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讲课讲稿
消化系统专题讲座
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摄影体位:
A、食道左前斜位 B、食道右前斜位 C、胃窦部胃体下部双对比相 D、胃体上中部双对比相 E、胃底双对比相(贲门正面相) F、胃窦前壁双对比相(或粘膜相)
G、胃窦部充影相(腹卧位) H、十二指肠球部充盈相 J、十二指肠球部+幽门前区双对比相 K、十二指肠框双对比相 L、胃窦部或球部加压相 M、胃立位充盈相
总论
一、检验措施。 二、消化系统正常影像学体现。 三、消化系统异常影像学体现。
一、检验措施
(一)、常规造影检验。 (二)、双对比造影检验。 (三)、CT检验。 (四)、MRI检验。
(一)、常规造影检验
1、食管造影。 2、胃十二指肠造影。 3、小肠造影。 4、结肠钡剂灌肠造影。
1、食管造影:用130%w/v旳钡剂,必要时用 3~4:1旳粘稠钡剂。涉及充盈法和粘膜法。
胃微皱襞旳影像 胃小区:1~3mm 胃小沟:1mm下 列
插管图示:
(三)、CT检验
1.平扫(plain CT scan) 2.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
scan) (1)常规增强扫描(bolus injection
scan) (2)动态扫描(dynamic CT scan ) (3)灌注扫描(perfusion CT scan) 3.造影扫描(contrast scan)
(一)食道正常影像学体现
一、食管
1、起止:下咽(C 6)~贲门(T10~ 11 平 面 ) , 充 盈 时 , 食 道 宽 度 为 1.5 ~ 3.0cm。
2、分段:上、中、 下三段(以主动脉 弓 、 T8 平 面 划 线 ) 。
3、三个压迹 主动脉弓 左主支气管 左心房
4、两个生理性 狭窄 食管入口 经过膈肌裂孔 处
消化系统总论讲稿
消化系统总论讲稿组成: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囊、胰腺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
功能:(1)消化、吸收(最重要)(2)尚能分泌多种激素,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3)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有一定清除有害物质和致病微生物的能力。
疾病特点:(1)包含器官多,且与外界沟通,发病率较高。
(2)病因非常复杂,可有一种或多种病因。
(3)多数呈慢性病程,易造成消化功能障碍。
(4)急性变化如出血、穿孔、肝衰、急性胰腺炎等可致死。
(5)与其他系统、器官密切联系,也可引起消化系统病变等。
护理要点:(1)强调整体,关注心理护理,因发病与精神密切相关。
(2)发病与饮食密切相关,故饮食护理也为重点之一。
(3)许多药物对胃肠道、肝有损害,应注意药物适应症、副反应和禁忌症。
(4)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
简述现代医学在消化系统的进展,对护理要求更高,如特殊检查前的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饮食限制、服药指导、用物准备等。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略P188—190)强调:(1)胃四种细胞的分泌物质及功能(2)上、下消化道的分界线(3)肝脏的血供特点及肝脏的主要功能(4)胰腺的内、外分泌两种功能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一、恶心与呕吐:两者可单独发生,但多数先有恶心,继而呕吐。
恶心(nausea)——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并伴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常为呕吐先兆。
但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
呕吐(vomiting)——是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道、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可排出胃内有毒物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又可引起脱水,电介质紊乱及营养障碍等不良后果。
[病因]按发病机制可分类:1、胃、肠源性呕吐:①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胃肠炎、溃疡、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②肠道疾病:阑尾炎、肠梗阻、肠炎、腹型过敏性紫癜等。
2、反射性呕吐(1实际也是,因其病因明确、表现典型而单列)①咽部受刺激:如吸烟、剧咳、鼻咽部炎症或溢脓等②肝胆胰疾病:急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肝硬化等③腹膜及肠系膜疾病:如急性腹膜炎④其他:如肾、输尿管结石、肾盂炎、盆腔炎、心梗、心衰、内耳迷路病变、青光眼、屈光不正等。
消化系统知识学习资料消化和吸收学习课件资料
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
胃酸的作用
胃酸主要由盐酸构成,具有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酸性环境、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以及杀菌等作用。
胃蛋白酶的作用
胃蛋白酶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 基酸,便于肠道进一步吸收和利用。
胃蠕动与食物混合
胃蠕动
胃蠕动是胃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 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并推动食糜向十二指肠移动。
消化系统知识学习资料:消化和吸 收学习课件资料
目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消化与吸收 • 胃部消化与吸收 • 小肠消化与吸收 • 大肠消化与吸收 • 消化系统疾病及其防治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括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和大肠,主要功能是 容纳、搅拌、运输和消化 食物。
小肠蠕动包括紧张性收缩、分 节运动和蠕动等形式,能有效 推进食物向大肠方向移动。
小肠蠕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 调节,其中肠神经系统起主要 作用。
食物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因食 物性质、个体差异和生理状态 等因素而异。
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均在此被吸 收。
过程的调节。
02 口腔消化与吸收
口腔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04
嘴唇
保护口腔,辅助食物进入口腔 。
牙齿
咀嚼食物,使其变得更易于咽 下和消化。
舌头
辅助咀嚼,搅拌食物,帮助吞 咽。
唾液腺
分泌唾液,润滑口腔,帮助消 化。
唾液分泌及其作用
唾液成分
水、电解质、黏液、消化酶等。
唾液作用
湿润口腔,软化食物,便于咀嚼和吞咽;唾液中的消化酶(如淀粉酶)开始分 解食物中的淀粉。
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大肠)PPT课件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与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 等有关,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03 胃
胃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部分,具有储存、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
详细描述
胃是一个囊袋形的器官,位于食道和十二指肠之间。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 分解食物,并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供身体吸收利用。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 可能与饮食、生活方式或肠道疾病 有关,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 症状。
06 消化系统的保健与饮食建 议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规律饮食
尽量保持每天三餐定时定 量,避免暴饮暴食。
多样化食物
摄入多种食物,保证营养 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适 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避免刺激性食物
要点一
结构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具有肌肉层和粘膜层。
要点二
功能
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大肠的生理作用
排便
大肠负责储存和排泄粪便。
吸收
大肠可以吸收部分水和电解质。
大肠的疾病与治疗
炎症性肠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通,早 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非常 重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食物的摄取和排泄, 保持机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消化系统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生长发 育尤为重要,充足的营养供给有助于 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02 食管
食管的结构与功能
食管的结构
食管是一条长管,连接咽部和胃 ,由肌肉和粘膜组成,分为颈段 、胸段和腹段。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 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 肠和大肠等部分,消化腺则包括唾液 腺、肝脏、胰腺和胆囊等。
消化系统知识点整理
消化系统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系统之一,它负责摄取、消化、吸收和排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分。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在这里食物被咀嚼和初步消化。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食管是连接咽和胃的管道,食物通过食管的蠕动被输送到胃中。
胃是一个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器官,具有很强的收缩和分泌功能。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这里被进一步分解,并吸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如胃腺和肠腺。
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借助导管将分泌的消化液排入消化道。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1、摄取食物通过口腔摄入食物,这是消化过程的第一步。
2、消化食物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便身体能够吸收和利用。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主要通过口腔的咀嚼、胃的蠕动和小肠的分节运动等实现。
化学性消化则依靠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唾液中的淀粉酶、胃液中的蛋白酶和盐酸、胰液中的多种酶等,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3、吸收营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供细胞代谢和利用。
4、排泄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三、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具有咀嚼、吞咽、辅助发音等功能。
牙齿是咀嚼的主要工具,人的牙齿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切牙用于切断食物,尖牙用于撕裂食物,磨牙用于磨碎食物。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够初步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四、咽和食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气管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消化内科小讲课
消化内科小讲课消化内科是医学中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学科,涉及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病理生理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本次小讲课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消化内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
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口腔是消化过程的起点,食管将食物从口腔输送至胃,胃对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消化,小肠主要进行食物的吸收,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2. 最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2.1 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而发生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引起胃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酗酒等。
治疗胃炎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抗菌治疗、禁酒等。
2.2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因各种原因而形成的溃疡,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疼痛、饭后或夜间加重、呕血等。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等。
治疗胃溃疡可以采取抗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同时禁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精。
2.3 肝炎肝炎是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类型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肝炎可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
肝炎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治疗肝炎可以采用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方法。
2.4 胆石症胆石症是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结石的疾病。
胆石症的常见症状有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
若结石导致胆管阻塞,可能会引起急性胆管炎等并发症。
胆石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溶石、胆囊切除术等。
2.5 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原因有胆道阻塞、酒精滥用等。
胰腺炎的症状包括剧烈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胰腺炎需要积极抗炎、控制疼痛,并注意饮食调理。
3. 消化内科的辅助检查消化内科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胃肠镜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测等。
通过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疾病的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消化系统讲稿
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2、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①大消化腺(独立存在的器官):包括唾液腺(又称口腔腺,主要有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有导管和消化管道相通。
②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的腺体,有食管腺、胃腺、肠腺,直接开口于消化管道内。
二、相关概念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①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咀嚼、吞咽、胃肠运动等)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
②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化学分解,变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的过程。
2、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可溶性小分子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管和淋巴的过程。
三、功能:①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为机体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②内分泌、防御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消化管一、一般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一)粘膜:由内向外依次为: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1、上皮:口、咽、食管和肛门等处为复层扁平上皮,余为单层柱状上皮,有保护、消化和吸收功能。
2、固有层:结缔组织构成(腺体、血管、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组织),有支持、连接、营养作用。
3、粘膜肌层:1--2层平滑肌构成,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液运行和腺体分泌。
(二)粘膜下层:结缔组织构成,在食管、胃和小肠等处形成皱襞增加粘膜的表面积,有联系黏膜和肌层的作用。
(三)肌层:在口腔、咽、食管上1/3段和肛门等处为骨骼肌,余为平滑肌,一般排列为内环外纵两层,两层间有肌间神经丛,促进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向前推进。
(四)外膜:咽、食管和直肠等处称纤维膜,余称浆膜。
二、口腔:咀嚼、味觉和发音功能境界:前壁:上、下唇,借口裂通外界后界:经咽峡与咽相通上壁:腭(前2/3的硬腭+后1/3的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下壁:口腔底侧壁:两颊咽峡:由腭垂、两侧的腭舌弓、舌根共同围成的口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咽
食管
胃
胰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第一节 口腔
口腔借牙弓分为: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一、口唇 人中 鼻唇沟 口角 上下唇系带
二、颊
腮腺管乳头 —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 对旳颊粘膜上
7
腮腺管乳头
三、腭 硬腭 软腭
腭帆 腭垂 或悬雍垂 腭舌弓 腭咽弓 咽峡
8
上唇系带 牙龈
腭腺 硬腭 软腭 腭咽弓 腭扁桃体 腭舌弓
L
12345678
临床上,统计牙旳位置
乳牙—— II 恒牙—— 6
代表左上颌乳侧切牙 代表右下颌第一恒磨牙
10
(二)牙旳形态 牙冠 牙根 牙颈 牙腔 或髓腔 牙根管 牙根尖孔
(三)牙组织 牙质 釉质 牙骨质 牙髓
牙冠 牙龈 牙颈
牙槽骨
牙根
(四)牙周组织
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
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前缘 胆囊切迹 肝圆韧带 切迹(脐切迹)
胆囊 肝右叶
方叶
肝圆韧带
肝左叶 静脉韧带
裸区
尾状叶肝固有动脉
29
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
二、肝旳位置和毗邻
右前叶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上段 右后叶
三、肝旳分叶与分段
下段
Glisson系统(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肝管)
左内叶 上段
尾状叶 左外叶 下段
第二节 咽
一、咽旳位置和形态
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起 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 或环状软骨旳高度续于食管 。
二、咽旳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消化科健康科普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消化健康。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生命系统,它负责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不良等原因,消化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普及一些消化科的健康知识。
一、了解消化系统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组成。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将食物消化、吸收,并排出废物。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嗳气等症状。
2. 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3.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的慢性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等。
4. 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症状包括右上腹部疼痛、乏力、黄疸等。
5. 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症状包括剧烈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三、预防消化系统疾病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2. 适量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消化功能。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5. 避免滥用药物:不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以免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四、如何正确就医当出现消化系统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选择正规医院: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
2. 做好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为您安排相应的检查,如胃镜、肝功能等。
3. 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促进康复。
总结:消化健康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消化系统的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讲稿
消化系统讲稿消化系统是一个效率很高的奇妙工厂,奇妙之处在于它能把吃下的各种食物转化为身体本身的组织和能量,满足生命需要,消化道就是养生之道。
消化系统是一个长达9米的消化道,嘴和牙齿是消化系统的起点站,负担消化系统的第一步。
牙齿把食物嚼碎,靠舌的搅拌与唾液混合,发生消化过程的第一次化学反应,咀嚼使食物达到适合消化的温度和碎度。
消化酶:唾液淀粉酶把碳水化合物中淀粉分子分解为简单的葡萄糖合麦芽糖的混合物,是食物在其被消化中遇到的第一个酶。
润滑剂:唾液粘液把嚼碎的食物搓成一小团,以便吞下食道杀菌剂:唾液能杀死蛀牙细菌,清洁口腔的食物碎屑。
营养学提示:蛋白质、锌、维生素A、B族、C动植物食物平衡原理生物学家在研究动物和人类摄食状况时,首先看牙齿牙齿:阳光合水藉植物造就万物,人类摄食比例,动物性食物和植物型食物的比例可在牙齿数量和性质上找到答案。
人类共有32颗牙齿,其中臼齿20颗,用于磨碎谷类、豆类及其他种子类食物,切齿8颗用于切碎水果和蔬菜。
犬齿4颗,用于撕咬肉类食物。
所以有人类牙齿结构以及性质和数量,4/(8+20)=1:7就决定了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比例为1:7,这也是人类的标准食物结构。
胃胃两端都有括约肌守卫着,上端通向食道,下端通向十二指肠。
消化过程有很大一部分十在胃里进行的,胃把食物揉搓、搅拌转动,并用胃液拌和,通过胃液的化学作用,分解食物,使之变成一种半流质的物质――食糜,然后送到小肠的第一段,即括约肌十二指肠。
蠕动靠食物道壁不随意肌的蠕动波将食团延食道推向胃,位于食团的肌肉松弛时,后方的肌肉收缩,挤压食团向前移动,这种节律性运动方式,称为蠕动,它也发生在胃及肠。
食物在胃里逗留多久²一顿饭在胃里要经过2―6小时才能转为半流质――食糜²括约肌十二指肠:分泌多种激素,控制胃部肌肉的动作,调节消化速度²胃粘膜:分泌胃粘素,调节消化速度²血液:饭后运动或其他工作,把血液转移到心脏,肌肉或大脑,减慢消化速度²情绪紧张或放松也会加快或减慢消化速度²食物温度:低温食物,如雪糕等减慢消化速度胃液胃液成分盐酸:促胃液素、粘液、造血内因子,胃蛋白酶胃液的作用盐酸:消灭食物中细菌,软化蛋白质,促进胃蛋白酶分泌促胃激素:刺激胃液分泌粘液:防止盐酸腐蚀胃壁,并发挥润滑作用造血内因子:协助吸收B12,使身体能生产正常的血球,同时使神经系统能发挥正常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胃较简单的化合物伟大的肝脏²威廉·史奈夫利“肝脏是人类身体所有生物功能的中枢,上帝就选用肝脏来显示神的旨意”²早在远古1万年,饮食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多少变化,但肝脏始终没变,保持着文明前的古老模样²《Manand his body》作者,杰明·米勒和罗斯·古德指出:“以往人们对肝脏认识很少,只说它提供胆汁以及助消化,事实肝脏是一个最奇特德器官”²肝脏不像心脏那么富于传奇性²肝脏不像大脑那么富于奥秘和神秘,它是身体德化学大师,也是燃料储藏和供应处、管家以及毒素的控制中心²肝脏重量占体重1/45,约1.5公斤,仅次于大脑。
中医消化科普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中医消化健康的一些知识。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养生和治疗经验。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们将一起探索中医在消化系统健康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治疗方法。
一、中医对消化系统的认识中医认为,消化系统健康与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中医将消化系统疾病归纳为“脾胃虚弱”、“湿热内蕴”、“食滞胃脘”等类型,通过辨证施治,调理脾胃,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调理消化系统的常见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使用中药调理脾胃。
例如,脾胃虚弱者可选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湿热内蕴者可用黄连温胆汤、茵陈蒿汤等;食滞胃脘者可用保和丸、山楂丸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内关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常用的手法有揉腹、摩腹、按揉足三里等。
4. 饮食调养:中医强调“食疗”,通过合理膳食来调理脾胃。
如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三、日常养生保健1.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尤其是怒、忧、思等情绪对脾胃的影响。
3.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4.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脾胃的伤害较大,应尽量避免。
四、结语中医在消化系统健康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治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医养生知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拥有健康的身体。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的消化健康,将中医的智慧融入我们的生活,共同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质。
谢谢大家!。
新版消化和吸收专业知识讲座
糜蛋白酶原 弹性蛋白酶原
新版消化和吸收专业知识讲座
第38页
蛋白质 氨基酸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肽键
羧基肽酶 pH 7.0
月示和胨
pH 7.0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小分子多肽 少许氨基酸
核酸
核糖核酸酶 脱氧核糖核酸酶
单核苷酸
新版消化和吸收专业知识讲座
第39页
(二)胰液分泌调整
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整,但 以体液调整为主。
胃肠道粘膜面积巨大,其中内分泌细胞数量 超出了体内全部内分泌腺中内分泌细胞总和,是 体内最大、最复杂内分泌器官。这些内分泌细胞 都含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激素或 活性胺能力,含有这种能力细胞统称为APUD系统。
新版消化和吸收专业知识讲座
第15页
一些产生于胃肠道肽,不但存在于胃肠 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 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也在消化道 中发觉。这种双重分布肽统称为脑—肠肽 (brain-gut peptide)。已知脑—肠肽有胃 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 降压素等约20余种。
淀粉
胰淀粉酶
pH 6.7-7.0
2.胰脂肪酶
甘油 三酯
胰脂肪酶
pH 7.5-8.5
糊精 麦芽糖 麦芽寡糖
脂肪酸 甘油一酯 甘油
新版消化和吸收专业知识讲座
第37页
3.胰蛋白分解酶 胰液中蛋白酶主要是胰蛋 白酶、糜蛋白酶及少许弹性蛋白酶。
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原
肠致活酶 十二指肠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
表 5-2 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食 管 幽 门 小肠
胰液
胰 酶
肝胃 胆汁 括
消化科科室讲课稿模板及范文
消化科科室讲课稿模板及范文尊敬的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消化科的医生。
今天很荣幸能够有机会给大家做一场关于消化科的讲课。
消化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消化系统的各个方面,对于我们医生而言,理解和掌握消化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消化科,我准备了一份讲课稿,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以下是本次讲课稿的内容。
一、消化科的定义和概述消化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
消化系统是人体吸收营养和排出废物的重要器官,它由口腔、食管、胃、肠道和肛门等组成。
消化科研究的内容包括食管疾病、胃病、肠病、肝病、胆病、胰腺疾病等。
消化科医生主要负责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二、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 食管疾病:常见的食管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食管撕裂等。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烧心、胸痛等症状。
食管炎是指食管炎症,常见症状有咳嗽、吞咽困难等。
食管撕裂是指食管黏膜发生破裂,常见原因包括呕吐、饮食过大等。
2. 胃病:常见的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食物刺激等。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发生溃疡,常见症状有腹痛、饱胀等。
胃癌是指胃部发生恶性肿瘤,常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等。
3. 肠病:常见的肠病包括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梗阻等。
肠炎是指肠道黏膜发生炎症,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肠梗阻是指肠道发生机械性阻塞,常见症状有腹痛、呕吐等。
4. 肝病:常见的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刺激等。
肝硬化是指肝脏发生纤维化和结构异常,常见症状有腹水、黄疸等。
肝癌是指肝脏发生恶性肿瘤,常见症状有腹痛、乏力等。
5. 胆病:常见的胆病包括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肿瘤等。
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炎症,常见症状有右上腹痛、恶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
大纲
A口腔
1.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2.了解唇,颊,腭的形态
3掌握舌的形态和构造,了解舌肌的一般分部和机能
4.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名称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5.掌握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B咽
1.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和机能
2.了解咽壁的构造
C食管
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2.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
D胃
1.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胃的x图像
E小肠
1.掌握小肠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黏膜构造特点
3.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
F大肠
1.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和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4.掌握直肠的形态和位置
G肝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3.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汇合的开口部位
4.了解胆汁的排出路径
H胰
1.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
要点:
1.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其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
3.牙式表达:乳牙20.恒压32。
乳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5个,共计20个。
恒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8个,共计32个。
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
方位为准,以“十”记号划分成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如“ 6”表示左上颌第1恒磨牙,“V ”则表示右下颌第2乳磨牙。
4. 颏舌肌:起自下颌体后面的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正中线两侧。
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
舌尖偏向瘫痪侧
6.咽隐窝:咽鼓管圆枕的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7.咽淋巴环: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防御作用
8.食管位置和分部(1)位置(2)分部:颈部、胸部、腹部
三个狭窄部: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9.胃的位置形态: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是肌性囊状结构,有两壁、两口、两缘,并可分为四部,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即贲门和出口即幽门,两缘为上缘即胃小弯和下缘即胃大弯;胃分胃底,胃体。
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
10.幽门瓣:在幽门处黏膜形成环形的皱襞称幽门瓣,突向十二指肠腔内,有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功能。
11.幽门括约肌:环形肌环绕于胃的全部,在幽门处增厚称为幽门括约肌,在幽门瓣的深面,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
12. 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左侧与幽门相接的一段肠管壁较薄,管腔大,黏膜面光滑平坦,无环状皱襞,故临床常称为十二指肠球,是十二指肠溃疡及穿孔的好发部位
13.十二指肠大乳头:降部的黏膜形成发达的环状襞,其中份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
距中切牙约75cm,为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14.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又膈脚上。
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15.回盲瓣:会场末端突入盲肠内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此瓣的作用有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并阻止小肠的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
16.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阑尾发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17.直肠的两个弯曲:直肠骶曲(突向后方)和直肠会阴曲(突向前方)
18.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共同围成的锯齿状的环形线,是内、外痔的分界标志.
19.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此环对肛管起着极其重要的括约作用,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20.肝的外形:分上缘、右缘、下缘、左缘四缘,上面(膈面) ,下面(脏面)两面。
21.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一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门静脉左、右支,左、右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
22.第二肝门: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处,有肝左、中间、右静脉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故临床上常称此沟上端为第2肝门。
23.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24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25.肝外胆道系统:是指走出肝门之外的胆道系统而言,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肌皮下部与肛门内括约肌下缘之间的水平,故活体肛诊时可触知此处为一环行浅沟即括约肌间沟。
28.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Calot 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29.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置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
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
30.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末端与胰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壁会合并且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肠大乳头。
31.肝胰壶腹括约肌(或称Oddi括约肌):由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肝胰壶腹周围的平滑肌。
32.胆汁排泄途径:平时,肝-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进食,A。
胆囊-胆囊管-
――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B.肝-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
33.胰的位置、形态与分部:A胰横向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平对第1~2腰椎体。
B胰可分头、体、尾3部分,各部之间无明显界限。
C在胰头的下部有一向左后上方的钩突,将
肝门静脉起始部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夹在胰头与钩突之间。
胰头肿大时,可压迫肝门静脉起始部,影响其血液回流,可出现腹水、脾肿大等症状。
在胰头右后方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常有胆总管经过,有时胆总管可部分或全部被胰头实质所包埋。
当胰头肿大压迫胆总管时,可影响胆汁排出,发生阻塞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