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特殊地质体的地震相解释

合集下载

地震相解释

地震相解释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

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

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

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

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

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地震资料地层岩性解释

地震资料地层岩性解释

二、地震相分析
4.典型的地震相模式
(1)前积相
发育在陆坡的斜 交前积相
发育在近岸的S形 前积相
二、地震相分析
4.典型的地震相模式
(2)充填相
a.活动的下切谷相
b.废弃的水道充填相
二、地震相分析
大陆斜坡底部凹地杂乱充填相
二、地震相分析
4.典型的地震相模式
(3)丘型相
丘型地震相
二、地震相分析
二、地震相分析
几种典型的地震相外形示意图
二、地震相分析
2.地震地层参数
a.席状 特征:长度宽度远大于厚度,分布范围广泛;上下界面接近平行, 厚度相对稳定;内部反射以平行、发散、前积形式居多。 意义:反映均匀、稳定、广泛的前三角洲、浅海、陆坡、半远洋和 远洋的沉积环境。 b.席状批盖 特征:地震相单元平滑地披盖在礁、盐丘、泥岩刺穿体、生长断块、 古潜山等其它古地貌的单元之上;内部反射平行形式居多。 意义:反映物源均一、水体能量低、与水底起伏无关的深海沉积环 境。
三、地震相的地质解释
c、楔状空白反射——滨海偏砂相 顶部削蚀,底部上超,呈楔状外形,空白 - 弱振幅反射, 反映近物源的偏砂相沉积环境。
d、丘状叠置结构——扇、三角洲砂体、泥岩相 在盆地周围坡降较陡的斜坡位置,易发育扇、三角洲体系

扇体外缘呈丘型强反射,内部反射断续——弱连续,能量强 ,多期推移式叠置,丘状体上超现象明显,扇端多伴生发散结 构。
三、地震相的地质解释
e、斜层推进结构——三角洲体系或陆坡斜层 盆地坡降较小,侧向加积,底部上超或下超明显,顶部整 一接触或顶超接触,向盆地中心推移侧向加积。
二、地震相分析
6.地震相图的编制
沉积环境
地震相的几何参数

地震相的识别剖析

地震相的识别剖析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

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

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

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

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

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
(PCA OPTIONAL)
OUTPUT : SEISMIC FACIES VOLUME
突出不连续数据
*
1600ms相干体切片
1600ms相干体切片
*
相关时窗:1500ms—2800ms
*
小断层典型剖面
横364剖面
横396剖面
从地震剖面上,北部断层断距较小,与北界断层未搭接。
*
精细构造描述技术--相干技术应用实例
立体显示
层拉平技术
瞬时振幅剖面
波阻抗剖面
吸收系数
识别火成岩
火成岩油气藏评价
*
4、砂砾岩体油气藏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约束反演技术
立体显示技术
时频分析技术
砂砾岩体油气藏 评价
*
5、潜山油气藏
储集层特征 研究及有利 相带预测
风化壳储集层预测
潜山内幕储集层特征描述
地震反演技术
吸收系数技术
分形技术
多参数分析技术
*
6、落实圈闭
层 g1构造圈闭图
G1ab井过井地震剖面
G1a井过井地震剖面
T1
T1
T1
T1
T1


西

地震解释基本步骤
*
标定识别储层特征
X33
沙三中底
沙三上底界
夏33井单井相地震相分析
沙三下
沙三中
沙三上
双丰砂体
盘河砂体





夏33井单井相分析
平原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岩性解释
*



沙 三 下
井旁道与VSPlog 对比

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

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

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陆相湖盆由于沉积作用和断裂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育形成了多种沉积样式和特殊地质体,它们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各自特殊的地震属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震相类型,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砂砾岩扇体地震相、三角洲地震相、滩坝砂体地震相、河道砂体地震相、生物礁地震相、火成岩地震相、白云岩地震相、潜山地震相、深湖相泥岩地震相、盐丘地震相等10种类型。

这里主要介绍与砂岩沉积体有关的地震相特征。

(一)砂砾岩扇体地震相陆相湖盆由于湖岸至深湖中心距离短,物源充足,水系发育,使本区沉积发育了大量的砂砾岩扇体。

同时不同时期地质条件不同,即使同一时期由于沉积部位不同沉积的砂砾岩扇体,也会因物源的距离、水体深度、湖底坡度、水动力条件和形成机制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导致其形态、规模、岩性和物性都有所不同。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标志特征,将陡坡带划分为6种不同类型的砂砾岩扇体: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陡坡深水浊积扇、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

各类扇体的一般地震相特征为;(1)一般产于箕状断陷盆地陡坡一侧的断层面附近,或古地貌的山谷出口。

(2)平面外形复杂,典型的呈扇形,顺倾向方向呈楔形,横界面为典型的丘状。

(3)在顺倾向方向的地震剖面中,发散型的反射结构十分发育,或称帚状结构,收敛点指向扇端。

在多期扇体相互叠置的剖面上,由于侧向上的差异压实作用和水流的冲刷剥蚀作用,扇体也可呈丘形反射特点。

(4)在倾向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的连续性是多变的。

一般说,在各期扇体的顶面和远端的反射连续性强,在它的内侧靠近断层面附近,反射杂乱或无反射。

在它的顶端,特别是靠上的扇体顶面,反射的连续性变差。

(5)在走向剖面上,典型扇体的外包络多呈丘状反射,背斜反射幅度最高部位多为扇中,内幕反射向扇端方向连续性变好,向扇根方向连续性变差。

典型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如下:1.冲积扇体这类扇体主要发育于陆相湖盆边缘,处于湖盆近物源区的峡谷出口处,由于古地形高差大,古气候干燥炎热,在湖盆边缘由季节性洪水搬运和堆积了一套粗碎屑物质,在平面上可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

设计的内容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相解释。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面上识别断层并标识断层,在平面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组合,并且进行地层对比追踪,最后根据解释的断层和层位做等T0构造图。

地震相解释主要内容是在剖面上识别水道的形状,在平面上识别水道的空间展布情况,利用剖面上的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反射结构投影到平面上做出平面地震相图。

实验一、地震构造解释一、实验目的学会Discovery软件的安装、建立工区、三维数据加载、剖面显示地震记录。

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以及根据解释的层位和断层做出等时构造图。

结合剖面图会分析地质意义和盆地内生储盖组合。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以Discovery软件为解释平台进行以下实验:1 利用Discovery 中模块建立中国的工区和Seisvision模块加载数据。

2断层的剖面解释并结合相干体切片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

根据断层的识别标志进行断层的识别,并结合相干体提高断层识别准度(期间常见的问题: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方向断层往往不闭合,解决办法是要根据两个方向综合判断断层。

)3 不整一地震反射界面的识别及追踪对比。

4 等T0构造图的绘制。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1)同相轴错断、波组波系错断(中小断层);(2)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同生断层);(3)地层产状突变、地震相特征突变(边界断层);(4)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小断层);(5)断面波、绕射波。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1)单一同相轴的基本追踪对比方法★反射波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记录道的同一同相轴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

★相邻记录道同一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波形特征相似,即振幅、周期、相位数等相似,它们在空间上是逐渐地变化的。

(2)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波组是相邻若干个界面形成的多个强反射同相轴的组合。

波组之间是一些振幅比较弱的同相轴,★多个波组组成一个波系。

地震讲义4-典型构造解释

地震讲义4-典型构造解释

1)平行不整合,又叫假整合,主要受差异升降运动的影响, 老地层呈水平状出露地表并长时期遭受剥蚀,而后又整体下降 接受新的沉积,因此,与老地层产状一致,其间存在剥蚀面。 平行不整合与沉积间断很难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先沉积而后由 于上升而遭受剥蚀;后者强调长期处于平衡状态,既不接受沉 积,又不遭受剥蚀。在地震剖面上平行不整合由于时间间隔和 岩性差异大,波阻抗差也大,反射波振幅强,波形变化大,较 容易与层面反射波区别,而且由于不整合面一般凹凸不平,往 往产生绕射被(图3-36)。 2)角度不整合,主要受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倾斜 或褶皱,经过风化剥蚀后下降再接受新的沉积,因此,老地层 便以一定角度与新地层接触。角度不整合根据下伏地层剥蚀程 度和剥蚀面起伏变化可分为准平原化角度不整合和凹凸不平的 角度不整合(图3—37)。在地震剖面上角度不整合比较容易识 别,反射波的波形、振幅是不稳定的;上下地层的反射被同相 轴会出现一定交角。
第四节 典型构造解释
一、披覆构造:1)隆起型披盖构造;2)断块型披覆构造,
3-27
隆起型披覆构造典型地震反射剖面特征
3-28
断块型披覆构造典型反射特征剖面
2、古潜山的识别
1)古潜山顶面具有不整合面反射波特点,即波阻抗差大,能 量强,频率低,相位较多,相邻道时差大等特点;常伴有大量的 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异常波出现。由于反射波特
由周围向核部流动有关。刺穿底辟构造核部塑性体与围岩
反射可截然分开,围岩地层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延伸 至核部即中止,但由于盐层的挤人,使盐核周围地层强烈
变形(图3-30)。
2)由于岩盐层的层速度随深度不变,盐或泥 构造塑性体与下伏地层岩性速度差异大,具有较 大的波阻抗界面差,一般形成强反射。在时间剖 面上盐下层表现为连续性好的强振幅反射,大部 分情况为低幅度隆起;有时也表现为平直的连续 性好强反射同相轴(图3-32)。

地震相分类

地震相分类

地震相分类⼀、引⾔地震相分类是地震勘探中的⼀项重要技术,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特征进⾏分析,可以将地震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相,进⽽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和构造。

地震相分类的研究对于油⽓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程地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将对地震相分类进⾏详细阐述。

⼆、地震相的定义地震相是指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包括波的传播速度、振幅、频率等。

通过对地震波的这些特征进⾏分析,可以对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和构造进⾏推断。

地震相分类就是将这些特征相似的地震波归为同⼀相,以便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地下岩层。

三、地震相分类的依据地震相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个⽅⾯:1.波速变化: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速度会因为岩层的性质、结构和构造的不同⽽发⽣变化。

通过对地震波速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性质和构造,进⽽进⾏地震相分类。

2.振幅变化:地震波的振幅会受到岩层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地震波振幅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岩性、粒度、孔隙度等因素,进⽽进⾏地震相分类。

3.频率变化:地震波的频率会受到岩层的弹性模量和孔隙流体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地震波频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弹性模量和孔隙流体性质,进⽽进⾏地震相分类。

4.波形特征: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具有不同的波形特征。

通过对地震波的波形特征进⾏分析,可以对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构造进⾏推断,进⽽进⾏地震相分类。

四、地震相分类的⽅法⽬前常⽤的地震相分类⽅法主要有以下⼏种:1.直⽅图法:将地震波的特征值(如速度、振幅、频率等)绘制成直⽅图,然后将特征值相近的波归为同⼀相。

这种⽅法简单直观,但可能会忽略掉⼀些重要的细节信息。

2.模式识别法:利⽤计算机技术对地震波进⾏⾃动分类。

这种⽅法可以处理⼤量的数据,但需要⼤量的训练样本和精确的模式识别算法。

3.神经⽹络法:利⽤神经⽹络的⾃学习能⼒对地震波进⾏分类。

这种⽅法可以处理复杂的⾮线性问题,但需要⼤量的训练时间和样本。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
时窗将丢失频率信息。对于小时窗,建议使 用振幅统计而不是谱统计
用途:弧长用于区别高振幅/高频率和高振幅/
低频率之间,以及低振幅/高频率和低振幅/低 频率之间的同相轴。可用于区别同是高振幅 特征,但频率变化的地层情况 在砂泥岩互层中可识别富砂地层,表现为窄 频带,高弧线长度和总绝对振幅值
三、谱 统 计
三、谱 统 计
主频序列(F1,F2,F3)时窗Top Chalk(碳酸岩)反射层顶部至向反射层顶部下60ms。
F1
F2
F3
对每一输入道,估计分析窗内单个主频分量的能量谱。峰值谱频率 类似于主频序列,它是估计能量谱的3个最主要的频率分量。通常认为 ,峰值谱频率给出任意指定道的最大谱分量的主频序列(F1,F2或F3 ) 时窗:时窗内最大谱分量的估计,如窗口太大,结果趋近于反映所有 数据的主频。通常,窗口设定包含目的层段即可。
用途:岩性和气藏识别比其它频率属 性更稳定,在信噪比低的地区更有用
6、峰值频率到最大频率的斜率
PAL确定从频谱中峰值频率,到设定界限值下降最大频率的斜率。如斜 率很高,高频被快速吸收,如斜率很低,不会出现频率被吸收的现象。
下例中,从峰值到最大 频率的谱斜率的提取, 在Top Chalk(碳酸岩) 反射层顶部下边40ms的 窗口内进行。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13、振幅方差:
时窗太大,可能失去地质意义。建议时窗小 一点(20到100ms)。
14、振幅变形:
用途: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变化 区分连续沉积和杂乱反射 适用于刻画层序地层内的振幅变化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量化频率吸收衰减效应 用于描述频率衰减的快慢; 可用于识别含气层下面的阴影带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2016至2017学年第1 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性质必修
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一 _
授课班级资源勘查2014级4-5及留学生班学生人数59
任课教师孙思敏一职称.讲师-
所在院(系、部)_____ 地球科学学院________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作者:王英民
出版单位:内部讲义出版时间:2002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 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
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 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 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 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
(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特殊地质异常体在地震时间剖面的特征

特殊地质异常体在地震时间剖面的特征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作者简介:张向鹏(1980—),男,硕士,从事三维地震勘探。

0引言地质异常(geological anomaly)是指在成分、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的组合。

也常常表现为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及遥感影像异常等都有所差异,主要用于矿产预测,进而用来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煤矿中的地质异常通常是指小窑采空区、陷落柱、岩浆岩侵蚀、火烧区及冲刷带等,这些地质异常体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均能够被识别。

本文主要论述了几种常见特殊地质异常体的概念和地质形态、及其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的识别特征,并且通过实例将地震勘探技术和地质资料相结合进行了研究分析,为进一步解决煤矿安生产全提供地质保障。

1小窑采空区的识别特征1.1小窑采空区的地质特征小窑采空区是在采煤历史久远的矿区存在的一种特殊地质体,由于小煤窑的随意开采,存在许多不明采空区,这些采空区的存在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并对地面建筑、地面工程结构物的稳定性造成危害。

因此,对小窑采空区的准确勘查,了解和掌握采空区的岩层特征、采矿条件,查清采空区赋存深度、大小、状态以及覆岩和煤层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是关键问题所在[1-2]。

1.2小窑采空区的地震特征采空区是煤层被采空之后残余少量煤柱,上下围岩向下垮塌,三维地震勘探时得不到连续的煤层反射波,在地震时间剖面上表现特征为同相轴变弱、扭曲或者发生产状变化甚至缺失,采空区出现冒落时,其对上下反射波同相轴皆有较大影响[1-2]。

煤层采空之后还存在大量煤柱,勘探后获得微弱的反射波或得不到连续的反射波,在时间剖面上表现有三种特征:其一,是煤层反射波变弱,在采空区边界处反射波同相轴频率和产状发生突变,在采空区内部反射波同相轴如蠕虫状;其二,是通过房柱式采煤,煤层反射波同相轴的变弱,频率和产状变化较大,与周围非采空区煤层反射波存在明显差别,而且煤层反射波之下的层位反射波同相轴增强,频率和产状突变,从整张剖面来看无采空区的地段煤层反射波较强,其下覆层位反射波很弱,而有采空区的地段煤层反射波同相轴表现微弱,其下覆层位反射波同相轴较强,形成明显反差;其三,是煤层被完全采空,残余有少量煤柱,则在地震时间剖面上表现为煤层反射波缺失。

地震映像

地震映像

三、岩溶塌陷的探测
岩溶塌陷是岩溶地区地下水作用形成的。隐 伏的岩溶塌陷(或土洞)或已经塌落的岩溶塌陷 处土质松散,在岩溶天窗处特别明显,寻找隐伏 的岩溶天窗是在岩溶地区房屋建筑基础和路基探 测中较为重要的任务。在地震映像波形图上,岩 溶天窗处的波形有特殊的特征:折射波或反射波 能量减小,波形不容易识别。面波能量突然增加, 振幅增大,波形变宽。在岩溶天窗处还可能出现 岩溶天窗边缘产生的绕射波。
地震波的频谱中包含着关于地层、岩性或 构造方面的信息,地质条件的改变同样对地震波 的频谱产生影响。地震映像法采用相同的偏移距 采集数据,如果岩性、介质密度、构造等地质条 件不变,地震波的频谱特征不会改变,反之,频 谱特征的变化,必然是有某种地质因素发生了改 变。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其频谱成分的变化与 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介质的性质及地层结构等因 素有关。
2、利用折射波法探测基岩起伏 图7-9 为云南废弃物堆积场选址工作地震试验剖面(道间距 为1米,场地覆盖层为第四系冲积层,基岩为砂岩。基岩深度 为3-10米,工作任务为寻找基岩破碎带。从试验剖面可知, 折射波的临界距离约为28米,初至区内折射波为第一个波至, 清晰并易于辨认。因此选取偏移距32米进行地震映像法测量。 当基岩无破碎时,折射波波形相似,同相轴连续性好。图710为测区的一段地震映像波形,折射波的波至时间反映出基 岩面稍有起伏,但无破碎带存在。
二、各种波在地震映像波形图上的反映
2、反射波
当界面水平时,每次激发的反射波传 播时间不变,反射点的位臵正好在记录点上, 当界面深度发生变化时,反射波的传播时间 会发生变化,如在断层两侧表现为突变;如 果是倾斜界面,反射点的位臵会偏离记录点 向界面的上倾方向移动。同样可以根据反射 波同相轴的变化情况定性推断界面的起伏情 况。

超详细——地震相的定义、识别标志与分析方法

超详细——地震相的定义、识别标志与分析方法

超详细——地震相的定义、识别标志与分析⽅法识别最下⽅⼆维码,回复“地震相”,获取本⽂word⽂档。

1、定义不同沉积体系的各级界⾯、岩性及⼏何特征在地震剖⾯上的综合表现。

地震相分析就是识别每个层序内独特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及其形态组合,并将其赋予⼀定的地质含义,进⽽进⾏沉积相的解释。

因此对有利层序内陆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为有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了基础。

2、识别标志(1)地震反射基本属性与结构(2)内部反射构造(3)外部⼏何形态(4)边界关系(包括反射终⽌型和横向变化型(5)层速度等。

最常⽤的是前三种标志。

3、描述原则地震内部反射构造是指地震地层单元内部多个同相轴的形态组合⽽外部⼏何形态则是地震地层单元的外观形体特征,反映上、下两个同相轴所构成的⼏何形态。

前者属于地震相的内部属性,⽽后者则为地震相的外观形态,因此在描述的语⾔上应有明显的区别。

4、地震反射基本属性与结构地震反射属性是指地震剖⾯各组成部分(即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其基本属性包括振幅、视频率、连续性三个要素。

4.1 基本属性(1)振幅(Amplitude)振幅是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位移量。

视振幅反映相应地震界⾯反射系数的⼤⼩。

对于相同的⼊射波⽽⾔,界⾯的反射系数越⼤则所产⽣的反射波振幅越强。

反射系数的⼤⼩由界⾯上下岩层的波阻抗差所决定,波阻抗差越⼤则反射系数就越⼤。

波阻抗与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般说来泥岩的波阻抗较低,砂岩的波阻抗中等,⽽碳酸盐岩的波阻抗较⾼。

因此,视振幅的⼤⼩最终可归结为界⾯上、下岩性差别⼤⼩。

(2)视频率(Frequency)视频率反映了相邻反射界⾯之间间距的⼤⼩。

间距越⼤,上、下界⾯处产⽣的反射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就越⼤,即视频率越⼩;反之,间距越⼩则视频率越⼤。

当界⾯间距⼩于⼊射地震波的 1/4 主波长时,两个界⾯形成的反射波将相互叠加成为⼀个复合波;从⽽⽆法将两个界⾯区分开,这就是所谓的地震波垂向分辨率(能确定出两个独⽴界⾯⽽不是⼀个界⾯所需的最⼩反射⾯间距,这⾥为 1/4 主波长)。

特殊地质现象解释

特殊地质现象解释

盐源层顶面与底板旳反 射波产状不协调,呈现 出盐源层顶厚翼薄,底 板薄弱上凸旳特征。盐 丘内部没有很好旳成层 构造,只有零星旳反射 同相轴出现
岩丘构造旳实际地震剖面
水平5
不整合面
Tg2
Tg1
Tp
578.1地震剖面(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
垦东10三维南北向670测线
不整合面
T1’
T1 T2 Tr
(二) 超覆、退覆和尖灭
• 超覆和退覆一般发育于盆地边沿和 斜坡带。
• 超覆是水进时新地层依次超越老地 层,沉积范围扩大所造成旳;
• 退覆则是在水退时新地层旳沉积范 围依次缩小而形成旳。
图2-3-4 礁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丘状地震相实例
礁 体 旳 地 震 剖 面
Yan-2
丘形、透镜状,杂乱反射
Bota-4
T14 T16
T14 T16
火山口
火山岩
火山岩
火山口
图2-3-7 火山岩在纵横测线上的反映 a-XL;b-IL
火山口形态图;a-复式火山口模式;b-火山口旳水平切片
火山 口
2.角度不整合 地震剖面上体现为两组或两组以
上旳反射波同相轴逐渐靠拢合并。同一期形成旳地 层依次超覆在不同步代旳地层之上。尖灭处常出现 绕射波,不整合面旳振幅因为受上下岩性变化旳控 制,往往是不稳定旳。
不整合、超覆、退覆和尖灭示意图
深 度 米
地 质 时 间 单 位
地震反射终端旳基本模式
过水平5井地震切片
• 不整合能够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 不整合两种。
1.平行不整合 其特点是上下构造层之间存在侵
蚀面,但产状一致,这种不整合不易辨认。但是因 为不整合面受长久风化剥蚀而凹凸不平,往往产生 某些弯曲界面反射波和绕射波。又因不整合面上下 其波阻抗差较大且变化也较大,产生旳反射波振幅 较强且变化较大。这些特点可用来辨认平行不整合。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第二节地震相分析地震相是由地震反射参数(振幅、频率、相位、同相轴以及反射结构等)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

从研究层次上来看,地震相是地震层序或体系域的次一级单元,一个层序可以包含若干种地震相,这些地震相往往是特定沉积相的地震响应,因此对地震相的理解是应用地震相推断和划分沉积相的基础。

地震相的分析和识别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肉眼来观测地震反射特征,并与所建立的标准地震相特征进行比较,判别属于何种地震相,俗称“相面法”。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局部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分析中,解释和识别精度较低。

第二种方法是应用地震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取出能够反映沉积相变化的属性参数,依据地震属性参数的空间变化划分地震相,这种方法被称为定量地震相分析方法。

由于该方法能够对整个地震数据的属性参数进行精确分析和计算,因此是一种高效、先进的分析方法。

在本节主要介绍第一种地震相识别方法,定量地震相识别方法在地震属性分析一节中介绍。

一、地震相划分参数及地质意义(一)地震相分析参数地震相分析就是利用地震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频率、层速度和外部几何形态等参数解释和分析不同参数组合所反映的地质意义,从而推断可能的沉积相。

这些地震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表11-1所示。

表11-1 地震相参数及其地质意义(二)内部反射结构反射结构是指层序内部反射同相轴的横向变化情况及同相轴之间的关系。

根据内部反射结构的形态可以分为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发散反射结构,前积反射结构,乱岗状反射结构,杂乱状反射结构和无反射。

1.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反射层由一组平行和亚平行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构成,地震相以中强振幅、中高连续性、近平行反射结构为特征,它往往出现在席状、披盖及充填型单元中。

平行与亚平行反射代表均匀沉降的陆架三角洲台地或稳定的盆地平原背景上的匀速沉积作用(图11-7a, 7b)。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地震相:指有一定分布范围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由地震参数不同于相邻地震相单元的反射波组所构成。

地震相代表了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一定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地震相的概念主要有三层含义:1、地震相指在区域内能够圈定、有一定规模可以作图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

2、地震相单元的主要地震参数包括单元内部反射结构、单元外部几何形态(几何外形)、反射振幅、反射频率、反射连续性、地层速度地震参数是识别和划分地震相单元的标志。

正如识别和描述沉积相需用沉积物的颜色、粒度、结构、构造(如层理)等参数一样,识别和描述地震相也要有一定的参数。

地震相分析就是描述地震反射参数的特征和变化,并对其进行地质解释。

每个地震参数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地下地质信息。

也可以说,地震相划分的依据就是地震反射参数特征的变化。

因此,地震参数很重要,下面还要详细讲述。

3、说明了地震相的地质含义。

归根结底,地震相就是沉积相的地震反射响应。

但由于地震反射波分辨能力的限制,地震相又不是沉积相细微的表现,而是沉积相宏观特征的响应。

地震相的目的及优点目的: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我们可以根据地震层序内地震相的平面分布特征编制地震相平面图,进而转换成的沉积相平面图,帮助分析层序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重塑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预测盆地中生油岩相和储集岩相的分布;并在地震资料和地震相的解释过程中,可预测地层、岩性等有利圈闭。

地震相平面图→沉积相平面图优点:地震相分析是沉积盆地分析的一种新手段,特别是在盆地勘探早期、钻井有限的情况下尤为适用。

单井相分析是一孔之见,虽然精度高、可靠性强,但横向上不可能外推很远,尤其对于相变较快的陆相盆地。

在盆地勘探早期、井少的情况下,单用井资料恢复整个盆地的沉积相难度很大,地震相分析则有效地克服了这一点。

因为现代勘探,地震先行,地震资料往往很丰富,通过地震相分析制作地震相平面图,再结合钻井的岩心相、测井相标定对应的地震相,将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能对盆地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便指导勘探。

第四节特殊地质体的地震相解释

第四节特殊地质体的地震相解释

火成岩体
东西向剖面 (C1293)
T2
设计井
火成岩
火成岩及相关油藏
白3 夏11
白3----夏斜55连井剖面
生物礁与生物丘
• 我国东部陆相湖盆中不同程度地发育有 碳酸岩盐,钻井揭示碳酸岩盐构造多为 生物礁和生物丘,在地貌上有相对的地 形隆起,且生物灰岩较之于相邻的泥岩 具有较高的速度,故在地震剖面上一般 均表现为能量较强的丘形反射。如黄骅 凹陷歧北地区生物丘表现为强反射丘形, 济阳凹陷的沾化凹陷钻井揭示的生物丘 表现为丘形低频强振反射,陆相的生物 礁相对海相而言,规模较小。
沙四段
孔一段
孔二段
央斜4南扇体
昌参1北扇体
图5 67.8线能量分析剖面
央5扇体
央斜4南扇体
昌参1北扇体
67.8时频分析剖面西段
扇的地震鉴别特征(续一)
• 完整的扇体一般其横向上可以分为扇根、扇中、 扇端三部分。扇根部分表现为杂乱反射;扇中 的地震特征为相对比较连续的强反射段;扇端 一般表现为较连续的弱反射。 • 走向剖面丘形体的扇根上部,常有不连续,杂 乱的弧形下凹反射,揭示辨状河道的特征;扇 中的走向剖面高度减小,范围增大,反射的连 续性相对增强,河道特征的反射较少见;扇端 部分的幅度进一步降低,范围变小,连续反射 增多,反映河道的反射更少、更弱。
扇的地震鉴别特征(续二)
• 扇的产生与生长断层有成因上的联 系,一般与生长断层伴生并沿断层 呈裙带状分布。扇体本身在发育过 程中,会产生与边界生长断层平行 或相对峙的正断层,在重力滑动作 用下,往往使沉积体构成明显的滑 动背斜。扇体上断层及滚动背斜的 产生,往往使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复 杂化,分析时应特别注意。
扇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洪积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洲(续)
• 顶积层一般为弱振低连平行~亚平行反 射,岩性为粉砂、泥岩和煤层互层,代 表三角洲平原相 • 前积层呈斜交前积状向盆地中心倾斜, 具有中强振幅,连续性较好,下超于湖 (海)底面之上,砂泥岩互层组合,代 表三角洲前缘相; • 底积层为弱振、低~中连,主要为分选 均匀的泥岩组成。代表前三角洲相
扇的地震鉴别特征(续二)
• 扇的产生与生长断层有成因上的联 系,一般与生长断层伴生并沿断层 呈裙带状分布。扇体本身在发育过 程中,会产生与边界生长断层平行 或相对峙的正断层,在重力滑动作 用下,往往使沉积体构成明显的滑 动背斜。扇体上断层及滚动背斜的 产生,往往使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复 杂化,分析时应特别注意。
沙四段
孔一段
孔二段
央斜4南扇体
昌参1北扇体
图5 67.8线能量分析剖面
央5扇体
央斜4南扇体
昌参1北扇体
67.8时频分析剖面西段
扇的地震鉴别特征(续一)
• 完整的扇体一般其横向上可以分为扇根、扇中、 扇端三部分。扇根部分表现为杂乱反射;扇中 的地震特征为相对比较连续的强反射段;扇端 一般表现为较连续的弱反射。 • 走向剖面丘形体的扇根上部,常有不连续,杂 乱的弧形下凹反射,揭示辨状河道的特征;扇 中的走向剖面高度减小,范围增大,反射的连 续性相对增强,河道特征的反射较少见;扇端 部分的幅度进一步降低,范围变小,连续反射 增多,反映河道的反射更少、更弱。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测井约
底积层
顶积层
前积层
(二)扇
• 扇有许多种,如扇三角洲、冲积扇、洪 积扇、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湖 (海)底扇等。其中洪积扇和冲积扇纯 属陆地上山口附近的堆积,湖(海)底 扇,多指湖(海)底深处的浊积沉积。 • 扇三角洲,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等, 其地震地质特征基本类似,沉积特征的 共同点,为构造活动剧烈地区所产生的 近源水系携带物源在湖盆内的快速堆积
扇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洪积扇
近岸水下扇体
扇三角洲
近岸水下扇体
S3
C-P
古斜坡上的砾岩体:
在后期的重力等 其它外力作用下,沿 古斜坡向下滑动,内 部结构必会受到改造。
扇的地震鉴别特征
一般发育于陡峭侧的生长断层面的附近, 古地貌的山谷出口处 • 平面外形较复杂,典型呈扇形。其平面 外形受凹陷沉积区的形状影响较大。倾 向剖面外形大多呈楔形,走向剖面为典 型的丘状。 • 倾向剖面中,发散型结构较发育,有时 见明显的帚状前积结构,收敛点指向扇 根物源处。并在剖面上常见有倾角和规 模不等的多期叠置的地震特征。相邻的 两期之间往往有较明显反射连续性。
浊积体—海(湖)底扇
• 浊积体一般发育于深水安静处,它是由 一套重力整体搬运机制下产生的浊积物 依靠自身的重力在超过沉积物内部粒间 摩擦和吸附力造成的剪切应力后产生顺 坡而下的运动产物 • 较大规模的浊积体在地震剖面表现为透 镜状 • 海(湖)底峡谷出口处及前积结构活跃的 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积层和底积层上均 可能形成浊积层序。
四、特殊地质体的地震相特征
• 沉积体系是由沉积体组成的,沉 积砂体是沉积体系的骨架,又是 形成圈闭的基本单元,研究沉积 体地震特征是寻找油气的关键。 分析沉积体的地震特征,借以得 出沉积盆地内沉积体的地震相模 式
(一)三角洲
• 河流携带碎屑物进入湖(海)后在河 水或湖(海)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综 合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 三角洲在倾向剖面上一般表现为斜交 前积,S形前积,S-斜交复合前积结构 • 一般的特殊结构大多见于倾向剖面, 走向剖面表现为丘形,内部见双向下 超。
振幅时间切片与相干切片的比较;展示走滑轨迹、 沼泽痕迹、河道碎片流。
沿层相干体切片上的河流相沉积
相干体切片 上的河道
河流(续)
• 规模较小的河道砂体,由于低于地 震分辨率,再加上岩性相对较纯, 往往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弱振背景 上的强振异常。若采用高分辨率剖 面,则特征较为明显。 • 河道砂体能否清晰地在地震剖面上 显示出来主要取决于河道的规模和 砂体的厚度。
特殊地质体,虽各有其地震相特征, 但也有相似的特点,如丘形反射,它 既可以是三角洲,扇的走向剖面上的 响应,也可以是浊积体、坝、岩隆, 泥丘及火山岩等的特征反射,且其内 部反射亦有相似的特点,因此地震相 分析时,必须综合应用多种信息,结 合区域地质或钻井资料
如果某盆地内不发育碳酸盐岩,则其 地震剖面上的丘形就不可能是岩隆或 岩丘;火山岩与岩隆均可具有较高的 速度,但规模较大的火山岩体常显示 重力和磁力的异常;盐岩虽然速度高 但其孔隙度较高,因而其密度较低等。 总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而对这 种差别的了解,就是我们前面已经提 到过的地震相分析的基础.
• 河流将大陆隆起区的剥蚀物运送到 湖(海)等沉积场所,同时它本身 也是大量沉积物淤积的场所。 • 最常见、最主要的河流包括辫状河 和曲流河。通常河流沉积可分为河 道沉积(包括河床充填,点砂坝、 边滩和心滩);河岸沉积(包括天 然堤和决口扇沉积);泛滥平原沉 积(包括漫滩和沼泽沉积)三种。
河流(续)
浊积体直接或间接的标志(续一)
• 浊积体亦可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 扇根以发育补给水道为特征,规模较 大的补给水道可形成类似河道充填的 透镜状或“豆荚状”反射; • 扇中地震相表现为丘形或丘形充填; • 扇端常呈席状或小型透镜状夹在大套 泥岩中;起伏较小的扇可能表现为同 相轴增多或振幅异常。
(三)河流
湖 底 扇 特 征 剖 面
火成岩
湖底扇
湖底扇发育在盆地边缘,短轴下切谷出 口处,为丘状或发散状反射特征。
滑 塌 浊 积 岩

河 砂





基 山 砂 体 发 育 层 段
商四区
浊积体直接或间接的标志
• 地震走向、倾向剖面均表现为丘状、透 镜状,内部呈波状或杂乱反射,顶部常 见披盖反射,被上覆层上超或顶超。 • 一般均发育在相对稳定的湖底低凹处, 受海(湖)底地形控制明显。 • 倾向剖面上出现斜交前积结构的下面及 前面(向盆地方向)可能有浊积体。
火成岩体
东西向剖面 (C1293)
T2
设计井
火成岩
火成岩及相关油藏
白3 夏11
白3----夏斜55连井剖面
生物礁与生物丘
• 我国东部陆相湖盆中不同程度地发育有 碳酸岩盐,钻井揭示碳酸岩盐构造多为 生物礁和生物丘,在地貌上有相对的地 形隆起,且生物灰岩较之于相邻的泥岩 具有较高的速度,故在地震剖面上一般 均表现为能量较强的丘形反射。如黄骅 凹陷歧北地区生物丘表现为强反射丘形, 济阳凹陷的沾化凹陷钻井揭示的生物丘 表现为丘形低频强振反射,陆相的生物 礁相对海相而言,规模较小。
盐丘和泥丘
• 一般而言,盐丘有如下特征:
(1)外形呈丘状,锥状或柱状,向下 延伸很深 (2)盐丘两侧地层反射中断,四周反 射同相轴近岩体时有上翘现象,盐 丘与围岩的界面表现为强振幅,低 频较连续的地震特征,内部反射杂 乱或空白。
岩丘构造的实际地震剖面
盐丘和泥丘(续)
• (3)围绕盐丘外部常有绕射,盐丘顶部 往往产生盐溶塌陷形成小凹,且可能见 到绕射。 • (4)盐丘的速度很高,在5000米/秒左 右,常在盐丘底部出现反射速度“上提” 现象。 • 泥丘的外形特征与盐丘相仿,但规模 相对较小,且顶部极少有凹形反射,与 围岩的界面无明显的振幅异常。
(四)其他常见的沉积体和地质体
盐丘和泥丘
• 盐丘和粘土等塑性物质,在不均衡压力 作用下,向上流动,从而使上覆地层发 生上拱变形形成穹隆或背斜构造,甚至 刺穿上覆地层,形成刺穿构造。 • 盐丘和泥丘可统称为底劈构造,其形态 有圆柱形、锥形和穹隆形等。其特殊的 形态使其在地震剖面上产生特殊的地震 响应。
砂坝
• 砂坝有很多类型,如辫状河道中的 心滩,曲流河道斜坡侧的边滩(点 砂坝或曲流砂坝),也有与三角洲 有关的河口砂坝,沿岸砂坝及远离 海岸的障壁砂坝等。较大型的砂坝 其外形为丘状,底平顶凸。
火成岩
•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中,火成岩体相当发育,
一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喷发喷溢,另一 种为侵入。 • 火山喷发构成火山锥和岩流,中心式喷发形 成锥体大、坡度陡的碎屑锥;溢流式喷发时, 熔岩发育形成熔岩锥,锥体较小且坡度较缓; • 侵入方式出现的火山岩往往形成岩墙,岩床、 岩盖等。 • 火山岩分布往往与断裂分布及其活动性有关。
• 地震剖面主要是根据河道充填反射来判 断古河道沉积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较 大型的河道在地震资料上容易发现以及 河道砂体可以作为储层这两个主要原因。 • 规模较大的河道砂常在地震剖面上形成 不同于相邻反射的充填型地震相,顶平 底凹或顶凸底凹的透镜状,内部杂乱或 无反射,或为上超式充填反射,有时见 下伏层“上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