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30e96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5.png)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了解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使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古代散文:选取一些富有哲理和文采的古代散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3. 古代小说: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说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小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形象。
4. 古代戏剧:选取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如《窦娥冤》、《长生殿》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戏剧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首先进行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经典诗词: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诗词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3. 教学经典散文: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散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4. 教学经典小说: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5. 教学经典戏剧: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戏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总结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方面。
2. 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1705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5.png)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及教学反思幼儿园是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思想品质和情感态度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及教学反思,探讨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意义和教学方法。
一、案例1.案例一:《三字经》诵读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过程:教师向幼儿介绍《三字经》的由来和意义,然后对幼儿进行语音、韵律和情感的训练,引导幼儿用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诵读。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诵读,并加入互动游戏,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三字经》中的道理和故事,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
教学效果:通过《三字经》诵读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古代经典的知识,还培养了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案例二:《弟子规》诵读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弟子规》,使幼儿了解古代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处世哲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教师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内涵,然后进行声音、节奏和语调的训练,引导幼儿用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进行诵读。
之后,教师组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弟子规》中的道德准则和处世哲学。
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和个人体会的共享,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教学效果:通过《弟子规》诵读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古代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处世哲学,还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反思1.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在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传统经典并不是简单地让幼儿背诵,而应该引导幼儿深入探讨经典内涵,了解其历史背景、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培养幼儿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2.总结和回顾的内容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回顾。
可以邀请幼儿共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对活动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经典诵读》——古代经典文献诵读与理解教案
![《经典诵读》——古代经典文献诵读与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0140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c.png)
《经典诵读》——古代经典文献诵读与理解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经典诵读课程是古代经典文献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1.1.2 经典诵读课程通过让学生接触古代经典文献,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1.1.3 经典诵读课程强调对古代经典文献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
1.2 教学目的1.2.1 让学生了解古代经典文献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1.2.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技巧。
1.2.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1.3 教学内容1.3.1 介绍古代经典文献的背景和作者。
1.3.2 分析古代经典文献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1.3.3 探讨古代经典文献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二、知识点讲解2.1 经典文献的背景知识2.1.1 了解古代经典文献的产生背景和历史背景。
2.1.2 掌握古代经典文献的作者和时代背景。
2.1.3 了解古代经典文献的分类和特点。
2.2 经典文献的内容分析2.2.1 分析古代经典文献的主题和结构。
2.2.2 探讨古代经典文献的文学特色和艺术表现。
2.2.3 理解古代经典文献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2.3 经典文献的阅读方法2.3.1 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3.2 掌握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策略和思考方法。
2.3.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内容3.1 经典文献的选择3.1.1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文献。
3.1.2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经典文献。
3.1.3 考虑经典文献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3.2 经典文献的讲解3.2.1 介绍经典文献的背景和作者。
3.2.2 分析经典文献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3.2.3 探讨经典文献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3.3 经典文献的阅读活动3.3.1 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文献的阅读。
3.3.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3.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掌握古代经典文献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84b08aa8114431b80dd81d.png)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的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三)教学过程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
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
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
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
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
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
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
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
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幼儿园文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文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c70357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a.png)
幼儿园文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案例共享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文学经典诵读活动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既可以拓展幼儿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鉴赏能力,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增进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本文将通过几个教学案例的共享,探讨幼儿园文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案例一:《小兔子乖乖》在一次文学经典诵读活动中,老师选择了《小兔子乖乖》这篇寓言故事。
故事以小兔子为主角,讲述了它不听妈妈话的结果。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诵读,并结合一些肢体动作,老师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活动的后期,老师还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案例二:《三只小熊》另外一个教学案例是《三只小熊》,这是一则经典的儿童故事。
在诵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老师让孩子们一起模仿小熊们的表情和动作,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孩子们更加专注。
随后,老师还设计了一些关于小熊们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案例三:《小蝌蚪找妈妈》最后一个教学案例是《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富有韵律感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诵读这个故事时,老师不仅注重语音语调的处理,还引导孩子们一起模仿小蝌蚪的跳跃动作,让整个诵读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老师通过与孩子们一起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让他们对故事情节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五、总结和回顾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共享,我们不难发现,在文学经典诵读活动中,老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老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更需要擅于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互动性和趣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专注,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故事的内涵。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文学经典诵读活动时,需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生活化的呈现,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深信文学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有益的。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精品多篇).doc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精品多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0cc6601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c.png)
所属学校:学校**县国学经典教育优秀教学案例推荐表案例名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案例类型:教学案例附件:执笔人: 申报日期: 推荐单位:20 年12月20**年 12 月 15日**县国学经典教育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师:作者和故人离别的情义,你呢?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要分别之时那一段伤心的情义。
师:同学们,两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 情),可是我有一事不明白,这两种诗中有“情”字吗?有吗?生:(三三两两回答)没有——!12所属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所获奖项或教学设计执教者业务获奖情况。
县国学经典教育优秀教学案例推荐表所属学校:案例名称:《定风波》诵读教案案例类型:教学案例执笔人:申报日期:推荐单位:县国学经典教育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说明:1.案例类型分为教学设计(含教学实录、点评)、教学案例。
2.相关业务获奖指所属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所获奖项或教学设计执教者业务获奖情况。
经典诵读--《志当存高远》教学案例3一、文本解读: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用家书来教诫子弟,自汉代以来就成为我国古代仕宦之家传承家风的一大传统。
诸葛亮是国人心目中的智者,他不仅给自己的儿子写信劝诫加强道德修养,还给外甥写信教诲做人的方法。
《志当存高远》就是他劝诫外甥的一封家书。
内容只有短短五十余字,但却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中告诉我们,尤其是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本文讲了三层意思:首先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接着提出了要求:要向榜样学习。
榜样就是那些先贤。
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会为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注入正能量。
最后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教学案例:古诗词经典诵读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教学案例:古诗词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6fd538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f.png)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教学案例:古诗词经典诵读】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古诗词的朗诵教学,可以引导幼儿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塑造优美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本文将就幼儿园古诗词朗诵教学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古诗词朗诵教学的重要性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古诗词朗诵教学,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对优美文学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2. 塑造优美的语言环境:古诗词朗诵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环境,启发他们对语言的热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优美的语言习惯。
3. 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朗诵是一种优美的文学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对美的感知更加敏锐,对优秀文学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4. 提升文学修养:通过古诗词朗诵,可以引导幼儿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提升幼儿的文学修养,培养他们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古诗词朗诵教学的方法1. 选用经典古诗词:教师可以选用经典的古诗词,如《静夜思》、《咏鹅》等,这些古诗词既有艺术价值,又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情感表达引导:在古诗词朗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朗诵来表达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例如忧愁、思念、喜悦等,让幼儿在朗诵中感悟诗词的情感内涵。
3. 韵律感受培养:古诗词的韵律美是其独特之处,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4. 艺术表现训练:在朗诵过程中,教师可以训练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如声音的抑扬顿挫、神情的变化等,让幼儿在表演中体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三、古诗词朗诵教学的效果1.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古诗词朗诵教学,幼儿可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朗诵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表达情感、叙述事件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幼儿园国学诵读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国学诵读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6134f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e.png)
幼儿园国学诵读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国学经典教学在幼儿园的实践背景:某幼儿园为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决定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
该课程主要围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展开。
目标: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引发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方案:1.选取适合幼儿的经典文本,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2.结合故事情节和相关实物,让幼儿深入了解经典文化背景和含义。
3.采用互动识字法,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让幼儿能够快速识记经典文本中的常用汉字。
4.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组织幼儿进行朗读比赛、演讲、剧本表演等活动。
成果与启示:1.幼儿的国学基础得到了夯实,有望在今后接受更深层次的国学教育。
2.幼儿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
案例二:个性化学习在幼儿园国学诵读教学中的应用背景:某幼儿园开设了国学诵读课程,但因幼儿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大,部分幼儿对课程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目标:通过个性化学习,提高幼儿园国学诵读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实施方案:1.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阅读材料。
2.利用科技手段,为幼儿提供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互动性。
3.加强课堂互动,让幼儿通过互动游戏、小组交流等方式体验式地学习。
4.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成果与启示:1.通过个性化学习,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2.利用科技手段,将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使课程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
3.加强课堂互动,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教育效果。
4.及时反馈和调整,确保幼儿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陪伴。
《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4f6191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78.png)
《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朗诵古典诗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让双庙明德学校全校师生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
激活传统,继往开来。
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我们的人文教育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诗文,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指导思想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用这些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这是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诗文内容可以“不求甚解”,但求熟读、熟背,以作为儿童长大后终生消化理解的文化储备。
就像一颗种子深埋在土壤中,吸收养份、储备能量,等待时机,开花结果。
二、开发的背景今天的社会环境,不适合青少年看的电视、电影越来越多,不适合青少年听的歌曲、不适合青少年去的网吧,比比皆是。
这些“光怪陆离”的东西对孩子们的诱惑和刺激太大、太多了,甚至一些文化垃圾充塞着一些学生的头脑,使部分学生思想散漫、心智茫然、精神不集中、学习不专注,无目标、无礼法,更无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知道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是6—13岁,13岁为一生中记忆的最高峰。
为了守住教育这块阵地,把双庙明德学校办成一块文化净土,为了不让学生错过这个失不再来的黄金时期,我们按上级的要求开拓学生学习的另一个空间,即经典诵读活动。
要让学生与“书”交朋友,让“书”占领孩子的心灵。
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自省、自悟,吸取前人的智慧,完善自我,终生获益。
让富有明德小学的同学通过读、诵、背,去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读书习惯。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案例 幼儿园国学教育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案例 幼儿园国学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a62ed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8.png)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案例1.引言在当今社会,幼儿园教育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国学经典诵读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实践案例,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2.案例一:德育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德某某幼儿园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
通过学习诗词和经典的诵读,孩子们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品德。
在诵读《三字经》时,孩子们懂得了忠孝孝悌的重要性,诵读《弟子规》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们的品德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养成了端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案例二:智育目标: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某某幼儿园将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纳入到课程中,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诵读和领会经典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在思维和逻辑上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4.案例三:美育目标: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某某幼儿园将国学经典诵读教育融入到绘画、手工等美术课程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激发孩子们艺术创造力,拓展了他们的美育视野。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孩子们思想开阔,情感丰富,从而拓展了审美的边界,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才。
5.案例四:体育目标: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某某幼儿园结合国学经典诵读教育和体育课程,通过晨间运动、武术等形式,培养孩子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领略我国传统武术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激发孩子们的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6.结语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审美和身心健康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爱国、有志向、有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
幼儿园大班诵读:经典文学朗诵教学案例
![幼儿园大班诵读:经典文学朗诵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8430e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c.png)
幼儿园大班诵读:经典文学朗诵教学案例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诵读经典文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
通过诵读,孩子们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审美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幼儿园大班诵读的角度,探讨经典文学朗诵的教学案例,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朗诵。
2. 为什么要进行诵读诵读是幼儿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幼儿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拓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语音语调,培养孩子的听觉感知,激发孩子对文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的诵读教学至关重要。
3. 具体案例在进行诵读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
以《三字经》为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教学:(1)先让孩子们听老师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老师可以逐句解释内容,帮助孩子理解文字意思。
(3)之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逐步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韵律。
(4)可以让孩子们分组或个人进行诵读表演,展示他们的朗诵成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诵读经典文学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幼儿园大班诵读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性和表现性,让他们在朗诵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
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认可,帮助他们建立对文学的热爱和信心。
5. 总结经典文学朗诵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典籍的朗诵,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感,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要注重经典文学朗诵的教学案例,让幼儿在朗诵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总结回顾:通过对幼儿园大班诵读经典文学朗诵教学案例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的诵读教学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
在诵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从简单的朗诵起步,逐渐提升到组织小型表演,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而选择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诵读,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诵读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诵读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cce5cf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5.png)
幼儿园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诵读教学案例共享1.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诵读传统的经典文化作品,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今天,我将和大家共享一些幼儿园经典诵读的教学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2.案例一:《三字经》诵读在一所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诵读《三字经》。
这是一部古代经典教材,内容简洁明了,涵盖了儒家思想中的基本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在诵读过程中,老师通过分段讲解,让孩子们理解每句话背后的内涵。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诵读《三字经》,不仅是在学习文字和语言,更是在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
3.案例二:古诗诵读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幼儿园诵读教学中常见的内容。
在某幼儿园,老师通过讲解诗词的背景故事、作者的生活经历等,激发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并通过分组朗诵、情境表演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案例三:传统故事诵读在另一所幼儿园,老师在诵读教学中注重传统故事的传承。
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生道理和价值观念。
在诵读中,孩子们不仅仅是在学习文字,更是在接触和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5.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案例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应当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深信幼儿园经典诵读在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语言和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传统文化诵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情感引导,引导孩子们对经典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要注重启发思维,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有所体会,有所领悟。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幼儿园传统文化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课堂中,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经典诵读教案五篇
![经典诵读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6b7aa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9.png)
经典诵读教案五篇第一篇:经典诵读教案经典诵读教案教学意图: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
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
《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
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
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
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cdc4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9.png)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教学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园阶段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国学经典的诵读也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案例,以及我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观点和理解。
1. 教学案例分析在某幼儿园,老师们通过精心挑选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以及中国传统的儿童诗词,如《咏鹅》、《小燕子》等,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在每天早晨的集体活动时间,老师们引导幼儿们一起诵读经典,通过重复、模仿等方式,帮助幼儿们掌握经典的内容和韵律,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除了集体诵读,幼儿园还开展了传统节日活动,如中秋节、春节等,引导幼儿体验传统文化,像赏月、包粽子、画春联等活动成为了孩子们喜爱的课外活动。
这样的传统文化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2.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和集体意识,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然而,我也意识到传统文化教学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眼中可能显得陈旧和远离生活,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能够开展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面的内容介绍了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教学的案例分析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观点和理解。
幼儿园文学经典诵读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文学经典诵读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1346b1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b.png)
幼儿园文学经典诵读教学案例分享幼儿园文学经典诵读教学案例共享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文学诵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今天,我将共享一些幼儿园文学诵读教学的经典案例,希望能为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诵读活动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二、案例一:《三字经》的诵读教学在某幼儿园的诵读教学活动中,老师选取了经典的《三字经》作为诵读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引导他们认识《三字经》中的一些基本词语和句子,比如“王孙贡盈,宁辞己所生”,让幼儿在快乐中接触古文,打破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方式。
随后,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幼儿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诵读练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文的魅力。
三、案例二:《小兔子乖乖》的诵读教学另一所幼儿园在诵读教学中选用了《小兔子乖乖》这首经典的童谣。
在教学中,老师首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模仿小兔子的动作和表情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随后,老师通过与幼儿一起学唱歌谣,让幼儿逐步熟悉歌谣的旋律和节奏。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诵读练习,让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享受诵读的乐趣。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文学诵读教学不仅仅是传统的反复朗读,而是以互动、游戏、歌唱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感受、理解并背诵文学经典。
我认为,在幼儿园文学诵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创造丰富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使之享受学习的乐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经过对幼儿园文学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的共享和总结,我相信您对这一主题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希望您能够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引导他们参与文学诵读活动,帮助他们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133bf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7d.png)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教案篇一《弟子规》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三、教学难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3).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4).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3、学习“兄弟睦,孝在中”(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2).读《兄弟折箭》的故事。
(3).从故事中你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吃不下饭呢经过折箭这件事,后来这些兄弟有没有团结和睦呢看着和睦相处的几个弟兄,这时如果你是母亲你心情怎样会觉得这几个儿子怎样(4).是呀兄弟之间和睦就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呀。
这就是——4、学习“财物轻,怨何生”(1).我们再看《兄弟折箭》这个故事,几个兄弟因为什么差点打起来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他们不去争那只鹿还会打起来吗(2).把财物看轻,不去争,不去抢,就不会打起来,就不会产生怨恨。
这就是——5、学习“言语忍,忿自泯”(1).学了这么久同学们也累了,老师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再看一个动画片好不好看《将相和好》。
教育教学中的诵读:教学案例《登飞来峰》
![教育教学中的诵读:教学案例《登飞来峰》](https://img.taocdn.com/s3/m/d773686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f.png)
教育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登飞来峰》经典教材和经典诵读,在教育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经典教材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和人民智慧,经典诵读则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篇文章将通过一份教学案例《登飞来峰》,探讨经典诵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学背景教学班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登飞来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能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登飞来峰》的基本韵律、语调和节奏,并能够正确朗诵。
3.提升学生的诵读技巧,提高学生朗诵的语感和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课文介绍《登飞来峰》原名《临安春雪》。
全词分为三声,共24句,以古体诗体写成。
词作者辛弃疾在家乡浙江嘉兴时,赏雪登飞来峰,偶然看到寺壁题字:“向来萧鼓两相怨,梨花院落溶溶月。
”随即执笔,出了这首佳作。
2.讲解词汇和韵律教师可通过词汇讲解、以句子为单位的韵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并能够掌握词的基本韵律、语调和节奏。
如:(1)向来:句中“向来”一词通常读作“xiàng lái”,表示祖辈世世相传,从来如此。
(2)萧鼓两相怨:通常要朗读三个字的“萧鼓两”才能体现出辛刻画冷冷清清、萧萧寂寂的后山雪林,这个词的语音应该是:“Xiāo gǔ liǎng xiāng yuàn”,韵律表现出悲愤交加、深深的怨恨之情。
(3)溶溶月:这里的“溶溶”读作“róng róng”,表示明月静静地躺在院落之中。
3.朗诵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词的同时,通过体位训练、音韵口型训练、情感表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和表现力。
4.阅读理解在学生对于这首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之后,还应该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加深学生对于这首词的理解和感悟。
如:(1)课堂阅读:教师可提出针对特定内容的问题,直接引导学生思考。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精选合集)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精选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f8437ae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6.png)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精选合集)第一篇: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经典诵读教学案例一、导入:同学们,四书五经里的“四书”是指哪四书?有些同学回答出来了,有些同学没有回答出来。
其实,这四书五经中的“四书”说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
这四书五经的说法,是明朝时期八股科举里提出来的,那时候的科举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抽一句做题目写一篇作文。
我们今天先来讲讲“四经”中的第一部经书--《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是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一本书。
有人说《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如同《圣经》在西方的地位一样。
古时候还有人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
这可能有些夸大,不过也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
二、作者介绍:(复习)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国陬(山东曲阜)人,出身没落贵族。
他勤奋好学,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礼”(一些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尤为熟悉。
他在《为政》一章中说了一段很著名的话,是他努力一生希望达到的境界:三十而立(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明白事理,不会动摇),五十而知天命(有使命感),六十而耳顺(听得进不同意见,即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问成熟)。
他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以“仁”为中心。
他对“仁”作出了多种解释,主要内容就是“仁者爱人”(宅心仁厚的人会关爱别人)和“克己复礼”(人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行动符合礼。
)他最大的成就和贡献是在教育方面上。
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教育思想。
他强调“有教无类”,第一个公开招收任何出身的学生。
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诲人不倦,教学生对知识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学习必须结合思考分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勤奋“学而时习之”。
三、串讲课文:四、补充:《论语》中有很多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论语》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巧言令色鲜有仁”(宅心仁厚,对人克制,对己宽容的一种品格。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698d15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2.png)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例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涵和价值。
2. 能够正确朗读国学经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经典散文《三字经》三、教学准备1. 三字经原文2. 三字经注解和解释材料3. 彩色图片或视频素材四、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引导幼儿回忆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一首国学经典诗歌?你们还记得它的内容吗?”2. 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大胆朗读出《三字经》的一些句子。
阶段二:诗歌欣赏(15分钟)1.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三字经》的部分内容,引导幼儿用齐读的方式朗读出来。
2. 教师演唱《三字经》的旋律,同时展示配乐视频或图片素材,让幼儿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美感。
3. 引导幼儿认读经典词句,并解释其中的意义,让他们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阶段三:诵读练习(25分钟)1. 给每位幼儿发放《三字经》的诵读练习册,让他们跟着录音或老师的示范诵读。
2.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并给予奖励和表扬。
阶段四:情感交流(20分钟)1. 老师提问:“你们从《三字经》中学到了什么?你们对这首经典有什么感受?”2. 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思考,促进情感交流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阶段五:扩展活动(20分钟)1. 给幼儿讲解《三字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 制作《三字经》的绘本,每位幼儿可以在绘本上画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进行小组分享,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绘本作品,并解释他们的创作意图。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课下继续进行《三字经》的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与家长进行交流讨论。
2. 鼓励幼儿在家与家人一起朗读《三字经》,增进亲子关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幼儿们对《三字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正确并流畅地朗读其中的词句。
幼儿园古诗诵读:经典诗歌诵读教学案例
![幼儿园古诗诵读:经典诗歌诵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5a8d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1.png)
《幼儿园古诗诵读:经典诗歌诵读教学案例》古诗诵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诵读古诗,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觉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激发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诵读教学,让幼儿在诵读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下面,我们将以经典诗歌《咏鹅》为例,探讨一次成功的古诗诵读教学案例。
1. 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咏鹅》这首诗的意境和美感,培养幼儿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2.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咏鹅》这首古诗的课文、图片、相关的幼儿教具等教学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教师还要对古诗的背景故事和诗意进行了解和梳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讲解。
3. 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咏鹅》相关的图片或,或者讲述《咏鹅》的故事背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
(2)诗歌朗诵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认真学习《咏鹅》这首诗的课文,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可以示范诵读这首诗,引导幼儿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
(3)情感体验在诗歌朗诵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诗歌内容进行讨论,引导幼儿感悟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幼儿可以通过描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从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内化。
(4)表演展示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咏鹅》这首诗的意思,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展示。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对这堂诵读《咏鹅》的课进行总结回顾,让幼儿再次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巩固诗歌的朗诵技巧和情感理解。
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古诗诵读的热爱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明集一小孙月梅
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
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古诗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
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论语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
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论语”才能吸引学生。
学生读得有滋
有味,劲头十足。
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
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古诗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
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古诗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
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首古诗,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古诗。
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
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
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古诗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每月从已经背诵的古诗中精选5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古诗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古诗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7、将古诗诵读列入期末考核内容之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8、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
上学期的寒假主题就以本次特色语文行动研究相结合,以各年组子课题内容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
我们年级组的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
我们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论语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
9、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
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
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我们三年级开展论语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人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组长检查、加盖小印章、师签名),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
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
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
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
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
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
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
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
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所重视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融会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襟怀、操守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