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还原实验的探究
微专题08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解析版)
3.(2022·北京顺义·二模)常温下,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探究Ca(ClO)2的性质。
实验步骤和现象
ⅰ
取少量Ca(Cl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ⅱ
取少量Ca(ClO)2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
ⅲ
取少量Ca(ClO)2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浓盐酸,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故合理选项是A。
2.(2022·广东茂名·二模)I2的一种制备方法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集”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B.转化反应为 ,说明 的还原性大于
C.通入过量Cl2,氧化产物只有一种
D.制备的I2可直接用于加碘盐
【答案】A
【解析】A.“富集”时AgNO3与碘离子发生反应生成AgI的黄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A项正确;
B.玻璃中含有Na元素,因此灼烧时使火焰呈黄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含Na元素,B错误;
C.应该采用对照方法进行实验,但两种溶液的浓度未知,盐的种类也不同,因此不能通过测定溶液的pH来判断H2CO3、CH3COOH的酸性强弱,C错误;
D.氧气有助燃性,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可以证明Na2O2与水反应产生了O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8种判断依据:
(1)化学反应方程式;
(2)金属、非金属活动性;
(3)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
(4)反应条件及反应剧烈程度;
(5)氧化或还原的程度;
(6)电化学信息;
(7)外界条件;
(8)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方法一、依据反应原理判断
初三化学提升——CO具有还原性
CO 具有还原性(CO 、C 和H 2都有还原性)一、实验装置二、考查要点1.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主要步骤为:①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②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③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铁在高温2. 实验现象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玻璃管A 中的现象: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232CO 3Fe 2O Fe CO 3++高温。
B 中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O H CaCO )OH (Ca CO 2322+↓=+。
3. 尾气处理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故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其污染空气。
处理方燃烧法(如上图所示,在C 处点燃一盏酒精灯,使CO 燃烧)。
4. 生成物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若图中B 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铁的检验:①用磁铁吸引。
若生成物能被磁铁吸引则说明生成了铁。
②用稀盐酸检验。
将生成物加入稀盐酸中,若有气泡冒出且溶液变成了浅绿色,则说明有铁生成。
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
1)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CO 2的存在:CO 2+ Ca(OH)2=== CaCO 3↓ + H 2O2)浓硫酸可用于干燥CO 、CO 2气体3)NaOH 可以用于吸收CO 2,反应后生成Na 2CO 34)反应中若出现黑色粉末,可以代入C 、CuO 、Fe 粉推断5)反应中若出现红色固体,可以代入Cu 、Fe 2O 3推断6)处理尾气的方法可以是①放置燃着的酒精灯②用气球收集7)无水硫酸铜用来检验有水生成。
无水硫酸铜白色,遇水变成蓝色。
1、黑色粉末A 与木炭粉在高温下发生反应,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其中C 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回答:① 根据反应现象推断(用化学式表示):黑色粉末A 是 、红色固体B 是 、无色气体C 是 。
描述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
描述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在调查铁氧化物解氧化反应的化学过程中,CO还原氧化铁实验现象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CO还原氧化铁是一种分子氧化物的解氧化反应,其关键反应为:CO + 3Fe2+→ 2Fe3+ + CO2。
实验中,CO2的形成是一个明显的现象,因此,描述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CO还原氧化铁实验的基本组成是:铁(II)氧化物溶液、CO和NaOH溶液。
在实验中,铁(II)氧化物溶液可以通过水热实验法获得,CO需要通过反应CO2溶液和铬(VI)氧化物溶液才能获得。
然后,将这些溶液混合放入实验瓶中进行反应,原料完全混合后,可以看到颜色从暗色转变成白色,根据化学原理,可以解释为Fe2+(暗色)慢慢转变成Fe3+ (白色),CO2的产生同时也可以被发现。
此外,描述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还可以用光谱仪观察,实验中溶液的颜色可以用可见光谱仪检测,CO2的产生可以测量出其中的二氧化碳分因子。
仪器测定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Fe应变的比例越来越大,而CO2的产生同时也越来越明显。
最后,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来考察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
实验中,可以用高温金属坩埚为实验装置,将CO、铁(II)氧化物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放入坩埚,再放入炉中进行提炼,实验结束后可以看到,原料完全混合后,炉内的气体发生变化,由白色转变成发灰色,它就是CO2,可以得出结论:CO还原氧化铁反应发生了。
以上就是描述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的相关内容。
本实验通过表征反映了CO还原氧化铁反应的现象,可以有效研究这一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从而加深对CO2及其在大气中重要作用的理解,以便改进现有的气候变化模型,促进更好的气候变化管理策略的制定。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复习诊断试题(二)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复习诊断试题(二)(考试时间:9 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N: 14 Li :7 Al: 27 S: 32Na :23 Cu: 64 K :39 Cr: 5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2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公众开启绿色行为方式。
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行为方式的是( )A.优先选择私家车出行B.理性购物,适度点餐不浪费C.购物自带环保袋,少用塑料包装 D.垃圾尽量分类,电子设备以旧换新2.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B.“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中的黄铜是合金C.“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D.“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磺,“硝”指的是硝酸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4.a、b、c的结构如图所示:(a)(b)(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B.b的二氯代物有三种C.a、b、c三种物质均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D.a、b、c互为同分异构体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 30 g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6N AB.0.1 mol Fe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C.0.1 mol 9038Sr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8N AD.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N A6.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其中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与Z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木炭还原氧化铜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炭还原氧化铜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炭还原氧化铜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罗晗 10111550218⼀、实验⽅程式、装置:1、⽊炭还原氧化铜反应:C+2CuO ═⾼温2Cu+CO 2↑2、⼆氧化碳与澄清⽯灰⽔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3、实验装置: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装置,由于在试验中将会产⽣⼤量的⼆氧化碳,所以盛有澄清⽯灰⽔的试管⼀般换成⼩烧杯,其效果会更明显。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准备过程中,应该将⽊炭和氧化铜粉末充分烘⼲,要将⽊炭加热烘⼲⾄产⽣⼩⽕星,将氧化铜粉末烘⼲⾄去除其中含有的⽔分,以防⽌⽊炭和氧化铜中含有⽔份,影响化学反应的发⽣和现象。
2、在烘⼲⽊炭和氧化铜时,使⽤蒸发⽫。
蒸发⽫和坩埚这⼀类的陶瓷制成的仪器,可以直接⽤酒精灯加热,不需要垫⽯棉⽹,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玻璃棒搅拌,使其受热均匀,防⽌固体飞溅。
在烘⼲过程中,加热不要太久,因为在停⽌加热后蒸发⽫的余热会继续烘⼲,使得⽊炭红热,与氧⽓发⽣反应,影响其参与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此外,烘⼲时使⽤蒸发⽫时,⼀定要⽤坩埚钳来移动蒸发⽫,千万不可以⽤⼿,防⽌被蒸发⽫烫伤。
3、待冷却后将⽊炭和氧化铜置于研钵中充分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并成为更细的粉末,以利于还原反应的发⽣,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4、将混合好的固体倒⼊试管后,要将试管底部在桌⾯上敲击⼏下,以夯实固体,使粉末紧密接触,增加反应接触⾯,以利于反应的发⽣,⽽不是像许多资料上说的那样平铺固体于试管中,那样反⽽不利于反应的发⽣,可见查阅⽂献时要注意筛选正确的信息。
5、在加热固体前,⼀定要预热试管,使得其受热均匀,防⽌炸裂试管。
使⽤酒精灯加热试管时,应该调节酒精灯,使得其外焰包裹着试管底部,这样既能充分利⽤酒精灯的⽕焰温度,⼜能让试管接触到酒精灯温度最⾼的外焰,⼤⼤增加了加热效率。
6、在使⽤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捻,⽤剪⼑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其次,灯⾝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的2/3,也不可过少;在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定扶好灯⾝,以免将酒精灯弄倒;也绝对不可⽤⼀盏酒精灯去点燃另⼀盏灯,否则容易着⽕;此外,万⼀灯内酒精洒出,使桌⾯或其它物体着⽕,不要慌张,要迅速⽤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实验:还原反应的探究
聚焦初中还原反应实验1.下面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装置甲与乙的不同点原因(用物质性质说明)反应物角度①A敞口,B密闭②A不用尾气处理,B需要点燃尾气③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玻璃管水平①H2无毒,CO有毒②A产物水是液体,倒流会引起试管破裂。
B产物CO2是气体生成物角度A产物的检验是滴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蒸发皿,B产物的检验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吸热反应;碳还原氧化铜是放热反应。
实验一: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l)先向试管中装人氧化铜、固定试管①试管口应倾斜向下(试管口下倾角度的稍大,实验效果更好):防止在试管口处冷凝的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导气管管口应伸入接近试管底部;目的是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③试管口不用塞子,如果试管用塞子塞住就无法排出试管内的空气(2)通人经过验纯的纯净氢气(目的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3)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在装有氧化铜部位加热,目的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发生炸裂)(4)实验结束后撤离酒精灯(5)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目的是防止高温时生成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为氧化铜) (6)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氢气中含有酸性物质(如HCl),氧化铜与氢气中的酸性物质和水分发生反应,而变成铜离子,无法再被还原为铜单质。
实验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象】①黑色固体变红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步骤】①连好装置,检验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先缓慢均与的通入一氧化碳,片刻时间后,估计空气已排净(可用试管收集尾端出口的气体,进行检验,直到无爆鸣声为止)时,点燃导管末端酒精灯(一氧化碳有毒,注意通风,不能一开始就点燃尾气,那样有可能爆炸);④同时开始加热硬质大试管⑤熄灭硬质大试管处的酒精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热的铜与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⑦最后熄灭尾端酒精灯【实验缺陷】一氧化碳用了太大(可以改用反应前后通入氮气:即减少一氧化碳用量,又安全环保)实验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现象: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步骤:①连好装置,检验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先缓慢均与的通入一氧化碳,片刻时间后,估计空气已排净(可用试管收集尾端出口的气体,进行检验,直到无爆鸣声为止)时,点燃导管末端酒精灯(一氧化碳有毒,注意通风,不能一开始就点燃尾气,那样有可能爆炸);④同时开始加热硬质大试管(起初小心加热整个试管,然后加大一氧化碳流量,集中强热样品5分钟左右,直到红棕色氧化铁变为黑色铁);⑤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铁在高温下又与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⑦最后熄灭尾端酒精灯【相关资料:】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Fe2O3+CO2Fe3O4+CO2;Fe3O4+CO3FeO+CO2;FeO+CO Fe+CO2;总反应式为Fe2O3+3CO2Fe+3CO2 (注:Fe、FeO、Fe3O4均为黑色)【实验要点】:①通入CO后,若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则黑色产物中有大量“Fe3O4”;加热时间长,反应充分,则黑色产物主要为“铁”。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2:实验探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2:实验探究1.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
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
【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g)和CuO(2.0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1)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尾气处理(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①C.①→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
2.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
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进行实验】用下图裝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序号①②装置现象试管内壁有水雾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解释与结论】(1)②中现象说明有CO2产生。
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由实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组别第1组第2组序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配方面粉/ 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 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 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g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开始发霉时间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解释与结论】(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总结
氧化铁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灼热的氧化铁可以和氢气( 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铁+X(氧化物)。
今天小编就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一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步骤及其原理。
1.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1.1反应原理:3CO + Fe2O3 2Fe + 3CO21.2 实验步骤: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装入药品并固定装置c.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点燃酒精灯d.待装置内的空气全部排尽后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e.当试管内的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f.待玻璃管内的固体冷却后,停止通一氧化碳,并熄灭酒精灯1.3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尾气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1.4 装置:1.5实验结论:红色的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成单质铁,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得到了氧,生成了二氧化碳。
1.6化学反应方程式:3CO + Fe2O3 2Fe + 3CO2CO2+Ca(OH)2==CaCO3↓+H2O2CO+O2 2CO21.7注意事项:a.反应条件:高温;若无洒粉喷灯可在酒精灯火焰上加一个金属网罩。
b.CO有剧毒,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未反应完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尾气处理方法有收集法、燃烧法(将CO转变为无毒的CO2)以防止污染空气。
c.操作顺序:CO要“早出晚归”,洒精喷灯要“迟到早退”。
实验开始先通入CO,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 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完毕后要继续通入CO气体,直到玻璃管冷却,防止高温下的铁与空气接触,被氧化。
2.实验结论2.1实验现象由于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会发生反应,会使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氧化铁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灼热的氧化铁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铁+X(氧化物)。
2.3氧化和还原的联系得到氧的物质一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失去氧的物质一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演示教学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H 2还原CuO CO 还原CuO C 还原CuO 化学方程式 H 2+CuO Cu + H 2O CO+CuO Cu +CO 2 C +2 CuO 2Cu+CO 2↑ 装置图装置特点①试管口略向___倾斜;②通H 2 的导管伸至试管底部于CuO 上方 因CO 有____,增加对尾气处理装置,防止CO 污染空气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反应需高温; 操作步骤 反应前需检验气体纯度。
还原过程分四步:一通,二点,三撤,四停 ①检查气密性;②装药品固定试管;③点燃;④移导管,熄灭酒精灯。
实验现象 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试管口有___生成 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黑色固体逐渐减少;②有光亮红色固体生成;③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明,通入盛CuO 试管中的H 2是纯净的,在加热时试管中出现了爆呜声,②在试管中有亮红色物质出现时,试管底部出现破裂现象,③试管中CuO 变红后又渐渐变成黑色。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分析出现上述现象原因?①②③例题1、将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序号填入括号中.设计意图:①说明CO 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 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 氧化后的产物是CO 2.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 对空气的污染.其中符合的是( )A .只有①B .①②③C .③和④D .以上都符合2、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里通氢气 ②检验氢气纯度 ③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 ④停止加热 ⑤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③④⑤C .②①③⑤④D .②③①④⑤△ △ △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4.除掉空气中的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使空气通过灼热的焦炭B.使空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使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D.将空气点燃中混有的少量CO,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5.要除去CO2A.点燃B.通过水 C.通过灼热CuOD.通过澄清石灰水6.有一包由氧化铜和木炭组成的黑色混合物,其质量为10克。
(CO,C)还原实验的探究
还原实验的探究一、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操作】①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③集中加热; ④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 ⏹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木炭在反应C+2CuO 2Cu+CO 2↑中作还原剂。
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2-大理石3-碳酸氢钠溶液4-浓硫酸5-木炭6-氧化铜7-氢氧化钙溶液【实验操作】①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②点燃尾部酒精灯③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④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⑤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⑥最后熄灭尾部酒精灯。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 2【注意事项】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 22CuO )。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9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9篇)《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篇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是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部分。
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更是元素化合物以及电化学学习的理论基础,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化学教学重难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只是还不能将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统一起来。
在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上,可以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高、降低----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电子等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从表象到实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的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价类二维图和已学习的化学反应,联想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2.通过对化合价的分析,借助线桥表征,认识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并对常见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3.基于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相关性,从微观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对其进行分析;4.通过四大基本反应与化合价的变化,从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评价目标】1.通过借助价类二维图对不同含铜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归纳认识到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展学生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线桥表征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变化;3.通过宏观化合价的变化理解微观电子的转移,发展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2.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五、教学方法1.归纳法2.讲授法3.PPT演示法……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采用环环相扣,逐步驱动的方式串联起来。
环节一:展示4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反应,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
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CuO与C;Fe2O3与CO的反应。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探究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专题例1、右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CO2化学性质的装置。
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石灰石,长颈(1)A是CO漏斗内应注入。
(2)B装有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3)C内装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的现象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4)D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的具有的性质,故可用来。
(5)链接问题:从A瓶中放出的CO2是否纯净干燥吗?答。
若要制取纯净干燥CO2,我们可以把B、C两瓶中的试剂换成饱和NaHCO3溶液(能吸收HCl气体)和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此时A瓶中一定盛,B瓶中一定盛;若试剂位置颠倒,则不能达到的目的。
例3、正确连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是;证明一氧化碳存在的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练习1、下列实验装置甲和乙分别表示木炭还原氧化铜和CO还原氧化铜,请观察比较,回答问题甲乙(1)两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表现出C和CO都具有性;但反应条件有差异,说明;实验现象也相似,即(2)从装置看,甲和乙都将导管尾部插入澄清石灰水,目的是证明有生成,为防止CO污染环境,在装置乙中澄清石灰水处应放;从操作步骤看,甲实验在结束时需注意先再而乙实验在开始时需注意先再,以防止爆炸;在结束时需注意先,待试管冷却后再,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甲 乙 2、在做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的实验时,往往会发现反应后试管中仍有黑色固体。
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并邀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氧化铜与木炭充分反应结束后,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猜想或假设]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主要是通过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来生成金属铜。
以下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一氧化碳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金属铜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CO + CuO → Cu + CO2实验材料和仪器:1.氧化铜(CuO)粉末2.一氧化碳(CO)气源3.石棉瓶或耐火瓶4.水槽或水浴5.水银喇叭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将实验器材和仪器进行清洗和干燥。
-准备所需的氧化铜粉末,可使用研钵和研杵将固体氧化铜研磨成粉末状。
-设计好实验装置,将石棉瓶或耐火瓶置于水浴中。
2.准备实验装置:-将石棉瓶或耐火瓶垫在水槽或水浴中,保证石棉瓶底部与水接触。
-在石棉瓶内垫一层石棉网,然后将鳞片状的氧化铜粉末均匀地放在石棉网上。
3.进行实验:-将氧化铜粉末充分晾干。
-调整好一氧化碳的流量。
-用水银喇叭将一氧化碳气体通入石棉瓶中,并与氧化铜粉末充分接触。
-观察石棉瓶内的反应过程,可能会发生放热现象,有时还会有明亮的火花。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金属铜会呈现为红色或棕色。
4.清理实验现场:-实验结束后,关闭一氧化碳的气源。
-将石棉瓶或耐火瓶从水浴中取出,将其中的氧化铜残留物清理干净。
-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归位。
注意事项:-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实验过程中必须设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安全限值。
-石棉瓶或耐火瓶应放置稳固,避免翻倒或碰撞。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可以观察到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金属铜的过程,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知识。
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整理实验五;碳与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实验
实验五;碳与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实验
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一还原性
(2)碳的还原性
碳在高温下可以和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这些氧化物里的氧,表现出还原性。
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如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在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知识点③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在反应C+2CuO高温2Cu+CO2↑中,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氧化铜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铜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
木炭夺去了氧化铜里的氧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C + 2CuO===2Cu+CO2↑
得氧失氧
发生氧化反应发生还原反应
具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
作还原剂作氧化剂
拓展延伸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一个反应中是同时进行的,都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索与改进
总第356期2021年2月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索与改进李思盛 张书生摘 要:在分析碳还原氧化铜实验难以完成原因的基础上,寻找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最终形成现象明显、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案。
关键词:实验;探索;改进作者简介:李思盛,本科,高级教师。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610100张书生,本科,一级教师。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中学校,610103基金项目:成都市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编号:CY2018Y58)。
一、教材实验存在的问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要求为: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1]。
图1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本实验往往难以完成。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可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木炭与氧化铜粉末的质量比没有确定,合适的质量比可能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二是碳的单质有多种,其化学活性有一定的差异,此处选择的“木炭”是否更能促进反应的进行,有待探索;三是反应所需“高温”难以实现。
此外,还有如何保证木炭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干燥、如何保证现象更加明显等问题值得探讨。
同时该实验反应时间较长,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
为此,教师对其进行了探索与改进。
二、改进实验分析按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高温计算反应所需的质量比为m(C)∶m(CuO)=3∶40≈1∶13.3。
从反应限度看,碳过量,有利于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若碳大大过量,剩余的碳因呈黑色,遮盖了红色的铜,又会致使现象不够明显。
通过多次实验,发现m(C)∶m(CuO)的质量比在1∶10~1∶12之间效果更佳。
c,co,co2,caco3之间的转化关系氧化还原反应
c,co,co2,caco3之间的转化关系氧化还原反应C、CO、CO2、CaCO3之间的转化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一、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指的是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失去或获得电子。
在此类反应中,常常涉及到C(碳)、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和CaCO3(碳酸钙)等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本文将探讨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二、C与CO的转化碳(C)与一氧化碳(CO)之间的转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经典案例。
当一氧化碳与氧气(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式如下:2 CO + O2 → 2 CO2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氧化反应,因为在反应中,碳从-1的氧化态升级至+4的氧化态,这说明碳失去了电子。
反之,当二氧化碳与还原剂反应时,可以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式如下:CO2 + C → 2 CO这个反应是典型的还原反应,因为碳从+4的氧化态还原至-1的氧化态,表明碳获得了电子。
三、CO与CO2的转化同样,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之间也存在着氧化还原反应。
当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式如下:2 CO + O2 → 2 CO2这个反应是典型的氧化反应,因为一氧化碳从-2的氧化态升级至+4的氧化态。
反之,当二氧化碳与还原剂反应时,可以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式如下:CO2 + C → 2 CO这个反应是典型的还原反应,因为二氧化碳从+4的氧化态还原至-2的氧化态。
四、CaCO3与C的转化碳酸钙(CaCO3)和碳之间也存在着氧化还原反应。
当碳酸钙加热时,会分解成CaO(氧化钙)和CO2。
反应式如下:CaC O3 → CaO + CO2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还原反应,因为碳酸钙中的碳从+4的氧化态还原至0的氧化态。
反之,当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时,可以生成碳酸钙。
反应式如下:CaO + CO2 → CaCO3这个反应是典型的氧化反应,因为碳的氧化态由0升级至+4。
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实验名称:用Co还原氧化铜实验目的:通过使用Co还原剂,还原氧化铜为金属铜,并观察和分析反应过程、产物的性质和形态变化。
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氧化铜(CuO)将被Co还原剂还原为金属铜(Cu)。
化学平衡方程式:CuO+Co→Cu+CoO实验器材和药品:1.氧化铜粉末(CuO)2.钴粉末(Co)3.研钵4.火花石磨杯5.镊子或塑料勺子6. 燃烧炉或Bunsen燃气灯7.燃料气8.硫酸洗瓶9.蒸馏水10.实验台纸实验步骤:2.实验准备:a.在实验室通风良好的台面上铺上实验台纸,以防止化学品直接接触台面,污染台面。
b.将试管架放在装载药品的试管上方,并确保试管架可以支撑试管并保持稳定。
3.进行实验:a.取一只干燥且质量已知的研钵,并称量约5克CuO。
记录所取得质量。
b.将研钵中的CuO粉末倒入试管中,并用塑料勺子或镊子压实。
c.取一只干燥且质量已知的研钵,并称量约1克的Co粉末。
记录所取得质量。
d.将研钵中的Co粉末倒入另一个试管中,并用塑料勺子或镊子压实。
e.将两只试管插入试管架中,确保它们保持稳定。
f. 将火花石磨杯放在试管上方的火焰上,并用Bunsen燃气灯或燃烧炉调到明亮的火焰。
g.将试管逐渐加热,并注意观察反应过程和颜色变化。
h.等待试管冷却到室温,然后用塑料勺子或镊子取出产物,将其放在干燥的平皿上。
4.结果和观察:a.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初始时,CuO为黑色,Co为灰色。
当Co还原CuO时,混合物开始变为黄色的CuCoO2,最终变为纯铜的金属光泽。
b.观察产物的形态和性质。
通常情况下,产物为固体金属铜颗粒,重量应小于80%。
5.结论:a.使用Co还原剂Co还原氧化铜CuO是可行的。
b.还原反应的化学平衡方程式为CuO+Co→Cu+CoO。
c.实验结果表明,通过Co还原剂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是有效的,并且还原后的产物为纯铜。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环境通风良好,以防止有毒气体通过吸入进入体内。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生成物一定是铁吗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生成物一定是铁吗一、生成的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固体不一定是“铁”1、课堂上的尴尬课堂上,用磁铁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黑色产物是铁时,有同学向我提出:能被磁铁吸引的除铁外还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呀。
为了让学生相信是铁,我又补做了两个实验,将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分别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然而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并没有观察到黑色固体表面有大量的气泡(氢气)产生和红色物质(铜)析出。
可见,反应生成的黑色产物真的可能不都是“铁”,意料之外实验现象让我非常尴尬。
此时学生反应强烈,我只好推托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下一节课我们再做进一步的探究。
2、实验探究我首先组织学生查阅了相关资料: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Fe2O3+CO=2Fe3O4+CO2,Fe3O4+CO=3FeO+CO2,FeO+CO =Fe+CO2,总反应式为Fe2O3+3CO=2Fe+3CO2。
并利用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产物进行了多次反复的实验探究,探究情况小结见下表。
(氧化铁质量为0.5克)3、探究结论以上探究不难看出:通入一氧化碳后,如果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则黑色产物中有大量“四氧化三铁”;加热时间长,反应充分,则黑色产物主要为“铁”。
反应产物如在空气冷却会被重新氧化成FeO、Fe3O4、Fe2O3,温度高时重新氧化的最终产物为红色的Fe2O3。
用“氢气”代替“一氧化碳”做上述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亦相同。
因此,我们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反应时间要长,反应要充分,反应后的产物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冷却至室温。
反应不充分或产物隔绝空气冷却的时间短,没有冷却至室温,最终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主要为四氧化三铁。
4、教学反思——教师应加强学习,勤于探究,提高驾驭课堂实验教学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出现象我这样的尴尬局面其实并不少见。
首先是由于我们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科学探究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炭+氧化铜 澄清的石灰水 还原实验的探究 一、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ﻫ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③ 集中加热;
④ 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ﻫ【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 O2C u+C O2↑ ⏹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
化。
⏹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木炭在反应C+2CuO 2Cu+CO 2↑中作还原剂。
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 7-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操作】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点燃尾部酒精灯ﻫ ③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ﻫ ④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 ⑤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⑥最后熄灭尾部酒精灯。
ﻫ【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ﻫ【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 O+CuO Cu+CO 2ﻫ【注意事项】ﻫ① 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ﻫ② 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ﻫ(2Cu +O 22CuO)。
ﻫ⑤ 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 7中溶液的目的:① 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ﻫ【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 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ﻫ【实现
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 ① ③ ④ ⑤ ⑥
⑦
【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ﻫ【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H2O CO+H2
⏹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
温”:ﻫH2+CuO Cu+H2O和CO+CuOCu+CO2
还原实验的探究训练
1.(2013•武汉)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 N2+3Cu+3H2O,如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
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关于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反应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环境.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ﻩB.②③④ C.①②④ D.只有①②
2某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实验前要先通入氮气赶尽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为了使实验成功,反应物要研细混匀;
③为了使实验成功,应适当的提高反应物中碳粉的比例;
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
⑤停止加热后可以继续通氮气至玻璃管冷却;
⑥本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3.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空白:(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
猜想(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猜想(2) (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3)猜想(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工业上是用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反应能否进行并验证其生成物,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查阅到的信息:
(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易燃,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晶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2)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反应原理:2NH3+3CuO3Cu+N2+3H2O
2NH3+3CuO3Cu+N2+3H2O
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试回答:
(1)写出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B所起的作用是;
(3)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你认为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存在着哪些不足? .
5.Ⅰ.小明设计了右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2)实验开始时,先要进行的操作是(选填序号:①加热②通一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小明又设计了右图2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
(1)当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可分离得到(写化学式,下同).
(2)然后关闭活塞a,再打开活塞b,又可分离得到.
Ⅲ.对于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
②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还可能含有Cu2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化学方程式
6、(2015秋•武汉校级月考)某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2)本实验能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的证据是,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3)为了使实验成功,反应物要研细混匀,而且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填字母)效果较好.选择该质量比的理由是;
A.3:20 B.1:12
(4)你认为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还原铜的实验探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Cﻩ2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3.成立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澄清的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中(合理说法均可)在b处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或在b处导管处绑一个小气球等)CO+CuO Cu+CO2
4.Ca(OH)2+2NH4Cl═CaCl2+2H2O+2NH3↑干燥氨气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尾气没有处理
三.解答题(共2小题)
5.缺少尾气处理装置②CO2+Ca(OH)2═CaCO3↓+H2OCOCO2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稀硫酸(或稀盐酸)的试管中,振荡若溶液变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仍为无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Cu2O+H2SO4═CuSO4+Cu+H2O(或Cu2O+2HCl═CuCl2+Cu+H2O)
6.(1)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3)B,控制木炭粉的质量,促进二氧化碳的生成.
(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