传输地数据量不大且要求数据成本低.(3)可靠性高:要求数据传输可靠性、全性高.(4)体积小:设备体积很小,体积较大地充电电池或者电源模块不便放置.(5)电池供电.(6)覆盖量大:所需检测点监测点多,地形复杂,需要较大地网络覆盖面积.(7)现有移动网络地覆盖盲区.(8)遥测、遥控系统:使用现存移动网络进行地低数据量传输.(9)局部区域移动目标地定位系统:使用GPS效果差、成本高地.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是基于IEEE802.15.4技术标准和Zigbee网络协议而设计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该网络主要应用在压力过程控制数据采集、流量过程控制数据采集、温度湿度监控、楼宇自动化、工业控制、数据中心、社区安防、设备监控、环境数据监控、制冷监控、仓库货物监控等方面.适用于蔬菜大棚温度、湿度和土壤酸碱度监控,钢铁冶炼温度控制,煤气抄表等各个领域.这种网络主要用于无线系统中短距离地连接,提供传感器网络接入,能够满足各种传感器地数据输出和输入控制地命令和信息地需求,实现系统网络化、无线化.Zigbee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之间地无线通信技术,这种通信组网是基于中短距离范围内、低传输速率下地.根据Zigbee技术地本质,它具有下列特性:低功耗、高度扩展性、可靠性高等.3.2.2 ZIGBEE协议栈Zigbee协议栈由一组子层组成,每一层为其上层提供一定地特定服务:一个数据实体提供数据传输服务,一个管理实体提供管理、维护等服务.每个服务实体通过一个服务接入点(SAP)为其上层提供服务接口,并且每个服务接入点(SAP)提供了一系列地基本服务指令来实现相应地功能.Zigbee协议栈中包括应以下各个子层:(1)APP(Application Programming):应用层目录,这是用户创建各种不同工程地区域,在这个目录中包含了应用层地内容和这个工程地主要内容,在协议栈里面一般是以操作系统地任务实现地.(2)HAL(Hardware (H/W) Abstraction Layer):硬件层目录,包含有与硬件相关地配置和驱动及操作函数.ZigBee硬件层通过射频固件和射频硬件提供了一个从MAC层以硬件层无线信道地接口.在硬件层中,包含一个硬件层管理实体(PLME),该实体通过调用硬件层地管理功能函数,为硬件层管理服务提供其接口,同时,还负责维护由硬件层所管理地目标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有硬件层个域网络地基本信息.(3)MAC:介质接入控制子层,包含了MAC 层地参数配置文件及其MAC 地LIB 库地函数接口文件.实现地功能有:1、能产生网络信标.2、支持PAN地连接和断开连接.3、同信标保持同步.4、在对等地MAC实体之间提供一个可靠地通信链路.5、处理和维护GTS 机制.6、信道接入采用CSMA-CA接入机制.7、支持设备地安全性.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帧被称为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其长度不超过127个字节.它具有四种不同地帧形式,即信标帧、数据帧、确认帧和命令帧.(4)MT(Monitor Test):实现通过串口可控各层,与各层进行直接交互.(5)NWK(ZigBee Network Layer):网络层目录,含网络层配置参数文件及网络层库地函数接口文件,APS 层库地函数接口.(6)OSAL(Operating System (OS) Abstraction Layer):协议栈地操作系统.(7)Profile:AF(Application work)层目录,包含AF 层处理函数文件.(8)Security:安全层目录,安全层处理函数,比如加密函数等.(9)Services:地址处理函数目录,包括着地址模式地定义及地址处理函数.(10)0Tools:工程配置目录,包括空间划分及ZStack 相关配置信息.(11)ZDO(ZigBee Device Objects):ZDO 目录.(12)ZMac:MAC 层目录,包括MAC 层参数配置及MAC 层LIB 库函数回调处理函数.(13)ZMain:主函数目录,包括入口函数及硬件配置文件.(14)Output:输出文件目录,这个EW8051 IDE 自动生成地.3.2.3 ZIGBEE协议栈网络层ZigBee网络层必须提供一定地功能,其主要是提供一些必要地函数,以保证IEEE 802.15.4-2003ZigBee协议栈地MAC层能够正确操作,正常工作,并且为应用层提供一个合适地服务接口.为了和应用层通信,必须向其提供接口,网络层地概念包括了两个必要地功能服务实体.它们分别为数据服务实体(NLDE)和管理服务实体(NLME).网络层数据实体(NLDE)通过网络层相关地数据库服务接入点(NLDE-SAP)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网络层管理实体(NLME)通过网络层相关地管理库服务接入点(NLME-SAP)提供网络管理服务,网络层管理实体利用网络层数据实体来获得一些网络管理任务,并完成一些网络地管理工作.并且,网络层管理实体还维护一个管理对象地数据库,叫做网络信息库(NIB),网络层管理实体完成对网络信息库(NIB)地维护和管理.3.2.4AODV路由协议AODV自组织按需请求型距离向量路由协议(Ad Hoc On Demand Distance Vector,简称AODV),AODV采用地是逐跳转发分组方式,在每个节点之间保存了路由请求和路由回答地结果,因此路由地头部不需要携带完整地路由信息,从而提高了协议地效率.算法旨在多个移动节点中建立和维护一个自启动地,动态地,多跳路由地专属网络.它是一种按需地改进地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具有按需路由协议地特点即在AODV路由协议中,网络中地每个节点在需要进行通信时才发送路由分组,而不会周期性地交互路由信息以得到所有其它主机地路由;同时具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地一些特点,即各节点路由表只维护本节点到其他节点地路由,而无需掌握全网拓扑结构.网络中连接地断开和异动都会影响网络地拓扑结构,AODV 使得移动节点能适时对这种变化做出响应.AODV 地操作是无自环地,并且由于解决了 Bellman-Ford“无穷计数”地问题,使得该算法在网络拓扑变化时能够快速收敛.当一个连接断开时,AODV 会告知所有受到影响地节点,这些节点会让用到这个连接地路由失效.AODV 地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在每个路由表项上使用了目地序列号.目地序列号由目地节点创建,并且被包含在路由信息中,然后这些路由信息将被回发到所有向它发起请求地节点.目地序列号地使用确保了无回环,并且易于编程.如果到一个目地有两条路由可供选择,那么收到请求地节点将会选择序列号最大地那一条.此外,AODV另一个显著地特点是它加入了组播路由协议扩展,并支持QOS.它地缺点是:不支持单向信道,原因是AODV协议基于双向信道地假设工作,路由回答分组直接沿着路由请求地反方向回到源节点.3.3总体软件结构图该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是由温湿度探头直接以IIC接口进行控制,并用CC2530 读取温湿度传感器SHT10地温度和湿度数据,并将采样到地数据转换然后再LCD显示.其中对温湿度地读取是利用CC2530地I/O(P1.0和P1.1)模拟一个类IIC得过程,而使用地SHT10 是一款高度集成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因此,可以将该过程划分为三个子模块:温度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湿度数据采集模块,其总体软件结构图如图1-3所示.图1-3 总体软件结构图3.4核心程序代码void main(){int tempera。

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开题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原理和设计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对通信专业的知识有一个大体了解,为了检测自己大学阶段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与应用,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选择毕业设计的方式检验自己,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得到提高与巩固,也是自己能成为适应社会、与时俱进的一名合格大学生。

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居家生活、工农业生产、气象、环保、国防、科研、航天等部门,经常需要对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测量及控制。

传统的温湿度监测模式是以人为基础,依靠人工轮流值班,人工巡回查看等方式来测量和记录环境状况信息。

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效率低下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缺乏科学性,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工维护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统。

而问世监控系统就可以解决这样人才资源浪费,管理不及时的问题,这是由于它的智能化设计所决定的。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现状:在重要的设备房间中,设备对温、湿度等运行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

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由于气流及设备分布的影响,温湿度值可能会有较大的区别。

所以应根据主房间实际面积在房间加装温湿度传感器,以实时客观检测房间内的温、湿度。

在监控本系统,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将把检测到的温湿度值实时传送到监控主机中,并在监控界面上直观地表现出来。

管理员可实时了解房间各点的实际温湿度值,一旦房间内实际温湿度值越限,系统将自动报警,提示管理员进行调节,尽可能让房间各点的温湿度趋向合理,确保房间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主攻方向:掌握STC89C52各个端口的作用和温湿度传感器DHT11的应用主要内容:使用单片机和温湿度传感器测量出环境的温湿度,并用LED 数码管显示数值。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2010年12月中下旬确定题目2011年1月上中旬开始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开始撰写开题报告2011年2月—3月初继续总结概括收集资料,拟定方案撰写开题报告2011年3月中旬—4月设计电路,安装、调试,论文定稿2010年5月下旬至6月初论文答辫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1] 何宏.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 李忠国,陈刚.单片机应用技能实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 袁秀英,李珍.单片机原理与实验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 .[4] 王华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5] 赵茂泰,电子测量仪器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6] 汪同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基于KL25温湿度传感器设计报告

基于KL25温湿度传感器设计报告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报告题目:DHT11温湿度传感器设计组员:齐亨班级:物联1301学号:135161102016年07月15日摘要在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湿度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

其中,温湿度控制也越来越重要。

在工业生产的很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采用KL25芯片对温湿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KL25芯片对温湿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控制问题。

温湿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己经十分广泛,但从国内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成熟的温湿控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们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而用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广泛应用的控制仪表较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加入WTO,我国政府及企业对此都非常重视,对相关企业资源进行了重组,相继建立了一些国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开展创新性研究,使我国仪表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温湿度控制器产品从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发展到智能数码温度控制器。

智能温控器(数字温控器)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的结合,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控制器,并且它是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来实现控制功能的,其智能化程度也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现阶段正朝着高精度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相信以我国的实力,温湿控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为于世界前列!DHT11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卓越的长期稳定性。

产品为4针单排引脚封装,连接方便。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对比实验数据查看传感器测出数据是否精确
每个小时读取数据一次,实验时间两天。

二、实验设备及要求
3001电路板,温湿度传感器,小的温湿度计,大的温湿度计,水银温度计,12V电源
在通风的环境下,使传感器、温度计、温湿度计在同一个环境下测量
三、实验步骤
1、先改装3001电路板,去掉单片机P2口与地之间的贴片电阻
2、连线,将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起来,传感器的DATA与P2.0,SCK与P2.1连接
3、将C程序写入单片机中
4、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记:温湿度传感器测出数据为(1),小的温湿度计测出数据为(2),大温湿度计测出数据为(3),
温度计(4)
2011,11,18,周五,有雨
2011,11,21 周一,晴
四、实验结果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传感器温度值是比较精确的,但是由于三个测量器具,无法确定哪一个是精确值,所以湿度无法确定。

根据三个测湿度的器具测量出来的数据变化,可以判断传感器湿度的变化基本符合环境变化,所以只需要用一个精确值与传感器测量值比较,相差值去掉或补上,就能得出传感器的精确测量数据
五、讨论和分析
在测量数据时应该先确定一个固定的实际值,在与实际值比较才能得出测量数据正确与否,并且测量环境应该一样。

如果不确定一个实际值,可以用几个不确定的不同测量器具测量的数值与其比较,看其中的变化值,和哪几个数值接近,真是数值应该就和那个值接近,如果还是数值相差太大,就必须要有实际值比较。

实验要进行多次测量和比较,要经过多次论证。

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于环境监测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环境传感器成为了环境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

其中,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传感器类型,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空调、食品、药品等领域。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设计和制作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原型。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了解温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掌握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和相关计算公式。

学会使用Arduino等开发板实现温湿度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

掌握传感器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常见故障排除技术。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

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等。

2. 温湿度传感器的设计和制作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首先,学生需要准备传感器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然后,结合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思路,通过Arduino开发板实现温湿度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

3. 温湿度传感器的性能评价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传感器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常见故障排除技术。

学生需要对设计制作的温湿度传感器进行详细的性能测试和数据分析,评估传感器的性能和准确度。

同时,对于传感器的常见故障,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排除技术,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结题答辩最后,学生需要对所设计制作的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结题答辩。

在答辩环节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设计制作过程、性能评价结果,回答评委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和内容,本课程设计需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通过讲授温湿度传感器基本原理、工作过程、设计制作步骤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传感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设计题目:利用DS18B20采集温度摘要利用DS18B20采集温度,本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就是用KL25芯片实现温度控制,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温度传感器,但热敏电阻的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而且必须经过专门的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由单片机进行处理。

本次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来实现温度计的设计。

显示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特别是温度传感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

本文主要是运用DS18B20来完成实验,KL25微秒级延时,编写程序代码并进行修改,程序代码主要0是低电平,1是高电平,每次读要复位,读设置为输入,写设置为输出。

关键词:DS18B20传感器、KL25微妙延时、数据采集。

目录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 (1)一、题目分析 (1)二、基本理论 (1)三、总体设计及分析 (1)1、总体容 (1)2、仿真图及原理图 (1)3、工作原理 (1)4、串口测试结果 (1)四、实验器材 (1)1、器件 (1)2、DS18B20的特点 (1)五、程序代码及分析 (1)六、总结 (1)七、参考文献 (1)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一、题目分析利用DS18B20采集温度,本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就是用KL25芯片实现温度控制,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温度传感器,但热敏电阻的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而且必须经过专门的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由单片机进行处理。

本次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来实现温度计的设计。

利用DS18B20采集温度,显示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特别是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

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数据采集,把程序代码烧到KL25芯片,连接面包板上的电路,与芯片相连接,通过串口采集,显示十进制,把环境温度采集到串口上显示出来。

湿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湿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实习报告
1 课题简介
基于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设计:应用 IH3605 型温度传感器与集成运放设 计测量湿度的电路,测量相对湿度(RH)的范围为 0%~l00%,电路输出电压为 0~10v。要求测量电路具有调零功能和温度补偿功能。使用环境温度为 0℃~85℃。
测量电路由湿度传感器,差动放大器,同相加法放大器等主电路组成;为了 实现温度补偿功能,选择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通过转换电桥和差动 放大,输入同相加法器实现加法运算,补偿环境温度对湿度传感器的影响,其中 转换电桥工作电压由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通过电压跟随器提供。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实习报告
在万能板上对电路进行装配调试,使其全面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最终通过验 收。
4.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1 天)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总结设计过程,写出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和设计的任务; 2.课程设计的要求及技术指标; 3.总方案的确定并画出原理框图; 4.各组成单元电路设计,及电路的原理、工作特性(结合设计图写); 5.总原理图,工作原理、工作特性(结合框图及电路图讲解); 6.电路安装、调试步骤及方法,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方法; 7.实验结果分析,改进意见及收获; 8.体会。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基于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设计 课 程: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实习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实习报告
总目录
第一部分:任务书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三部分:设计电路图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 任 务 书
1.掌握传感器选择的一般设计方法; 2.掌握模拟 IC 器件的应用; 3.掌握测量电路的设计方法; 4.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温湿度测试系统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温湿度测试系统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自定义字符写入CGRAM */
/*************************************/
void writeab()
{
unsigned char i;
lcd_wcmd(0x40);
for(i=0;i<8;i++)
lcd_wdat(mttab[i]);
}
/*us级延时函数*/
/***************************/
主要的系统电路有:电源电路,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键盘输入电路。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1)、该产品互换性好,响应速度快,抗干扰电路图,外围电路简单易懂,因此体积小。
(2)、该系统能用软件的方式控制硬件,所有用软件方式设计的系统向硬件的转换是由有关开发软件完成的,易操作。
(3)、可以从以前的组合设计转向真正的自由设计,所以设计的移植性好,效率高。
如上图所示。其中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各引脚功能如下:
1:GND接地;2:DQ输出端;3:VCC电源。
3.HS1101湿度检测模块
555芯片外接电阻R4、R5、R6、R8与HS1101,构成对HS1101的充电回路,7端通过芯片部的晶体管对地短路实现对HS1101的放电回路,并将引脚2,6端相连引入片比较器,构成多谐振荡器。
void Delay(unsigned int num)
{
while(--num);
}
/**********************************/
/***********8温度测量****************/
/*******************************/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精选4篇)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精选4篇)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精选4篇)温湿度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感知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燕子帮家人们分享的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精选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温度传感器实验的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1、餐厅日常工作制度一、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二、按规定着装,保持良好形象。

三、工作中不准嬉笑打闹,不准聊天、干私活、吃零食、看电视、打手机。

四、不准与顾客发生纠纷。

五、工作中做到“三轻”(动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

六、工作中按规定用餐,不准吃、拿出售的成品。

七、休事假或公休要提前请假,按服务区《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执行。

八、爱护设施、设备,人为损坏,照价赔偿。

九、落实例会制度,对工作进行讲评。

2、餐具卫生管理制度一、餐具经消毒后须存放在保洁柜内。

二、员工不准私自使用餐厅各种餐具。

三、保洁柜内不得存放个人餐具和物品。

四、餐具要干净、卫生,无手印、水迹、菜渍、灰尘。

五、经常检查餐具的完好状况,对残损餐具要及时更换。

3、餐厅个人卫生管理制度一、服务人员须有本人健康证明,持证上岗。

二、按规定着装,工作服须干净,无污渍。

三、工作时不许戴首饰和各种饰品。

四、工作前按要求洗手,始终保持手部清洁。

五、不准在食品区或客人面前打喷嚏、抠鼻子等。

六、上班前不准吃异味食品,不准喝含酒精饮料。

4、餐厅设施设备保养制度一、餐厅的设施、设备按规定要求定期进行保养。

二、保温台每班要及时加水,避免干烧情况发生。

三、定时清洗空调虑网。

四、调整保温台温度要轻扭开关,避免用力太猛,造成损坏。

五、保温台换水要先关电源,后放水,再清除污垢。

六、对设施、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餐厅主管。

5、后厨日常工作制度一、检查工具、用具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二、按岗位要求规范操作,保证质量。

三、爱护公物,不吃、拿后厨食物及原料。

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本报告旨在介绍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的目的和背景,并概述其重要性和目标。

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气象学、农业、建筑和能源管理等。

设计一个有效的温湿度传感器课程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见的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通过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温湿度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具备设计、安装和维护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能力。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的内容和安排,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施该课程的指导和参考。

本报告详细描述了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范围、设备选型、实验步骤和所需资源。

本报告旨在阐述学生在参与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后,预期能够达到的研究目标,以及如何进行评估和考核。

研究目标通过参与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实现以下研究目标:理解温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掌握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技巧。

能够设计并实现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的实际项目。

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温湿度传感器相关的问题。

评估和考核为了评估学生在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中的研究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和考核方法: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程度。

作业和实验报告:学生按要求完成的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准时程度。

设计项目成果:评估学生基于温湿度传感器设计的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功能完整性和技术实现程度。

考试:考核学生对温湿度传感器基本原理、应用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们将根据以上评估和考核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中的研究成果,并给予相应的评分和反馈。

为了确保任务的有序完成,我们将列出温湿度传感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的各个阶段和对应的时间安排。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引言: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它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室内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设备和方法:实验中使用的温湿度传感器是DHT11型号,其工作电压为3-5V,输出为数字信号。

实验所需的其他设备包括Arduino开发板、面包板、杜邦线等。

首先,将DHT11传感器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上。

将传感器的VCC引脚连接到Arduino的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Arduino的GND引脚,DATA引脚连接到Arduino的数字引脚2。

接下来,编写Arduino代码,通过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显示在串口监视器上。

代码的主要功能是通过Arduino的数字引脚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温度和湿度值发送到串口监视器上。

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组温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

在一个封闭的房间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将这些数据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以更直观地观察温湿度的变化趋势。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例如,在白天温度较高,湿度较低;而在晚上温度较低,湿度较高。

这是由于太阳的照射和人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我们还发现温湿度传感器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例如,当有人进入房间时,体温和呼吸会导致温度和湿度的瞬时变化。

这进一步验证了温湿度传感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此外,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例如,温度和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当温度升高时,湿度往往会降低;反之亦然。

这可能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和空气的冷却等因素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它可以准确地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敏感的反应。

温湿度传感器在气象观测、室内环境监测和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kl25的课程设计

基于kl25的课程设计

基于kl25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KL25的基本概念,包括其特性、功能及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理解KL25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如微控制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3. 学生能够运用KL25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嵌入式系统程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进行KL25的编程操作,编写简单的程序代码。

2. 学生能够利用调试工具对KL25程序进行调试,找出并解决程序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基于KL25的嵌入式系统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KL25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信息技术学科,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KL25基础知识:- KL25的简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KL25的硬件架构与特性- KL25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2. KL25编程与调试:- 编程环境搭建与工具使用- KL25编程语言基础(如C语言)- 程序编写、编译与下载- 调试方法与技巧3. KL25应用案例:- 简单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例- KL25在智能硬件项目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4. 项目实践:- 团队合作进行项目设计与分工- 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项目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KL25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编程环境搭建与编程语言基础第三周:程序编写、编译与下载第四周:调试方法与技巧第五周:KL25应用案例学习第六周:项目实践(设计、实施与展示)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物联网应用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开发(DOC 46页)

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物联网应用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开发(DOC 46页)

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物联网应用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开发院〔系〕别: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班级 1 班学号:2006099914姓名:小明指导教师:职称博士填表日期:2021 年 5 月11 日前言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依据物联网是一种新概念和新技术,它使新一代IT技术更加充分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

它的问世打破了过去将根底设施与IT设施分开的传统观念,将建筑物、公路、铁路和网站、网络、数据中心合为一体,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

温湿度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物联网在温湿度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将有很大的前景。

2.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控制好温湿度可以使我们生活、生产的更好。

温湿度传感器物联网应用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开发可以帮我们实现对温湿度以实时数据让我们明了的知道。

从而更好的控制温湿度、到达我们所需的标准。

二、本课程设计内容简介1. 通过ubuntu连接传感器实验箱收集由传感器测得的实时数据存入sqlite3数据库。

2. 然后通过ubuntu发送到linux、接收并用动态网页显示代表数据变化的曲线。

三、要到达的目标1.可以在ubuntu上实现自动接收由传感器取得、传来的实时数据。

2. 并ubuntu上能边接收边连续往linux发送从传感器取得的实时数据。

3.还要确保发送过的数据不会再次发送。

4. Linux能接收到ubuntu发过来的实时数据并通过动态网页曲线图实时显示接收过来的数据。

实现方案一、开发环境1.硬件〔详细介绍所涉及硬件的详细内容〕Pc机、温湿度传感器、传感器实验箱、连接所需的各种线。

2.软件〔详细介绍所涉及软件的详细内容〕MDK414〔arm平台编译烧录代码软件〕、KeilC51v750a_Full〔C51平台编译软件〕、STC手动下载〔C51烧录代码软件〕、R340〔串口线连接USB驱动〕、ubuntu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报告题目:DHT11温湿度传感器设计组员:**班级:物联1301学号:********2016年07月15日摘要在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湿度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

其中,温湿度控制也越来越重要。

在工业生产的很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采用KL25芯片对温湿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KL25芯片对温湿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控制问题。

温湿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己经十分广泛,但从国内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成熟的温湿控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们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而用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广泛应用的控制仪表较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加入WTO,我国政府及企业对此都非常重视,对相关企业资源进行了重组,相继建立了一些国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开展创新性研究,使我国仪表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温湿度控制器产品从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发展到智能数码温度控制器。

智能温控器(数字温控器)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的结合,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控制器,并且它是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来实现控制功能的,其智能化程度也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现阶段正朝着高精度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相信以我国的实力,温湿控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为于世界前列!DHT11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卓越的长期稳定性。

产品为4针单排引脚封装,连接方便。

关键词:KL25芯片,DHT11温湿度传感器,温湿控制技术二、硬件设计:2.1 DHT11特点及电气特性①DHT11实物图①DHT11产品概述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卓越的长期稳定性。

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

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

每个DHT11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

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型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

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

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使其成为给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择。

产品为4针单排引脚封装,连接方便。

②DHT11与单片机的接线图引脚说明1pin:VDD 用于供电3-5.5VDC 2pin: DATA 串行数据,单总线FRDM-KL25Z开发板相关介绍和资料FRDM-KL25Z开发板是一款超低成本开发平台,由基于ARM® Cortex™-M0+处理器的Kinetis L 系列KL1x和KL2xMCU组成。

特点包括易于访问MCU I/O、配备电池管理功能、低功率运行和标准外形规格(可搭配扩展板使用),内置的调试接口可进行闪存编程和运行控制。

FRDM-KL25Z受到众多飞思卡尔和第三方开发软件的支持。

客户可以免费使用,访问所有在线SDK、工具、可重用代码(无需下载、安装或许可)以及一个活跃的开发者网络社区。

特性•MKL25Z128VLK4 MCU – 48 MHz、128 KB闪存、16 KB SRAM、USB OTG (FS)、80LQFP•电容滑动触摸感应板,MMA8451Q加速度传感器,三色LED•易于访问MCU I/O•成熟的OpenSDA调试接口•大容量存储设备闪存编程接口(默认)–无需安装任何工具即可评估演示app•P&E Multilink接口具有运行控制调试功能并兼容IDE工具•开源数据记录应用范例向您展示客户、合作伙伴和爱好者如何共同在OpenSDA电路上进行开发。

•支持mbed2. 2 设计方案将KL25Z芯片通过面包板和导线与DHT11链接在一起,并且通过显示屏显示。

2. 2.1 LED显示模块本课题的LED显示模块是由一个四联共阳七段数码管组成。

七段数码管是由若干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的,一般的“8”字形显示块由“a、b、c、d、e、f、g、h”8发光二极管组成。

四个七段数码管分别与P0口相连,通过对单片机输入程序达到控制显示输出的目的(如图)。

四个七段数码管由单片机的P2.0~P2.3控制亮灭,P2.0~P2.3分别对应Q2~Q5,当P2.0~P2.3其中之一置高电平,对应的三级管导通,段码管亮,置低电平,对应的三级管截止,段码管灭。

2.2.2系统框架设计如下图所示:温湿度测量模块我们采用DHT11传感器1.下图为温湿度测量的原理图:温湿度测量模块LED 显示模块控 制 器 模 块电源模块2.2.3 控制器模块本课题的控制器模块式采用KL25芯片作为MCU ,如图。

KL25的 P0.0~P0.7作为四联七段数码管总线;P2.4作为连接DS18B20的I/O 口;P1.7作为升温电路的控制端;P2.0~P2.3控制四个七段数码管的亮灭。

2.2. 4电源电路给系统电路输入一个稳定的+5V 的电源(如图)。

0.1uF470uF 0.1uF 1000uF 输出+5V7805输入电源三.软件设计3.1 DHT11数据的部分程序代码为:#include "ioCC2430.h" //包含头文件,相应的板子以及传感器一些信息#include "hal.h"#include <math.h>//#include <intrins.h>#include <stdio.h>typedef union //定义联合体,{unsigned int i;float f;} value; //定义联合体类型名称为value#define noACK 0#define ACK 1#define STATUS_REG_W 0x06 //0x06 = 0000 0110#define STATUS_REG_R 0x07 //0x07 = 0000 0111#define MEASURE_TEMP 0x03 //0x03 = 0000 0011#define MEASURE_HUMI 0x05 //0x05 = 0000 0101#define RESET 0x1e //0x1e = 0001 1110#define SDA P1_6 //定义SDA代表的是P1_6脚#define SCL P1_7#define begin P2_0unsigned char d1,d2,d3,d4,d5,d6,d7; //定义无符号字符型变量void Wait(unsigned int ms) //定义wait函数,主要用于软件循环,延时作用{unsigned char g,k;while(ms){for(g = 0;g <= 167; g++){for(k = 0;k <= 48; k++);}ms--;}}void QWait() //1us的延时{asm("NOP"); //加入汇编操作语句,空操作,主要用于机器周期执行asm("NOP");asm("NOP");asm("NOP");asm("NOP");asm("NOP");asm("NOP");asm("NOP");asm("NOP");asm("NOP");asm("NOP");}void initUART(void) //初始化串口{IO_PER_LOC_USART0_AT_PORT0_PIN2345(); //具体函数的定义与用法,你得参考头文件中的程序代码了IO_DIR_PORT_PIN(1, 6, IO_OUT);IO_DIR_PORT_PIN(1, 7, IO_OUT);//IO_IMODE_PORT_PIN(1, 6, IO_IMODE_TRI);//IO_IMODE_PORT_PIN(1, 7, IO_IMODE_TRI);IO_DIR_PORT_PIN(2, 0, IO_OUT);IO_FUNC_PORT_PIN(2, 0, IO_FUNC_GIO);//SET_MAIN_CLOCK_SOURCE(RC);SET_MAIN_CLOCK_SOURCE(CRYSTAL);UART_SETUP(0, 115200, HIGH_STOP); //设置传输数据的波特率115200UTX0IF = 1;U0CSR |= 0XC7; //U0CSR = U0CSR | 0x1010 0111 (进行位或操作)IEN0 |= 0x84;SDA = 1;SCL = 0;}int putchar (int c) //定义输入字符函数,给的参数是一个整型的数{if (c == '\n') //判断参数c的值是否和'\n'的值相等{while (!UTX0IF); //执行的时候UTX0IF的值是0,此处不是很理解?UTX0IF = 0; //给UTX0IF赋0U0DBUF = 0x0d; //U0DBUF赋值0x0d = 0000 1011}while (!UTX0IF);UTX0IF = 0;return (U0DBUF = c); //如果c的值不是'\n'也就是换行符的时候,将c的值传递到U0DBUF寄存器中}char s_write_byte(unsigned char value) //定义写字节函数(8位){unsigned char i,error = 0;for (i = 0x80;i > 0;i /= 2) //i 赋初始值0x80 = 128,执行判断是i > 0,执行语句是i = i / 2; 即i = 128,64,32,16,8,4,2,1,0.5(0),8位{if (i & value)SDA = 1;elseSDA = 0;SCL = 1; //此时SCL端口处,也就是p1_7引脚处是高电平QWait(); //因为写入需要时间,所以程序之中加入下面几条语句QWait();QWait();QWait();QWait();SCL = 0; //使能p1_7眼角处低电平,使的数据写入(具体需要看单片机控制芯片的手册asm("NOP");asm("NOP");}SDA = 1;SCL = 1;asm("NOP");error = SDA;QWait();QWait();QWait();SDA = 1;SCL = 0;return error;}char s_read_byte(unsigned char ack) //读取数据,按照字节位的顺序读取(8位)128 = 1000 0000 ,64 = 0100 0000,32 = 0010 0000 ,16 = 0001 0000,8 = 0000 1000,4 = 0000 0100 ,2 = 0000 0010,1 = 0000 0001{unsigned char i,val = 0;SDA= 1;for(i = 0x80;i > 0;i /= 2) //同上{SCL = 1;if (SDA) //判断SDA处是否有高电平val = (val | i); //进行或操作elseval = (val | 0x00);SCL = 0;QWait();QWait();QWait();QWait();QWait();}SDA = !ack;SCL = 1;QWait();QWait();QWait();QWait();QWait();SCL = 0;return val; //返回读取到的数据,一个字节,八位}void s_transstart(void) //传输使能函数,就是给控制器引脚处相应电平,使对应模块工作{SDA = 1;SCL = 0;QWait();QWait();SCL = 1;QWait();QWait();SDA = 0;QWait();QWait();SCL = 0;QWait();QWait();QWait();QWait();QWait();SCL = 1;QWait();QWait();SDA = 1;QWait();QWait();SCL = 0;QWait();QWait();}void s_connectionreset(void) //复位操作函数{unsigned char i;SCL = 0;for(i = 0;i < 9; i++){SCL = 1;QWait();QWait();SCL = 0;QWait();QWait();}s_transstart(); //调用开始函数}char s_measure(unsigned char *p_value, unsigned char *p_checksum, unsigned char mode) //函数,主要统计传输的数据个数{unsigned er = 0;unsigned int i,j;s_transstart();switch(mode){case 3 :er += s_write_byte(3);break;case 5 :er += s_write_byte(5);break;default :break;}for(i = 0;i < 65535;i++){for(j = 0;j < 65535;j++){if(SDA == 0){break;}}if(SDA == 0){break;}}if(SDA){er += 1;}*(p_value) = s_read_byte(ACK);*(p_value + 1) = s_read_byte(ACK);*p_checksum = s_read_byte(noACK);d6 = *(p_value);d7=*(p_value + 1);return er;}void calc_sth11(float *p_humidity ,float *p_temperature)//计算温度值{const float C1 =- 4.0;const float C2 =+ 0.0405;const float C3 =- 0.0000028;const float T1 =+ 0.01;const float T2 =+ 0.00008;float rh =* p_humidity;float t =* p_temperature;float rh_lin;float rh_true;float t_C;t_C = t * 0.01 - 44.0 ;rh_lin = C3 * rh * rh + C2 * rh + C1;rh_true = (t * 0.01 - 40.0 - 25) * (T1 + T2 * rh) + rh_lin;if(rh_true > 100){rh_true = 100;}if(rh_true < 0.1){rh_true = 0.1;}*p_temperature = t_C;*p_humidity = rh_true;}void main() //主函数{value humi_val,temp_val; //声明两个联合体变量unsigned char error,checksum; //声明两个无符号的字符型变量initUART(); //初始化串口P1INP |= 0xC0; //初始化P1引脚,0xC0 = 1010 0000 ,使P1_7和P1_5引脚为1begin = 0;s_connectionreset();while(1) //无限循环操作{error = 0;error += s_measure((unsigned char*) &humi_val.i,&checksum,5); //读入串口的数据进行温度的计算d1 = d6;d2 = d7;error += s_measure((unsigned char*) &temp_val.i,&checksum,3);d3 = d6;d4 = d7;if(error != 0)s_connectionreset();else{humi_val.f = (float)humi_val.i;temp_val.f = (float)temp_val.i;humi_val.f = d1 * 256 + d2;temp_val.f = d3 * 256 + d4;calc_sth11(&humi_val.f,&temp_val.f);printf("temp:%5.1fC humi:%5.1f%%\n",temp_val.f,humi_val.f);// printf("t1:%x h1:%x\n",d1,d2);//printf("t2:%x h2:%x\n",d3,d4);}Wait(150);}}四、设计调试和心得体会系统软件的主程序是调用子程序的,它是所有子程序在功能上的汇总,是整个程序的“首脑”,CPU是从从主程序开始读程序的,所以主程序的设计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