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类别及处理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完整word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food poisoning)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中毒。

2引用标准GB 478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3术语3.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3.2中毒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3.2.1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3.2.2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2.3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二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3.2.4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b.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c.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等)。

3.2.5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四种:a.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b.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c.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d.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4诊断标准总则4.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4.1.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

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预案及程序

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预案及程序

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预案及程序一、报告及应急响应1、发现可疑食物中毒事件,立即报告卫生监督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应对事件发生的主要情况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发生可疑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主要症状等,经初步核实后,立即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2、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根据可疑食物中毒事件的规模大小,发展趋势,合理调配相关人员,组织进行食物中毒基本情况的核实、违法事实的取证、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督促医疗机构对食物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二、调查取证1、卫生监督机构应立即赶赴食物中毒现场和救治医院,收集食物中毒事件的证据。

(1)向知情人、病人和收治中毒患者的医生询问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经过、救治情况和事件发生后的报告情况。

(2)收集中毒事发单位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违法证据。

检查食品原料的索证情况,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卫生状况,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可疑中毒食品的来源、食用、销售情况,事件发生后的报告情况。

责成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保护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用)具、设备和现场。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

对病人及同餐进食者进行个案调查和相关致病因素分析,核实该次食物中毒总就餐人数、发病人数、危重病人数、可疑食品等,填写《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对可疑食品加工场所或食物中毒现场进行调查、分析,采集样品,对事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协助医院救治病人,提出专业意见。

三、应急处理调查初步结束时,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召开碰头会,进行信息反馈。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流行病学和卫生学的初步调查结果,初步判定是否为食物中毒事件或可疑食物中毒事件,判定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提出食物中毒技术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汇报中毒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食物中毒调查的初步结果和中毒的发展趋势调整治疗方案,落实抢救措施。

卫生监督机构汇报对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取证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形成会议记要。

食物中毒处理流程及预案

食物中毒处理流程及预案

食物中毒处理流程及预案食物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在家庭、学校、企业、餐厅等各种场所。

为了迅速、有效地处理食物中毒事件,保障受害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损失,特制定以下食物中毒处理流程及预案。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常见症状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物质的食物或饮料,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的情况。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头痛、头晕、乏力等。

严重的食物中毒可能会导致脱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二、处理流程1、发现与报告一旦发现有人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或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中毒人数、症状、可疑食物来源等。

2、紧急救治(1)立即将中毒者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中毒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2)对于症状较轻的中毒者,可以采取催吐、导泻等方法,帮助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

但对于昏迷、休克等重症患者,应避免自行催吐或导泻,以免加重病情。

3、现场调查(1)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可疑食物的来源、加工制作过程、储存条件等。

(2)采集可疑食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中毒的原因和有毒物质的种类。

4、控制措施(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对剩余食物进行封存和处理。

(2)对中毒场所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防止有毒物质的扩散和交叉感染。

(3)对可能接触过有毒食物的人员进行观察和监测,如有症状及时治疗。

5、善后处理(1)对中毒者进行跟踪治疗,确保其完全康复。

(2)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3)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应急预案1、组织机构及职责成立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等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和协调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工作,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2、应急准备(1)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的管理。

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风险分析1.1. 事故类型1.1.1. 食物中毒事故类型可分为细菌性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1.1.2. 员工用餐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不适或者恶心、呕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现象。

1.2. 危险源食堂误采用化学用品类食材导致的中毒事故;食物不新鲜或是变质,引发的中毒;食物或是用具的不洁引发的中毒;误食有毒食物,或是不兼容食物的饮用,导致中毒;食物未煮熟。

1.3. 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食物中毒事故会危害公司人员的健康安全,严重则危及生命。

食物中毒事故一般人群较大,可能性较大,影响范围较大。

1.4. 危险性分析1.4.1. 在公司食堂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1.4.2.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

中毒人员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不适或者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由于公司食堂就餐人员较多,影响范围较大。

1.5. 事故前的征兆1.5.1. 食物变质;1.5.2. 食物或是餐具不洁引起中毒;1.5.3. 用化学类药品代替食用佐料;1.5.4. 蔬菜农药超标,食物未加工熟;1.5.5. 禁忌食材相配加工食物。

1.1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部门负责人通报,并由部门负责人通报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在接报后,第一时间通知食堂负责人,有其立即封存所有食物,等候检查。

1.2办公室负责人下达预案启动指令,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1.3部门负责人立即报120急救,并通知办公室负责人员对其他未有症状人员实行集中监控,一有症状立即送医院。

1.4部门负责人在报120急救后立即报安全环保技术部及公司领导,由安全环保技术部及公司领导讨论决定是否报警,由警方进行调查。

1.5中毒者入院后的各项手续由部门办理。

1.6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由安全环保技术部及公司领导讨论决定报卫生防疫部门,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现场卫生检验。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及紧急处理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及紧急处理措施
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蛋、奶类及奶类制成品、肉类及 肉类制成品,特别是家禽类食品(例如烧味卤味、鹅肠等)。
中远关西涂料化工 有限公司
食物中毒的种类
(2)细菌名称:金黄葡萄球菌。 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糕点、雪糕、奶及奶类制成品、
蛋制品。 (3)细菌名称:副溶血性弧菌。
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海产品和腌制食品(例如海蜇、 墨鱼、咸菜、熏蹄等)。 (4)细菌名称:腊样芽孢杆菌。
③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
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剩饭、炒饭、冷盘、调味汁等。 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海产品和腌制食品(例如海蜇、墨鱼、咸菜、熏蹄等)。
食物中毒的症状
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
有新病例;
④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而新的问题就随之③浮现发出来病,食与物中食毒已入经成某为日种常生食活中物常见有的问关题。。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
小孩和老人敏感性高,要尽快治疗。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一般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和食品有下列数种:
(3)细菌都名称食:副用溶血过性弧同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
(4)选购包装好的食品和罐头时,要注意包装上是否标明有效日期和制造日期,如果没有标明日期的食品尽量不要购买,因为无法证明 食品是否仍在有效期限内。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 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 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食物中毒的特点 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 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没有传染性。
中远关西涂料化工 有限公司

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

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

立即停止餐馆的营业,对中毒顾客进 行医疗救治,并对餐馆进行全面消毒 和整顿,加强食材储存和处理的管理。
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餐馆 的食材储存和处理不当,导致食品受 到细菌污染。
案例三:某家庭食物中毒事件
事件概述
某家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家庭 成员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食物中毒的原因是 家庭成员在处理食材时未遵循正 确的卫生操作,导致食品受到细
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 亡。
目的和意义
对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及处理, 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食物中 毒事件,保障公众健康。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食物中毒 的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有 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可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危害程度,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质。
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
催吐
对于摄入有毒物质不久的患者,可以 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洗胃
对于摄入有毒物质时间较长或催吐效 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进行洗胃以清除 胃内残留的有毒物质。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中毒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 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补液治疗
对于因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症状的患 者,需要进行补液治疗以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腹部触诊等。
实验室检测
特殊检查
通过采集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进行化 验,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细菌、病毒、毒素 等物质,以确定病因。
针对某些特定食物中毒,可能需要采用特 殊检查方法,如X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或心电图等电生理检查。
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
总结词

食物中毒报告

食物中毒报告

四、食物中毒报告程序
(一)食物中毒分类 一般食物中毒:指尚未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 一般食物中毒: 件的食物中毒; 件的食物中毒; 突发食物中毒:指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突发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一般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29人及以下,无死亡病 人及以下, 一般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29人及以下 人。 突发食物中毒: 突发食物中毒: 1、一般突发食物中毒(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一 一般突发食物中毒(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 ):一 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 未出现死亡病例。 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2、较大突发食物中毒(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 较大突发食物中毒(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 ):一 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 或者出现死亡病例( 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出现死亡病例(1-9例)。 3、重大突发食物中毒(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一 重大突发食物中毒(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 ):一 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 或者出现10 人并出现死亡病例, 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者出现10 例以上死亡病例。 例以上死亡病例。 4、特别重大突发食物中毒(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 特别重大突发食物中毒(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 ):事件危害特别严重 超出本省处置能力, 事件危害特别严重, 级):事件危害特别严重,超出本省处置能力,并有进一 步扩散趋势的; 步扩散趋势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食物 中毒事件。 中毒事件。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报告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或者 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当说明信息来源、 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当说明信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进程报告,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 进程报告,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 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结案报告,事件详细情况、 结案报告,事件详细情况、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 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价,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 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食物中毒及解决方法

食物中毒及解决方法

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品而导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

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

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

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

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

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

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

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

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二、真菌毒素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知识汇总

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知识汇总

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知识汇总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泛指所有因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细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虫、化学品或天然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

根据如上各种致病源,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即:化学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

食物中毒发病为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可区别于其他食源性疾患。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及分类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泛指所有因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细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虫、化学品或天然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

根据如上各种致病源,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即:化学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

食物中毒发病为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可区别于其他食源性疾患。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
一般的食物中毒,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少数由含有毒物质(有机磷、砷剂、升汞)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毒鱼)等引起。

发病一般在就餐后数小时,有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次数频繁、脱水、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周围血管征等表现。

三、食物中毒的处理
如在家中发病,就视呕吐、腹泻、腹痛的程度适当处理。

主要急救方法有:
1、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
2、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

食品中毒及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食品中毒及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食品中毒及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措施对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1、立即停止食用中毒的食品;2、及时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3、切实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4、把病人及时送进医院进行有效治疗;5、对中毒的食物、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1、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2、为控制食品中毒事故扩散,严格要求商家和生产经营者回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

3、经检验以后,把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

对相关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1、对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进行强化清洗消毒。

2、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引起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

3、对加工人员的手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办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4、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食物彻底处理,杜绝中毒隐患。

应急处理程序1、在食堂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设置值班电话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

2、如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程序如下:3、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或厨师长--厨师--食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

4、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求援程序:(1)现场第一发现人立即向现场值班人员或厨师长报告。

(2)现场值班人员(厨师长)立即上报食堂主管,并控制事态、通知用餐人员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3)食堂主管立即上报总经理,并立即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4)信息组立即与附近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机构等部门联系;(5)后勤组立即组织车辆,送往联系的医院;(6)处理组立即了解事故及伤亡人数等情况,收集相关病情信息;(7)秩序维护组立即维持应急事件现场秩序,保护现场;(8)处理组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临时封锁现场,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并配合卫生部门调查,如实提供材料和样品,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9)信息组了解病人信息,联系病人家属。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

精选ppt
29
(三)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在31人至 100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 三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 以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
(四)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101人以上 或者人员死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 法所得四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 的,处以三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
精选ppt
食物中毒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掌握食物 中毒发生的情况,及时控制食物中毒的 蔓延和事态的扩大,尽快明确中毒的原 因,分析发生的规律,为有效地减少和 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采取防制措施;
此外,进行现场调查取证,为追究肇 事者的法律责任,履行法律职责,保障 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精选ppt
3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 控制是各级卫生行政部 门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任 务之一,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
精选ppt
1
一、食物中毒的报告
为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使政府及时了解掌握事件的真实情况,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将事故 造成的危害尽可能减少,国家规定了食 物中毒的报告制度。
经过多年实践,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较 为完整的报告体系。
精选ppt
2
1. 食物中毒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精选ppt
24
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 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 形之一 的,应当:
精选ppt
25
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
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 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 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精选ppt
12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故处理
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记录 和分析,有助于积累经验, 提高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
报告的途径与方式
STEP 01
电话报告
STEP 02
网络报告
可拨打当地卫生部门的热 线电话,报告食物中毒事 件。
STEP 03
书面报告
将详细的事故报告提交给 当地卫生部门或食品安全 监管机构。
通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 门的官方网站进行在线报 告。
01
02
03
及时就医
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 治疗,并向医生详细说明 病情和症状。
特殊处理
对于某些特殊的食物中毒, 如河豚毒素中毒、亚硝酸 盐中毒等,需要采取特殊 的解毒措施。
严密观察
在救治过程中,医生应密 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
调查原因
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包 括食物的来源、加工、储 存和食用方式等。
食物中毒的报告及事 故处理
• 食物中毒概述 • 食物中毒报告流程 •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 •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 案例分析
目录
Part
01
食物中毒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以急性或亚 急性中毒症状为主的疾病。
类型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食品污染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 和销售过程中受到有毒有害物质 的污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
食品未煮熟煮透
生食或半熟食的肉类、鱼类等食 品可能携带细菌或寄生虫,未煮 熟煮透易引发食物中毒。
食品添加剂超标
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色素、调 味剂等超标,或使用不合格的食 品添加剂。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

鼓励媒体、社会组织等参与食 品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 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THANKS.
对可疑食品、患者排泄物和环 境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和化学
污染物检测。
调查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因果关系分析和预测性分析。
报告撰写
撰写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事件概述、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部分。
食物中毒处理
03
现场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及处理
目录
• 食物中毒概述 •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 食物中毒处理 •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 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建议
食物中毒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被有毒有害物 质污染或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 后,出现的以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症状为主的疾病。
分类
食物中毒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 物中毒等。
原则
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确保调查结果 准确可靠。
调查方法与步骤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病例调查和实 验室检测等方法。
1. 现场调查
对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场所进行 实地勘查,来自解环境卫生状况 和食品加工过程。
2. 病例调查
收集病例资料,了解患者症状 、体征、治疗和预后情况。
3. 实验室检测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和评估,及 时发现和纠正食品安全问题。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 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 成本。
推广食品安全教育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food poisoning)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中毒。

2引用标准GB 478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3术语3.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3.2中毒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3.2.1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3.2.2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2.3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二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3.2.4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b.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c.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等)。

3.2.5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四种:a.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b.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c.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d.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4诊断标准总则4.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4.1.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

食物中毒的常见类型及急救处置

食物中毒的常见类型及急救处置

食物中毒的常见类型及急救处置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在吃下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因摄入有害的细菌、寄生虫、病毒、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生物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食物中毒是一种普遍发生并严重威胁着公共健康的问题。

了解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及其急救处置方法对于我们应对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类型的食物中毒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1. 肉毒杆菌中毒肉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可以通过进食被感染鱼肉、罐头食品、蜜饯等产生经由神经系统传播并引起严重疾病的剧毒素。

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眼肌麻痹、呼吸困难和全身无力等。

抢救措施包括立即洗胃并使用特效抗肉毒杆菌血清、辅助护理和呼吸支持措施。

2. 沙门菌中毒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细菌,可通过生食或不充分加热的禽肉、蛋类及其制品、宠物食品等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发热、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等。

治疗方法包括补液、使用抗生素以及对严重感染者进行其他支持性治疗。

二、寄生虫性食物中毒1. 阿米巴性肠阿米巴阿米巴性肠阿米巴是由寄生虫阿米巴原虫引起的一种肠胃感染,可通过摄入被污染的水果和蔬菜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腹泻(有时带血)、腹部绞痛和食欲减退等。

应及时就医并使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

2. 蛔虫感染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可以通过摄入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和排便不畅等。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驱虫药物,如苦楚宁,以清除寄生虫。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1. 铅中毒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可以通过进食被含铅颜料或陶土污染的食物引起中毒。

主要症状包括神经系统损害、贫血、肾脏损伤和消化道症状等。

急救方法包括立即停止接触铅源、洗胃并使用螯合剂(如二巯丙酸)与解毒药物治疗。

2. 高温油脂中毒高温油脂是指在高温下反复使用的食用油,容易形成有害物质。

主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摄入高温油脂,并就医进行相应治疗。

四、急救处置措施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急救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毒分类:按病原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 (4)植物性食物中毒:食入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食物中毒。 (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有) 毒蕈食物中毒; 含氰甙果仁食物中毒; 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木薯食物中毒; 四季豆食物中毒; 发芽马铃薯食物中毒; 桐油中毒; 植物日光性皮炎 (灰菜、苋菜、刺菜、马齿苋、荠菜、扬 树叶、 榆叶、 洋槐叶、柳树叶)。 (5)化学性食物中毒:食入含有化学性中毒物质的食品而引起 的食物中毒。 (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有)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砷中毒; 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锌中毒; 鼠药(毒鼠强)中毒等;
1954-2003食物中毒分析资料
食物中毒发生季节分析
1979~1995年(17年)期间报告 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每年均以 第2、3季度为高发季度。其四 个季度分别为:356起,1301 起,1173起,318起。
1979-1995年期间食物中毒发生时间(季 节构成)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4年批准的国 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 总则》(GB14938—94)界定了食物 中毒的概念:“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 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 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目前法定的 食物中毒解释。
临床判断
上消化道综合征:起病较急,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常伴 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等,也可伴有腹痛、腹泻等下消化道 症状。 重金属、细菌毒素 下消化道综合征:以腹痛、腹泻为主,伴全身症状、发热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肠道感染 全身感染性综合征: 突发性/进行性发病 发热、畏寒、全身不适、肌肉关节酸痛; 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和胃肠道症状 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神经性综合征: 突发性/进行性,视力模糊、肢体麻刺或麻痹感,伴胃肠道症 状、全身症状 真菌、农药、有毒动植物和少数细菌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2)
中毒食品:指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4) 植物性中毒食品: ①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产品作为食品食 用。(如桐油、蓖麻油、蓖麻籽、大麻油) ②天然的植物食品在加工制作时其有毒成分未被有效破 坏或除去而食用。(如 苦杏仁、木薯) ③一定条件下,可食用的植物性食品产生了大量的有毒 成分。(如发芽马铃薯) (5)化学性中毒食品: ①食品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而被食用。 ②添加非食用级,或禁止使用,或伪造,或超量使用或 误用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加工食品被食用。(如亚硝酸 盐) ③食品在储存或被加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该食品被食用。 (如酸败油脂)
河豚鱼中毒: 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很 短,口唇、舌尖发麻 ,麻痹,恶 心、呕吐、腹痛,四肢肌肉麻痹, 语言不清,呼吸麻痹,循环衰竭 死亡。
河豚鱼毒素产生机制:
微生物→TTX(海水中)→随浮游动物尸体沉 降于海底泥土→小型贝类、涡虫、蟹类摄食→ 河豚摄食 微生物(TTX)寄生于河豚及其他动物体内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6)
1954-2003年食物中毒统计分析资料
食物中毒病因分析
1956、1960、1986、1988四个年度食物中 毒发生均以微生物性病因最多(68.55%),其 次为化学毒物(13.47%).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部分年度食物中毒发生病因构成(%) (1956.1960.1986.1988)
1979-1995年(17年)期间发生 食物中毒由于动物性食品引起中 毒最多,高达2125起,植物性食品 原因558起,其他类食品318起。
1979-1995年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中毒食品 构成(中毒起数)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动物性 植物性 其它
(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3)
(三)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 大多数食物中毒的潜伏期较短,来势急剧,集体暴发 性食物中毒时很多人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病,在短 时间内达到高峰; 2 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 3 病人在相近时间内都有在同地点,食用过同样食物的 经历。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中毒食物的人群,停 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很快停止; 4 人与人之间不具有传染性; 5 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趋势,一般无传染 病流行尾端(余波)。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4)
食物中毒分类:按病原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因中毒机理不同分为两个类型:
①感染型(外毒素):病原菌污染食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随同食品进入机体直 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 氏菌食物中毒等;临床多见胃肠道综合征,多伴有发热症状.
②毒素型(内毒素):分为食物内毒素型和机体内毒素型。 ●食物内毒素型:病原菌污染食品繁殖并在食品中产生毒素,该毒素被食入引起 食物中毒。如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等。 ●机体内毒素型:病原菌随同食物进入机体肠道,在肠道环境产生的毒素而引起 食物中毒。如产气夹膜梭菌食物中毒、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临床以恶心、呕吐为主,发热较少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等. 近年发现婴儿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属于机体内毒素型。研究认为是婴儿 食入大量的肉毒梭菌芽孢,在肠道中发芽、繁殖,产生毒素而引发食物中毒。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3)
食物中毒分类:按病原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
(1) 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入细菌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毒。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有)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腊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韦氏梭菌食物中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结肠炎耶儿森氏菌食物中毒; 链球菌食物中毒; 志贺氏菌属食物中毒。
2015年杨庙镇民间厨师培训 食物中毒预防及处理
刘天明 2015年8月17日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理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二) 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 (三)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五)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原则 (六)食物中毒应急出理程序 (七)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 (八)调查注意的环节 (九)提出初步诊断 (十) 诊断标准总则 (十一) 食物中毒病人应急处理 (十二) 食物中毒现场及单位处理 (十三) 采样与检验 (十四) 食物中毒相关法规 (十五)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附表:1、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 2、食物中毒报告登记表 3、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
我国致病微生物食物中毒最多的前5位由 高到低分别是: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 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 杆菌。
(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1)
病因及其构成特点 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证明,在各种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中 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多发、常见。发病起数占到食物中 毒总数的 50-70% ,中毒人数占到食物中毒总人数的 60-80%。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近年来,鼠药中毒 (毒鼠强)发生占有非常高的数量和比例,中毒人数少 但死亡率高。 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发生率达到50% 以上,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在20%以上。报告致病物 质不明的食物中毒所占比例到20%以上。实验室诊断和 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工作都应加强,降低致病物质不 明食物中毒比例。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以沙门氏菌、 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为主,上述三种致病菌 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生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80%,化学 性食物中毒发生以鼠药,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等引发 食物中毒为主。
微生物性
有毒植物
化学毒物
其它
(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2)
中毒食品种类及其构成特点 在引起食物中毒的各类食品中,由于被 污染的,有毒有害的动物性食品(肉与 肉制品、变质肉禽、病死牲畜肉)食入 造成食物中毒占60%以上,中毒总人数 占到70%以上。
1954-2003年食物中毒资料分析
中毒食品分析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5)
食物中毒分类:按病原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 (2)真菌性食物中毒:食入的中毒食品含有真菌毒素引 起食物中毒。 (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有) 霉变甘蔗食物中毒; 变质银耳食物中毒; 赤霉病麦食物中毒; 黑斑病甘薯中毒等。 (3)动物性食物中毒:因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而引起食 物中毒。 (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有) 河豚鱼食物中毒; 有毒鱼贝类食物中毒; 动物甲状腺、肾上腺、鱼胆、野生动物肝脏等。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
的分类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1)
中毒食品:指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中毒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1) 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被细菌或细菌毒 素污染的食品。 (2) 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 的食品。 (3) 动物性中毒食品: ①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 作食品。 ②在一定条件下,动物性食品产生了大量的有毒 成分而被食用。(如 鲐巴鱼)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 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 食源性疾病。”其中的中毒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 的食物中毒。 世界卫生组织的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明显提示“食 源性疾病比食物中毒范围宽,包含了因摄食而引 起的传染性疾病”。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为适应与国 际接轨的需要,食物中毒的概念已经向食源性疾 病的概念转移。新修订的《食品卫生事件报告卡》 增加了许多因摄食而引起的传染病项目。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3)
基于以上概念,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 胃肠炎,个别人因吃了某种食品(如鱼、 虾、牛奶、鸡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等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围。 投毒、自杀行为引起中毒不被列入食物 中毒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