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别A、B、C的含义

合集下载

国际专利分类IPC介绍

国际专利分类IPC介绍

国际专利分类IPC介绍在当今全球化的创新环境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重要,而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 IPC)则是专利领域中一项关键的工具。

IPC 是一种用于对专利文献进行分类和检索的系统。

它的出现旨在为全球的专利管理和检索提供一个统一、标准化的框架,使得专利信息能够更有效地被组织、存储和查找。

IPC 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

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专利申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一个高效、准确的分类体系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

IPC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领域和创新需求。

IPC 的结构如同一个层次分明的大树。

它首先分为八个大部,每个大部下面又细分为不同的小部、大类、小类,甚至还有更细分的组。

这种分层结构使得专利能够被精确地归类到特定的技术领域。

比如说,A 部是“人类生活必需”,这包括了农业、食品、个人和家庭用品等方面的技术;B 部是“作业、运输”,涵盖了各种机械、交通等相关技术;C 部是“化学、冶金”,涉及化学制品、金属材料等领域;D 部是“纺织、造纸”;E 部是“固定建筑物”;F 部是“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G 部是“物理”,包含了物理学相关的各种技术;H 部是“电学”,涵盖了电子、电气等方面的创新。

通过这种细致的分类,无论是专利审查员、研究人员还是企业,都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专利信息。

对于专利审查员来说,IPC 有助于他们判断一项新的专利申请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对于研究人员,它能帮助他们了解特定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而对于企业,IPC 可以用于进行专利布局和竞争对手分析,从而更好地制定创新战略。

IPC 分类的原则基于技术主题。

也就是说,根据专利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和用途来确定其所属的分类。

在分类过程中,需要对专利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理解,以确保分类的准确性。

专利ipc分类号解释

专利ipc分类号解释

专利ipc分类号解释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是国际专利分类系统的简称,是一个用于对专利技术进行分类和检索的国际标准。

它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维护和更新的一套分类系统,旨在为全球专利信息的整理、检索和分析提供统一的标准和便利。

IPC分类号是专利申请人在提交专利申请时,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制定的规范向专利局申报的一串数字和字母组成的代码。

IPC分类号由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一个大类号(Section),一个中类号(Class),一个小类号(Subclass)和一个分组号(Group)。

其中,大类号代表了专利技术领域的主要分类,中类号进一步细化了大类号所代表的领域,小类号则更详细地描述了技术内容,而分组号则依据特定的技术特征或者实施方法对专利进行具体分类。

IPC分类号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层次性原则、专门原则、完整性原则和不歧义原则。

层次性原则要求IPC分类号的编制应当从总体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以便于专利技术的分类和检索。

专门原则强调IPC 分类号应当准确、明确地描述专利技术内容,防止出现含糊不清或者重复的情况。

完整性原则要求IPC分类号应当全面地反映所有技术特征和实施方法,以确保各个专利都能被正确分类。

不歧义原则要求IPC 分类号的编制应当避免产生多义性,确保分类号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IPC分类号在专利技术的分类和检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专利分类系统,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进行专利技术的比较和分析。

同时,IPC分类号还可以帮助专利申请人迅速找到与其专利技术相关的技术领域和之前已有的相关专利,从而减少冗余申请和提高专利的质量。

此外,IPC分类号也为专利检索数据库的构建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总之,IPC分类号是专利技术分类和检索的国际标准,它从整体到细节、从一般到具体地描述了专利技术的内容,具有生动、全面和指导意义。

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是什么

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是什么

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是什么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具体类别是:部(Section)、大类(Class)、小类(Subclass)、主组(Main Group)、分组(Group)国际专利分类表是根据1971年签订的《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编制的,是目前惟一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

IPC按照五个等级分类,部(Section)、大类(Class)、小类(Subclass)、主组(Main Group)、分组(Group)。

▲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具体类别是什么作用介绍编辑IPC按照五个等级分类,部(Section)、大类(Class)、小类(Subclass)、主组(Main Group)、分组(Group),例如,专利“自动人造花叶”(ZL94230987.1)的IPC为A41G I/00,专利“双排电话按键盘”(ZL01257183.0)的IPC为H04M 1/23。

其中部是分类表中最高等级的分类层,按照领域不同,分为八个大部,用一位的英文字母标记,分别是A.H。

每个部分下属设有多个大类,大类是由二位数字组成,每个部下面有不同数量的大类,例如:A01,农业;林业;畜牧业;打猎;诱捕;捕鱼;小类有一个大写字母组成,例如:A01B,农业或林业的整地;一般的农业用机械或工具的部件、零件或附件;每个小类细分为许多组,其中有主组和分组,主组由高层类别号加上一位到三位的数组成以及“/oO”组成,例如:A018I/00,手动工具;分组由小类类别号以上以及小类类别号的标记加上一个一位到三位的数字,在加上除“oo’’以外的二位到四位数组成。

原则编辑虽然IPC对各个类别做了明确的定义,但是具体给专利标记分类时,需要遵循IPC的分类原则。

IPC分类表分类表定义了5个分类原则:(1) 整体分类有的技术主题应当尽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分类,而不是将它的各个组成部门分别分类。

(2) 功能分类技术主题按功能分类分入功能分类位置;分类表中不存在该功能分类位置的,分入适当的应用分类位置。

专利分类国际代码表简化

专利分类国际代码表简化

专利分类国际代码表-简化A部——人类生活需要(附注省略)分部:农业A01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A01C 种植;播种;施肥A01K 畜牧业;禽类、鱼类、昆虫的管理;捕鱼;饲养或养殖其它类不包括的动物;动物的新品种A01M 动物的捕捉、诱捕或惊吓;消灭有害动物或有害植物用的设备A01N 人体,动植物体或其局部的保存;杀生剂,例如,作为消毒剂,作为农药,作为除莠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植物生长调节剂A21 焙烤;食用面团A22 屠宰;肉品处理;家禽或鱼的加工A23 其它类不包括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A24 烟草;雪茄烟;纸烟;吸烟者用品分部:个人或家用物品A41 服装A42 帽类制品A43 鞋类A44 男用服饰用品;珠宝A45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A46 刷类制品A47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分部:保健;娱乐A61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A62 救生;消防A63 运动;游戏;娱乐活动B部——作业;运输(附注省略)分部:分离;混合B01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B02 破碎,磨粉或粉碎;谷物碾磨的预处理B03 用液体或用风力摇床或风力跳汰机分离固体物料;从固体物料或流体中分离固体物料的磁或静电分离;高压电场分离B04 用于实现物理或化学工艺过程的离心装置或离心机B05 一般喷射或雾化;对表面涂覆液体或其它流体的一般方法B06 一般机械振动的发生或传递B07 将固体从固体中分离;分选(用细筛、粗筛、筛分或用气流将固体从固体中分离;适用于散装物料的其它干式分离法;分拣;拣选)B08 清洁(一般清洁;一般污垢的防除)B09 固体废物的处理;被污染土壤的再生(固体废物的处理;污染的土壤的再生)分部:成型B21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B22 铸造;粉末冶金B23 机床;未列入其它类的金属加工(车削;镗削;铣削;刨削;插削;剪切;拉削;锯;锉削;刮削;其它类不包括的用切除材料方式对金属加工的类似操作;齿轮或齿条的制造;螺纹切制;螺钉、螺栓头、或螺母的加工,及其有关的加工;焊接;组合加工;万能机床;零部件等)B24 磨削;抛光(机床、装置或工艺;磨具磨损表面的修理或调节;磨削,抛光剂或研磨剂的进给;工具等)B25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B26 手动切割工具;切割;切断B27 木材或类似材料的加工或保存;一般钉钉机或钉U形钉机B28 加工水泥、粘土或石料(粘土或其它陶瓷成分、熔渣或含有水泥材料的混合物,例如灰浆的成型;混合料;材料等)B29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B30 压力机B32 层状产品分部:印刷B41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B42 装订;图册;文件夹;特种印刷品B43 书写或绘图器具;办公用品B44 装饰艺术分部:交通运输B60 一般车辆(车轮;脚轮;车轴;车用轮胎与装置或布置;连接件;车辆悬架装置的配置;加热、冷却、通风或其它空气处理设备的布置或装置;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电力装备或动力装置;用于车辆的磁力悬置或悬浮;一般车用电力制动系统;车辆制动控制系统或其部件等)B61 铁路(铁路系统与装置;机车;机动有轨车;铁路车辆的种类和车体部件;联接器;牵引装置或缓冲装置;制动器或其它减速装置;其它辅助设备等)B62 无轨陆用车辆(手动车辆;畜拉车;机动车;挂车;自行车与相应设备等)B63 船舶或其它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舰艇上的攻击或防御装置;布雷;扫雷;潜艇;航空母舰;船舶的推进装置或操舵装置;船上辅助设备等)B64 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轻于空气的飞行器;飞机;直升飞机;用于与飞机配合或装到飞机上的设备;飞行衣;降落伞;动力装置或推进传动装置的配置或安装;地面设施或航空母舰甲板设施;宇宙航行;及其所用的飞行器或设备等)B65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B66 卷扬;提升;牵引(升降机;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绞车或滑车的载荷吊挂元件或装置;绞盘;绞车;滑车;如滑轮组;葫芦等)B67 开启或封闭瓶子、罐或类似的容器;液体的贮运B68 鞍具;家具罩面(马具;与马具有关的装置;鞭子或类似物;鞍座;镫;皮革、帆布或类似材料制品的制作;用于家具罩面的方法、设备或机器;其它类不包括的家具罩面)分部:微观结构技术;超微技术B81 微观结构技术(微观结构的装置或系统;特别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微观结构的装置或系统的方法或设备)B82 超微技术(超微结构;超微结构的制造或处理)C部——化学;冶金(附注省略)分部: 化学C01 无机化学(非金属元素;氨;氰;碱金属;金属铍、镁、铝、钙、锶、钡、镭、钍的化合物,或稀土金属的化合物等及其化合物)C02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沉淀池,过滤,如砂滤池或筛选装置入B01D)C03 玻璃;矿棉或渣棉C03B 制造、成型及辅助工艺C03C 玻璃、釉或搪瓷釉的化学成分;玻璃的表面处理;由玻璃、矿物或矿渣制成的纤维或细丝的表面处理;玻璃与玻璃或与其它材料的接合C04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C05 肥料;肥料制造C06 炸药;火柴(炸药或热剂的组合物;其制造;用单种物质作炸药;起爆或点火装置;引信;化学点火具;点火剂;烟雾发生装置;毒气攻击剂;爆炸或推进用气体的产生(化学部分等)C07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一般方法;及所用的装置;无环或碳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含除碳、氢、卤素、氧、氮、硫、硒或碲以外的其他元素的无环,碳环或杂环化合物;未知结构的化合物;糖类;及其衍生物;核苷;核苷酸;核酸;甾族化合物;肽等及涉及有机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引得表)C08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C09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粘合剂;其它各种材料;材料的各种应用C10 石油、煤气及炼焦工业;含一氧化碳的工业气体;燃料;润滑剂;泥煤(含碳物料的干馏生产煤气、焦炭、焦油或类似物;焦油,焦油沥青,石油沥青,天然沥青的加工;焦木酸;泥煤的干燥或加工;烃油裂化;液态烃混合物的制备,如用破坏性加氢反应,低聚反应,聚合反应;从油页岩,油矿或油气中回收烃油;含烃类为主的混合物的精制;石脑油的重整;地蜡;天然气用;液化石油气;润滑组合物等)C11 动物或植物油、脂、脂肪物质或蜡;由此制取的脂肪酸;洗涤剂;蜡烛(生产脂、脂肪物质、脂油或蜡;香精油;香料;脂肪酸;洗涤剂组合物等)C12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C13 糖工业(糖汁的生产或净化;粗糖,糖和糖浆的制备和加工;蒸发装置;葡萄糖;转化糖;乳糖;麦芽糖;用双糖或多糖水解法合成糖等)C14 小原皮;大原皮;毛皮;皮革(原皮或皮革的一般机械处理或加工;毛皮剪切机械;剖割肠的机械;化学处理,如鞣制、浸渍、整饰;所用的设备;鞣制组合物)分部:冶金C21 铁的冶金(铁或钢的冶炼;生铁的加工处理;合金的处理;改变黑色金属的物理结构于相关设备等)C22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金属的生产或精炼;原材料的预处理;合金;改变有色金属或有色合金的物理结构;与改变合金的物理特征;相关的引得码表等)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C25 电解或电泳工艺;其所用设备C30 晶体生长C30B 单晶生长;共晶材料的定向凝固或共析材料的定向分层;材料的区熔精炼;具有一定结构的均匀多晶材料的制备;单晶或具有一定结构的均匀多晶材料;单晶或具有一定结构的均匀多晶材料之后处理;其所用的装置D部——纺织;造纸(辅助省略)分部:纺织或未列入其它类的柔性材料D01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D02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D03 织造D04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无纺织物D05 缝纫;绣花;簇绒D06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它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D07 绳;除电缆以外的缆索分部:造纸D21 造纸;纤维素的生产(纤维原料或其机械处理;从含纤维素原料中除去非纤维素物质生产纤维素;制浆药液的再生;原料的处理;造纸机和方法;压光机;辅助设备;浆料或纸浆组合物;纤维板;由纤维素纤维悬浮液或纸料制造的物件等)E部-固定建筑物(附注省略)分部:建筑E01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铁路轨道、附件、铺设、机器;道路、体育场或类似工程的修建或其铺面、机械和附属工具;桥梁;附属工程的修建;清洗法等)E02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水利工程;船舶提升设备或机械;基础;挖方;填方;地下或水下结构物;挖掘;疏浚)E03 给水;排水(取水、集水或配水的装置或方法;卫生管道装置;下水道,污水井等)E04 建筑物一般建筑物构造;墙,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它防护;结构构件;建筑材料;屋面覆盖层与施工工具;建筑物的装修工程;建筑辅助设备;建筑材料的现场处理;建筑物的修理,拆除;专门用途的建筑物或类似的构筑物等)E05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E06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分部:钻进;采矿E21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或采石;立井;隧道;平巷;地下室;矿井或隧道中或其自身的安全装置,运输、充填、救护、通风或排水)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附注省略)分部:发动机或泵F01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一般的或变容式的机器或发动机;旋转活塞式或摆动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非变容式机器或发动机;蒸汽机装置;贮汽器等发动机装置;及其循环操作;润滑;装置;冷却等)F02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活塞式内燃机;一般燃烧发动机;及其装置;控制;密封装置;喷气推进装置;起动等辅助装置)F03 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风力、弹力、重力或其它诸种发动机;未列入其它类的产生机械动力或反推力的发动机F04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液体变容式机械及泵;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及泵;非变容式泵;通过与别的流体直接接触或通过利用被泵送流体惯性泵送流体;虹吸管)分部:一般工程F15 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技术(一般流体工作系统;流体压力执行机构等流体压力部件;计算或控制用的流体回路元件;流体动力学,即影响气体或液体流动的方法或装置)F16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紧固或固定构件或机器零件用的器件;轴等、曲轴机构的元件;传送旋转运动的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弹簧;减震器;减振装置;传动装置;密封;阀等通风或充气装置;管子等于一般的绝热方法;润滑等类似装置)F17 气体或液体的贮存或分配(可调容量的贮气罐;管道系统;管路等)分部:照明;加热F21 照明(灯;光源;发光装置及其系统;照明装置和其他物品结构组合物;等)F22 蒸汽的发生(蒸汽的发生方法;蒸汽锅炉;预热或蓄预热的给水;补充水;水位的控制;锅炉内的水循环;蒸汽过热)F23 燃烧设备;燃烧方法F24 供热;炉灶;通风(包括空气调节;空气增湿;通风;空气流作为屏幕的应用等)F25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F27 炉;窑;烘烤炉;蒸馏炉F28 一般热交换(水蒸汽或其它蒸汽冷凝器;热交换设备、零部件及清洗等)分部:武器;爆破F41 武器对于轻武器和火炮不用炸药或易燃的发射火药发射投射体用的武器;未列入其它类的武器轻武器;自身管发射子弹或导弹的发射装置武器瞄准器;制导装甲;装甲炮塔;装甲车或战车;一般的进攻或防御手段靶;靶场;弹头收集器F42 弹药;爆破G部——物理(附注省略)分部:仪器G01 测量;测试G01B 长度、厚度或类似线性尺寸的计量;角度的计量;面积的计量;不规则的表面或轮廓的计量G01C 测量距离、水准或者方位;勘测;导航;陀螺仪;摄影测量G01D 非专用于特定变量的测量;不包括在其它单独小类中的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的装置;计费设备;未列入其它类组的测量或测试G01F 容积、流量、质量流量或液位的测量;按容积进行测量G01G 称量G01H 机械振动或超声波、声波或亚声波的测量G01J 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的强度、速度、光谱成分,偏振、相位或脉冲特性的测量;比色法;辐射高温测定法G01K 温度测量;热量测量;未列入其它类组的热敏元件G01L 测量力、应力、转矩、功、机械功率、机械效率或流体压力G01M 机器或结构部件的静或动平衡的测试;未列入其它类组的结构部件或设备的测试G01N 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G01P 线速度或角速度、加速度、减速度或冲击的测量;运动的存在、不存在或方向的指示G01R 测量电变量;测量磁变量G01S 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它波的类似装置G01T 核辐射或X射线辐射的测量G01V 地球物理;重力测量;物质或物体的探测;示踪物G01W 气象学G02 光学G02B 光学元件,系统或仪器G02C 眼镜;太阳镜或与眼镜有同样特性的防护镜G02F 用于控制光的强度、颜色、相位、偏振或方向的器件或装置,例如转换,选通,调制或解调,上述器件或装置的光学操作是通过改变器件或装置的介质的光学性质来修改的;用于上述操作的技术或工艺;变频;非线性光学;光学逻辑元件;光学模拟/数字转换器G03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它波的类似技术;电刻术;全息摄影术G04 测时学(机械驱动的钟或及零部件;计时器;电动机械钟或表及其专门设计的装置或工具;时间间隔的测量;电子计时器)G05 控制;调节G05B 一般的控制或调节系统;这种系统的功能单元;用于这种系统或单元的监视或测试装置G05D 非电变量的控制或调节系统G05F 调节电变量或磁变量的系统G05G 只按机械特征区分的控制装置或系统G06 计算;推算;计数G06C 一切计算均用机械方式实现的数字计算机G06D 数字流体压力计算设备G06E 光学计算设备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G06G 模拟计算机G06J 混合计算装置G06K 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记录载体的处理G06M 计数机构;其对象未列入其它类组内的计数G06T 一般的图像数据处理或产生G07 核算装置G08 信号装置G09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G10 乐器;声学G11 信息存贮G11B 基于记录载体和换能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实现的信息存贮G11C 静态存贮器G12 仪器的零部分部:核子学G21 核物理;核工程G21B 聚变反应堆G21C 核反应堆G21D 核发电厂G21F X,γ辐射、微粒辐射或粒子轰击的防护;处理放射性污染材料;及其去污染装置G21G 化学元素的转变;放射源G21H 从放射源取得能量;放射源辐射的应用;宇宙射线的利用G21J 核爆炸;其应用G21K 未列入其它类组的粒子或电磁辐射的处理技术;辐照装置;γ或X射线显微镜H部――电学(附注省略)H01 基本电气元件H01B 电缆;导体;绝缘体;材料的导电、绝缘或介电性能的选择H01C 电阻器H01F 磁体;电感;变压器;按磁性能选择的材料H01G 电容器;电解型的电容器、整流器、检波器、开关器件、光敏器件或热敏器件H01H 电开关;继电器;选择器;紧急保护装置H01J 电子管或放电灯H01K 白炽灯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未包括的电固体器件H01M 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或装置,例如电池组H01P 波导;谐振器,传输线或其他波导型器件H01Q 天线H01R 电传导的连接;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连接装置;集电器H01S 利用受激发射的器件H01T 火花隙;应用火花隙的过压避雷器;火花塞;电晕装置;产生被引入非密封气体的离子H02 电力的发电、变电或配电H02B 电力供电或配电用的配电盘、变电站或开关装置H02G 电缆或电线的或光缆和电缆或电线组合的安装H02H 紧急保护电路装置H02J 供电或配电的电路装置或系统;电能存储系统H02K 电机H02M 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以及用于电源或类似的电力系统的变换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转变为浪涌功率输出;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H02N 其它类不包括的电机H02P 电动机、发电机、或机电变换器的控制或调节;控制变压器、电抗器、或扼流圈H03 基本电子电路H03B 使用工作于非开关状态的有源元件电路,直接或经频率变换产生振荡;由这样的电路产生噪声H03C 调制H03D 由一个载频到另一载频对调制进行解调或变换H03F 放大器H03G 放大的控制H03H 阻抗网络,例如谐振电路;谐振器H03J 谐振电路的调谐;谐振电路的选择H03K 脉冲技术H03L 电子振荡器或脉冲发生器的自动控制,起振,同步,或稳定H03M 编码,译码或代码转换H04 电通信技术H04B 传输H04H 广播通信H04J 多路复用通信H04K 保密通信;对通信的干扰H04L 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H04M 电话通信H04N 图像通信,例如电视H04Q 选择H04R 扬声器,传声器,唱机拾音器或其它声一机电传感器;助听器;扩音系统H04S 立体声系统H05 其它类目不包括的电技术H05B 电热;其它类目不包括的电照明H05C 为杀伤,击昏,围困或诱导生物的设备专门设计的电路或设备H05F 静电;自然发生的电H05G X-射线技术H05H 等离子体技术H05K 印刷电路;电设备的外壳或结构零部件;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

专利说明书种类识别代码及其含义.

专利说明书种类识别代码及其含义.
23

根据WIPO PCIPI制定的ST.16专利文献 类型识别代码,2001年1月2日美国专利说明 书种类标识代码全面调整,下面括号中的标 识为调整后的代码。目前已经出版的专利说 明书种类有以下几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4
美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


特点:
(1)申请号为多年循环编号(一个循环期约为一百万号),系列码含义 (申请种类、起始年代) 发明专利申请、植物专利申请01/000001—28/000001(自2004年12月至今 进入系列码为11的循环期)。 例:08/101840为一件植物专利申请号,08/101841则为一件发明专利 申请号。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9/000001~ 临时专利申请 60/000001~ 单方再审查请求 90/000001~ 双方再审查请求 95/000001~ (2)自2001年出版的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号按年编排,例 US2001/0000001A1 (3)其它专利文献号按各自流水号系列顺排
4
中国专利说明书 1.1985-1992年各类说明书

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 这是一种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 利权的说明书。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 步(形式)审查合格,自申请日(或优先权 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出版发明专利申 请公开说明书(见图1)。1985年出版至今。
5
申请号 发 明 2003 1 0100002. X 专利号 ZL 2003 1 0100002. X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 发明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2003 8 0100002. X
2003 2 0100002.5 2004 9 0000001.3

如何看懂专利编号

如何看懂专利编号

如何看懂专利编号
专利编号是对一项专利进行唯一标识的一串数字或字母组合。

了解专利编号的结构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项专利的相关信息。

下面将介绍如何从专利编号中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

专利号通常包括国际或国家标识、分类代码和序列号等信息。

不同国家的专利号规则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结构相似。

1.国际标识:专利号的首几位通常表示国际代码或国家代码,用于表明专利是来自哪个国家。

国际标识通常是一个由字母组成的代号,例如:
2.分类代码:专利号的中间几位通常表示该专利的技术分类。

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分类系统,例如国际专利分类(IPC)系统。

分类代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该专利所属的技术领域。

3.序列号:专利号的最后几位通常表示该专利在申请时的顺序号,用于区分同一天内提交的多个专利申请。

序列号通常是一串数字,长度不固定。

此外,专利号可能还包括一些其他信息,如申请年份、申请人或发明人的信息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更精确地定位和查询专利。

了解专利编号的结构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获取一些关键信息,但具体的技术细节还需要查看专利文件的内容。

因此,在使用专利编号进行研究或查询时,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源,如专利数据库或专利文本,深入分析和理解专利信息。

总之,通过了解专利编号的结构和含义,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一项专利的国别、技术领域和申请时的顺序等信息。

然而,专利号仅仅是一个标识
符,真正理解和利用专利的价值还需要深入研究其中的技术内容和法律要求。

专利的cpc分类号

专利的cpc分类号

专利的cpc分类号
专利的CPC分类号是指国际专利分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系统,它是由欧洲专利局(E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共同制定的一套分类系统,旨在统一全球专利文献的分类标准,方便专利检索和比较。

CPC分类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分类号,第二部分是子分类号。

主分类号由一个字母和四个数字组成,字母表示技术领域,数字表示具体技术领域的子类。

例如,A01B表示农业领域,A01B1/00表示种植、播种或育苗的方法。

CPC分类号的分类体系非常细致,包括了几乎所有的技术领域,例如,A01是农业领域,B01是物理领域,C01是化学领域,D01是纺织品领域,E01是建筑领域,F01是机械工程领域,G01是计算机领域等等。

CPC分类号的使用对于专利检索和比较非常重要,通过对专利文献的CPC分类号进行检索,可以快速地找到与该技术领域相关的专利文献,同时也可以比较不同专利文献之间的技术差异和相似之处,为专利申请和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专利号最后字母代表的意思

专利号最后字母代表的意思

专利号最后字母代表的意思专利号最后字母代表的意思Q:查询同族专利的时候,譬如CN102290522A,公开号后都有A或者B,外国专利更会有不同的字母代表想请问A和B分别代表什么?谢谢了!A:通常代表的是专利的不同分类与状态国内的分类代表如下:对于2004年7月1日之后发表的专利:A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B 发明专利授权公告C 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U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Y 实用新型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S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或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对于2004年7月1日之前发表的专利:A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C 发明专利授权公告Y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D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欧洲的分类:A-自欧洲专利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内未经实质审查,也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说明书A1-附有检索报告的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A2-未附检索报告的B-欧洲专利说明书B1-欧洲专利申请人在检索报告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实质审查请求,经实审合格,授权公告后出版的欧洲专利说明书E-出现在检索报告中,表示在国际申请日的当天或之后公布的在先申请或专利,也就是抵触申请,可以单篇影响本申请的新颖性P-出现在检索报告中,表示公布日先于国际申请日但迟于所要求的优先权日的文件,也就是需要核实优先权的文件美国的分类:A表示公开,因为申请专利先公开然后再进行审查,所以标A的专利申请文本并不意味着最终能够获得专利权。

B是公告文本,专利申请通过审查后,专利局会公告它获得了专利权。

B1是修订后公告,是指已经授权的专利别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它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专利权人修改后重新获得专利权的情形。

中国专利等级

中国专利等级

中国专利等级摘要:1.中国专利等级的概述2.中国专利的分类3.各类专利的申请和审查流程4.中国专利等级的重要性5.高价值专利的认定标准和影响因素6.企业如何利用高价值专利提升竞争力7.结论正文:中国专利等级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实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我国对专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以便于管理和保护。

本文将对中国专利等级进行详细的介绍。

中国专利分为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这三种专利分别对应不同的技术创新水平,保护期限也各不相同。

1.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是技术水平最高、保护期限最长的专利类型。

申请发明专利需要经过初步审查、实质性审查等环节,以确保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要针对产品的结构、形状等方面的创新。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过程相对较简单,但仍需经过初步审查。

3.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主要保护产品的外观设计,包括形状、图案、色彩等。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过程较为简单,只需提交设计图即可。

各类专利的申请和审查流程在确保专利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专利的含金量。

中国专利等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的专利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提升企业竞争力:拥有高价值专利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增加市场份额。

3.保护企业核心技术:高价值专利能够帮助企业保护核心技术,防止竞争对手侵犯自己的权益。

4.增加企业无形资产:高价值专利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兼并等商业活动。

高价值专利的认定标准和影响因素包括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多个方面。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专利战略,以提高专利的含金量。

总之,中国专利等级在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类别A、B、C的含义

专利类别A、B、C的含义

专利类别A、B、C等是什么意思?在看专利的时候,专利公开号后面经常带有英文字母如A、B、C、A1、A2、A3、B1、B2、C1、C2、H、T、P、T1、T2、T3之类的,只知道是专利类别,不知道它们有什么意义。

而且在中国知识产权局里好像下载不到C类的专利,很多外国专利的H类、T类、P类也下载不到。

szhang1204 2010-03-30 18:43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1)WIPO标准ST.16 (P45-47)第1组: 用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基础上形成的并作为基本或主要编号序列的文献。

——第一公布级 A——第二公布级 B——第三公布级 C第2组: 用于具有与第1组文献不同编号序列的实用新型文献。

——第一公布级U——第二公布级Yssss第3组: 用于专利文献的专门序列。

——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文献S(2)美国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P172-173)• 专利说明书(United States Utility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B1,B2)• 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1)• 植物专利说明书(United States Plant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P(P2、P3)• 再版专利(Reissued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E)• 再审查证书(Reexamination Certificate),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1、B2(C1、C2、C3)• 依法登记的发明(Statutory Invention Registration),文献类型识别代码H• 设计专利(United States Design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3)日本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P107-110 )• 公开特许公报(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特许公报(专利公告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2)• 公表特许公报(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公开実用新案公报(实用新型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 公表実用新案公报(实用新型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1)• 実用新案公报(实用新型公告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2)• 登录実用新案公报(注册实用新型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 実用新案登录公报(实用新型注册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2)• 意匠公报(外观设计公报),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4)欧洲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P186)• 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s),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A1——附有检索报告的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 A2——未附检索报告的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 A3——单独出版的检索报告;• A4——对国际申请检索报告所做的补充检索报告。

文献中各符号的意思

文献中各符号的意思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参考文献(WX)一、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二、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 文献起止页码。

g.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三、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识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 、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 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 CP EB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如何看懂专利编号_专利编号[修改版]

如何看懂专利编号_专利编号[修改版]

经常会有人对世界各国的专利号看不明白,我整理几个日常能碰到的国家地区的专利文献号代码进行了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 sipo(2004年7月1日起执行)发明a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未经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a8——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扉页再版);a9——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全文再版);b ——发明专利说明书,经审查授予专利权;c1-c7——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实用新型u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经审查授予专利权;u8——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扉页再版);u9——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全文再版);y1-y7——实用新型专利权部分无效的公告;外观设计s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s9——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全部再版)s1-s7——外观设计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美国(uspto )a1——专利申请第一级公布(自1836.7.13至2000.12的公布,2001年起由b1和b2取代),未经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a2——专利申请再公布;a9——专利申请的修正公布,第一级公布的修正;b1——专利(无授权前公布),首次公布;b2——专利(授权公布之前有在先公布)第二级公布;e ——再公告专利,经审查授予专利权;c1——再审查证书,文献种类代码2001年前为b1,2001年后为c1,经复审授予专利权p1——植物专利申请公布,文献种类代码为 p1,未经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 p ——植物专利,文献种类代码2001年前为p , 2001年后为p2(未经申请公布)和p3(经申请公布),经审查授予专利权;h ——依法登记的发明,文献种类代码为h ,不经审查也不授予专利权; s ——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种类代码为s ,经审查授予专利权。

欧专局(epo)a1——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附有检索报告的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a2——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未附有检索报告的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a3——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单独出版的检索报告;a4——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对国际申请检索报告所做的补充检索报告;a8——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说明书的更正扉页; a9——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说明书的全文再版; b1——经过实质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欧洲专利说明书;b2——经过实质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异议后再次公告出版的欧洲专利说明书;b3——经过实质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经限制性修改程序修改后再次公告出版的欧洲专利说明书;b8——经过实质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的更看懂编号专利专利的编号发明专利编号。

中国专利分类

中国专利分类

中国专利分类
中国专利分类系统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的系统,目的是为了方便专利检索和管理。

该系统共有9个大类(A至I)和超过140个小类,每个小类都有相应的代码表示。

以下是大类的简要说明:
A类:人类必需品、日常生活用品和设备、运输设备
B类:分析、测量、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
C类:化学、冶金
D类:纺织、造纸
E类:固定建筑物、土木工程
F类: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G类:物理学、电学
H类:新材料、高分子材料
I类:医药学、卫生学、体育和娱乐
每个小类则根据具体的技术领域进行细分,例如在B类中,小类B01D表示液体或气体分离技术,B06B表示车辆轮胎。

简单来说,就是将专利按照技术领域进行分类,方便用户进行检索和管理。

IPC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及结构

IPC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及结构

IPC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及结构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设置包括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

分类表共分为8个分册,每个分册称为一个部,用英文大写字母A—H表示。

IPC分类体系是由高至低依次排列的等级式结构,设置的顺序是:部、分部、大类、小类,主组,小组。

八个部分别为:A部:生活需要B部:作业;运输C部:化学;冶金D部:纺织;造纸E部:固定建筑物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爆破G部:物理H部:电学部的类号:每一个部的类号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如A部,B部等。

部的类名:每一个部的类名都概括地指出该部所包含的技术范围,通常对类名的陈述主题不作精确的定义,一个部的类名往往是简要表明该部所包括主题范围的概括性特点。

例如C部的类名是:化学;冶金。

D部的类名是纺织;造纸。

部的内容:在英文、中文版,部的内容后的参见和附注省略。

部的内容只是列出了该部各大类类号、大类类名、小类类号、小类类名的概要。

分部:为了使使用者对部的内容有一个概括性地了解、帮助使用者了解技术主题的归类情况,部内设置了由情报性标题构成的分部。

分部没有类号,所以在一个完整的分类号中,没有表示分部的符号。

例如:A部内设四个分部:分部:农业分部:食品;烟草分部:个人或家用物品分部:保健;娱乐大类:每一个部按不同的技术主题范围分成若干个大类,每一大类的类名对它所从属的各个小类所包括的技术主题作一个全面的说明。

大类的类号:每一个大类的类号由部的类号及在其后加上两位数字组成。

例如:A01;A61;大类的类名:每一个大类的类名表明该大类包括的主题内容例如:A01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例如:A61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大类索引:在某些大类类名后有一个大类索引、它只是对该大类内容的一种情报性概要。

帮助使用者尽快查找有关的技术主题位置。

例如:大类C25 电解或电泳工艺;其所用设备的大类索引小类:每一个大类包括一个或多个小类。

国际专利分类的设置原则是通过各小类的类名,并结合小类的有关参见或附注尽可能精确地定义该小类所包括的主题范围。

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准

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准

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准ZC 0008-2004(2004年1月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三十四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的编码规则及使用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任何载体形式(包括纸载体、缩微胶片、磁带或软盘、光盘、联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出版的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除国家法律另有明确规定外,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于本标准中采用的术语和定义拥有最终解释权。

2.1 专利申请本标准所称“专利申请”包括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2.2 公布本标准所称“公布” 是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2.3 公告本标准所称“公告” 是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时的授权公告;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时的授权公告;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

2.4 专利文献本标准所称“专利文献”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法定程序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和公告的授权专利文件。

2.5 专利文献种类本标准所称“专利文献种类”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法定程序中予以公布或公告,由此产生的各种专利文献。

2.6 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本标准所称“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为标识不同种类的专利文献而规定使用的字母代码,或者字母与数字的组合代码。

3 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的制定规则3.1 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的组成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是以一个大写英文字母,或者一个大写英文字母与一位阿拉伯数字的组合表示,单纯数字不能作为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使用。

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相应专利文献的公布或公告,阿拉伯数字用来区别公布或公告阶段中不同的专利文献种类。

专利的分类与归类

专利的分类与归类

专利的分类与归类专利是指国家授予发明者或创造者为了鼓励创新而在特定领域内获得的一种独特的权利。

专利可以保护发明的技术、产品、方法以及设计。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专利信息,专利被进行了分类和归类。

本文将对专利的分类与归类进行探讨。

一、专利的分类专利的分类是将各种专利根据其技术领域或类型进行划分和归类。

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类系统,常见的分类系统包括国际专利分类(IPC)以及美国专利分类(USPC)等。

国际专利分类(IPC)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制定和管理的国际通用分类系统,它将专利技术划分为几百个不同的主题组,每个主题组下面又有更具体的子类。

IPC分类系统具有统一性和细致性,可以全面而准确地描述专利的技术内容。

美国专利分类(USPC)是针对美国专利系统而设计的分类系统,它以专利的法律保护范围为基础,将专利技术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子类别。

美国专利分类系统相对IPC来说更加详细,并且与美国专利法律更为紧密相关。

除了国际专利分类和美国专利分类之外,一些国家或地区也有自己独立的分类系统,如中国的专利分类、日本的专利分类等。

这些分类系统各有特点,但基本原则都是为了方便对专利进行归类和检索。

二、专利的归类专利的归类是将不同类型的专利根据其法律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国际上的惯例,专利可以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基本类型。

发明专利是指在技术领域中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专利通常涉及新的产品、新的方法、新的机械装置等。

发明专利在技术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鼓励创新投入和技术研发。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在某个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改进而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相对于发明专利来说,对技术创新的要求较低,但依然能够保护创新者的技术成果。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产品外观的新颖、独特和非功能性特征的保护。

外观设计专利主要关注产品外观的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其主要目的是保护产品的外观设计风格和市场竞争力。

专利分级及分级理由

专利分级及分级理由

专利分级及分级理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专利分级是对专利技术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专利技术,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保护和运用自己的专利权利。

专利分级通常根据专利技术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市场价值等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专利技术划分为不同等级。

下面我们将就专利分级及分级理由进行详细探讨。

专利分级的依据一般是专利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因素。

创新性是指专利技术在技术上的独创性和先进性,实用性是指专利技术在商业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程度。

综合考虑专利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可以对专利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类,确定其所属的专利等级。

专利分级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专利技术的创新性是专利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创新性高的专利技术通常被认为是A级专利,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和商业潜力,对企业和个人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技术的实用性也是专利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实用性强的专利技术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商业应用前景,通常被认为是B级专利。

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也是专利分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价值较高的专利技术往往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和创新价值,对企业和个人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示例:专利分级是指对专利进行分类处理,将专利按照不同的级别划分,以方便专利的管理和利用。

专利分级是专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区分优质专利和一般专利,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专利分级时,一般会根据专利的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评估,将专利分为不同的级别。

专利分级的理由有很多,首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利的价值最大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都在不断进行专利申请和布局,一些优质的专利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而一些一般的专利可能只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贡献有限。

通过对专利进行分级,可以更好地了解专利的价值和重要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专利布局和管理,从而实现专利的价值最大化。

国际专利分类法的结构等级标记符号

国际专利分类法的结构等级标记符号

国际专利分类法的结构等级标记符号
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是用于对专利文献进行分类的国际标准分类系统。

它采用一套结构化的标记符号来表示专利文件中涉及的技术领域和概念。

IPC的结构等级标记符号包括组、类、子类和主组。

首先是组(Section),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例如"A"表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B"表示作业;然后是类(Class),用大写的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A01"表示农业;接着是子类(Subclass),用大写的字母表示,例如"A01B"表示土壤耕作;最后是主组(Main Group),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A01B1"表示犁具。

这些结构等级标记符号的组合形成了IPC的层次结构,使得不同技术领域和概念能够被准确地分类和检索。

这种结构化的标记符号有助于专利检索人员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专利文献,也方便了专利申请人对自己的专利进行分类和比较分析。

通过IPC的结构等级标记符号,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专利信息,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利类别A、B、C等是什么意思?
在看专利的时候,专利公开号后面经常带有英文字母如A、B、C、A1、
A2、A3、B1、B2、C1、C2、H、T、P、T1、T2、T3之类的,只知道是专利类别,不知道它们有什么意义。

而且在中国知识产权局里好像下载不到C类的专利,很多外国专利的H类、T类、P类也下载不到。

szhang1204 2010-03-30 18:43
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
(1)WIPO标准ST.16(P45-47)
第1组:用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基础上形成的并作为基本或主要编号序列的文献。

——第一公布级A
——第二公布级B
——第三公布级C
第2组:用于具有与第1组文献不同编号序列的实用新型文献。

——第一公布级U
——第二公布级Yssss
第3组:用于专利文献的专门序列。

——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文献S
(2)美国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P172-173)
•专利说明书(United States Utility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B1,B2)
•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1)•植物专利说明书(United States Plant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P (P2、P3)•再版专利(Reissued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E)
•再审查证书(Reexamination Certificate),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1、B2
(C1、C2、C3)•依法登记的发明(Statutory Invention Registration),文献类型识别代码H
•设计专利(United States Design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
(3)日本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P107-110)
•公开特许公报(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特许公报(专利公告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2)
•公表特许公报(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公开実用新案公报(实用新型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
•公表実用新案公报(实用新型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1)•実用新案公报(实用新型公告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2)
•登录実用新案公报(注册实用新型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
•実用新案登录公报(实用新型注册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2)•意匠公报(外观设计公报),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
(4)欧洲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P186)
•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s),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A1——附有检索报告的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
•A2——未附检索报告的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
•A3——单独出版的检索报告;
•A4——对国际申请检索报告所做的补充检索报告。

•欧洲专利说明书(European Patent Specification),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
•B1——欧洲专利说明书;
•B2——经修改后再次公告出版的欧洲专利说明书。

(5)国际申请文献种类及其代码(P190)
•国际申请说明书(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S),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A1—附有检索报告的国际申请说明书;
•A2—未附检索报告的国际申请说明书;
•A3—单独出版的检索报告。

szhang1204 2010-03-30 18:54
中国专利文献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A”
—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1985~1992)“B”,目前已经停用。

—发明专利说明书(1993~至今)“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