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076a6fe53a580217fcfe0c.png)
地图的基本特征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图形认知和空间认知)。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八种。
地图类型:按尺度划分、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图形划分、按地图维数划分、虚地图:存在于人脑中或电脑中的地图。
实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
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种,后者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第二章法线是测量地球的基准线。
地理坐标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在地图学中,认为大地经纬度来定义地理坐标更好、因为大地经纬度定义的地理坐标,是在规整的椭球面上构建的,每条经纬线投影到平面皆呈直线或平滑曲线,便于地图投影的研究与应用。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成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一般可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高程控制网:一种称绝对高程,另一种称:相对高程。
投影,数学上的含义是两个面(平面或曲面)上的点与点(或线与线)的对应关系。
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
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投影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方位投影适用于两极地区图,圆锥投影适用于编制出于中纬地区沿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地图比例尺的含义:我们把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整理资料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5d0090cc17552706220832.png)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整理资料第一章导论地图的功能1. 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2. 地图的传递功能3. 地图的模拟功能4. 地图的认知功能第二章地球体与地球投影地图投影的概念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的变形1. 性质地图投影引起变形的具体表现: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面积变形2.变形椭圆:地球上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在投影后一般会变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该椭圆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
这种图解方法称为变形椭圆,也称底索指线。
特别方向: 变形椭圆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及经向和纬向。
3.长度比4.角度变形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12.比例尺3.地图内容4.出版方式斜分比例尺(微分比例尺)(重点掌握)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制成可以量取比例尺基本长度单位的1/100。
读数:2.640第三章地图数据源本影:是地物本身未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的影像。
落影:是在地物背光方向上地物投射到地面的阴影在像片上的构像。
地理属性信息可通过量表系统进行描述和区分,它是制图对象分类分级的理论基础。
量表系统是按从定性到定量的四级(或四类)精确度描述和区分制图对象的属性特征,由低到高依次为:1.定名量表2.顺序量表3.间隔量表4.比率量表第四章地图概括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1.选取——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2.简化——显示空间信息的重要特征,删除次要的细部。
3.夸张——提高或强调符号的重要特征。
4.符号化——将空间信息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制成各种图形。
确定选取指标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1.图解计算法(苏霍夫)2.开方根规律法(特普费尔)3.等比数列法(鲍罗金)影响(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1.地图的用途与主题2.地图比例尺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4.制图数据质量5.制图图解限制第五章地图符号化地图符号的分类1.几何特征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状符号2.视觉含义分类形象符号抽象符号3.比例分类依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bd25d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4.png)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一)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 而作为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 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 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 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 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两次抽象: 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质量和数量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 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 不仅可以是图形, 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优点: (1)图形简化、清晰、易(2)表达灵活:依比例表示: 双线河、不依比例表示: 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 符号形状、大小、颜色(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境界、太阳辐射二、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 通过科学的概括, 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 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二)地图的传递功能(三)地图的模拟功能(四)地图的认知功能一、地图的功能(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 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70e962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4.png)
地图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于哪一个要素。
3、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4、大地水准面: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5、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6、变形椭圆:地球上一个无穷小的圆――微分圆(也称单位元),在投影后一般的成为一个微分椭圆,然后再利用变形椭圆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
变形椭圆也称底索指线。
7、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和地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之比。
8、面积比:投影面上微小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dF 之比。
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以ω表示角度最大变形。
10、、⑴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与经线相交的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进点的螺旋曲线。
等圆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征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⑵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11、控制点:是精确测量的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方位角:目标点到已知点的连线与偏北方向的夹角。
全球定位系统: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
12、地图表示法:依据特定规则形成的地图符号组合配置方案即为地图表示法,也为地图符号模型。
13、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14、线性符号法:用不定形式或颜色的线条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地理事物的方法。
新编地图学考试重点
![新编地图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46435777232f60ddcca133.png)
第一章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 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 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类型: 按尺度划分:大于比例尺 1:10 万地图,称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 1:10 万~1:100 万称中比例尺地图;小于比例尺 1:100 万称小比例尺地图。 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 不偏重于哪一个要素;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 地图。比例尺愈大,则地图表示越详细。1:x 即 1/X(X 越大比例尺越小,X 越小 比例尺越大)
3
图面平衡。图名在本图幅中的字体应该最大,副标题则小一些。
第六章
1.按计算方法和数据组织方式不同分为:条件比率符号和绝对比率符号。 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 S 与其代表的数值 M 之比符合某一函数关系的符号称为 条件比率符号,也称相对比率符号。 绝对比率符号: 符号面积 S 与其代表的数值 M 之比为一常数 k(也比率基数)的符号 称作绝对比率符号。S/M=K 2.条件比率分类:线性比率法、对数法、心理比率法。 3.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的等级,并将各等 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 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这种方式称为分级比率方式。 4.连续比率方式:使地图中的每一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按比率一 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5.分级比率方式:是对制图数据及其符号表示的概括简化,在制图过程中,需要 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制图数据的分级处理和各等级符号尺寸的确定。 两种符号表示与两种比率方式结合的关系 绝对连续比率:每一个符号的面积 S 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 M 的比为一个常数,且 按比率一一对应。 绝对分级比率:将数据分组,每组用一个数值代表,符号的面积与数值的比为一 个常数。 条件分级比率:将数据分组,每组用一个数值代表,符号面积与该数值之比符合 某个函数关系。 条件连续比率:每个符号的大小与其代表的实际数据满足某一个函数关系,且按 比率一一对应。 6.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呈现为面状的地理现象,其空间分布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全域连续分布,局域 成片分布和离散分布。 全域连续分布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有: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分区统 计图法和等值区域图法。 质底法: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 质量差异。它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 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7.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 类型图:类型图无空白区域,图斑互不重叠且类型具排他性。 区划图:其特征 也是图斑互不重叠且无空白区域。它的图斑反映了专题的综合性 质。 范围图:采用的分界线常有精确定域和概略定域之分。 8.面状符号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点值法、区域分区统计法、定位图表法 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示离散现象 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点径、点值的确定:图幅幅面为 A2-A4 时,圆点直径 D 一般可在 0.4~0.6mm 之间。 布点方式的选择两种方式:均匀布点,定位布点。
地图内容
![地图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31a19287375a417866f8f37.png)
地图学复习资料一一、填空题(10分)1.地图的基本特征为(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2.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3.地图学是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第二语言),并是各学科成果表达的重要方式。
*4.我国古代魏晋时期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理论,系统总结了前人丰富的绘图经验,为后世的地图绘制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纲要。
他的地图作品为(《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或《禹贡地域十八篇》))。
5.从目前发展来看,现代地图学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传递论)、(地图感受论)、(地图符号论)、(地图模型论)、(地图认知理论)、(综合制图理论);6.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可以将地图分为(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7.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3个主要部分。
*8.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9.测量高程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
*10.GPS卫星导航系统,共包括三大部分:(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GPS信号接受机(用户设备部分))。
11.地图比例尺通常的表现形式有:(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又称说明式)比例尺)、(图解式比例尺)。
12.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长度(距离))、(角度(形状))、(面积)。
13.地图概括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取舍)和(化简)。
14.地图概括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四个步骤15.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为(分类)、(简化)和(夸张)。
16.地图概括分类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层次归类)、(数量分级)、(等级合并)、(降维转换)、(分区选取)。
17.空间分布有四种类型:(点位分布)、(线状分布)、(线状分布)和(体积分布)。
新编地图学复习题答案
![新编地图学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0b292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2.png)
新编地图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应用的科学。
A. 制作B. 表达C. 存储D. 分析答案:A B D2.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A. 地图符号B. 地图比例尺C. 地图注记D. 地图方向答案:A B C3. 在地图上表示地形高程的方法有等高线法、______和______。
A. 阴影法B. 地形剖面法C. 颜色分层法D. 点状符号法答案:A B4. 地图的类型可以根据其内容和用途分为______、______和专题地图。
A. 地形图B. 政治图C. 交通图D. 社会经济地图答案:A B5. 地图投影的目的是将地球表面的点______到平面上。
A. 直接映射B. 间接映射C. 等距映射D. 等角映射答案:A二、填空题1. 地图的符号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符号、色彩、文字2. 地图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上距离的______。
答案:比例关系3. 地图的定向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经纬度定向、地图符号定向、指北针定向4. 地图的精度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定位精度、内容精度、制作精度5. 地图的存储形式有纸质地图、______和数字地图。
答案:胶片地图三、简答题1. 简述地图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答案:地图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规划者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帮助规划者分析城市现状,预测城市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及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2. 描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
答案: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是将地球表面的点通过数学方法映射到平面上。
这个过程需要解决地球表面的曲率与地图平面的直线性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投影方法来平衡地图的变形,如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距离投影等。
四、论述题1. 论述数字地图与传统纸质地图相比的优势。
新编地图学复习题答案
![新编地图学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caa7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2.png)
新编地图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A. 比例尺、图例、注记B. 比例尺、方向、图例C. 比例尺、方向、注记D. 比例尺、图例、注记、方向答案:D2. 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A.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B. 比例尺 =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C.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D.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答案:A3.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方法主要有:A. 经纬网定向法B. 上北下南定向法C. 指向标定向法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4. 地图的分类方式包括:A. 按内容分类B. 按用途分类C. 按比例尺分类D. 所有上述方式答案:D5. 地图投影的目的在于:A. 将地球表面的曲形转换为平面图形B. 保持地球表面的面积不变C. 保持地球表面的距离不变D. 保持地球表面的方位不变答案:A二、填空题1. 地图上表示地形起伏的等高线,其间隔表示的是________。
答案:地形的坡度2. 地图上表示水系的符号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河流、湖泊3. 地图上表示道路的符号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公路、铁路4. 地图上表示植被的符号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森林、草地5. 地图上表示建筑物的符号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房屋、工厂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图比例尺的作用。
答案:地图比例尺的作用是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它帮助用户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现实世界中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准确地测量和估算地图上的各种地理要素。
2. 请简述地图上的方向表示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案:地图上的方向表示方法主要有经纬网定向法、上北下南定向法和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通过经纬线来确定方向,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地图;上北下南定向法假设地图上方为北,下方为南,适用于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简单地图;指向标定向法通过地图上的指向标来指示北方,适用于需要明确方向指示的地图。
最新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最新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56bd4b27284b73f24250b3.png)
第 1 章导论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构成要素:1.图形要素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 3.辅助要素4.补充说明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地图学:由地理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组成。
地图的功能:1.认识功能:(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2.模拟功能:1、物质模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地图特别是表示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的普通地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是制图区域的一种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
地图兼具这两方面的特点,被视为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3.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地图能容纳和贮存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是空间信息的理想载体,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两部分组成。
地图的应用:1.经济建设2.科学研究3.国防建设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地图的类型:1.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普通地图: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某个要素。
主要表示水文、地形、土质植被、交通网、居民点和境界线七大要素。
普通地图按内容的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等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地图。
2. 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4.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与虚地图。
5.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
6.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
《新编地图学教程》期末复习.doc
![《新编地图学教程》期末复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a9d86931168884868662d60f.png)
的数量差别采用数据处理方法中的
()法或()法。
2)常数法、线性比率法、对数法的特点 二、线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1、定性表示部分的知识点:
视觉变量组合:定性:一级分量是(), 二级分量();定量:一级分量是(), 二级分量();
本章知识点:
1、定位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法的异同
第十章地图分析
地图分析的应用
题型:填空(20*1"分)名词解释(5*4" =20')简答及计算(6*5'=307)论述及 应用(3*10,=30')
复习内容:
第一章地图的特征、地图的定义
地图的基本特征
构成地图的三大数学法则
地图的定义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地球体的三极逼近
地理坐标系统中的三种经纬度
地图投影的概念
投影变形的三个方面:角度、长度、面积 适合制作中国各类地图的投影类型是:正圆 锥投影
第六章地图表示法
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方法并举例 线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方法并举例 一、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定性表示,定量表示
1、定性表示部分的知识点:
a.视觉变量组合:一级分量是(),二级
分量(),三级分量()
b.定位符号法的定义:
2、定量表示部分的知识点:
1)表达地图信息的强度或排序采用数据处
课后作业题2,5,6,7
电磁波谱的概念 航空像片的投影方式 不同比例尺高差限制的计 四种数据处理的量表课后作业3,4,5
第四章地图概括
地图概括的定义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概括的步骤
选取的方法
运用开方根规律法计算新编地图中要素的
数量课后作业4,5,8
新编地图学复习重点PPT课件
![新编地图学复习重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456681f242336c1fb95e5a.png)
第7页/共10页
第七章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 地形图野外和室内应用
第8页/共10页
第八九章
• 重要内容提示 • 1、影像地图及其编制过程 • 2、数字地图及其制图的基本流程 • 3、电子地图的概念和特点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应用题、论述
第4页/共10页
第四章 地图符号 1. 地图符号的分类 3.四种量表的含义和应用 4.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应用 5.色彩的属性、分类 6.色彩的对比和选配 7.注记的相关规则、配置原则和排列方式
第5页/共10页
第五章 地图表示方法
• 各种地图表示方法、应及区别
第6页/共10页
第六章 地图图型
第9页/共1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0页/共10页
• 各章节基本概念 第1页/共10页
第一章 绪论 1.地图的基本特征 2.测制地图的方法 3.地图的构成和作用 4.地图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5.地图的功能
第2页/共10页
第二章 地图数学基础
• 地图投影的分类、选择与判别 • 高斯-克吕格投影
第3页/共10页
第三章 地图概括
• 地图概括的性质、分类 • 地图概括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开方根规律 •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最新地图学复习资料-(最新详细版)
![最新地图学复习资料-(最新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75293bad02de80d4d840ae.png)
地图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 地图的基本概念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或其他星体)上的空间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递、模拟和认知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严密的数学法则科学的制图综合完美的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效果:可量测性、可比性清晰性、一览性直观性、易读性传递性、持久性3\地图的优势(相对于航片和卫片)• 采用简化、抽象等手段、可更清晰的表示地表现象• 可根据需要突出表示三角点、水准点和泉水等地表上形体较小但较重要的地物• 对不易识别的事物现象可加以注记明确表达• 易于表达地表上一些受遮挡的地物。
• 可清楚表达行政区划界线、居民地人口数等许4\地图构成要素:①地理要素(图形要素)—地图上的主体,用地图符号表示.②数学要素—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③图边要素(辅助要素)—润滑剂5、地图分类(前两种)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①普通地图: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某个要素。
按内容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等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②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地图。
按内容可分为自然地理图、人文社会经济图和其他地图(航海图、航空图)。
6、地图的功能:认知,模拟,传递,感受,载负§2 地图学的概念及学科体系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科学:理论地图学技术地图学应用地图学3、地图学与相关学科:地理信息学(Geomatics)是利用各种现代化方法来采集、量测、分析、存贮、显示、传播和应用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产业实体,是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学、计算机图形学、卫星定位技术、专家系统与现代通讯技术等的有机结合。
新编地图基础学复习重点
![新编地图基础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200b330912a21614792954.png)
注记: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地图投影:利用一定数学法则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
分层设色法: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高程范围的高程带,并以不同颜色普染,通过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三北方向:真子午线北方向、坐标纵线北方向、磁子午线北方向之总称。
地图: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数字地图:一种以数字形式储存在磁带、磁盘、光盘等电子介质上的地图。
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能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
视觉变量:地图上能引起视觉变化的基本图形、色彩因素。
测量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选取若干有控制意义的观测点,精确测定其平面位置和高程,构成统一的大地控制网。
简答影响地图概括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地图的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征、制图数据质量以及制图图解限制等。
地图符号功能:(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
(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
(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
(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地图比例尺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地图投影产生的变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面积变形。
地图符号的量表: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比率量表。
等高线:地形表面高程相同点的连线。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地图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
国家基本地形图特点:①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②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③在质量和规格上的完整统一。
论述题地图与3s的关系:①全球定位系统为地图测制、遥感与地球信息系统的实时动态快速定位创造了条件②遥感为地图的编制实时提供多种类、多时相、大范围以及其丰富的、动态的信息来源,为提高地图质量、加快成图速度、扩大制图范围及动态制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③地理信息系统为地图的信息快速处理与深层次开发,编辑与应用综合评价地图、动态变化地图、三围立体地图,预测预报地图,规划决策地图提供了方法与技术支撑。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复习题&资料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复习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3c8660252ea551810a687e7.png)
地图学复习练习一:《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复习指导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
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
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
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
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
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
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新编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
![新编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3d111504028915f814dc27b.png)
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判断、填空、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第一章导论1.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4.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
(2)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国家图、海湾图等等。
(3)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注:我国把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8种地形图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4)按其他指标分类:用途(文化地图)、语言种类(汉字地图)、历史年代(古地图)、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5.《制图六体》——————晋朝、裴秀。
6.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
7.现代地图学:由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组成。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1.大地测量系统(1)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使用1975年国际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椭球体)、陕西安的大地原点。
(2)大地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3)全球定位系统:GPS\GLONASS\GALILEO\COMPASS\(3S是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2.地图投影概念地图投影是指将地球表面展开成平面的理论和方法,是实现球面到平面的转换,就是地球体的数学模型。
3.地图投影的变形长度(距离)、角度(形状)、面积等等4.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非几何投[根据经纬线形状可以分为(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127e8afad6195f302ba67f.png)
一、判断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6.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7.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8.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9.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10.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1.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2.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3.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4.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5.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16.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17.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18.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19.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0.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1.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22.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23.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24.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地图学复习资料(通俗版)
![地图学复习资料(通俗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542e47284ac850ac02427c.png)
地图学第一章绪论一、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课题(一般指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二、地图所具有的特征:1.数学法则:如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等2.地图(科学)概括:将地理信息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3.完整的符号系统: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4.地理信息载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的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等。
三、地图的构成要素:1.图形要素:是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把自然、社会经济现象中需要表示为地图内容的数量、质量、空间、时间状况,运用各种地图符号表示出来而形成图形要素。
地图上的各种注记也属于符号系统,他们都是图形要素的组成部分。
2.数学要素:是保证地图具有可量性、可比性的基础。
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等。
3.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他们大部分被安置在主要图形的外侧。
辅助要素包括: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本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
4.补充说明:以地图、统计表图、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
四、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地图学是由对地图理论研究、地图制作方法与技术、地图应用这三方面的分支学科所组成。
(我国地图学者)五、地图的用途(功能)及重要性:在地学研究方面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1.认识功能:(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即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已知某点地理坐标为经度114°33′45″;纬度39°22′30″计算其所在1:100万, 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a = [A/4°]+1,b =[B/6°]+31。
西经范围用:b=30-[B/6°]c=4°/△A-[ (A/4°) / △A ], d=[ (B/6°) /△B]+1c为地形图行号数字码; d为地形图列号数字码;A为某点纬度; B为某点经度;[ ] 为数值取整数; ( )为整除后,商取所余经、纬度数⊿A表示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纬差⊿B表示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经差a = [39°22′30″/ 4°] +1 = 10 (字符为J)b = [114°33′45″ / 6°]+31 = 50则该点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编号 J50c = 4°/1°-[3°22′30″/ 1°] = 1d = [33′45″/1°30′]+1 = 1则该点在1:25万地形图中的编号 J50C0010011.地图是指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一般指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截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指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适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假想的、与静止海水面相重合的重力等位面,以及这个面向大陆底部的延伸面。
它是高程测量中正高系统的起算面;大地体指由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4.地球椭球体是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
5.地图投影就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使地面点位的地理坐标(a,b)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y)或平面极坐标(p,q)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句话定义;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利用数学法则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6.地图比例尺指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主比例尺是指在进行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大于等于1:10万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100万的比例尺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局部比例尺是地图学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7.等角投影是指投影面上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与球面上对应的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相等;等积投影是指地球椭球面上的面状地物轮廓经投影之后仍保持面积不变;任意投影是根据一般参考图或中小学教学用图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投影(或定义:角度变形,面积变形和长度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8.方位投影是以平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地球与平面相切或相割,将球体表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构成的一种投影;圆柱投影是以圆柱表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柱表面相切或相割,将球体表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柱表面上,然后再将圆柱表面展开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圆锥投影是以圆锥表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锥表面相切或相割,将球体表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锥表面上,然后再将圆锥表面展开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
9.高斯——克吕格投影即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以椭圆柱面作为投影面,并与椭球体面相切于某一经线上,该经线即为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投影到圆柱面上,再展开成平面,即高斯-克吕格投影。
10.墨卡托投影即正轴等角圆柱投影,设想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切于或割于地球,按等角条件将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将圆柱面展为平面得到的投影即为墨卡托投影。
(或概念: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展成平面而形成的投影)11.地图概括是指在地图编制中对地图内容取舍和简化的原理与方法。
12.地图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
13.普通地图是指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内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专题地图又称特种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数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①专题内容:图上突出表示的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有关特征。
②地理基础:用以标明专题要素空间位置与地理背景的普通地图内容,主要有经纬网、水系、境界、居民地等。
简答题1.简述地图的基本特征?答: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简述地图构成的主要要素?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3.简述地图的基本功能?答:(1)认识功能: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的特征;建立制图对象的空间联系;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2)模拟功能:物质模型和概念模型。
(3)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
4地图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答: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5.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答: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又称说明式比例尺;图解式比例尺(包括直线/斜分/复式比例尺);特殊比例尺(变比例尺、无级别比例尺)6.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答: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
7.简述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经纬网形状及变形特征?答: (1)中央经线和赤道为垂直相交的直线,也是经纬网图形的对称轴。
(2)经线为对称并凹向于中央经线的曲线,纬线为对称并凸向于赤道的曲线,经纬线投影后正交,没有角度变形。
(3)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的长度略大于球面实际长度,离中央经线东西两侧愈远,其变形愈大。
8.为什么说方位投影适合圆形制图区域?答:方位投影使一个平面与地球仪相切或相割,以这个平面做投影面,将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形成投影网。
此投影的等变形线为同心圆,所以适宜于具有圆形轮廓的地区。
9. 简述墨卡托投影的经纬网形状及变形特征?答:投影后经线是一组竖直的等距离平行直线,纬线是垂直于经线的一组平行直线。
各相邻纬线间隔由赤道向两极增大。
一点上任何方向的长度比均相等,即没有角度变形,而面积变形显著,随远离标准纬线而增大。
10.正轴圆锥投影最适合应用于什么形状的制图区域?答:中纬度沿海纬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
11.简述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网的特点?答:经纬线是互相垂直于平行直线,经线间隔相等,纬线间隔由赤道向两极增大。
一点上任何方向的长度比均相等,即没有角度变形,而面积变形显著,随远离标准纬线而增大。
12.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答:圆锥投影是假定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地球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把圆锥面沿一条母线剪开展为平面而成。
当圆锥面与地球相切时,称为切圆锥投影;当圆锥面与地球相割时,称为割圆锥投影。
按圆锥与地球相对位置的不同,也有正轴、横轴和斜轴圆锥投影。
但横轴和斜轴圆锥投影实际上很少应用,所以凡在地图上注明是圆锥投影的,一般都是正轴圆锥投影。
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圆锥投影的纬线是同心圆弧,经线是同心圆弧的半径。
经纬线是直交的,所以经纬线的长度比就是最大、最小长度比。
附:几种圆锥投影变形性质的图形判别圆锥投影经纬线形式具有共同的特征。
经线为放射状直线,夹角相等;纬线为同心圆弧。
如果地图上没有注明变形性质,则可以根据一条经线上的纬线间隔变化来判断。
纬线为同心圆弧,其长度比从图上不易直接观察出来。
但是经线是同心圆弧的半径——直线。
由于投影的变形性质不同,经线长度比就不同,它在图形上表现为纬线间隔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沿着经线量取纬差相等的纬线间隔,从地图中心向南、北方向逐渐扩大者,为等角圆锥投影;若纬线间隔从地图中心向南、北方向逐渐缩小者,为等积圆锥投影;纬线间隔相等者,则为等距圆锥投影。
13.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答: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规定:该投影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为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在比例尺 1:2.5万-1:50万图上采用6°分带,对比例尺为 1:1万及大于1:1万的图采用3°分带。
6°分带法:从格林尼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
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1°30′——东经4°30′,……,东经178°30′—180°—西经178°30′,……,西经1°30′—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 ,中央经线为3°、6°...180°。
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 ,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我国规定将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标值前再加各带带号以18带为例,原坐标值为y=243353.5m,西移后为y=743353.5,加带号通用坐标为y=18743353.5 。
14. 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答: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向个方位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15.我国地形图是如何分带的?答:我国规定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2.5至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6度分带,1:1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3度分带。
6度带是从0度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投影带,全球分为60带,各带的带号用自然序数1,2,3,…60表示。
即以东经0-6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为3E,东经6-12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为9E,其余类推。
3度带,是从东经1度30分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
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上,规定以中央经线为X轴,赤道为Y轴,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16.简述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答: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地图符号提供了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地图符号能在现客体的空间模型,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